额尔齐斯河.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9594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额尔齐斯河.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额尔齐斯河.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额尔齐斯河.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额尔齐斯河.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额尔齐斯河.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额尔齐斯河.docx

《额尔齐斯河.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额尔齐斯河.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额尔齐斯河.docx

额尔齐斯河

额尔齐斯河

额尔齐斯河(蒙古语),古称多逻斯川、曳河、都罗河、额尔的失河,《水道提纲》中称额勒济思河,《旧唐书》中称其“安习水”。

河流发源于中国境内的阿尔泰山南坡,流经新疆阿勒泰地区,出国境后注入哈萨克斯坦国境内的斋桑湖泊,伺候穿过阿尔泰山西部支脉流入西西伯利亚平原,在俄罗斯邦的汉特——曼西斯克附近汇入鄂毕河,最后注入北冰洋的克拉海,是我国唯一流入北冰洋水系的国际河流。

额尔齐斯河流域中国境内部分位于新疆最北部,位于东经85°31′~90°32′、北纬46°49′~49°12′,流经富蕴、福海、阿勒泰、布尔津、哈巴河五县市,在额尔齐斯河南湾控制水文站断面以下13千米流入哈萨克斯坦。

概述

水系、地貌额尔齐斯河主源流为库伊尔特斯河,发源于阿尔泰山的协格尔塔依阿苏达坂河阿尔善土大阪,河流自源头由东北向西南流经68千米,与由北向南流的卡依尔特斯河一同汇入位于可可托海镇西南7千米处的伊雷木湖(海子口水库)。

在水库西南角进入峡谷段,流经40千米左岸由吐尔洪河汇入,5千米后河流出山口。

山口以下左岸接纳乌恰沟、哈拉通克河后,从富蕴县城南侧,沿阿尔泰山冲积扇南缘向西北流去。

沿途自东向西依次接纳了发源于阿尔泰山南坡的较大河流苏普特河、库尔特河、卡拉额尔齐斯河、克兰河、布尔津河、哈巴河、别列则克河、阿拉克别克河等支流。

这些河流均由北向南呈平行状从右岸汇入,为典型的梳状水系。

河流自富蕴县城起,流经118千米到达“锡伯渡”,在下游45千米处穿过北屯镇北侧。

又流31千米,紧贴乌伦古湖北侧流过,距湖最近处仅2.5千米。

在经104千米的蜿蜒曲折,从布尔津县城南穿越而过,80千米后流经哈巴河县城南20千米处,下行75千米流向境外。

额尔齐斯河流域地势北高南低,平原地区东高西低。

阿尔泰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横亘在流域的北部。

山体西北部高俊宽阔,向东南逐渐降低且狭窄。

流域西部(中国境内部分)阿尔泰山与萨吾山之间为向西开敞的额尔齐斯河谷地。

阿尔泰山山前断裂是山区和平原的自然分界线,平原区海拔自东南向西北由800米降至450米。

平原区广泛分布着第三纪不透水泥岩,其上覆盖着至粗且透水性强的第四纪松散堆积物,土层一般不厚。

自河源至可可托海,河流流经富蕴县境内的高山区,海拔2000~3500米,相对高度1000~1200米。

冰川地貌发育齐全,岩石裸露崩塌破碎,风化作用强烈。

河谷两侧、谷底多有冰碛巨石堆积,通行阻隔。

植被多以丛生禾木、苔草、寒令羊茅、高山木茅牧草和野燕麦为主,覆盖率为30%~60%。

河流自可可托海至富蕴县城为峡谷段,长45千米,河谷狭窄,两岸崖壁高耸,河流落差350米,蕴藏有丰富水能。

除上游峡谷入山处河下游峡谷出山口处风别建有可可托海水电站和富蕴县水电站外,目前正在兴建的哈德布特水电站(装机容量20万千瓦)是额尔齐斯河上的第四个梯级,水库库容约0.163亿立方米,电站设计水头220米,是目前额尔齐斯河干流装机容量最大的电站。

富蕴县城至引额济海(不论托海)渠首段,河流穿行于低山丘陵区,切割变质岩丘陵,北侧河岸深切且地形峻峭;南侧地形低缓,山顶浑圆,沟谷浅宽,树木较少,植被稀疏。

该河段河流南岸为多级阶地,阶地以上为注明的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之间的两河平原;北岸为阿尔泰山山前冲积平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草茂盛,是流域内的农牧业生产基地和春秋牧场。

布尔津汇口至哈巴河河口区间,河流两岸为灌木丛生的半荒漠戈壁;河道宽浅,纵坡极缓,水流平稳,河曲发育,河漫滩时宽时窄,最宽处甚至达2~4千米,汊流、岛屿、沙洲众多,河流沉积物物则愈往下游愈细。

在接纳布尔津河河哈巴河后,河流水量讲上游明显增加。

由于河床摆动和风力作用的结果,下游河段沿河两岸堆积有成片的沙丘。

在克兰河、哈巴河等河流河口处,有大片沼泽苇荡,宽阔的河漫滩上,多河汊,主槽不明显。

气候流域位于北半球中纬度,盛行西风环流地区,由大西洋来的气候,容易通过额尔齐斯河谷地进入本区,并受山地抬升,在山区形成较丰富的降水。

海拔3100米雪线以上广泛分布着冰川河永久性积雪,有冰川390条,面积276平方千米,主要分布区域在支流布尔津河和哈巴河源头。

流域内降水分布垂直地带性规律明显,山区丰富,平原迅速衰减;西部多,东部少。

平原区降水量为120~200毫米,中、低山区在200~600毫米,高山带可达600~1000毫米。

流域内受春季大风的影响,蒸发量大,蒸发量自山区到平原随高程降低而递增。

流域地处亚欧大陆腹地,远离海洋,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寒温带气候特征,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短暂而凉爽。

一月气温在-16~-24℃,7月气温在18~24℃;平原区年平均气温为4℃。

山区在-2~-4℃;极端最高气温为40.8℃,极端最低气温为-51.5℃。

无霜期128~168天。

水文额尔齐斯河从河源到河口全长4248千米,流域面积164.3万平方千米;国内河长633千米,流域面积5.88万平方千米(其中支流在国外部分产流面积6120平方千米)。

额尔齐斯河一般11月封冻,翌年4月中旬开河,冰厚0.8~1.2米。

该河水质优良,各支流平均矿化度在0.1克每升以下,干流在0.2克每升左右,总硬度77毫克每升,属Ⅰ、Ⅱ级水。

额尔齐斯河洪水主要由山区积雪融化和暴雨形成,洪水一般发生在5~6月,干流因汇集了多条支流洪水,峰高、量大,洪水历时一般在3~5天。

历史最大洪水发生在1966年,洪峰流量为1818立方米每秒(锡伯渡)。

造成锡伯渡以下兵团农十师187团、188团灌区渠首冲毁,沿河草场被淹,牧民毡房被冲。

年径流丰枯变化大,1974年,额尔齐斯河布尔津水文站年径流量较正常年份少62.15%;1982年是流域遭遇特大旱灾,由于上游引水灌溉增加,致使布尔津水文站当年径流量仅为7.68亿立方米,比正常年份减少72.3%。

水利工程早在1725年,清政府“命工部侍郎巴泰、内阁侍郎学士双系办理阿尔台酿饷屯田事”(清《世宗实录》),即在额尔齐斯河流域挖去开荒、屯垦守边。

嘉庆25年至道光10年(1820—1830年),哈萨克族水利工程巧匠肯沁·克亚克拜就在哈巴河、布尔津县组织和指导哈萨克族群众开挖阿德勒托别渠、特列开渠、库勒拜渠等。

史志记载,1912年首批约300余户的俄罗斯族东正教农民被集体迁至布尔津县的冲乎尔乡一带垦荒定居,打破了当时那里单一的畜牧业经济结构,开创了布尔津县的农耕历史,此后,各主要支流上先后修建了众多引水渠,截止1947年,除青河县以外,属额尔齐斯河流域的其他6县市,共建有渠道747千米。

1949年以后,特别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各级人民政府非常重视水利工作,现干流上已修建的水利工程有:

可可托海水库电站,哈德布特水电站,富蕴电站,双红山水电站,喀腊塑克水库,福海县阿克达拉南水库,团结水库,兵团农十师北屯灌区一杆渠渠首、二干渠渠首、三干渠渠首、187团7连水库,阿勒泰市角沙特灌区渠首、引额济海渠首、布尔津县阿克吐别克牧区水利渠首等。

灌溉农田18万公顷,草场约10万公顷,为建设边疆,稳定边疆起到了极大作用。

纪实

河流变迁额尔齐斯河在第三至第四纪地质时期,河流流向发生了较大的变迁。

从富蕴县以南,阿尔泰山山前地区保存着的几道向南的谷底遗迹和古河道及古老三角洲的沉积物沉积特点分析,第三级以前,额尔齐斯河源流及支流克兰河出山口后均由北向南流,入准噶尔盆地古玛纳斯湖,为内陆河;受第四纪新构造运动影响,山前构造受东南向西北倾斜的掀斜作用和一系列东南—西北断裂活动的影响,尤其是巴里巴盖以西克兰河下游发生断陷,使河道明显沿断层线发育,造成现代水系折向西流。

流域资源额尔齐斯河流域森林资源丰富,仅次于天山西部林区。

其中山地森林区一般在海拔1300~2300米的中山带。

主要树种为:

西伯利亚落叶松、西伯利亚冷杉、西伯利亚红松,还有欧洲山杨、疣枝桦等。

平原森林区一般在海拔414~584米的平原河谷两岸。

主要树种有白杨、胡杨、黑杨河青杨4个派组。

此外还有白柳、疣枝桦、小叶桦、盐生桦和多种柳树和灌木。

流域内有多种野生动物和珍惜兽类。

鸟类可分为18目、41科、97属、186种、11亚种,珍惜鸟类有白鹳、黑鹳鸠、大鵟、金鹏、白肩鵰等。

额尔齐斯河生长有哲罗鮭、鲟鱼、白斑狗鱼等20多种原生优质冷水鱼。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捕捞过度及生态环境恶化,河内的哲罗鲑、细鳞鲑、北极苗等正西鱼种锐减。

1999—2000年,有关专家对中国境内额尔齐斯河水系的渔业资源进行了调查,发现有鱼类35(亚)种,其中,额尔齐斯河土著鱼类有23(亚)种,当地渔政部门将将每年4月1日至6月30日定为禁渔期,并逐年向额尔齐斯河月、投放了100多万尾白斑狗鱼、丁鲑、贝加尔雅罗鱼等珍贵冷水鱼苗,是的额尔齐斯河的鱼类种群数量逐年恢复。

2002年,经农业部门批准,依托农十师额尔齐斯河特种鱼类繁育场,成立了“额尔齐斯河流域特种鱼类救护中心”,成为我国唯一一家集北冰洋水系特种鱼类资源研究与开发为一体的国有水产企业。

额尔齐斯河流域是中国黑色金属矿、有色金属矿、稀有金属矿、宝石矿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

位于可可托海镇的可可托海铍、锂矿,矿体伟晶岩南北长2.5千米,东西宽3千米。

7.5平方千米内有伟晶岩脉25条,垂直埋深千米以上,地质特点之典型,稀有元素之多,岩体规模及储量之大,为世界之罕见。

流域内除铜、镍比较丰富外还伴生有钴、金、银、铁、铂、钯、硒、碲、硫等多种有用元素,总品味极丰;铜、镍储量达特大型,金、钴、银、分别达到中型、大型。

砂金矿、岩金矿在额尔齐斯河上游山区有广泛分布,因此该河古有“金山银水”的美誉。

风景民俗在额尔齐斯河流域的源流河多个支流上游都设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干流中游的苛苛苏湿地自然保护区位于克兰河及阿拉哈克河末端三角洲,设有鸟类,鱼类,有蹄类野生动物,天然杨树、桦树等四个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维护好整个额尔齐斯河流域的生态平衡和保护新疆北部绿洲生态安全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流域内具有一流的旅游资源,有没得高山湖泊阿克库勒湖、喀纳斯湖、可可托海,蓝天白云下的雪山冰川和潺潺流水,河谷两岸层层叠叠的白桦林、云杉林,一望无际的绿色草原演绎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自然美景。

人们可以在柯姆河畔了解最早的游牧民族古老的岩画文化;还可以在其二级支流克木齐河周边研究切木尔切克古老的墓葬群,这里是最美的大自然。

流域内主要产业已牧业为主、农牧结合,如今仍有部分牧民过着半定居的游牧生活。

沿河是农牧民的主要聚居地,富蕴县的可可托海镇、富蕴县城、农十师师部(北屯镇)、布尔津县城、哈巴河县城均坐落在额尔齐斯河畔。

流域内以哈萨克族为主体,汉、回、蒙古等众多民族和谐相处,文化交流十分频繁。

每年夏季,当地牧民择日择地举行“阿肯弹唱会”,是哈萨克族民间诗人用诗歌以弹唱形式传播知识、启迪思想、较量才智的大型活动,由各地推选的身着鲜艳服装的阿肯们登台演唱,并穿插着叼羊、姑娘追等丰富多彩,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活动,哈萨克族阿肯弹唱被评为中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流程纪实位于河流上游的富蕴县,其原县城位于上游可可托海镇,1941年改可可托海设治局为富蕴县,1959年县党政机关迁至现库额尔齐斯镇。

县辖6乡3镇73个行政村,居住着汉、哈、维等多个民族,8.8万余人口,其中哈萨克族占总人口的65%以上。

富蕴县以“物华天宝,资源富集”享誉八方。

境内山川秀美,水草丰茂,矿藏丰富,尤以黄金、宝石、有色金属闻名遐迩。

18世纪中叶,清朝从东北抽调“锡伯族营’及其家属分两批去伊犁戍边,1765年的春天,第一批队伍经过乌尔莫盖提达坂进入阿尔泰地区时正值盛夏,额尔齐斯河洪水暴涨,难以逾越,他们决定再此地休整。

河岸和河里有许多野兽和鱼类,正合锡伯族人善于打猎和捕鱼的特长,使得他们在这里度过了一个十分值得怀念的夏天,锡伯渡由此而得名。

位于额尔齐斯河中游河畔的北屯镇,地处阿勒泰地区六县一市交通要道,216国道和318、319两条省道再次交汇,是阿勒泰地区最大的物流集散中心,也是农十师师部驻地。

农十师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骑兵七师19团,1953年进驻阿勒泰后整编为独立28团。

1959年1月组建成立农十师,50余年来,已建起了以师部为北屯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和沿边境一线驻扎的8个农牧团场,18个国有企业,总人口7.8万人,成为开发建设边疆、维护第五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如今开发建设边疆、维护地区稳定的一支重要力量。

如今的北屯,在兵地结合、共同开发的基础上,以得天独厚地理优势,成为额尔齐斯河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站在一城南面小山丘上的“成吉思汗点将台”俯瞰北屯,在额尔齐斯河谷连篇绿荫掩映中的军坑新城一览无余。

成吉思汗垫江台俗称平顶山,又名德仁山;山顶地平如毡,早先在此游牧的蒙古人称此地为“多尔布尔津”,蒙古语意为“像毡子一样的平地”。

相传元太祖成吉思汗6次西征,此地军事军队休整之处,“成吉思汗点将台”由此得名。

点将台上建有植物园、一东一西两座小亭,西亭又叫“将军亭”,是为纪念北屯最早的建设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原副政委张仲翰将军而命名。

1958年,张仲翰将军来此地视察,在今将军亭的位置,指定山下这篇杂书丛生的河谷地作为农十师师部驻地,并取“中国最北面的一支屯垦部队”之意,命名这里为“北屯”。

今天的北屯已经成为一座城区约15平方千米,拥有近4万常住人口的新兴城镇。

额尔齐斯河水量丰富,依托河流水路相通的先天便利,下游布尔津县与俄罗斯很早就“萍水相逢”,两地间商贸流通和民事交往源远流长。

据《阿勒泰地区志》载,中国在布尔津设立码头并与俄方进行定期通航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

1919年,布尔津正式设县。

1952年前后罗成、具有俄式风格的前苏联领事馆驻布尔津办事处与原中苏有色金属公司布尔津县转运站,迄今依然临河耸立;嵌在码头上的十几只V形铁钩,仿佛述说着额尔齐斯河悠久的航运史。

当时口岸转运站拥有170辆卡车,航运办事处拥有35艘船只,从前苏联进口日用资料,可可托海的矿石也就都源源不断的从这里运出。

20世界60年代初因中苏关系变化,布尔津口岸航运中断,至今尚未开通。

别列则克河

别列则克河,为额尔齐斯河支流、国际河流。

“别列则克”,蒙古语意为“手镯”,因河流流程随地行弯曲流淌,形如手镯而得名。

河流全长155千米,流域面积1600平方千米。

河流发源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阿祖套山东南坡,源流称沙克拉马河,河流流经阿克哲衣利亚乌盆地后史称别列则克河,由西北向东南流,途中左岸接纳7条较大支流,呈典型梳状水系。

河流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流程约40余千米至中哈边界线,左岸接纳了发源于鄂什库喇蒙奇尔山西南坡的最大支流阔破尔他斯河后,进入中国境内,途中左岸由我国境内汇入该河的较大支流有科勒迭能萨依河。

阔破尔他斯河全长2千米。

别列则克河进入我国境内后流约8千米,于左岸接纳较大支流黑亚克萨依河河布滚勒河后,在哈龙沟村(喀拉翁格尔村)以下,河流呈倒S形转折,沿途右岸接纳了喀腊沙特河、阿克萨依河、喀英德河河萨热乌增河;又刘晶30千米,风别在喀拉塔斯和加纳尕什村附近接纳了北来的喀腊沙特河(同名的另一条河流)和较大支流库木阿依热克河后,流入山前丘陵平原区,经64千米,在奎干村附近汇入额尔齐斯河。

布滚勒河源头位于中哈边界“大萨孜”南端,上游称巴斯布滚勒河,河流先由北向南流18千米转向西流,4千米后流进齐叶村,向西北约8千米,在哈龙沟村汇入别列则克河。

库木阿依热克河发源于哈萨克斯坦境内的卡拉摩拉山,国内河长19千米。

别列则克河流域河源分布有大面积沼泽,伯勒哲克般毕尔爱喇克巴什河源头位于中哈边界处的“大萨孜”,哈萨克语称山间盆地内水草丰茂的沼泽湿地为“萨孜”。

萨尔布拉克乡夏牧场就位于“大萨孜”及以南的中低山带河流左岸,区内植被繁茂。

河流出山口后进入海拔600米以下的半干旱砾沙质荒漠草地。

该段河流河谷宽阔,河流多弯曲,河漫滩上生长有河谷林及草地。

河中有北极茴、小白鱼等。

河流下游建有跃进大渠,河水被引向西邻的阿拉克别克河灌区,灌溉面积2300公顷。

河流上还建有一座小型水力发电站。

齐叶村附近的山脚下,有一眼清澈见底如明镜般的泉水,当地牧民称之为境泉。

经化学分析测试,镜泉水为优质矿泉水,含多种有益于健康的微量元素。

据说镜泉神水的确治好了许多哈萨克牧民的疾病,当地人在镜泉周围的树枝上挂满了彩色的布条以表崇敬。

现“镜泉”已作为哈巴河县矿泉水、白酒等系列产品的商业品牌进入市场。

别列则克河中游的哈龙沟,花岗岩因被流水和风力剥蚀,脱落成个种造型的山石,鬼斧神工、栩栩如生。

山沟两边数丈高的山石上,刻满了与古代游牧民族生活息息相关的牛、马和骆驼等动物图案以及男女舞蹈造型的岩画。

画面古朴生动,自然奔放,显示出古人不凡的绘画功底和神秘的远古气息。

阿拉克别克河

阿拉克别克河,为额尔齐斯河支流,大部分河段为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界河,河长95千米,流域面积998平方千米。

河流发源于哈萨克斯坦境内阿祖陶山南坡,流域海拔最高2017米,产流区均位于哈萨克斯坦境内,自上而下,从哈萨克斯坦境内右岸汇入的支流有阿克塔斯河、奥尔他铁列克提河、契特铁列克河和阿沙勒河。

河流先由东北向西南流,在下游小克孜乌雍克以下逐渐转向南流,在北湾村以西汇入额尔齐斯河。

过界段河长约66千米。

河流来水量主要由山区季节性积雪融化补给,汛期4—5月水量较大,6—7月水量显著减小。

兵团农十师185团于1965年建成庄汉渠,长11千米,设计引水流量3立方米每秒。

灌溉面积约200公顷。

在支流奥尔他铁列克提河汇合口处、干流左岸河畔,1994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阿克吐别克待开放口岸,口岸区驻有185团1营、边防站、银行和邮电所等。

对岸哈方距边界约4千米处为哈萨克斯坦过阿连谢夫嘎县城,建有边防站。

河流左岸我国境内为低山丘陵地带,呈半干旱砾沙质荒漠草死景观,主要分布着白梭梭、梭梭柴等荒漠植被。

沿河河谷林茂密,主要有欧洲小叶白杨、柳树和白桦等。

阿克吐别克口岸北侧、沿河左岸河畔,有一片美丽的天然白桦林,林间杂生着野蔷薇、锦鸡儿、绣线菊、黑醋栗、野刺玫等十多种灌木;林下及空地上生长有委陵菜、野薄荷、白三叶草、红三叶草、草木樨、黄花苜蓿、黄蒿、白蒿等各种草本植物;在低洼沼泽处生长有菖蒲、芦苇、莎草、苔藓等。

阿克吐别克口岸附近有著名的风景区——鸣沙山和白沙湖。

白沙湖西北至中哈边境约205千米,海拔约650米,水域面积0.5平方千米;湖区四周被沙山环抱,其湖心沙洲、湖案生长着白桦林和阿尔泰山杨等林木;湖水碧波入境,景致十分独特。

每年6月,因湖中有莲花盛开,野鸭畅游期间而有“塞北小江南”之美誉。

鸣沙山与白沙湖相邻,相对高度约25米,长约2千米,宽约100~200米。

沙粒粒粗,洁净无尘。

在山顶静卧,可举目向西欣赏哈萨克斯坦东哈州阿连谢夫嘎县农场风光。

顺沙丘向下滑行,似感整座沙丘在身下颤动,并伴有巨大的轰鸣声,若三五人联袂下滑,轰鸣之声震耳,颇有节奏,由近及远,经久不息。

阿克吐别克口岸南侧左岸河畔的沙丘上,生长着一片红叶树林,为欧洲小叶白杨,每到秋季初霜后,白杨叶子变成一片通红,十分绚烂耀眼。

兵团农十师185团团部驻地克孜乌雍克镇距哈巴河县城78千米,被誉为“西北边境第一团”。

“克孜乌雍克”,哈萨克语意为“红柳树”,因当地柳树多称红色故名,团场下辖的11个农业连队,呈“一”字形自北向南沿阿拉克别克河左岸分布,牢牢固守祖国的西北边防。

一连是该团最北端的一个连队,又被称为“西北第一连”。

185团总人口4418人,耕地面积4230公顷,草场面积12270公顷,林地面积37295公顷。

建团几十年来,军垦展示无怨无悔,用心血和汗水将这块边境荒漠砾质平原建成了土壤肥沃,亦农亦牧,条田整齐,林带纵横,水利设施配套,道路宽畅,机械完善的现代化农牧团场。

如今的克孜乌雍克镇已是日新月异,道路宽阔,幢幢新房鳞次栉比,绿树草坪红花映日,夕阳西下华灯闪烁,已成为祖国西北边陲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喀纳斯湖

“喀纳斯”原名为“哈纳斯”,是蒙古语,原为“深水”之意,后引伸为“美丽而神秘的地方”;又被称解释为突厥语,“喀纳”为“黑色”,“斯”为“苏”的转音,意为“水”,突厥语民族以黑色为尊,故又可译为“神圣的湖”;古称“方池”。

喀纳斯湖位于布尔津县境内的喀纳斯河上,为吞吐、淡水湖泊;东北距阿尔泰山主峰友谊峰余额56千米,地理位置为东经86°59′~87°09′,北纬48°42′~48°53′。

概述

喀纳斯湖系强烈的构造断陷和第四纪冰期时代经冰川刨蚀而成的终碛垄堰塞湖。

其形成时间距今已有15000年。

两岸山坡陡峻,山峰海拔均在2000米以上,许多地段岩石裸露,岩壁近于直立。

湖区多见冰川地貌,主要有:

古冰斗、冰川角峰和山脊、U形谷和悬谷、终碛垄等。

湖下地形特征主要有:

两岸边坡极陡,普遍高达10°~30°;横断面形态所呈近于箱形的对称倒梯形;湖盆中心底部平坦,局部段有对称天錾形的凹槽。

湖面高程1370千米,南北长24.5千米,宽1~2.2千米,平均宽1.87千米,平均水深120.1米,最深处达188.4米,容积53.78亿立方米,面积45.73平方千米,为我国深水湖之一。

喀纳斯湖水质优良,矿化度在67毫克每升左右,属若矿化淡水湖;总硬度为27~73毫克每升,PH值为7.2~7.4,属中性极软水。

喀纳斯湖中生长有多种珍贵鱼类,主要有哲罗鲑、细鳞鱼、北极茴鱼、拟鲤、真岁、尖鳍鮈、北方条鳅、江鳕。

其中著名的哲罗鲑,当地人俗称“大红鱼”,体型硕大,性情凶猛、出没无常,被人们传为“湖怪”。

喀纳斯湖周边的河谷之中天人生态林保存完好,堪称我国西部的自然博物馆和天然生态园,1986年,国务院批准喀纳斯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区内特别适宜温带植物生长,野生植物多达798种,20世纪80年代还发现了多枝婆婆纳、石松、火焰草等8种新植物。

区内复杂的植物群落、呈原始状态的茂密森林,是野生动物栖息繁衍的天堂。

湖区周围也是那个动物达168种,其中被列为国濒危珍稀野生动物的有8中;被列为国家一、二类保护动物的有27种。

特有的动物有哲罗鲑、阿尔泰林鲑、极北鲑、岩雷鸟等10多种。

保护区还是我国唯一的大陆性苔原分布区。

纪实

喀纳斯湖素有“亚洲瑞士风光之称”。

湖泊上游喀纳斯河支流之一的阿库里滚河,其两支流欧勒滚河和喀拉迪尔河,源头分别位于阿尔泰山脊处海拔3086米的欧勒滚乞格拉他乌山和海拔3544米的木孜他乌山冰川。

其中卡拉迪尔河河谷是典型的古冰川作用的U形谷,谷长约13千米,谷地宽150~250米,两岸岩壁高出谷底300~400米,可谓壁立千仞。

河谷两侧岩壁上形成有十多处景象各异的瀑布。

有的是气势磅礴如银河倒泻;有的温情含蓄如白练飞舞。

喀纳斯湖东岸茂密的森林是西伯利亚泰加林的精华浓缩。

其中一棵号称“泰加林之王”的西伯利亚落叶松,胸径达120厘米,高30米,树龄500年以上,可谓饱经沧桑。

“双湖”位于距喀纳斯湖出湖口上游约16千米西岸的一条小支流中游,由两个狭长的小湖相互串通而得名,环湖群山松林密布,景色宜人。

湖泊西岸海拔2030米的哈拉开特(蒙古语为“骆驼峰”)山顶上的观鱼亭,与湖面的高差达600多米。

登上观鱼亭,喀纳斯湖的整体美景尽收眼底。

远处友谊峰雄伟壮丽,耸立于群峰之巅。

鸟瞰喀纳斯湖,四周翠峰怀抱,山体雄、奇、险、秀,周边密林环绕,一泓碧水形如弯月瞧嵌其中。

东岸为弯月的内侧,沿岸有6道向湖心凸出的基岩平台,使湖岸形成井然有序的6道湾。

水体深、幽、静、隐,随季节、天气和观察角度的不同而变幻莫测,或湛蓝、或碧绿、或乳白,素有“变色湖”之誉。

加之“湖怪”之谜,吸引着中外游人纷至沓来。

每年6月中下旬,湖泊周边林草相间分布的山坡上,绿草如茵、遍地野花,主要有红、黄罂粟、麦勺、野火球、金雀花和刺蔷薇等,观鱼亭山下的百花坡就是其中的一处。

元代成吉思汗的军事耶律楚到此吟诗:

“谁知西域逢佳境,始信东君不世情,园沼(编者注:

指周边的冰斗湖)方池三百所,澄澄春水一池平“。

湖泊下游喀纳斯河迂回曲折,流程中形成多处风景秀丽、形状奇异的河湾。

其中最著名的有神仙湾、月亮湾河卧龙湾,没道湾都流传着美丽动人的传说。

喀纳斯湖下游景观由于不同海拔高度的自然地理条件而各放异彩。

花楸谷位于湖泊下游的喀纳斯河沿河畔,“花楸”属蔷薇科,其树形优美,体态端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