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期末练习题一.docx
《高一历史期末练习题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历史期末练习题一.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历史期末练习题一
高一历史期末练习题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李学勤认为,分封制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
这说明()
A.地方与中央依靠分封制联系紧密B.以地域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C.地方丧失了政治文化的独立性D.西周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2.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
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
3.“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此由中央政府常派重臣镇压地方之上,实为一种变相之封建。
而汉、唐州郡地方政府之地位,渺不再得。
此制大体上为明、清所承袭,于地方政事之推进,有莫大损害。
自此遂只有中央临制地方,而中央、地方共同推行国政之意义遂失。
”这说明该制度()
A.是中央派出机构,非地方行政机构B.地方缺乏自主性,不利地方政事推进
C.所辖地区广阔,并且拥有较大权力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为后世所沿用
4.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
A.《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
C.《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5.下表为隋唐科举制发展简表。
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时间
事件
隋大业元年
始创进士科,但仅具有古词新用的含义。
唐初
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
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考试称制科。
明经、进士两科成为常科的主要科目。
唐高宗及以后
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
武则天时期
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首创武举科。
唐玄宗时期
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皇帝在长安、洛阳宫殿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A.隋代没有真正实行科举考试制度B.科举考试考题禁锢了读书人思想
C.唐代科举成为当时唯一选官方式D.科举考试的内容和形式逐渐完善
6.钱穆先生指出“中国版图的恢廓,盖自秦时已奠其规模。
近世言秦政,率斥其专制。
然按实而论,秦人初创中国统一之新局,其所努力,亦均为当时事势所需,实未可一一深非也。
”这一统一的变局还体现出()
A.从血缘世袭到宗法世袭B.从世袭政治到官僚政治
C.从宗法封建到帝制集权D.从礼乐治理到法律治理
7.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写道,雄伟壮丽的阿房宫被项羽军队焚毁。
但考古发掘表明,阿房宫并未建成更没有遭受大规模焚毁。
由此可见()
A.考古发现比古人的记述更为真实B.史事的真实性需要考古的确认
C.考古发掘是还原史事的重要手段D.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8.宋初,三司(户部、盐铁、度支)独立掌握全国财政,王安石变法时期将三司重新组织起来并统一到一个新的机构里。
这一措施的主要意图是()
A.消除宋初加强皇权的弊端B.提高处理经济事务的效率
C.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制度D.增加中央政府的财政收入
9.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
这反映了明朝()
A.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B.皇权专制不再强化
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D.早期启蒙开始兴起
10.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
在春秋时期诸侯墓葬里出现了用九鼎殉葬的现象。
这说明()
A.统治者比以前更加腐化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
C.社会的等级秩序遭到破坏D.当时的铸造业更加发达
11.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
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顺应了历史潮流。
维护了封建统治
C.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12.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以下表格中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A.AB.BC.CD.D
13.与其他官职以抽签方式产生不同,雅典城邦掌握兵权的十将军,始终保持选举制,可以连选连任,并不给薪体。
伯利克里就是连续担任了15年首席将军。
这种现象表明当时的雅典()
A.注重完善统治手段B.平民缺乏政治权利
C.民主政治深人人心D.贵族垄断国家政权
14.王绍光先生认为,无论什么民主,只要是选举,就只能选出精英,最终搞的只能是精英统治,不是真正的民主,而是“选主”;只有抽签,才能让“所有的人”获得出任领导职务的平等机会,才能打破精英跟一般人的界线,才能有真民主。
由此可见,他认为抽签选举制()
A.保障了普通公民的政治权利B.推动雅典民主政治最终确立
C.有利于排除精英对民主干扰D.不存在忽视公民素养的弊病
15.1875年,议会通过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从法律上确立法国为共和政体。
宪法规定总统
A.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B.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
C.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D.由下议院多数党领袖担任
16.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
17.光荣革命后,在威廉的加冕仪式上,议会当众宣读了《权利法案》。
威廉以他自己和妻子的名义宣读了誓词:
“我们衷心地接受你们向我们提出的议案,并保证以英国法律作为自己行为的准则。
”威廉所说的“你们”是指()
A.英国议会B.英国贵族C.英国民众D.英国王室
18.资本主义议会制度的发展是民主制度的重大进步。
英美俄德的议会制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都得到较大发展,但英美的议会政治远比俄德成熟,形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A.资产阶级的革命性不同B.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
C.思想文化的历史渊源不同D.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不同
19.参加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
“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麦迪逊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B.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
C.美国应建立开明君主制D.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20.近代确立的民主政体中,英国规定国王无权停止法律执行;美国规定最高法院有权宣布总统违宪,总统任命的法官需要国会确认;法国规定议会可对宪法补充。
这些规定的共同点是()
A.体现法律至高无上B.说明司法权独立C.防止专制独裁D.凸显行政权至上
21.钱乘旦说:
大革命后法国“社会动荡……直到1870年后,法国模式突然发生转折,由对抗转为妥协。
此后再没有发生大规模的革命,法国人开始用协商手段逐步建立起民主制度。
”关于“1870年后,法国用协商手段建立起民主制度”从本质上反映了()
A.法国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得以巩固B.共和派与君主派的斗争逐渐平息
C.工业资本主义发展推动民主进程D.法兰西共和之路充满斗争与妥协
22.代议制民主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是古希腊民主政治的复兴与发展的产物,从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来分析,每一种文化对以前的文化都是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能印证这一说法的是()
A.古希腊民主政治是代议制的源头B.代议制的核心是民主与议会
C.英国光荣革命后实行君主立宪制D.美国首创资产阶级代议制
23.美国宪法规定,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各州在参议院中具有均等代表权,每州2名代表;各州在众议院中的代表权以人口为基础,约50万人选出一名代表。
法律须经两院通过方可生效。
这一设计()
A.体现了联邦各州间的妥协与平衡B.践行了政府权力部门的分权制衡
C.协调了联邦政府与州政府的关系D.确保了立法权实践的民意代表性
24.、如图是19世纪中期的德意志漫画《货车过如此狭窄的邦都得将货卸上卸下》,这表明当时德意志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异常森严B.四分五裂局面阻碍经济发展
C.道路宽度不一带来交通不便D.各地之间经济交流日益加强
25.1911年英国议会通过“议会法”。
法案规定,每一个财政法在经过下院议长认证后,经英王批准,上院不得加以修正或否决。
其他一般法案,上院只能否决两次,若下院连续三次通过,经英王批准,即可成为法律。
法案通过()
A.完善了权力制衡机制B.剥夺了上院的立法权
C.有利于扩大内阁权力D.扩大了国王的行政权
26.鸦片战争之后,马克思曾断言不平等条约不能扩大英国和欧美对华的输出。
1847年,欧洲爆发经济危机。
英国议会选出的专事中英贸易调查组得出的结论是:
用银子来支付鸦片足以使华人的一般贸易遭受巨大损失,而丝和茶则能抵偿其余商品的价值。
材料可用来研究()
A.清朝的天朝上国思想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第二次鸦片战争原因D.正常的中英贸易中国入超
27.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五口通商,中外交涉剧增。
“五口”成为外国人从事各种活动的法定地点,也成为中外交涉的法定地点。
列强不同意与理藩院或礼部打交道,于是清政府于1844年设置了五口通商大臣。
这表明清政府()
A.仍坚持天朝上国传统体制B.谋求与列强进行长期交涉
C.接受了西方现代外交的观念D.建立了统一的常设外交机构
28.鸦片战争前,在广州有许多依靠对外贸易为生的劳动者。
战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生计维艰,不得不加入流浪者的行列。
出现这一变化的最可能的原因是广州()
A.民族工业的崛起B.对外贸易受到限制
C.受新通商口岸冲击D.抵制洋货运动兴起
29.清政府官员曾要求外商具结承诺:
“懔遵钦定新例,不敢夹带鸦片。
倘查出本船有一两鸦片,愿将夹带之犯,听凭天朝官宪即行正法,船货全行没官;若查无夹带鸦片,应求恩准照常进埔贸易。
良歹分明,情甘帖服。
”这表明当时()
A.政府对于禁烟态度坚决B.禁烟政策得到各国政府公认
C.鸦片贸易已实现合法化D.走私鸦片不再享有治外法权
30.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国贸易部强调,英国政府“不但不去压迫中国政府使其放松所制定的规章”,而且“将要对中国政府在抵抗对它的政权和行政的不法侵犯方面给予道义上的支持”。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英国政府试图与清政府建立完全平等的外交关系
B.中国军民的顽强抵抗迫使英国放弃了领事裁判权
C.自由主义原则的确立改变了英国的对外贸易政策
D.英国的目的是为了保存清政府以维护其在华利益
二、非选择题(共2题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2分)
腐败是人类阶级社会的一种特有现象,古往今来,人们一直都在寻找根除它的济世良方。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惩治和预防腐败尤为重要。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
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
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
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了“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
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作出详细的规定。
——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太祖开国之初,惩元季贪冒,重绳赃吏。
揭诸司犯法者于申明亭,以示戒。
”他规定官吏贪赃六十两以上者,枭首示众。
与唐律相比,明朝对官吏犯罪的惩罚明显严厉。
同时,朱元璋习惯于法外用刑,常因小过而用重刑,以致弄得人人自危,朝不保夕。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起初的威慑作用大大削弱,而且随着既得利益阶层的增多,反对者或明或暗地予以抵制,最后只好不了了之。
正如朱元璋哀叹说:
“我欲除贪赃官吏,却奈何朝杀而暮犯。
”
——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
材料三行政伦理是一种软约束,其作用的发挥往往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但它一旦与法律结合,则既能够继续发挥其内在约束的功能,又能够获得有效的外部保障……总统的被提名者都要详细公开其个人财产,以供公众和媒体检查。
被提名者的配偶及他们所抚养的子女的财产也必须同时申报……高薪养廉制度是对政府官员合理的自利需要的满足与激励……以权力制约权力道德核心思想是分权,并使不同权力机构之间形成一种制约与被制约或相互制约的关系……采用跳跃式监督模式即(公众)权利监督(公共)权力……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各国相继掀起了大规模公共行政改革运动,其核心就是将市场机制引入到公共服务领域,打造企业型政府,实行公共服务市场化。
从而打破原有的政府垄断公共服务供给的局面,并有利于铲除政府官员谋求自利的温床。
——摘自《行政管理改革》
(1)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别概括朱元璋严惩腐败及出现“朝杀而暮犯”的原因。
(12分)
(2)根据材料一、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中国和近代西方在权力监督方面的相同之处,并指出其本质差异。
(7分)
(3)综合上述材料,对中国当今反腐败有何启示?
(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8分)
材料一从美利坚合众国形成的过程和背景来看,美国的立国经验是独特的。
首先,和西方大多数国家不一样,美利坚合众国的建立不是自上而下,而是自下而上完成的,国家体系的形成是先有州而后才有国家。
其次,“州”的地位的演变,一直是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州先由殖民地上升为独立之“邦”,后又降格为从属于联邦的成员,不管其地位如何演变,但始终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
再次,由于合众国直接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因此这种联合的程度和方式作为一种标志,不仅划分了这个国家形成过程中的不同阶段,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个国家组织和结构的形式,而与其他任何国家不同。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材料二进入19世纪后,德意志各地的资本主义逐步发展。
1815年起,德意志人民要求实现国家统一的斗争不断高涨。
俾斯麦出任普鲁士首相后,认为“当代的重大问题不是议论和多数人投票能够解决的,有时候不可避免的,要通过一场斗争来解决,一场铁与血的斗争。
”以统一为名限制自由,调和君权与资产阶级间的矛盾,利用普鲁士的经济优势,于1864年击败丹麦,1866年击败奥地利(见普奥战争),成立北德意志联邦。
1870—1871年在普法战争中击败法国,兼并南德诸邦。
1871年1月18日,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加冕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俾斯麦任宰相,普鲁士通过王朝战争最终实现德意志的统一。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上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独立后的美国实行“联邦制”的原因,并分析该制度的特点。
(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1871年德意志实现统一的因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一的影响。
(8分)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论证国家统一与民族兴亡的关系。
(6分)
高一历史期末练习题一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60分)
1—5DBBAD6—10CCBAC11—15DBAAC
16—20DABDC21—25CCABC26—30CACAD
二.非选择题(2题计40分)
31题(22分)
(1)严惩腐败的原因:
吸取元朝因政治黑暗腐败而灭亡的教训;朱元璋早年的经历使其对官吏贪污腐败行为深恶痛绝;形成威慑,巩固统治。
(每点2分,计6分)
“朝杀而暮犯”的原因:
不严格依照法律程序而滥施重刑;官吏间相互庇护和抵制;封建专制制度的弊端,监察制度服务并受制于皇权。
(每点2分,计6分)
(2)相同点:
重视制度建设(完善行政制度);制订相关法律法规;重视预防腐败。
(每点1分,计3分)
差异:
中国:
封建专制、人治;西方:
民主、法治、资本主义性质。
(每点2分,计4分)
(3)依法治国;完善国家机构的权力制衡制度;完善民众监督和举报制度;采用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实现政府经济问题的公开透明;(任答三点3分)
32.题(18分)
(1)原因:
美国脱胎于“联合殖民地”,州有相当大的独立性;松散的联盟难以应付危机;启蒙思想的影响。
(任答三点得3分)
特点: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1分)
(2)因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人民的要求;俾斯麦的“铁血政策”;普鲁士的王朝战争。
(每点1分,计4分)
影响: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推动了德国历史的发展,跻身于强国之列;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保留了普鲁士的专制主义及军国主义传统。
(任答二点得4分)
(3)①概括两者关系:
分裂国衰,统一国兴
②结合史实论述观点。
③紧扣观点,合理引用史实,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观点2分,史实论证4分)
示例:
统一才能国兴。
(2分)
俾斯麦通过王朝战争结束了德国长期以来四分五裂的局面,推动了德国历史的发展,使德国逐渐跻身世界强国之列。
1787美国联邦宪法,联邦制取代邦联制,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强大奠定了基础。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