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7664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15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docx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docx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能学以致用,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

3、学习引用等说明方法,能体会典雅凝练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学习引用等说明方法,能体会典雅凝练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学法指导】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预习导学】

一、知识链接

1、给加点字注音。

笨拙()山蹊()幽篁()模拟()雕塑()

跻攀()钓矶()曲折()穿凿()渊博()

弦外之音()盎然而生()

2、解释下列词语。

顾名思义:

弦外之音:

息息相通:

穿凿附会:

二、释题

1、走进作者

陈从周(1918-2000):

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擅长文学、戏曲、绘画、书法。

主要著作有:

《苏州园林》《园林丛谈》《扬州园林》《说园》《书带集》《青苔集》《帘青集》《山湖处处》等。

2、中国四大名园:

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面积约4万平方米,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

它以水景著称(水面占全园的3/5),主要建筑均濒水而立,朴素明朗,自然雅致,风格独具,誉为“园中精华”。

3、识记说明文体

⑴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⑵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①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②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

⑶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画图表(作图表)等。

⑷说明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合作探究】

一、阅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归纳概括各段主要内容。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为什么?

 

二、准确筛选信息,把握主要内容。

1、文章言简意赅地介绍了,特别强调了园林欣赏与

有着密切的关系。

2、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

3、中国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

4、根据文章内容,归纳中国园林的风格。

 

5、文中谈到建造园林时,认为在处理“动静之分”问题上,有一定规律可循,请从文中概括出这个规律。

6、中国园林有动静之分,请分别指出“静观”与“动观”的要义。

7、中国园林讲究诗情画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8、中国园林妙在含蓄,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9、第4段中称以白皮松为主要特色的园子为“寒碧山庄”的原因是什么?

 

10造园时对建筑的顶,假山的脚,水口、树梢都着意安排,这样布局的目的是什么?

 

11造园时在处理“曲直之对”问题上,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请从文中概括出这个规律。

12、园林的布局讲究曲折,这样布局的目的是什么?

 

13、园之佳者都是以少胜多,要想做到“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的基本做法是什么?

 

14、作者认为“造园之理,与一切艺术无不息息相通”,那么造园时要营造那种“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境界,在景物布局方面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

 

15、造园与文学创作最基本的相同点是什么?

三、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

1、概知引用说明

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是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是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2、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课堂测评】

1、下列选项中对中国园林风格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

A、中国园林的设计讲究动静之分、俯仰之别和曲直相对。

B、中国园林的布局讲究诗情画意,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C、中国园林的建造都遵循以少胜多的原则。

D、中国园林的构思讲究含蓄,追求意境。

2、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1立意在先,文循意出:

2窗外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是模拟枯木竹石图:

3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中国园林的风格》导学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能学以致用,学会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

3、学习引用等说明方法,能体会典雅凝练的语言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会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2、学习引用等说明方法,能体会典雅凝练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2课时

【学法指导】朗读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预习导学】

一、知识链接

1、给加点字注音。

笨拙(zhuō)山蹊(xī)幽篁(huáng)模拟(mó)雕塑(sù)

跻攀(jī)钓矶(jī)曲折(qū)穿凿(záo)渊博(yuān)

弦外之音(xián)盎然而生(àng)

2、解释下列词语。

顾名思义:

从名称想到所包含的意义。

弦外之音:

比喻言外之意,即在话里间接透露,而不是明说出来的意思。

息息相通:

连呼吸都是共同的;相通的.比喻彼此关系密切。

穿凿附会:

穿凿:

硬要把讲不通的道理讲通;附会:

把毫无关系的事硬拉在一起。

生拉硬扯,牵强解释,胡乱联系。

 

二、释题

1、走进作者

陈从周(1918-2000):

中国著名园林学家,同济大学建筑系教授,擅长文学、戏曲、绘画、书法。

主要著作有:

《苏州园林》《园林丛谈》《扬州园林》《说园》《书带集》《青苔集》《帘青集》《山湖处处》等。

2、中国四大名园:

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

北京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

承德避暑山庄始建于1703年,是清代皇帝夏日避暑和处理政务的场所,为中国著名的古代帝王宫苑。

拙政园始建于明正德,面积约4万平方米,是苏州最大的古典园林。

它以水景著称(水面占全园的3/5),主要建筑均濒水而立,朴素明朗,自然雅致,风格独具,誉为“园中精华”。

3、识记说明文体

⑴定义: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知识的文章体裁。

它通过揭示概念来说明事物特征、本质及其规律性。

说明文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

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科学小品等。

⑵分类

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①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②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文或知识小品文)。

⑶说明方法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画图表(作图表)等。

⑷说明顺序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合作探究】

一、整体感知,理清文脉。

1、归纳概括各段主要内容。

1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2谈我国园林有“动观”和“静观”之分。

3谈我国园林讲究诗情画意,并且要达到虽然是由人设计建造的,但就像是天然形成的一样。

4谈我国园林讲究“含蓄”“耐人寻味”。

5谈我国园林有仰观和俯观之别。

(强调景物的设置往往与引导游人仰视或俯视有关。

6谈我国园林要曲中寓直,曲直自如。

(指出随直曲折一下,能使游人左右顾盼皆有景,信步其间便路程延长,趣味加深。

7谈我国园林讲究以少胜多,用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8谈我国园林像一切文学艺术作品一样,讲究“意境”。

9谈我国园林是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

强调赏园需要丰富的生活、渊博的知识。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

为什么?

第一部分

(1):

指出我国园林建造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总)

第二部分(2-8):

具体介绍我国园林的风格。

(分)

第三部分(9):

谈我国园林是综合性的科学艺术,并且含哲理观万变于其中。

(总)

二、准确筛选信息,把握主要内容。

1、文章言简意赅地介绍了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提别强调了园林欣赏与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有着密切的关系。

2作者选取什么方面来介绍中国园林的风格?

(造园)

3、中国园林的总特点是什么?

(历史悠久,风格独特。

4、根据文章内容,归纳中国园林的风格。

1①有动观和静观之分。

2讲究诗情画意。

3讲究“含蓄”“耐人寻味”。

4景物有仰观和俯观之别。

5讲究曲中寓直,曲直自如。

6讲究以少胜多,用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

7讲究“意境”。

5、文中谈到建造园林时,认为在处理“动静之分”问题上,有一定规律可循,请从文中概括出这个规律。

动静之分,要看园林面积的大小。

6、中国园林有动静之分,请分别指出“静观”与“动观”的要义。

静观讲究静中生趣,动观讲究移步换景。

7、中国园林讲究诗情画意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8、中国园林妙在含蓄,其主要表现是什么?

景点的取名都耐人寻味,可以顾名思义。

9、第4段中称以白皮松为主要特色的园子为“寒碧山庄”的原因是什么?

①白皮松树皮片状脱落,露出白色内皮,给人以“寒”意。

②白皮松又是常绿乔木,溢美为“碧”,所以合称“寒碧”。

10、造园时对建筑的顶,假山的脚,水口、树梢都着意安排,这样布局的目的是什么?

引人或仰视,或俯视,使赏园有角度的变化。

11、造园时在处理“曲直之对”问题上,也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请从文中概括出这个规律。

曲本直生,重在曲折有度。

12、园林的布局讲究曲折,这样布局的目的是什么?

使经过的人左右顾盼皆有景,信步其间使路程延长,趣味加深。

13、园之佳者都是以少胜多,要想做到“以有限面积,造无限空间”的基本做法是什么?

①“借景”,随着季节的变化“借”园外景物。

(或园外有景妙在“借”,景外有景在于“时”。

②“分隔”,园林空间越分隔,感到越大,越有变化。

14、作者认为“造园之理,与一切艺术无不息息相通”,那么造园时要营造那种“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境界,在景物布局方面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

⑴要恰当处理好园中山、水、树之间的关系,会借景,能“入画”。

⑵园中景物的深、简要以“简以救俗,深以补淡,笔简意浓,画少气壮,艳而不俗,淡而有味”为原则。

15、造园与文学创作最基本的相同点是什么?

(讲究意境)

三、多种说明方法综合运用

1、概知引用说明

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是通过举具体的实例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从而使说明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是用具体的数据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说明,使说明更准确更有说服力。

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

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

2、文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①举例子②分类别③打比方④作比较⑤引用说明

【课堂测评】

1、下列选项中对中国园林风格的叙述不准确的一项是(C)

A、中国园林的设计讲究动静之分、俯仰之别和曲直相对。

B、中国园林的布局讲究诗情画意,追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C、中国园林的建造都遵循以少胜多的原则。

D、中国园林的构思讲究含蓄,追求意境。

2、说说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①立意在先,文循意出:

以写文章做比,谈造园之前要先确立该园的“动”“静”原则,然后做具体规划。

②窗外一角,即折枝尺幅;山间古树三五、幽篁一丛,是模拟枯木竹石图:

窗户的边框

圈出的院中某个角落,就像是在一尺长的画幅上画的从整株树上截取来的枝条;假山之中种的三五棵树,一丛竹子,是模仿古画中常见的枯木竹石图的意境。

③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虽然是由人设计建造的,但就像是天然形成的一样。

 

《中国地理》第四部分中国北方地区导学案

【学习目标】

1、使学生学会区域差异分析的基本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具体区域进行区域差异的分析2、使学生了解北方地区的区域特征并进一步研究区域问题,用必修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原理认识区域分析区域,培养知识迁移能力

【学习重点、难点】1、分析区域差异的主要方法及区域特征认识2、区域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

、应知应会

一、应试工具——“以不变应万变”

1、区域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特征:

半球位置、经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相对位置

(2)地形特点(3)区域气候特点 (4)河流水系水文特点(5)植被、土壤特征植被:

①类型②水平分布规律③垂直地域分异是否显著土壤:

①类型②分布③特点(6)自然资源

2、区域的人文地理特征:

(1)、经济特征:

经济水平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方式

(2)、农业特点(3)、工业特点(4)、交通、人口与城市特点与分布

二、知识积累

1、区域自然地理特征

北方地区

范围:

大兴安岭、贺兰山脉、巴颜喀拉山脉以东,秦岭、淮河以北,即我国东部季风区的北部地区。

地形特征:

平原面积广大,其中东北平原是我国最大的平原;华北平原是我国最平坦的平原,主要由黄河、海河、淮河冲积而成;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广、最厚的黄土堆积区,水土流失严重,沟壑纵横。

太行山脉两侧地形差异明显,以东为华北平原,以西为黄土高原。

本区主要地形单元有:

东北平原(三江、松嫩、松辽)、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兴安岭山地、长白山地、山东丘陵、辽东丘陵。

气候特征:

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其中大兴安岭北部为寒温带、长城以北为中温带、黄河中下游地区为暖温带,无霜期4-8个月,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年降水量400-800毫米,主要集中在7-8月,大部分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夏季温暖多雨(东北较短),冬季寒冷干燥(东北漫长严寒多积雪,漠河为我国的“寒极”);主要灾害性天气:

冬季寒潮,东北地区夏季低温、秋季早霜,华北地区春季干旱多沙暴、夏季多暴雨。

水文特征:

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

水量北丰南小,汛期北长南短(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河流含沙量北小南大,结冰期北长南短。

主要河流:

黑龙江及其支流松花江、乌苏里江,黄河(下游为“地上河”)及其支流渭河、汾河,海河,辽河,鸭绿江,图们江。

主要湖泊:

白头山天池、兴凯湖。

植被:

东北地区以针叶林为主(长白山地区为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黄河中下游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土壤:

东北地区黑土为主,多沼泽,北部冻土层厚;黄河中下游地区主要为钙质土。

主导因素:

积温自北而南逐渐增大。

2、区域人文地理特征

(1)农业

农业发展的条件:

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黄土高原

有利

地形平坦,土地资源面积广阔,黑土肥沃;夏季夏季日照长,热量充足;纬度较高,冬季积雪厚,蒸发较弱,土壤水份条件较好;河流众多,水源充足;人均耕地多,宜农荒地多,森林资源丰富。

平原广阔,地形平坦,土层深厚,土地资源面积广阔;夏季气温高,降水多,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水热配合较好。

黄河中下游地区秋季晴天多,热量充足,光照条件较好;华北平原地下水丰富;黄河中下游地区农业生产历史悠久。

黄土疏松;光热条件较好;开发历史悠久。

不利

东北地区全年生长期短,总热量相对不足,农作物的熟制只能达到一年一熟;,受寒潮影响大;西部风沙威胁大;且开发过程中,容易破坏草原和沼泽,导致生态恶化。

水资源不足(春旱);多风沙、盐碱和旱涝(夏涝);土壤盐碱化严重-中低产田较多。

水资源紧张,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问题突出。

(2)工业

北方地区发展工业的条件分析:

A、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

B、陆上交通和海运发达。

C、工业基地较好,技术力量较强。

D、消费市场广阔,对外贸易便利。

E、水资源紧张。

工业基地:

环渤海工业带:

本区煤、石油、铁矿资源丰富,依据丰富的矿产资源,本区形成了全国最重要的重工业基地和高新技术发源地——环渤海工业带。

包括京津唐和辽中南两个工业基地和山东各工业城市。

京津唐工业基地

辽中南工业基地

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①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

②有便利的铁路、高速公路、航空和近海航运

③有科技和人才的优势

①煤、石油、铁、森林等资源丰富

②有便利的交通

③工业基础好,有大批熟练工人

④有广阔的消费市场

制约工业

发展的因素

水资源和能源紧缺

能源资源面临枯竭、水资源短缺、工业产品老化、能耗大、污染严重

发展方向

重点可放在钢铁、石油化工、海洋化工、电子、高档轻纺和精细化工方面。

发挥其作为重工业基地的优势,要更新设备,提高产品质量,适当限制某些耗能大,当地又缺乏原料资源工业的发展。

在全国地位

我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我国的重工业基地

(3)交通运输以铁路为主

东北地区:

以滨洲——滨绥线、哈大线构成铁路网的“丁”字型铁路网骨架,以京哈线同北京和全国其他铁路相连,是全国铁路最稠密的铁路网分布区。

华北:

铁路以北京为中心,辐射全国。

主要干线有京哈线、京沪线、京广线、京九线、京包线、陇海线。

运煤专线:

①西起山西大同,东到秦皇岛的大秦线,是将山西煤炭运往东南沿海的专线,被誉为“神州第一线”;②神黄线:

神府——黄骅;③霍通:

霍林河——通辽;焦石:

④焦作——兖州——日照(石臼所)

 

问题思考与讨论-----北方地区的区域问题

1、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黄淮海平原农业发展的三大障碍

干旱:

春旱,4~6月,春季气温回升快,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夏季风、锋面雨带未到,降水少。

洪涝:

7~8月,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

盐碱:

(自然原因)气候变化影响水盐运动——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稳定。

(人为原因)①大水漫灌,只灌不排的灌溉措施,使得土壤中的盐分向地表积聚;②沿海地区过度开采地下水,引起海水倒灌,导致土地盐碱化。

风沙:

(自然原因)干旱时节尤其是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地表干旱易起沙,春季多大风。

(人为原因)人类不合理的开垦,出现沙荒地,加剧风沙肆虐。

2、中低产田的综合治理

①低湿地的治理与开发地势低平,洪涝严重,成土母质质地较好,水资源丰富。

指导思想:

因洼制宜。

治理模式与效果:

鱼塘–台田模式——相互促进,立体开发,综合利用。

②盐碱地的冶理与开发

水盐运动:

春秋返盐(积盐),夏淋盐,冬稳定。

冶理:

关键是土体脱盐,治理方法是调控水盐运动(引淡淋盐——灌溉,降低作物根区

土壤含盐量;井排井灌——抽取盐水,补充淡水;农田覆盖——用地膜、作物秸杆覆盖,抑

制蒸发;农业生物措施——营造防护林带,果与粮、棉间作,培肥,改良品种)。

3、黄土高原地区的生态问题

自然原因:

①降水:

变率大,集中在夏季,多暴雨,冲刷作用强;②地形:

从平原向山地过渡,地形坡度大,坡面物质不稳定;③植被:

从森林向草原过渡,植被覆盖率低,涵养水源能力差;④土壤:

由粉沙颗粒组成,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抗蚀能力低。

人为原因:

①毁林开荒②过度樵采③不合理的耕作制度(轮荒)④开矿

危害:

土层变薄,土壤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加大,河湖淤积严重,旱涝灾害频繁

整治措施:

①退耕还林还草:

压缩农业用地,建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因地制宜营造防护林、经济林、薪炭林、用材林;大力开展土地复垦工作;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③加强小流域的综合治理:

  工程措施—打坝淤地,平整土地,修筑梯田;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农业技术措施—科学施肥,选育良种,地膜覆盖。

④开矿时要有计划的存放表土,大力开发复垦工作

3、东北农林基地建设

①商品粮基地的建设与保护

△区位条件:

1、自然条件

(1)夏季高温多雨,适宜农作物生长。

(2)地形平坦,便于耕作。

(3).土壤肥沃(4)灌溉水源充足。

2、社会经济条件

(1)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大(占全国耕地总面积的1/5),人均耕地多

(2).机械化程度高(3)交通发达,对外联系方便(4)工业部门齐全,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

△存在问题及原因:

●原因:

人口激增,高强度的农林开发,造成土地的不合理利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退化。

●问题:

水土流失和黑土退化,土地沙化、盐碱化和草场退化,自然灾害频发,环境污染等。

△黑土退化(土层变薄,肥力下降)问题的治理措施:

①水土保持——加强对坡面、沟壑进行治理,并植树造林;②土壤陪肥——增施有机物料(有机肥、草肥)、秸杆还田。

秸秆还田是近年来保持和提高黑土培肥最有效措施。

△沼泽的生态功能和保护:

●东北沼泽的主要分布区:

三江平原,该平原是由、、冲积而成。

沼泽形成的自然原因:

1.地势低平,排水不畅2.气候温凉,蒸发量小3.冻土分布,下渗缓慢

沼泽作为湿地资源的生态环境效益:

1、调节气候2、涵养水源3、保护生物多样性4改善生态环境

●黑龙江农垦局决定北大荒不再开垦荒地,而是集中力量抢救和保护好三江平原的原因是什么?

采取什么措施加以保护的?

原因:

在大规模的开垦北大荒后,带来的是严重的水环境污染,土壤沙化、盐碱化问题,与此同时生物的多样性也在急剧减少,生态环境逐步趋于恶化;

湿地具有多种功能和价值,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

为了让三江平原这块湿地发挥它应有的生态效益,并可持续的为人类所拥有,人类不得不对短时期内的经济效益作出让步,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保护措施:

1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

2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提高保护意识。

3坚持可持续发展,开展生态农业,保护湿地。

4植树造林、退田还湖,保护水源和生物多样性。

5加强管理,合理利用。

②商品林基地森林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东北是全国最重要的天然林区,居全国三大林区之首。

森林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

存在问题:

超采严重、采育失调、采伐方式不合理。

导致森林覆盖率下降,生态环境恶化。

解决措施:

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是首要任务。

坚持合理采伐;积极营造人工林;促进珍贵树种更新;提高木材利用率;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第二部分课堂练习

读中国某地区气温年较差分布图,完成1-2题。

1.影响图中A地与B地等温差线凸出方向不同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地形C.海陆位置D.人类活动

2.图中A、B、C、D四地综合整治措施正确的是

A.A处以营林为主,加强林业综合开发利用

B.B处退耕还湿,保护生态环境

C.C处防治土地荒漠化

D.D处秸秆还田,提高土壤肥力

旱涝、盐碱和风沙是黄淮海平原发展农业的三大障碍,这些障碍的形成与黄淮海平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不合理开发利用活动有关,据此回答3-5题。

3.下列各环境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