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对策.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6801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5.7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对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对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对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对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对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对策.docx

《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对策.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对策.docx

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对策

随着学生进入小学高年级,人际交往对他们的影响会越来越突出,有研究证明小学高年级阶段也是学生人际交往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关注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人际交往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这个时期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同伴交往是其主要内容。

所谓同伴交往,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儿童之间的一种共同活动并相互协作的过程。

许多社会学家、心理学家都认为儿童的同伴关系对形成人的行为和个性特点非常重要,是儿童形成和发展个性特点、形成社会行为、价值观和态度的一个独特而主要的方式。

因此了解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与培养策略,使同伴相互交流信息、表达思想、合作竞争,对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提高文化素养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

1.同伴交往的年龄特点

依据巴格劳(bigelow)的儿童对友谊的期望三阶段理论,小学高年级学生正处于第二、三阶段,即常规阶段和移情阶段。

常规阶段出现在小学四五年级,有共同的价值观和准则变得更重要了,朋友应该是互相支持、互相忠诚的人,还应该彼此共享一切,互相帮助、合作,彼此不打架;移情阶段开始于小学五年级。

儿童开始把朋友看成是有共同兴趣,希望互相了解,互相透露个人小秘密的人。

2.同伴交往的性别特点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他们喜欢的同伴在性别上的选择态度随着年龄的变化而变化。

青春期以前的小学生都倾向于选择同性同伴,这种现象在小学阶段呈上升趋势,随年龄增长更明显。

四五年级的小学生会出现性别对立的情况,虽说在小学生的同伴交往中,主要选择同性作为同伴,但随着年龄的增长,男女生会表现出一些变化,如表现出拘谨、腼腆等。

所有这些行为特征,都是小学生异性交往的特点。

3.同学交往中不如意情形对孩子情绪影响明显

有研究证明小学高年级不少学生的学习问题或多或少地与同伴交往状况有关。

一些小学生或害怕交往,或不善交往,在班上缺乏可以交流的朋友,看到其他同学下课后能找自己的好朋友聊天,内心特别难受。

或者也有学生会因为与同桌、好友发生矛盾产生负面情绪,从而影响到学习和生活。

4.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交往会出现各种负面现象

小学高年级学生的交往体现在具体的个人身上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自我中心,现在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家长的溺爱,就会表现出自我中心的特点。

(2)不合群,一种是学生对与人交往根本就不感兴趣或因为焦虑、担忧等原因而不能与人交朋友,称为交往退缩,是一种比较典型的交往心理障碍;另一种是学生不被同伴所喜爱,与他人交往时遭到了拒绝。

(3)对抗,有些高年级的孩子会提早进入青春期,出现叛逆行为,也有的学生是受到早期依恋的影响,形成对抗的行为表现。

(4)斤斤计较,有些学生会因为一件文具而过分计较,从而导致其他同学远离自己。

(5)嫉妒,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具有竞争性,这往往容易使个别学生在内心产生程度不同的嫉妒心理,尤其在女生中最明显。

(6)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小学生的交往中会出现小团体,小团体一旦形成就会排斥团体之外的人,这样会造成团体成员交际范围狭窄,这样的现象在男女生中都很常见,男生的团体会出现哥们义气,这样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其价值观的发展。

二、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对策

1.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课程

首先,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通过同伴交往心理测量、学生自陈和教师观察来了解本校学生的交往现状和特点。

然后,通过有针对性的活动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交往能力,发现自己在同伴交往中的优势和劣势。

之后,根据学生共有的问题开设一系列课程。

课程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例如,辩论会式、演讲比赛式、圆桌会议式、头脑风暴式等。

这样的课程注重的是心理辅导,对学生的人际交往起到促进和预防的作用。

2.开展有助于同伴交往的团体心理辅导

教师可以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同伴交往问题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就是借团体力量助个人成长,通过有目的的活动和游戏,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的一些原则和技巧,进而促进团体的凝聚力。

有助于同伴交往的团体活动很多,例如,同舟共济、戴高帽、我想有个家等活动。

对于拥有相同交往问题的学生,团体辅导是最有效、最省时省力的方法。

3.开设心理咨询,鼓励有交往问题的学生走进心理咨询室

对于在同伴交往中存在问题并影响到学习和生活的学生,最好的方法是进行心理咨询,了解该学生的问题出现原因和有关的影响因素,帮助学生发泄情绪,转变心态,建立行为,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特点。

通常心理咨询是不主张直接给予来访者建议和指导,但考虑到小学生的各方面心理机制还不成熟,所以还是要适当给予学生一些具体的指导。

4.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帮助学生掌握交往技巧

小学生的人际交往经验不多,因此常常遇到各种问题,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基本的交往技巧。

(1)学会结交新朋友,鼓励孩子带着真诚的微笑主动与人交往,要相信自己是受人欢迎的,在适当的场合表现自己让别人记住你,同时也学会记住别人的名字,在别人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这样一定能结交到真正的朋友。

(2)学会倾听和交谈,越小的孩子越不会倾听,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训练学生在交往中使用正确有效的言语,并善于用眼神、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姿势等来辅助语言的表达。

(3)学会赞美和感谢,真诚、适时、适当地赞美他人不仅利人而且利己。

学会感谢,学会感恩并用实际行动表现出来,对人,对己的身心健康也是有利的。

(4)学会拒绝,消除误会,在同伴交往中,不可能凡事都说好,总有说不的时候。

当自己有困难时,坦白陈述自己的困难,委婉地拒绝别人,使自己不为难又使别人接受拒绝,这便是要学会拒绝的技巧。

如果受到别人的误解,一定要以实际行动消除误会。

当然,教会学生正常交往不是仅靠学校就能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正确的家庭教育,结合实际生活,不断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申继亮,《当代儿童青少年心理学的进展》,浙江出版社,1997

2.汪玉红,《小学生同伴交往中存在的心理障碍、成因及对策》,2010

3.雷湘竹,《城市小学高年级学生同伴交往的现状与对策》,《教育科学论坛》,2007

4.杨海霞,《小学生同伴交往的特点探析》,20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