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题库 神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8539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0.3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理题库 神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生理题库 神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生理题库 神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生理题库 神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生理题库 神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理题库 神经.docx

《生理题库 神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理题库 神经.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理题库 神经.docx

生理题库神经

一、神经

单选题

1.舞蹈病与手足徐动症的病变主要位于

A.红核B.小脑C.前庭D.纹状体E.丘脑底核

2.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A.去甲肾上腺素B.肾上腺素C.乙酰胆碱D.5-羟色胺E.甘氨酸

3.筒箭毒能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处的兴奋使递是由于它

A.增加乙酰胆碱的释放量B.增加胆碱酯酶的活性C.减少乙酰胆碱的释放量

D.占据终板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E.加速乙酰胆碱的重摄取

4.当一伸肌受到过度拉长时,其张力突然丧失,其原因是:

A.伸肌肌梭过度兴奋B.屈肌肌梭过度兴奋

C.屈肌肌梭完全失负荷D.伸肌的腱器官兴奋E.伸肌的腱器官完全失负荷

5.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

A.中枢神经系统B.突触C.感受器D.效应器E.反射弧

6.反射弧的感受器主要功能是

A.接受刺激B.仅传导信息C.产生反应

D.分析、整合信息E.接受刺激与产生反应

7.下列有关反射的论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完成反射所必需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C.同一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效应应当完全相同D.反射可有体液因素参加

E.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8.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

A.为皮肤的不同感觉的上传途径B.体内所有特异感觉的上传途径

C.起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

D.引起特定感觉,激发大脑皮层产生传出冲动E.为视、听觉的上行通路

9.脊髓闰绍细胞构成的局部神经元回路性抑制为

A.侧抑制B.前馈抑制C.去极化抑制D.回返性抑制E.交互抑制

10.下列关于M受体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属于胆硷能受体B.可以与乙酰胆硷结合C.可以与毒蕈硷结合

D.存在于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模上E.阿托品是M受体的阻断剂

11.对外周神经递质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性神经节前纤维的递质为乙酰胆碱(ACh)

B.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均为去甲肾上腺素

C.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的递质为ACh

D.躯体运动神经末梢的递质为ACh

E.肠壁内神经丛细胞的递质为嘌呤和肽能递质

12.反射弧的效应器的主要功能是

A.接受刺激B.整合分析信息C.产生反应

D.传导信息E.接受刺激与产生反应

13.关于有机磷中毒时出现的症状,治疗原则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会出现广泛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的症状B.出现支气管痉挛,瞳孔缩小

C.出汗明显减少D.发生的原因是胆碱酯酶失去活性

E.可使用阿托品和解磷定以缓解症状和恢复胆碱酯酶的活性

14.对神经中枢的正确叙述是

A.调节某些生理功能的神经结构B.调节某一特定生理功能的神经元群

C.反射弧的一个中间环节D.调节某一器官活动的神经核团

E.调节某一系统功能的神经元群

15.当a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增加时导致

A.肌梭传人冲动增加B.梭内肌收缩增强C.梭外肌收缩增强

D.梭外肌,梭内肌同时收缩E.g-运动神经元传出冲动减少

16.乙酰胆碱在运动神经末稍何处合成,贮存在何处?

A.轴浆;细胞膜B.轴浆;轴浆C.轴浆;囊泡

D.线粒体;细胞膜E.线粒体;囊泡

17.丘脑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起始核团是

A.接替核B.联络核C.中线核群D.接替核和联络核E.联络核和髓板内核

18.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是:

A.要有非条件刺激B.要有适当的无关刺激C.要有完整的大脑皮层

D.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多次结合E.非条件刺激与无关刺激同时出现

19.传入侧枝性抑制和回返性抑制都属于:

A.侧枝抑制B.交互抑制C.突触前抑制

D.突触后抑制E.树突-树突型馈抑制

20.对经典突触的错误叙述是:

A.为神经元间信息传递的结构之一B.突触前、后膜较其它处的膜增厚

C.突触小体内含有线粒体和囊泡等结构

D.不同突触小体年的囊泡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E.一个神经可与其它许多神经元形成突触

21.下列关于N受体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属于胆硷能受体B.可以与乙酰胆硷相结合C.可以与毒蕈碱相结合

D.箭毒是受体的阻断剂E.存在于植物神经节的突触后膜上

22.关于有机磷中毒时出现的症状,治疗原则的论述,不正确的是:

A.会出现广泛的副交感神经系统兴奋的症状B.出现支气管痉挛,瞳孔缩小

C.出汗明显减少D.发生的原因是胆碱酯酶失去活性

E.可使用阿托品和解磷定以缓解症状和恢复胆碱酯酶的活性

23.当一伸肌受到过度拉长时,其张力突然丧失,其原因是:

A.伸肌肌梭过度兴奋B.屈肌肌梭过度兴奋

C.屈肌肌梭完全失负荷D.伸肌的腱器官兴奋E.伸肌的腱器官完全失负荷

24.关于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不存在突触前膜与后膜的特化结构B.与轴突末梢结节状曲张体有关

C.传递时间可大于1SD.该方式只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

E.树突部位也能进行非突触性化学传递

25.对兴奋性突触传递机制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由突触前神经末梢的动作电位引起B.动作电位导致细胞外Ca2+内流

C.突触前膜产生Ca2+依赖性递质释放D.递质使后膜主要对Na+通透性增高

E.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使轴突始段产生内向电流

26.交感神经系统节前神经元的所在部位是

A.效应器B.胸腰段脊髓C.骶段脊髓D.中脑E.延脑

27.基底神经节的功能主要与哪项生理活动密切相关

A.特异感觉B.内脏活动的调节C.内分泌的调节

D.躯体运动的调节E.睡眠的产生

28.下列有关反射的论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完成反射所必需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B.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C.同一刺激所引起的反射效应应当完全相同D.反射可有体液因素参加

E.反射可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29.下列哪项属于副交感神经的作用

A.瞳孔扩大B.糖原分解增加C.逼尿肌收缩

D.骨骼肌血管舒张E.消化道括约肌收缩

30.关于丘脑功能的叙述,哪项是不正确的?

A.非条件反射的皮层下中枢B.为所有感觉传导的换元接替站

C.具有两大投射纤维系统D.也接受大脑皮层下行纤维

E.能进行感觉的粗糙分析与综合

31.快速叩击膝腱时,引起与该肌腱相连的肌肉发生收缩反应是由于刺激了下述哪一种结构

A.腱器官B.肌梭C.皮肤痛感受器

D.触--压觉感受器E.肌梭内压力感受器

32.关于儿茶酚胺与b受体结合后产生的反应,下列哪项叙述是错误的:

A.血管舒张B.子宫舒张C.小肠平滑肌舒张D.心脏活动减弱E.支气管舒张

33.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

A.为皮肤的不同感觉的上传途径B.体内所有特异感觉的上传途径

C.起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兴奋状态D.引起特定感觉,激发大脑皮层产生传出冲动

E.为视、听觉的上行通路

34.终板膜上的受体是

A.M1受体B.M2受体C.N受体D.α受体E.β受体

35.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错误的论述是:

A.绒球小结叶受损可能造成共济失调B.小脑前叶与肌紧张调节有关

C.刺激小脑前叶蚓部可抑制肌紧张D.刺激小脑前叶两侧部可加强肌紧张

E.小脑后叶中间带与协调随意运动有关

36.对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的错误叙述是

A.经常性活动B.有顺逆两个方向C.有快、慢两种速度

D.慢速轴浆流运输囊泡

E.破伤风毒素等可能经逆向轴浆流侵入中枢

37.关于脊髓休克的下列论述,错误的是

A.脊髓突然被横断,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活动即暂时丧失

B.断面以下的脊髓反射,感觉和随意运动可逐渐恢复

C.动物进化程度越高,其恢复速度越慢

D.脊髓休克的产生,是由于突然失去了高位中枢的调节作用

E.反射恢复后,第二次横切脊髓,不再导致休克

38.对感受器的刺激强度和被兴奋的传入纤维数之间的关系是:

A.呈反变B.呈正变C.呈反比D.呈正比E.无关系

39.关于下丘脑主要功能的正确叙述是:

A.皮层下重要的运动中枢B.交感神经的较高级中枢

C.副交感神经的较高级中枢

D.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E.内脏和躯体活动的整合中枢

40.下列哪种物质最容易通过血-脑脊液屏障?

A.CO2和O2B.葡萄糖C.蛋白质D.K+E.HCO3-

41.下列对锥体系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由皮层发出经延脑锥体下行的纤维束B.主要为间接地抵达下运动神经元

C.主要为交叉支配D.运动越精细的肌肉受锥体束单突触控制数越多

E.主要调节肌张力和肌群间协调性运动

42.M型受体的阻断剂是

A.筒箭毒B.六烃季胺C.酚妥拉明D.十烃季胺E.阿托品

43.单侧延髓锥体切断的表现是:

A.同侧肌张力减退B.对侧肢体近端肌麻痹C.对侧腱反射加强

D.同侧巴彬斯基氏征阳性E.对侧肢体永远失去敏捷灵巧活动能力

44.乙酰胆碱在运动神经末稍何处合成,贮存在何处?

A.轴浆;细胞膜B.轴浆;轴浆C.轴浆;囊泡

D.线粒体;细胞膜E.线粒体;囊泡

45.关于骨骼肌牵张反射的叙述,哪项不正确

A.感受器与梭外肌呈串联关系B.感受器与梭内肌呈串联关系

C.g运动神经元是传出神经D.a运动神经是传出神经

E.腱反射主要发生于快肌纤维

46.有机磷农药中毒时,可使

A.乙酰胆碱释放量减少B.乙酰胆碱释放量增加C.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D.胆碱酯酶活性增强E.骨骼肌终板处的乙酰胆碱受体功能障碍

47.脊髓灰质炎患者出现肢体肌肉萎缩的原因是

A.失去了神经冲动的影响B.因肌肉萎缩使供血减少C.肌肉受到病毒的侵害

D.失去了运动神经的营养作用E.肌肉失去了运动功能而导致的萎缩

48.下列反射中存在正反馈调节的是:

A.腱反射B.肺牵张反射C.减压反射D.排尿反射E.屈肌反射

49.下列哪种物质属于第二信使?

A.ATPB.ADPC.AMPD.CAMPE.GTP

配伍选择题(在以下每道试题中,为每个题干选出1个最佳答案,,每项备选答案可选用一次或几次,或一次也不选用。

本大题共10分,共计5小题,每小题2分)

1.

(1)基本生命中枢位于

(2)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位于

A.脊髓B.延髓C.脑桥D.中脑E.下丘脑

2.

(1)震颤麻痹病人出现

(2)舞蹈病患者常伴有

A.肌张力不变B.肌张力增强C.肌张力降低

D.肌张力先亢进后降低E.肌张力先降低后亢进

任选题

1.下列属于姿势反射的是:

A.肌紧张性牵张反射B.对侧伸肌反射C.颈紧张反射D.屈肌反射E.翻正反射

2.具有增强免疫反应的神经递质是:

A.乙酰胆碱B.去甲肾上腺素C.5-羟色胺D.多巴胺E.脑啡肽

3.下运动神经元损伤的表现为:

A.肌张力减退、松弛B.肌萎缩明显C.巴彬斯基征阳性

D.腱反射减弱或消失E.常有范围广泛的麻痹

4.神经冲动

A.在轴突上可双向传导B.经过突触时只能单向传导

C.传导速度与直径大小无关D.传导方式与纤维有无髓鞘无关

E.为神经元修复的客观指标

5.异相睡眠的特点是:

A.脑电出现慢波B.常有做梦和梦中情绪激动

C.血压、心率升高、呼吸加快且不规则

D.肌张力和唤醒阈升高E.眼球出现快速运动

6.易化肌紧张的中枢部位是

A.小脑前叶蚓部B.小脑前叶两侧部C.大脑皮层运动区

D.延脑前庭核E.脑干中央区域

7.去甲肾上腺素与b受体结合产生的平滑肌效应都是抑制性的表现为

A.支气管舒张B.小肠舒张C.子宫舒张D.血管舒张E.膀胱逼尿肌舒张

8.反射弧中枢部分兴奋传布的特征是

A.中枢延搁B.单向传布C.相对不疲劳性D.后放E.总和

9.神经纤维的正确分类是:

A.依电生理特征分Ⅰ、Ⅱ、Ⅲ、Ⅳ类B.依电生理特征分Ⅰ、Ⅱ、Ⅲ类

C.依电生理特征分A、B、C三类D.根据纤维直径大小和来源分A、B、C所类

E.根据纤维直径大小和来源分Ⅰ、Ⅱ、Ⅲ、Ⅳ四类

10.关于非条件反射的概念下列叙述哪些是正确的

A.先天固有的B.是一种高级神经活动C.数量有限

D.有固定的反射弧E.生理情况下可以消退

11.属于胆碱能纤维的是

A.少数交感和全部副交感神经的节后纤维B.躯体运动神经纤维

C.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D.支配内脏的所有传出纤维

E.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全部节前纤维

12.下丘脑的功能包括:

A.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活动B.对内分泌功能的整合作用

C.对内脏活动的调节D.体温恒定的调节E.生物节律的控制

13.皮肤痛觉的特征是

A.具有快痛和慢痛的双重性B.不需要特殊的适宜刺激

C.经脊丘侧束上行的冲动,可引起有定位特征的痛觉

D.在脊髓内弥散上行的冲动,引起痛的情绪反应E.常伴有牵涉性痛

14.轴浆运输的特征是

A.有快慢两种速度B.有顺、逆两种方向C.为断段续续的过程

D.快速轴浆流主要运输微管微丝E.不需耗能的被动过程

15.下列哪项不属于反射的概念

A.反射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过程B.反射包括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

C.反射中枢均位于大脑皮层D.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

E.反射弧必须完整才能进行反射

16.对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正确叙述是:

A.突触前后膜不存在特化结构B.一个曲张体可支配较多的效应细胞

C.曲张体邻近细胞不一定会有相应受体

D.效应细胞产生效应,需要第二信使参与E.传递化费时间可大于1秒

17.参与体温调节的中枢递质包括

A.肾上腺素B.精氨酸C.5-羟色胺D.去甲肾上腺素E.乙酰胆碱

18.关于P物质

A.属于一种兴奋性递质B.在基底神经节中浓度较高

C.为第二级感觉神经元的递质D.与触压觉传入有关E.与痛觉传入有关

19.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时,下列能影响轴突末梢束泡释放的因素有

A.细胞外液中的Ca2+B.细胞外液中的Mg2+

C.轴突末梢动作电位幅度D.肌膜动作电位幅度E.接头后膜的电位变化

20.可使学习记忆减退的物质包括:

A.催产素B.加压素C.利血平D.脑啡肽E.纳洛酮

21.可使学习记忆活动增强的物质包括:

A.加压素B.催产素C.-氨基丁酸D.纳洛酮E.利血平

22.关于胆碱能M受体亚型的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至少已分出M1、M2和M3三种亚型B.M1主要分布于神经组织

C.M2主要分布于心脏D.M3主要分布于外分泌腺¢

E.M2、M3在神经和平滑肌上有少量分布

23.在四叠体中间横断脑干的猫

A.体温保持基本不变B.肌紧张保持基本不变C.血压保持基本不变

D.呼吸节律保持基本不变E.很多躯体和内脏反射活动可以完成

24.关于化学性突触的结构和特征

A.它由突触前膜、间隙和后膜组成B.其传递为单向性

C.兴奋性与抑制性突触的小泡存在形态学的区别

D.接受递质作用的受体只存在于突触后膜

E.突触部位是反射弧中最易疲劳的环节

25.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是

A.与氨基酸递质的失活有关B.在神经元与毛细血管之间,转运代谢物质

C.调节细胞外K+浓度D.修复神经元死亡后的缺损

E.构成血脑屏障和神经纤维的髓鞘

26.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A.是指胞体合成的物质经轴突向末梢输送的过程,因此,是单一方向的

B.有快慢两种速度C.是一种耗能过程

D.轴突末梢可以摄取某些物质,逆向运输到胞体E.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

名词解释

1.递质共存:

指一个神经元内可以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这称为递质共存。

(1.5分)例如在无脊椎动物的神经元内,可观察到多巴胺和5-羟色胺递质的共存。

递质共存的生理意义可能在于两种递质同时释放后起着不同的生理作用,有利于发挥突触传递的作用。

(0.5分)

2.长时程增强

(1)表现:

在麻醉兔的实验中观察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的电活动时,如先以一串电脉冲刺激海马的传入纤维,(前穿质纤维),再用单个电刺激来测试其电活动改变,可见到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和峰电位波幅增大,锋电位的潜伏期缩短.这种易化现象持续的时间可长达10小时以上,因此称为长时间增强

(2)意义:

一般认为,长时间增强可能是学习记忆的神经基础.

3.阿片祥肽:

脑内具有吗啡祥活性的多肽,称为阿片样肽,包括-内吗啡。

脑啡肽和强啡肽三类。

它们都属于中枢神经递质。

在痛觉的中枢调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3.大脑皮质诱发电位:

(1)一般是指感觉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皮层感觉区某一局限区域引出的电位变化。

(1分)

(2)通常由两部分组成,即先正后负的电位变化称主反应和紧随而来是一系列正相的周期电位变化,称为后发放。

(0.5分)(3)皮质诱发电位记录常用作寻找感觉投射部位的重要方法,在皮质功能定位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0.5分)

4.突触前抑制:

(1〕是通过轴突-轴突突触的活动,使突触前末梢膜去极化,使跨膜静息膜电位降低,当动作电位到达时,其幅度降低,致使Ca2+内流减少,导致突触前膜释放递质量减少,从而使突触后膜产生较小的兴奋性突触后电位,不容易甚至不能发生兴奋,而呈现抑制性效应。

由于这种抑制是改变了突触前膜的活动而发生的,因此称为突触前抑制。

(2〕同突触后抑制相比,突触前抑制潜伏期和持续时间较长。

5.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当突触前末梢兴奋时,释放兴奋性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Na+、K+、Cl-尤其是Na+的通透性增高。

引起后膜去极化,(膜内外电位差降低),并经电紧张形式扩布,此种电位变化称为兴奋性突触电位。

6.回返性抑制

填空题

1.快速轴浆运输,主要运输;慢速轴浆运输,主要运输。

(含递质的囊泡,微管和微丝)

2.轴突是有神经细胞胞体的轴丘延伸的,开始一段无髓鞘,称为。

此处是动作电位部位。

(始段,传导)

3.去甲肾上腺素与α受体结合,可导致血管平滑肌;与β受体结合,则引起血管平滑肌。

(收缩,舒张)

4.当传出g纤维活动加强时,梭内肌纤维收缩,可提高肌梭的,因此g传出纤维的活动对调节具有重要作用。

(敏感性,牵张反射)

5.锥体外系对脊髓反射的控制常是______的;其机能主要与调节肌紧张,肌群的________运动有关.(双侧性,协调性)

6.乙酰胆碱递质失活的途径是由水解成胆碱和。

(胆碱脂酶,乙酸)

7.交感舒血管节后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为,型胆碱能受体可阻断交感舒血管纤维的舒血管效应。

(乙酰胆碱;M)

8.巴普洛夫将反射分为和反射。

(条件,非条件)

9.神经对其支配的组织有两种作用:

一为作用;二为作用。

(功能性,神经营养性)

10.脑内5-羟色胺递质系统的神经元,主要位于近中线区的内。

(低位脑干,中缝核群)

11.肌梭和腱器官的传人冲动对同一肌肉的a运动神经元的效应是:

前者起_________作用;后者起__________作用.(兴奋,抑制)

12.皮肤痛觉有二重性,即为快痛和慢痛,前者是由纤维传入的,后者是由纤维传入的。

(A8,C类)

13.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参与分析与整合信息的部位主要是。

(反射弧,中枢)

14.脑脊液主要是由分泌的,脑脊液中的Na+和Mg2+的浓度较血浆中的(脉络丝,高)

15.在去大脑僵直动物,切断脊髓背根,消除肌梭传人冲动进入中枢,则该肌僵直现象_________,说明去大脑僵直中主要成分是________。

(消失;-僵直)

16.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______,而是从原先兴奋的条件反射转化成引起______的条件反射.(丧失;抑制)

17.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功能是维持和大脑皮层的 。

(改变,兴奋状态)

18.副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末稍释放的递质主要是,其作用可被阻断。

(乙酰胆碱,阿托品)

19.神经兴奋在反射弧上的传导方向是的,经的作用可以被传递、阻滞和整合。

(单向;突触)

20.锥体外系对脊髓反射的控制常是______的;其机能主要与调节肌紧张,肌群的________运动有关.(双侧性,协调性)

21.条件反射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______,而是从原先兴奋的条件反射转化成引起______的条件反射.(丧失,抑制性)

22.人在睁开眼睛或接受其它刺激时,脑电图出现______波;婴儿时期常见到______波.。

(;)

23.心交感节前神经元为能神经元,其末梢释放的递质是乙酰胆硷。

其与节后神经元细胞膜上的胆硷能受体结合,引起节后神经元兴奋。

(胆碱;N)

24.脊髓小脑的后叶中间带区受损可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脊髓背根受到损伤时可出现_________________.(小脑性共济失调感觉性共济失调)

25.调节下丘脑肽能神经元活动的脑内递质有________物质和_________物质两大类。

(肽类,单胺类)

26.突触后膜在超级化下,轴突始段将出现,造成该处不易爆发动作电位,即表现为。

(内向电流,抑制)

27.调节下丘脑肽能神经元活动的脑内递质有________物质和_________物质两大类。

(肽类,单胺类)

28.某脑瘤患者右腿发生瘫痪,若脑瘤位于大脑皮层,则应位于_______侧_________叶.(左,额)

29.脑内5-羟色胺递质系统的神经元,主要位于近中线区的内。

(低位脑干,中缝核群)

30.当交感神经系统发生反射性兴奋时,除心血管功能____外,还伴有瞳孔散大.支气管舒张,胃肠道活动________等反应.(亢进,抑制)

31.传导和深触觉的浅感觉传导道,在脊髓内的同侧上行至延脑。

(肌肉本体觉,后索)

32.使用普萘洛尔治疗心动过速是,可引起支气管痉挛,这是因为此时也阻断了使支气管平滑肌的受体作用。

(舒张,2受体)

33.单胺类递质包括去甲肾上腺素、和。

(多巴胺,5--羟色胺)

34.阿片样肽包括b……内啡肽、和。

(脑啡肽,强啡肽)

35.植物性神经节神经元突触后膜上的受体为型,神经肌肉接头的中膜上的受体为型。

(N1,N2)

36.条件反射是建立在基础之上,它可使机能适应能力大大。

(非条件反射,增强)

37.测定睡眠深度的方法,最常见的是记录______或测定______.(分析脑电波,唤醒阈)

38.植物性神经对瞳孔的调节是:

交感神经引起瞳孔______;副交感神经使瞳孔______.(扩大,缩小)

39.血管平滑肌的肾上腺素能受体有受体和受体两类。

(α,β)

40.骨骼肌牵张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和______,前者感受肌肉长度改变;后者感受_____变化.(腱器官,张力)

41.植物性神经对瞳孔的调节是:

交感神经引起瞳孔______;副交感神经使瞳孔______.(扩大,缩小)

42.丘脑的非特异投射系统纯在具有上行的功能系统,这一系统称为脑干网状结构系统。

(唤醒作用;上行激动)

43.闰绍细胞的轴突末梢释放的递质可能是,其作用是抑制原发动兴奋的神经细胞和其他神经元,产生调节作用。

(甘胺酸;负反馈)

44.在反射弧中,感受器的主要功能是,传出神经的功能是作用。

(接受刺激;传导兴奋与神经营养)

45.在进食前唾液分泌属于反射,食物入口腔引起唾液分泌属于反射。

(条非条件)

46.皮层体感区的细胞呈排列,构成大脑皮层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