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安装调试验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1127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安装调试验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安装调试验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安装调试验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安装调试验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安装调试验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安装调试验收报告.docx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安装调试验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安装调试验收报告.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安装调试验收报告.docx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安装调试验收报告

 

附录E

(资料性目录)

安装调试验收报告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现场端建设安装调试验收报告

 

企业名称:

 

编制日期:

 

单位名称:

(公章)

 

年月日

 

26

 

表E.1基本情况表

 

企业名称:

 

单位地址:

 

联系人:

行业类别:

 

邮政编码:

联系电话:

 

自动监测系统安装点位:

自动监测系统各设备名称、型号和产品序列号:

 

设备监测项目及量程:

 

自动监测系统生产单位:

 

自动监测系统安装单位:

 

自动监测系统施工单位:

 

监测站房建设完成时间:

 

设备安装完成时间:

 

设备调试完成时间:

备注:

 

27

 

项目

排污口规

范化

 

采样平台、防护栏杆

 

小结:

 

表E.2排气排污口

 

技术规范要求是否符合

 

符合责任环保部门规范化排污口要求,并设置有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采样平台的建设应符合

HJ/T75中第6.1条的要求。

采样平台不得使用直爬梯,爬梯的宽度不小于

600mm,爬梯的角度不得大

于51°,脚部挡板宽度不低于

10cm

采样平台长和宽的长度均不小于

2m,并设有不小于1.5m高的护栏

平台的承重应不小于

300kg/m

2

采样孔距平台底面约为

1.2m~1.3m。

爬梯、采样平台和护栏的安装应符合

GB4053.2-2009

和GB4053.3-2009

的要求,升降梯的安装和安全应符合

GB7588-2003的要求。

平台上应有三孔插座

2个(AC220V±10%,频率50Hz)。

一切敞开的边缘均应设置防护栏杆。

防护栏杆及钢平台的设计应使其积存水和湿气最小,以减少锈蚀和腐蚀。

根据防护栏杆及钢平台使用场合及环境条件,

应对其进行合适的防锈及防

腐涂装。

防护栏杆及钢平台安装后,

至少应对其涂一层底漆和一层(或多

层)面漆或采用等效的防锈防腐涂装。

平台应安装在牢固可靠的支撑结构上,

并进行刚性连接;梯间平台不得悬

挂在梯段上。

平台钢梁应平直,铺板应平整,不得有斜扭、翘曲等缺陷。

平台地板应采用不小于

4mm厚的花纹钢板或经防滑处理的钢板铺装,相

邻钢板不应搭接。

相邻钢板上表面的高度差应不小于

4mm。

工作平台和梯间平台(休息平台)的地板应水平设置。

通行平台地板与水

平面的倾角应不大于

10°,倾斜的地板应采取防滑措施。

防护栏杆及钢平台应采用焊接连接,焊接要求应符合

GB50205的规定。

当不便焊接时,可用螺栓连接,但应保证设计的结构强度。

安装后的防护栏杆及钢平台不应有歪曲、扭曲、变形及其他缺陷。

防护栏杆应确保所有构件及其连接部分表面光滑,无锐边、尖角、毛刺或其他可能对人员造成伤害或妨碍其通过的外部缺陷。

 

28

 

表E.3排气安装施工

项目

技术规范要求

是否符合

绘制烟气CEMS安装布置图。

不得多台固定污染源排放设备共用一套烟气

CEMS,每台固定污染源排放

设备均需安装烟气CEMS。

CEMS安装在能反映烟气排放状况、烟气混合均匀的有代表性的位置,应

不影响手工参比方法取样分析,

位于参比取样孔的上游,

且尽可能靠近参

比取样孔。

CEMS安装位置应避开烟道弯头和断面急剧变化的部位。

对于颗粒物

CEMS

安装位置要求“前4后2”、气态污染物

CEMS要求“前

1.5后0.5”这里

指:

对于圆形烟道,安装位置应设置在距弯头、阀门、变径管下游方向不

小于4倍(1.5倍)直径,距上述部件上游方向不小于

2倍(0.5倍)直

径处;对于矩形烟道,以当量直径计,其当量直径

D=2AB/(A+B),式

中A、B为矩形两边长。

一个固定污染源安装一套

CEMS,即每一套CEMS只能监测

1根烟囱或

1条

烟道的排放情况,不允许一拖二、一拖四等等情况。

当烟气通过多个烟道

或管道后汇总进入该固定污染源的总排气管排放时,

以下两种情况都是允

许的:

一是在烟气总排放口安装一套

CEMS;二是在全部每个分烟道上分

安装

别各安装一套CEMS。

烟气CEMS探头不宜安装在烟道内烟气流速小于

5m/s

的位置。

若一个固定污染源排气先通过多个烟道后进入该固定污染源的总排气管

时,应将烟气CEMS安装在该固定污染源的总排气管上。

不得只在其中的

一个烟道上安装一套烟气

CEMS,将测定值的倍数作为整个源的排放结果。

当烟气CEMS安装在矩形烟道时,若烟道截面的高度大于

4m,则不宜在

烟道顶层开设参比采样孔;若烟道截面的宽度大于

4m,则应在烟道两侧

开设参比采样孔,并设置多层采样平台。

点测量自动监测系统的测量点位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颗粒物测量点位离烟道壁的距离不小于烟道直径的

30%,气态污染物、

氧量及流速的测量点位离烟道壁距离不小于

1m;

2.测量点位应接近烟道断面的矩心区。

线测量自动监测系统的测量点位应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颗粒物测量点位所在区域离烟道壁的距离不小于烟道直径的

30%,气态

污染物、氧量及流速的测量点位离烟道壁距离不小于

1m;

2.中心位于或接近烟道断面的矩心区,

测量线长度大于或等于烟道断面直

径或矩形烟道的边长。

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流程图、设备技术文件、设计图样、监测设备及

施工

配件货物清单明细表,

施工安全细则等有关文件。

设计图样应符合技术制

图、机械制图、电气制图、建筑结构制图等标准的规定。

各采样孔的开孔位置均应符合

HJ/T75中第6.2

条的要求。

烟道预留手工比对采样孔管的内径尺寸要求:

内径应≥

100mm

开孔位置和数目符合GB/T16157的相关要求;

预留手工监测孔采样管的长度向内应和烟道内壁平行,

向外应凸出烟道外

壁50mm。

各采样设备的监测孔采样及其固定连接材料(包括垫圈、螺母、螺栓、短管、法兰等)应采用不锈钢,法兰密封圈材料应采用石棉垫。

 

焊件应组对成焊,其壁(板)的错边量应符合以下要求:

A.管子或管件对口、内壁齐平,最大错边量≤1mm;

B.采样孔的法兰与联接法兰几何尺寸极限偏差≤±5mm,极限偏差法兰端面垂直度应≤2‰;

29

 

项目

技术规范要求

是否符合

C、物采样仪发射单元的激光从发射孔中心出射到对面反射单元中心线相

叠合的极限偏差应≤2‰。

壁板厚度应大于等于4mm,面积以方便固定操作为宜,

膨胀螺栓的选择应

考虑实际荷载。

安装皮托管探头时,动压口与气流动方向的偏差角

θ最大不得超过±5o,

探头的前部应位于距烟道内壁当量直径的

1/3~1/2

处或距离烟道内壁不

小于1m,皮托管的方向标识要与烟气流向一致。

正确连接变送器及反吹

系统。

安装颗粒物采样仪发射和反射单元,

吹扫气路箱,其焊接螺栓定位紧固的,

偏差不得大于螺栓直径的1/6。

烟尘仪法兰焊接或预埋法兰的轴向角度偏差不得大于5o,由法兰三点碟形垫片和螺母组成方向调整装置。

 

采样伴热管在安装过程,从探头到除湿装置或分析仪的整条管路长度不宜

超过76m,其倾斜度不得小于5o,在垂直或水平4~5m处装线卡箍,整条管路不得出现U型和V型的布线形状,避免形成水封。

 

系统的管线、施工配管配线应标明名称,并用不同标识予以区别,整洁固

定排列。

系统的电气、仪表、管线、施工配管配线的连接应符合GB/T6988的规定。

系统的电气、仪表、管线、施工配管配线的连接应符合GB/T6988的规定。

小结:

 

30

 

表E.4

排气监测站房

项目

技术规范要求

是否符合

监测站房的建筑设计应满足监测站房所处不同地域气候、

生态、地质等环

境的要求

监测站房的占地面积应满足不同监测站房的功能需要并保证仪器的摆放

和维护,仪器放置的地面应铺地砖

要求平整和水平、耐腐蚀、无震动。

仪器地面应高于取样口地面

300mm以上,以保证所布管道中间不得有凸起

或凹下,仪器附近无强电磁场干扰和和腐蚀性气体,站房使用面积大于

15m2;站房顶空高度小于2.7m。

监测站房可以采用砖混结构、

钢混结构和木质结构的固定站房或彩钢结构

的活动板房,站房抗风力应达到

12级以上,站房耐久性应达到

50年以上。

监测站房抗震设计应满足当地抗震裂度的基本条件。

外进、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电源线路不宜采用架空线路,站房由

TN交

流配电系统供电时,引出的配电线路应采用

TN-S系统的接地型式。

监测

站房的供电电源是交流

380V、三相五线制,频率50Hz,容量为15KW,供

监测站房

电电源电压在接至站房内总配电箱处时的电压降小于

5%。

监测站房通风应满足自动监测的环境条件,应设计进风及出风排气扇。

监测站房室内环境条件,应清洁、通风、干燥、空气相对湿度≤

85%,室

内温度应保持在18°至28°。

站房内应备有空调保证室内温度恒定,且

空调要求具备来电自动复位功能,

同时应当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防止冬

季因停电造成室内温度下降而造成系统损坏。

仪器设备工作电源应有良好的接地措施,接地线缆截面应大于

2

4mm的独

芯护套电缆。

接地电阻小于

4Ω,且不能和避雷接地线共用。

站房应设防直击雷的外部防雷装置,

其保护范围应使得站房处于直击雷的

防护区域内。

监测站房距离采样点不宜超过

50m。

监测站房内仪器设备设置标识牌,

管线样气流向标识和高温警示,

对于标

准气体采用颜色或名牌区分,警示维护人员遵循操作规程。

监测站房标牌应标识清楚,

保持整洁,内容包含排污单位、监测点位名称、

运营单位、建设单位、监管单位。

小结:

 

31

 

项目

排污口规

范化

 

采样平台、防护栏杆

 

小结:

 

表E.5

排水排污口

技术规范要求

是否符合

符合责任环保部门规范化排污口要求,并设置有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

排放口的设置应符合HJ/T353

的要求

在废水外排放口设置采样点位前,

应对排放口规范化整治,

为便于流量监

测,排放一类污染物的车间排放口也应进行规范化整治;

排污口环境保护

图形标志牌应符合GB15562.1的要求;安装时环境保护图形标志牌上沿

距地面2m应紧固。

排放口上游应有一段底壁平滑且长度

10m左右的平直明渠。

当企业废水有多个排放口时,

应将多个排口归为一个排口,

如因地形地貌

等影响不能归为一个排口时,

在每一个废水排放口安装一套排水自动监控

 

系统。

排放口可以是矩形、圆管形或梯形,一般使用混凝土、钢板或钢管等原料,应具备方便采样和流量测量;有压排污管道安装地下取样阀门排放口在地

下时,污水面距地面1m时,配置取样台阶,每级台阶高度0.2m,向下倾斜坡度不得小于5°,宽度0.5~0.6m。

 

32

 

表E.6排水安装施工

项目技术规范要求是否符合

绘制水质在线系统安装布置图。

采样系统位置应符合HJ495-2009中第8.1条和HJ/T353-2007中第5.3

条的要求;距离站房不得大于50m

设置的采样点应易于到达,有足够的工作空间,便于人工采样或监视操作;

应牢固并有符合要求的安全措施;采样平台设置在深井内时,应有通往采

样点的旋梯或升降梯。

采样点位设置应避开腐蚀性气体、较强电磁干扰的电器设备和振动。

安装采样口应设置在距水面10~30cm以下,离水槽底部20mm以上,漂浮物较

多时的污水应增加10~20目的不锈钢金属筛网阻隔。

合流排水时,采样系统应安装在合流后充分混合的部分。

含石油类的废水采样系统要安装在测流堰跌水处或巴歇尔槽出水口,且在

水面至水面下5~30cm处。

受悬浮物影响较大的监测项目,采样点位应设置在排污渠(道、沟)水面

下5cm,距渠(道、沟)边和水路中心点的1/2处,同时在同一个断面上应设置人工采样口,用于手工对比监测。

编制施工方案、施工技术流程图、设备技术文件、设计图样、监测设备及

施工配件货物交接明细表,施工安全细则等有关文件。

设计图样应符合技术制图、机械制图、电气制图、建筑结构制图等标准的规定。

采水泵的要求

采样点到仪器的20m时,应选用功率为

350W的潜水泵或自吸泵。

样点到仪器的距离≥20m

时,应选用功率为(550~750)W的潜水泵或自

吸泵。

腐蚀性水质应选用耐腐性的水泵,在酸性水质不宜选用金属材料的水泵,

含氟水质不宜选用硅质材料的水泵。

水泵安装时应在明渠底部设水泵井,

泵的莲蓬头不得靠在井底部,

采样管

和泵应装有活节头。

明渠堰槽流量计的结构、尺寸、构成的安装施工应符合

JJG711-90的技

术规定。

探头安装在靠近计量槽顶部并装有活节头,

探头的连接导线应预

留1m线在活节头管内。

巴歇尔槽流量计的安装

(1)巴歇尔槽中心线应与近槽中心线重合,与渠道侧壁、渠底连接要紧

密,不得漏水。

顺直的近槽长度应不小于

5倍的近渠槽宽度。

(2)安装施工允许偏差

喉道宽度允许偏差为宽度的

0.2%,最大偏差值≤0.01m。

喉道水平长度相对偏差为水平长度的

0.1%。

堰高的允许相对偏差为设计堰高的

1.0%,最大偏差值≤0.02m。

(3)巴歇尔槽的计量部位应在距喉道2/3段处。

自由流水位观测在堰顶上游2/3收缩段位置。

淹没流时下游静水井位置及连通管位置。

静水井的井壁与水位传感器之间的间距不得小于75mm。

连通管安装高度应低于堰顶最低点,管进口面积≥静水井横断面面积的

1%,管口与行近槽壁面齐平,不得有毛刺。

在线监测系统的监测仪的安装应符合HJ/T353的技术规定,测定路径不得

有吸附和堵塞出现。

为保证准确地校准流速连续测量系统,流速连续测量系统应尽可能安装在

流速大于0.1m/s的点位上(即废水渠道形状大小应能满足流速要求)。

 

33

 

项目技术规范要求是否符合

采样管选用HJ353硬聚乙烯塑料管、ABS工程塑料管、钢管,不锈钢管等材质,在酸性水质不宜选用金属材料管,含氟水质不宜选用硅质材料

系统的电气、仪表、管线、施工配管配线的连接应符合GB/T6988.5的规定。

 

系统的管线、施工配管配线应标明名称,并用不同标识予以区别,整洁固定排列。

小结:

 

34

 

项目

 

监测站房

 

小结:

 

表E.7排水监测站房

技术规范要求

是否符合

监测站房的建筑设计应满足监测站房所处不同地域气候、

生态、地质等环

境的要求

监测站房的占地面积应满足不同监测站房的功能需要并保证仪器的摆放

和维护,仪器放置的地面应铺地砖

要求平整和水平、耐腐蚀、无震动。

仪器地面应高于取样口地面

300mm以上,以保证所布管道中间不得有凸起

或凹下,仪器附近无强电磁场干扰和和腐蚀性气体,站房使用面积大于

15m2;站房顶空高度小于2.7m。

监测站房可以采用砖混结构、

钢混结构和木质结构的固定站房或彩钢结构

的活动板房,站房抗风力应达到

12级以上,站房耐久性应达到

50年以上。

监测站房抗震设计应满足当地抗震裂度的基本条件。

电源供电平稳,电压波动和频率波动符合

GB12326的要求。

电源线引入

方式应符合国家标准。

监测房室内管线、分析仪器设备应和配电柜、

仪表

柜等保持一定的距离。

监测站房通风应满足自动监测的环境条件,应设计进风及出风排气扇。

监测站房室内环境条件,应清洁、通风、干燥、空气相对湿度≤

85%,室

内温度应保持在18°至28℃。

站房内应备有空调保证室内温度恒定,且

空调具备来电自动复位功能,

同时应当采取必要的保温措施,

防止冬季因

停电造成室内温度下降而造成系统损坏。

室外进、出电子信息系统机房的电源线路不宜采用架空线路,站房由

TN

交流配电系统供电时,引出的配电线路应采用

TN-S系统的接地型式。

测站房的供电电源是交流

380V、三相五线制,频率

50Hz,容量≥15KW,

供电电源电压在接至站房内总配电箱处时的电压降小于

5%。

监测站房的给水

样品水:

采用潜水泵将被监测水样采入自动监测站站房内供仪器进行分

析。

辅助用水:

站房内引入自来水(或井水),必要时要加设高位水箱,且自

来水的水量瞬时最大流量为

3

2

,每次清洗用水

3m/h,压力不小于0.5kg/cm

3

量不大于1m。

采水管:

采水管路室外部分采用加保护套管并直埋入地或地沟铺设,

采取

防冻设施,埋深在冻土层以下。

采水管路进入站房的位置靠近仪器安装的

墙下方,采水配管DN20,压力

0.3kg/cm2,并设PVC或钢保护套管(DN150),

保护套管高出地面50mm。

监测站房的排水

站房内所有排水均汇入排水总管道,

并经外排水管道排入相应排水点;

水总管径不小于100mm,以保证排水畅通。

另需要注意防冻措施。

排水管

出水口高于河水最高洪水水位,并且设在采水点下游。

站房内设置一个供仪器设备专用的排水管道接口,采用

DN25的PVC管或

钢管,排水管道高出地面

50mm。

 

站房外区域有雨水排出系统,避免站房外地面积水。

 

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