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大误区.docx
《品牌大误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品牌大误区.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品牌大误区
中国品牌22大误区?
误区之一:
做品牌就是做销量?
在很多企业营销主管的营销计划中,常常一味强调销售量的提升,把产品销量作为企业追求的最大目标。
这些营销主管们大都有一个"共识":
做销量就是做品牌,只要销量上来了,品牌自然会得到提升。
这是非常错误的观点。
?
片面追求销量的结果往往导致对品牌其它要素如:
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品牌联想等的建设视而不见,最终导致品牌的崩溃。
?
例如三株的陨落,就是片面追求销量忽视品牌其它要素建设的结果。
当年的三株,广告何其凶猛,销售何其庞大,但是,庞大的销售量并没有支撑起不倒的品牌大厦,仅仅因一场官司,外强中干的三株便轰然倒塌,如流星般陨落。
?
今天的哈药集团,同样凭借铺天盖地的广告倾泄,赢得了销售额的增长,据称哈药的广告投入每增加一倍,销售额便要翻一番。
但是,哈药在公众中的品牌形象如何呢?
从盖中盖"捐赠"希望工程事件和大大小小的报刊质疑文章中,我们不难得出结论。
?
一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可以肯定地说,哈药如果继续目前的策略,而不尽快加强对其短边的建设:
美誉度、忠诚度的提升以及品牌联想的建立,木桶的水将会慢慢地枯竭。
?
为了达到扩大销量的目的而经常性的进行促销活动,我们认为是对品牌的贬值。
经常性的促销会给人价格不真实的感觉,消费者更愿意等至促销时才去购买你的产品,一些忠诚的消费者也会因为感到"受欺骗"离你而去。
?
广告应该达到两个目的:
一是销量的增长,二是品牌形象的提升和品牌资产的积累。
如果只是满足了其中一个目的,都不能说是成功的广告。
纵观一些成功的品牌,不仅注重销量,更注重建立一个永续经营的品牌,甚至在某些时候,销量是次要的,品牌的建立才是最重要的。
?
这方面的例子举不胜举:
可口可乐、海尔、美的等从来都是既要眼前的利益,更要长远的利益;既要销量,更要品牌积累。
也只有这样的品牌才可以纵横驰骋、长盛不衰。
?
误区之二:
做品牌就是做名牌?
很多企业认为,名牌就是品牌,甚至将名牌作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最高目标,而对于品牌,一直处于"雾里看花,水中望月"的阶段。
那么,名牌和品牌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呢?
?
首先,名牌仅仅是一个高知名度的品牌名,品牌包括更多的内容,知名度仅仅是品牌的一个方面。
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其实也非常形象地表达出了品牌的含义--"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
"品牌是一个综合、复杂的概念,它是商标、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符号、广告风格的无形总和。
品牌相对名牌,具有更深层的内涵和价值。
?
其次,从创建的过程上来讲,名牌可以通过高额广告费造就,名牌只要不断叫卖就可以形成;而要建立一个品牌,则是一个复杂又浩大的工程,包括品牌的整体战略规划、视觉形象设计、核心理念确定、品牌符号运用、品牌场景设计、广告调性等等一系列的工作,并且,品牌的建设并不是一个短期的工程,它需要品牌管理者常年累月、战战兢兢的小心经营。
每一次的产品推广,每一次的广告运作,无不凝聚着品牌管理者的心血和汗水。
一个名牌或许一次广告运动就可以达到,而一个强势品牌的树立,却是漫长岁月考验的结晶。
可口可乐经历了100多年的风雨洗礼,柯达、万宝路、雀巢、强生等强势品牌也非一朝一夕之功,其鲜明的品牌个性、强大的品牌资产绝非短期行为所能成就。
国内许多大企业,尤其是保健品企业,片面的追求短期效益,片面地追求知名度,而忽视产品品质等一系列完整的品牌建设工作,往往不堪一击。
?
最后,从它们各自发挥的作用来讲,品牌比名牌的力量更强大、时间更持久、效果更明显。
单纯的知名度除能在短期内促进销售外,并不能对产品长期利益做出更多的贡献。
人们更换品牌越来越多地取决于精神感受,真正的品牌,被赋予了一种象征意义,能够向消费者传递一种生活方式,强势品牌最终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态度和观点,从而为企业带来长久的效益。
而国内许多所谓的"名牌",一味地追求高知名度和曝光率,最终却未能获得品牌所应该具有的附加价值!
?
所幸,国内许多拥有"名牌"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建设品牌的重要性。
上海家化从一个以产品销售为主要经营理念的企业,成功地转变为一个以品牌经营为重心的企业,使一个亏损的"名牌"--六神,一跃成为沐浴液市场的第二品牌,不仅实现了销售目标,更成功更新了原有"名牌"老化、保守的形象,创造了一个"名牌"再生的神话!
?
"名牌"一词的出现,是我国特定市场环境下产生的特定名词,是一种俗称,从严格意义上来讲是不准确、不科学的,更不应成为企业发展和追求的目标。
企业只有及时转变认知上的错误,树立正确和规范的"品牌经营"观念,竭尽全力把自己打造为强势品牌,才能长盛不衰、永立市场不败之林!
?
误区之三:
商标等于品牌?
品牌与商标是极易混淆的一对概念,在我们和企业打交道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人把这两个术语混用、通用。
这使得一部分企业错误地认为产品进行商标注册后就成为了一个品牌。
果真如此的话,那所有在工商局注册了的商标都可以称之为品牌了。
?
事实上,两者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一、?
商标是品牌的一部分。
商标是品牌中的标志和名称部分,它使消费者便于识别。
但品牌的内涵远不止于此,品牌不仅仅是一个区分的名称和符号,更是一种综合的象征,需要赋予形象、个性、生命。
品牌标志和品牌名的设计只是建立品牌的第一道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程序。
但要真正成为品牌,还要着手品牌个性、品牌认同、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管理等各方面的内容完善。
这样,消费者对品牌的认识,才会由形式到内容、从感性到理性、从浅层到深入,从而完成由未知?
T?
认识?
T?
理解?
T?
确信?
T?
行为的阶梯,形成忠诚顾客。
?
二、?
商标是一种法律概念,而品牌是市场概念。
?
商标的法律作用主要表现在:
?
1、?
通过商标专用权的确立、转让、争议仲裁等法律程序,保护商标权所有者的合法权益;?
2、?
促使生产经营者保证商品质量,维护商标信誉。
?
品牌的市场作用主要表现在:
?
1、?
品牌,是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一份无形契约,是对消费者的一种保证,有品牌与无品牌的产品相比,消费者更多地信赖有品牌的产品。
?
2、?
品牌,是消费者选择商品的依据,消费者曾经在一棵品牌树上摘到一颗甜果子,他就有信心相信另一颗果子也是甜的。
这种消费经验的积累与运用,无论对消费者还是企业都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
3、?
品牌,是规避单纯价格竞争的一种手段,因为品牌的特有附加价值,消费者可以多一点额外的付出。
?
4、?
品牌,是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保证,每一个新产品的推出,都可以借原品牌增加价值。
?
5、?
品牌,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有力地促进产品销售,树立企业形象。
?
三、?
商标掌握在企业手中,而品牌是属于消费者的。
当消费者不再重视你的品牌,品牌就一无所值了。
红塔山据有关机构评估其品牌价值达400亿元,这400亿不同于银行的存款,而只是存在于消费者的头脑中,假若有一天因为品牌出现危机,消费者对红塔山的信心下降,那么这400亿元可能就变成了300亿元、200亿元甚至更少。
?
误区之四:
品牌是靠广告打出来的?
目前,国内许多企业都认为:
只要加大广告投入,进行铺天盖地的媒体轰炸,就可以促进产品销售,树立一个品牌!
"品牌不是靠广告打出来的吗?
"一个大型企业的副总坚信不移地说。
事实果真如此吗?
?
今年哈药集团的广告额支出达10亿元,其覆盖面之广、播出频率之高、投资额之大远胜于当年的"标王"。
其盖中盖的明星广告,不仅引起舆论的非议、司法的纠纷,更触发了众多消费者对盖中盖广告的反感情绪。
哈药是否认真思考过:
盖中盖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品牌形象如何?
在狂轰乱炸的广告之后建立了怎样的品牌资产?
?
这不禁又令人想起了秦池,这个以广告战创造销售神化的品牌,最终还是一蹶不振!
然而,仍然有许多的中国企业在重蹈覆辙,前仆后继地踏进这个品牌创建的"陷阱"!
?
品牌知名度可以在短期内达到,而品牌的联想却是品牌建设的一个长期工程,它是在品牌长期的运动中建立的资产;作为保持品牌稳定销售的主要指标--品牌忠诚度更不是短期广告所能达成的,除了完善的品牌规划设计和持续优良的产品品质获得顾客满意度外,更有品牌长期一致的传播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的价差效应(与其他品牌比较,顾客愿意作出多大程度的额外付出);同时,消费者对品牌品质的肯定更是广告所无法做到的,它不仅需要品质恒定如一,更有对品牌在发展过程中提出的创新要求。
所以,创建一个品牌,何止广告那么简单!
?
宝洁认为:
消费者购买的是品牌,而非产品的功能,产品的功效是品牌的核心本体,但是品牌也有独特的个性和特色,产生和消费者情感及信赖的联系,以与竞争品牌区分。
在这样一个策略指导下进行品牌的广告运作,不仅会在广告中提供给消费者产品功能的利益,更传递给消费者一个品牌的主张和情感的利益,在品牌整体的规划和设计之下进行的广告运作"都是对品牌有效的投资",贯穿所有的品牌运动,不拘时间和空间,而非只是短期的巨额广告投入;品牌的创建,广告只是利用工具,而非依赖的法宝!
于是,我们看到了飘柔、汰渍、舒肤佳、佳洁士等一大批品牌大军,占据了我国日化用品市场的大部分江山。
这样的佳绩,只凭广告战是做不到的,正确的品牌规划+持续的传播推广才是宝洁品牌雄霸天下的真正原因!
?
创建一个国际大品牌,是每个中国企业的梦想,但是,只有广告是不够的,它更需要企业冷静的头脑和正确创建品牌的方法。
?
误区之五:
做产品就是做品牌?
戴手表:
戴时间?
戴款式?
戴品牌?
?
一块普通的手表几十元几百元,一块劳力士,一块雷达可以高达几千几万。
这十倍的价格差异仅仅是产品间的差距吗?
?
不。
产品与产品之间的质量、材料、款式的确有差异,但这种物理差异不可能有10倍100倍,劳力士、雷达价值主要在于品牌而不是产品。
品牌不仅仅意味着产品的优秀--质量、性能、款式的全面优秀,心理消费才是真正的重点。
同时品牌是身份的象征。
在十几年前有一块表就是一种荣耀,那是产品力时代,现在是品牌力时代,仅仅产品优秀远远不够。
大街上几十元几百元的手表很少有人问津,而价值千金的名表却成了许多人强烈的渴望与追求。
因为劳力士、雷达是体验自我价值,体现优越感的绝佳道具。
?
同样的产品,贴不贴品牌的标签,对消费者而言意义完全不一样。
产品竞争与品牌竞争完全是两个不同层面的竞争。
坐奔驰的人与坐夏利的人是两个层面的人,在很多"半被动消费"中,物的享受反而是其次,品牌带给他的意义远远大过产品本身。
有品牌的产品和服务,相对无品牌的产品和服务,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并愿意付出更多的代价。
品牌让产品升华,品牌做得越久积累越多,产品则不然。
?
有了产品,有了市场,并不意味着有了强势品牌.?
如果品牌领先其它竞争对手的原因是产品属性,那么这个品牌在将来会被别的品牌所赶超。
?
误区之六:
做广告创意就是做品牌?
北京叶茂中营销策划有限公司的宣言中有这样的一句话"没有好创意就去死吧!
",所以,在接到客户的JOB?
ORDER的时候,总是会听到这样的话"我们的品牌就全靠你们的创意了……"。
面对客户殷切又信任的目光,我们常常会有神圣的使命感,但是,品牌是否真的靠一两个好的广告创意就可以树立?
广告创意又该在品牌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
一般陷入这个误区的企业都对品牌的概念知之甚少,对怎样创建品牌也是一知半解,他们认为:
好的广告创意就能树立起品牌。
这就陷入了一个为创意而创意的误区,这样的观念是十分错误和危险的。
?
第一,"为创意而创意"脱离了市场背景和企业的实际情况。
一个好的广告创意,应该是建立在一个正确的策略基础之上的,目标市场、品牌状况、竞争品牌、产品特点、目标人群、品牌定位、广告目的、诉求重点等等,在遵循这一大策略下,发展而成的创意概念才是正确、有效的,任何脱离策略的所谓"好创意",除了拿去获奖,对品牌是不能作出有效贡献的。
如最近一个摩托车的电视广告,仅仅为了能和航空母舰搭上钩,生硬地做出了一版关于航空母舰和摩托车的广告,其品牌优点、品牌定位则毫无体现,整个广告让人不知所云,甚至连品牌名都没有让人记住,这样的"好创意"难道还能塑造出品牌?
!
?
第二,"为创意而创意"忽略了营销其他环节的配合。
品牌营销中的每一块"木板",只有环环相扣、紧密配合,才能使品牌营销发挥最大作用,仅仅依靠广告创意这块木板,而忽视其他方面的建设和配合,最终只会事倍功半,使"桶中的水"越来越少,品牌的创建便会成为"水中月"般的梦幻!
?
第三,"为创意而创意"没有考虑产品的创新、品质的提升。
许多企业往往会认为只要不断推出好创意,品牌形象就会越来越完整,越来越丰满,品牌就可以被消费者永远接受,他们往往忽略了对产品的创新、品质的提升,即使销量下滑,他们也会认为"是不是我们的广告没有创意?
",而没有想到他们的产品已经对消费者失去了吸引力。
宝洁公司就将创新作为企业最重要的经营理念,它在全球拥有2500项专利,树立了一个又一个日化用品业的里程碑,从而使创新也成为品牌认同中的重要部分!
?
那么如何创建鲜明的品牌认同,并且让广告创意对品牌作出有效的投资呢?
?
首先,应进行策略性的品牌分析,包括顾客分析、竞争者分析和自我品牌分析。
在这里应当注意,是品牌分析,而非市场分析。
品牌分析涉及品牌形象、品牌策略、品牌遗产、企业组织价值、品牌力量等等关于品牌方面的内容,和营销分析有很大的区别。
然后,在品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品牌认同系统,包括基本认同和延伸认同,必须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创建:
1、产品,2、企业,3、性格,4、符号。
虽然这是四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但是它们却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利用这些不同的层面,建立更清晰、更丰富、更与众不同的品牌认同。
最后,是品牌认同传播系统,根据认同中能提供比较利益的点进行品牌定位,并针对某个目标群进行积极的传播。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最后传播表现的广告创意地位的确举足轻重,但是,也必须在正确的策略之下进行,而非无的放矢、"为创意而创意"。
当然,在品牌广告执行之后,应当随时进行效果追踪。
?
我们在给圣象做品牌整合策划时,提出了"让生命与生命更近些"的理念,作为圣象的品牌核心认同。
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基于对品牌的策略性的分析基础之上的。
我们的目标是使圣象成为地板行业的第一品牌,所以,这一具有深刻的人文内涵的品牌理念,区别于所有竞争对手,并力求引起目标消费群的共鸣,品牌广告片表现以此为创意概念而展开,运用品牌的符号--大象演绎出一幅壮观、感人的的画面,同时,我们为圣象塑造了?
"关心人、爱护人、自由、和谐、博大"的品牌个性,这样的一个理念和个性,使广告创意富有张力,并有广阔的创作空间,每一次的广告创作,都是加强了同一个理念,都对品牌的资产作出了有效的投资!
?
广告创意,作为策略的重要部分,能使你的品牌发出耀眼光芒,但如果过分迷信广告创意的威力,必将使你的品牌成为一个无法成长的幼童,迷失在市场的潮流中!
?
误区之七:
曲解品牌概念?
客观地说现在企业已经越来越重视品牌,但品牌这个经常被企业挂在嘴边的字眼,事实上没有几个人真正理解它的内涵。
经常有人把品牌与企业混为一谈,把品牌与产品混为一谈,把品牌与市场混为一谈,把品牌与名牌混为一谈。
品牌中的很多原则可以帮助企业成功得更快更持久,它们是品牌力量的源泉。
?
品牌是消费者与产品有关的全部体验。
品牌不是产品,产品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
品牌的定位也不是宣传产品,关键是发掘出兼容具体产品的理念。
?
品牌也不是企业,企业其实是一个投资者,品牌的经营者。
真正面向消费者、接触消费者的是品牌。
一个企业可以做立意完全不同的产品,可以把两个完全不同的产品做成两个不同的品牌,也可以把两个同类产品做成不同的品牌。
一个品牌兼容产品必须是遵循品牌的核心价值,任何违背品牌精神的延伸或动作,都会伤害品牌形象,削弱品牌资产。
?
品牌建设的第一个基本工作是明确品牌的核心价值。
品牌的核心价值特指可以兼容多个产品的理念。
比如摩托罗拉的核心价值:
带给消费者随时随地的通讯方便和自由感,不受地域、时间的约束。
品牌是在消费者心中建立的,核心价值其实是消费者对品牌理解的概括,比如旁氏:
绝对不会对我们说谎,如果有任何东西能使我们更美丽,旁氏就会将它制造出来。
核心价值可以刻画产品的价值,也可以刻画消费者本身,还可以刻画品牌与消费者的互动关系,比如捷豹的核心价值:
捷豹不屑模仿,正如其车主一样。
捷豹与其他汽车的不同不在于其外形和制造工艺,这种不同在于灵魂、情感和不步后尘。
?
品牌建设的第二个基本工作是理清品牌的角色关系。
?
主品牌:
代表消费者从购买中得到的主要期待,主品牌所代表的价值正是影响购买决定和使用经验的主要核心。
比如:
海尔小王子,海尔就是主品牌,就是消费者购买价值的核心所在。
?
副品牌:
一个品牌用以区分在品牌系统中产品线的某个部分。
比如:
999胃泰、999帕夫林中的"胃泰"和"帕夫林"?
。
?
背书品牌:
向消费者再次确定,这些产品一定会带来所承诺的功能优点,因为这个品牌背后的公司是一个实质的、成功的组织,这个组织只可能生产优秀的产品。
比如:
宝洁。
?
品牌背书者:
与背书品牌一样是一种担保,不同的是背书品牌是企业是品牌,品牌背书者则是人,可以是企业家比如微软的比尔盖茨,也可以是形象代言人比如耐克的乔丹。
?
品牌建设的第三个基本工作就是重视品牌认同的设计。
?
驱动品牌资产的最终实现是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和看法。
但消费者对品牌的考量是多方面的,品牌塑造中,重要的不仅仅是你对消费者怎么说,更重要的是你为消费者真正准备了什么。
品牌认同就是对品牌细致入微的设定,包括产品、企业、个性、符号等全方位的品牌内容。
品牌认同经传播后,被消费者所认知的品牌印象的总结就是品牌形象。
说得白一点,品牌形象是指"消费者怎么看你",品牌认同则是指"你期待别人怎么看你"。
在这里,如果说品牌认同是企业设定的"内因",那么品牌形象则是消费者自然而然得到的"结果"。
?
误区之八:
缺乏品牌的核心价值?
品牌的核心价值是品牌的精髓,它代表了一个品牌最中心、且不具时间性的要素。
一个品牌最独一无二且最有价值的部分通常会表现在核心价值上。
海尔的核心价值是"真诚",品牌口号是"真诚到永远",海尔的星级服务、产品研发都是对这一理念的诠释和延展;诺基亚的核心价值是?
"科技以人为本",同样的,诺基亚不断的推出创新产品,以人为本的设计来打造其高科技形象。
?
全力维护和宣扬品牌核心价值已成为许多国际一流品牌的共识,是创造百年金字招牌的秘诀。
?
可口可乐、雪碧的品牌个性承载着美国文化中"乐观奔放、积极向上、勇于面对困难"的精神内涵与价值观。
尽管可口可乐、雪碧的广告隔一段时间就换,甚至大相径庭,人物、广告语、情节都会有很大变化,但任何一个广告都会体现出上述品牌个性,就象张惠妹主演的雪碧广告中,以"我终于可以做一回自己了"、"表达真的我"、"我就是我,雪碧"等极为煸情的广告语演绎着雪碧"张扬自我、独立掌握自己的命运"的品牌价值与内涵。
?
反观我们国内的很多品牌,几乎不存在对品牌核心价值的定位,广告十分随意,诉求主题月月新、年年变,成了信天游。
尽管大量的广告投入能促进产品销售,但几年下来却发现品牌资产没有得到有效积累。
?
例如红塔山,虽然有很高的知名度,但我们冷静的思考一下,它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
从"天外有天,红塔集团"的形象广告看,可以总结为辉煌、壮观。
那么,它的所有广告是否都在坚持这一路线呢?
例如"红塔名品贺千禧"的广告,我们看不出它的坚持。
?
企业产品的多样化后,一般都是通过品牌延伸,新老产品共用已打响的品牌。
这时,经营品牌核心价值就显得更为重要了。
其实,国际范围内众多家电企业麾下的几百种家电产品都用同一个品牌,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对冰箱、洗衣机、彩电、音响等产生信赖的原因,都可以归结为一个共同点,即对这一品牌在技术、品质、服务、亲和力上的高度认同。
如果缺乏这种认同,整个品牌体系将会混乱无序。
?
误区之九:
品牌形象朝令夕改?
品牌形象是指消费者怎样看待你的品牌,它反映的是品牌当前给人的感觉。
例如迪斯尼的品牌形象:
欢乐的、刺激的。
?
坚持统一的品牌形象是一些国际品牌走向成功的不二法门。
坐拥百年辉煌的可口可乐,上百年来一直强调它是"美味的、欢乐的",从未改变。
从1886年到现在,可口可乐用过的代表性广告语达100多条,如:
美味又清新、享受一杯欢乐饮品、好味道的象征、可口可乐……好时光、永远的可口可乐等等,从未偏离既定的轨道。
可口可乐终于树立起鲜明的强势品牌形象。
万宝路也一样,50年来一直坚持乡村牛仔形象;力士一直坚持用国际影星作形象代言人,诠释其"美丽的"承诺,达70年之久。
?
牛仔服装的着名品牌Lee曾因中途改变其形象而陷入困境。
Lee最初的广告语是:
最贴身的牛仔。
应该说,它在那些大都宣传自己"领导潮流、高品味、最漂亮"的牛仔服市场中拥有了自己独特的个性。
但广告播出后很短的时间,便遭到了中间商特别是零售商的反对,他们自恃更了解消费者的心理,认为消费者要购买的是时装,应宣传产品的时尚和品味,而Lee避开时尚宣传贴身,太理性和陈旧。
Lee接受了这一意见,改变了策略,两年后,Lee陷入困境。
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Lee重新回到了原来的定位:
最贴身的牛仔。
经过持续不断的宣传一直到今天,Lee终于在强者林立的牛仔服装市场中树立起其"最贴身"的形象。
?
很多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品牌形象朝令夕改,最终将无法建立强势品牌。
像旭日升冰茶,最开始是一对双胞胎,广告词是"越飞越高,旭日升",后来是一群年轻人欢快的场面:
一种好心情,一种好滋味,畅快的感觉总是最美。
近来,又换成了刘德华和一个女子在派对舞会上跳舞的场景。
在这里,我们找不到一条贯穿始终的主线,这样下去的后果是不言而喻的。
?
坚持品牌形象的统一,应该将所有的人所有的动作都往同一个方向努力,让每一个品牌行为都对品牌资产积累有所贡献,让点点滴滴的传播动作都成为品牌资产的积累和沉淀。
?
横向统一:
一个时期内,产品、包装、传播、推广各营销环节一系列品牌行为围绕同一个主题展开。
?
纵向统一:
1年、2年……10年、20年……坚持同一个主题、同一个风格,比如绝对伏特加,不同国家,不同年代都坚持统一的表现。
?
误区之十:
品牌个性不鲜明?
在品牌的传播中,企业界普遍存在着一种不好的气氛:
跟随潮流、人云亦云。
这导致了似乎所有的产品都是一个企业生产出来的,毫无个性可言。
在产品日益同质化的今天,如果在传播上仍不能有所区别,将会很快地淹没在信息的海洋中,被人遗忘。
?
其实,品牌就象是一个人。
想想看,一个没有任何个性的人,当你与他见面后,再埋首于繁忙的工作中,你会很快地想不起他是谁。
而一个特别的人,或者是戴着棒球帽,或者是鼻子上穿个金属圈,或者是很胖,或者是很瘦,你就能在过后的日子想起他,因为他与众不同的特征。
?
我们曾服务一个品牌,是一种葡萄汁,客户第一次把这种饮料给我们看的时候,我们没有任何感觉,在超市的货架上,它太不起眼了,和它身边的同类产品几乎没有任何区别。
如何使它从众多的竞品中"跳出来",赋予它与生俱来的独特气质,我们可以说是绞尽脑汁。
最后,我们给了它绿一侠的造型和"现代武侠文化"的内核,宣扬一种"神秘,特立独行"的品牌个性,在青少年中引起了共鸣。
?
这是一个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社会,人们不再像六七十年代,穿同样的黄布军装,吃大锅饭,唱同一首歌,崇拜同一个偶像。
人们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主张,各种各样的选择。
而人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和个性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品牌。
这就创造了一种需求:
人们需要不同个性的品牌。
?
那些随大流毫无性格试图争取所有人的产品,实际上将被所有人所不取。
这就是绝大多数产品至今仍默默无闻的真正原因。
?
误区之十一:
品牌可以任意延伸?
"东方不亮西方亮"的想法使多元化发展战略被一些企业认为是防范风险和增进效益的良方。
在多元化发展过程中,企业最容易误入品牌延伸的陷阱。
?
美国的派克笔,一直以价高质优着称,是上层人士身份的象征。
后来生产每支仅三美元的低档笔,结果不但没有顺利打入低档笔市场,反而丧失了一部分高档笔市场。
其高贵的品牌形象受到损伤。
?
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品牌可以延伸?
什么情况下品牌不能延伸?
?
品牌延伸决策要考虑的因素有:
品牌核心价值与个性、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