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案10篇.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0587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32.9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阅读教案1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阅读教案1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阅读教案1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阅读教案1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阅读教案1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阅读教案10篇.docx

《阅读教案1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教案10篇.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阅读教案10篇.docx

阅读教案10篇

 

阅读教案10篇(共24页)

阅读指导课教案《爱的教育》

教师:

孙艳玲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荐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阅读的过程中让孩子体会到读书的快乐,阅读的乐趣。

2、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形成初步的鉴赏能力。

3、在活动中进行团结互助的思想品质教育。

二、指导重点:

让学生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及小说《爱的教育》,激发阅读的欲望。

三、指导难点:

使学生学会选择健康有益的书进行阅读。

四、课前准备:

1、小说《爱的教育》数本,并打印几份目录。

2、要求每位同学都准备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

五、指导课时:

一课时

六、指导过程:

1、导入,激起学习欲望。

同学们好!

很高兴又和大家在一起读书。

经常读书会使我们增长知识,陶冶情操。

还记得关于书籍的一些名人名言吗(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这些名人名言中,我们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

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和大家分享!

今天我们要进行的阅读活动是——好书大家看(教师板书课题)

板书:

好书大家看

2、班内互相交流好书活动

1)师述,激发兴趣。

我知道咱们班同学都很爱看书,最近看了什么好书能不能和大家分享一下如果想。

那么就请你赶快把你的书介绍给同学们吧。

2)小组交流。

咱们先在小组内介绍,选出你们最喜欢的书再向全班介绍。

(教师巡视,及时发现好书及好的发言作好记录,及时点出不太健康的书籍。

3)班内交流.激发求知欲望。

引入:

我刚才在你们中间巡视了一下,听了部分同学的推荐发言。

发现了你们的口才越来越棒了,并且你们手上都有一本很好的书。

下面咱们一起分享各小组最受欢迎的书。

(指名,随着介绍而让学生板书书名。

4)小结。

听了他们的介绍,我发现大家的确读了一本好书。

你们都愿意读吗?

我们可以在以后的阅读课上轮流借阅,但要注意,无论是学校的还是同学的书,记得爱护这些书籍!

刚才大家介绍的真好。

我也想向你们介绍一本好书。

3、老师推荐:

   

1)教师介绍《爱的教育》一书:

这本书是意大利的获奖作品,记述了一个四年级小学生在一个学年中所记的日记。

作者亚米契斯耗时近十年完成。

此书出版于一八八六年,在意大利曾轰动一时,仅出版的头两个月就再版40多次。

早在一九二三年我国的夏丐尊先生就将此书介绍给中国的读者,夏丐尊老先生用了三天三夜留着泪将书读完,当他翻译这本书时,也是常常留着泪。

这本书的名字叫《爱的教育》。

亚米契斯说:

“每一个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受到灵魂的震撼”想看吗?

由于此书的册数有限,我们先看一看目录都有什么故事。

2)出示书中的目录:

个人浏览目录,看一看故事的名字。

小组互相交流故事的名字。

(激发学生们的读书欲望)

3)教师介绍:

整篇小说融入了种种人世间最伟大的爱:

老师之爱、学生之爱、父母之爱、儿女之爱、同学之爱……每一种爱都不是惊天动地的,但却感人肺腑、引人深思。

为了满足一下大家的阅读欲望!

我先给大家推荐一篇故事《高尚的行为》请一位学生读一读。

听完之后大家可以谈谈自己的感想。

4)全班交流这篇故事的感想。

(阅读欲望达到高潮)

这个故事非常感人,其实这本书内每个故事都很感人,我在给大家读一个故事《虚荣心》。

究竟后来是怎么回事那个男孩子是不是骄傲哪同学们想知道就借书自己看吧!

(到故事的关键处停下,让学生回去借书看完。

4、总结。

这节课,我们发现了很多好书,我也发现了同学们都很喜爱读书。

我很高兴,希望大家课后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尽情地来图书室借阅吧。

 

《神话故事》阅读指导课

教师:

孙艳玲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领略独具魅力的神话天地。

2、通过阅读,丰富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拓视野、启迪智慧。

3、感受远古人类呼唤光明、伸张正义、信守真理的美好品德。

二、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看《影响孩子一生的100个神话故事》等书籍。

2、制作好有关的课件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课外阅读的方法,感受课外阅读的无穷魅力。

难点:

感受远古人类呼唤光明、伸张正义、信守真理的美好品德。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专题。

1、焰火漫天,音乐奏响,欢迎你走进美妙的神话世界。

他开辟了天地,并用身躯化作世间万物。

他带领百姓战胜洪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他为民除害,射下了天上的九个太阳。

她怀抱玉兔,在月宫遥望亲人。

她化做小鸟,把石子投入大海。

她创造人类,使百姓获得新生。

……

神话世界充满了神奇与奥秘。

2、你认识这些人物吗他们的故事你读过吗谁来给大家说一说。

指名介绍故事

老师要表扬你们记性真好,读过的故事还能记得它的主要内容,了不起!

没读过的故事也没关系,等会儿我们可以一起读。

3、同学们,你们发现这些人物有什么特点吗?

揭示概念:

神话就是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

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解释和美好向往。

在这些神话故事的背后蕴含着什么呢?

让我们细细品味。

(二)、举一反三,掌握阅读方法。

1、请大家打开《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自由地读一读,遇到不理解的词语可以查查字典。

2、故事中的愚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小朋友抓住重点段落多读几遍,然后说说自己的体会。

交流体会,感受人物,明白道理。

A、不怕困难

在当时的环境下,愚公一家会遇到哪些困难呢?

咱们在阅读时要通过自己的想象,在头脑中产生具体的画面,这样才能更好地感受人物形象。

B、无私奉献

你们抓住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去读,感受了人物内心世界。

C、坚持不懈

D、勇于探索

对,这也是这篇神话故事要告诉我们的道理。

3、相信在大家的相互启发下,小朋友一定还有更多的感受。

快速浏览全文,画出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写写自己的体会。

交流感想

4、神话故事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最初表现,我们可以读中国的神话了解中国文化的源头,还可以通过读希腊神话、北欧神话等了解西方的文化。

请大家自由选择一篇神话,默读体会。

故事中的人物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交流

(三)、小结方法,鼓励读书。

1、古老的神话永远不会过时,它以其永久的魅力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希望大家持之以恒,坚持不懈,读更多的课外书。

最后老师还想送给大家一篇短文。

(配乐诵读)

《阅读,终生的承诺》

世界上最动人的皱眉是在读书苦思的刹那;

世界上最自然的一刻是在读书时那会心的微笑。

人生最大的凄凉莫过于退休的时刻才猛然发现自己还没有认真地工作过;

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临死的刹那才发现自己从未与书为友。

最庸俗的人是不读书的人;

最吝啬的人是不买书的人;

最可怜的人是与书无缘的人。

2、让我们拿起书,以书为伴,读书有记性、有悟性、有韧性,畅游在多姿多彩的课外阅读中,让阅读成为我们终生的承诺世界给你带来什么(快乐、知识、道理……)

那怎样才能有更多的快乐、知识、道理……呢(多读书,读好书)

《昆虫记》阅读指导

教师:

孙艳玲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昆虫记》是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个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是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

  

2、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等特点,感受到作者对昆虫的爱,对微小生命的爱。

  

3、学习作者的无与伦比的观察能力,在阅读中,获得知识和思想。

  

二、教学重点:

  

赏读《昆虫记》中的有关作品,领悟昆虫世界的奥秘,感悟作者对昆虫的爱,对微小生命的爱,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昆虫记》,并做好适当的摘抄。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一部世界昆虫的史诗,一个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一部值得传给下一代的书。

这就是《昆虫记》,它是哈佛大学113位教授推荐的最有影响的书,法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著作,也是影响世界的经典著作。

让我们一起走近法布尔,走进《昆虫记》,去领略昆虫划界的神秘吧。

  

(二)阅读交流:

  

1、交流阅读中摘抄的相关内容,谈阅读感受。

  

2、书中你印象最深的是哪篇文章,为什么?

根据学生交流的内容,相机引导阅读《神秘的池塘》、《蝉》,并谈一谈阅读后了解的知识以及感受,充分感悟到作者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以及昆虫世界的神奇,感悟到作者对渺小生命的爱,激发学生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思想感情。

  

(三)小小知识竞赛。

  

让学生将阅读过程中了解的昆虫的有关知识出题考考同学,答对的加分。

  

(四)阅读感言:

你读完《昆虫记》后最大的感受的是什么?

用一段话写下自己的阅读感感言,写完后交流。

(也可以引用名人的话)

 

阅读指导课《上下五千年》

教师:

孙艳玲

教学目标  

介绍《上下五千年》是本怎样的书。

了解我们已经知道的其中的故事,激发学生阅读热情。

  

一、导入。

1.同学们知道本书向我们推荐了什么读物吗?

2.古老的中华民族是人类文明最早的发祥地之一,璀璨的文化是全人类所共有的珍贵财富。

因为中国有近五千年的历史,故通常说“上下五千年”就是指代整个中国历史。

《上下五千年》到底是本怎样的书呢?

二、介绍。

《上下五千年》是一本简易叙述中国历史的书籍,从中国传统的史前传说至明清时期,前后四千多年的历史,书中描述了在历史上影响比较久远的事件和人物,此书有助于历史兴趣爱好者粗线条了解中国历史,串联历史梗概。

作者:

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学家林汉达《上下五千年》自1979年初版问世以后,在社会上产生广泛的影响。

这部书原来是为少年儿童写的,但在读者中,不仅有大量青年学生、职工,还有相当一部分老人。

那么,它到底讲了些什么?

上下五千年,英雄万万千。

中华民族向来以勤劳、勇敢、智慧著称于世。

我们的祖先们,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我们民族的优秀代表——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不少民族英雄、起义领袖,都以他们的业绩和成就,为民族的历史画卷增添了光彩。

把历史知识故事化,首先是历史,其次才是故事。

宁肯使故事性弱一点,也不虚构情节,敷演成文。

这是编写这部书遵循的一条原则。

当然,在忠于史实和照顾历史系统性的前提下,采用什么史料,从什么角度去反映历史人物的活动;取什么,舍什么,哪些详,哪些略,作者有很大的选择余地。

为什么要读这样的书?

历史是不可能重复的,但历史又是一面镜子,这似乎是古往今来都承认的道理。

在这部书所收集的故事中,读者不难找到一些有借鉴作用的东西;在一些优秀的历史人物身上,我们也可以我到某些思想品格和道德情操,至今仍有一定教育意义。

三、网上浏览,了解故事目录。

1.本书从“盘古开天辟地”的神话,写到清朝的一段历史。

试上网了解书的目录。

在这些目录中,找一找,哪些故事我们已经听过阅读过

如一些神话故事、三国中的许多故事;历史人物(民族英雄)勾践、司马光、司马迁、郑成功;著名文人等等。

四、回忆阅读过的故事。

指名学生交流。

五、引导阅读。

 

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

教师:

孙艳玲

提示

1、提前一至两个月布置学生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全书,引导学生采用略读方法,了解全书内容,复述故事情节,理清线索等。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汤姆·索亚这个人物形象,完成至少200字的短文.(要求概括其性格特点或品质,并要以事例为辅助)

3、为汤姆索亚画张像,画出他最有代表性的表情、动作并能表演出来.

4、选原著中合适的一段编成小剧本,要有角色对话和旁白.

5、有条件的同学还可看同名影片。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提高学生读整本书的能力;

2、引导学生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熟悉精彩片断;

3、启发学生能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4、引导学生初步了解外国小说的一些艺术手法;

5、在一系列实践活动中发展学生多向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素养。

【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会学生略读和精读的方法;

2、由对人物的分析进而引申到对社会、人生作深刻的思索;

3、马克·吐温独特的艺术手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

【教学环节】

(一)了解内容

方法指导:

1、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全书的内容,如:

作者、小说背景、情节、人物等。

2、熟悉精彩片断并用艺术的手法表现出来。

如:

复述情节、记者采访、课本剧等。

(二)分析人物

方法指导:

1、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肖像分析人物形象。

2、采用词语堆砌的方法,如:

汤姆索亚是一个、、的人。

(三)艺术手法

方法指导:

小说常用的艺术手法有:

设置悬念、幽默讽刺、欲扬先抑、描写、抒情、议论、说明、对话、比喻、夸张、象征、变形、烘托、渲染、对比、反衬、伏笔、暗示、双关、拟人等。

(四)、思考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不懂的问题

 

《名人故事》阅读指导课教案

教师:

孙艳玲

教学目标

选择一个课外读到的名人故事讲给同学听,同时认真听其他同学讲名人故事,交流读后感想。

课前准备

收集自己准备讲的名人故事中涉及的名人图片、名人像,讲名人故事时用。

教学过程

口语交际讲名人故事

一、谈话导入

最近在语文课上我们结识了朱德、达尔文、毛泽东等许多名人,课外大家也在读名人故事、寻找名人资料,今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举行一个故事会。

分组举行

1.调整座位,各小组围坐在一起。

2.各人先在组内展示自己所画的名人像或图片,简要介绍自己要讲的故事的主人公。

3.交代讲故事、听故事的要求:

讲的同学要讲清楚,让别人听明白;听的同学要认真听,可以提问,也可以补充;讲完后评选本组“故事大王”1—2名。

4.各小组内学生试讲、教师巡视。

二、全班交流

1.各组汇报本组评选出的“故事大王”名单,教师颁奖。

2.荣获“故事大王”称号的同学非常荣幸,“故事大王”们肯定愿意让更多的同学听到你的精

彩故事。

哪位“故事大王”给全班同学讲?

 

挑选一、二名“故事大王”讲故事。

共同评议讲述情况。

如仪态是否自然大方、语言是否流利、有声有色等等。

三、畅谈感想

1.听了组内同学讲的名人故事、“故事大王”讲的名人故事,大家有些什么想法?

可以谈谈对名人行为、品格的评价,可以联系自身和现实情况发表感想。

 

2.学生畅谈感想。

3.一位位名人是一座座丰碑,他们的崇高思想与品格就像一座座灯塔,让我们将他们的形象永远铭记在心中,从他们身上获得力量,学得智慧,向自己的理想迈进。

《小学生必背古诗词70首》指导

教师:

孙艳玲

 一、阅读要点

1、对于每一首古诗词,书中都配有注音,学生可以参照注音和“诵读提示”反复再反复地朗读,直到烂熟于心、倒背如流。

2、这本书配有大量的插图,与诗文相映成辉,令人赏心悦目,可以培养孩子良好的审美情趣,陶冶情操。

3、每首诗还配有注释、作者简介、作品赏析,学生可以结合这几部分进一步感悟。

带着自己的感悟再吟诵,在吟诵时想象诗的意境,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二、平时引导学生诵读古诗的做法

1、开展课前吟诗活动。

每天的语文课,在老师没来之前,孩子们总是在各干各的,不仅浪费时间,而且也影响纪律。

因此,每日利用课前三分钟时间进行读诗、解诗就成了一箭双雕之举。

古诗板书于黑板右上侧,每天由值日班长带读,每周更换一首,周五对学生进行抽查,检查学生背诵情况。

一学期下来,孩子们也背会了几十首古诗。

2、利用语文课堂,举一反三,进行古诗积累。

翻开学生的语文书,古诗的教学是每学期的必选内容,可见古诗对孩子的熏陶和影响有多么大。

在教学古诗这个单元时,可以根据单元古诗的内容,再给孩子们介绍和本单元内容相关联的其他古诗。

例如:

教学陆游的《登乐游原》后,给同学们介绍其他的盛唐诗人以及诗歌,让孩子们漫游在诗歌的世界里,感受诗歌的魅力

3、不定期的古诗比赛。

一学期下来,学生积累了不少诗词,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古诗的积极性,不定期的进行古诗比赛活动,让学生一展风采。

学生有的拿起笔为古诗作充满灵性的诗配画;有的拿起毛笔写下古诗文书法作品;有的三五各小伙伴一组表演了生动有趣的诗文剧;有的展开合理的想象,为《静夜思》改写成生动具体、有血有肉的短文;游有的办起了古诗手抄报……古诗在这里和孩子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4、制作古诗书签

利用平时的课余时间,让孩子们将古诗制作成一张张精美的富有个性的小书签,时常拿出来翻阅,让孩子们与古诗真正成为密不可分的好朋友。

三、活动设计

(一)、好画配好诗

规则:

由字配有相应的图片。

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背出相应的古诗。

分别是“梅、柳、竹、秋、桥、花”,这几个字,对应六幅图,即《墨梅》、《山行》、《游园不值》、《咏柳》、《竹石》、《枫桥夜泊》等这几首诗。

(二)我喜欢的古诗。

前不久,香港的一家文化机构举办了“最受欢迎唐诗”评选,在浩如烟海的唐诗中选出十首经典之作。

你们知道是哪十首唐诗吗(出示课件一:

最受欢迎的十首唐诗)

1、孟郊《游子吟》2、杜牧《清明》3、李白《静夜思》4、王之涣《登鹳雀楼》5、李商隐《乐游原》6、孟浩然《春晓》7、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8、李坤《悯农》9、李白《早发白帝城》10、贺知章《回乡偶书》这10首唐诗凝聚着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值得珍惜和继承的精华,而且着10首唐诗都是我们小学阶段的必背古诗,这其中有你喜欢的古诗吗能背给大家听听么

(学生自由举手)

2、请学生自由介绍自己喜欢的古诗,并说明喜欢的理由。

3、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理解《江雪》这类借景抒情古诗的写作特点。

(三)积累展示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畅游在古诗的海洋了中,同学们都收获颇丰吧。

下面就请我们辛勤的小蜜蜂们向大家来展示一下自己学习古诗的方法以及学习古诗的成果吧。

1、学生自由介绍、展示。

如:

给诗配图,给诗编故事,有感情地诵读古诗、古诗分类。

将古诗的诗句引用到练笔中,书法临摹古诗,展示古诗手抄报等等。

(老师通过学生的展示总结古诗的学习方法)

2、活学活用——老师出示情景,让学生根据情景描绘相对应的诗句来。

(四)我是小小诗人

俗话说“熟读古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在享受了一顿古诗的饕餮大餐后,同学们是否也有了创作的激情呢?

让我们也来当回小诗人吧。

 

1、课件出示几幅图,请学生在课堂上创作。

(诗的体裁不限)

2、请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推荐课

教师:

孙艳玲

教学准备: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二泉映月》的音乐

教学时间:

 1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播放《二泉映月》的音乐。

2、老师导入。

教师语:

作为一位身体健康的人,是很难体会残疾人所忍受的各种困难和痛苦的,尤其是对于一位盲人,他的世界更是常人难以想象的,我们从盲人阿炳的《二泉映月》中听出了什么(坎坷的经历,悲惨的命运,凄凉的心境),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美国的这位集盲、聋、哑于一身的女作家的精神世界,去品味这被誉为“精神楷模”的杰出女作家给我们展示的丰富情感。

板书: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3、介绍作者

二、出示、讨论《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1、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1)对世人的规劝

虽然大多数人有正常的天赋——健全的五官和四肢,但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种天赋的可贵,没有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活的美好,而是在懒怠中虚度光阴。

如作者带着善意批评的:

“然而有人告诉我,对于你们许多有视力的人来说,艺术的世界是一个沉沉的黑夜,是一个无法探索和难以找到光明的世界。

”“这是多么令人敬畏的奇景啊!

那些灿烂夺目的尖塔,那些用钢铁和石块筑起的巨大堤岸……我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对它多看一眼,恐怕是很少、很少的。

”因此规劝人们要像明天就会变成瞎子一样充分利用眼睛和其他感官,感受生活的美好,做幸福的人、充实地活着的人。

(2)表白自己的内心世界

作者虽然身有残疾,但品性、人格却是美好的;虽然面对种种在他人看来难以克服的困难,但以微笑面对厄运,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以杰出的成就显示一个残疾人的生命价值。

同时,我们也可以感觉到,作者身处黑暗中,渴望与人类交流,并得到世人的厚爱,也想借此文表达对世人的博爱襟怀。

从一个残疾人身上,我们看到了人类最美好的心灵、最善良的天性。

2、丰富的想象

全文都是想象出来的。

事实上作者生活在黑暗与寂静中,对声音、色彩无记忆,无感觉,她全凭触觉来感知世界,感知的范围窄小得很,对活生生的感性世界的了解少得很。

作者先提出问题,然后安排三天的活动。

所谓活动,纯属虚构,但作者偏爱虚构她不能看到或听到的那些场景和事情,例如作者并不知道太阳的光辉是怎么回事,却多次写了。

从丰富的想象的背后,我们看到作者一颗火热的心:

一生都急欲打开视听感觉的窗口;也想现身说法,对世人提出劝告。

3、朴素、真挚的语言

本文不像其他散文那样设计许多机巧,运用许多修辞方法来表情达意。

与热切、坦诚、真挚的内心活动相适应的是,作者采用白描手法,直白地写自己的内心世界。

虽然全篇都是家常话语,但用到本文中,却具有感染人、鼓舞人的神奇力量。

本文表现出别具一格的朴素美。

4、精警句举要

黑暗将使他更加珍惜光明,寂静将使他更加喜爱声音。

(充满哲理意味)

因为在我生活的漫长黑夜里,我读过的书以及别人读给我听的书,已经变成一座伟大光明的灯塔,向我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最深泉源。

(充满诗意和哲理意味,具有劝诫作用)

三、小结、作业

提出阅读要求:

细细品读,在感受深刻的地方写上自己的感悟,也可以用喜欢的符号标出精彩的词、句、段,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

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草房子》阅读指导设计

教师:

孙艳玲

一、教材分析

《草房子》是曹文轩继《山羊不吃天堂草》之后又一部扛鼎力作。

这部优秀的少年长篇小说写了男孩桑桑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六年小学生活。

六年中,他亲眼目睹或直接参与了一连串看似寻常但又催人泪下、撼动人心的故事。

作品沿袭了曹文轩一贯的厚重、质朴的写作风格,洋溢着浓浓的人文气息。

在今天这样浮躁的社会、冷漠的世态中,它能真正感动所有的孩子,让他们回归精神的家园。

二、教学目标

1、交流阅读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

3、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体悟作品的生命诠释。

三、教学准备

1、学生阅读《草房子》,完成读书笔记。

2、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共同讨论的话题,再由老师进行综合。

3、每个小组选择书中的一个少年儿童形象,完成一段文字描述。

4、多媒体课件制作。

四、教学流程

(一)、“猜猜看”

1、教师说出对作品中秦大奶奶的一段文字描述,让学生猜猜人物的名字。

2、教师从学生小组精选出一些精彩的关于少年儿童形象的文字描述,由每组代表念给大家听,让大家一起来猜猜看。

(二)、“心心相印“(人物篇)

1、曹文轩在这本书里为我们描述了大大小小二十几个人物,其中最最惹眼的、我们最感兴趣的也就是这些少年儿童形象,在这些少年儿童形象中,你最喜欢哪一个?

2、这么多形形色色的儿童形象,你认为他们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3、在这么多人当中,你有没有找到自己的影子?

4、刚才我们通过闲聊,似乎来到了《草房子》,来到了油麻地小学,你最喜欢和谁交朋友呢?

(三)、“真情告白”(感悟篇)

1、刚才我们每一个人都和书中的人物有了心心相印的对话,我想读完这本书以后,我们每个人在心中都或多或少的有一些感悟,对你今后的道路、对你们现在有着一些启示。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