届高考历史3年高考2年模拟分类汇编第十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doc.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3005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374.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3年高考2年模拟分类汇编第十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doc.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届高考历史3年高考2年模拟分类汇编第十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doc.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届高考历史3年高考2年模拟分类汇编第十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doc.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届高考历史3年高考2年模拟分类汇编第十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doc.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届高考历史3年高考2年模拟分类汇编第十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doc.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3年高考2年模拟分类汇编第十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doc.docx

《届高考历史3年高考2年模拟分类汇编第十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doc.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3年高考2年模拟分类汇编第十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doc.docx(6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3年高考2年模拟分类汇编第十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doc.docx

届高考历史3年高考2年模拟分类汇编第十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doc

第十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形成

第一部分三年高考题荟萃

2010年高考题

1.(10年四川高考)(32分)人的尊严意味着对人本身的尊重。

随着时代发展,其内涵也不断丰富:

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更加公平、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仲尼曰: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

”为其象人而用之也。

(《孟子》)

朱熹注:

俑,从葬木偶人也。

……有面目机发(使木偶活动的机关)而大似人矣。

故孔子恶其不仁,而言其必无后(后代)也。

(《孟子集注》)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孔子对用“俑”随葬的态度及其理由。

这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

(4分)

【答案】:

(1)(4分)态度与理由:

反对用“俑”随葬,因为“俑”与人相像(2分)。

思想主张:

仁者爱人(2分)。

【解析】:

从用“俑”随葬是“不仁”的行为可判明孔子的态度。

联系课本知识指出“仁者爱人”思想主张。

材料二

材料三

19世纪三四十年代,英国一些知识精英和第一代工厂主的后代对社会的不公正感到羞愧,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

……议会制定法律,规定工厂一切机器必须安装防护措施,确立卫生检查制度,对劳动条件定期进行检查。

(据钱乘旦《英国

工业革命中的人文灾难及其解决》等)

(2)材料二中图13,14反映了当时英国工人怎样的生存状况,揭示了什么社会问题?

(3分)根据材料三,概括当时英国有识之士对上述问题的认识,(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主要原因。

(8分)

【答案】:

(2)(15分)生存状况:

实际工资收入下降;工作生活条件差(2分)。

社会问题:

贫富分化严重(1分)。

认识:

他们认为贫富分化是不公正、不合理的;希望纠正这种状(4分)。

主要原因:

有识之士的推动;工人自身的斗争;自由平等观念的影响;统治者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解析】:

从图13中得出下降结论,从图14的对照中得出工人工作生活条件差。

结合材料三提出“贫富分化严重”这一社会问题。

从“对富裕国家的贫穷现象感到愤怒,希望纠正这种状态”这一关键句概括英国有识之士的认识。

从认识、观念、工人斗争、统治利益等角度分析英国议会立法改善工人劳动条件的原因。

材料四

1953年颁布的“人大选举法”规定人大代表经选举产生,选举方式为举手和无记名投票并用。

在代表名额上,直辖市和工业大城市每10万人选代表1人,一般省份每80万人选1人,根据中央选举委员会的精神,人大代表实际实行等额选举。

文革期间,全国人大停止会议8年之久。

1975年初,四届人大一次会议召开,代表通过协商方式产生。

1979年,“选举法”修订,取消了举手选举,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正式规定了差额选举的原则;规定全国人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乡村与城市人口数的比例为8:

1。

这一比例在2010年春修改为1:

1。

(据张永桃《当代中国政治制度》等)(3)根据材料四,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

(3分)这些变化对人民当家作主有何作用?

(4分)纵观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的演变,中国民主进程呈现出怎样的轨迹?

(3分)

【答案】:

(3)(10分)变化:

由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变为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由等额选举变为差额选举;代表名额由偏向大城市转变为城乡平等(3分)。

作用:

更有助于体现人民意愿;更有助于人民平等地参与政治生活(4分)。

轨迹:

民主进程一度被打断,但整体上仍在向前推进(3分)。

【解析】:

从材料四中所述“一律采用无记名投票”、从等额变差额、从8:

1变1:

1等信息概括人大代表选举办法的变化。

从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彻底性等角度思考这些变化的作用。

从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主进程的曲折发展特点简述轨迹。

(4)温家宝总理说,政府应让人民生活得“更有尊严”。

你对此有何看法,并用史实加以论证。

(3分)

【答案】:

(4)(3分)看法(1分)。

用史实论证(2分)。

【解析】:

看法应该是赞成这一主张或指出中国政府正是这样做的。

从扩大基层民主、保障人民基本权利等角度用史实简要论证,言之有理即可。

2.(10年上海高考)“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第7分册)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中国人百年梦圆。

为体现上海城市变迁的历史,学校组织了图片展,请你按示例完成以下展板。

(13分)

3.(10年上海高考)展板一  图片素材(2分)

答案1:

;煤气灯的图片;电车的图片8226;柏油路的图片;石库门的图片

选材说明(4分)

;建立城市公共照明系统;建立城市交通系统

;建立城市道路系统;改善城市居住条件

原因分析(3分)

答案1:

从制度建设层面进行归纳,举出相关史实。

(3分)

;另一方面,城市管理制度建立,如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

;另一方面,借鉴租界管理模式,如“总工程局”的成立

展板二(2分)

答案1:

;改革开放,浦东开发8226;中国经济发展,上海抓住机遇

展板三(2分)

答案1:

从历史回顾中引发的思考。

(2分)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克服工业化带来的弊端,保护生态环境。

;要克服城市化进程中因人口涌入带来的社会问题,创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答案2:

缺乏历史感的思考。

(1分)

;要倡导低碳经济、低碳生活

2009年高考题

1.(09•全国Ⅱ卷文综15)表1 1978、1997年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表(%)表1反映了我国工业总产值中各种经济成分的变化。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类别

年份

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

集体工业

城乡个体工业

其他经济类型工业

1978年

77.6

22.4

1997年

25.5

38.1

17.9

18.5

A.工业结构不断调整B.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C.市场经济逐步形成D.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答案D

2.(09•山东文综13)表1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的变化情况。

该时期是()

A.1949~1951年B.1953~1955年C.1958~1960年D.1979~1981年

答案D

3.(09•上海文综33)1948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

1982年我国颁布的宪法体现了人权的基本涵义,其中对公民权达成认同的是()

①自由权②休闲权③受教育权④劳动权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答案D

4.(09•浙江文综20)电影《高考1977》反映了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次考试,如果让你来设计这场考试的场景,可能出现的是()

A.背景音乐:

反映粉碎“四人帮”的歌曲

B.外景:

考场门口悬挂这“改革开放送春风”的横幅

C.内景:

考场中张贴有实施“科教兴国”战路略的标语

D.特写:

作文题目“评‘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答案A

5.(09•福建文综19)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

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答案C

6.(09•四川文综18)1979年3月15日,中央电视台首次播出外商广告“西铁城—星辰表”。

这反映出()

A.中国人走向世界的愿望B.国外普遍赞赏中国开放政策

C.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D.中国全面推行改革开放政策

答案A

7.(09•上海历史19)中产阶级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其成分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它包括()

①中世纪的城市市民②近代握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③中世纪的僧侣贵族

④当代知识分子和科技工作者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D

8.(09•上海历史24)“几个小时前我还是皇家警察,但现在我已是一名堂堂正正的香港警察了。

”该警察说这句话的背景是()

A.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

B.中英签署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

C.《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颁布

D.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

答案D

9.(09•上海历史29)郑观应主张:

“欲富华民,必兴商务,欲兴商务,必开会场。

欲筹赛会之区.必自上海始上海为中西总汇,江海要冲……”。

在郑观应看来,上海首办“赛会”(世博会)的有利条件是()

A.思想文化开放,是改良思想的实践地

B.商贸较为发达,日益成为国际大都市

C.物产丰富多样,是民族工业的发源地

D.生活水准较高,有比较大的观众群体

答案B

10.(09•上海历史30)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经历了伟大的三个三十年的探索与实践。

在九十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在1919、1949、1979和2009年谱写的历史乐章的主题分别是()

A.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崛起、民族振兴

B.民族觉醒、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崛起

C.民族觉醒、民族独立、民族振兴、民族崛起

D.民族振兴、民族独立、民族觉醒、民族崛起

答案C

11.(09•山东基本能力10)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下列属于改革开放后所取得的是()

①“两弹一星”②青藏铁路③大庆油田④三峡水利工程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12.(09•山东基本能力11)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

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这个理论体系就是包括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_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将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科学发展观③邓小平理论按照形成的先后顺序填入空格,正确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③①②

答案D

13.(09•广东文科基础27)邓小平曾公开评价某次会议,“虽然过去我们已经进行了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但是我们仍然有足够的理由说,这是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的开端。

”这次会议是()

A.中共八大B.中共十四大C.中共十二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答案D

14.(09•广东文科基础2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A.20世纪70年代B.20世纪80年代C.20世纪90年代D.21世纪初

答案D

15.(09•上海文综9)1955年,周恩来总理在亚非会议上倡导包括尊重一切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在内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主权思想作了新的阐释。

如果想进一步研究主权理论的渊源,应参阅()

A.格劳秀斯的《战争与和平法》B.查士丁尼时期的《罗马法》

C.洛克的《政府论》D.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

答案A

16.(09•福建文综22)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在堪萨斯域发表演讲,指出:

“当我发表就职演说的时候,我提到一个需要谈判的时代……我们在世界上许多地区正在进行谈判而不是正在对抗……”美国政府将这一外交思想付诸实施的行动包括()

①组建上海合作组织②结束1961年开始的越南战争③签订《北大西洋公约》④发表中美上海联合公报

A.①③B.②④C.①②④D.②③④

答案B

图7示意全球8个始终开放与40个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年经济平均增长率(1966I~1990年)读图回答17~18题。

17.(09•福建文综24)下列关于图7的解读,正确的有()

①始终开放的经济体70年代经济波动最大②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多数时期经济呈现现负增长

③始终开放的经济体包括美国和欧盟④本图所涉及的经济体不可能包括中国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18.图7启示我国发展经济必须()

A.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B.完善市场调节机制

C.保障外资经济的优先发展D.保持人民币持续升值

答案A

19.(09•四川文综17)邓小平说:

“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才大大提高的。

”体现这一论断的具体史实有()

①废除了英美攫取的治外法权②促成了亚非会议取得积极成果③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

④参加了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答案D

20.(09•江苏历史11)1998年初,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中国同意对伊拉克进行武器核查,但在讨论美国提出的动用武力解决核查危机的议案时,投了反对票。

这表明中国在新时期()

①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活动②积极维护地区稳定和世界和平③参与符合联合国宪章的维和行动

④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

答案C

21.(09•江苏历史12)分析下图可知,导致中美贸易变化的主要因素有()

①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美贸易额持续增长②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战略,经济迅速发展

③中美正式建交,促进了两国问贸易的发展④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区域经济合作得以加强

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

答案B

22.(09•海南历史23)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强调在国际事务中“决不当头”,“有所作为”。

这一战略提出的主要国际背景是()

A.苏联已经解体B.两级格局濒于瓦解

C.中美关系好转D.世界多极化正在形成

答案B

23.(09•广东文科基础25)《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

“对于国民党政府与外国政府所订立的各项条约和协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应加以审查,按其内容,分别予以承认,或废除,或修改,或重订。

”体现此规定精神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B.另起炉灶C.不结盟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答案B

24.(09•全国Ⅰ卷文综37题第(3)问)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

今年在全国彻底取消农业税,标志着在我国实行了长达2600年的这个古老税种从此退出历史舞台,这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

——摘自温家宝在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2006年3月5日)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我国取消农业税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变革”的认识。

答:

认识:

取消农业税是党和政府长期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经济结构改善、综合国力增强的结果;长达2600年的农业税的取消,意味着中华文明从传统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标志着国家政策的重大转变:

由农业支持工业到工业反哺农业,由重视积累、优先发展到关注民生、共享改革成果,由重视城市建设到强调城乡统筹发展;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

25.(09•北京文综37题第(4)小题)

历史现象之四:

美元与中国货币

1948年1月至8月,1美元同中国法币比价从17.8万元升至1108.8万元。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人民币兑美元汇价有所调整,1美元同人民币比价从2.8元曾升至8.27元,近年来又回落至7.0元以下。

(4)结合所学,分别说明上述两个时期中国货币兑换美元汇率变动的社会条件。

答案(4)1948年:

国民党统治下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物价暴涨,法币急剧贬值。

改革开放后: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汇率随市场发生变化。

26.(09•天津文综历史12题第(5)、(6)小题)

材料六1980年邓小平指出:

“近三十年来。

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点转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

社会生产力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90年又支持:

“人民现在为什么用户我们?

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5)指出材料六中所说的“几次波动”中最严重的一次。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6)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和教训。

答案(5)最严重的波动:

“文化大革命”。

成就:

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但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

原因: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经验:

注重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教训:

不注重民生,必然会影响国民经济长期稳定发展,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27.(09•安徽文综36题第(3)小题)

材料三

——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

(3)分析材料三(图11)所示中国新时期外贸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

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新时期外贸的发展与古代、近代各有何不同。

答案(3)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政策;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新时期政府积极推动,外贸持续快速增长;古代外贸受官府控制,不同时期发展不平衡。

新时期外贸从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出发,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具有主动性;近代外贸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中扭曲发展,具有被动性。

28.(09•上海历史35)目前,社会生活史日益成为历史研究的一种取向。

一位学者对中国的一个村庄进行了长期的跟踪研究,为我们揭示了私人生活与社会变迁之间的深层联系。

材料一下岬村家庭结构变迁示意图

问题1:

材料一反映了下岬村的家庭结构出现了什么样的变化?

材料二上世纪60、70年代,下岬村人从集体公社分得生活必需品,人们很少买新衣服,消费被压缩到最低限度。

80年代以来,下岬村在衣食住行方面出现了翻天覆地地变化。

1983年至1990年,共建了102所新房,同时还扩建了121所房子,村民的“彩礼”也由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等老“四大件”转变为电视机、录音机、洗衣机、摩托车等新“四大件”。

问题2:

从材料二来看,下岬村人的生活水平经历了怎样的转变?

简述造成这一转变的体制性原因及其过程。

材料三从下列两图可见,下岬村的居住格局也出现了变化:

住宅空间日益私密,房间的称呼日趋现代,并且增添了新的设施。

问题3:

为什么农村的住宅格局与城市日益趋同?

答案

(1)答案1:

能完整解读图表中的信息。

如大家庭解体,核心家庭日益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

如核心家庭越来越多,主干家庭逐渐减少,联合家庭基本消失。

答案2:

未能完整解读图表中的信息。

其他答案。

(2)答案1:

能对材料进行提炼概括,并运用核心知识进行回答。

如从贫穷到富裕,或生活水平大夫提高。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了改革开放;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大量引进外资,建立许多外资和合资企业,突破了计划经济的管理体制;十二届三中全会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

答案2:

能对材料进行提炼概括,但仅运用边缘性知识进行回答。

如农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农民的生产经营有了较大的自主权;上海、深圳证券交易所相继开业。

其他答案。

(3)答案1:

回答合理而充分。

如城市化进程加速了农村的发展:

现代城市文明对农村的改造和冲击;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农村产生了影响。

答案2:

回答不充分或意思含糊。

如农民进城打工。

其他答案。

29.(09•广东历史27)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清除古休旧有的阶级贵贱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问题:

(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中国近代各级做出了哪些努力?

(2)为提高农民地位,中国近,现代各阶级订制了哪些纲领和政策?

(3)1949年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组织,见证了“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答案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

(2)农民阶级:

《天朝天亩制度》。

资产阶级:

平均地权。

无产阶级: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重返联合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参与建立上海合作组织等等

30.(09•广东历史28)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社电

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

航天领域每投入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

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

崇尚科学、爱好和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新华社电

问题:

(1)据材料一,“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佧国家?

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格局?

(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点有何不同?

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

答案

(1)美国和苏联。

两极格局。

(2)材料一,政治;材料二,经济。

材料一,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

材料二,国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国际,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

31.(09•北京文综40题第

(2)、(3)小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年的外交历程,就是冲破各种阻力走向世界,与各种不同类型国家逐步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的历史。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形成了1949年、1972年和1992年三次与外国建交的高峰(见图15)。

请从中任选一次,指出促成该次建交高峰的国内外因素。

1980年以来中国对外开放空间的扩展,是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体现。

(3)读图16,概述中国对外开放空间扩展的过程。

答案

(2)选答1(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经济封锁和外交孤立;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对外政策,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选答2(1972年):

20世纪60、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逐渐处于守势,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国际地位提高;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选答3(1992年):

改革开放时期,中国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关系;苏联和东欧部分国家解体,两极格局终结,一批新国家建立。

(3)扩展过程:

从东南沿海四个经济特区起步,逐步开放东部沿海地带,随后进一步开放沿江、沿边和内陆省会城市,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其它课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