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古城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中 高一历史解析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9720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楚雄州古城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中 高一历史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云南省楚雄州古城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中 高一历史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云南省楚雄州古城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中 高一历史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云南省楚雄州古城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中 高一历史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云南省楚雄州古城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中 高一历史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云南省楚雄州古城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中 高一历史解析版.docx

《云南省楚雄州古城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中 高一历史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楚雄州古城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中 高一历史解析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云南省楚雄州古城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中 高一历史解析版.docx

云南省楚雄州古城中学学年度上学期期中高一历史解析版

云南省楚雄州古城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中

高一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0分,共60分)

1.汉高祖刘邦称帝后,尊旧礼,“五日一朝太公(刘邦父亲),如家人父子礼。

”后来其父以尊礼待刘邦,口中还念念有词,“帝,人主也,奈何以我乱天下法。

”这里的“天下法”是指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D.皇位世袭制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难度适中,比较容易错选B,天下法指的应该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奈何以我乱天下法”,意思是不能因为我而打乱原有的国法,答案选D,分封制在春秋战国已经瓦解,皇位世袭制是先秦时期才流行的,排除AC。

考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历程

2.词汇出现的频率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主题的变化。

下列词汇最有可能出现在1912年元旦中国各报刊上的是

A.北京、八国联军、赔款

B.临时政府、孙中山、共和

C.北洋军阀、合作、北伐

D.中国共产党、长征、抗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注意题干限定词“1912年”,本题可用排除法,A不对,八国联军侵华是在1900年;C不对,北伐战争是在1926年;D不对,中国共产党成立是在1921年,因此选B

点评:

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采用五色旗为国旗。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辛亥革命

3.西汉时,有谋士向皇帝谏言:

“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

愿陛下……以地侯之。

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

”该言论实际是建议西汉王朝实行

A.郡国制

B.察举制

C.中外朝制

D.推恩令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宜。

愿陛下。

”可知当时王国问题严重,对此汉武帝采取推恩令,故D正确;A是汉初实行;B是考试制度;C是中央制度。

考点:

古代中国政治•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推恩令

4.“这是亚洲一个划时代的历史时刻,虽然不是所有的中国都在共产党的手中,但毫无疑问,无论好坏,这是拥有近5亿人民、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单一同质种族群体的政府。

”这是某年英国《泰晤士报》刊登的来自香港记者的报道。

这份报道

A.评论的是新中国参加亚非会议

B.证明英国没有追随美国敌视新中国

C.反映出英国对中国收回香港主权的无奈

D.有助于研究新中国成立时西方国家的态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获取信息和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

依据材料的关键信息:

“(大)都在共产党的手中”“拥有近5亿人民”的中国“政府”,可知题干报道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项符合题意。

A与材料中信息不符;B和C材料中基本没有体现。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影响

5.“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农的目前利益计……奋斗目标是:

(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东三省在内)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制定这一奋斗目标的是

A.中共一大

B.中共二大

C.遵义会议

D.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的能力,具体考查中共党史相关重大事件。

由材料关键信息“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消除内乱,打倒军阀”,材料提及“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与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共“二大”上提出的民主革命纲领,即最低纲领。

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共“二大”

6.邓小平指出: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是我们根据中国自己的情况提出来的,而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注意的问题了。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际社会想干扰中国收回香港

B.国际社会一致认可“一国两制”

C.“一国两制”方案在联合国得以通过

D.“一国两制”对解决国际争端有借鉴作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项对材料内容理解有偏差,所以排除A项。

B项明显错误,与现今史实不符合。

C项也错误,一国两制是新中国解决本国国家内政问题的政策,不是国际关系问题。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一国两制的影响

7.封泥是将稠泥浆贴在捆好书绳的简策的锁口处,在其尚存软性的似干非干之时,用刻好的印章在封泥上盖印(压印),从而留印迹于封泥之上。

从下图秦印封泥中能够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①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

②秦印封泥中的文字是小篆

③秦朝在中央建立三公九卿制度

④秦朝廷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据材料秦印封泥“秦左丞相”、“秦廷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设立左右丞相制度,故①正确。

从文字可知,这属于小篆,故②正确。

丞相属于三公,廷尉属于九卿,故③正确。

秦朝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不是廷尉,故④错误。

故①②③组合正确,故D正确。

①②③④组合错误,故A排除。

①③④组合错误,故B排除。

①②④组合错误,故C排除。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三公九卿制度

8.抗日战争与中日甲午战争比较,中国方面的最大变化是

A.抗日的领导者已不是腐败的统治集团

B.中华民族已经觉醒,形成了全民族抗战

C.军队素质提高,广大将士具有爱国精神

D.国家综合国力已经大大增加

【答案】B

考点: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民族意识

9.两汉的“七国之乱”与唐朝的“安史之乱”

①都是地方势力恶性发展的结果

②都由中央“削藩”直接引起

③叛乱平定后,中央集权都得到强化

A.①

B.①②③

C.①③

D.②③

【答案】A

..............................

考点: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地方行政制度

10.据北京汇文中学校史记载:

“本校肇建于前清同治十年(1871年),时有美以美会(美国基督教会)初立教堂于北京崇文门内,因附设蒙学馆一所。

”据此推论,下列史实对汇文中学的创办有一定影响的是

A.鸦片战争后签订《南京条约》

B.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

C.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北京条约》

D.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答案】B

【解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人在中国传教,符合材料中主旨,选择B正确;其他选项没有提及传教的影响,排除。

11.“任何民族都是有自决权的,这是毫无疑问的事。

”历史的发展使我们的民族大家庭需要采取与苏联不同的另一种形式。

每个国家都有它自己的历史发展情况,不能照抄别人的。

”为此,新中国政府

A.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在全国普及了基层民主选举制度

D.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反映的是解决民族问题的政策,故选B。

12.连环画曾伴随着一代代人度过童年,是当年人们了解历史,汲取文化的重要途径。

下图为某连环画中的一页,它向我们展现的历史是

A.国民革命时期的北伐战争

B.十年对峙时期的国共斗争

C.抗日战争时期的国共合作

D.解放战争时期的战略反攻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主要考查土地革命。

解题时注意图片中的提示“红军战士”“中国工农红军”等,这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中共领导的军队的名称。

所以应选B。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土地革命·认识

13.下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一幅漫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武昌起义各地纷纷响应

B.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

C.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

D.共和政体已深入人心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旨在考查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响应,与漫画主题“共和被孤立”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故B项错误;从漫画材料来看,共和势力被挤在中间,四周有很多反对力量聚集,暗示革命中隐藏着失败的危机,故C项正确;“共和政体已深入人心”与漫画主题“共和被孤立”不符,故D项错误。

14.唐代,州县政府修筑的城郭必皆宽广,街道必皆正直,官署也多基址弘敞。

而宋代以降,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则相对简陋,且有越来越简陋的趋势。

导致上述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B.唐朝城市管理非常严格

C.北宋采取“制钱谷”措施

D.宋代城市经济发展迅速

【答案】C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相关知识。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材料反映了宋代以来,州县政府所修筑的城郭、街道和官署相对简陋,原因主要是财力的不足,这与北宋政府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财政的措施相关,故本题选C。

A是中央官职,材料反映的是地方。

B、D从题中无法体现。

15.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后,慈禧太后做了如下表态:

“今兹合约,不侵我主权。

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

”并保证今后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

这反映出

A.《辛丑条约》中,西方列强在一定程度上做了让步

B.《辛丑条约》并未涉及中国主权和领土问题

C.清政府已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D.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从慈禧太后的话中可知,《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已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A、B说法明显错误;《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项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辛丑条约》

16.新中国史学界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定位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

上世纪90年代以前强调革命史观(反封建反侵略斗争),近些年来强调现代化史观(从传统农业社会向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趋势)。

以下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

A.太平天国提出的《资政新篇》

B.义和团提出的“扶清灭洋”口号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抗日战争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旨在考查正确评述相关史实的能力。

A、C两项体现了反封建、求民主的倾向,D项体现了反侵略、求民主的倾向。

均与设问要求“不能同时体现革命史观和现代化史观的是”不符,故排除;“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盲目排外的倾向,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故选B。

17.下面图片是中国特色的地方制度,两者都有很大地方自治权,它们最大的不同是

A.前者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后者享有完全的自治权

B.前者是少数民族当家作主,后者是外国人当家作主

C.前者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后者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D.前者有利于各民族的繁荣,后者有利于祖国的统一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以图片的形式旨在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与归纳的能力,题干中的两张图片分别反映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一国两制两种制度,依据已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不具备高度自治权,特别行政区也不具备完全自治权,A的说法不正确,B“外国人当家作主”的表述不合史实,排除,D不是二者的最大区别,排除,民族区域自治下,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特别行政区下实行的是资本主义制度,故选C。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一国两制

18.北宋初期,行使监察职能的御史弹劾官员时很少涉及宰相。

至北宋中期,御史则与宰相“分为敌垒,以交战于廷”。

这种现象反映了

A.官僚内部斗争集中于相位之争

B.宰相位尊权重的传统开始改变

C.专制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

D.监察官员与宰相权力基本对等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材料中御史弹劾丞相,并非是争夺相位,也并非有意挑战丞相的权威而是行驶检察权;因此A.B两项错误;D项错误,检察权和宰相行政大权不属于同一个系统,无法比较。

监察官员和丞相的相互制约,体现的是加强皇权的思想,故选C选项。

考点: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分权

19.“(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荀子说:

“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诸侯。

”根据材料可知周代

A.完全建立在同姓亲族基础之上

B.分封的主要标准是德才兼备

C.异姓诸侯国受到排挤

D.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答案】D

【解析】“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说明分封的主体是同姓的亲族,故D项正确;A中完全说法错误;B不符合分封制按照血缘关系原则;C中排挤不符合题意。

20.1832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派“阿美土德”号对上海进行侦察和测绘,鸦片战争后英国通过了一个不平等条约迫使清政府开放上海。

该条约是

A.《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辛丑条约》

D.《南京条约》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开放上海、广州、福州、宁波和厦门五口通商,上海成为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故选D。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21.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为鼓舞溃兵伤兵的士气,军方播报了关于不久前一个战役的一段报道:

“……倭军之三十三师团使用迂回穿插之战术,以两个联队兵力攻占拼墙河(河流名)南北,而我远征之军以寡击众,披肝沥胆,做浴血之战,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干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众……”上述材料说明了

A.中国远征军解放了缅甸

B.英军在缅甸都依靠中国远征军救助

C.日军在缅甸遭到毁灭性打击

D.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注意材料中的“两个联队兵力”“我远征之军”“解救同盟之英吉利军七千余众,夺回中外记者教士五百余,说明了世界反法西斯力量互相支援和配合。

故B项正确。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22.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

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

A.中英战争

B.鸦片战争

C.通商战争

D.夷匪犯境

【答案】A

【解析】鸦片战争是英国为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是因为英国对中国进行肮脏的鸦片走私而引发的战争,简单的将其称为中英战争,掩盖了其侵略本质和中方的正义性,淡化了历史认识中的价值判断。

故答案为A项。

B项表明英国是以中国销毁鸦片为借口发动的战争,C项是英方认为清政府的措施损害了其商业利益而引发的战争,D项是中方带有强烈“天朝上国”心态对英方表示蔑视的说法,均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对此事件的价值判断,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

由于历史认识主体是具体历史条件下的有一定社会关系的人,这就决定了历史认识的社会属性,这种属性是在对历史认识的价值判断中体现出来的。

故鸦片、通商、夷匪等词都体现了对历史事件的价值判断,尽管这种价值判断是站在不同的立场而作出的,如“通商战争”的说法应当是站在英方的立场上来看待这场战争的。

但不管怎样,都包含着一定的价值判断。

23.《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涉及的内容是

A.协定关税

B.允许列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支付列强巨额赔款

D.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考察列强强迫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是:

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lOO万元;③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及附属岛屿给日本;②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两亿两;③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④增辟通商口岸等。

《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

①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保;②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③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④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都涉及到的内容是:

赔款。

故应选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24.下面这幅漫画反映了重庆谈判期间

①共争取和平民主

②蒋介石表现出和平的诚意

③全国人民期盼民主机遇

④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④

D.①③

【答案】B

【解析】中共领导人与蒋介石握手和谈,反映出①正确;注意右侧人物在桌上谈判的握手,及桌下拿着手枪的手,影射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面目,故④也能体现;②③表述正确,但漫画不能体现,因此,只能选①④,故排除ACD,选B。

25.下图为清朝大臣绍英当时所记的“光绪庚子年避难日记”片断,内有“日本洋兵……攻破东直门”等内容。

以下事件,可能被记录其中的是

A.清廷被迫推行“预备立宪”

B.清政府下令军队镇压义和团

C.甲午战争中日军犯下侵华罪行

D.慈禧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帝

【答案】B

【解析】“光绪庚子年避难日记”反映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的事件,清廷推行“预备立宪”在1905年,故A错误;八国联军侵华时期清政府下令军队镇压义和团,故B正确;甲午战争在1894年,故C错误;戊戌政变在1898年,故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判断材料关键信息“光绪庚子年避难日记”所提示的时间,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的史实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26.下列推理属于哪种情况大前提:

希腊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泉。

小前提:

雅典民主制是希腊文明的典型代表。

结论:

雅典民主是迄今为止最完善的民主。

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大前提、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

C.大前提错误,小前提、结论正确

D.大前提、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

【答案】B

【解析】据所学知识可知大前提、小前提均正确,世界上的民主各有特色,不能说哪一种最完美,结论错误,故选B。

27.2014年是中美建交35周年纪念年。

1971年中美关系开始缓和,但是8年后才正式建交,推动建交最有可能的因素是

A.中苏关系严重破裂

B.“文革”结束

C.坚持多边外交战略

D.十一届三中全会重大决策的推动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所学历史知识的掌握。

中美关系正常化是一个比较长时间的历史过程,在这之间起到积极因素的事件有很多。

注意材料给的时间限定“1971-1979年”,在这期间发生的不包含A、C选项,推动中美建交的有利因素主要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进一步打开中国国门,实行改革开放,对中美建交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考点: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中美关系正常化·中美建交的推动力

28.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

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投资总额约1106万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扩张近8倍。

各国纷纷扩大在华投资这一举动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A.《北京条约》及协商关税条款

B.《马关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C.《辛丑条约》及“利益均沾”原则

D.《南京条约》及“最惠国待遇”条款

【答案】B

【解析】“协商关税”属于《南京条约》的内容,而《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这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排除A;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签订了《马关条约》,规定日本可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根据片面最惠国待遇,各帝国主义国家利益均沾,这体现了列强侵华进入资本输出的新阶段,故选B;《辛丑条约》签订于1901年,其“利益均沾”的条款体现了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排除C;《南京条约》签订于1842年,这与题干所给时间不符,排除D。

点睛:

本题考查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1894年”、“1914年”,并正确掌握《马关条约》的内容及历史影响。

29.刘少奇说:

“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我个人也是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

"刘少奇这些掷地有声的话反映出的问题是

A.“文革”全面发动

B.“文革”期间我国民主法制遭践踏

C.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修正主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但是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

……我是一个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

”说明当时法律的权威和民主的保障受到严重的破坏,故B项正确;A时间不符合题意;C和D不是材料体现主旨。

考点: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破坏

30.突出体现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局限性的是

①《天朝田亩制度》

②天京变乱

③《资政新篇》

④北伐失利

A.①②③④

B.①

C.①②

D.①②③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考查对天平天国运动农民阶级局限性的认识。

农民阶级局限性主要体现在平均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等,《天朝田亩制度》与天京变乱即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反映,①、②符合题意。

《资政新篇》、北伐失利均不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体现,排除③、④。

故选C。

考点: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年至1900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5小题,每小题8.0分,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致使国家主权遭受严重践踏,中华民族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机之中。

面对侵略,中国军民奋起抗争,谱写了一曲曲爱国诗篇。

请阅读下列四幅图片,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列举图一、图二、图三战争期间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和图四战争中侵略者所犯下的罪行。

(2)面对以上侵略战争,中国人民分别进行了哪些主要的抗争活动?

(3)图二与图四都是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但结果不同,你能说说致使结果不同的主要原因吗?

(4)图四战争的结果给中国和世界带来什么影响?

【答案】

(1)条约:

《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罪行:

野蛮的军事侵略和残酷的屠杀、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疯狂的经济掠夺、扶植傀儡政权、推行奴化教育

(2)图一:

三元里人民抗英、图二:

黄海海战、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图三:

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图四:

全民族的抗日战争(注:

战争与抗争要相对应;符合题意的其它抗争事例也可)

(3)图二结果:

中国战败。

清政府政治腐败,妥协退让。

图四结果:

中国取得百年以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全民族团结一致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4)对中国: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伟大的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胜利;增强了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世界:

中国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