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1134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78.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

教育知识与能力试卷(中学)

1.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

1.D夸美纽斯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这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提出的教学论.

2.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B直观性原则是根据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教学规律而提出的,它的提出也是由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

3.中世纪的欧洲出现了教会教育,其“七艺”包括()和四学.

A.文法B.修辞C.辩证法D.三科

3.D“七艺”包括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4.()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A.《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00-2020年)》

B.《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C.《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980-2080年)》

D.《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1990-2050年)》

4.B《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5.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5.C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教育工作.遵循并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影响学生的发展.

6.()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最后得出原理.

A.练习法B.讨论法

C.以情感陶冶(体验)为主的教学方法D.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6.D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最后得出原理.

7.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或实验使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属于教学法中的().

A.实验法B.演示法C.引导法D.参观法

7.B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化视听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

8.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

  A遗传      B学校教育       C环境      D家庭教育

9.心里断乳期是指(  )

  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9.A记忆的精细加工策略是使人们更好地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做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生成.具体来说就是在保持知识时运用一定的方法对记忆材料进行分类加工而形成不同的记忆方法,这些记忆方法又称记忆术.

10.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阿特金森B.韦纳C.班杜拉D.马斯洛

11.以下不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的是().

A.教师指导B.认知结构C.媒体D.学习材料特性

11.B教师指导、媒体、学习材料特性都是影响迁移的客观因素,只有认知结构是主观因素

12.课程改革就其实质来说,是课程()的问题.

A.现代化B.综合化C.系统化D.理论化

12.A课程改革就是要通过改变课程内容,使之适应发展变化的社会.

13.通过()提高人们对遭地震、海啸、泥石流、龙卷风、雪崩等自然灾难和火灾交、通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恐怖事件等社会灾难的应急能力.

A.安全教育B.生命教育C.生存教育D.生活教育

13.C通过生存教育提高人们对遭地震、海啸、泥石流、龙卷风、雪崩等自然灾难和火灾交、通事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恐怖事件等社会灾难的应急能力,这是生存教育的意义之一.

14.()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4.A知,即道德认识,也叫思想道德观念,是人们对道德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和掌握,对是非、善恶、美丑的认识、判断和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道德识辨能力,也是人们确定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在依据.

15.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的作用是().

A.可能性B.影响作用C.决定作用D.外在作用

15.C个体主观能动性对于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

16.中小学生勤奋、努力地学习各门功课,是因为他们意识到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是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肩负着祖国繁荣昌盛的重任.其学习动机属于()

A.高尚的动机B.低级的动机C.近景的直接性动机D.远景的直接性动机

16.A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社会和集体的利益联系在一起.

17.由托马斯和罗宾逊提出来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学习技术是().

A.生成性学习B.关键词法C.记忆术D.PQ4R方法

17.DPQ4R方法是由托马斯和罗宾逊提出来的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的学习技术.它是在罗宾逊早期版本SQ3R的基础上改进的.PQ4R分别代表预览(Preview)、设问(Question)、阅读(Read)、反思(Reflect)、背诵(Recite)和回顾(Review).

19.一个学生不敢同老师说话,学习上遇到了疑难问题也没有勇气向老师求教,当他一旦敢于主动向老师请教,老师就给予表扬,并耐心解答问题,这个学生就能学会主动向老师请教的行为方式.这属于哪种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

A强化法B.行为塑造法C.示范法D.代币疗法

19.A强化法用来培养新的适应行为.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20.()是指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师,具体是指全国骨干教师、省级骨干教师中从教15年以上的高级教师.

A.骨干型教师B.专家型教师C.专业教师D.新手型教师

20.B专家型教师是指具有丰富的和组织化了的专门知识,能高效率地解决教学中的各种问题、富有职业洞察力和创造力的教师,具体是指全国骨干教师、省级骨干教师中从教15年以上的高级教师.

二、辨析题

21.教育目的即教育方针.

21.×答:

教育方针是国家或政党在一定历史阶段提出的有关教育工作的总的方向和总指针,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教育方针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教育的性质和方向,主要指教育为谁服务和教育自身的发展方向;

(2)教育目的,即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的要求;(3)实现教育目的的途径和根本原则,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可见,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目的的确立及其内容必须符合教育方针的规定.

22.现代教育的活动中心的观点就意味着活动应该成为教学的目的和中心.

22.×答:

这种说法显然是不正确的.现代教育正由以教师为中心向以直接经验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转变,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和活动中获得新知识,促进能力发展.教学的目的和中心应该包括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情操,

23.由于无意注意缺乏目的性,因此学习中不能依靠无意注意,只能依靠有意注意.

23.×答:

学习中是不能仅靠无意注意,因为无意注意缺乏计划性和目的性,而且不能持久和稳定.但也不能全凭有意注意,因为有意注意必须付出很大的意志努力,消耗巨大能量,容易使人疲劳,从而分散注意.因此,教学中要善于转换两种注意,使两种注意有节奏地轮换,才能将注意持久地保持在学习上.

24.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是互相排斥和绝对对立的.

24.×答:

苛勒的完形-顿悟学习与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不是互相排斥和绝对对立的.尝试-错误往往是顿悟的前奏,顿悟则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尝试-错误和顿悟在人类学习中均极为常见,它们是两种不同方式、不同阶段或不同水平的学习类型.一般来说,简单的、主体已有经验可循的问题解决,往往不需要进行反复的尝试-错误;而对于复杂的、创造性的问题解决,大多需要经过尝试-错误的过程,方能产生顿悟.

 

25.抑郁症也伴有焦虑症状.

25.√答:

抑郁症又称抑郁性神经症,是指一种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常伴有焦虑、躯体不适和睡眠障碍的神经症.过度的抑郁反应,通常伴随有严重的焦虑感.焦虑是个人对紧张情境的最先反应.如果一个人确信这种情境不能改变或控制时,抑郁就取代焦虑成为主要症状.

三、简答题

26.简述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培养.

26.答:

中学生情绪和情感的培养:

(1)增强中学生的自信心;

(2)培养中学生的情绪自知力和挫折承受力;(3)帮助中学生掌握情绪、情感调节的方法;(4)充实中学生的精神生活.

 

27.简述中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解决策略.

27.答:

中学生人际关系问题的解决策略:

(1)指导学生积极地调整认知;

(2)提高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品质;(4)引导学生完善自我.

28.简述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

28.答:

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有:

(1)强化法;

(2)代币疗法;(3)行为塑造法;(4)示范法;(5)暂时隔离法;(6)自我控制法.

29.简述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

29.答:

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

(1)教师的领导方式影响课堂气氛;

(2)教师期望影响课堂气氛;(3)教师的情绪状态影响课堂气氛.

四、材料分析

30.某初中给学生布置了独具特色的寒假作业--环保作业:

到公园街头捡拾垃圾;民俗作业:

让学生真正认识传统佳节;体育作业:

长跑、跳绳天天练,告别肥胖、近视眼等.这种“变了脸”的寒假作业,受到了学生及家长的普遍好评.

问题:

请运用素质教育理念分析该案例.

30.答:

通过这些别开生面、富有情趣的寒假作业,学生的环保意识不再停留在口头,自立意识也得到增强,对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认同感加深,锻炼了学生的实践、交往能力,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也得到了培养.此类“寒假作业”是素质教育的生动实践.

素质教育是在全面发展教育的基础上提出的.以全面发展教育思想为指导的我国现阶段的“全面发展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实践基础,这两种教育所要达到的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的目标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素质教育强调培养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要求受教育者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更要重视德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31.上课铃响了,王老师拿着课本轻快地走上讲台,开始上课.当课上到十分钟左右时,两位学生突然打了起来.在劝阻无效的情况下,王老师只好将课停下来,要求他们到外面去打.两位学生收起了“手”.改用“口”.开始互相辱骂对方.王老师说自己是科任老师,此类事情请他们找班主任解决.那个似乎受了委屈的学生对王老师的话不以为然.出口说道:

“你这是什么老师?

”这下王老师生气了,喝道:

“给我出去!

”.可是学生就是不动,王老师便动手去拉学生,学生死死地拉着课桌,坚决不出去.王老师非常愤怒,说:

“好,你不出去我就不上课!

”于是,双方进一步僵持起来.

(1)你如何看待王老师和两位学生的言行?

(2)假如你是班主任,你将如何处理此事?

31.答:

(1)从王老师的方面而言,其错误有三点:

一是他应该具备良好的教师道德,管理课堂秩序是他的职责之一,当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他有责任教育批评学生,而不能推卸自己的责任,让学生去找班主任;二是王老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不应该赶学生出教室,在师生关系上,违反了民主平等性的原则;三是王老师没有运用合理的方法来教育学生,仅仅是简单粗暴地训斥学生.

从学生方面而言,在课堂上互相打骂的两个同学的错误有两点:

一是没有遵守课堂纪律,在课堂上相互打骂,这种行为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秩序,违反了学校的纪律;二是缺乏对老师的尊重.

(2)作为一个班主任,首先应该运用多种策略,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例如渗透性策略、随和性策略,在学生发生打骂事件时,应及时进行调查、关心爱护和批评教育多种方法来教育管理学生;其二,班主任要加强同各门学科的科任教师的沟通与协调,当科任教师跟学生发生矛盾时,要慎重处理,切忌在一方说另一方的坏话,避免师生之间矛盾的激化.

 

教育知识与能力上机模考试卷(中学)

(二)

1.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1.D构成教学活动的基本要素包括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三方面.

2.注重后天的教育工作,主张“有教无类”的中国古代教育家是().

A.孔子B.王夫之C.孟子D.墨子

2.A孔子从探讨人性入手,主张“有教无类”.

3.说课要求“六说”,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和().

A.说课时、说流程B.说大纲、说训练

C.说训练、说程序D.说课时、说程序

3.C说课要求“六说”,即说课标、说教材、说学生、说教法、说训练、说程序

4.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4.D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该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基础性三个基本特征.

5.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是().

A.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B.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

C.实施素质教育D.更新课程内容和形式

5.B我国当前教学改革的基本策略是坚持整体教学改革和实验.

6.学习()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教科书D.课内知识

6.B学习间接经验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基本途径.

7.()是上课的必要补充,能够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A.课外辅导B.学业成绩的检查

C.课外作业的布置D.检查复习

7.A通过课外辅导,可以巩固学生在课堂上还未理解和掌握的知识或技能.课外辅导是上课的必要补充,能够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8.英语老师讲课很生动,激发了学生学好英语的愿望,其学习动机属于().

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B.低级的动机C.远景的间接性动机D.高尚的动机

8.A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联的,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或学习结果的兴趣.例如,学生的求知欲望、成功的愿望、对某门学科的浓厚兴趣、老师生动形象的讲解以及教学内容的新颖等都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动机.

9.学习策略是由()构成的.

A.意识和能力B.经验和方法C.认知策略D.规则和技能

9.D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10.人的发展既体现出量的积累,又表现出质的飞跃,当某些代表新质要素的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导致质的飞跃,这体现了人的发展的().

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10.C人的发展由量的积累到质变,体现了发展的阶段性.

12.当人们对客观事物做出判断时,如果常常利用自己的内部参照,不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和干扰,这种人属于().

A.场依存性B.沉思型C.幅合型D.场独立性

12.D场独立型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常常利用自己内部的参照,不易受外来的因素影响和干扰,在认知方面独立于他们的周围背景,倾向于在更抽象的和分析的水平上加工,能够独立对事物做出判断.

13.学生学完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单词发音感觉比较困难.其中,汉语拼音对英语单词的学习的影响属于().

A.正迁移B.负迁移C.一般迁移D.逆向迁移

13.B负迁移是指两种学习之间的相互干扰、阻碍,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也叫消极迁移.

14.影响品德发展的外部因素不包括().

A.家庭教养方式B.社会风气C.受教育程度D.同伴群体

15.课程目标的依据是().

A.对经济的研究、政治的研究和文化的研究

B.对学校的研究和国家政策的研究

C.对学生的研究和教师专业的研究

D.对学生的研究、社会的研究和学科的研究

15.D对社会、学科和学生的研究是设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16.同样一个人,由于距离的远近不同,投射在视网膜上的视像大小可以相差很大,但是我们总是认为他的大小没什么改变,仍按他的实际大小来知觉,这是知觉的().

A.选择性B.整体性C.理解性D.恒常性

16.D当知觉的客观条件在一定范围内改变时,我们的知觉映像在相当程度上却保持着它的稳定性,这种特性即知觉的恒常性.

17.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贯彻了以下哪个德育原则?

().

A.导向性原则B.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7.C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地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

18.爱国主义情感属于()的道德情感.

A.直觉的B.想像的C.行为的D.伦理的

18.D伦理性的道德情感是指意识到社会道德要求和意义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19.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

A.社会适应B.社会化人格C.精神面貌D.精神状态

19.A心理健康表现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三个方面的良好状态,即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社会适应.

20.课堂上出现师生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的现象,这是一种().

A.吸引的人际关系B.合作的人际关系

C.沟通的人际关系D.平等的人际关系

20.A吸引的人际关系是指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

二、辨析题

21.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否定.

21.√答:

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不同种族、性别,不同的社会经济、政治地位的成员,都享有均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这就意味着要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的照顾.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如办学的自主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

22.教学就是教育.

22.×答:

凡是能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而教学是指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学习的活动.教学是学校教育中最基本的活动,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居于中心地位.

23.特殊迁移的范围往往比一般迁移广.

23.×答:

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以把迁移划分为一般迁移和特殊迁移两种.一般迁移是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一般原理、方法、策略和态度等迁移到其他学习中去.特殊迁移指将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特殊迁移的范围往往不如一般迁移广,仅适用于有限的情境中,但这并不意味着特殊迁移是不重要的,相反,它对于系统掌握某一领域的知识非常必要.

24.有人提出“为迁移而教”是有道理的.

24.√答:

学生迁移能力的形成有赖于教学,如果教学的效果能使学生从一种课程最大限度地迁移到其他课程,或者从学校生活迁移到社会生活,这样的教育和教学是事半功倍的.因此,有人提出“为迁移而教”是有道理的.

25.学生在每一次学习时的学习策略都是相同的.

25.×答: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学生在每一次学习时的学习策略都是不同的.但是,相对而言,对于同一类型的学习,存在着基本相同的计划,这些基本相同的计划就是一些常见的学习策略.从本质上讲,学习策略是一步一步的程序性知识,由一套规则系统或技能构成,是学习技术或学习技能的组合.

三、简答题

26.简述课程的分类.

26.答:

课程类型是指课程的组织方式或课程设计的种类.由于课程工作者的课程观、学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因而所设计的课程类型也会有所不同.

(1)根据课程内容的固有属性,可分为学科课程和经验课程;

(2)根据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可分为分科课程、综合课程;(3)根据课程计划对课程实施的要求,可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4)根据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主体不同,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5)根据课程任务,可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

27.简述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27.答: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1)生物遗传因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为人格发展提供了可能性.

(2)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而这种相似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持社会的稳定.社会文化对人格的塑造,反映在不同文化的民族有其固有的民族性格,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民族也反映出人文地理对人格的影响.

(3)家庭环境因素.家庭环境对人格具有极大的塑造力,尤其是父母的教养方式直接决定了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不同教养方式对人格差异所构成的影响不同.

(4)学校教育因素.学校对人格的形成和定型有深远的影响.

(5)早期童年经验.

29.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29.答:

班集体必须具备以下四个基本特征:

(1)明确的共同目标;

(2)一定的组织结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

四、材料分析

30.课堂上,有些平时不受老师重视的学生有的爱讲话,有的爱做小动作,特别是坐在窗边的学生则爱把窗帘拉开又合上,合上又拉开.老师发脾气,他反倒做鬼脸引起学生们的哈哈大笑.

问题:

试运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进行分析,这些学生是为了满足哪个层次的需要?

如果你是教师,如何处理为好?

该教师的做法有哪些不当之处?

这种行为违反了哪条教学原则?

30.答:

该案例中,这些学生主要是想引起他人的注意和赞赏,即需要层次理论中的尊重需要.这一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他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案例中的学生显然没有达到自我实现的阶段.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层次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应该对一些上课爱讲话、搞小动作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关注,如果他们有所改进,要进行适当的鼓励,从而使学生的尊重需要得到满足.

31.高二学生李某的身材偏向于肥胖型,她从小到大没有穿过裙子.在学校时,总是独来独往.有一次,班上男生私下议论李某的身材时,被李某听到.这加重了她的自卑感,此后更是避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