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2216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版.docx

《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版.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版.docx

医学免疫学理论课程教学大纲版

 

河北大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212020

课程名称:

医学免疫学

学分学时:

2学分

34学时

开课单位:

公共卫生学院

撰稿人:

赵丽君

审核人:

曹志然

 

2015年5月20日制(修)订

《医学免疫学》课程教学大纲

(理论课程)

◆课程编号:

212020

◆课程英文名称:

MedicalImmunology

◆学分/学时:

2学分/34学时

◆课程类型:

☐通识通修课程☐通识通选课程

√学科基础必修课程☐学科(跨学科)选修课程

☐专业发展核心课程☐专业发展拓展课程☐集中实践课程

◆适用专业(专业类):

预防医学普通本科

◆先修课程:

一、课程简介与教学目标

(一)课程简介

医学免疫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和桥梁学科,是国家规定的主要课程,是我院教学计划中的必修课,是众多医学专业的考查课。

医学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排除有害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如毒素)的应答过程及其机制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疾病发生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科学。

近年来,随着其它相关学科,尤其是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免疫学也发展到了现代免疫学时期,即以基因、分子、细胞、整体的不同层次上,研究免疫细胞生命活动基本规律的机制,使细胞活化、信号传导、细胞凋亡、细胞活动的生物活性调节分子、细胞分化发育等根本问题得以深入理解,从而开拓了认识生命奥秘的诸多重要途径,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免疫学自身也发展成为生命科学的前沿科学。

(二)教学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为学生学习后续专业基础课(如病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专业课(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及从事有关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奠定知识。

《医学免疫学》是现代生物科学的前沿学科,该学科的最主要特点是:

①各章节之间的关系比较密切,前后章节内容之间相互关联、相互交叉与渗透;②内容抽象、逻辑性较强。

在理论讲授和实验课中,通过启发式、提问式教学,引导学生了解现代免疫学研究的基本思路、实验设计、资料处理原则。

结合临床病例、临床标本、理论知识、实验结果,进行逻辑分析、推理、综合与判断,使学生既能融汇贯通地掌握所学知识,又具备灵活而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课外文献资料读书会,结合课程内容,重点查阅有关参考文献,书写读书报告或文献综述,培养学生自学教材和查阅参考文献的热情、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撰写医学论文的能力;使学生熟悉常用的免疫学英浯词汇,并初步具备阅读本课程英文教科书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医学免疫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技能;并能与其它基础学科和临床学科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疾病预防控制、卫生管理、卫生监督等实践能力。

二、教学方式与方法

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相结合。

多媒体和板书结合的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本学科的重点内容包括:

免疫的概念及其功能;抗原的概念及基本特性;免疫系统中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的组成、类型、特征、结构、功能及其在各种免疫现象中的作用和意义;细胞因子的概念及特性;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及意义;MHC的概念及与免疫应答的相互作用;APC的特点及抗原的处理及提呈、免疫应答、超敏反应的基本过程和机理;免疫学在疾病预防方面的应用。

(二)教学难点

本学科的难点包括:

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的概念;各种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细胞因子,CD分子和粘附分子)的类型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免疫细胞(T细胞,B细胞,树突状细胞,)等的发育、表面分子、识别机制及功能;抗原提呈及免疫应答的机制;超敏反应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

四、学时分配计划

理论教学内容及学时

内容概要

学时

1

免疫学概论

2

2

免疫器官和组织

2

3

抗原

3

4

抗体

3

5

补体系统

2

6

细胞因子

2

7

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1

8

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3

9

B淋巴细胞

1

10

T淋巴细胞

2

11

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

2

12

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2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3

14

超敏反应

4

15

免疫学防治

2

合计

34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一)教材

《医学免疫学》,曹雪涛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3月,第六版。

(二)教学参考书

1.《医学免疫学》,陈慰峰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第四版;

2.《细胞与分子免疫学》,金伯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第二版;

3.《医学免疫学》,龚非力主编,科学出版社,2003,第一版。

六、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考核类型】☐考试√考查

【考核方式】☐开卷√闭卷☐项目报告/论文

☐其它:

(填写具体考核方式)

【成绩评定】平时成绩(30%)+考试成绩(70%)

七、课程内容概述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免疫的概念,免疫的作用。

2.熟悉免疫学在未来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

3.了解免疫学发展简史及其在医学中的地位。

(二)知识点提示

1.现代免疫的概念。

2.免疫的功能及正常和异常表现。

3.免疫学在未来医学中的作用与地位。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医学免疫学简介

一、免疫的概念

二、免疫功能①免疫防御功能;②免疫稳定功能;③免疫监视功能。

三、免疫应答的特点

1.免疫系统。

2.免疫应答的类型:

分为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第十二-第十四章)。

四、不适宜的免疫应答可致免疫性疾病:

超敏反应(第十七章)、自身免疫性疾病(第十八章)、免疫缺陷病(第十九章)及肿瘤等。

第二节免疫学发展史

一、经验时期

二、科学免疫学时期

三、现代免疫学时期

1.对免疫系统结构与功能的认识逐渐完善。

2.免疫应答的认识逐渐完善。

(四)思考题

1.简述免疫的概念和功能。

2.Jenner发明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的重大意义?

3.现代免疫学的研究内容及免疫学的作用?

第二章免疫组织和器官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免疫器官的结构与功能。

2.熟悉淋巴细胞再循环。

(二)知识点提示

1.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腔上囊)的结构与功能。

2.外周免疫器官(淋巴结、脾脏及其他淋巴组织)的结构与功能。

3.淋巴细胞再循环。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中枢免疫器官

一、骨髓:

是各种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和分化的场所,也是人类和哺乳类动物B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1.骨髓的结构和细胞组成。

2.骨髓的功能。

二、胸腺:

是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

1.胸腺的结构和细胞组成。

2.胸腺的微环境。

3.胸腺的功能。

第二节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

一、淋巴结

1.淋巴结的结构:

淋巴结的实质分为皮质区和髓质区。

2.淋巴结的功能。

二、脾脏

1.脾脏的结构:

脾脏的实质分为白髓和红髓。

2.脾脏的功能。

三、粘膜免疫系统

指存在于各种腔道粘膜下称为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粘膜系统中的淋巴组织约占机体淋巴组织的50%以上,在免疫防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1.MALT的组成。

2.MALT的功能及特点。

第三节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

一、淋巴细胞归巢和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

(四)思考题

1.简述中枢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2.试述淋巴结、脾脏、粘膜免疫系统的结构特点与其功能的关系。

3.什么是淋巴细胞再循环?

有何生物学意义。

第三章抗原

(一)教学要求

1.掌握抗原、半抗原的概念、抗原的异物性与特异性、抗原的分类、影响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2.熟悉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及其在临床的意义。

3.了解有丝分裂原、超抗原及佐剂的概念及作用机制。

(二)知识点提示

1.抗原的概念,免疫原和半抗原的概念。

2.决定抗原分子免疫原性的主要条件。

3.抗原决定簇/表位的定义、载体决定簇与半抗原决定簇、T细胞决定簇与B细胞决定簇、

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4.抗原的分类,医学上重要的抗原,有丝分裂原、超抗原。

(三)教学内容

抗原的概念与性能:

抗原(antigen,Ag)是指能够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物(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

抗原具有两种性能:

①免疫原性;②抗原性。

根据抗原的两种性能,将抗原分为为完全抗原和半抗原。

第一节抗原的性质与分子结构基础

一、抗原的基本特性:

免疫原性与免疫反应性

二、适应性免疫应答的抗原特异性

三、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分子结构基础:

抗原表位

1.抗原表位的概念

2.抗原表位的类型

3.抗原表位的影响因素

四、半抗原-载体效应

五、共同抗原和交叉反应

第二节决定抗原免疫原性的因素

一、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1.异物性

异物性是指抗原与自身正常组织成份的差异程度。

通常可包括以下三类;异种物质、同种异体物质、改变与修饰的自身成份及隐蔽自身成份的释放。

2.化学属性

3.分子量大

4.分子结构

5.分子构象

6.易接近性

7.物理性状

二、宿主方面的特性

1.遗传因素

2.年龄、性别与健康状况

三、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

第三节抗原的种类

一、根据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抗体是否依赖T细胞辅助分为:

胸腺依赖性抗原(thymusdependentantigen,TD-Ag)和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hymusindependentantigen,TI-Ag)。

二、根据抗原的来源及与机体的亲缘关系分为异种抗原、同种异型抗原和自身抗原。

三、根据抗原是否在抗原呈递细胞内合成分为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

四、抗原的其他分类方法。

第四节非特异性免疫刺激剂

一、超抗原:

概念、特点。

二、佐剂:

概念、特点。

三、丝裂原:

概念、特点。

(四)思考题

1.试述抗原的概念和基本性能。

2.抗原决定簇的概念及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结构基础。

3.比较TD-Ag和TI-Ag的特点。

4.简述影响抗原免疫应答的主要因素。

5.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激活剂有哪些?

比较超抗原与抗原的异同点。

第四章抗体

(一)教学要求

1.掌握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基本概念。

2.掌握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分类和分型、功能区及酶解片段。

3.掌握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与功能。

4.了解抗体的制备方法。

(二)知识点提示

1.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

2.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结构,免疫球蛋白的分类、分型、酶解片段及功能区。

3.五类免疫球蛋白的特点与功能。

4.免疫球蛋白的生物学活性。

5.抗体的制备:

多克隆抗体、单克隆抗体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抗体的结构

一、基本结构

1.四肽链结构:

轻链和重链。

重链分为μ链、γ链、α链、δ链、ε链五类,相对应Ig分子分IgM(μ)、IgG(γ)、IgA(α)、IgD(δ)和IgE(ε);轻链分为两型:

κ型和λ型;可变区、恒定区、超变区;铰链区。

2.功能区及各区的功能。

二、抗体的辅助成分

1.连接链

2.分泌片

三、抗体分子的水解片段

1.木瓜蛋白酶的水解片段。

2.胃蛋白酶的水解片段。

第三节抗体的功能

一、V区的功能:

特异性结合抗原。

二、C区的功能:

激活补体,结合Fc受体,穿过胎盘和粘膜。

第四节各类抗体的特性与功能

一、IgG:

血清中含量最高的Ig;半衰期最长(20~23天);唯一可以通过胎盘的抗体,对新生儿抗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是抗感染的主要抗体。

二、IgM:

分子量最大,又称巨球蛋白;是人类发育过程中最早合成和分泌的Ig;半衰期5天;血清中特异性IgM含量增高提示有近期感染,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不能通过胎盘,如果脐带血或新生儿血清中IgM水平升高,表明胎儿有宫内感染。

三、IgA:

分泌型IgA主要存在于粘膜表面和外分泌液中,在局部抗感染中发挥作用。

四、IgD:

是B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

五、IgE:

是血清中含量最低的Ig,介导Ⅰ型超敏反应发生。

第五节人工制备抗体

一、多克隆抗体:

概念、制备方法。

二、单克隆抗体:

概念、制备方法。

(四)思考题

1.试述免疫球蛋白与抗体的概念,二者的区别与联系。

2.试述抗体的结构与功能。

3.比较各类免疫球蛋白的异同点。

4.试述人工制备抗体的方法。

5.简述单克隆抗体的概念、特点与用途。

第五章补体系统

(一)教学要求

1.掌握补体系统的概念、三条激活途径的特点和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2.熟悉补体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3.了解补体系统与临床有关的疾病。

(二)知识点提示

1.补体系统的概念与基本特征。

2.补体系统的组成与命名,补体的理化特性。

3.补体系统的激活:

经典激活途径,MBL途径和替代激活途径,比较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

点。

4.补体系统的生物学作用:

溶菌溶细胞;调理作用;免疫粘附与清除免疫复合物;中和及

溶解病毒;炎症介质作用。

5.补体系统与疾病:

补体的遗传缺陷,血清补体水平异常与临床疾病。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补体概述

一、补体系统的的概念

二、补体系统组成:

30多种成分组成包括:

补体固有成分、补体调节蛋白和补体受体。

三、补体理化性质:

不稳定,56℃,30min灭活。

第二节补体激活途径

一、经典途径:

激活物、激活条件、激活过程。

二、MBL途径:

激活物、激活过程。

三、旁路(替代)途径:

激活物、激活条件、激活过程及意义。

四、三条补体激活途径的比较。

第三节补体系统的生物学意义

一、补体的生物功能

1.细胞毒作用:

补体系统激活后,可在靶细胞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MAC),导致靶细胞裂解。

2.补体活化片段介导的生物学作用有:

调理作用、炎症介质作用和清除免疫复合物。

(四)思考题

1.补体系统的概念与组成如何?

2.比较补体三条激活途径的异同。

3.补体系统有哪些生物学功能?

第六章细胞因子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细胞因子的概念和生物学活性。

2.熟悉细胞因子的分类。

(二)知识点提示

1.细胞因子的概念,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2.细胞因子的种类及其主要活性: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等。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细胞因子的概述

一、细胞因子的概念

二、细胞因子的共同特性

1.细胞因子的基本特征:

低分子量、可溶性、高效性、通过受体发挥作用、半衰期短、可诱导产生、分泌为短时自限性。

2.细胞因子的作用方式:

自分泌、旁分泌及内分泌方式发挥作用。

3.细胞因子的功能特点:

细胞因子产生的多源性及多向性;发挥作用为非特异性、多效性、重叠性、协同性、拮抗性和网络性。

第二节细胞因子的分类

根据功能可将细胞因子大致分为六大类:

白细胞介素、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集落刺激因子、趋化因子和生长因子。

(四)思考题

1.简述细胞因子的概念与分类。

2.细胞因子有哪些生物学活性?

3.试述细胞因子的共同特点。

4.试述细胞因子在疾病感染中的作用。

5.细胞因子有哪些临床应用及应用情景如何?

第七章白细胞分化抗原和黏附分子

(一)教学要求

1.掌握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和功能。

2.熟悉黏附分子的概念。

(二)知识点提示

1.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和功能。

2.黏附分子的概念。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述

一、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的概念。

1.一级标题,黑体,小四号;

2.二级标题,黑体,五号;

3.正文,宋体,五号字

4.1.25倍行间距。

二、白细胞分化抗原的功能。

第二节黏附分子

一、黏附分子的概念。

(四)思考题

1.简述白细胞分化抗原的概念。

2.白细胞分化抗原有哪些功能?

第八章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一)教学要求

1.掌握MHC的概念、结构、分布、功能、与抗原肽的相互作用。

2.熟悉MHC的生物学功能。

3.了解HLA与临床。

(二)知识点提示

1.MHC的研究简史,MHC的完整概念。

2.人HLA复合体的基因组成:

I类基因,II类基因,III类基因。

3.两类人HLA分子的结构及分布特点。

4.人HLA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与固有性免疫应答。

5.HLA在医学上的意义:

与疾病的关系,与器官移植的关系,与输血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

MHC的概念

第一节人类MHC的结构

经典的MHCI类基因和Ⅱ类基因。

第二节人类MHC产物-HLA分子

一、HLA分子的分布

二、HLA分子的结构

三、HLA分子的功能

第三节MHC与临床医学

一、HLA与器官移植

二、HLA异常表达

三、HLA与疾病关联

四、HLA与法医

第四节MHC的生物学功能

一、参与适应性免疫应答

1.参与抗原的递呈,供T细胞识别。

2.MHC的限制性。

3.胸腺内T细胞的发育。

4.参与构成种群基因结构的异质性

二、参与固有性免疫应答

(四)思考题

1.MHC的概念?

2.比较HLA-Ⅰ类、HLA-Ⅱ类分子的基因结构、组织分布。

3.简述HLA与临床医学的关系。

4.简述HLA分子的生物学功能。

第九章B淋巴细胞

(一)教学要求

1.掌握B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抗原受体复合体及B细胞的功能。

2.熟悉B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协同刺激分子。

3.了解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的发育过程。

(二)知识点提示

1.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的发育过程。

2.B细胞表面分子:

BCR受体复合物,B细胞共受体,共刺激分子。

3.B细胞分类。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B细胞的发育

一、B细胞在中枢免疫器官的发育过程

1.祖B细胞

2.前B细胞

3.未成熟B细胞

4.成熟B细胞

二、B细胞中枢免疫耐受的形成-阴性选择

第二节B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一、BCR复合体:

由BCR、Igα和Igβ分子组成。

二、CD19、CD21与CD81复合体,为B细胞协同受体。

三、共刺激分子:

1.CD40分子

2.CD80/CD86

3.粘附分子

四、其他表面分子Fc受体、补体受体、丝裂原受体。

第三节B细胞分类

B细胞根据CD5分子分为B1细胞和B2细胞两个亚群,

第四节B细胞功能

B细胞的功能有:

1.产生体液免疫

2.呈递抗原

3.免疫调节

(四)思考题

1.B细胞表面有哪些主要分子?

其作用如何?

2.B细胞有哪些亚群?

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第十章T淋巴细胞

(一)教学要求

1.掌握T淋巴细胞亚群及T细胞的功能,T细胞杀伤的机制和特点。

2.熟悉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协同刺激分子。

3.了解T淋巴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

(二)知识点提示

1.T细胞在胸腺里的发育:

阳性选择和阴性选择的意义。

2.T淋巴细胞表面分子及其作用、协同刺激分子。

3.T淋巴细胞亚群及T细胞的功能。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T细胞的分化发育

一、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

1.T细胞在胸腺中的发育:

双阴性阶段-CD4-CD8-、双阳性阶段CD4+CD8+、单阳性阶段CD4+CD8-/CD4-CD8+。

2.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阳性选择:

获得MHC限制。

3.T细胞发育过程中的阴性选择:

获得自身耐受性。

二、T细胞在外周免疫器官中的增殖分化

第二节T细胞的表面分子及其作用

一、TCR-CD3复合体:

由TCR、CD3分子和ζ链组成。

二、CD4分子和CD8分子。

三、CD2分子。

四、LFA-1(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

五、CD28分子和CTLA-4(cytotoxiclymphocyteantigen-4,即CD152)。

六、CD40L(CD40ligand,又称gp39分子)。

七、丝裂原受体:

T细胞受丝裂原PHA(或conA)刺激后,向淋巴母细胞转化。

第三节T细胞的分类和功能

一、分类

按表达TCR类型不同分为αβT细胞和γδT细胞;按CD分子不同分为CD4+T细胞和CD8+T细胞;按功能不同分为辅助性T细胞(helperTcells,Th)、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Tcell,CTL)和抑制性T细胞(suppressorTcell,Ts);按对抗原应答所处状态的不同分为初始(naive)T细胞、活化(activated)T细胞和记忆性(memory)T细胞;表达NKR.PIC的T细胞为NK1.1+T细胞。

二、T细胞的功能有:

1.参与细胞免疫,发挥抗胞内感染、抗肿瘤等免疫

2.辅助B细胞产生体液免疫

3.免疫调节作用

(四)思考题

1.简述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过程。

2.T细胞的表面有哪些重要分子?

其作用如何?

3.T细胞有哪些亚群?

各自的功能是什么。

第十一章抗原提呈细胞与抗原的加工及提呈

(一)教学要求

1.掌握APC的概念、种类、特点

2.熟悉APC对内源性抗原和外源性抗原的的处理与提呈过程和特点。

(二)知识点提示

1.抗原递呈细胞的概念,专职性APC。

2.单核巨噬细胞的特点与功能。

3.树突状细胞的特点与功能。

4.B细胞。

(三)教学内容

第一节抗原提呈细胞的种类与特点

抗原提呈细胞(antigenpresentingcell,APC)是指能够加工处理抗原并以抗原肽-MHC复合物的形式将抗原肽提成给T细胞的一类细胞,在机体的免疫识别、免疫应答与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一、抗原提呈细胞分类

1.通过MHCⅡ分子提呈外源性抗原的APC。

2.通过MHCI分子提呈内源性抗原的APC。

二、专职性APC

1.树突状细胞:

DC的类型、经典DC的成熟过程、DC的功能。

2.单核/巨噬细胞。

3.B细胞。

特性

树突状细胞

巨噬细胞

B细胞

抗原摄取方式

MHCⅡ类分子表达

协同刺激分子呈递抗原种类

分布

吞噬或巨胞饮

一般组织DC低表达

成熟的非吞噬性高表达肽、病毒抗原

淋巴组织

结缔组织、上皮组织

吞噬

细菌和细胞因子活化后增加表达

特殊抗原、细胞抗原

淋巴组织

结缔组织,体腔

抗原特异受体介导

活化后增加表达

可溶性抗原:

变应原和细胞外抗原毒素、病毒

淋巴组织

外周血

第二节抗原的加工和提呈

一、对内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蛋白酶体途径(MHC-I分子途径)。

二、对外源性抗原的加工处理—溶酶体途径(MHC-Ⅱ分子途径)。

三、交叉提呈途径。

四、多糖类抗原的CD1分子途径。

(四)思考题

1.专职抗原提呈细胞包括哪些类?

DC、Mф及B细胞摄取抗原过程的异同点?

2.简述DC的分类和功能特点。

3.比较抗原处理与提呈的MHC-Ⅰ类、MHC-Ⅱ类途径的特点。

第十二章T淋巴细胞介导的适应性免疫应答

(一)教学要求

1.掌握APC向T细胞提呈抗原的过程及相互作用、T细胞活化的信号传导、Th细胞的效应、CTL细胞的效应。

2.熟悉T细胞活化涉及的分子、记忆性T细胞的形成。

(二)知识点提示

1.概述:

免疫应答的概念、类型、发生场所和基本过程。

2.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

Th1细胞介导的炎症反应,CTL细胞介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