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版本的运动生化习题集.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80305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老版本的运动生化习题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老版本的运动生化习题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老版本的运动生化习题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老版本的运动生化习题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老版本的运动生化习题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老版本的运动生化习题集.docx

《老版本的运动生化习题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版本的运动生化习题集.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老版本的运动生化习题集.docx

老版本的运动生化习题集

绪论

1、简述运动生物化学的研究容

第一章

判断题

1、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酶具有蛋白质的所有属性,所有的蛋白质都具有催化功能。

(×)

2、通常将酶催化活性最大时的环境PH称为该酶的最适PH(√)

3、水是人体主要的组成成分,水和无机盐不能直接供能,与能源物质代无关。

(×)

4、低氧、寒冷、低压环境下运动时,血清酶活性升高比正常环境小。

(×)

5、生物体化学反应速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快,温度越高,催化反应的速度越快。

(×)

6、酶促反应的反应物称为产物,生成物称为底物。

(×)

7、高度专一性是指酶对底物有格的选择性。

(√)

8、酶可分为单纯酶、结合酶和酶的辅助因子3种。

(×)

9、当身体的机能状态急剧改变时,如损伤、运动或疾病等,血清酶活性降低。

(×)

10、训练引起的酶催化能力的适应性变化,可因停训而消退。

(√)

11、生物体物质代与能量代即可同时存在,也可独立存在。

(×)

12、凡是提高酶活性的物质为抑制剂,凡能降低酶活性或使酶活性丧失的物质为激活剂(×)

单选题

1、(A)是各种生命活动的直接能量供应者。

AATPB糖C脂肪D蛋白质

2、(B)是生物氧化发生的主要部位。

A质网B.线粒体C.基质D.叶绿体

3、下列哪个酶不属于糖酵解酶类(B)

A.磷酸化酶B.肌酸激酶C.磷酸果糖基酶D.乳酸脱氢酶

4、下列不属于生物氧化意义的是(D)

A.能量逐渐释放,持续利用B.合成人体的直接能源ATP

C.产生热量,维持体温D.加速新代

5、完全在细胞质中进行生物氧化过程的是(D)

A.三羧酸循环B.脂肪酸循环C.丙酮酸氧化D.糖酵解

6、人体化学组成中含量最多的是(C)

A.糖B.脂肪C.水D.蛋白质

7、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A)

A.氨基酸B.核酸C.乳酸D.甘油

8、当身体机能状态急剧改变时,如损伤、运动或者疾病等,血清酶活性(A)

A.升高B.降低C.不变D.稳定

9、一个正常的成年人每日需要经尿液排出的代废物约为(A),至少要500ml的水作为溶剂,这一数值为最低值。

A.35gB.40gC30gD.45g

10、电解质的作用是(C)

A.调节体温B.间接提供能量C.调节渗透压和维持酸碱平衡D.直接提供能量

11、适宜运动可使蛋白质合成(A)

A.增加B.减少C.不变D.以上均有可能

12、对整个代过程的反应起控制作用的酶称为(A)

A.限速酶B.辅酶C.同工酶D.结合酶

多选题

1、人体的能源物质包括(ABC)

A.糖B.脂肪C.蛋白质D.核酸

2、酶是一种具有催化功能的蛋白质,其主要组成元素有(ABCD)

A.碳B.氢C.氧D.氮

3、糖、脂肪和蛋白质这三种能源物质,它们共有的元素是(ABC)

A.碳B.氢C.氧D.氮

4、运动时血清酶活性的影响因素有(ABCD)

A.运动强度B.运动时间C.训练水平D.环境

简答题

1、维生素与运动能力有关系?

2、酶对运动的适应性表现在那些面?

运动对血清酶有影响?

论述题

运动时,体生物氧化合成的ATP与ATP利用能处于平衡状态吗?

为什么?

案例分析

下表是某运动员训练前及训练一个月肌肉和血清肌酸激酶(CK)的测试数据,力量训练和有氧训练取样时间均为训练后24h,试分析训练对肌肉及血清酶活力影响的原因及意义。

未训练

力量训练

有氧训练

肌肉CK(U/L)

609.0

702.0﹡

589.0

血清CK(U/L)

149.3

312.3﹡

205.9

第二章

判断题

1、糖酵解是不需氧的代过程,故缺氧是糖酵解产生乳酸的必要前提。

(×)

2、己糖激酶、果糖磷酸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是糖酵解代过程的限速酶。

(√)

3、三羧酸循环是糖、脂肪、蛋白质3大代的中心环节。

(√)

4、肌糖原的作用主要是调节血糖的浓度。

(×)

5、肝糖原即可在运动时直接分解供能,又可调节血糖浓度。

(×)

6、乳酸无氧阈一般是指体的血乳酸浓度达2mol/L。

(×)

7、运动时人体氧化乳酸的主要部位是心肌。

(×)

单选题

1、贮存糖原最少的组织是(B)

A.肝B.脑C.肾D.肌肉

2、肾糖阈是指体血糖浓度达到(D)

A.4.4mmol/LB.5.5mmol/LC.6.6mmol/LD.8.8mmol/L

3、调节人体血糖水平的主要器官是(C)

A.脑B.肾C.肝D.骨骼肌

4、乳酸浓度是乳酸的(B)平衡的结果

A.生成B.生成和消除C.消除D.氧化

5、糖酵解进行的部位是(C)

A.组织液B.线粒体C.细胞质D.线粒体与细胞质

6、糖酵解的最重要的限速酶是(C)

A.醛缩酶B.磷酸化酶C.果糖磷酸激酶D.乳酸脱氢酶

7、糖的有氧氧化过程是在(A)中进行的。

A.细胞质与线粒体B.细胞质C.线粒体D.中心体

8、三羧酸循环得以顺利进行的关键物质是(A)

A.草酰乙酸B.柠檬酸C.α—酮戊二酸D.琥珀酰CoA

9、(B)是糖、脂肪、蛋白质3大代的中心环节。

A.乳酸循环B.三羧酸循环C.鸟氨酸循环D.葡萄糖—丙氨酸循环

10、发展糖酵解供能系统,对提高(B)运动能力作重要。

A.速度B.速度耐力C.耐力D.力量

11、乳酸阈(乳酸无氧阈)强度训练,主要发展(C)供能能力的训练

A.磷酸原系统B.无氧代C.有氧代D.神经系统

12、长时间运动血糖下降时首先受影响的是(C)

A.肺B.肝C.脑D.心

13、长时间耐力运动时,血糖浓度变化的趋势是(C)

A.变化不大B.上升C.下降D.不变

14、短时间剧烈运动时,血糖浓度变化的趋势是(D)

A.上升B.先不变后上升C.下降D.无明显变化

15、有氧代能力训练与糖代的适应性变化,主要体现在(A)

A.改善糖有氧代能力面B.提高糖无氧代能力面

C.提高戊糖磷酸代途径面D.提高磷酸原系统供能能力面

多选题

1、(BD)是糖在体的贮存形式。

A.血糖B.肝糖原C.糖蛋白D.肌糖原

2、糖的分解代包括(ABC)

A.糖的无氧酵解B.糖的有氧氧化C.戊糖磷酸途径D.糖原的分解

3、糖酵解过程中的限速酶有(BCD)

A.磷酸化酶B.果糖磷酸激酶C.丙酮酸激酶D.己糖激酶

4、体糖原的贮量取决于个体的(ABD)

A.运动水平B.训练状况C.肌纤维类型D.饮食中糖的含量

5、影响运动时血糖浓度变化的因素有(ABCD)

A.运动强度B.训练水平C.持续时间D.营养状况

6、葡萄糖进入肌肉细胞后可以进行的代是(BCD)

A.糖异生B.糖原合成C.有氧氧化D.糖酵解

简答题

试述糖代在运动训练和体育锻炼中的适应性变化。

论述题

用血糖、血乳酸指标分析某一运动项目运动中糖代的特点。

第三章

判断题

1、脂肪是低强度长时间运动时的主要能源物质。

在低强度长时间运动时,肌肉细胞外自由脂肪酸氧化速率是安静状态时的4~5倍。

(√)

2、脂肪(三酰甘油)分解代的第一步是水解成脂肪酸和甘油。

(√)

3、补充外源性肉碱,可以提高运动员的耐力水平。

(√)

4、骨骼肌、心肌等组织也有少量脂肪贮存,水解生成的游离脂肪酸并不释放至血液,而是在细胞中氧化供能或合成脂肪。

(√)

6、肌肉摄取血浆脂肪酸的速率,将依赖脂肪组织脂解强度,血液脂肪酸的转运能力,肌脂肪分解和利用强度。

(√)

单选题

1、脂质是指由(A)所形成的酯类及其衍生物。

A.脂肪酸和醇B.碳、氢、氧C.单纯脂、复合脂D.脂肪酸和醛

2、血浆游离脂肪酸常在运动(D)min后,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的速度才达到最大。

A.开始~10B.10~40C.20~50D.30~60

3当酮体在血液中达到一定浓度即发生酮病,引起(C)。

A.酸过剩B.碱过剩C.酸中毒D.碱中毒

4、脂肪酸彻底氧化的产物是(D)

A.乙酰CoAB.脂酰CoAC.丙酰CoAD.H2O,CO2

5、脂肪酸在血液中的运输形式是(A)

A.血浆游离脂肪酸B.三酰甘油C.三酰甘油D.磷脂酸

6、导致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B)

A.食入脂肪过多B.肝脂肪运出障碍C.肝脂肪合成过多D.肝脂肪分解障碍

7、耐力训练可以提高脂肪的分解代水平,主要是提高了(A)

A.HDLB.CMC.VLDLD.LDL

8每次有氧锻炼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一般认为(D)有氧锻炼,可以显著改善血脂水平。

A.120minB.80minC.45minD.60min

多选题

1、下列属于不饱和脂肪酸(UFA)的是(ABC)

A.油酸B.亚油酸C.花生四烯酸D.软脂酸

2、下列属于衍生脂质的有(ABD)

A.胆固醇B.胆汁酸C.肾上腺素D.维生素D

3、下列哪些因素能促进脂肪氧化并能提高运动能力(AB)

A.咖啡因B.肉碱C.禁食D.高脂饮食

4、有氧运动可以引起血液中(ABCD)

A.HDL-C的升高B.LDL-C的降低

C.HDL=C/LDL-C比值升高D.胆固醇逆向转运能力增加、

简答题

1、运动对血浆游离脂肪酸的利用有影响/

论述题

科学的锻炼为什么能防治心血管疾病?

案例分析题

1、下表展示的是不同生理状态下人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浓度。

试用所学知识分析阐述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及可能机制?

生理状态

血浆游离脂肪酸的浓度(mmol/L)

空腹状态

0.1

正常进食后

0.3~0.6

运动应激(赛艇)

1.72

饥饿

1.88

第四章

判断题

1、通过营养干预无法延缓运动性中枢疲劳。

(×)

2、保持体有足够数量的支链氨基酸有助于延缓中枢疲劳发生(√)

3、谷氨酰胺持续上升是过度训练的指标之一。

(×)

4、氨基酸代库的大小决定不了氨基酸参与供能程度的大小。

(×)

5、非必需氨基酸是指在体可以合成,并非必须从食物摄取的氨基酸。

(√)

6、长时间运动中,蛋白质供能的比例可较安静状态增多。

(√)

7、根据蛋白质的分子组成可以将蛋白质分成球形蛋白和纤维状蛋白。

(×)

单选题

1、蛋白质的典型特征是含氮量比较稳定,一般在(B)

A.15%B.16%C.17%D.18%

2、参与蛋白质组成的20种氨基酸都是(C)

A.r-氨基酸B.B-氨基酸C.a-氨基酸D.Ω-氨基酸

3、(B)是中枢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A.氨基酸B.5-羟色安C.6-磷酸葡萄糖D.丙氨酸

4、(A)是体谷氨酰胺合成与分解的主要部位。

.A.骨骼肌B.肝脏C.肾脏D.胃

5、补充一定量(A)谷氨酰胺是可以起到增强免疫能力的作用的。

A.外源性的B.源性的C.好的D.坏的

6、“氨基酸代库”可以反映出(A)在体的变化程度或趋势。

A.氨基酸B.丙氨酸C.多肽D.肽

7、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D)

A.细胞质B.能源物质C.胶原纤维D.基本物质

多选题

1、在身体适应性面,体各种酶蛋白的合成速度加快,而酶含量的增加有利于(ABCD)

A.机体的恢复B.物质的合成C.免疫力的提高D.机体适应能力的提高

2、儿茶酚胺包括(AC)

A.多巴胺B.酪氨酸C.去甲肾上腺素D.丝氨酸

3、支链氨基酸属于必需氨基酸,它们通过(CD)参与到机体的供能过程。

A.有氧代B.氨基酸分解C.生成酮体的式D.糖异生的过程

论述题思考讨论

外源性蛋白质的补充与运动能力的关系如?

请举例说明。

第五章

判断题

1、生物体的新代是由多新代途径即一系列连续的酶促化学反应组成的。

(√)

2、代调节是生物化学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适应能力。

(√)

3、代调节常在分子水平、细胞水平和器官水平上进行。

(×)

4、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能源物质的供应和利用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成为主要矛盾。

(√)

5、在长时间运动前期,肌糖原分解是血液葡萄糖的主要来源。

(×)

6、由于体糖贮备有限,为了获得最佳耐力,糖和蛋白质必须同时利用。

(×)

7、糖酵解供能需要氧,可产生乳酸。

(×)

8、三羧酸循环是三大能源物质分解代的最终途径。

(√)

单选题

1、代调节是生物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C)

A:

生化过程B:

条件反应C:

适应能力D:

物理反应

2、糖酵解速度在短时间大幅度上升,主要通过(C)的调节实现的。

A:

激素B:

大脑C:

关键酶D:

神经

3、在长时间运动前期,(A)是血液葡萄糖的主要来源。

A:

肝糖原分解B:

肌糖原分解C:

糖异生D:

乳酸

4、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基本上依靠(B)供能。

A:

糖酵解系统B:

ATP-CP系统C:

有氧代D:

无氧代

5、长时间低、中强度运动以糖和脂肪的(A)为主。

A:

有氧氧化B:

无氧代C:

糖酵解D:

有氧代

6、有氧氧化最后的代产物是(A)。

A:

二氧化碳和水B:

乳酸C:

氨基酸D:

脂肪酸

7、糖酵解供能后生成的产物是(B)。

A:

二氧化碳和水B:

乳酸C:

氨基酸D:

脂肪酸

多选题

1、促进脂解作用的激素主要有(ABCD)和糖皮质激素。

A:

肾上腺素B:

去甲肾上腺素C:

胰高血糖素D:

生长激素

2、ATP的三条再合成途径包括:

(ABC)。

A:

磷酸肌酸分解B:

糖酵解C:

有氧氧化D:

氧化分解

3、下列哪些运动项目主要是由磷酸原供能的(ABD)。

A:

短跑B:

举重C:

400m跨栏D:

投掷

4、运动时骨骼肌的三个供能系统是(ABC)。

A:

磷酸原供能系统B:

糖酵解供能系统

C:

有氧代供能系统D:

无氧代供能系统

5、长时间低、中强度运动以(AB)的有氧氧化为主。

A:

糖B:

脂肪C:

蛋白质D:

无机盐

论述(P143)

1、简述运动时三大供能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

2,以一个运动项目为例,分析其供能特点。

第六章

判断题

1、大强度运动时容易出现运动性外疲劳。

2、小强度运动时容易出现运动性外疲劳。

×

3、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出现与血糖下降有关。

4、能源物质大量消耗是引起短时间大强度运动运动性疲劳的原因。

5、体温调节与运动性疲劳的发生关系不大。

×

6、运动时消耗越大的物质运动后的超量恢复就越明显。

×

7、高糖膳食可以促进短时间大强度力竭运动后肌糖原的恢复。

×

单选题

1、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的(B)现象。

A:

病理B:

正常C:

异常D:

特殊

2、骨骼肌收缩能力下降是运动性(A)疲劳。

A:

外B:

中枢C:

整体D:

肌肉

3、运动性中枢疲劳与(A)有关。

A:

神经递质紊乱B:

体温调节C:

能源物质大量消耗D:

血糖浓度下降

4、(C)是短时间大强度运动性疲劳产生的重要原因。

A:

肌糖原耗竭B:

肌乳酸堆积C:

磷酸原大量消耗D:

血糖浓度下降

5、运动后的恢复过程常用(C)理论来描述。

A:

堆积B:

中毒C:

超量恢复D:

自由基

6、(C)休息可加快血乳酸的消除。

A:

卧床B:

静坐C:

活动性D:

睡眠

7、长时间大强度运动后肌糖原的恢复与膳食糖含量关系(A)。

A:

密切B:

一般C:

不大D:

甚小

8、过度训练是一种(C)。

A:

正常现象B:

训练效果C:

疾病D:

生理现象

多选题

1、运动性疲劳是指由(BC)引起的疲劳。

A:

身体活动B:

体育锻炼C:

运动D:

劳动

2、运动性疲劳发生时(ABD)环节可能出现变化。

A:

中枢神经系统B:

骨骼肌细胞能量代

C:

血液输氧能力D:

体温调节

3、持续时间在6h以上的运动,疲劳时会出现(ABC)等现象。

A:

体温上升B:

脱水C:

电解质紊乱D:

pH下降

4、影响运动后肌糖原恢复的主要因素有(BC)

A:

气候B:

膳食C:

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D:

性别

5、运动训练中人体的应激反应变化过程包括(ABC)

A:

警觉期B:

抵抗期C:

衰竭期D:

恢复期

简答题

1、中枢和外运动性疲劳各有什么生化特点?

2,应用运动后物质恢复的规律,设计提高不同项目所需运动能力的训练案。

第七章

判断题

1、力量训练使Ⅰ型肌纤维选择性表达显著上调。

(×)

2、耐力训练使Ⅰ型肌纤维选择性表达显著上调。

(√)

3、DNA是体遗传物质,它是合成蛋白质的直接模板。

(×)

单选题

1、人类体细胞具有(C)对染色体。

A:

1B:

22C:

23D:

45

2,基因表达的产物是(D).

A:

是DNAB:

是RNAC:

是蛋白质D:

大多数是蛋白质,有些是RNA

3,转换突变是(A)。

A:

一嘌呤代替一嘌呤,或一嘧啶代替另一嘧啶。

B:

一嘌呤为一嘧啶代替,或反之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4,颠换突变是(B)。

A:

一嘌呤代替一嘌呤,或一嘧啶代替另一嘧啶。

B:

一嘌呤为一嘧啶代替,或反之

C:

两者均是

D:

两者均不是

5,DNA复制的一般原则是(A)。

A:

半保留复制B:

全保留复制C:

不保留复制D:

没有一半原则

二、多选题

1,与运动关系较密切的细胞因子主要是(ABC).

A:

白介素B:

干扰素C:

肿瘤坏死因子D:

皮生长因子E:

趋化因子

第八章

判断题

1、血乳酸是糖酵解的产物,故其一般只用于评定糖酵解供能能力(×)

2、血尿素是评定负荷强度的主要指标。

(×)

3、当机体机能下降时,尿蛋白排出往往增加。

(√)

4、高原训练主要是提高血红蛋白的含量及机体对缺氧的适应性(√)

5、血睾酮的降解主要是在肝脏。

(√)

6、优秀短跑运动员的尿肌酐系数较高。

(√)

7、经测定发现,所有人的乳酸阈阈值都是4mol/L。

(×)

单选题

1、在有氧耐力训练后,血乳酸一般不超过(A)mmol/L.

A4B12C6~10D2

2、发展磷酸原供能能力时,训练后的血乳酸水平一般在(A)mmol/L为宜。

A6~10B4C2D12

3、运动后测定尿蛋白,一般是在运动后(C)分钟取尿样。

A3B即刻C15D30

4、受情绪影响变化较大的指标是(D)。

A血尿素B血红蛋白C尿肌酐D尿蛋白

5、受膳食影响的指标是(B)

A肌红蛋白B血尿素C尿肌酐D尿胆原

6、一般认为血红蛋白下降(B)%时,比赛成绩往往不好。

A5B10C15D20

7、在生化评定时,一般要求进行(B)评定。

A定性B定量C半定量D半定量、半定性

8、尿肌酐系数主要是评定机体的(D)素质

A力量B速度C耐力D力量、速度

9、10s的极大强度运动,乳酸生成量少,而所做的总功率增加,这是(A)能力提高的表现。

A磷酸原供能系统B糖酵解供能系统C有氧代供能系统DA和B

10、乳酸阈是评定(C)能力的重要指标。

A磷酸原供能B糖酵解供能C有氧代供能DA和B

11、发展糖酵解供能能力时,可采用(D)训练。

A低乳酸B磷酸原C无氧阈D最大乳酸

多选题

1、评定负荷强度的指标主要有(BD)

A血尿素B血乳酸C血红蛋白D尿蛋白

2、血乳酸可作为评定(ABC)能力的重要指标

A无氧B有氧C磷酸原供能D电解质

3、影响运动性尿蛋白的因素主要有(ABCD)。

A身体机能B训练C饮食、年龄、环境D情绪

4、评定负荷量的常用指标是(ABCD)。

A尿胆原B血红蛋白C血尿素D血睾酮

5、评定一次训练课的运动负荷常用的主要指标有(AD)。

A血乳酸B尿胆原C血红蛋白D血尿素

6、评定一训练期的运动负荷的常用主要指标有(BCD)。

A血乳酸B血CKC血红蛋白D血尿素

7、评定运动员对训练的适应性或训练后的机能状况的常用指标有(ABCD)。

A血CKB血睾酮C血红蛋白D血尿素

8、评定磷酸原供能能力的常用法有(ABCD)

A10s快速运动评定法BAQ评定法C尿肌酐评定发D30m冲刺法

9、评定糖酵解供能能力的常用法有(ACD)

ALQ评定法BAQ评定法C最大乳酸评定法D400m全力跑血乳酸评定法

10、评定有氧代供能能力的常用法有(CD)

ALQ评定法BAQ评定法C乳酸评定法D自行车功率计评定法

简单题

谓运动强度、运动负荷?

它们各用哪些主要的生化指标进行评定?

运动训练效果的生化评定法主要有那些?

思考讨论题

结合自己的专项,简述如应用生化指标来综合评定运动人体的机能状态?

第九章

判断题

1、儿童少年糖酵解能力较低的原因主要是肌糖原贮量低下。

(×)

2、长时间运动中儿童少年较成年人易出现低血糖现象。

(√)

3、儿童体脂比例比例高于成年人,脂肪氧化的能力也高于成年人。

(√)

4、儿童少年的蛋白质代旺盛,故正常血尿素氮水平高于成年人。

(×)

5、儿童少年的无氧代能力和有氧代能力不存在性别差异。

(×)

6、儿童少年运动后CP恢复速度比成年人快。

(√)

7、儿童少年运动后血乳酸恢复比成年人慢。

(×)

8、与成人相比,儿童少年乳酸阈时的功率明显低于成年人。

(√)

单选题

1、根据儿童少年的骨质生化特点,不宜承受过大的(B)训练。

A耐力性B力量性C速度性D柔韧性

2、儿童少年糖酵解能力较低的主要原因是(A)

A糖原贮量低、糖酵解酶活性低B糖原贮量低

C糖酵解酶活性低D乳酸脱氧酶活性低

3、儿童少年的有氧代能力的可训练性在(B)时期较大。

A青春期前B青春期C无年龄差别D不确定

4、在一定围超量恢复的程度受(C)的影响。

A运动时间B运动负荷C运动强度D恢复状态

5、在运动中消耗的所有能量物质中,在运动后恢复期(B)恢复速率最快。

A肌糖原B磷酸原C脂肪D恢复状态

6、与成人相比,儿童少年在短时间大强度运动后乳酸的消除率(A)。

A比成人快B比成人慢C一样D不确定

多选题

1、与成人相比,儿童少年运动中多利用(ABC)式来散热。

A传导B对流C辐射D出汗

2、评价儿童少年无氧代能力的指标有(AC)。

A最大输出功率B乳酸阈C血乳酸含量D血尿素含量

3、评价儿童少年身体机能状态的常用指标有(ABC)。

A血红蛋白B血睾酮C血脂D血乳酸

复习题

运动锻炼对儿童少年的无氧代和有氧代有影响?

思考也讨论

结合自己以前学过的知识,如用生化指标来正确评价儿童少年进行有氧运动锻炼的效果?

第十章

判断题

1.通常控体重运动员运动性闭经的发生率高于非控体重运动员。

(√)

2.雌激素可以预防过早发生老年痴呆症,长期低雌激素状态对于精神状态具有潜在的危险。

(√)

3.绝经后妇女肥胖与乳腺癌的发病率增高无关。

(×)

4.女子血清睾酮低者,有助于肌肉速度、力量的提高。

(×)

二、单选题

1.女子骨骼肌的体积小于男子,主要是缺少(B)。

A雌激素B雄激素C胰岛素D肌红蛋白

2、月经过少或是闭经的女子容易提早发生(D)。

A肥胖B糖尿病C代综合征D骨质疏松

思考讨论

如根据不同生理时期下女子的生物化学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