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教案反思模板.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11569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货币教案反思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货币教案反思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货币教案反思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货币教案反思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货币教案反思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货币教案反思模板.docx

《货币教案反思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教案反思模板.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货币教案反思模板.docx

货币教案反思模板

货币教案反思模板

第1篇:

大班数学认识货币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货币教案反思

大班数学认识货币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有不同的面值(元,角),积极参与活动,了解货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大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认识货币教案吧。

活动设计背景

货币是幼儿常见的,对它也有一定的了解,但并不熟悉,为了让幼儿分清元和角,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记忆力。

活动目标

1、在操作中知道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有不同的面值(元,角)。

2、积极参与活动,了解货币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提高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货币。

2、分清元和角。

活动准备

1、教具准备:

真的人民币,《仿真人民币》。

2、学具准备:

“仿真人民币

(1)

(2);贴有价格标签的各种文具若干,铅笔,记录纸。

商品标签若干,画有各种硬币的存钱罐图若干,购物作业单若干。

3、《操作册》第五册第57到58页

活动过程

1、预备活动

师幼互相问好。

走线,线上游戏:

打老虎。

幼儿边练儿歌边走线。

2、集体活动

(1)感知人民币

教师提问:

“小朋友,你们吃的食物,看的书,玩的玩具和穿的衣服是用什么买来的呢?

“教师出示”真的人民币“,”你们认识这些人民币吗?

他们一样吗?

“引导幼儿观察钱币上的数字,了解他们不同的面值。

(2)取认人民币。

辨别10元以下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能按要求取出相应的币值,如:

教师说4元,幼儿能拿出4张一元的人民币,教师说6元2角,幼儿能拿一张5元。

一张1元和2个1角或6个1元2个1角等。

3、分组活动

第一组:

操作学具,“仿真人民币”玩取钱游戏。

幼儿两人一组。

一名说出钱数,另一名要准确取出相应币值的货币。

第二组:

幼儿根据存钱罐中的人民币写出总数是几元几角。

第三组:

幼儿根据购物作业单中的提示,突出相应的币值。

4、游戏活动

游戏“文具店”。

场地上有各种文具,上面标有价格,几名幼儿扮作售货员,其他幼儿扮作顾客,让幼儿学习使用货币。

5、交流小结,收拾学具。

教学反思

本节课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知道了我们人类离不开人民币的,同时也知道人民币分为硬币和纸币,并都有不同的面值(元,角)在游戏中都能用不同的纸币,硬币的面值去购买商品。

但就是有的幼儿还是把几元几角还分得不是很清楚。

下节课要巩固元角互换。

第2篇:

货币教案

教学活动

课件展示:

世界各国的货币,让学生对货币有个初步的了解。

(配轻音乐)由老师导入新课:

身无分文,难倒英雄无数,腰缠万贯,尽显富贾风流;金融风暴,诱使经济衰退,美元贬值,催生世界惊惶。

为什么货币有如此神秘的力量?

它是怎么产生和演变的?

本质是什么?

有哪些职能?

我们应如何理性地认识和对待它?

让我们一起来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一、从货币产生的过程探究货币的本质

买东西必须付钱,这样看来,商品和货币似乎是一对孪生兄弟,但事实上是先有商品,后有货币,因此我们在研究货币之前,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商品。

(一)、商品

思考:

医院里给病人输的氧气是不是商品?

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货币便产生了。

(二)、货币的产生剧情表演:

一位美国人到非洲原始丛林旅游,看到水天一色,便想租用部落的独木舟泛游于湖上。

当他拿美元租船时,船的主人拒绝了,提出用象牙交换。

这位美国人于是来到一个有象牙的部落,不料又遭到拒绝,提出用纱布交换。

于是他又来到了一个有纱布的部落,不想也遭到拒绝,提出用针交换。

他猛然想起自己帽子上别了几根针,于是他用针换回了纱布,又用纱布换回了象牙。

当他拿象牙来找船主时,船主已经回家了。

这位美国人十分沮丧。

设疑:

一位商人打算在这个不接受美元的原始部落开发旅游业,你认为他首先要解决什么问题?

鼓励学生为之献计献策。

通过问题的交流,让学生体会到物物交换的弊端。

正是因为物物交换的弊端,呼唤着一种商品的出现,大家都乐意接受,然后用这种商品去换自己需要的东西。

这就是一般等价物。

背景材料:

在历史上,由于各个地区各个种族在生存环境和生活习惯上存在不同,因此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一些宏观经济学书籍把这些商品称之为“实物货币”。

就中国而言,历史上充当实物货币的就有贝壳、龟壳、皮革、布帛、牲畜、农具、米粟等等。

在唐代,粮食、布帛均为法定货币。

古希腊人用牛羊作为实物货币,美洲人把可可和烟草等作为实物货币,而非洲人和印度人则把象牙作为实物货币。

目前在哥伦比亚有个查尔瓦族,至今仍在使用自己奇特的货币,这种货币是头人用一种清水汁写在白色宽大的外罩袍上的。

西南太平洋的所罗门群岛上,有一种只用马铃薯付医药费的风俗。

巴西北部知那山区,在寄书信时,通用一种加工雕磨过的石头为邮费。

美拉尼西亚群岛的居民至今还保留着一种奇特的货币,那就是狗牙。

当地居民普遍都养狗,每逢节日都宰狗庆祝。

他们把狗牙留下来做通货。

一颗狗牙能买到100个椰子,而娶一个新娘,必须有好几百颗狗牙做彩礼。

(三)、货币的本质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货币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中国人民银行定于2021年5月29日发行中国歼-10飞机金银纪念币一套。

该套纪念币共2枚,其中金币1枚,银币1枚,均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货币。

现实生活中,货币是社会财富的代表,于是,有人认为货币具有某种神秘的力量,就像迷信的人崇拜神一样,拜倒在货币的脚下,在现实生活中,货币都能起到什么作用?

二、观察体验生活,探究货币的基本职能

(一)、模拟问价场景,感受货币的作用──货币价值尺度职能创设教学情境

模拟表演:

请3位同学扮演顾客,一位同学扮演卖家电的人。

一个人在卖家电,种类繁多,不断地有人来问价。

于是他不停地回答:

彩电2700元/台,电话320元/部,电脑12500元/台……。

最后,实在不耐烦了,干脆写上了标价牌。

于是顾客自己看着价格标签,边看边说出家电的价钱。

教师适当进行引导:

卖东西要明码标价。

上面的价格标签表示的是什么?

为什么在商品旁都有价格标签,而不是放一摞钞票?

为什么货币具有价值尺度职能?

通过老师的点拨,学生的讨论,得出结论:

(1)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职能,叫价值尺度。

(2)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并不需要现实的货币,只需要观念上的货币。

(3)货币之所以具有价值尺度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有价值。

(4)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

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二)、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货币流通手段职能

这样的场景我们再熟悉不过,其实我们每天都要进行消费,都要买东西。

在这里货币可以起到什么作用?

买东西必须付钱。

为什么不拿价格标签去购物?

通过学生发表见解,得出结论:

货币可以同其他商品相交换,充当了商品交换的媒介。

这就是货币流通手段职能。

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必须是实实在在的货币。

(三)、简单说明货币──产生就具有了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因此它们是货币的基本职能。

在此基础上,又派生出来货币的其他职能:

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

三、回溯历史,探究货币的进一步演变──探究纸币的产生、发行与使用

(一)、纸币的产生、含义

什么是纸币?

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个地区)发行的、强制使用的价值符号。

我们使用的人民币就是纸币,是由谁发行的?

中国人民银行有权发行人民币。

人民币小知识

迄今为止,我国已发行了5套人民币。

第一套人民币从1948年12月1日发行到1955年5月10日停止流通使用,有12种面额,共62种版别。

这套人民币没有辅币,也没有硬币,最小面额为壹元券,最大面额为五万元券,带有明显的战争印记和恢复生产时期的痕迹。

第二套人民币于1955年3月1日发行至1964年5月15日停止流通使用,按版别共16种。

增加了角币与分币,并发行了硬币。

第三套人民币是在1964年4月15日发行的,共有13个版别,直到今天还有少数票种仍在流通之中。

第四套人民币是1987年4月27日发行的,共14个版别,增加了伍拾元和壹佰元券的大面额币种。

第五套人民币是1999年10月1日发行的,当时发行有壹佰元券面额。

经国务院批准,中央人民银行对第五套人民币(1999年版)的生产工艺、技术进行了提高。

改进、提高后的2021年版第五套人民币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纸币和1角硬币将于8月31日发行流通。

(二)、流通中的货币量【走进生活】

在小镇一幢屋子里,女主人在和一位男子交谈,在旁边桌子上放一叠纸币,男子说道:

“不管怎么样,还债日期已经到了,我必须拿到钱才回去”。

女主人愁眉苦脸地说道:

“如果还给您,孩子就没钱看病了”。

男子狠了狠心,去抢桌子上的纸币,女主人苦苦哀求对方,千万不能拿走。

这番情景被从塞夫星球来的宇宙人看到了,他们决定研究这是什么珍贵的东西。

于是,便偷走了那叠纸币。

把纸币放进复制机内,这种装置能够迅速查明被放进去物体的成分,并且照原样复制出来。

无论是内部组织还是外表形态都跟非原物一模一样,复制完将这些复制品和原物放到了老地方,看那两个人的表现。

两个人不约而同地把纸币抢到了手里,仔细观看,是真正纸币,都不约而同地松了一口气,脸上浮现出了满意的笑容。

塞夫星人看到他们爱不释手,于是,又开动了复制机,复制出了几百亿张纸币。

他们便驾驶宇宙飞船腾空而起,并准备把那几百亿张纸币从空中撒下去。

教学活动:

辩论赛

正方:

国家发行的纸币多比少好。

反方:

国家发行的纸币少比多好。

通过辩论赛使学生明确纸币的发行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

国家纸币发行量越多,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国家纸币发行量越少则会引发通货紧缩。

对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是不利的。

国家虽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能任意发行纸币,必须以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

(三)、正确对待货币

1、规范人民币的使用

有一些不法之徒利欲熏心,通过制贩假币获取不义之财。

制贩假币既给我们造成了经济损失,干扰了国家金融秩序,对于这种行为,除国家加大打击力度之外,作为消费者,也要增强防范意识,学习一些辨识假币的知识。

怎样鉴别假币?

(学生参与)

多媒体投影:

摸——真币采用凹版印刷,摸上去特定位置有凸起感;

看——就是看水印,印刷质量等,假币的水印往往是后期强行印上

去的,容易模糊和变形,而真币的水印早在图案印刷前就嵌在了纸张里,看起来清晰,有立体感;

听——就是把钞票拿在手里轻轻甩打,真币的纸张非常好,有清脆的声音,而假币根本无法模仿;

验——市民可到银行柜台去,那里有专门的设备来识别真伪。

2、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教学活动:

学生讨论,踊跃发言。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货币的产生、本质、职能以及纸币的有关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正确对待人民币,做到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

第3篇:

认识货币教案

认识货币

(一)教案

活动目标:

1、结合生活,区分和认识人民币的不同面值,能简单的换算;

2、能按要求来使用货币;

3、主动参于游戏,感受货币的用途及与人们生活的联系。

活动准备:

1、真实的纸币:

100元、50元、20元、10元、5元、1元若干;

2、真实的硬币:

1元、5角、1角若干;

3、玩具、标签若干物品;

4、PPT课件。

常规活动:

走线及线上游戏“童谣”《三轮车》:

三轮车,跑得快,上面坐个老太太。

要八毛,给一块,你说奇怪不奇怪?

集体活动:

提问:

要八毛给一块,这八毛和一块指什么?

(钱)那小朋友见过钱吗?

它有什么用处呢?

引导小朋友说出钱可买食物,玩具,衣服。

小明小朋友放学回家肚子饿了,他去了一家蛋糕店买蛋糕,这时小明要拿什么来买呀?

出示PPT和真实的人民币:

100元、50元、、、、。

小结:

我们国家的货币叫人民币,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人民币有不同的面值,刚才小朋友都认识了它们了。

操作活动:

1、教师和小朋友一起操作学具,认识人民币,教师说:

100元,小朋友就拿100元(也可以拿两个50元),说18元,小朋友取一张10元和一张5元、三张1元、、、、。

实践应用:

1、超市游戏:

桌子上摆了各种物品,上面标有价格,有的小朋友做收银员,有的小朋友做顾客。

请小朋友跟据物品的价格去买东西,巩固对用同面值人民币的认识。

如:

一个玩具80元,拿一百元,找20元、、、、。

教师小结: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人民币,人民币有纸币和硬币两种,人民币有不同面值,使用时离不开数学,小朋友一定要学好数学,才能准确使用人民币哦!

2021年3月29日

第4篇:

货币金融教案

《货币金融学》部分章节教案

黄农

2021-3-20

第三章

利息和利息率

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利率是最重要的经济杠杆之一,对于微观经济活动和宏观经济运作都具有重大的作用与影响。

利率问题是金融市场最基础、最核心的问题之一,几乎所有的金融现象都与利率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一节

利息和利息率

一、利息的来源与本质

(一)利息的本质

利息是借贷关系中借入方支付给贷出方的报酬。

也可以看作是货币持有人一段时期内放弃货币流动性的报酬或放弃获取投资收益的补偿。

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借贷行为,利息作为一种占有使用权的报酬就已经出现了。

当时,以实物形式,如谷物、布匹等,进行利息的支付。

在奴隶社会或封建社会,高利贷资本是生息资本的主要形式。

高利贷者的贷款对象有奴隶主、地主及小生产者。

如果高利贷的借入者是小生产者,利息显然来源于小生产者的劳动所创造的价值。

如果高利贷的借入者是奴隶主或地主,利息的来源则是奴隶或农奴的劳动价值,因为奴隶主和地主是不参加任何生产的寄生阶级,他们收入的源泉是奴隶或农奴的劳动成果。

所以高利贷的利息来源是奴隶或农奴、小生产者所创造的、被高利贷者无偿占有的剩余劳动产品的价值,甚至包括一部分必要劳动价值。

高利贷的利息,体现着高利贷者同奴隶主或封建地主共同对劳动者的剥削关系。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利息的支付逐渐过渡到贷币形式上来。

真正意义上的利息是资本主义的利息。

正如马克思指出的:

“只有资本家分为货币资本家和产业资本家,才使一部分利润转化为利息,一般地说,才创造出利息的范畴;并且,只有这两类资本家之间的竞争,才创造出利息率。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因贷出货币资本而从职能资本家那里获得的报酬。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利息是借贷资本运动的产物,但在资本的表面运动形式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被掩盖了,货币被贷放出去一定时间后,带着增殖的价值△G回到出发点,仿佛货币自身有了增殖的能力。

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利息的来源与本质?

马克思从借贷资本的特殊运动形式的分析中,揭示了利息的来源,分析了利息的本质。

他指出,借贷资本的运动特点是双重支出和双重回流。

双重支出是指:

首先,货币资本家把货币资本贷给职能资本家,然后,职能资本家用货币购买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双重回流是指:

职能资本家把生产出来含有剩余价值的商品销售出去取得货币,然后把借贷资本连本带利归还给货币资本。

由此可以看出,借贷资本的运动与现实资本的运动和资本主义再生产过程密切相关,借贷资本只有转化为现实资本,进入生产,才能增殖。

由于货币资本家在货币资本贷出期间内,将资本商品的使用价值即生产利润的能力让渡给了职能资本家,后者运用借入的资本,购买生产要素并进行生产,所获得的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后,必须分割一部分给货币资本家,作为使用资本商品的报酬,这便是利息。

马克思经过科学的分析后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中的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凭借自己的资本所有权向职能资本家索取的报酬,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特殊转化形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以资金借贷为核心的信用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此相联系的利息范畴1

也广泛存在。

中国学者在研究与比较马克思以及西方各经济学派关于利息的理论的基础上,坚持了马克思的“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的理论。

他们认为,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利息来源于国民收入或社会纯收入,是纯收入再分配的一种方式。

在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制度下,利息主要体现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独立进行经济核算,重新分配社会纯收入的关系。

(二)利息与收益的一般形态

利息是资金所有者由于借出资金而取得的报酬,它来自于生产者使用该笔资金发挥生产职能而形成的利润的一部分。

显然,没有借贷,就没有利息。

但在现实生活中,利息被人们看作是收益的一般形态:

无论贷出资金与否,利息都被看作是资金所有者理所当然的收入——可能取得的或将会取得的收入;与此相对应,无论借入资金与否,生产经营者也总是把自己的利润分成利息与企业收入两部分,似乎只有扣除利息所余下的利润才是经营所得。

于是,利息就成为一个尺度:

如果投资额与所获利润之比低于利息率,则根本不应该投资;如果扣除利息,所余利润与投资的比甚低,则说明经营的效益不高。

所以,虽然从理论上剖析,在资本主义社会,利息是剩余价值及其转化形态利润的一部分;在社会主义社会,利息是劳动者所创造的归社会分配的收人及其转化形态利润的一部分,但无论是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在会计制度中,利息支出都列入成本,而利润则只是指扣除利息支出后所余的那部分利润。

于是,利率就成为一个尺度,用来衡量投资收益或经济效益,即人们通常都用利率来衡量收益,用利息来表示收益,从而使利息转化为收益的一般形态。

将各种具有特定收益的资产,在与利率的比较中表示出价格,称为收益的资本化。

一般来说,收益是本金与利息率的乘积,可用公式表示为:

B=P·r

式中,B代表收益,P代表本金,r代表利息率。

相应地,收益资本化的计算公式:

P=B/r正是按照这样的带有规律性的关系,有些本身并不存在一种内在规律可以决定其相当于多大资本的事物,只要有收益,也可以取得一定的资本价格,如土地;有些本来不是资本的东西也因之可以视为资本,如工资。

具体讲,土地本身不是劳动产品,没有价值,从而不具备决定其价格的内在根据。

但土地可以有收益,比如v块土地每亩的年平均收益为100元,假定年利率为5%,则这块土地就会以每亩2000元(100÷5%=2000元)的价格买卖成交。

在利率不变的情况下,当土地的预期收益(B)越大时,其价格(P)会越高;在预期收益不变的情况下,市场平衡利率(r)越高,土地的价格(P)将越低。

这就是市场竞争过程中土地价格形成的规律。

收益资本化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社会,债券、股票、土地、技术、劳动力等都是可以被作为资本品进行交易的,这些资本品都有特定的预期收益,其资本化的价格是由预期收益与利率的比值所确定的。

二、利率的种类

(一)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

根据计算利息的不同期限单位,利息率有不同的表示方法。

年利率是以年为单位计算利息;月利率是以月为单位计算利息;日利率,以日为单位计算利息。

通常,年利率以本金的百分之几表示,月利率按本金的千分之几表示,日利率按本金的万分之几表示。

如,对于同样一笔贷款,年利率为7.2%,则也可以用月利率6‰或日利率0.2‰(每月按30天计算)表示。

这三种利率表示方法之间是可以折算的,例如日利率乘以30即为月利率;月利率乘以12即为年利率。

(二)市场利率、官定利率、公定利率

市场利率是指由货币资金的供求关系所决定的利率。

当资金供给大于需求时,市场利率下跌;当资金供给小于资金需求时,市场利率就会上升。

因此有入将市场利率比作借贷资金供求状2

况变化的指示器,

官定利率是指由一国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确定的利率。

它是国家调节经济的重要经济杠杆,官定利率水平的高低已不再是完全由借贷资金的供求状况所决定,而是由政府金融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视宏观经济运行状况而定。

在整个利率体系中,官定利率处于主导地位。

公定利率是由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银行、公会等确定的利率。

对会员银行有约束作用,对非会员银行则没有约束作用。

(三)基准利率与差别利率

基准利率是指在多种利率并存的条件下起决定作用的利率。

当它变动时,其他利率也相应发生变化。

因此,了解这种关键性利率水平的变动趋势,也就了解了全部利率体系的变化趋势。

基准利率,在西方国家通常是中央银行的再贴现利率或者国库券的收益率,在我国主要是中央银行对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

差别利率,是指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不同部门、不同期限、不同种类、不同用途和不同借贷能力的客户的存、贷款制定不同的利率。

其作用主要是通过对不同的借贷资金予以不同的利率,达到鼓励、限制或调节作用,也体现了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及政策导向,例如我国实行的差别利率主要有存贷差别利率、期限差别利率和行业差别利率。

(四)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

固定利率是指在整个借贷期限内,利息按借贷双方事先约定的利率计算,而不随市场上货币资金供求状况而变化。

实行固定利率对于借贷双方准确计算成本与收益十分方便,适用于借贷期限较短或市场利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但当借贷期限较长、市场利率波动较大的时期,则不宜采用同定利率。

因为固定利率只要双方协定后,就不能单方面变更。

在此期间,通货膨胀的作用和市场上借贷资本供求状况的变化,会使借贷双方都可能承担利率波动的风险。

因此,在借贷期限较长、市场利率波动频繁的时期,借贷双方往往倾向于采用浮动利率。

浮动利率是指借贷期限内,随市场利率的变化情况而定期进行调整的利率,多用于较长期的借贷及国际金融市场。

调整期限的长短以及以何种利率作为调整时的参照利率都由借贷双方在借款时议定。

例如,欧洲货币市场上的浮动利率,一般每隔3—6个月调整一次,调整时大多以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简写为LIBOR)为主要参照。

浮动利率能够灵活反映市场上资金供求状况,更好地发挥利率的调节作用;同时,由于浮动利率可以随时予以调整,利率的高低同资金供求状况密切相关,借贷双方承担的利率风险较小,有利于减少利率波动所造成的风险,从而克服了固定利率的缺陷。

但由于浮动利率变化不定,使借贷成本的计算和考核相对复杂,且可能加重贷款人的负担。

因此,对于长期贷款,借贷双方一般都倾向于选择浮动利率。

(五)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在借贷过程中,债权人不仅要承担债务人到期无法归还本金的信用风险,而且还要承担货币贬值的通货膨胀的风险。

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的划分,正是从这一角度出发划分的。

实际利率是指物价不变从而实际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名义利率则是包含了通货膨胀因素的利率。

通常情况下,名义利率扣除通货膨胀率即可视为实际利率。

实际利率对经济起实质性影响,但通常在经济管理中,能够操作的只是名义利率。

划分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意义在于,它为分析通货膨胀下的利率变动及其影响提供了依据与工具,便利了利率杠杆的操作。

根据名义利率与实际利率的比较,实际利率呈现三种情况:

当名义利率高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正利率;当名义利率等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零;当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时,实际利率为负利率。

在不同的实际利率状况下.借贷双方和企业会有不同的经济行为。

一般而言,正利率与零利率和负利率对经济的调节作用是互逆的,只有正利率才符合价格规律的要求。

一般来讲,实际利率的计算方法通常有两种:

(1)

r=i+p

(3.1)式中,r为实际利率;i为名义利率;p为通货膨胀率。

(2)

i=(1+r)/(1+p)-1

(3.2)

通常按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有一些差别。

例如,某银行贷款利率为15%,而当年该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若按

(1)式计算的实际利率为计算的实际利率为5%,而按

(2)式计算的实际利率为4.55%,两者相差0.45%。

出现这种计算结果上的差异是因为

(1)式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