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废水的一级处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2481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62 大小:90.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3废水的一级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3废水的一级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3废水的一级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3废水的一级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3废水的一级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3废水的一级处理.docx

《3废水的一级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废水的一级处理.docx(6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3废水的一级处理.docx

3废水的一级处理

第三章废水的一级处理

1.什么是废水的一级处理?

其作用是什么?

一级处理是去除污水中影响二级生物处理正常运转的杂物的过程,主要包括去除污水中的漂浮物及悬浮状态的污染物、调整pH值和其他减轻污水的腐化程度及后处理工艺负荷的过程。

一级处理是二级生物处理的预处理过程,只有一级处理出水水质符合要求,才能保证二级生物处理运行平稳,进而确保二级出水水质达标。

针对不同污水中存在的不同污染物,应实施与之相对应的一级处理工艺。

比如酸碱污水应当采取中和处理,含盐污水应当采取离子交换、电解或膜法处理,对超高浓度有机污水就应当采取萃取法处理。

2.什么是格栅?

其作用有哪些?

格栅由一组平行的金属栅条制成,一般斜置于污水提升泵集水池之前的重力流来水主渠道上,用以阻挡截留污水中的呈悬浮或漂浮状态的大块固形物,如草木、塑料制品、纤维及其他生活垃圾,以防止阀门、管道、水泵、表曝机、吸泥管及其他后续处理设备堵塞或损坏。

其基本结构示意见图3--1。

 

图3--1格栅基本结构示意图

一般来说,污水过栅越缓慢,拦污效果越好,但因过栅缓慢造成栅前渠道或栅下积砂而使过水断面缩小时,又会使流速变大。

因此过栅流速的具体值应根据污水中污物的组成、含砂量及栅条间距等情况而定。

比如有的污水中大粒径砂粒较多,即使将渠道内的水流速度控制在0.4m/s以上,仍会有泥砂在栅前渠道内沉积,而有的污水含砂粒径主要分布在0.1mm左右,在栅前渠道内水流速度为0.3m/s左右时,也不会出现积砂现象。

3.格栅的主要工艺参数有哪些?

格栅的主要工艺参数有栅距、过栅流速和水头损失。

⑴栅距即相邻两根栅条间的距离,栅距大于40mm的为粗格栅,栅距在20~40mm之间的为中格栅,栅距小于20mm的为细格栅。

⑵过栅流速是指污水流过栅条和格栅渠道的速度。

过栅流速不能太大,否则有可能将本应拦截下来的软性杂物冲过去,过栅流速太小,又可能使污水中粒径较大的砂粒在栅前渠道中沉积下来。

⑶污水过栅水头损失指的是格栅前后的水位差,它与过栅流速有关。

如果过栅水头损失增大,说明过栅流速增大,此时有可能是过栅水量增加,更有可能是格栅局部被堵死,需要及时清理。

如果过栅水头损失减少,说明过栅流速降低,需要注意采取措施防止栅前渠道内积砂。

4.格栅选型应考虑哪些原则?

格栅选型时应考虑的原则有:

⑴格栅分人工格栅和机械格栅两种,为避免污染物对人体产生的毒害和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及实现自动控制,应尽可能采用机械格栅。

污水中含有油类等可释放挥发性可燃性气体时,机械格栅的动力装置应有防爆设施。

⑵要根据污水的水质特点如pH值的高低、固形物的大小等确定格栅的具体形式和材质。

⑶大型污水处理厂一般要设置两道格栅和一道筛网,格栅栅条间距应根据污水的种类、流量、代表性杂物种类和尺寸大小等因素来确定,既满足水泵构造的要求,同时满足后续水处理构筑物和设备的要求。

第一道使用粗格栅(50~100mm)或中格栅(20~40mm),第二道使用中格栅或细格栅(4~10mm),第三道为筛网(﹤4mm)。

⑷常用格栅栅条断面形状有边长20mm正方形、直径20mm圆形、10mm×50mm矩形、一边半圆头的10mm×50mm矩形和两边半圆头的10mm×50mm矩形等5种。

圆形栅条水力条件好、水流阻力小,但刚度较差、容易受外力变形。

因此在没有特殊需要时最好采用矩形断面。

⑸格栅一般安装在处理流程之首或泵站的进水口处,位属咽喉,为保证安全,要有备用单元或其他手段以保证在不停水情况下对格栅的检修。

⑹为保护动力设备,机械格栅一般安装在通风良好的格栅间内,大中型格栅间要配置安装吊运设备,便于设备检修和栅渣的日常清除。

5.格栅安装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⑴格栅前的渠道应保持5m以上的直管段,渠道内的水流速度为0.4~0.9m/s,流过栅条的速度为0.6~1.0m/s。

⑵放置格栅的渠道与栅前渠道的连接,应有一个小于20o的展开角。

⑶格栅的安装角度,人工清渣时为45o~60o,机械清渣时多为70o~90o。

⑷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一般为0.08~0.15m,因此,栅后渠道比栅前相应降低0.08~0.15m。

⑸格栅有效过水面积是按设计流量下过栅流速0.6~1.0m/s计算而得的,但格栅总宽度不小于进水管渠宽度的1.2倍。

⑹格栅上部必须设置栅顶工作平台,其高度高出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m以上。

工作台设栏杆等安全设施和冲洗设施,两侧平台过道应不小于0.7m,正面过道宽度在人工清渣时不应小于1.2m,机械清渣时不小于1.5m。

6.栅条间距如何确定?

当格栅设置在废水处理系统之前、采用机械除渣机清除栅渣时,栅条间距一般为16~25mm,而采用人工清除栅渣时,栅条间距一般为25~40mm。

当格栅设置于水泵前,只需要将污水提升或排放时,栅条间距应满足水泵构造的要求,一般要小于水泵叶轮的最小间隙,与常用排水泵相匹配的栅条间距见表3--1。

表3—1与常用排水泵相匹配的栅条间距

格栅种类

格栅间距/mm

适用水泵型号

细格栅

≤15

1¼LP-6-2,1¾LP-6-3,4LP-7,4LP7-(409)

≤20

2½PW,2½PWL

中格栅

≤25

20Sh,24Sh

≤40

4PW,4PWL,32Sh,14ZLB-70

粗格栅

50~70

6PWL,12PWL-7,12PWL-12,14PWL-12,20Z

70~90

8PWL,10PWL,32PWL,28ZLB

7.格栅运行管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⑴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操作人员都应该定时巡回检查,根据栅前和栅后的水位差变化或栅渣的数量,及时开启除渣机将栅渣清除。

同时注意观察除渣机的运转情况,及时排除其出现的各种故障。

⑵检查并调节栅前的流量调节阀门,保证过栅流量的均匀分布。

同时利用投入工作的格栅台数将过栅流速控制在所要求的范围内。

当发现过栅流速过高时,适当增加投入工作的格栅台数;当发现过栅流速偏低时,适当减少投入工作的格栅台数。

⑶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格栅前后的渠道内可能会积砂,应当定期检查清理积砂,分析产生积砂的原因,如果是渠道粗糙的原因,就应该及时修复。

⑷经常测定每日栅渣的数量,摸索出一天、一月或一年中什么时候栅渣量多,以利于提高操作效率,并通过栅渣量的变化判断格栅运转是否正常。

⑸栅渣中往往夹带许多挥发性油类等有机物,堆积后能够产生异味,因此要及时清运栅渣,并经常保持格栅间的通风透气。

8.筛网过滤的作用是什么?

某些工业废水中经常含有纤维状的长、软性悬浮或漂浮物,这些污染物或因尺寸太小、或因质地柔软细长能钻过格栅的空隙。

这些悬浮物如果不能有效去除,可能会缠绕在泵或表曝机的叶轮上,影响泵或表曝机的效率。

对一些含有这样漂浮物的特殊工业废水可利用筛网进行预处理,方法是使污水先经过格栅截留大尺寸杂物后用筛网过滤,或直接经过筛网过滤。

筛网孔眼通常小于4mm,一般为0.15~1.0mm。

由于孔眼细小,当用于城市污水处理时,其去除BOD5的效果相当于初沉池。

9.筛网过滤分为几种形式?

从结构上看,筛网是穿孔金属板或金属格网,要根据被去除漂浮物的性质和尺寸确定筛网孔眼的大小。

根据其孔眼的大小,可分为粗滤机和微滤机;依照安装形式的不同,筛网可分为固定式、转动式和电动回转式三种。

⑴固定式筛网:

固定式筛网的型式为防堵楔形格网,大小为0.25~1.5mm,可以根据处理废水的水质特点,在筛网的栅条上再覆以16~100目的不锈钢丝网或尼龙网。

固定式筛网处理城市污水时,水力负荷一般为每米筛宽承受污水36~144m3/h,可去除其中悬浮固体5%~25%,过水的水头损失为1.2m~2.3m。

固定式筛网特点是筛网固定安装,进水从高处沿筛网宽度均匀分布过滤。

滤后水流入筛网后面的出水箱,再由出水管排出;固体杂物沿筛面下滑落入渣槽,然后用螺旋输送机或皮带输送机送走。

常用固定式筛网根据构造形式分为固定平面式和固定曲面式,其示意图分别见图3--2和图3--3。

 

图3--2固定平面式筛网示意图图3--3固定曲面式筛网示意图

⑵转动式筛网:

转动式筛网有水力旋转筛网和转筒筛两种。

水力旋转网呈圆台形,污水以一定的流速从小端进入,水的冲击力和重力作用使筛体旋转,水流在从小端向大端的流动过程中得到过滤,杂质从大端落入渣槽,这种筛网常用于印染、纺织废水的处理,以清除其中的毛类及纤维类杂物。

转筒筛呈圆筒状,其工作原理见图3—4。

含有纤维类悬浮杂质的污水进入缓慢旋转的网筒内,经筒形筛过滤后的出水与水平旋转轴呈垂直方向通过筛网,拦截了水中悬浮杂物的筛网随转筒旋转,被截留的悬浮杂质和筛网一起运动到水面以上后,被冲洗水冲到安装在筒形筛网中心的渣槽或皮带输送机再被传送到外部。

转筒式筛网可用于纺织、印染、皮革和屠宰的工业废水的处理,这些废水中常夹带大量4~200mm的纤维类杂物,普通的格栅、筛网不容易将这些杂物截留去除,而转筒式筛网可以有效地清除。

 

图3--4转动式筛网示意图

⑶电动回转式:

电动回转式一般安装在压力管道上,筛孔直径为5μm~5mm。

孔眼小,截留悬浮物多,清洗次数也会增加。

因此电动回转式筛网一般用在悬浮物含量不大的场合,比如代替滤池用在深度处理系统或在超滤、电渗析或反渗透等膜处理工艺前作为保安预处理工艺。

10.筛网运行管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筛网的运行管理应注意以下事项:

⑴筛网总是处于干湿交替状态,故其材质必须耐腐蚀。

⑵为消除油脂对筛网孔眼的堵塞,要根据具体情况,随时用蒸汽或热水及时冲洗筛网。

⑶筛网得以正常运转的关键是将被截留的悬浮杂质及时清理排出,使筛网及时恢复工作状态。

⑷如果自动除渣情况不理想,就要求操作工在巡检时,及时将堵塞筛网孔眼的杂物人工清理掉。

11.什么是沉砂池?

沉砂池在废水处理系统中的作用有哪些?

沉砂池是采用物理法将砂粒从污水中沉淀分离出来的一个预处理单元,其作用是从污水中分离出相对密度大于1.5且粒径为0.2mm以上的颗粒物质,主要包括无机性的砂粒、砾石和少量密度较大的有机性颗粒如果核皮、种籽等。

沉砂池一般设在提升设备和处理设施之前,以保护水泵和管道免受磨损,防止后续构筑物的堵塞和污泥处理构筑物容积的缩小,同时可以减少活性污泥中无机物成份,提高活性污泥的活性。

12.沉砂池的类型有哪些?

其适用范围及优缺点如何?

常见的沉砂池有平流沉砂池、竖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和旋流沉砂池等型式,各自优缺点、适用条件及排砂方式见表3—2。

其中应用较多的是平流沉砂池、曝气沉砂池和旋流沉砂池。

表3--2常用沉砂池的特点

池型

优点

缺点

排砂方式

适用条件

1、构造简单,水流平稳

2、沉砂效果好

3、施工方便

1、占地面积较大

2、采用多斗排泥时,每个泥斗需单独设排泥管,排泥操作复杂

1、重力斗式排砂

2、空气提升器排砂

3、螺旋提升器排砂

适用于大、中、小各种类型的污水处理场

1、泥砂中有机物含量少

2、对小粒径砂粒去除效率高

3、可去除部分CODCr

需要曝气,消耗一定动力

1、重力斗式排砂

2、链条带式刮砂机排砂

适用于处理有机物含量多、水量较大且多变的污水处理场

1、自动化程度高

2、池容小、效率高,受水流量的影响较小

1、消耗自来水

2、机械部分多、维修量大

空气提砂、无轴螺旋式砂水分离器

适用于大、中、小各种类型的污水处理场

1、排砂方式简单

2、占地面积较小

1、池深较大,施工困难

2、对冲击负荷适应能力差

3、池径不宜太大,否则布水不均

1、重力斗式排砂

2、中心传动刮砂机排砂

3、水射器排砂

适用于处理水量不大的小型污水处理场

竖流式沉砂池的进水自上而下,由中心管进入池内,无机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沉于池底。

这种沉砂池受水流的影响大、工作状态不稳定,处理效果较差,实际应用较少。

13.什么是平流式沉砂池?

平流式沉砂池实际上是一个比入流渠道和出流渠道宽而深的渠道,当污水流过时,由于过水断面增大,水流速度下降,废水中夹带的无机颗粒在重力的作用下下沉,从而达到分离水中无机颗粒的目的。

平流沉砂池内的水流速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沉砂效果,废水流量的波动会改变已建成沉砂池内的水流速度,工程上需要采用多格并联方式,实际操作时根据进水水量的变化调整运行的沉砂池格数。

14.平流式沉砂池基本要求有哪些?

平流式沉砂池的基本要求主要有以下几项:

⑴以初期雨水、冲洗地面水和生活污水为主的污水应设置沉砂池,进水端一般设置间距为20~25mm的细格栅,并有消能和整流设施。

⑵沉砂池的格数应为2个以上,且是并联运行。

当污水水量较少时,部分工作、其余备用。

⑶废水在池内的最大流速一般为0.3m/s,最小为0.15m/s。

最大流量时,污水在沉砂池内的停留时间不少于30s,一般应为30~60s。

⑷池底坡度为0.01~0.02,有效水深一般不大于1.2m,通常为0.25~1.0m,每格宽度应大于0.6m,超高不能小于0.3m。

⑸应尽量使用机械方法除砂,当采用重力排砂时,排砂斗斗壁与水平面的角度应不小于55o。

排砂管的管径应不小于DN200,长度应尽可能短,控制阀门应尽可能设在靠近砂斗的位置,这样可使排砂管排砂畅通且易于维护管理。

⑹尽量避免有机物与砂粒一同沉淀,以防沉砂池或储砂池因有机物腐败发臭而影响周围环境。

15.什么是曝气沉砂池?

普通沉砂池的最大缺点就是在其截留的沉砂中夹杂有一些有机物,这些有机物的存在,使沉砂易于腐败发臭,夏季气温较高时尤甚,这样对沉砂的处理和周围环境产生不利影响。

普通沉砂池的另一缺点是对有机物包裹的砂粒截留效果较差。

曝气沉砂池是在长方形水池的一侧通入空气,使污水旋流运动,流速从周边到中心逐渐减小,砂粒在池底的集砂槽中与水分离,污水中的有机物和从砂粒上冲刷下来的污泥仍呈悬浮状态,随着水流进入后面的处理构筑物。

曝气沉砂池的基本构造见图3--5。

图3--5曝气沉砂池构造示意图

曝气沉砂池的优点是除砂效率稳定,受进水流量变化的影响较小。

水力旋转作用使砂粒与有机物分离效果较好,从曝气沉砂池排出的沉砂中,有机物只占5%左右,长期搁置也不会腐败发臭。

曝气沉砂过程的同时,还能起到气浮油脂并吹脱挥发性有机物的作用和预曝气充氧并氧化部分有机物的作用。

16.曝气沉砂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曝气沉砂池的基本数据主要有以下几项:

⑴停留时间1~3min,若兼有预曝气的作用,可延长池身,使停留时间达到15~30min。

⑵污水在曝气沉砂池过水断面周边最大的旋流速度为0.25~0.3m/s,在池内水平前进的流速为0.08~0.12m/s。

⑶有效水深2~4m,宽深比为1~1.5。

如果考虑预曝气的作用,可将过水断面增大为原来的3~4倍。

⑷曝气沉砂池进气管上要有调节阀门,使用的空气扩散管安装在池体的一侧,扩散管距池底0.6~0.9m,曝气管上的曝气孔孔径为2.5~6mm,曝气量一般为为每m3污水0.2m3空气或曝气强度为3~5m3空气/(m2∙h)。

⑸为防止水流短路,进水方向应与水在沉砂池内的旋转方向一致,出水口应设在旋流水流的中心部位,出水方向与进水方向垂直,并设置挡板诱导水流。

⑹曝气沉砂池的形状以不产生偏流和死角为原则,因此,为改进除砂效果、降低曝气量,应在集砂槽附近安装纵向挡板,若池长较大,还应在沉砂池内设置横向挡板。

17.曝气沉砂池运行管理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曝气沉砂池的运行操作主要是控制污水在池中的旋流速度和旋转圈数。

旋流速度与砂粒粒径有关,污水中的砂粒粒径越小,要求的旋流速度越大。

但旋流速度也不能太大,否则有可能将已沉下的砂粒重新泛起。

而曝气沉砂池中的实际旋流速度与曝气沉砂池的几何尺寸、扩散器的安装位置和强度等因素有关。

旋转圈数与除砂效率相关,旋转圈数越多,除砂效率越高。

要去除直径为0.2mm的砂粒,通常需要维持0.3m/s的旋转速度,在池中至少旋转3圈。

在实际运行中可以通过调整曝气强度来改变旋流速度和旋转圈数,保证达到稳定的除砂效率。

当进入曝气沉砂池的污水量增大时,水平流速也会加大,此时可通过提高曝气强度来提高旋流速度和维持旋转圈数不变。

沉砂量取决于进水的水质,运行人员必须认真摸索和总结砂量的变化规律,及时将沉砂排放出去。

排砂间隔时间太长会堵卡排砂管和刮砂机械,而排砂间隔时间太短又会使排砂数量增大、含水率增高,从而增加后续处理的难度。

曝气沉砂池的曝气作用常常会使池面上积聚一些有机浮渣,也要及时清除,以免重新进入水中随水流进入后续生物处理系统,增加后续处理的负荷。

18.什么是沉淀池?

沉淀池是利用重力沉降作用将密度比水大的悬浮颗粒从水中去除的处理构筑物,是废水处理中应用最广泛的处理单元之一,可用于废水的处理、生物处理的后处理以及深度处理。

在沉砂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无机杂质,在初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其他固体物,在二沉池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生物处理出水中的活性污泥,在浓缩池应用沉淀原理分离污泥中的水份、使污泥得到浓缩,在深度处理领域对二沉池出水加絮凝剂混凝反应后应用沉淀原理可以去除水中的悬浮物。

沉淀池包括进水区、沉淀区、缓冲区、污泥区和出水区五个部分。

进水区和出水区的作用是使水流均匀地流过沉淀池,避免短流和减少紊流对沉淀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减少死水区、提高沉淀池的容积利用率;沉淀区也称澄清区,即沉淀池的工作区,是可沉淀颗粒与废水分离的区域;污泥区是污泥贮存、浓缩和排出的区域;缓冲区则是分隔沉淀区和污泥区的水层区域,保证已经沉淀的颗粒不因水流搅动而再行浮起。

19.沉淀池的原理是什么?

沉淀池是利用水流中悬浮杂质颗粒向下沉淀速度大于水流向上流动速度、或向下沉淀时间小于水流流出沉淀池的时间时能与水流分离的原理实现水的净化。

理想沉淀池的处理效率只与表面负荷有关,即与沉淀池的表面积有关,而与沉淀池的深度无关,池深只与污泥贮存的时间和数量及防止污泥受到冲刷等因素有关。

而在实际连续运行的沉淀池中,由于水流从出水堰顶溢流会带来水流的上升流速,因此沉淀速度小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随水流走,沉淀速度等于上升流速的颗粒会悬浮在池中,只有沉淀速度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才会在池中沉淀下去。

而沉淀颗粒在沉淀池中沉淀到池底的时间与水流在沉淀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有关,即与池体的深度有关。

理论上讲,池体越浅,颗粒越容易到达池底,这正是斜管或斜板沉淀池等浅层沉淀池的理论依据所在。

为了使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沉淀下去和防止已沉淀下去的污泥受到进水水流的扰动而重新浮起,因而在沉淀区和污泥贮存区之间留有缓冲区,使这些沉淀池中略大于上升流速的颗粒或重新浮起的颗粒之间相互接触后,再次沉淀下去。

20.常用沉淀池的类型有哪些?

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条件是什么?

按水流方向划分,沉淀池可分为平流式、辐流式和竖流式三种,还有根据“浅层理论”发展出来的斜板(管)沉淀池。

各自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见表3—3。

表3—3常用沉淀池的性能比较

池型

优点

缺点

适用范围

⑴沉淀效果好

⑵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强

⑶施工简易、造价较低

⑴配水不易均匀,排泥连续性差

⑵采用多斗排泥时,每个泥斗需要单独设排泥管,操作量大;采用链条式刮泥机排泥时,水下构件易腐蚀

⑴适用于地下水位高及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

⑵适用于大、中、小型污水处理场

⑴采用定型机械排泥,设备管理方便

⑵运行效果稳定

⑴机械排泥设备复杂

⑵对施工质量要求高

⑴适用于地下水位高的地区

⑵适用于大、中型污水处理场

⑴排泥方便,管理简单

⑵占地面积小

⑴池深较大,施工困难,造价较高

⑵对冲击负荷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

⑶池径不能过大,否则布水不均

适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场

⑴水力负荷高、效率高

⑵停留时间短、占地面积小

⑴构造复杂、易堵塞、须定期更换斜板(管)

⑵固体负荷不易过大,耐冲击负荷能力较差,需要表面冲洗设备

⑴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处理场

⑵可用于已有沉淀池的挖潜改造

21.什么是沉淀池的水力负荷?

沉淀池的水力负荷也就是沉淀池的表面水力负荷,即沉淀池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所承受的水量,单位是m3/(m2∙h)。

根据表面水力负荷可以设计和确定沉淀池澄清区的面积和有效水深。

沉淀池的水面上升流速和其水力负荷在数值上是相同的,但两者的单位和意义不同,上升流速的单位是m/h。

比如说在竖流式沉淀池中,只有沉降速度大于沉淀池水面上升流速的杂质颗粒才能在沉淀池中沉淀去除,而沉降速度等于或小于沉淀池水面上升流速的杂质颗粒会随水流溢流出去;而在平流式沉淀池中,部分沉降速度小于沉淀池水面上升流速的杂质颗粒也会被沉淀去除。

22.什么是沉淀池的固体通量?

沉淀池的固体通量也叫固体表面负荷,即沉淀池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固体质量,单位是kg/(m2∙h)。

固体通量是初次沉淀池和二次沉淀池的关键运行控制指标,污泥浓缩池也利用固体通量作为控制运行的重要参数。

23.设置沉淀池的一般要求有哪些?

⑴沉淀池的个数或分格数一般不少于2个,为使每个池子的入流量均等,要在入流口处设置调节阀,以便调整流量。

池子的超高不能小于0.3m,缓冲层为0.3m~0.5m。

⑵一般沉淀池的停留时间不能小于1h,有效水深多为2~4m(辐流式沉淀池指周边水深),当表面负荷一定时,有效水深与沉淀时间之比也为定值。

⑶沉淀池采用机械方式排泥时,可以间歇排泥或连续排泥。

不用机械排泥时,应每日排泥,初沉池的静水头不应小于1.5m,二沉池的静水头,生物膜法后不应小于1.2m,活性污泥法后不应小于0.9m。

⑷采用多斗排泥时,每个泥斗均应设单独的排泥管和阀门,排泥管的直径不能小于200mm。

污泥斗的斜壁与水平面的倾角,采用方斗时不能小于60o,采用圆斗时不能小于55o。

⑸当采用重力排泥时,污泥斗的排泥管一般采用铸铁管,其下端伸入斗内,顶端敞口伸出水面,以便于疏通,在水面以下1.5~2.0m处,由排泥管接出水平排泥管,污泥借静水压力由此管排出池外。

⑹使用穿孔排泥管排泥时,排泥管长度应在15m以内,排泥管管径150~200mm,孔径15~25mm,孔眼内流速4~5m/s,孔眼总面积与管截面积的比值为0.6~0.8,孔眼向下成45o~60o交错排列。

为防止排泥管堵塞,应设压力水冲洗管,根据堵塞情况及时疏通。

⑺进水管有压力时,应设置配水井,进水管由配水井池壁接入,且应将进水管的进口弯头朝向井底。

沉淀池进、出水区均应设置整流设施,同时具备刮渣设施。

⑻沉淀池的出水整流措施通常为溢流式集水槽,出水堰可用三角堰、孔眼等形式,普遍采用的是直角锯齿形三角堰,堰口齿深通常为50mm,齿距为200mm左右,正常水面应当位于齿高的1/2处。

堰口设置可调式堰板上下移动机构,在必要时可以调整。

⑼沉淀池最大出水负荷,初沉池不宜大于2.9L/(s∙m),二沉池不宜大于1.7L/(s∙m)。

在出水堰前必须设置收集与排除浮渣的措施,如果使用机械排泥,排渣和排泥可以综合考虑。

24.平流式沉淀池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平流式沉淀池表面形状一般为长方形,水流在进水区经过消能和整流进入沉淀区后,缓慢水平流动,水中可沉悬浮物逐渐沉向池底,沉淀区出水溢过堰口,通过出水槽排出池外。

平流式沉淀池基本要求如下:

⑴平流式沉淀池的长度多为30~50m,池宽多为5~10m,沉淀区有效水深一般不超过3m,多为2.5~3.0m。

为保证水流在池内的均匀分布,一般长宽比不小于4:

1,长深比为8~12。

⑵采用机械刮泥时,在沉淀池的进水端设有污泥斗,池底的纵向污泥斗坡度不能小于0.01,一般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