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2250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78.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学案.docx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学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学案.docx

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专题七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17讲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学案

第17讲 古代中国的农业和手工业经济

【时空坐标】

【认读要领】

一个主题:

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展演变。

两大形态:

分散的小农经济模式与资本主义萌芽的经济形态。

三条线索:

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经济;以官营手工业为核心的古代手工业;古代商业的发展及相关政策。

四个重点:

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及重农政策;手工业经营形态及成就;古代商业与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及抑商政策;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与缓慢发展。

考试标准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考情播报

考查频度

必考

加试

1.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

(2)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b

 

a

b

(2015·10月,4)考查唐朝曲辕犁的特点

(2017·4月,1)考查古代中国农业原始耕作工具

(2016·10月,2)考查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4次2考

4次1考

2.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古代中国的丝织业

(2)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3)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b

b

b

(2015·10月,2)考查汉代丝织业

4次1考

考点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梳理·基础知识]

一、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和耕作技术的进步(b)

1.耕作方式: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

(1)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

(2)春秋战国:

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的出现,标志着古代中国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2.耕作技术的进步

(1)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形成。

(2)汉代铁制农具和牛耕逐渐普及全国,出现曲柄锄(中耕工具),大镰(收获工具),耧车(播种工具)。

东汉时,某些

地区从耦犁(二牛抬杠)发展到一牛挽犁。

(3)唐代出现曲辕犁,标志着我国古代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3.影响

(1)农业耕作技术的改进,推动了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小农户个体经营使耕作技术难以实现革命性的发展。

[微点拨] 铁犁牛耕的使用促使井田制瓦解,个体小农经济形成、发展,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方式日益完善,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

二、古代中国著名的水利工程(a)

3.汉代关中农民创造“井渠法”,至今仍流行于新疆地区。

4.东汉王景治理黄河,促进东汉前期经济恢复发展。

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b)

1.基本模式: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2.基本特点:

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 古代耕作技术的进步

史料

[识图解史]图示中唐曲辕犁相比于汉代耕犁①增加犁壁。

②犁辕变曲,与犁壁同用方便调节深浅。

图示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农业耕作方式与技术进步?

这一方式对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提示:

铁犁牛耕及耕犁技术的成熟。

影响:

提高了耕作效率,促进了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发展。

要点二 小农经济的特点

史料一 《后汉书》记载,汉章帝时“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

[读史用史]史料一反映了当时“牛多疾疫”影响农业发展的经济现象。

如何理解该经济现象?

提示:

小农经济中,牛耕对农业生产生活的影响较大。

史料二 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

[读史用史]史料反映的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

有哪些基本特点?

提示:

(1)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

(2)以家庭为单位,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精练·选考题组]

【例】概念考查古代农业生产工具

(2017·浙江4月选考)中国农业从远古洪荒走来,经历了“刀耕火种”、“牛耕铁犁”等阶段。

下列选项中属于“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有(  )

①石斧 ②耧车 ③骨镰 ④曲柄锄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刀耕火种”阶段的耕作工具是石斧和骨镰,因此①③正确。

答案 A

练1考查古代农业先进工具

(2015·浙江10月选考)唐朝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高低,控制耕土深浅的农业生产工具。

它是(  )

A.耦犁B.曲柄锄C.曲辕犁D.翻车

解析 耦犁出现在汉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A项错误;曲柄锄出现在汉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唐代出现了结构更为完备的曲辕犁,可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故C项正确;翻车是灌溉工具,而非耕土的农业生产工具,故D项错误。

答案 C

练2图示考查古代农业耕作技术的特点

(2017·绍兴3月模拟)读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耕作技术示意图,下列关于它们共同特点的相关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

A.回转方便,耕作较为轻便

B.显示人力、畜力协作深入

C.便于普及,利于山地开垦

D.灵活自如,控制耕土深浅

答案 B

练3综合考查古代农业经济发展

(2017·衢州质检)战国时,赵豹警告赵王应避免与秦国对抗,理由是“秦以牛田……不可与战……”。

材料反映了(  )

A.秦赵应世代交好永不交战

B.牛耕在战国时已普遍使用

C.先进生产力促进了国力的强盛

D.赵国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理念

解析 牛耕在战国时期是先进的耕作技术,促进了秦国生产力的发展,实力强大,故C项正确。

答案 C

考点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梳理·基础知识]

一、古代中国的丝织业(b)

新石器

时代

中国已经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发现茧壳、浙江吴兴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家蚕丝)

商周

有负责指导蚕桑生产的专职官员;发现玉蚕;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地位重要(“妇功”)

汉代

纺织技术相当发达,如马王堆出土的素纱

衣和起绒锦等;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到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

唐代

官营纺织业规模大,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宋元

丝织工艺水平提高;黄道婆革新纺织工艺,推动棉纺织业发展

明代

明代蚕桑种植面积普遍扩大,苏州等地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明代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花机”用于丝织业

【知识拓展】

素纱

衣:

面料为素纱,缘为几何纹绒圈锦,仅重49克,可谓“薄如蝉翼”、“轻若烟雾”,且色彩鲜艳,纹饰绚丽。

代表了西汉养蚕、缫丝、织造工艺的最高水平。

二、商周青铜器的铸造和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b)

1.商周青铜器的铸造:

商代青铜铸造工艺达到很高水平,青铜器的生产规模已经相当大,制造水平世界领先;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着权力和秩序;司母戊大方鼎是其杰出的代表作。

[知识链接]青铜器是我国早期文化的代表,西周分封时,青铜器是权力和地位的象征,反映当时人们的观念。

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多转向实用,礼器比例减少,这反映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2.汉代冶铁技术的进步

(1)西汉:

实行铁业官营制度,冶铁开始用煤炭做燃料,竖炉冶铁用皮囊鼓风。

(2)东汉:

杜诗发明了水力鼓风装置——水排,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

供风形式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易错易混】

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是利用水力鼓风冶铁的工具,而不是一种灌溉工具。

三、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b)

1.唐代

(1)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

(2)形成独特的美术陶制品——“唐三彩”。

(3)浙江越窑的青瓷(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河北邢窑的白瓷享有盛名(“天下无贵贱通行之”),形成“南青北白”两大体系。

(4)江西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也在瓷器中名列前茅。

(5)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2.宋代

(1)瓷窑遍布各地,有五大名窑:

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江西景德镇窑、浙江龙泉窑和陕西耀州窑。

(2)唐宋以来,瓷器成为中国经“海上丝绸之路”外销的重要商品(“瓷路”)。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 古代丝织业的发展

史料 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职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

“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许涤新、吴承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读史用史]

(1)史料反映了明清丝织业私营经济发达。

其中出现何种新的经济现象,有何主要特征?

提示:

在丝织业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特征:

资本主义性质雇佣关系的出现。

(2)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列举这一时期丝织业发展还有哪些主要表现?

提示:

蚕桑、棉花种植面积扩大;宋应星著《天工开物》中“花机”用于丝织业等。

要点二 唐宋陶瓷业的主要成就

史料

宋代五大名窑分布图

[识图解史]

(1)图示中定窑大致位于今天的河北省;龙泉窑位于今天的浙江省。

(2)唐代诗人陆龟蒙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名句赞美青瓷。

结合所学,盛产青瓷的“越窑”是在什么地方?

提示:

浙江绍兴。

[精练·选考题组]

【例】史料考查古代丝织业进步

(2015·浙江10月选考)据古罗马学者记载,“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因为(  )

A.汉代纺织技术发达,产品远销地中海地区

B.绒锦、织金绒、天鹅绒等纺织品流行

C.唐代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输至欧洲

D.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

解析 汉代华美轻柔的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故A项正确;绒锦、织金绒、天鹅绒出现在元明时代,不符合时间限制,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元代黄道婆改进织造技术,不符合时间限制,故D项错误。

答案 A

练1考古推理判断能力的考查

(2017·宁波3月模拟)学界一般认为,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出现人工育茧和丝织技术。

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

A.出土的商代遗物中多次出现玉蚕

B.浙江钱山漾遗址发现绢片和丝线

C.甲骨文中出现了祭祀蚕神的内容

D.《周礼》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作“妇功”

解析 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浙江钱山漾遗址是新石器时代遗存。

故选B项。

答案 B

练2历史中的地理方位考查

(2017·衢丽湖舟四地联考)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的唐代铜官窑位于右图中的(  )

A.①B.②

C.③D.④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唐代铜官窑位于长沙,故选D项。

答案 D

练3史料考查古代中国丝织业发展特征

(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联考)史载:

唐代官营丝织业“凡织纴之作有十:

一曰布,二曰绢,三曰施,四曰纱……八曰绮”,反映唐代官营丝织业生产(  )

A.分工细致B.规模巨大

C.品种丰富D.供不应求

解析 分工细致材料没有涉及到,故A项错误;规模巨大材料没有涉及到,故B项错误;“一曰布,二曰绢,三曰施,四曰纱……八曰绮”表明品种丰富,故C项正确;供不应求材料没有涉及到,故D项错误。

答案 C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5·浙江9月选考调研)下图中所示的农具出现在汉代的有(  )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解析 ②曲辕犁出现在唐代,水转翻车出现在宋代。

故选B项。

答案 B

2.(2017·台州2月评估)某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实现了革命性的突破”。

下列史实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县制的出现B.铁农具的使用

C.都江堰的修建D.一牛挽犁的出现

解析 “铁犁牛耕”代表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巨大进步。

故选B项。

答案 B

3.(2017·嘉兴3月测试)“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有机地结合使用,便可适应深耕或浅耕的不同要求,并能使调节耕地深浅规范化,便于精耕细作。

”材料所述的农具出现于(  )

A.战国B.西汉C.东汉D.唐代

解析 战国中后期,铁犁开始用于牛耕,故A项错误;西汉中期,犁壁发明,牛耕得到推广,故B项错误;东汉铁犁牛耕无重大变革,故C项错误;唐代出现曲辕犁,出现犁评、犁箭和犁建三者的配合,用于调整入土的深浅,故D项正确。

答案 D

4.(2017·金华十校期末调研)读下图壁画。

壁画反映的农业耕作方式开始出现于(  )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

C.东汉时期D.唐宋时期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壁画反映的农业耕作方式是一牛挽犁,开始出现于东汉时期,故C项正确。

答案 C

5.(2017·湖州高三期末)司马迁在《史记》中提到,西汉时期“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相对优越B.黄河治理不够到位

C.耕作方式比较落后D.重农抑商政策推行

解析 根据所学,西汉时期四大经济区,江南一带气候炎热、潮湿,原始森林覆盖,不利于开发,故A项错误;江淮以南,属于长江流域,与黄河治理关系不大,故B项错误;江淮以南,脱离了山东、山西传统农业区,人口稀少,技术落后,与材料“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相符,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西汉经济政策,政府对农商的态度,故D项错误。

答案 C

6.(2017·台州中学高三统练)据东汉崔寔记载:

“(汉)武帝以赵过为搜粟都尉,教民耕植,其法:

三犁共一牛,一人将之,下种挽耧,皆取备焉。

日种一顷,至今三辅犹赖其利。

”若为该材料配图,合适的一幅是(  )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下种挽耧”、“日种一顷”可知是播种用的耧车,故C项正确。

答案 C

7.(原创)下图为中国古代某项水利工程平面图,相关信息表述错误的是(  )

A.战国时期李冰修建

B.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的象征

C.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D.体现了当时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

解析 图片水利工程是都江堰。

董仲舒是汉代儒学家,故D项错误。

答案 D

8.(2017·温州2月测试)林则徐在1845年日记中记录他在某地的见闻:

“见沿途多土坑,询其名曰卡井,能引水横流者,由南而北,渐引渐高,水从土中穿穴而行,诚不可思议之事,此处田土膏腴,岁产木棉无算,皆卡井之利为之也”。

关于“卡井”的表述有误的是(  )

A.由关中农民创造

B.至今还流行于新疆一些地区

C.起源于战国时期

D.有利于木棉等经济作物种植

解析 据材料可知“卡井”即新疆“坎儿井”或“井渠”,产生于汉代。

答案 C

9.(2016·宁波九校高二联考)据《后汉书》记载,汉章帝时“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

据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汉代牛耕的普及

B.小农户个体经营的脆弱性

C.农民耕作的艰辛

D.牛耕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大

解析 材料所述现象的原因是“牛多疾疫”,体现当时牛耕对农业生产影响大。

故选D项。

答案 D

10.(2017·杭州高三期末)下图中古代瓷器的装饰,首创于(  )

A.河北邢窑B.浙江越窑

C.长沙铜官窑D.江西景德镇窑

解析 依据课本知识可知:

材料中展示的是铜青釉瓷,铜青釉瓷是由长沙铜官窑首创,故选C项。

答案 C

11.(2017·浙江“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联考)湖南有一座古墓出土了以下文物:

青铜酒杯(内有篆书铭文)、圆形方孔铜钱、帛布、釉下彩绘瓷器。

据此可推测该墓最有可能为(  )

A.商周时期墓葬B.秦汉时期墓葬

C.南北朝时期墓葬D.唐五代时期墓葬

解析 根据材料中提到的出土文物“釉下彩绘瓷器”,这种手工业品盛行的时间是隋唐时期,故A项错误;秦汉时期也没有这种手工业品,故B项错误;魏晋时期这种手工业品已经存在,数量有限,主要在北方经济发达的地区,湖南属于南方地区,故C项错误;唐朝后期这种手工业品盛行,故D项正确。

答案 D

12.(2017·温州中学3月模拟)《清代外销瓷》一文作者认为,康乾时期大量外销并被西方人作为官窑精品收藏的外销瓷其实并不是官窑产品,而是出自民窑。

作者的主要判断依据是(  )

A.产品用途B.釉色的区别

C.器物纹饰D.产品质量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官窑产品主要供应皇室和官僚贵族,一般不到市场。

答案 A

13.(2016·温州高一期末)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这一现象最早出现在(  )

A.春秋战国B.秦代

C.汉代D.唐代

解析 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有了革命性的变化。

故选C项。

答案 C

14.(2016·温州高二期末)汉代时中国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以下各项可以佐证该结论的是(  )

①妇女的生产被称为“妇功”,成为“国有六职”之一 ②汉代字书《说文解字》中有不少关于纺织业产品的字,提到的花色品种达二十余种 ③汉代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远销到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④唐宋时期的绒线毯,元明时代的绒锦、天鹅绒等,都是沿袭汉代的纺织技术

A.①②③B.②③

C.②③④D.①②③④

解析 妇女的生产被称为“妇功”,并将之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和农夫并列,这说明了纺织业在经济生产中的地位已经相当重要,但并不能佐证纺织技术的发达,故①排除。

纺织业产品花色品种达二十余种,专业化水平高,反映纺织技术提高,唐宋元明沿袭汉代的纺织技术,也反映了技术的高超,被后代沿用,故②④正确。

丝织品远销海外,从侧面反映技术先进,故③正确。

故选C。

答案 C

15.(2017·浙江名校联盟高三检测)中国古代手工业在许多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下列图片与对应的文字说明正确的是(  )

①图1反映了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 ②图2体现了汉代的纺织技术已经相当发达 ③图3反映了唐代制瓷业的成就 ④图4体现了北宋河南钧窑的制瓷技术

A.①②B.②④C.②D.②③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6.历史的前进是一个逐步演变的过程。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村子里几百年来老是这几个姓,我从墓碑上去重构每家的家谱,清清楚楚的,一直到现在还是那些人。

乡村里的人口似乎是附着在土地上的,一代一代地下去,不太会有变动。

——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一闻有人招雇女工,遂勃然以兴,全家相庆,举国若狂,利之所在,人争趋之?

无论小家碧玉,半老徐娘,均各有鼓舞踊跃之心,说项钻求,唯恐不能入选。

——《申报》1888年4月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现象存在的社会原因。

并分析这种现象对中国新经济因素发展的影响。

(2)从近代经济结构变动的角度,分析材料二中出现妇女打工热潮的背景。

解析 本题考查综合分析的能力。

(1)问从宗法制与小农经济的角度回答。

(2)问结合当时中国传统经济逐渐走向解体来分析。

答案 

(1)原因:

宗法关系;小农经济;政府重农抑商等政策影响。

影响:

束缚了自由劳动力,不利于新经济因素的发展。

(2)背景:

外国资本主义经济入侵;民族工业兴起与发展;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释放了自由劳动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