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测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测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测验语文试题》附答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期中测验语文试题》附答案
学校________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座号________
…装…………订…………线…………内…………不…………要…………答…………题…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期中测试卷
(时间:
120分钟总分: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划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
A.殷红(yīn)咳嗽(sou)吩咐(fù)锲而不舍(qiè)
B.骨碌(lu)呜咽(yè)山涧(jiàn)切切察察(chá)
C.憎恶(zēng)菩萨(sà)侮辱(wū)鲜为人知(xiǎn)
D.打颤(chàn)修葺(qì)菌子(jùn)诲人不倦(huì)
2.下列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深宵疙瘩元勋妇儒皆知
B.烦燥峭壁亘古苛捐杂税
C.振悚诘问荒僻晴天霹雳
D.朦胧简陋契约悲天悯人
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林则徐禁烟销烟的壮举家喻户晓,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
B.每个同学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C.闻一多先生在大庭广众之下公开暴露自己的身份,导致自己遭受了国民党特务的暗杀。
D这道数学题解题步骤繁多,而且有多个答案,真可谓扑朔迷离。
4.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我省要全面加强草原生态文明建设,提高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率和范围。
B.中学生要提升文学素养,养成爱读书,尤其是读经典名著,让书香浸润心灵。
C.我们不能否认做一个真正幸福的人应该关注自身的精神生活,培养高雅的兴趣爱好。
D.广受好评的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不但提高了大众对经典诗词的鉴赏水平,而且唤起了人们对经典诗词的记忆。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为现代女作家萧红,其代表作有小说《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B.《阿长与山海经》的作者鲁迅,为现代著名作家,此文选自《朝花夕拾》,其代表作还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历史小说《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等,其第一篇白话文小说为《狂人日记》。
C.《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唐宋八大家还有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D.《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为当代著名作家。
小说主人公祥子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希望一次次破灭,与命运的抗争以惨败告终,他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6.结合《陋室铭》或《爱莲说》,完成下列对联。
(3分)
上联:
唐伯虎点秋香风流倜傥
下联:
7.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1),寒光照铁衣。
(北朝民歌《木兰诗》)
(2)故园东望路漫漫,。
(岑参《逢入京使》)
(3)斯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4),濯清涟而不妖。
(周敦颐《爱莲说》)
(5)有约不来过夜半,。
(赵师秀《约客》)
(6),一山放出一山拦。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7)《泊秦淮》中讽刺达官贵人不图国家兴盛,沉迷享乐的诗句是:
,。
(杜牧《泊秦淮》)
(8)李商隐的《贾生》中揭示晚唐皇帝求仙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的诗句是:
,。
(李商隐《贾生》)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16分)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的词。
(3分)
⑴蒙辞以军中多务。
⑵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⑶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称谓,不属于对他人爱称、敬称的一项是(2分)
A.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陈太丘与友期》)
4.孙权劝吕蒙学习,感情真挚,心情急切,请从孙权“劝”的语气特点,谈谈你的理解。
(3分)
5.《资治通鉴》叙事生动,人物鲜活。
《孙权劝学》中孙权、吕蒙、鲁肃三个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
他们三个人,你最欣赏谁?
请说说理由。
(4分)
(二)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3-16题。
(15分)
老王
杨绛
⑴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⑵据老王自己讲:
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
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
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
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
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⑶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
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
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
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
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
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⑷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后来我在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
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⑸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
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
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
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
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
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⑹“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
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
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
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
他说:
“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
”我一定要给他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
“你还有钱吗?
”我笑着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⑺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
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
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
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
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
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
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
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⑻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
“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
⑼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⑽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⑾我强笑说:
“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
⑿他只说:
“我不吃。
”
⒀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
他赶忙止住我说:
“我不是要钱。
”
⒁我也赶忙解释:
“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
⒂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⒃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
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
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
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⒄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
我问:
“老王怎么了?
好些没有?
”
⒅“早埋了。
”
⒆“呀,他什么时候……”
⒇“什么时候死的?
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
(21)我没再多问。
(22)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
我想他是知道的。
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
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
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
都不是。
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文章语言平白朴实,毫不矫饰,请结合具体词句,赏析这一语言特色。
(3分)
2.第⑷段划线句子,简笔勾勒,景象鲜活,作用突出,请加以品析。
(4分)
3.第⑻段划线句子对“老王”的刻画可谓妙绝,请结合具体词句,赏析人物刻画的手法之妙。
(4分)
4.文章结尾说:
“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你认为作者“愧怍”的是什么?
(4分)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7—20题。
(14分)
衔着春光飞来
⑴开春了,布谷鸟叫着,农人开始插秧播种。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鸟儿仿佛季节的时钟。
⑵小时候,我们把燕子当作家鸟,它们生长在每家每户的堂屋里,与我们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一点不认生,知道农家的茅草房子就是它们的家。
⑶燕子们挑选中意的人家筑巢——和善积德、代代忠厚。
燕子们认准了这一家,年年晚秋去了南方,到了柳芽萌动之时,它们依然会回到这里。
⑷建燕子窝是很费工夫的事,它们从河边或者池塘边,一口口衔来稠稀适中的黄泥。
一个春天,一口口的泥层层叠叠得粘在一起,燕子窝就垒成了。
燕子窝也是一件艺术品,它们形态各异,是美的建筑。
不知不觉,几只燕子就从窝里伸出了头来,叽叽喳喳的,等着爸爸妈妈啄来吃食,它们一个个永远吃不饱的样子,也像我们小时候腋窝底下永远夹着一个煎饼一样,边玩游戏边咬一口。
⑸奶奶是非常和善的人,对家中的燕子窝自然十分呵护。
受奶奶影响,不用她说,我们也从来不会去捣燕子窝。
年年春天,我们都盼着燕子们回来,燕子们叽叽喳喳叫时,我们四五个孩子也是叽叽喳喳地围着桌子吃饭,一碗粥、一张煎饼、一盘素炒土豆丝或者素炒萝卜丝、一碟小咸菜,我们吃得香喷喷的。
燕子也似乎成了我们家里的一员。
等有一天,那些燕子不再叽叽喳喳了,那就是一窝燕子长大了,它们一只只飞出去,去另一个屋檐下做窝。
⑹奶奶会说,等你们长大了,也会像燕子一样,都飞到远方去。
那时候我们还不能理解奶奶说的远方在哪里,也不会放在心上。
然而,当我们一个个长大,真的都离开了家——大哥到百余里外的地方上班,二哥、我和弟弟都走上从戎的道路,到了千里在外,这才忆起奶奶的话。
⑺雏燕们在窝里有时候也争来争去,不小心就会挤下来一个,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地用根木棍把燕子送回窝里。
它们离开窝,也像我们跑远了找不到家,等着奶奶或者母亲唤我们的小名,这才恍然从忘了时间的游戏里抬起头,赶紧往家里跑。
⑻燕子们起得早,勤劳人家也有早起的习惯。
奶奶早起先去菜园里采来带着露水的新鲜蔬菜,父亲早早起来提着水桶去井边打水,母亲是三更半夜就起来了,她要先摊完一盆玉米或者地瓜糊子的煎饼,然后还不能耽误天亮去生产队里上工……人勤春早,只有在这样的人家,你才知道一寸光阴一寸金,日子贫苦却津津有味,一点也感觉不到物质匮乏的焦虑。
奶奶的和善、父亲的宽厚、母亲的勤劳都是遗传到我们身上的最好的品质。
⑼燕子们也是在晨光里出门,或是筑巢,或是去为雏燕们逮蚂蚱等昆虫,它们必须不遗余力地劳作,才能维系一个家庭的繁衍生息。
⑽燕子们出门,我们几个孩子也会背着书包开始去上学。
在熹微的晨光里,我们高声朗读,每一篇文章都背得滚瓜烂熟,偶尔扭头看看窗外,电线上的燕子也排成了一队,叽叽喳喳上早课一般。
⑾有意思的是,有的人家懒惰,晚起床,早睡觉,燕子从南方回来时,就不在那一家做窝了。
还有的人家,嫌弃燕子叽叽喳喳的叫声,一竿子把燕子窝给捣了。
它们一传十十传百,这样的人家再也没有燕子来住。
大概是因为没有燕子早晨催促着起床,一家子人也越来越懒,日子过得越发不如人意。
⑿一户人家的家风和性情,燕子是能感受到的。
⒀如今我生活在城里三十多年了,见到的燕子越来越少。
去年春天,桃花盛开的季节,我去北京门头沟采访一位做古建修复工程的企业家,他的公司也是古建的设计,二楼的走廊是开放的,雕梁画栋的梁椽间,他给钉上了一些木板,为了方便燕子做窝。
那三五十个燕子窝里,有的是一对在里面,更多的是三五只六七只雏燕在伸着头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我仿佛回到了童年的老家。
他说,燕子都是有记忆的,它们也在寻找祖先居住的老屋,或是那些貌似古老的建筑,而后安下它们的家。
⒁此时,又是一个春天来了,燕子们又要回到北方了,伴着桃花杏花的盛开。
我记起多年前诗人苗得雨的诗句:
“不要学花儿,只把春天等待;要学小燕儿,衔着春光飞来。
”
——节选自《光明日报》(2019年03月22日15版)
1.有人说,文章的标题富有诗情画意,请谈谈你的看法。
(3分)
2.咏物抒情(或托物寄意,或以物喻人)是本文最大的特点,请结合具体内容,谈谈你对文章这一特点的理解。
(4分)
3.选文运用了叙议结合的表达方式,第⑻段划线句子议论、抒情,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加以品析。
(4分)
4.品析选文第⑹段和下面链接材料的划线句子,赏析“奶奶们”的语言魅力。
(3分)
【链接】好多年前的秋天了,我们还是孩子。
奶奶从集市上回来,带给了我们一人一颗桃子,她说:
都吃下去吧,这是一颗“仙桃”;含着桃核儿做一个梦,谁梦见桃花开了,就会幸福一生呢。
——贾平凹《一颗小桃树》
三、作文(50分)
根据下面题目和要求作文。
(1)题目:
我的烦恼
(2)要求:
每个人都会有烦恼,烦恼后面都有一段故事。
请以“我的烦恼”为题,写一
篇不少于550字的,具有真情实感的记叙文。
(3)提示:
①每个人都会有烦恼,每个烦恼都有前因后果,都有一两段故事。
比如:
妈妈总是拿你和别人比,说你这不行那不行;你很喜欢跳舞,家人却不支持;个子不高,样子不俊俏;被老师或同学误解等等。
想一想你有什么烦恼,烦恼后面的故事怎么样?
把它写出来。
②要把故事的原因、经过慢慢地、有详有略地写清楚,写人时,“语”“动”“神”等写细致,还要写出烦恼时的感受,最好写写环境作衬托。
参考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B
2.D
3.A
4.C
5.D
6.周敦颐爱莲花高洁傲岸;刘禹锡喜陋室安贫乐道(高洁傲岸)
7.
(1)朔气传金柝
(2)双袖龙钟泪不干
(3)惟吾德馨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闲敲棋子落灯花
(6)政入万山围子里
(7)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8)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二、(45分)阅读与赏析
(一)(16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2题。
1.(3分)⑴推脱⑵只,只是⑶不再是
2.(4分)⑴我难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传授经书的学官吗!
⑵和有抱负的人分开一段时间后,就要用新的眼光来看待。
3.(2分)B
4.(3分)“不可不学!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两句为祈使、感叹语气,“劝”的感情真挚、强烈。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陈述语气,舒缓平和,语重心长。
“孰若孤?
”反问语气,言出由衷,以身示范,心情急切。
(能答对两种语气,略作品析,意思到即可。
)
5.(4分)示例:
欣赏孙权。
理由:
孙权身为一方霸主,能够立足长远,以身作则,引导下属吕蒙读书学习,让其成为文武全才;而且孙权“劝学”有方,恩威并用,感情真挚,效果良好。
(意思到即可。
)
(二)(15分)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3-16题。
1.(3分)例如“我常坐老王的三轮。
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一句,平白如话,娓娓道来,简洁明了,毫不修饰。
再如“田螺眼”“大鸡蛋”“早埋了”等词语,平俗朴实,口语浓郁,极富生活意味,显示出杨绛文学大家的语言功力。
(能够结合词句,略作赏析,意思到即可。
)
2.(4分)简短三两句,勾勒出一处荒僻的小胡同、破破落落的大院和塌败的小屋,交待了老王的住处,映衬了老王穷困潦倒的生活境遇,反衬了老王憨厚、朴实而平实的品格,流露出作者对老王的同情。
3.(4分)⑴直接描写。
“直僵僵”“镶嵌”等词语,用词准确,生动形象,刻画了老王病重、身体僵直、无法曲身的形象;⑵比较手法。
“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通过和“往常”比较,凸显了老王身体的“僵”“瘦”;⑶修辞手法。
“他简直像,打上一棍就能散成一堆白骨”,运用了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传神地写出了老王已病入膏肓、不久人世的状况。
(能答对2个方面,赏析意思到即可。
)
4.(4分)⑴对老王关心、照顾不够。
⑵误解了老王的好意,拿钱“侮辱”老王。
等等。
(结合具体词句品析略。
)
(三)(14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7—20题。
1.(3分)⑴标题“衔着春光飞来”,省略了主语“燕子”,给人遐想,让人想象,富有神秘色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⑵“衔着”“飞来”,用词生动,形象传神,如睹其物。
⑶“春光”,富有朝气,流溢出勃勃生机,增强文章鲜活亮丽的基调。
(意思到即可)
2.(4分)①以燕子喻人:
文章借助燕子,生发联想,抒发感悟,歌颂了人们不辞辛苦、勤劳拼搏和追求美好的精神品格。
②通过记述“我”家和燕子的和谐相处,歌咏了人与鸟类的共生共存共享的美好情景。
(意思到即可)
3.(4分)①对奶奶、父亲和母亲的“早”“勤”抒发感慨,由衷赞叹,表达了对他们的敬仰热爱之情;②这样的议论、抒情,是对前面简短记述的自然升华,起到了画龙点睛,点明意旨的作用。
(意思到即可)
4.(3分)①富有神秘色彩,令人憧憬和向往;②含有编织美好“未来之梦”的意蕴,激发孩子们树立梦想,勇于追求。
③奶奶们的语言朴实温馨,亲切感人。
(意思到即可)
三、作文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