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属构筑物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1067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附属构筑物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附属构筑物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附属构筑物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附属构筑物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附属构筑物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附属构筑物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附属构筑物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附属构筑物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附属构筑物施工作业指导书.docx

附属构筑物施工作业指导书

附属构筑物施工作业指导书

1适用范围

适用于新建铁路宝鸡到兰州客运专线BLZQ-2标隧道附属构筑物作业,包括综合洞室、水沟、电缆槽、接触网轨槽基础、综合接地系统、救援通道。

2设计概况及编制依据

2.1设计概况

2.1.1综合洞室

隧道内设置存放维修、防灾工具的综合洞室,间距单侧500m,双侧交错布置。

余长电缆腔与综合洞室合设。

2.1.2水沟、电缆槽

隧道内设置双侧水沟,道床中心和两侧设置半圆形排水明沟以排除道床面积水。

水沟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

(1)水沟坡度应与线路坡度一致。

(2)隧道内横向应设排水坡,坡度为2%。

(3)侧沟在边墙衬砌侧预留进水孔,间距为12m。

(4)隧道进、出口处均设4根Ф80mm(钢管,壁厚4mm)沟通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

2.1.3接触网轨槽基础

(1)隧道内预埋接触网轨槽基础及接地端子施工时,可根据隧道衬砌模板台车长度,确定接触网吊柱跨距及满足接地端子外露要求。

(2)隧道内接触网吊柱采用预埋滑道轨槽固定、悬挂于隧道壁顶,连接方式:

与隧道壁整体浇注,与吊柱采用T型螺栓连接。

2.1.4综合接地系统

(1)隧道内综合接地系统按照《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用参考图(通号(2009)9301)和《关于铁路综合接地系统通用参考图(通号(2009)9301)局部修改的图纸》设置隧道综合接地系统。

(2)隧道地段贯通地线铺设在两侧的通信信号电缆槽内,并采取砂防护措施。

(3)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的线路侧外缘各设一根纵向接地钢筋,每100m断开一次。

用于隧道内接地极、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及接地钢筋间的等电位连接。

(4)利用二次衬砌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钢筋,每个台车位段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利用锚杆,钢拱架作为接地极,接地端子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从隧道进口2m处,每100m在两侧电力电缆槽底部设置1个接地端子,每50m在两侧信号电缆槽线路侧壁上设置1个接地端子。

2.1.5救援通道

洞内两侧设置贯穿整个隧道的救援通道、安全空间等,救援通道每隔200m应设图像文字标识,指示两个方向分别到下一个洞口的整百米数,并配备灯管显示方向。

隧道设置固定照明和应急设备,综合洞室处设置固定照明。

2.2编制依据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高速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3-2010)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

《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

《电气化铁道接触网零部件技术条件》TB/2073-2003

《铁路电力牵引供电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1-2003

《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4-2009)

《宝兰客专隧道单体施工图》

3验收标准

3.1综合洞室

3.1.1隧道综合洞室的位置、尺寸应符合设计要求。

3.1.2洞室结构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的检验应符合“验标”要求。

3.1.3洞室内混凝土表面应平顺光洁。

3.2水沟、电缆槽

3.2.1洞内水沟、电缆槽的布置、结构形式、沟底高程、纵向坡度及结构外缘距同侧轨道中线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3.2.2洞内电缆槽盖板的规格和尺寸,电缆槽的位置和间距,洞内余长腔的设置位置、间距和弧形电缆槽的尺寸等符合设计要求。

3.2.3水沟、电缆槽内无积水和积淤堵塞,泄水孔应通畅。

3.2.4电缆槽盖板铺设齐全平稳,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3.3接触网轨槽基础

3.3.1埋入件的规格型号符合设计要求。

3.3.2埋入件的锚固抗拔力符合设计要求。

3.3.3纵向跨距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500mm;横向允许偏差±50mm。

3.3.4槽型滑道嵌入混凝土的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允许偏差为不大于5mm。

3.3.5槽型滑道在混凝土的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单独槽道的倾斜允许偏差为不大于3mm。

3.3.6同一悬挂点的两组槽型滑道位置符合设计要求,两者在线路方向的间距允许偏差为±4mm。

3.3.7接触悬挂用槽型滑道垂直线路的位置符合设计要求,与无偏斜理论定位中心线的允许偏差为不大于±16mm。

3.4综合接地系统

3.4.1隧道内综合接地钢筋与衬砌钢筋应焊接牢固。

3.4.2接地钢筋网与纵向贯通地线要求可靠连接。

3.5救援通道

3.5.1救援通道的位置、宽度、走行面高程以及距线路中线的距离、救援通道的图像文字标识牌设置的内容、样式、间距、高度、方向和灯光显示等应符合设计要求。

3.5.2救援通道走行面应平顺,并与相邻沟槽盖板顶面平齐。

3.5.3救援通道的应急照明设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4作业准备

4.1技术准备

4.1.1岗前培训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阅读、审核施工图纸,熟悉规范和技术标准。

对参加施工人员进行上岗前技术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对施工及操作人员进行岗前培训。

4.1.2技术交底施工前必须进行技术交底,实行三级交底制度。

4.1.3制定应急预案针对突发状况及紧急情况下的应急预案。

4.1.4对二衬进行检查和复核(中线、高程、断面尺寸、净空等)。

4.2施工前收集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数据

修建生活房屋,配齐生活、办公设施,满足主要管理、技术人员进场生活、办公需要。

4.3施工机械应根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

应配备污染少、能耗小、效率高的机械。

4.4材料检测

对工程上的材料抽样检测,报监理验收,并确定喷混凝土的配合比。

5技术要求

5.1隧道综合洞室拱墙敷设防水板加土工布,洞内周边设半径为5cm的半圆形侧沟,洞室防水板与隧道防水板衔接处进行双缝焊接,环墙脚设置Ф50单壁波纹管与隧道纵向盲沟连通、水沟端头设挡板。

5.2在施工电缆槽槽身混凝土时要结合各种预埋管线图和预埋洞室施工,保证预埋管线相通。

5.3为保证路面净宽,防止电缆槽槽身混凝土施工时模板发生变形或移动侵入路面宽度,在模板定位时可整体向两侧偏移1cm,但必须保证模板垂直、槽壁厚度、和槽内净空尺寸。

5.4单位工程施工前,选取一循环,进行水沟电缆槽试验,确定施工工艺参数。

5.5水沟、电缆槽采用组合钢模板,在衬砌后施作,盖板在洞外采用工厂化生产、尺寸误差为±3mm。

5.6电缆槽槽身采用C30混凝土,电缆槽盖板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电缆余长腔铺面板采用C35钢筋混凝土。

沟槽身采用C30混凝土,盖板采用C35钢筋混凝土,盖板内钢筋采用HPB300钢筋。

5.7综合洞室4m范围内侧沟及电缆槽采用A大样形式。

5.8通信信号电缆槽内采用Φ16mm的分隔筋顺电缆槽方向将通信电缆与信号电缆分隔,间隔50cm。

5.9各种预埋件的材质、型号、尺寸、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

5.10隧道内综合接地预埋钢筋与衬砌钢筋应焊接牢固。

6施工程序与工艺流程

6.1工艺流程

 

图6.1预留洞室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6.2接触网滑槽施工流程图

6.2施工程序

6.2.1电缆槽施工工序

测量放线→电缆槽与矮边墙结合面凿毛→基底清理、冲洗→靠边墙电缆槽侧壁模板安装、混凝土浇注→靠水沟侧电缆槽侧壁钢筋绑扎→电缆槽泄水管安装→底部混凝土浇注→靠水沟侧电缆槽侧壁→板安装、混凝土浇注→养护、拆模→电缆槽盖板预制及安装。

6.2.2排水沟施工工序

测量放线→基底清理、冲洗→侧壁模板及塑料泄水管安装→混凝土浇注→养护、拆模→水沟底部混凝土找平→排水沟盖板预制及安装。

6.2.3综合洞室施工工序

(1)开挖上导坑后及时进行上台阶喷、锚、网系统支护,架设钢架并复喷砼至设计厚度,形成较稳定的承载拱。

(2)待上导坑初期支护稳定后后开挖下导坑,并进行下导初期支护。

(3)及时施作底板砼,及早封闭成环。

(4)根据围岩量测结果,适时施作综合洞室的二次衬砌。

6.2.4轨槽预埋施工工序

(1)依据设计要求的位置,在模板台车上开螺栓定位孔,为每根轨槽需开3个定位孔(轨槽两端及中部各一个)。

开孔原则:

应结合轨槽预留台车模板布置图进行优化,减少模板开孔数量。

(2)按照隧道弧度,预先加工轨槽具备相同的弧度。

(3)将两根轨槽根据设计要求调整轨槽间距离,用扁钢焊接牢固。

(4)轨槽固定于模板台车:

将轨槽放置于已开好的定位孔处,将轨槽固定点位置的填充泡沫抠出,放入T型螺栓,水平旋转90度,可参考T型螺栓安装外部检查标准(即后部压痕垂直于轨槽方向)。

每根轨槽使用3个T型螺栓穿过模板台车上相应的预留定位孔,锁紧螺栓,使轨槽紧贴模板,完成定位连接。

(5)台车移动就位到指定位置,顶升模板及轨槽到位。

如果网片钢筋影响轨槽处于正确位置,须调整对应的网片钢筋,保证轨槽正确定位。

(6)二次衬砌浇筑。

(7)浇筑及脱模

①台车模板封堵完成后,进行二次衬砌浇注。

②衬砌脱模:

T型螺栓螺母松开后,打开开孔封堵,旋转T型螺栓90°取出螺栓,收回模板脱模。

T型固定螺栓和螺母可重复使用。

③将轨槽固定点处重新填上发泡填充物,做好后续养护工作的防护。

6.2.5综合接地施工工序

(1)二次衬砌中接地钢筋的设置

①利用二次衬砌的内层纵、环向结构钢筋作为接触网断线保护接地钢筋。

②接触网线垂直向上在拱顶的投影线两侧,以0.5m为间隔,各选3根纵向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③上述投影线两侧各1.5m外的其他位置,以1m为间隔,选择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

综合接地电阻测试

④在每个台车位中部选一根环向结构钢筋作为环向接地钢筋,环、纵向接地钢筋间可靠焊接;纵向接地钢筋在作业段间可不连接。

⑤每个作业段内的环向接地钢筋与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外侧的纵向接地钢筋焊接。

(2)接地极设置

①IV、V级以上围岩隧道,利用锚杆、钢拱架(或钢筋网片)作为接地极。

②隧道底板接地极按照1m间隔选用底板结构钢筋,即在隧道底板的底层形成一个1m×1m的单层钢筋网,中部“+字”交叉的两根钢筋上的网格节点要求施以“L”形焊接,其他节点绑扎;底板接地钢筋网按照一个台车位的长度考虑,间隔一个台车位设置一处。

③锚杆接地极以约一个台车长度为间隔设置,用作接地极的锚杆环向间距要求为2倍锚杆长度;接地锚杆与钢筋网片、钢拱架或专用环向接地钢筋可靠焊接。

(2)接地端子设置

①隧道内接地装置均采用桥隧型接地端子。

②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底部,每间隔10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供隧道接地装置与贯通地线的连接。

③从隧道进口2m处开始,在两侧通信信号电缆槽靠线路侧壁上,每间隔50m设置一个接地端子,接地端子供轨旁设备、设施接地。

④在每个综合洞室两侧壁下部设置接地端子,供洞室内设备、设施接地。

⑤所有的接地端子均通过连接钢筋与电缆槽外缘的纵向接地钢筋连接。

⑥当接触网槽道基础采用预埋方式时,需将基础与二次衬砌内的环向或纵向接地钢筋焊接。

7施工要求

7.1综合洞室施工

7.1.1正洞开挖施工时,为防止初期支护不能闭合成环,造成安全隐患,不预留综合洞室开挖面。

待正洞初期支护变形稳定,再割除钢拱架,进行综合洞室的开挖。

7.1.2洞室采用机械配合人工开挖,按上下台阶法施工,一次开挖进尺控制在2m。

7.1.3开挖成形后,及时按设计要求打锚杆,挂网片,喷射混凝土做好初期支护。

7.1.4所有综合设备洞室及专业要求设置洞室等附属洞室拱架、模板、支撑均采用钢模混合结构。

7.1.5洞室开挖支护后,按要求挂设防水板,洞室所用的衬砌材料与边墙一致。

7.1.6定出洞室位置后,先对洞室位置进行铺底,并在支立隧道边墙的同时支立洞室的侧、背墙模板及拱架、拱模,然后与隧道边墙一起浇筑混凝土。

7.2水沟、电缆沟槽施工

7.2.1施工准备

(1)测量放线

为保证结构尺寸符合设计要求,两侧电缆槽、两侧排水沟与隧道中线的相对尺寸必须按施工图进行,不能随意改变。

测量组根据设计图和施工技术交底要求,放样电缆槽、水沟定位基准线和水平基准线,并采用书面交底和现场技术交底形式将有关资料和测量点位交付现场技术员和领工员。

(2)凿毛

两侧矮边墙与电缆槽结合面光滑,必须采用凿毛处理,才能保证后施工的电缆槽壁与矮边墙粘结牢固,不产生裂缝或脱落,影响施工质量。

因此在电缆槽施工前,采用风镐或短钎将矮边墙与电缆槽结合面凿毛,根据测量放线,电缆槽壁设置直径φ6的钢筋,加强与二衬混凝土联结,φ6钢筋长1m,植筋锚固材料用锚固剂。

(3)基地清理、冲洗

边墙结合面凿毛后,将水沟和电缆槽基底的松碴、杂物、淤泥清理,并用高压水将凿毛后边墙结合面和基底冲洗干净。

(4)试验段施工

单位工程施工前,选取一循环长度作为排水沟电缆槽施工试验段,确定工艺参数,用以指导该工序施工

7.2.2施工工艺

(1)模板安装

根据测量放线,放出模板定位安装边线,然后安装模板,模板安装必须垂直,模板与模板之间的缝隙必须控制在2mm以内,基底不平整部位在安好模板后用砂浆封堵,防止浇注混凝土时漏浆,模板与模板之间不能有错台。

为防止浇注混凝土时模板上浮和跑模,影响混凝土施工和浇注质量,沿模板底在基底纵向每2米打设φ22的固定钢筋,用铁丝加固牢固。

模板每次安装前必须清除板面混凝土块,涂抹脱模剂。

模板在搬运过程中必须轻拿轻放,防止模板变形,特别是定型钢模板。

(2)钢筋绑扎

排水沟、电缆槽仅有通信信号电缆槽外侧壁配及沟底有钢筋,通信信号电缆槽外侧壁钢筋为单层,主筋为φ20的N3钢筋,纵向间距20cm,纵向分布筋为φ10的N2钢筋,间距20cm。

通信信号电缆槽内采用φ16mm的分隔钢筋顺电缆槽方向将通信电缆槽与信号电缆槽分隔,间距50cm。

由于钢筋为单层钢筋,在钢筋绑扎前,在浇注通信信号电缆槽底混凝土时插入定位钢筋,保证钢筋绑扎过程中稳定。

(3)φ100PVC横向导水管、φ50PVC泄水孔

φ100PVC横向导水管纵向每6m两侧各设一个,把纵向间距3~5mφ50PVC泄水孔引入排水沟侧壁,在施工电缆槽排水沟底混凝土时安装,要定位牢固,孔口采用土工布封堵,防止浇注混凝土时塑料泄水管跑位或混凝土灌入孔内。

(4)泄水槽

在电缆沟底部设置泄水槽,泄水槽与侧沟排水沟侧壁连接,泄水槽宽4cm,间距3~5m。

(5)混凝土施工

①电缆槽身混凝土施工

电缆槽身混凝土标号为C30,施工分三步施工,首先施工矮边墙侧槽壁混凝土及靠近中线侧槽壁,然后施工槽底混凝土,最后施工靠水沟侧槽壁。

电缆槽身混凝土要分层浇注,由于电缆槽在侧壁厚度仅有13cm,不能采用捣固棒振捣,用φ25钢筋插捣密实,在插捣过程中注意对的φ100塑料管进水孔保护,避免对其损坏。

并用木棒轻轻敲打模板,使附着在模板上的气泡逸出,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平整,无气泡和蜂窝麻面产生。

当混凝土浇注到槽壁顶后,电缆槽盖企口部位安放10×5cm木条。

②排水沟身混凝土施工

排水沟身混凝土标号为C30混凝土,施工分二步施工,首先施工两侧壁混凝土,然后施工沟底混凝土。

电缆槽身混凝土要分层浇注,由于排水沟侧壁厚度仅有13cm,不能采用捣固棒振捣,用φ25钢筋插捣密实,在插捣过程中注意对PVC导水管的保护,避免对其损坏。

并用木棒轻轻敲打模板,使附着在模板上的气泡逸出,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平整,无气泡和蜂窝麻面产生。

(6)电缆槽、排水沟盖板安装

在电缆槽槽身和排水沟沟身混凝土施工后,电缆槽、排水沟盖板安装前,测量组对已施工段电缆槽盖板、排水沟盖板安装基座进行检查,对不合格部位进行修凿或砂浆找平,确保电缆槽盖板、排水沟盖板安装基座平整,标高符合设计要求。

电缆槽、排水沟盖板安装平顺,不晃动。

7.3隧道内接触网预埋轨槽施工

7.3.1预埋轨槽的I型锚钉与钢筋网片有冲突时,不允许切断或扭转锚钉。

7.3.2轨槽内发泡填充物在检测试验和接触网安装阶段时方可剔除。

7.3.3注意增加锚栓标记。

7.3.4所有轨槽距隧道变形缝≮0.8m。

7.3.5所有轨槽的预埋金属体应接地,见通号(2009)9301铁路综合接地系统相关图。

接触网基础附近的纵向结构钢筋作为接地钢筋与接触网基础(轨槽锚钉)连接。

7.3.6I型锚钉应均匀分布,其最大间距为250mm。

7.3.7平行于线路的轨槽为直型轨槽,垂直于线路的轨槽为弧形轨槽。

7.3.8隧道接触网轨槽施工误差均为±10mm。

7.3.9预埋点具体里程与隧道施工缝统一布置,同时应满足接触网悬挂点跨距等布置要求。

7.4综合接地施工

7.4.1接地端子应直接灌注在电缆槽或其他混凝土制品中。

接地端子采用不锈钢制造不锈钢材料的成分应满足:

Cr≥16%、Ni≥5%、Mo≥2%、C≤0.08%,如GBOOCr17Ni14Mo2。

接地端子的端子孔规格为M16,并应配置防异物堵塞的端子孔塞,方便开启。

7.4.2接地连接线宜采用不锈钢连接线,由钢丝绳、二个线鼻以及二个配套的防盗螺栓(每个螺栓上应配一个平垫圈和一个弹簧垫圈)组成。

钢丝绳采用直径不大于0.65mm的不锈钢丝制造,总截面积不小于200mm2(Ik>25KA)或120mm2(Ik≤25KA)。

线鼻与钢丝绳的连接处应能承受5000N的拉力且3min不得松动和断股。

如接地设备有特殊规定,应根据相关设备要求选用接地连接线。

7.4.3贯通地线的接续、横向连接和T形分支引接采用铜质C形压接件进行连接;电缆槽内贯通地线与接地端子间的连接采用L型连接器连接。

C形压接压力不小于12t,并且C形压接处应采取防腐措施。

7.4.4贯通地线要求尽可能直,禁止形成环状;过度地段贯通地线应平顺连接。

7.4.5接地的钢筋焊接要求:

双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55mm;单边焊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m;焊缝厚度不小于4mm。

钢筋间十字交叉时采用直径14mm(Ik≤25KA)或16mm(Ik>25KA)的“L”形钢筋进行焊接。

7.4.6对施工中外露的接地钢筋进行防腐处理,采用外裹素混凝土的方式。

7.4.7贯通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1Ω。

8劳动组织

施工人员应结合试验段确定的施工方案、机械、人员组合、工期要求进行合理配置。

表8.1人员配置

工班名称

人数

担负主要施工任务

钢筋工程

2

钢筋绑扎

进水孔、导水管

10

进水孔、导水管安装

混凝土工班

16

模板安装、混凝土灌筑、拆模等

运输队

4

运输、调度、维修、保养等

自动计量拌合站

10

混凝土拌合及小型构件预制

9材料要求

9.1水泥、粗、细骨料、钢材、外加剂及预埋件等均有出厂质量证明书和试验报告单,并按TB10753的相关要求进行复验,不合者不得使用。

选择粗、细骨料供货单位时,有供货单位提供的粗、细骨料检查合格的资料。

选用外加剂必须是经国家、部委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有关部门鉴定批准生产的产品,各种材料均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钢材、水泥、掺合料、骨料和外加剂的检验和储存和施工应符合《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的规定。

9.2材料储存管理制度

9.2.1钢筋、钢管、型钢等金属材料

(1)存料场区硬化处理,四周做好排水明沟,以利于存料区内雨水顺畅排出。

(2)材料进场后根据工区划分的存放区域按品种、型号、长度分别堆放,堆放时做到上盖下垫,并保证下部通风。

(3)有色金属、薄钢板、小口径薄壁管应存在仓库或料棚内,不得露天存放。

(4)堆放好的材料按规定做好标示。

9.2.2砂、石料

(1)存料区硬化处理,四周做排水沟,并搭建材料大棚。

(2)砂、石料进场后,存放在待检区,经洗砂机及洗石机清洗合格后,方能进料棚堆放。

(3)经验收合格的砂、石料进棚堆放,堆放时料堆坡脚不能超过分隔墙,以免不同规格的材料混杂。

(4)料场区四周保持洁净、无扬尘。

9.2.3胶凝材料

(1)胶凝材料包括水泥。

(2)散装水泥检验合格后直接打入拌合站储存筒仓,筒仓入口上锁,由收料员保管,每次来料时都由收料员带领运输车司机到指定的筒仓打料,打料完成后及时上锁,避免不同材料打错筒仓的现象发生。

9.2.4化工材料及橡塑制品

(1)防水涂料和PVC排水管经验收后进库房存放,要求码放整齐,标识明确。

(2)严禁日晒雨淋,库房内保持通风良好。

(3)严禁与酸、碱、油类及化学物品接触,防止侵蚀老化。

存放是保持包装完整,发放掌握先入先出的原则,防止变形及老化。

9.2.5预埋件等购配件

所有进场的预埋件都要进库存放,存放时码放整齐,块与块之间,层与层之间加垫弹性材料,避免出现翘曲变形和防腐层破损,下面一层做好防潮措施并避免与酸、碱、盐等易腐蚀性的材料堆放在一起。

9.2.6木材

(1)在干燥、平坦、坚实的场地堆放,垛基不低于40cm,垛高不超过3m,以便防腐防潮。

(2)按树种及材种等级、规格分别一头齐码放,板方材顺垛留有斜坡;方垛密排留坡封顶,含水量较大的木材留空隙;有含水率要求的应放在料库或料棚内。

(3)选择堆放点时,远离危险口仓库及明火(锅炉/烟囱/厨房等)的地方,并严禁烟火的标志和消防设备,防止火灾。

(4)拆除的木模板、支撑料随时整理码放,模板与支撑料分开码放。

9.2.7材料储备

(1)随拆、随整、随保养、码放整齐。

(2)钢支撑、钢跳板分层颠倒码放成方,高度不超过1.8米;各种扣件、配件应集中堆放,并设有围栏。

(3)对钢、铁制的材料均采用下垫上盖的方法,防止材料受雨潮而锈蚀、损坏。

(4)按照现场材料管理要求,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实行分工负责制和日常检查、定期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证现场材料管理达标。

减少人为和自然消耗,降低生产成本。

真正做好增产节约,增效节支。

10机械设备配置

10.1隧道附属构筑物的机具设备配置

表10.1机具设备配置表

序号

机具

用途

数量

1

混凝土运输车

混凝土运输

2台

2

小铁铲

人工操作

6把

3

手持电钻

人工操作

1把

4

汽车

运输钢筋、模板

1辆

5

吊车

吊运模板

1辆

10.2设备维修保养及验收制度要求

10.2.1设备保修要求

(1)为满足生产需要减少设备运行磨损,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确保设备施工安全,设备管理必须贯彻“养修并举,以养为主”的方针,强化设备的日常保养、定期维护和预防性维修制度,在制订施工生产计划时必须考虑安排设备的日常保养、定期维护和预防维修计划,并按计划组织实施,未经设备部门同意不得随意改变或取消。

(2)对重点设备的关键部位应按说明书规定要求由操作人员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好详细记录(相关设备保养可参照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

定期维护和预防性维修,分为施工生产中维护修理和停产维护修理,均由设备操作人员为主进行,维修人员配合进行。

(3)设备人员要认真组织定期检查,指导并督促操作及维修人员做好设备定期维护和预防维修工作。

对维护保养差、保管不良、严重失修造成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并作出严肃处理。

(4)机械设备修理应本着先内后外的原则,提倡自修。

(5)根据国家和上级的有关规定,定期进行特种设备的监测和预防性试验等工作。

(6)维修保养过程中的主要数据要有记录,所有原始资料要整理成册归档。

(7)对于新购设备质保期内的维修和新修设备保修期内的维修要做好索赔工作。

10.2.2设备验收要求

新购置设备进场交接时,按设备的购置合同,对新购置的设备要进行各个方面的验收,并填写《设备采购验收记录》。

具体如下:

(1)设备规格型号、配置的验收;

(2)设备的数量、外观、工具、各种备用零部件数量的验收;

(3)设备技术性能参数的验收;

(4)新车空车试运行的验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