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先进集体事迹材料9个.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9608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61.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先进集体事迹材料9个.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建筑先进集体事迹材料9个.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建筑先进集体事迹材料9个.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建筑先进集体事迹材料9个.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建筑先进集体事迹材料9个.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建筑先进集体事迹材料9个.docx

《建筑先进集体事迹材料9个.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先进集体事迹材料9个.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建筑先进集体事迹材料9个.docx

建筑先进集体事迹材料9个

先进集体事迹材料(9个)

沈阳市殡葬管理处:

沈阳市殡葬管理处,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执行、落实党和国家的殡葬改革方针政策,锐意创新、积极进取,团结拼搏,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绩。

一、加强理论学习,干部队伍工作作风不断转变。

长期以来,殡管处党委注重抓好理论学习和各级班子建设,在廉政建设上形成了殡管处、基层单位、服务对象三级监督体系,领导干部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现场、深入一线,了解情况,掌握动态,解决问题,在员工中树立了良好榜样。

二、强化科学管理,殡仪单位内部建设逐步规范。

近年来,殡管处针对各殡仪单位工作特点不断加强基础建设,指导各单位不断完善规章制度,强化目标管理。

为提高殡葬职工的整体素质,建立了教育、培训、考核三个步骤同时抓的长效管理机制。

先后举办了殡仪单位领导干部领导艺术培训班、中层干部现代管理培训班、档案管理培训班,对全市29个殡仪单位,近200余名领导干部和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了培训。

去年成功举办了首届“星级殡仪主持人大赛”,展示了殡葬员工的精神面貌,在全国开创了“星级”殡仪主持人的先河,具有典范作用,获得了良好反响。

三、加强行风建设,树立了良好的社会窗口形象。

近年来,殡管处通过采取社会监督、媒体监督、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有效形式,不断改进服务工作,殡葬系统聘请30余名行风监督员,把殡葬窗口单位置于社会监督之下。

各单位实现了服务工作“六公开”。

全市殡仪馆认真执行对特困户的减免政策,每年都为低保户减免费用200余万元。

今年又建立了服务反馈机制,已经安装了两部专用电话,配置了两名工作人员负责对全年服务电话回访工作,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形成了诚信为本、优质服务、群众满意的殡葬行业新气象。

2010年殡管处在沈阳民心网开展的行风评比中取得了市直基层单位第一名的好成绩。

四、强化行业监管,规范殡葬行业秩序。

近年来,殡管处会同执法部门不断强化殡葬市场管理,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以医院、公墓、殡仪馆周边地区为重点,开展不间断的巡视检查,对“三黑”(黑车、黑托、黑中介)行为进行专项治理,有效地制止了各类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

去年又会同市公安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殡仪车辆使用管理的通知》,对全市殡仪单位及偏远乡镇经批准的100余台接尸车辆进行统一标识、统一颜色、统一号段,以区别于社会“黑车”。

不但便于群众的监督,而且对规范管理起到了很好作用,在全国开创了殡仪车辆标准化管理新模式。

五、强化公墓管理,规范公墓经营行为。

在公墓建设上,坚持国家提出的“园林化、生态化、艺术化、人文化”的“四化”发展目标,注重总体建设与生态化建设相结合,注重传统殡葬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将经营理念定位在增加殡葬文化内涵和节约土地资源上。

全市墓园基本形成了将传统葬式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将传统墓地建设与园林化建筑相结合的发展模式。

六、完善清明工作机制,确保群众祭祀安全。

针对清明群众祭祀工作,建立了清明工作部门联动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局面。

由于各级民政部门、各殡仪单位认真组织,周密安排,措施到位,每年全市殡仪单位都接待祭祀群众在350万人次以上,特别是今年已经达到375万人次,没有发生任何问题,多次被国家民政部、省民政厅评为清明工作成绩突出单位。

七、创新宣传方式,引导群众文明祭祀。

近年来,殡管处与辽沈晚报联合开展了“清明思亲——为故去的亲人送一份特别的爱”和“清明直通车”专题宣传栏目,通过采取学者论坛、名家加盟、百姓互动等方式,倡导文明祭祀新风。

向全市发出“文明祭扫、平安清明”倡议书,号召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做文明祭祀的先行者。

积极发挥殡仪单位“窗口”作用,建立了生态公益园,对社会“三无”人员实行免费安葬,获得了良好反响。

全市29个殡仪单位连续4年坚持开展了“鲜花换烧纸,文明祭故人”活动;积极发挥沈阳殡葬网的作用,为文明祭祀创造平台,网上祭祀已成为部分市民的首选。

八、完善殡仪服务体系,发挥国有殡葬单位保障作用。

近年来,殡管处不断完善以市殡仪车辆管理调度中心为龙头,以市回龙岗公墓、市殡仪馆、于洪殡仪馆、东陵殡仪馆、市回龙岗墓园为依托,以“96144”礼仪为主体的“一站式”殡仪服务模式,将服务触角深入医院和社区,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基本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信息网络。

各单位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满足了群众不同层次需求。

大连市救助管理站:

该站在市民政局党委的领导下,围绕着“知荣辱、树新风、情系受助人员”窗口服务竞赛活动,以提高职工素质为切入点,以规范化救助、规范化管理为重点,以受助人员满意为标准,深入开展了行风建设活动,不断创新救助措施,全面推进规范化建设,积极引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充分培育救助管理文化,形成了具有大连特点的救助管理工作模式,塑造了良好的社会窗口形象,取得了让政府满意、让社会满意、让受助人员满意的政风行风效果。

多年来,大连市救助管理站的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充分肯定,多次受到国家、省、市等政府部门表彰,先后被评为大连市先进党支部、大连市先进集体、大连市文明单位、辽宁省先进党支部、辽宁省文明单位、2008年奥运会救助管理先进集体及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贡献奖”。

一、创新救助管理工作模式。

大连站针对受助人员的实际需求,先后创造了“救治绿色通道、免费职业介绍、‘一元钱’银行帐户自助返乡、网络寻亲、跨海接力救助、‘亲情假日’、儿童心理矫治个案工作”等十四项“全国第一”,变救助站单一劝导为社会力量参与劝导救助,成立了全国第一支由社会各界人士参加的“城市救助联络队”和以慈善义工为主体的“义工救助劝导队”,在全省成立了首批6支高校救助青年志愿者队伍,并在辽宁省首家实现了求助、咨询、救助热线电话一号通;积极推进了全市救助属地化管理,构建起市、区、街道(乡镇)、社区(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四级救助管理社会化网络,在全市312个社区建立易走失人员档案,发放80000枚耐水洗材料针织而成的爱心联络签、彩印救助联系卡30000张,形成一整套完善的防止人员走失、快速查询、送返工作机制。

积极拓展了儿童联合解救采血查询、城市居民应急救助、妇女反家暴救助等服务领域,逐渐形成了具有大连特点的救助管理工作模式。

二、全面推进规范化建设。

大连站根据《救助管理机构基本规范》和《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基本规范》的要求,依托大连市政府投资2750万元新站改造建设工程,全面推进救助站规范化建设。

结合救助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亲情化的要求,全站建有办公楼、救助管理综合楼、自然灾害紧急避救中心、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儿童室外活动场等,共有成人、儿童、妇女、残疾人等10个救助服务区,设有救助床位280张。

通过二次细化功能,建立了“母子亲情室”、“心苑”等9个救助功能室和儿童心理康复、反家庭暴力避救中心、城市居民应急避救中心等4个社会工作区。

制定完善了30余万字的救助管理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在全市市直事业单位率先通过了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开展了政务公开和党务公开,成为辽宁省救助管理规范化建设示范站。

三、引进专业方法介入救助服务。

大连站充分利用成为全国首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单位这一契机,积极探索实践了“2+1”和“3+1”社会工作者服务组合模式。

站里成立了爱心解难、职业介绍和康复服务等6个社会工作实务小组;投入14万元开展社工培训,9名职工考取了社会工作师资格证书;开发了儿童心理矫治、儿童艺术康复、成人救助辅导和妇女救助维权等12个社工岗位;与英国救助儿童会合作实施了“儿童之家”社区工作项目,与红凌等社区开展了安置流浪人员的“温暖阳光工程”,制定了《社会工作目标》、《社会工作服务守则》和《社会工作救助管理基本程序》等10余个工作规章制度,在全国首家设计制作了儿童心理健康档案模本和儿童心理评估问卷模本。

理论研究成果《大连市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专业化道路》、《专业救助,体现救助温情》被《中国社会工作》、《社会福利》杂志刊载,受助儿童玲玲个案被评为全国优秀社工案例。

大连救助管理社会工作实践成果,在2010年全国社工广州会议和辽宁省社工人才推进会上做了主要介绍和推广,成为民政部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单位。

四、培育大连特色救助管理文化。

大连站立足于救助实践,以“民政为民、全心全意”为核心价值,突出夯实队伍主体基础、拓展救助发展领域、放大社会功能等重点任务,逐步形成了以“依法救助、人文关爱”为理念导向、以“素质提升、品牌创建”为管理载体、以“拓展关怀、综合救助”为创新基点、以“广泛动员、多样参与”为社会支持的具有大连特点的救助管理文化,由大连站职工原创并演唱的《让关爱走进每个角落》成为全国救助站系统行业代表曲目。

救助管理办法实施至今,大连市救助管理站共救助各类流浪乞讨人员3.8万人次,其中救助保护流浪未成年人3181人,救治流浪危重病人和精神病人4040人,通过“一元钱”银行帐户帮助5680人返回家乡,成功实施社工个案542例,为607名走失人员找到了家,安置身源不清人员128人,妥善处理无名尸上百具。

协助市应急办、市妇联、市外办等为400余名本市突遇灾祸的市民提供紧急生活救助服务,为数十名遇家暴妇女提供避救服务,救助来自日本、韩国、俄罗斯、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外来求助人员21名。

先后圆满完成夏季达沃斯论坛、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期间救助管理工作任务;圆满完成冬春特大风暴潮、汶川援助、海难救助等重要应急救助任务。

在全省乃至全国创造了连续十几年保证无一名流浪乞讨人员冻死、饿死的“奇迹”,将党和政府的真情关怀送到每一位受助人员的心坎上。

2007年6月,第二届全国救助管理站站长论坛暨落实民政部两个《规范》现场会在大连举行,来自全国的300余名救助站站长参观了大连站,窦玉沛副部长等部省领导对大连救助工作、特别是首创的救助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

“引领潮流,卓尔不群。

”并挥笔写下:

“救助管理因你们而美丽!

”。

抚顺市民政局:

几年来,抚顺市民政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民生工程为主线、项目推进为抓手,牢记“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民政事业整体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为“十一五”赢得了圆满结局,也为“十二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坚持民政为民,困难群众切实得到了更多实惠。

抚顺市民政局抓住中央和省、市高度重视民生、关注困难群众生活的有利时机,努力提高保障水平,使困难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开放和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成果。

几年来,五次提高城市低保标准,月标准由170元提高到330元,增幅达到94.1%;四次提高农村低保标准,年标准由660元提高到1661元,增幅达到151.7%;四次提高五保供养标准,集中供养年标准由2000元提高到3993元,分散供养年标准由1300提高到2783元,平均增幅达到89%;五次提高在乡复员军人生活补助标准,平均由198元提高到640元,增幅达到223.2%。

建立门诊和住院相结合的医疗救助制度,城乡困难群众看病难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启动城乡低保边缘户救助制度,形成了与城乡低保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使更多的困难群众受益,有效保障了城乡贫困群体基本生活。

建立医疗保险和资金补助、减免相结合的在乡复员军人医疗保障体系,有效解决了在乡复员军人看病难问题。

建立殡葬救助制度,减轻了困难群众丧事负担。

五年间,市本级下拔补助资金6600万元,为农村贫困户改造危房、灾民建房和维修改造10674户,并投入资金5850余万元,新建改造农村敬老院37所、“五保家园”32处,农村低保户、五保户的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2007年,我市启动了“爱心助学子·大学圆梦”行动,四年筹集664万元,救助贫困大学生3496人,实现了贫困大学生都能上得起学的目标。

连续五年在全市开展了“送温暖·献爱心”社会捐助活动,筹集资金5826余万元,救助困难群众31万户(次)。

出台《关于加强孤儿救助工作的意见》,完善了救助制度,将分散养育孤儿标准提高到450元,集中养育标准提高到700元。

目前,我市的救助面越来越大、救助项目越来越多、救助资金越来越高,巩固了应保尽保成果,保证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水平有所逐步提高。

2、坚持改革创新,民政工作发展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几年来,抚顺市民政局把改革创新作为促进民政工作发展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围绕制约民政工作发展的瓶颈问题,不断创新工作体制机制,取得了明显效果。

依托社区和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了“爱心呼叫系统”,为居家养老、孤寡及独居老人提供应急求助、日常生活服务和精神慰藉;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建成“慈善爱心超市”10所,惠及低保家庭近5万户。

建立城市低保对象民主评议制度,改变了过去申请办理低保由社区干部说了算的弊端,低保工作的公开、公正、公平程度显著提升,针对低保问题的投诉件明显减少。

建立贫困精神病人救助制度,解决了群众反应强烈的贫困精神病人救治难问题,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网络,创新了救助管理方式,得到省民政厅和国家民政部的重视。

建立城乡社区携手共建新机制,为我市推进农村社区建设摸索出一条宝贵的经验。

从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社会大局稳定出发,建立信访联动督办机制,最大限度地解决群众的诉求问题,受到省、市的肯定。

强化技能培训,采取“政绩双考、择优录取、公开摘牌”的分配办法,提高退役士兵有效就业率,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退役士兵安置机制,保证了退役士兵的稳定。

在抓工作机制体制创新的同时,还围绕民政工作热点、难点问题,不断改进民政工作的方式和方法,在“幸福家园”项目建设、农村医疗救助、贫困大学生救助、城市社区建设、城市街路标志设置、文明祭祀、发展基层社会组织、养老院内部管理、军休干部多样化服务等十几个方面实现了突破和发展,市属3个公墓和市殡仪馆经济收入连续五年突破千万元大关。

特别是在解决我市国办社会福利机构规模小、设施陈旧,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社会福利需求的突出问题上,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抚顺市民政局启动了“幸福家园”项目建设,这既是一项民政基础性工程,也是一项民生工程,“幸福家园”项目的建成,极大地提升了我市国办社会福利机构的保障能力。

三、坚持统筹兼顾,民政事业走上协调发展轨道。

应对艰巨复杂的工作任务,抚顺市民政局统筹安排、正确处理服务中心工作、应对突发事件、整体推进各项工作全面发展的关系,实现了民政工作协调发展。

一是集中力量完成了市委市政府部署的重点任务。

结合市委、市政府棚户区改造“一号工程”,我们实施了棚改社区建设工程,三年累计向棚改社区投入1909.4万元,全市36个棚改社区用房总面积达到2.16万平方米,平均面积600平方米,全部建成“一站式”服务大厅,市棚改新区社区建设工作走在了全省的前列。

结合全市“和谐社区(村)创建活动”,在全市社区(村)干部中开展了以“知民情、办实事、促和谐”为主题的“五百家”活动,建立了社区(村)信访代理员制度,为居民提供了合法的诉求渠道。

落实省政府《关于调整60年代精简退职职工生活待遇标准意见的通知》要求,较好地完成了60年代精简退职职工待遇落实工作。

利用三年时间,投入2562万元,整合维修烈士陵园19处。

二是全力以赴完成了突发事件的应急任务。

出台了《抚顺市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建立了自然灾害应急救助领导工作机制和救灾工作分级管理动员机制,在近年来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中,应急反映机制效能得到极大彰显。

先后圆满完成了市委、市政府部署的抗击暴风雪、支援汶川和玉树地震灾区、参与蚁力神问题处置、奥运安保和“7.31”洪灾等突发、紧急重要任务,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展现了民政工作的力度。

三是着力推进各项民政工作的全面发展。

注重整体推进,30多项民政业务工作中,每项都有亮点,比如城乡社区建设、养老服务社会化、文明祭祀、农经协扶贫、城乡地名标志设置、彩票发行、发展慈善事业等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并有十几项工作处于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如养老服务社会化、老龄工作、彩票发行等,体现了我市民政工作的整体发展水平。

四是注重民政工作的综合平衡。

通过健全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实施农村贫困户危房改造工程和敬老院改造工程、推进农村社区建设等措施,加强了农村民政工作;通过政策、资金向贫困地区和偏远山区倾斜,支持了困难地区民政事业的发展,增强了民政事业发展的可持续性。

本溪市第一社会福利院:

本溪市第一社会福利院现有职工70人,养员375人。

该院坚持艰苦创业、勤俭建院的办院方针,始终以老人需求为第一信号,以老人满意为第一标准,不断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功能设施,不断提高老人的生活标准,为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构建和谐社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狠抓班子、带好队伍,民主团结风清气正。

该院领导班子组建以来,注重团结协作、以身作则的工作作风,在各项工作中为全院职工做出了表率。

一是严格实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院务会、业务科室周例会制度,将院里的重要决策、养老服务中出现的棘手问题,及时在班子会上解决,有效促进全院各项工作的开展。

二是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充分发挥表率作用。

对于较大项目经费开支,由院班子会集体研究决定,如在新建的老人宿舍楼工程上,班子集体按照省市的相关规定,进行公开招标,并在全院职工大会上公布财务支出情况,几年来拒绝施工方的礼金、购物卡累计8万余元。

三是坚持日常开支层层审核报销制度。

形成逐级把关、层层负责、“一支笔”审批、“多支笔”制约的规范程序。

班子成员在各项工作中以身作则、风清气正,增强了班子集体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身体力行为全院职工树立了勤政廉政、爱岗敬业的好榜样。

二、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改造养老服务环境。

艰苦创业,自力更生是该院一贯办院方针。

在抓基础设施建设的工作中,院领导班子首先向职工发出“我是一面旗,全向我看齐”的倡议,面对繁重的维修改造任务,班子成员全部深入一线,同职工一起劳动,上山捡石头、下河捞沙子,宁愿多流一滴汗,也要少花一分钱,把国家投入的每一分钱发挥最大的作用。

为降低冬季取暖煤的采购费用,院班子决定采用立秋之前购进取暖煤的方法,仅此一项,每年从取暖煤项目中节约了资金近30余万元,并把节省下来的钱全部投入到老人生活中。

近三年来,全体干部职工埋头苦干、自行维修供水管道、铺整院内地面、做房盖防水等工程节约资金近100多万元。

在改造建设中,许多职工舍小家、顾大家,披星戴月,苦战在设施改造工作的现场,一连几个月不回家,涌现出了以全国劳动模范郭海廷院长为榜样的一大批省市先进典型。

通过全院干部职工的艰苦创业,基础设施和服务功能不断完善,形成了护理层次分明,供水供暖有保障,院区内绿树成荫、人工湖碧波荡漾的新院貌,达到了春有花、秋有果、冬有青的优美环境,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好评。

三、履责尽职、无私奉献,营造老人幸福乐园。

在本溪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居住的300多名老人,他们的平均年龄为74.7岁,其中社会孤寡老人170多人,而且这些老人中,残疾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就占75%,为了让孤寡老人感受到晚年幸福,福利院的工作人员精益求精,不断完善服务管理。

一是完善服务制度,实行目标化管理。

用制度建设来保证优质服务的不断提升,实行以院长负主责,层层落实责任的查房制度,切实做到老人在我心中,我在老人身边,视老人为亲人。

此外,院里根据年龄不同、文化不同、身体健康不同,设置了重病老人护理区等四个服务区域,形成了梯次管理,做到了责任明确、服务规范、程序操作的严格管理模式。

二是坚持开展养医结合、娱乐和康复相结合的护理方式。

该院每年春季都组织全部老人到市内大型医院做健康体检,做到无病预防、有病及时救助,并建立健康档案,要求服务人员熟悉和掌握每一位老人的身体健康情况。

同时对生活能自理的老人坚持经常性的组织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活动,组建了老年人艺术团,他们自编自导自演,不仅在院内演出,还到部队慰问演出。

对于不能自理常年卧床的老人,开展了因人而异的康复训练法,使他们逐步康复,能够自理,让他们对生活充满信心。

对于患重症病的老人,做到诊察准确、用药及时,精心护理,做到褥疮率为零,同时对老人开展心理服务项目。

三是抓好老人的营养配餐,保证老人吃的好。

近几年由于物价不断上涨,而老人的伙食标准仅有300元,一直没有提高。

在这种情况下,院领导班子提出,对老人伙食不能降低,每天要保证老人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一个水果,特别是在今年,物价上涨更为明显。

院里压缩其它支出,将老人的伙食费提高到每人每月450元,并为特护区患病的老人增加了夜间营养餐。

在老人吃的好、住的好的同时,每年组织老人外出旅游,每逢春节都为孤寡老人从里到外换上新衣服,发上100元压岁钱。

每逢老人生日,院长都会亲自为老人祝寿,每有老人病逝,院领导都会亲自为老人送行、料理后事,让院里老人真正感受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的晚年生活。

本溪市第一社会福利院在求真务实、苦干实干中不断发展壮大,先后被评为“全国民政基层行风建设先进集体”、“辽宁省文明单位”、“辽宁省一级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辽宁省规范服务先进单位”、“辽宁省学雷锋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锦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一服务管理中心:

锦州市军队离休退休干部第一服务管理中心主要承担军休干部服务管理工作。

现接收军休干部676名,有工作人员59名。

多年来,在省民政厅、市民政局党委的领导下,省、市安置部门的指导下,中心党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以争创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为目标,以实现科学发展为主线,以管理上水平,服务上层次,年年有发展,建设上台阶的工作思路,带领工休人员坚持改革创新,奋发进取,实现了中心建设跨越式的发展。

一、坚持亲情服务,在服务管理上创先争优。

一是坚持抓好党委建设,努力使党委一班人成为军休干部的贴心人。

中心党委始终要求班子成员按照情为休干所系,利为休干所谋,权为休干所用的工作要求,提出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五个楷模”,彰显了领导班子的向心力、凝聚力。

为全面落实休干“两个待遇”,我们提出“真情服务、科学发展”的服务口号,医务人员24小时值班;开展健康体检活动长达13年;圆满解决100余名副师职休干医疗难点问题;休干患病住院,中心领导、站长、休干等集体看望并送去问候卡;休干病故,做好善后工作,达到亲人的满意;为提高休干们的幸福指数,中心率先成立老年大学;率先建立“军嫂活动室”,浴池设立“夫妻间”;率先实行领导承包责任制,联络员制;率先推出为年满80岁休干集体祝寿,举办盛大的金婚、钻石婚庆典,拍摄水晶纪念照等,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有的休干子女被感动得热泪盈眶。

二是抓好职工队伍建设,努力使工作人员成为军休干部的知心人。

中心党委围绕“学习军休干部、服务军休干部、尊重军休干部”,开展了“三学三比三提高”、“热爱党、强服务、创先进、讲和谐、促发展”、“三亮三比两争当四评议”等教育活动。

积极参加《中国老年报》等报刊举办的知识竞赛、理论研讨会,交流心得体会;聘请理论专家和军休干部先进典型做报告;连续多年开展“三和谐、五优秀”评比活动等,使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服务作风明显改进,服务效能明显提高,服务能力明显提升。

二、坚持规范管理,在创新机制上创先争优。

一是实行科学管理,提供规范服务。

建立健全政治学习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及休干考核工作人员的测评制度等9大类30余项规章制度,形成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

尤其在党风廉政建设上,中心党委与各部(站)干部签订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做到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

领导干部以身作责,率先垂范,努力做到民主决策,科学管理。

二是坚持民主监督,促进阳光行政。

积极实行民主监督,做到“五个公开”:

即政策公开、职责公开、财务公开、管理公开、热点难点问题公开。

注重发挥党支部和管委会参谋、协调、监督作用。

重大的财务支出、重要事项和活动,做到事前征求意见,事后通报结果,年底公布全年帐目。

三是推进改革创新,激发工作活力。

依托新载体,搭建新平台,促进工作质量提升。

我们以车辆改革、房屋改革、医疗改革、人事改革等为突破口,为军休工作注入新的活力。

三、坚持科学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远程网络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