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矿井零星事故多发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新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8475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衰老矿井零星事故多发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新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衰老矿井零星事故多发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新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衰老矿井零星事故多发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新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衰老矿井零星事故多发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新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衰老矿井零星事故多发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新版.docx

《衰老矿井零星事故多发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衰老矿井零星事故多发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新版.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衰老矿井零星事故多发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新版.docx

衰老矿井零星事故多发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新版

衰老矿井零星事故多发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2020新版)

Technicalsafetymeansthatthepursuitoftechnologyshouldalsoincludeensuringthatpeoplemakemistakes

(安全技术)

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Word文档/文字可改

衰老矿井零星事故多发原因分析与防治对策(2020新版)

备注:

传统安全中认为技术只要能在人不犯错误时保证人安全就达到了技术的根本要求,但更进一步的技术安全观对技术的追求还应该包括保证防止人犯错,乃至在一定范围内缓冲、包容人的错误。

  平煤集团大庄矿位于平顶山矿区西部,1973年10月建成投产,原设计生产能力90万吨,服务年限90年。

1980年技改后,生产能力达到120万吨以上。

经过近30年的强力开采和200多个小煤窑的乱采滥挖,矿井资源急剧枯竭,2000年起提前进入衰老期。

近几年来零星事故呈多发趋势,2000年1月~2005年12月就发生各类零星事故37起,包括重伤事故2起和轻伤、非伤亡事故35起。

通过对往年零星事故多发的原因进行深入分析,制定出有针对性的防治对策并认真实施,2006年1月份至今大庄矿安全状况明显好转,“构建平安和谐大庄”的目标正逐步实现,这对其他衰老矿井搞好收尾期的安全管理也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12000年1月~2005年12月零星事故统计分析

  

(1)零星事故发生时间。

事故发生班次统计结果见表1,四点班和零点班发生的零星事故次数基本一样多,而八点班发生事故次数相对较多;事故发生月份统计结果见表2,其中1、5、6、7、10五个月份发生零星事故较多,占总次数的83.78%,而2、9、12三个月份没有发生一例事故。

  

(2)零星事故发生地点。

事故发生地点统计结果见表3,可以看出采掘工作面和风机两巷仍然是零星事故多发地点,占总次数的75.68%。

  (3)零星事故类型。

按事故性质对零星事故进行分类,统计结果见表4;从中不难看出,各种类型的事故都有发生,其中机电运输、顶板、放炮、瓦斯事故居多,其它类型的事故也占有32.43%的比例。

37起零星事故中有10起三级非伤亡事故,占27.03%;25起轻伤事故,占67.57%;2起重伤事故,占5.41%。

  2零星事故多发的原因分析

  2.1客观原因分析

  结合上述事故统计情况,具体分析零星事故多发的客观原因如下:

  

(1)受衰老矿井生产系统复杂,采掘战场分散,巷道变形严重,机电设备老化等因素影响,加之日常检修时间安排在15:

00~17:

00(八点班、四点班各占1小时),每天八点班都有大量的巷修、机修、运料、监测、巡检、回收等服务人员入井,导致八点班零星事故次数几乎占总事故次数的一半,四点班发生事故的频率比零点班稍高。

  

(2)衰老矿井回收的大多是边角煤柱和下分层,采掘战场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煤厚不均、顶板破碎、火成岩侵蚀、两巷压力大、小煤窑破坏、自燃发火等问题,采掘工作面及风机两巷仍然是零星事故的多发地点,占75.68%。

  (3)衰老矿井设备多而陈旧,运输战线长,转载点多,管理环节繁杂分散,导致机电运输事故居多(占24.34%);低瓦斯矿井中存在局部高瓦斯区,疏于严细管理,瓦斯超限事故出现4次;采掘工程全部采用放炮工艺,机械化水平低,放炮事故发生几率比较高(占18.92%);顶板不锈结、套煤柱回采压力大等因素导致顶板事故占13.51%;随着矿井的老化,安全的薄弱环节日渐增多,其它性质的事故呈上升趋势,占32.43%。

  2.2主观原因分析

  综合分析37起零星事故发生的主观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第一”思想树立不牢,“三违”现象屡禁不止是造成事故的最主要原因。

例如:

2001年4月21日,某运料人员图省事将联巷两道风门同时打开,造成采煤工作面瓦斯超限;2002年6月7日,某采煤工用铁锹处理瞎炮崩伤左脚等。

  

(2)自主保安意识差,互保联保能力不强。

例如:

2001年6月1日,某冲尘工坐在巷帮吊挂不牢的水管上休息,铁管脱落砸住其左腿造成骨折;同年10月5日,孙某回收单体柱时,恰好李某从旁边经过,孙某往矿车里扔单体柱时砸伤李某右手背。

  (3)未严格落实安全制度和措施。

安全设施不齐全或不能用、安全技术措施不落实、安全制度不落实等都是酿成事故的原因。

例如:

2002年11月15日,采煤工郭某未执行敲帮问顶制度,没有及时处理伞檐,结果被片帮岩石砸伤左脚。

  (4)现场安全管理不严,隐患整改不及时。

2003年1月18日,某掘进工作面出现冒顶事故,而施工队三班的管理人员都知道此处有空顶却没有盯住处理,结果影响生产1天。

  (5)安全培训教育工作力度小。

采掘一线的职工大多是农村合同工,流动性大,文化素质低,部分人员在不具备基本安全知识的情况下就上岗作业,成为事故对象。

个别安全管理人员特别是班组长原则性不强,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

对事故单位和责任人惩罚力度不够,没有起到警示教育作用。

  (6)隐患排查面较窄,不能覆盖矿井的所有作业地点。

日常隐患排查的重点是各采掘工作面,而对其它地点则疏于排查或排查周期较长,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事故隐患,致使在采掘工作面以外发生的事故比例达到24.32%。

例如:

2001年7月2日,某运料工在一轨道下山底弯扳挡车器时,被突然脱落的顶板岩石块砸伤。

  3防治零星事故多发的对策

  

(1)强化现场管理,千方百计减少和杜绝“三违”。

事故隐患产生在施工现场,事故隐患的发现和整改也必须是在现场,强化现场管理便成为搞好安全的关键,必须坚持把牢作业环境控制和作业行为控制两个方面。

在作业环境控制方面,重点加强“一通三防”、机电运输、供排水、供电系统和顶板管理等薄弱环节的控制,科学使用安全技措资金,提高装备的安全性能,积极推广新技术、新装备、新工艺,增强现场管理的针对性、时效性。

在作业行为控制方面,坚持把重点放在不放心的时间上,放在不放心的人员上,放在不放心的设备上,放在条件恶劣的工作地点上,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和监管手段,杜绝人为因素导致的事故;作业行为控制的重中之重是减少和杜绝“三违”:

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宣传“三违”的危害性,促使广大职工形成一个共识:

违章作业就是“自杀”,违章指挥就是“杀人”,不制止“三违”就是“见死不救”;二是提高职工的安全知识水平和安全操作技能,在思想上和行动上远离“三违”;三是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模范表率作用的发挥,营造人人身边无“三违”的氛围;四是依*创新发展减少和杜绝“三违”:

要依*技术创新,改变落后的生产方式,促进效益最大化,增加职工收入,使职工自觉摆正安全与效益的关系,主动抵制“三违”;要依*管理创新,引进先进管理理念,改进安全管理方法和手段,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安全管理的科学性,减少“三违”的发生;要依*制度创新,建立奖罚激励机制,形**人反对“三违”、人人争当安全标兵的风气。

  

(2)实施“闭合”安全管理。

“闭合”管理是以“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确保安全”为原则的安全管理模式,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安全技术措施的闭合管理:

措施审查→贯彻执行→现场监督→补充完善。

坚持“一工程一措施”,所有措施均由矿总工程师组织会审,由区队长和技术员负责宣贯、考试、签字;在作业现场,所有管理人员都有义务、有责任随时随处监督措施的贯彻执行;生产条件变化时,由施工单位补充完善措施。

二是隐患排查整改的闭合管理:

隐患排查→分类上表→落实整改→复查验收→处罚。

安监人员每天对工作点排查一遍,有条件的一律现场整改并验收,现场不能整改的登记上表限期整改;每天由专人复查验收整改情况,并在安办会上通报,对整改不及时或不彻底的单位和个人按隐患条数进行停产整顿或处罚。

三是安全信息的闭合管理:

信息收集→信息筛选→信息传递→跟踪落实→信息反馈。

安监人员每次升井后必须到信息中心报送安全检查表,由专人分三班对安全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在每天的调度日报上通报具体隐患和相关责任人。

矿领导则依据信息日报分头下井督办,专职安全员对每天的隐患实行动态跟踪检查,并向信息中心反馈整改结果。

四是安全事故的闭合管理:

事故汇报→事故分析→事故处理→事故通报→防范措施落实。

事故单位必须迅速向调度室汇报并抢救事故,由分管矿领导组织追查,在安办会上详细汇报事故经过、原因、责任划分、防范措施等,由安检部门执行处罚并通报全矿;同时落实防范措施,并进行跟踪检查,以此吸取教训,举一反三,提高安全意识,落实安全责任,促进安全生产。

  (3)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向质量要安全,以质量保安全。

衰老矿井条件恶化,更应该把质量标准化工作当作基础工程、形象工程、效益工程来抓。

一是从领导抓起,使每个岗位、每项工作、每台设备都有人负责,时刻处于受控状态,进而实现全方位、全过程的动态达标;二是从基础抓起,健全质量验收评比制度,落实质量责任,推行质量工资制和质量一票否决制,建立质量标准化长效机制;三是从文化抓起,在衰老矿井建设先进的企业安全文化,丰富质量标准化文化体系,营造一道靓丽的质量标准化风景线;四是从点面抓起,在采、掘、机、通、安等战线创建“三无工作面”和“示范工程”,全面实施“精品工程”,提升矿井整体的质量标准化水平。

  (4)强化职工安全教育,提高职工安全素质。

在事故的四大致因中,环境因素是条件,物(机)的因素是基础,管理因素是关键,人的因素是主导,“事”在人为,安全生产状况的好坏人是起决定作用的,所以提高广大职工,特别是采掘一线大量城市、农村合同工及特殊工种等的安全素质极其重要。

必须不断加大和创新安全教育力度和方法,注重职工安全知识、安全法规、安全意识、安全技能的培训,充分利用多媒体电化教育的优势,坚持“五个结合”(脱产培训与业余培训相结合、全员培训与导师带徒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事故案例教育与规程学习相结合、安全意识教育与安全技能培训相结合),使安全教育培训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增强培训的效果,提高培训的效益。

通过安全教育促使全员树立“安全为天,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树立“建设安康社会”的安全目标观念、“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责任观念、“事故背后有故事”的安全防范观念、“失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安全风险观念,由“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杜绝零星事故的发生。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CreativeDesignCo.,Lt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