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能源作物发展战略》.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9932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77.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能源作物发展战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中国能源作物发展战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中国能源作物发展战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中国能源作物发展战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中国能源作物发展战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能源作物发展战略》.docx

《《中国能源作物发展战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能源作物发展战略》.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能源作物发展战略》.docx

《中国能源作物发展战略》

 

中国能源作物可持续发展战略与规划

分报告Ⅴ

 

2009年1月

目录

1引言3

1.1背景3

1.2必要性3

1.2.1是拓展农业功能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3

1.2.2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3

1.2.3是国家实施替代能源战略的需要3

1.3中国能源作物及液体燃料现状3

1.3.1能源作物发展现状3

1.3.2液体燃料发展现状3

1.4目标与任务3

1.4.1长期目标3

1.4.2具体目标3

2方法学与假设3

2.1研究思路3

2.2方法学3

2.3基本假设3

3能源作物发展回顾3

3.1能源安全与生物质能开发3

3.2气候变化战略及其对生物燃料开发的影响3

3.3生物燃料与食品安全3

3.4能源作物发展的国际经验回顾与评价及其对中国的启示3

4政策与体制障碍分析3

4.1能源作物产业链中涉及的利益相关方3

1.1.13

1.1.13

1.1.13

4.2能源作物发展政策、法规和制度框架现状3

4.3政策与制度障碍3

5中国能源作物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3

5.1基本原则3

5.2战略目标3

5.2.1总体目标3

5.2.2具体目标3

5.3产业布局3

5.3.1燃料乙醇能源作物种植和生产布局3

5.3.2生物柴油的生产布局3

5.4发展机制3

5.4.1内部机构协调机制3

5.4.2投融资机制3

6促进政策与保障措施3

6.1资源调查3

6.2政策法规3

6.3研发推广3

6.4投资激励3

6.5宣传培训3

1引言

1.1背景

当今世界化石能源渐趋枯竭,能源战争及能源危机频繁发生。

同时由于化石能源燃烧,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导致全球变暖,给人类的生存带来巨大的危胁。

生物质能源是可再生能源,具有可贮藏性及可持续转化能源的特征,成为最有前景的替代能源。

生物质能源生产时从空气中吸收的CO2与其燃烧释放的CO2是等量的,CO2零排放对降低温室气体效应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根据全世界17项研究进行的预测,至2050年,全球生物质能源提供的能量将为100EJ/年至400EJ/年以上,能源作物的种植面积与产量的不确定性是如此大的变幅的关键因素。

另一项综合研究认为,50年后全球生物质提供的能量预计将达到33EJ~1135EJ/年,为达到理想的生物质能的产量,至2050年能源作物每年种植面积应达到5×108hm2,平均以每年0.1×108hm2的速度增长才能满足需要。

以能源作物为原料生产的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充当生物运输燃料可以减少石油需求、减排温室气体和提高空气质量、改善车辆使用性能,并且与现有的车辆和燃油供应基础设施兼容,还能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可持续地为运输业提供燃料。

因此,生物运输燃料在生物质能源产业中独唱主角,并已成为发达国家的重要能源战略。

1.2必要性

1.2.1是拓展农业功能和增加农民收入的需要

长期以来,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步伐缓慢,这对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进程,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是不利的,如何为农村经济发展另辟蹊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迫切需要。

通过发展生物质能源产业,建设能源作物种植基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农民既是粮食生产者又是能源生产者,生物质原料就地直接出售给生物质能源生产企业,可以显著增加农民收入和地方税收,创造就业岗位,实现农村劳动力就地行业转移,必将有力地促进国家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2.2是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燃料乙醇作为石油的替代燃料,其突出优点有:

燃烧产物是二氧化碳和水,不生成一氧化碳和其他有毒气体,污染程度低于化石燃料;其原料来源于绿色植物、农林作物等以及其他许多含纤维的原料,可以再生而不会枯竭。

汽油加入10%的燃料乙醇后,辛烷值大约增加了3个单位,抗爆指数大约增加了2个单位,汽油中的氧含量明显增加,尾气中的CO排放量减少25%~30%左右;生物柴油作为石油的替代燃料,具有突出优点,据估测,年产6万吨生物柴油即可每年减少CO2排放约14.5万吨,减少CO排放约400吨,减少SO2排放量约60吨,减少可吸入颗粒物排放量约100吨,为国家节能减排做出贡献。

同时,利用荒坡荒地和边际土地种植能源作物,可以有效增加绿地覆盖面积,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构建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提升绿地生态系统吸收二氧化碳的功能及碳汇作用,对于改善生态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1.2.3是国家实施替代能源战略的需要

能源问题正在成为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难题,尤其是近年来国际油价大幅飙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

中国是一个化石能源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已探明的原油、天然气储量仅占世界储量的2.4%和1.2%。

根据海关总署2008年1月份公布的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石油净进口量已经达到1.968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47%。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消费的增长势头还将继续。

预计到2020年中国石油需求量将高达4.5亿吨,其中2亿吨可自产,2.5亿吨将来自进口。

在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发展生物质燃料被认为是替代石油的最佳途径,中国用于发展生物质燃料的非粮原料资源潜力很大,而且技术日趋成熟,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已有突破,实施生物质燃料替代石油战略,对解决中国社会经济的薄弱环节,消除不安全因素,具有重要意义。

1.3中国能源作物及液体燃料现状

1.3.1能源作物发展现状

能源作物是指经专门种植用以提供能源原料的草本和木本植物。

中国能源作物发展液体燃料起步晚,与巴西、美国等生物能源大国有较大差距,但近几年已取得很大的进展。

中国具有发展前景的能源作物有甜高粱、甘薯、木薯、甘蔗、甜菜、菊芋、油菜和棉花等。

甜高粱在中国各地均有种植,但种植规模还不大,大部分为零星种植,以北方为主,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内蒙古、河南、山东、辽宁、吉林、黑龙江、陕西、新疆等省市区。

经多年研究,已经自主选育出适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种植的甜高粱新品种,如“醇甜系列”、“原甜系列”、“辽甜系列”等,茎秆产量、茎秆汁液锤度、籽粒产量和广泛的适应性,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尤其适于盐碱地种植。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统计,2006年中国木薯的收获面积265.8千公顷,总产量约431.8万吨,平均单产为16.2t/hm2。

主要分布于广西、广东、海南、云南和福建的部分地区,全国约90%的木薯生产集中在广西和广东两省。

目前木薯总产的90%用于淀粉生产。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甘薯生产国。

据FAO统计,2006年中国甘薯收获面积为4709千公顷,总产量1.0亿吨,分别占世界的52.3%和81.0%,平均单产为21.3吨/公顷,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中国甘薯分布很广,四川盆地、黄淮海、长江流域和东南沿海各省是甘薯主产区。

据统计,在中国甘薯直接被用作饲料的占50%,工业加工占15%,直接食用占14%,用作种薯占6%,另有15%因保藏不当而霉烂。

中国通过大面积推广应用高产高糖“ROC”系列品种和自主创新品种,甘蔗平均单产从66t/hm2提高到73.5t/hm2,平均甘蔗蔗糖分从13.0%增加到14.56%,折白糖产率从8.58%增加到12.23%。

2006年中国甘蔗播种面积1495千公顷,总产量9978.4万吨。

在种植面积增加12.0%的前提下,甘蔗总产从6541.6万吨增加到9978.4万吨,增产52.67%。

中国甜菜主产区在北纬40°以北,包括东北、华北、西北三个产区,属于春播甜菜区,具有无霜期短、积温较少、日照较长、昼夜温差较大,甜菜的单产和含糖率高、病害轻等特点。

2006年,中国甜菜播种面积287千公顷,总产量1053.6万吨,单产36746千克/公顷。

主要分布于黑龙江(111.1千公顷),新疆(94.4千公顷)和内蒙(48.9千公顷)等省区,三省区合计占全国甜菜面积的88%以上。

菊芋原产北美,经欧洲传入中国,分布广,在中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目前,菊芋在中国只有零星种植,多用来加工腌菜食用,附加值低、利用量小。

在内蒙古、甘肃、新疆等地虽有几家菊芋深加工企业,但因技术落后,缺少竞争力,与欧洲同类产品差距很大。

目前中国已培育了菊能系列、南芋系列、青芋系列等品种,可用于盐碱荒地种植,并达到较高的菊芋块茎产量。

1.3.2液体燃料发展现状

中国的燃料乙醇在2000年开始工业化,燃料乙醇生产商、混配商和汽油零售商获得免税和免附加税。

从2001年起,定点的燃料乙醇生产商可以获得政府补贴。

当前,五家获得许可的燃料乙醇厂正在运营。

五分之四的生产厂采用玉米和小麦作为原料,其它的采用木薯作为原料。

燃料乙醇的生产能力是170万吨/年,从2008年起,10个省份开始使用乙醇汽油(10%的乙醇和90%的汽油)。

我国生物柴油研究起步较晚,但是越来越多的单位相继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目前,已有许多厂家采用不用的原料建成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生产工厂,如2001年海南正和生物能源公司在河北建成年产1万吨生物柴油试验厂;2002年8月四川古杉油脂化学公司建成年生产1.5万吨生物柴油装置;2002年9月福建龙岩卓越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建成年产2万吨生物柴油装置,并在2003年建成年生产能力10万吨的生产装置。

到2006年底,全国实际生产能力近25万吨。

2008年,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等3家分别具有6万吨生产能力的生物柴油厂被授权作为示范。

1.4目标与任务

1.4.1长期目标

通过合理开发能源作物,拓展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民收入和就业机会,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能源替代战略。

1.4.2具体目标

本项目拟在“中国农村生物质能发展战略研究”技术援助项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研究,具体目标是:

(1)全面调查和评价中国能源作物的资源与发展潜力;

(2)系统评价能源作物技术经济、环境和社会影响;

(3)分析阻碍中国能源作物发展的因素,提出促进中国能源作物产业发展的机制、激励政策和建设规划;

2方法学与假设

2.1研究思路

本项目发展战略研究围绕长远目标和具体目标,在借鉴国外先进国家能源作物和生物液体燃料产业发展经验的基础之上,依据资源专家、技术经济专家、环境专家和社会学专家的研究成果,结合《可再生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分析阻碍中国能源作物发展的政策与体制障碍,提出了中国能源作物和生物液体燃料产业发展战略规划,并为实现规划目标提出促进政策和保障措施。

2.2方法学

(1)文献调查法。

查阅统计资料、法律政策、论文论著等出版物和项目研究报告。

(2)研讨会。

通过专家研讨,交流信息,甄别数据与结果真伪,确保研究结论的可靠性与真实性。

(3)实地调研。

通过实地调查,访问能源作物和生物液体燃料领域的机构、专家、企业代表以及农户等,了解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发展前景。

2.3基本假设

本战略规划研究基于以下基本假设:

现有转化技术能够达到预期的产业化生产能力,并且经济可行;发展能源作物不会影响国家的粮食安全,不破坏生态环境。

3能源作物发展回顾

3.1能源安全与生物质能开发

能源是国民经济命脉,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之一。

几千年的农业社会,是一种以植物为基础的生物质经济(Biomasseconomy)时代;19世纪工业革命后,煤成为主要能源;而到了20世纪中叶以后,人类又进入石油、天然气为主的烃经济(Hydrocarboneconomy)时代。

石油除用于运输燃料外,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合成氨等2500多种人类必须的化工产品也来自石油。

长期以来,经济社会对能源尤其是化石燃料的过度依赖,造成了两个日益突出的问题:

一是环境污染日益严重,二是现存的化石燃料储量日趋减少。

由于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中国、印度、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崛起,使全球的石油需求量远高于生产量。

美国联邦能源情报机构(EIA)预测,到2025年发展中国家将使石油需求增加2250万桶/天,而发达国家增加的需求仅为1400万桶/天。

按消费量推算,世界石油资源在今后50年到80年间将最终消耗殆尽。

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费释放大量的多余能量和碳素,打破了自然界的能量和碳平衡,是造成臭氧层破坏、全球气候变暖、酸雨等灾难性后果的直接因素。

化石能源终将枯竭,再加上温室气体效应、石油价格的飑升,使人类再次把焦点转向可再生的生物质能源,并且和发展农村经济结合起来,生物质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应运而生。

3.2气候变化战略及其对生物燃料开发的影响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引起全球各界的高度关注。

美国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的研究发现,生物柴油较普通柴油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低41%,生物乙醇较化石汽油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低12%。

燃烧产生的能量都大于人们在种植和提炼过程中投入的总能量,其中生物柴油所产能量比投入能量高93%,而乙醇燃料所产能量比投入能量高25%。

然而生物燃料对环境的危害主要发生在原料生产过程中。

目前广泛使用的生物燃料的原料如玉米、大豆、甘蔗的种植导致了一定的环境问题。

以美国的生物乙醇为例,种植玉米时需要花费大量的氮、磷肥料和杀虫剂,通常在生产乙醇的过程当中会对空气、水和土壤造成一定的污染,大量使用乙醇也会加速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

此外,由于生产价格的提高,原本采用玉米—大豆轮作种植制度的农民由于利益的驱使改为单纯种玉米,这对于生物多样性、害虫的防治、土地的保护等是不利的。

发展生物燃料产业还会与粮食生产、森林保护等其他用地方式产生矛盾。

在热带地区,对热带雨林的乱砍滥伐,会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

巴西为获取乙醇原料而大面积种植甘蔗,为扩大汽车“饲料”的种植面积,已经有数百万公顷原始森林被毁。

在温带地区,这些危害主要来自施肥过量和机械化耕种。

因此,中国政府发展能源作物的基本原则是:

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破坏生态环境”,鼓励和引导利用非粮原料生产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

同时,中国政府高度重视气候变化问题,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将环境保护列为基本国策,将科学发展观作为执政理念,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明确提出到2010年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基础上降低20%的目标。

中国将调整农业结构和种养方式,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提高农业适应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3生物燃料与食品安全

目前的生物运输燃料都是以粮食或食用油为主生产的,必然会对食物、饲料供应产生影响。

目前美国已经有上百家工厂生产乙醇燃料,2007年,112个工厂共生产了1945万吨乙醇燃料,消耗的玉米数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0%以上。

目前,全美有大批酒精燃料工厂即将投产或正处于建设之中,有专家预计,到2008年,美国约有30%的粮食可能会用于生产乙醇,这将导致粮食库存大大下降。

供给的变化导致食品价格上升在所难免。

生物燃料热潮将使全球农业发生一系列巨大变化,玉米价格上涨是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并且仅仅是巨变的开端,由此还可引发其他农产品、畜产品甚至整个食物价格的上涨。

据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显示,英国截至目前的食品价格年增长率达到了6%,是近6年来的最高水平。

据最新一期中国香港《经济导报》报道,2007年6月15日,法国小麦期货价格上涨至181欧元,创下自1998年该合约推出以来的最高价位。

美国芝加哥7月小麦合约价格跃升28.5美分,达到每蒲式耳6.18美元的11年新高。

亚洲国家同样没有逃过此轮食品价格上涨的风波。

食品价格的上涨的最强大推动力来自于农业原材料—粮食价格的上涨。

世界银行的分析报告指出,目前全球粮食库存处于30年来的最低水平。

国际谷物理事会(IGC)称,尽管2007—2008年全球粮食产量将增长6.2%,达到创记录的16.66亿t,但产量仍跟不上全球消费量。

IGC预测,2007年全球粮食消费量将达到16.80亿t,较2006年增长3.1%。

市场需求大于供给的状况,必将引起粮食价格的上涨。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中警告说,对生物燃料的需求已经导致玉米和大豆价格的上升。

世界银行报告也指出,世界粮食价格自2006年至今已经上涨了约20%,玉米和小麦价格已双双触及十多年来最高水平。

粮食价格的上涨除了因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外,与全球范围发展生物燃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近日指出,在保证粮食安全和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生物质资源的前提下,发展生物运输燃料有利于振兴农业经济。

由于能源作物对土地、水的需求,在面临粮食安全挑战的国家要慎重发展生物能源产业,政府在制订标准平衡好能源、食物以及保护环境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为此,FAO在2006年专门建立了生物能源平台,专门指导生物运输燃料产业发展。

因此,生物燃料的原料必须是多元化的,从非粮能源作物直至秸秆类木质纤维素。

美国早在20年前就开始研究用可在全美种植的耐干旱草——柳枝稷作为燃料乙醇原料;还计划利用全国10亿吨农林废弃物生产2.5亿吨燃料乙醇。

3.4能源作物发展的国际经验回顾与评价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目前,生物燃料在一些国家已实现规模化生产和应用。

2007年,全世界燃料乙醇的总产量约为3917万t,欧盟生物柴油总产量约571万t。

总体而言,世界液态运输燃料的1%左右是由生物燃料提供的。

然而,生物燃料产业在国外发展是不平衡的。

3.4.1美洲

美洲被公认为发展生物燃料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其中巴西和美国生产的燃料乙醇已占全球生产总量的70%左右。

巴西利用20世纪80年代油价低迷、各国发展替代能源动力不足的空隙,发挥本国甘蔗产量高的原料优势,抢占了燃料乙醇发展先机,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燃料乙醇生产国和消费国。

2004年巴西燃料乙醇产量42亿加仑(1加仑约为3.785L),2005年44亿加仑,2006年达到46.2亿加仑,2007年约1500万吨,相当于全球总产量的38%。

据巴西矿产能源部公布的资料,2005年甘蔗能源在全国所产2.186亿t石油当量能源中占了13.9%。

目前,生物能源已成为巴西第三大能源。

估计到2010年,正在建设中的100多个甘蔗乙醇蒸馏厂将有一半投产,届时生物能源将超过水能和电能跃升为巴西的第二大能源。

巴西还从粮食、大豆、动物脂肪等农副产品中提炼生物燃料,其投入国内消费市场的生物燃料已为国家节约了1200亿美元的外汇。

巴西现有320家乙醇生产厂,今后5年内还将增加50多家。

为满足市场需求,该国有关公司计划今后5年内投入约60亿美元建设新甘蔗种植园和乙醇工厂。

最近巴西发布计划,要求今后10年内将使乙醇汽油推广到近50%的车队。

今后10年内,乙醇消费量将增加到60亿加仑/年。

巴西正在实行生物柴油计划,即在现成柴油中添加2%的生物柴油。

政府规定,到2008年将强制性实施这一措施,到2013年再将添加比例扩大到5%。

美国的乙醇产量自2001年以来已翻了一番,目前乙醇已占美国运输用燃料的3%。

2005年美国生产燃料乙醇39亿加仑,约占全球总产量的33%。

美国生物乙醇的原料主要以玉米为主。

据美国可再生燃料协会统计,截至2006年7月初,美国投入运营的乙醇装置已有101套,总年产能力为48.2亿加仑。

并有34套新装置和7套扩建装置在建设中,将增加生产能力超过22.2亿加仑/年。

2000年美国玉米产量只有6%被用于乙醇生产,2006年这个比例增至20%。

目前燃料乙醇已成为美国玉米用量的第三大产业。

发展燃料乙醇和生物燃料是美国能源政策的重点,美国国会于2005年8月通过综合能源法,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是可再生燃料标准(RFS)。

RFS要求在汽油总组成中加入特定数目的可再生燃料,而且每年将有递增。

美国可再生燃料需求将从2006年40亿加仑/年(占汽油总量约2.8%)增加到2012年75亿加仑/年,此后将保持2012年可再生燃料与全部汽油的比例。

在RFS要求下,美国近50%的汽油将需要调和乙醇,典型调入量为10%。

布什总统在2007年初的国情咨文中提出,2017年前美国可再生或可替代能源(包括生物燃料)年产量要求达到350亿加仑。

美国能源部(DOE)已制定了2010年以农作物为原料的大规模一体化生物炼油厂生产计划。

为了推动燃料乙醇业的发展,美国政府对国内玉米种植者提供减税优惠,对生产汽油—乙醇混合燃料的公司提供每加仑51美分的补贴。

至于生物柴油,在美国也有发展。

目前,美国有4家生物柴油生产厂,总能力为30万t/年,2005年生物柴油总生产量为7500万加仑(26万t/年)。

在开发生物燃料方面,其他拉美国家也不甘落后。

阿根廷是拉美地区另一个生物燃料生产大国,目前其生物燃料年产量为5600万L。

阿根廷计划在未来两年内加大投资力度,力争实现生物燃料产量翻几番。

3.4.2欧盟

2003年5月,欧盟通过了一项关于生物燃料使用的法令,推动了欧盟乙醇燃料和生物柴油的生产,按照这项法令,到2010年底生物燃料占燃料消费的比例要达到5.75%。

2004年欧盟生产了5.26亿L乙醇和22亿L生物柴油。

德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生物柴油生产国。

生物燃料的大规模推广对德国能源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生物燃料已占德国可再生能源市场的60%以上。

生物燃料的来源包括植物、木材、沼气、可生物降解的家庭生活垃圾及工业垃圾等。

在推动“第一代生物能源”大规模商业应用的同时,德国也在加紧开发更加经济环保的“第二代生物能源”。

新一代生物能源技术将直接利用农业秸秆、木材、木屑以及动物粪便等作为能源原料,以有效解决目前生物燃料发展中存在的生态问题,且生产成本更低、能源转换效率和质量更高。

从2003年开始,法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生物能源的开发,鼓励生物能源的利用。

2003年,法国用于生物燃油原料种植的面积达32万hm2,当年生物燃油产量为41万t,其中80%为生物柴油。

政府计划,到2010年用于生物燃油原料种植的农田面积将达到200万hm2。

法国政府2006年3月宣布,计划投资10亿欧元建设10套生物燃料装置,旨在2008年生物燃料占燃料消费的比例达到5.75%、2010年占7%、2015年占10%。

法国计划到2008年生物燃料能力翻两番,达到300万t/年。

这些装置将采用包括谷物和甜菜在内的原料,生产生物柴油和生物乙醇。

英国于2004年建成欧盟最大生物柴油厂,年产量达25万t。

生物燃料公司计划使生物柴油年产量达75万t。

英国利兹大学开发出利用葵花子油生产氢的新技术,所获得的氢气纯度高达90%,可为汽车及家用燃料电池提供高效、清洁的氢产品。

英国还利用甜菜等植物生产生物丁醇,经与传统汽油混合后,在加油站销售。

芬兰政府与2007年10月向该国议会提交了在其交通运输体系中增加生物燃料比例的法案,要求芬兰能源供应商在其提供的用于交通运输的燃料中,逐年提高生物燃料的比例,预计到2008年至少达到2%,2009年达到4%,2010年至少要达到欧盟所要求的5.75%的目标。

未达标者要被罚款。

芬兰政府同时决定增拨900万欧元以支持第二代生物燃料开发。

3.4.3亚洲

日本认定生物燃料是解决其能源需求的重要途径,正利用工业和科技优势加快发展燃料乙醇,并进行全球布局。

三菱等大公司计划在巴西投资设厂,日本发展银行投资3亿多美元用于共同生产和研发。

三井银行和巴西石油公司合作,在巴西筹建输送燃料乙醇的专用管道,在日本设立专门进口巴西燃料乙醇的机构。

日本计划2010年40%的机动车使用生物燃料。

在东南亚,泰国热衷于减少石油进口,并对国内甘蔗和木薯种植者提供支持,并准备在2007年推行10%乙醇混合燃料。

泰国能源部已决定2007年在泰国禁用甲基叔丁基醚(MTBE),并决定从2008年起,销售的91号汽油将掺入10%乙醇。

泰国发展生物柴油计划于2001年7月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