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备战辽宁新高考历史最新模拟题汇编专题01.docx
《中国古代史备战辽宁新高考历史最新模拟题汇编专题0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史备战辽宁新高考历史最新模拟题汇编专题01.docx(3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史备战辽宁新高考历史最新模拟题汇编专题01
专题01中国古代史
1.(2021·辽宁沈阳市·高三月考)据粗略统计,文学著作“三言”“二拍”近两百篇作品里,以市民为主人公或涉及市民的作品约近七十篇。
作品以如此铺张的笔墨描写“市井细民”,在中国古典文学中是罕见其匹的。
这反映了
A.市民文学成为主流B.士大夫文学品味转变
C.文学的平民化趋势D.新的文学体裁的出现
2.(2021·辽宁朝阳市·一尺和育英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元朝时期,江南士人在鄙视和屈辱中求生存,画家王冕浪迹天涯,他的存世代表作有《墨梅图》,该作品追求纯净内敛但不娇弱,柔韧素雅但不过于朴素,色彩艳丽但不娇艳炫耀的艺术效果,蕴含着道家和禅宗意识的超然境界。
这反映了
A.汉族读书人追求功名的内心倾向B.文人画的现代画风
C.文人通过绘画抒发个人主观性情D.艺术的世俗化趋势
3.(2021·辽宁朝阳市·一尺和育英高级中学高三月考)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筒:
其用缣(细绢)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造纸。
据此可知
A.蔡伦时代经济凋敝B.竹简较为贵重
C.造纸的原材料都一样D.人们的需求推进了造纸术的改进
4.(2021·辽宁朝阳市·高三月考)清朝,布政使、按察使、分守道、分巡道通称为“监司”,职在监督府县各官:
总督和巡抚主持本省各官的“大计”考课,府县长官也有责任督察所属;总督与巡抚之间也可“密奏”对方。
这反映出清朝
A.以制衡方式防止官吏腐败B.有效规避了中央决策失误
C.注重地方监察体系的建设D.中央下达的政令畅通无阻
5.(2021·辽宁朝阳市·高三月考)西汉初期,诸侯管辖的土地面积超过了所有郡管辖的土地面积;到了西汉中期,郡管辖的土地面积则远远超过王国管辖的土地面积。
由此可以推知,西汉
A.统治疆域迅速扩大B.外患的消除加强了中央集权
C.垦荒政策效果显著D.地方管理体系发生重大变化
6.(2021·辽宁高三期末)有学者提出:
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
据此推断,所谓的“合”是指()
A.铲除了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B.延续了两宋时削弱地方权力的传统
C.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D.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
7.(2021·辽宁高三期末)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道:
“封建的元素,本有两个:
一为爵禄,受封者与凡官吏同。
一为君国子民,子孙世袭,则其为部落酋长时固有的权利,为受封者所独。
汉世关内侯,有虚名而无土地。
后来列侯亦有如此。
”这表明汉代()
A.官僚制度尚未建立B.封国不会威胁中央
C.官秩向非贵族转化D.选官制度渐趋成熟
8.(2021·辽宁沈阳市·高三月考)下面是不同史籍关于唐代尚书省左右丞职权的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左右丞)管辖省事,纠举宪章,以辨六官之仪制”
《唐六典·尚书都省》
“(左丞)官业至重,得弹劾八座,主省内官业及宗庙祭祀之事”
《唐会要·左右丞》
“在京有诉冤者……若稽延致有屈滞者,委左右丞及御史台访察闻奏”
《通典·尚书上》
A.左右丞是尚书省最高长官B.左丞主要负责皇室事务
C.左右丞拥有独立的司法权D.左右丞的职权范围广泛
9.(2021·辽宁沈阳市·高三月考)西周、春秋以来,就有“相”之称。
战国后期,“相也者,百官之长也”;秦废相国,复置丞相,设一员称丞相,设二员则称左、右丞相。
“相”的演变反映了古代中国
A.皇帝权力受到削弱B.官僚机构逐渐完善
C.丞相掌握国家实权D.皇权与相权的制衡
10.(2021·辽宁沈阳市·高三一模)魏晋时期大族子弟以“簿阀”(即祖、父两代在本朝的官爵)定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士族是封建等级秩序的维护者B.九品中正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C.门第族望成为选官的主要依据D.“世卿世禄”制造成“累世公卿”现象
11.(2021·辽宁沈阳市·高三一模)西汉初期每遇重大灾异事件,皇帝多自责罪己;西汉末期,皇帝每遇灾异事件则罪及三公;到了东汉,因灾异事件被免职的三公人数大大增加。
这现象反映
A.君主权力不断强化B.行政追责制度成熟
C.儒学理论限制皇权D.三公地位不断上升
12.(2021·辽宁高三开学考试)唐代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普遍设立(羁縻)都督府、州、县,册封当地各族首领人物为都督、刺史、县令,实行世袭制,可按本族习俗执政,贡赋、版籍一般不纳人中央户部,但要执行朝廷命令,承办朝廷下达的“公务”,还要应朝廷征调派兵出征。
据统计,全国共有800多个羁縻州、府。
唐代这些举措
A.冲击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B.促进了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
C.受到了藩镇割据势力强烈影响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13.(2021·辽宁高三月考)北宋初期,推行二府三司制度,宰相权力受到很大限制。
南宋建国之初,宋金战争频繁,为便于处理紧军情,宰相多兼职枢密使,自此之后相权日重。
这说明,南宋初期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不可调和B.初步改变了崇文抑武的方针
C.中枢决策机构适时进行调整D.依靠官制改革保证政局稳定
14.(2021·辽宁高三月考)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分封诸侯,对诸侯领地在区域划界上采取了犬牙交错的原则,以避免地方割据,但后来却发生了七国之乱。
这说明
A.郡国并行留下割据隐患B.地理因素难以根除地方叛乱
C.汉初中央集权制度失灵D.汉以地方管控加强君主专制
15.(2021·凤城市第一中学高三开学考试)传统中国的国家治理以郡县制为基本架构,“县集而郡,郡集而天下,郡县治,天下无不治”。
材料表明郡县制
A.促进了地方意识与国家认同统一B.适应了我国疆域辽阔的发展特点
C.有利于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D.最大限度保证了国家治理的效益
16.(2021·辽宁葫芦岛市·高三期末)《旧唐书·职官二》"门下省"条云∶"旧制,宰相常于门下省议事,谓之政事堂。
马端临也曾说过∶"中书出诏令,门下掌封驳,日有争论,纷纭不决。
故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
"由此可知
A.政事堂是三省共同办公之所B.政事堂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C.三省决策总是存在分歧矛盾D.三省议政导致皇帝权力旁落
17.(2021·辽宁鞍山市·鞍山一中高三其他模拟)《诗经·大雅》载:
“周虽旧邦,其命维新。
……文王陟(升)降,在帝左右。
……文王孙子,本支百世。
凡周之士,不显亦世。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
A.神权政治达到高峰B.宗法观念产生的原因
C.集权理念已经产生D.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8.(2021·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宋朝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科考中不仅南北地区使用的试卷不同,而且还按照地区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
这
A.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B.有利于人才选拔程序的完善
C.一定程度体现了公平的原则D.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19.(2021·辽宁高三零模)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礼部主事卢洪春上疏劝谏皇帝勤政。
皇帝大怒,传谕内阁,命拟旨治其罪。
阁臣拟夺其官,“帝不从,廷杖六十,斥为民”。
诸给事中申救,忤逆帝意。
“诸御史疏继之,帝怒,夺俸有差。
”这一过程中
A.礼部削弱了内阁权力B.内阁行使了决策的权力
C.御史制约了皇帝权力D.给事中行使了言谏权力
20.(2021·辽宁鞍山市·鞍山一中高三其他模拟)魏晋时期,高品第的士族很乐于就任地望清美、品秩较低、升迁较易的秘书郎、著作郎、黄门侍郎、散骑侍郎等官职,而寒门不可企及。
这从本质上说明
A.社会阶层已经固化B.地主阶级统治加强
C.士族精于为官之道D.门阀政治逐步形成
21.(2021·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高三开学考试)为了巩固西周政权,周公东征,摧毁商殷及其同盟淮夷的残余势力后,又在全国要冲大封同姓、异姓和古帝王之后于新占领的东方。
当时受封奴隶主贵族及其所率领部族进入广大占领区后,首先建立军事据点。
这说明分封
A.强化了西周政治认同B.传播了西周先进文化
C.牢固了血缘贵族同盟D.具有武装部落殖民性
22.(2021·辽宁阜新市·铁路中学高三月考)尚书令原是少府的属官,为皇帝管章奏文书。
汉武帝即位后,重用身边的人员,于是尚书令一职日益重要。
此时大臣们的章奏不能直接进呈皇帝,要先送至尚书台(尚书令的官署)。
材料所述现象有利于
A.削弱王国势力B.中央集权强化
C.制衡内朝势力D.加强专制皇权
23.(2021·辽宁阜新市·铁路中学高三月考)武王死后,武王弟周公旦辅佐年幼的成王,“履天下之籍,听天下之断”,平定了三监和武庚的叛乱,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这反映了分封制
A.从西周开始实行B.是周代的基本政治制度
C.扩展了西周的统治范围D.前提是政治权力的重建
24.(2021·辽宁阜新市·铁路中学高三月考)有学者指出:
西周分封制本质上是以国家这种特定形态为单位,对以周王朝为代表的当时中原文化的一次广泛复制。
该观点意在强调
A.周王室有效控制了诸侯国B.西周政治文化具有稳定性
C.分封制推动了文化的整合D.礼乐制强化君主专制权力
25.(2021·辽宁大连市·高三月考)有学者认为秦汉之际存在必待解决的四个问题:
一种大一统的学说;一个极自然的尊君理论;一种均富安民的政策;对有才之士予以正当的出路。
秦汉之际这些问题的解决
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初步确立B.有利于加强相权以抗衡皇权
C.奠定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基础D.强化了贵族政治的社会局面
26.(2021·辽宁葫芦岛市·高三期末)堂除是宋代的一种官吏选任制度,是由宰相、执政官针对一些清紧繁巨的重要职任,除授适当人选,……所谓"朝廷奖拔人材,以备任使"。
这种方式
A.说明科举制无法选拔合适人才B.彰显了朝廷对某些职事的重视
C.使社会阶层流动频率更加频繁D.突显出相权对皇权的猛烈冲击
27.(2021·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月考)西汉时期,针对废除盐铁官营的呼声,桑弘羊指出:
盐铁官营是“国家大业,所以制四夷,安边足用之本,不可废也”。
他主张盐铁官营的主要理由是
A.巩固边防维护统一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
C.打击地方豪强势力D.加强中央经济控制
28.(2021·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高三月考)唐开元初年,中书舍人的职权由负责诏令起草逐渐转移到以对于上行文书的押判为主,原本之事也因此多以他官权知,并逐渐形成了“知制诰”的制度。
此举旨在
A.扩大中书舍人的权力B.为官员提升晋升机会
C.强化宰相执政职能D.加强君主的决策权
29.(2021·辽宁高三期末)晚清政府不重视海关,也没有关税概念,征收的关税约在值百抽二和值百抽四之间,但海关官吏经常索取-倍于此的钱财,勒索高达三、四倍的事件也非罕见。
这种状况造成()
A.中外正常贸易往来受阻B.沿海地区人民负担加剧
C.西方列强攫取高额利润D.中央政府财政亏损严重
30.(2021·辽宁高三期末)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
据考古发现,商代至西周早期的饕餮纹具有神秘威严的狰狞美,而西周中晚期以后,写实性较强的凤鸟纹和简练的环带纹逐渐增多。
这一-变化反映
A.青铜器制作水平的提高B.青铜器实用功能增强
C.周人审美标准发生改变D.周代人文精神的发展
31.(2021·辽宁沈阳市·高三月考)两宋时期,“有钱则买,无钱则卖”、“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土地“买卖之柄归之于民”之类的记录屡见不鲜。
这反映出当时
A.土地兼并未被限制B.土地私有化的扩大
C.农民赋税负担减轻D.政府经济权威尽丧
32.(2021·辽宁沈阳市·高三月考)有学者指出:
“(唐代)社会对财富与财富拥有者(给予)普遍尊荣,朝廷对富商大贾(给予)礼遇优容”,巴蜀地区表现尤盛。
“小儿学问止《论语》,大儿结束随商旅”的现象比比皆是。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唐代
A.富商大贾开始积极参与政治B.商品经济发展环境较为宽松
C.儒家重义轻利观念发生异变D.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被废止
33.(2021·辽宁沈阳市·高三一模)北宋都城汴梁房价高、房租贵,朝廷多次下令限制官员购置房产,要求租户降低租金。
并颁布法令规范房产交易,收取一定比例契税。
这一现象反映北宋
A.冗官现象导致了财政危机B.重农抑商阻碍了经济发展
C.交易税成为主要收入来源D.政府用多种手段管控经济
34.(2021·辽宁高三开学考试)清代严如煌在《志林说》中记载,东北三省“铁厂、板厂、纸厂、耳菌厂皆厚赀商人出本,交给厂头雇募匠作,厂民自食其力”。
此外,商人还租地种植经济作物,如蔬菜、果木等。
由此可见,清代
A.区域经济格局发生变化B.商品经济逐渐取代了自然经济
C.雇佣关系逐渐得到普及D.商业资本与产业经营实现结合
35.(2021·辽宁高三月考)传统儒家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的论调,历代政府更是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故文学作品中,商人形象多是道德谴责的对象。
明清小说中贪商奸贾形象依然呈现,不过,良贾儒商的光辉人性也被大力渲染。
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工商皆本观念的流行B.商贾社会地位的提高
C.商人经商习俗的改变D.商品经济的日益发展
36.(2021·辽宁高三月考)汉代,豪强地主驱使大量依附农民和家内奴婢,在田庄内养鱼、畜牧,种植谷物蔬菜,栽种花草竹木,从事纺织等各种手工业。
收获物大部分供自己消费,少量拿出去买卖。
据此可知,当时
A.自然经济的发展受冲击B.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
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升D.正式确立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
37.(2021·辽宁普兰店区·高三开学考试)下面为公元2——1078年我国人口变化情况示意图。
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黄河流域战乱不断B.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经济重心不断南移D.国家人口持续增长
38.(2021·凤城市第一中学高三开学考试)唐代石榴裙颜色赤红、染色程序复杂、面料造价昂贵,本应为贵族阶级的专属物,却成为一种时尚在唐代不同阶层中广泛流行。
这体现了当时
A.纺织印染技术的成熟B.社会阶层流动的加快
C.社会奢靡之风的盛行D.经济繁荣和社会开放
39.(2021·辽宁高三月考)11世纪后期,“中国商人.拥有商品分级化的知识”;东南亚对中国的进出口商品也展现出逐渐分级化的倾向,分为高质量、低质量以及介于两者中间的若干级别。
这反映了
A.中外贸易网络的复杂化B.中国人商业知识的增加
C.中外贸易的繁荣与稳定D.国际市场的多样化需求
40.(2021·辽宁高三月考)据睡虎地秦律《仓律》记载:
“(粟一)石六斗大半斗,舂之为粝米一石;粝米一石为糳米九斗;九(斗)为毇米八斗。
稻禾一石。
”这段记载说明( )
A.秦代存在不同种类与形态的谷物B.秦代存在着地区度量衡不统一的情况
C.秦代的法律体系已达完备的程度D.秦代用重量单位作为谷物的价值单位
41.(2021·辽宁葫芦岛市·高三期末)有的学者估计西周全盛时期和春秋中后期人口的最高峰值可达2000万人。
从战国时期开始,人口不断增长,到公元前4世纪前期,全国人口达到3200万以上。
这一变化说明
A.社会稳定促进人口增长B.农业承载人口能力提高
C.管理体制变化的结果D.民本思想被各国普遍采用
42.(2021·辽宁鞍山市·鞍山一中高三其他模拟)下图为秦汉时期出土的初耕农具、播种农具、中耕农具、收获农具四种铁农具类型比例统计图。
它反映出当时
A.铁器广泛使用B.注重精耕细作
C.铸铁冶炼发达D.政府重视农业
43.(2021·辽宁高三零模)据《史记》记载,汉武帝多次派使节携带大量钱财布帛出使西域诸国。
在大宛国一带,“以蒲陶(葡萄)为……俗嗜酒,马嗜苜蓿。
汉使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陶肥饶地。
及天马多,外国使来众,则离宫别观旁尽种蒲萄(葡萄)、苜蓿极望”。
这一记载反映了
A.葡萄、苜蓿种植已普及B.政治交往促进经济交流
C.西汉社会风俗发生变化D.“丝绸之路”完全形成
44.(2021·辽宁高三零模)水碾恺是利用水力碾磨谷物的工具,能提高生产效率,带来丰厚的经济利益。
但唐玄宗曾派人毁除王公权要私设的水碾皑,严令“凡水有溉灌者,碾恺不得与争其利”;宋真宗也令“毁官水础三所”,保证京师漕运畅通。
据此可知
A.唐宋统治者对水碾皑的推广持否定态度B.唐宋官府垄断水碾皑业以获得巨额利润
C.水碾恺业的发展需要官府的引导与规范D.水碾碳业的发展对社会稳定造成了冲击
45.(2021·辽宁高三零模)北宋中期,欧阳修上书对当时的茶盐禁榷制度建言:
“为今议者,方欲夺商之利,一归于公上而专……专而反损”,“夫欲十分之利,皆归于公,至其亏少,十不得三,不若与商共之,常得其五也。
今为国之利多者,茶与盐耳”。
他主张
A.分利于商人以增加财政收入B.改变传统重农抑商政策
C.取消对商人茶盐经营的限制D.加强对茶盐经营的管理
46.(2021·辽宁阜新市·铁路中学高三月考)清朝前期,江浙地区的农村市镇十分活跃,尤以苏、松、嘉、湖、杭等地为发达;北方的农村集市也有了很大发展。
但总的来看,北方的农村市镇,无论就数量和规模,还是其繁华程度,都比不上南方。
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北方的租佃性农耕经济发达B.南北方商品生产的差异较大
C.南方经济开始占据主导地位D.北方区域性资本集聚程度低
47.(2021·辽宁高三期末)表1所示是不同书籍中对春秋和汉朝时期的相关历史叙述。
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越王勾践命人种葛,“使越女织治葛布,献于吴王夫差”
袁康《越绝书》
在汉代,浙江会稽与河南陈留、陕西汉中、山东淄博并称四大麻纺织业中心
陈桥驿《浙江省地理》
会箱吴人陆间“建武中为尚书令。
美姿貌,喜着越布单衣,光武帝见而好之,自是常教会稽郡献越布”
班固《后汉书》
A.南北手工业技术交流频繁B.浙江纺织技术水平较高
C.纺织业在南方占重要地位D.南北经济差距明显缩小
48.(2021·辽宁营口市·高三期末)烟草的推广始于明代,是湖南经济作物获得发展的又一标志。
清同治《衡阳县志》称∶"烟草,自明季海内通买社坛。
衡烟社坛,城北旧坛地也。
山西、陕西大商以烟草为货者,有九堂十三号。
"这说明了
A.区域间长途贩运的发展B.自然经济解体
C.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D.商业资本积累
49.(2021·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月考)结合下图指出北宋选择定都开封的主要原因
A.山河险阻,利于防御B.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C.人文渊薮,历史名城D.水路通达,漕运便利
50.(2021·凌源市第二高级中学高三月考)有学者指出,“真正解决倭患的关键之举并非战争,而是官方政策的转换。
面对势不可挡的国际贸易大潮流,战争不能解决问题,或者说只能治标不能治本。
倭寇的实质是海禁与反海禁的斗争,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政府必须放弃海禁政策”。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倭患是明朝最大的统治危机B.国际贸易大潮引发倭患问题
C.海禁政策是维护稳定的需要D.战争是解决倭患的根本手段
51.(2021·辽宁省实验中学东戴河分校高三月考)下表是关于开封城市管理政策变迁的一些记载,这些记载反映出当时
帝王
内容
文献
周世宗
先是,大梁(开封)城中民侵街衢为舍,通大车者盖寡,上命悉直而广之,广者至三十步
《资治通鉴》
宋太祖
四月十三日,诏开封府,令京城夜市自三鼓以来,不得禁止
《宋史辑要稿·食货志》
宋真宗
谢德权“先撤贵要邸舍……因标鼓昏晓之制,比复长安旧制”
《资治通鉴长编》
宋仁宗
京城民舍侵占街衢者……依元立表木毁折
《资治通鉴长编》
宋神宗
废户长、坊正……以邻近主户三、二十家排成甲次……
《资治通鉴长编》
宋徽宗
征收“侵街房廊钱”
《文献通考》
A.城市治理政策的持续性B.政府对市民管控力下降
C.城市管理力度不断强化D.城市商品经济不断发展
52.(2021·辽宁沈阳市·高三月考)《汉书·货殖传》记载,经过秦末战争,到汉朝初年,齐人刀间“逐鱼盐商贾之利”,已“起数千万”;成都的罗裒“擅盐井之利,期年所得自倍,遂殖其货”,亦“訾至巨万”;宛(河南西南部)孔氏“用铁冶为业”,“家致数千金”。
材料可用来说明此时
A.社会经济出现恢复迹象B.区域间工商业竞争日趋激烈
C.政府工商税收显著增加D.商人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
53.(2021·辽宁朝阳市·高三月考)孔子之所,子夏和荀子等人在全国各地办私学.后来的很多著名人物都在他们的私学里学习,李悝、魏文侯、商鞅、兵圣吴起都是子夏的徒弟,韩非子和李斯等人都是荀子的徒弟。
这说明
A.儒家对百家争鸣有促进作用B.法家是儒家的一个分支
C.诸子百家存在共通之处D.诸子思想皆根源于儒家
54.(2021·辽宁高三期末)《宋史》记载:
“凡《诗》.《书》六艺之文,与夫孔、孟之遗言,颠错于秦火,支离于汉儒,幽沉于魏晋六朝者,至是皆焕然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
”以下言论体现“焕然大明”的是()
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吃饭穿衣,即是人伦物理”
C.“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D.“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55.(2021·辽宁高三期末)《法苑珠林》是唐释道世撰佛教类书,概述佛教之思想、术语、法数,博引诸经、律、论、纪、传等。
据记载,隋代二君三十七年,寺有三千九百八十五所,度僧尼二十三万六千二百人,译经八十二部。
这些做法的影响是()
A.丰富了传统文化的内涵B.动摇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C.显示了弘扬道法的功德D.形成了三教合一的局面
56.(2021·辽宁高三开学考试)战国后期,秦国逐渐代替齐国成为学术中心。
吕不韦召集门客编纂的《吕氏春秋》,吸收了诸子各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新的思想体系,以如何治理天下为核心,以“法天地”思想为根本,揆天(揣度天道)、验地、审人,为秦帝国提供了一整套治国方略。
据此推知,《吕氏春秋》的编纂
①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②以“天人合一”和“君权神授”为基础
③适应了统一趋势加强的需要④使三教合流得到了初步的实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57.(2021·辽宁高三月考)《孟子》载: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
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由此可知,孟子认为
A.良知良能圣人特有B.反省内心能致良知
C.良知是天性固有的D.实施仁政扩充善性
58.(2021·辽宁高三月考)著名学者梁启超在论及先秦某一流派思想时指出:
其意谓道德与实利不能相离,利不利即善不善的标准。
若此,吾得名之曰“义利一致观念”。
据此可知,这一思想流派是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59.(2021·辽宁沈阳市·)日本明治维新时期,一些维新志士吸收阳明学中注重人性“陶冶人物之功”,在幕府末期的社会变更中找到了让自己扬名历史的哲学。
阳明学成为维新志士反抗封建幕府统治最尖锐的思想武器。
材料体现了
A.中华文化的世界性影响B.托古改制推动政治革命
C.进步思想决定改革成败D.阳明学是明治维新的指导思想
60.(2021·渤海大学附属高级中学高三开学考试)王夫之认为,历史首先必须是信史,不能挟私,反对史书以附会人事,对众人所公认的“大美大恶”,不再作喋喋论述,这样才能实现“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之师也”。
王夫之的主张
A.维护了宋明理学的权威B.论证了史学革命的必要性
C.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D.加速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
61.(2021·辽宁高三月考)成书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四经》是“黄老学”的代表作。
《黄帝四经》认为一切事物都是从“道”延伸出来的,道本身就是最高、最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