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94298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9.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docx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docx

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1

安徽省赛口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选择题)

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

评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某思想家说:

“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

”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度B.中央集权制度

C.君主立宪制度D.君主专制制度

2.

假如你是汉代的一名学生,若想进入全国高等学府接受教育,你应该去

A.长安、太学B.洛阳、书院

C.南京、国子监D.曲阜、孔庙

3.

南宋朱熹主张“格物致知”,而格物就是“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

明代王阳明主张“内心反省”,以“致良知”。

他们的共同之处是都强调

A.道德修养B.君主专制C.科学真理D.经世致用

4.

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纲常伦理D.天人感应理论

5.

“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毕竟还属于儒家学派中的改革派。

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儒家思想,而是希望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

”下列属于“新时代内容”的是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B.“知善知恶是良知”

C.“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D.“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6.

明清时期,戏曲、小说等文艺图书出现了无书不附图的景象,甚至有的图书版面画图占到了全书的五分之二。

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

A.文艺图书的市场竞争激烈B.商品经济促进市民阶层兴起

C.作家注重文艺创作的革新D.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日趋成熟

7.

初唐欧阳询、唐太宗等人一方面从技法上廓清了书法的结构与用笔之理,另一方面又将风骨之美与严密的技法牢牢地粘接起来,“从而一种旨在将精巧的形式与雄阔的气势相结合的审美思想便出现了——既要有深刻的艺术性又要体现出儒家伦理道德规范”。

这表明唐代书法的突出特点是

A.重视法度B.尚意C.追求神韵D.重情

8.

《东方杂志·农村之娱乐》记载:

“豆棚茅舍,邻里聚谈,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材料反映了戏曲

A.成为封建思想传播的工具B.具有教育功能

C.出现追星现象D.成为市民主要生活娱乐内容

9.

下列对“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一主张理解正确的是

①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②已经对中国的落后有了充分认识

③其中的“技”重点是指军事技术④仍然以天朝上国自居

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③

10.

1915年,针对袁世凯辟孔复古的逆流,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掀起了(  )

A.义和团运动B.辛亥革命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

11.

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列作品中不属于李大钊的是()

A.《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B.《庶民的胜利》

C.《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12.

19世纪末,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他们的主要贡献是

A.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B.阐明“中体西用”思想

C.提出进行政治体制改革D.宣传西方民主共和思想

13.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的主张“殊途同归”。

“同归”是指两派都致力于

A.实行三民主义B.实行对君主立宪

C.推动民主进程D.建立共和政体

14.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出版,在国内几无反响,印数不过千册。

二十年后,在日本畅销的《海国图志》已在中国绝版。

这突出反映了当时

A.近代中国印刷业滞后B.清政府实行文化钳制政策

C.中国社会变革意识淡薄D.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

15.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

A.邓小平理论B.三民主义C.毛泽东思想D.三个代表

16.孙中山新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进一步揭露了封建军阀、官僚的暴戾恣肆,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制度作出了某些批判,称道了“比较代议政体改良得多”的苏维埃国家“人民独裁政体”,重申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材料说明了

A.孙中山的阶级属性已发生改变B.孙中山准备建立苏维埃国家

C.孙中山完全接受了中共的主张D.革命派在新的革命阶段的进步性

17.1924年1月,孙中山在闸述“国民党之主义”时指出:

“民生主义,其最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一曰节制资本。

”其阐述

A.具有鲜明的扶助农工的思想倾向B.标志着国民各阶层的普遍觉醒

C.宣告了国民革命运动高潮的到来D.推动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兴起

18.孙中山“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材料中的“一劳永逸之计”应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B.三大政策C.创立民国D.平均地权

19.有学者说,三民主义是要实现“使社会上大多数的经济利益相调和,而不相冲突”。

其针对的是三民主义中的

A.平均地权,节制资本B.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C.推翻帝制,创立民国D.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20.1957年著名科学家钱伟长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题为“高等工业学校的培养目标问题”的文章,对清华大学的教学思想提出了不同意见,与清华园内的潮流相背,引发了一场历时三个月的大辩论。

清华报刊连篇累牍地刊登批判钱伟长的文章,并最终把他打成了“右派”。

这在当时违背了

A.“百花齐放”的方针B.“百家争鸣”的方针

C.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思想D.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

21.1956年后,我国出现了很多出色的文学艺术作品,如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

这主要得益于

A.“双百方针”的提出B.科教兴国”战略的实行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D.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22.1977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高等学校招生进行重大改革”的报道。

这一“重大改革”是

A.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B.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步骤

C.贯彻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举措D.贯彻“三个面向”教育方针的具体体现

23.孟德斯鸠说:

“每个人既然都应该有同样的幸福和同样的利益,那么也就应该享有同样的欢乐,抱有同样的欢乐,抱有同样的希望。

”由材料可知,他主张

A.人人平等B.以法治国C.天赋人权D.人民主权

24.关于柏拉图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关注的焦点是人类社会②认为“贤人”应做统治者③认为武士们应保家卫国

④认为农民和手工业者负责生产⑤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⑤D.①③④⑤

25.启蒙运动中一位思想家曾谈到,“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带着项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这段话所体现的思想是

A.天赋人权B.权力“制约与平衡”C.主权在民D.社会契约

26.“蒸汽时代”给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新的变化,其表现有

A.电话普遍使用B.人们可以乘坐火车外出旅游

C.电力成为主要动力D.人们利用网络进行交流

27.18世纪下半期到19世纪,发现了植物、动物结构的基本单位,从而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基础的生物学研究成果是

A.细胞学说B.早期进化论C.进化论D.血液循环理论

28.马克思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种更大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力的火花将取而代之”。

在“电力火花”取代“蒸汽大王”的过程中,关键性的科学发现和发明有

①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②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

③普朗克提出量子论④内燃机的创制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29.19世纪《儒林外史》和《人间喜剧》分别在中国和法国刊印并开始流传。

这两部名著都

A.折射了当时中法的社会百态B.表达了对“理想社会”的不满

C.迎合了当时政治发展的趋势D.反映了工业文明影响下的诉求

30.在某一时期,生活节奏加快,自由主义、社会主义等社会思潮并存,文艺领域也出现了浪漫主义、批判现实主义等流派,生物学领域也打破了神学创世说的禁锢。

上述现象的出现

A.受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影响较大B.推动了人文精神不断走向成熟

C.得益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D.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诸多矛盾

第II卷(非选择题)

评卷人

得分

二、主观题(本题共3道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4分,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遗产,主要由孔子的教诲组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论语

材料二君有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去。

……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

材料三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君为臣纲

——《春秋繁露》

材料四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

……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朱子语类》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孔子和孟子对君臣关系的主张。

(2)材料三的作者是谁?

材料三、四分别是怎样“修改和润色”儒家学说中君臣关系的?

(3)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先秦、西汉、南宋以后儒学地位发生的主要变化。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并指出儒学对中国传统社会发展的影响。

32.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两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对人的价值和地位的思考日益深入精微。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来到世界,并非是为了经受苦难,而是为了享受快乐。

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但是,世界形成之后,则是人类自己努力的结果。

材料二不久以前,有人争论这样一个问题:

凯撒、亚历山大、铁木真、克伦威尔等人,哪一个是最伟大的人物?

像牛顿先生这样一个十个世纪以来的杰出的人,才真正是伟大的人物,至于那些政治家和征服者,不过是些大名鼎鼎的坏蛋罢了。

我们应当尊敬的是凭真理的力量统治人心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

英国是世界上抵抗君主达到节制君主权力的惟一的国家:

在这个政府里,君主有无限的权力去做好事,倘使想做坏事,那双手就被缚了。

——摘编自伏尔泰《哲学通信》

(1)指出材料一中作者的主张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怎样的价值观?

体现了这一时期的哪一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指出伏尔泰认为牛顿成为伟人所具备的素养。

牛顿的科学成就启发了伏尔泰对人类社会的思考,他提出了哪些主张?

(3)综合上述材料,与文艺复兴相比,启蒙思想有何新发展?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材料二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著名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在这篇宣言中,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一是“免除帝国主义之侵略”、使中华民族独立于世界;二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民权主义,以实行普遍平等的民权主义为主要内容,人民“不但有选举权,且兼有创制、复决、罢免诸权”。

民生主义,一曰平均地权,二曰节制资本。

——摘编自人教版《历史③必修.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毛泽东率领湘赣边起义队伍,在攻打长沙受挫后,当机立断,改变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

——摘编自人教版必修《历史③》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德、赛两先生”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反映了孙中山的哪一思想?

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该思想的历史作用。

(3)材料三中毛泽东“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

根据材料三,指出他开辟这一革命道路的原因。

试卷答案

1.D

【详解】根据材料“非为一姓也。

”可知,是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家,他们反对君主专制,故选D。

A项是欧美代议制的内容,与该思想家的主张无关,故排除A。

同样,C项也是欧美代议制的内容,与该思想家的主张无关,故排除A。

中央集权制度是强调中央加强对地方的管理,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

2.A

【详解】考察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的能力。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中央设立太学,同时,下令在各郡县设立学校。

若想进入最高等学府接受教育,只能去长安的太学。

故选A。

书院是中国古代民间教育机构。

开始只是地方教育组织,最早出现在唐朝,正式的教育制度则是由朱熹创立,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故排除C。

曲阜孔庙是祭祀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的祠庙,与题目要求无关,故排除D。

【点睛】汉武帝设立太学:

①时间、地位:

汉武帝时开始设立,是封建社会官方的最高学府。

②内容:

以儒家经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为教材,由经学博士负责教授;太学子弟考试合格,即可到政府任官。

3.A

【详解】无论朱熹的“格物致知”还是王守仁的“致良知”都体现了对人道德的要求,讲求人的品行,故选A;材料没有涉及君主专制的信息,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科学真理的信息,排除C;经世致用是明清之交的儒家思想的主要特点,排除D。

4.C

【详解】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秩序,故“存天理,灭人欲”中“天理”主要指封建纲常伦理,故选C;AB是唯物主义观点,而理学是唯心主义观点,排除;汉代董仲舒提出天人感应理论,排除D。

5.C

【详解】黄宗羲提出“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之一,明清之际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提倡经世致用,增添了符合新时代的内容,故C正确;A是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BD是陆王心学,不符合明清之际“新时代内容”,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李贽和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给儒家思想增添符合新时代的内容”,联系所学明末清初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内容分析回答。

6.B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文艺图书的发展主要是商品经济促进市民阶层兴起,推动市民文学的发展,要求用通俗易懂的文艺形式给人们以精神享受,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文艺图书的市场竞争激烈的信息,而是强调商品经济促进市民阶层兴起,推动文艺图书的发展,排除A。

文艺图书在明清以前已经存在,不属于文艺创作的革新,排除C。

北宋时期活字印刷技术已经日趋成熟,故D项不是主要原因,排除。

7.A

由材料“从技法上廓清了书法的结构与用笔之理,另一方面又将风骨之美与严密的技法牢牢地粘接起来”,可见唐代书法重视法度,故选A;由材料“既要有深刻的艺术性又要体现出儒家伦理道德规范”,故排除BCD。

8.B

【详解】材料“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说明人们常用戏曲故事教育子弟,说明戏曲具有社会教化功能,故B正确;A项材料信息不能体现“封建思想传播”,排除;C说法材料无法体现“追星”,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主要生活娱乐内容”,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父诫其子,兄勉其弟,多举戏曲上之言词事实”,联系所学戏曲的主要功能分析解答。

9.B

【详解】师夷长技以制夷,是当时地主阶级抵抗派提出的救国思想,是向西方学习的表现,①正确;“师夷长技”说明国人已认识到西方技术尤其是军事技术的先进,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③正确;师夷长技,主要学习西方的军事技术,仍然存在天朝上国的观念,④正确;在当时他们对中国落后的认识还谈不上“充分”,至少没有认识的政治制度的落后,故②错误;故选B。

10.C

【详解】袁世凯上台后,为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对此李大钊等资产阶级激进派人在中国掀起新文化运动,故选C;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发生在1915年前,而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时间不符,排除ABD。

11.A

《德意志社会革命家小传》是1906年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生平和学说文章,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是宣传社会主义思想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是五四运动后宣传马克思主义思想文章,故B、C和D排除。

12.C

结合所学可知,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变法维新,主张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故C项正确;倡导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中体西用”思想是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主张,故AB两项错误;宣传民主共和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故D项错误。

点睛:

解答本题需要掌握康有为、梁启超的政治主张,解题的关键是对维新派、洋务派、革命派的政治主张的识记。

13.C

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AD为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B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

因此答案为C。

14.C

根据材料可知,《海国图志》在中国反响低迷是因为“在国内几无反响”,而不是中国近代印刷业滞后。

故A项错误。

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进行了洋务运动,不再实行文化钳制政策,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海国图志》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细的世界地理历史著作,也是探寻、学习西方富国强兵道路的启蒙书,“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于此产生。

根据材料,1842年,魏源的《海国图志》在中国反响低迷,1862年,《海国图志》在日本畅销,但在中国已经绝版,中日之间的对比体现了中国国民社会变革意识的淡薄。

故C项正确。

魏源的思想主张脱离中国实际属于对材料的错误解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其较为符合中国当时实际需要。

故D项错误。

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15.C

【详解】依据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相关所学知识可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C选项正确。

A选项错误,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B选项错误,孙中山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不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D选项错误,“三个代表”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6.D

【详解】材料的主旨是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发展了三民主义,具有进步性,故D项正确;A项表述错误,孙中山仍然是资产阶级革命派,阶级属性没有发生变化;B项错在准备建立苏维埃国家,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建立苏维埃国家;孙中山只是部分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不是完全接受,故C项错误。

17.A

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是针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差距过大而提出的措施,具有鲜明的扶助农工的思想倾向。

故答案为A项。

B项说法绝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潮是北伐战争,排除C项;“工农武装割据”是毛泽东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提出的理论,排除D项。

18.D

【详解】题干中“始知徒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洲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

是以欧洲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

”意思是即使是欧洲等富强民主的先进国,也没有让国民幸福,因此欧洲才会发起社会革命运动。

即孙中山意识到民生主义的重要性,平均地权,保障国民经济利益。

故D项正确;A项是民族主义,C项是民权主义,与材料的民生主义的主旨无关,排除AC两项;三大政策是实现三民主义的方法与手段,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

19.A

“经济利益”相调和而不相冲突是和民生问题有关的措施,属于民生主义,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就是民生主义,所以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属于民族主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推翻帝制,创立民国属于民权主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属于新三民主义的革命策略,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点睛:

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材料反映的是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

20.B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百花齐放”方针是适用于文学艺术领域,而“百家争鸣”方针是适用于学术领域,而材料反映的主旨正是学术领域,所以“批判钱伟长”在当时违背的也就是“百家争鸣”方针。

考点: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百家争鸣”方针

21.A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56年“双百方针”的提出促进了文学创作出现繁荣盛况,因此A选项正确。

B选项错误,“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与1956年后出现文学艺术领域的繁荣无关;C选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外交关系的基本准则,与文学艺术领域出现盛况无关;D选项错误,“改革开放”伟大决策是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提出的,与1956年后出现文学艺术领域繁荣无关。

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2.A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教育领域拨乱反正。

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涉及到1977年的恢复高考制度,是教育领域拨乱反正的重要措施,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在时间上不合题意,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1977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尚未召开,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

考点: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教育领域拨乱反正

23.A

材料中“同样的幸福和同样的利益”“同样的欢乐”“同样的希望”体现了不分等级、不分差别的思想,这是人人平等思想的反映,故A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法律,故B项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人的权利来源问题和权力的归属问题,故CD项不符合题意。

点睛:

“同样的幸福和同样的利益”“同样的欢乐”“同样的希望”是解题的关键。

24.A

“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是亚里士多德的观点,柏拉图的思想观点:

关注人类社会划分人的等级,各司其职,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为理性发张奠定基础,排除⑤,①②③④正确,故选A。

25.A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之外,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可以判断这主要体现的是天赋人权;BCD三项中的思想材料没有体现。

考点: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启蒙运动•天赋人权

26.B

【详解】“蒸汽时代”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选B。

电和电话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A和C与材料无关,故排除A和C。

互联网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与材料无关,故排除D。

27.A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植物、动物结构的基本单位”就是细胞,细胞学说的建立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基础,故选A。

进化论强调生物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这与材料无关,故排除B和C。

血液循环理论的创立者是哈维,出现于17世纪,与材料时间不吻合,故排除D。

28.A

【详解】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使人类从蒸汽机时代步入了电气化时代,故①正确;西门子研制成功发电机,提供了新动力,故②正确;普朗克提出量子论与“电力火花”无关,排除③;内燃机利用石油能源,与“电力火花”无关,排除④;故选A。

29.A

《儒林外史》真切描绘了知识分子、官僚及乡绅的生活和心理,《人间喜剧》痛斥了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无情,淋漓尽致地揭露了金钱至上的罪恶,被称为“社会百科全书”,故A项正确;《儒林外史》和《人间喜剧》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而非“理想社会”的不满,故B项错误;《儒林外史》和《人间喜剧》都真实地揭露和反映了社会现实,并未迎合当时政治发展趋势,故C项错误;《儒林外史》是封建农耕文明下的产物,并未反映工业文明影响下的诉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