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家长培训讲座稿资料.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7613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家长培训讲座稿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最新《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家长培训讲座稿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最新《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家长培训讲座稿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最新《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家长培训讲座稿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最新《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家长培训讲座稿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家长培训讲座稿资料.docx

《最新《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家长培训讲座稿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家长培训讲座稿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家长培训讲座稿资料.docx

最新《好习惯成就好人生》家长培训讲座稿资料

《习惯改变命运能力决定人生讲》专题讲座

姜方莉

各位家长,大家好。

我非常高兴也非常荣幸可以得到领导的信任和在座各位的支持,进行这次的讲座。

开办这次讲座的目的是为了帮小学生家长能够清楚认识自己的孩子,辅导和监督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孩子将来能够轻松快乐的面对学习和生活。

我们这次讲座主要是从家庭的重要性、小学生心理发展及培养哪些好习惯和如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习惯入手。

首先要明白教育是什么?

叶圣陶先生说:

“什么是教育?

教育就是培养良好的习惯。

”而所谓优秀学生,不过就是具有无数良好习惯的学生。

而所谓优秀的孩子,也不过是具有无数良好习惯的孩子。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

有人问其中一位:

“你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了你认为最重要的东西呢?

”出人意料,这位白发苍苍的学者回答说:

“是在幼儿园。

”又问:

“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学者答:

“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分享);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规则);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秩序);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道德);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有心)。

从根本上说,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英国唯物主义哲学家、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科学归纳法的奠基人培根,一生成就斐然。

他在谈到习惯时深有感触地说:

“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

归根结蒂,一句话:

好习惯是一个人的资本,有了好习惯,一辈子都有用不完的利息。

好习惯一旦养成,它便会以情不自禁、不期而至的方式持续下来,犹如物理学中的惯性力量。

正如英国教育家洛克所说:

“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便用不着借助记忆,很容易很自然地就能发生作用了。

”这就好比我晚睡前关灯,出门随手锁门的道理一样,需要有人提醒么?

显然不。

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一)

很多家长认为学生成绩的好坏主要是看学生在学校学得怎么样,是不是认真听讲?

是不是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

很少想到家庭成员的交流方式和态度,以及家庭成员的兴趣和活动会给学生带来怎样的影响。

现在我们就来说说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今天重点说说家庭的一个主要成员——父亲。

著名的心理学家格尔迪说:

"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英国著名文学家哈伯特也说过:

"一个父亲胜过100个校长。

"从做父亲的那一天起,这就是一个终身职业。

也许爸爸们工作繁忙,照顾孩子的总是妈妈;也许爸爸们应酬太多,陪孩子玩耍的大多是妈妈;也许爸爸们总在加班,孩子一天都跟爸爸碰不着面……所以就有了人们都用一个等式来形容中国的教育现状:

缺失的父亲+焦虑的母亲+崩溃的孩子!

但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爸爸口袋里的钞票。

除了物质之外,父亲对孩子究竟还有多少影响力?

研究发现:

孩子智能发展的高低与和父亲接触的密切程度息息相关。

研究表明:

一天中,与父亲接触不少于2小时的孩子,比那些一周以内接触不到6小时的孩子,智商更高。

更有趣的是,研究人员还发现,父亲对女孩子的影响力要大于对男孩子的影响力,与父亲密切相处的女儿数学成绩则更佳。

一个智慧型的父亲,能用自己的智慧启迪孩子的一生。

父亲在家庭中对孩子的主要影响到底是什么?

1、父亲数理逻辑思维比母亲有优势

在父亲的长期影响下,孩子的数理逻辑能力发展会更好,与父亲密切相处的孩子,数学成绩相较而言会高一些。

相比之下,与母亲常在一起的孩子,其优势主要体现在对新事物的兴趣上,口语表达上。

2、父亲会让孩子面对困难

母亲在孩子摔倒或者哭闹的时候,大多马上安抚。

父亲舍得孩子经历一些挫折,培养孩子坚强面对。

3、父亲使孩子具有创造性

从教育方式上来看,父亲一般鼓励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做事,而母亲则比较喜欢帮孩子做他们力所能及的事。

长期影响,孩子的动手能力、创造力都会有很大提升!

4、父亲有利于性别健康发展

在父亲和男孩子的交流中,爸爸的严格要求会使男孩学会审视自己的行为、耳濡目染同爸爸学会承担责任、勇敢探索,朝着男子汉的方向发展。

而爸爸和女儿的交流中,也可以让女儿从小接触到良好的、明确的男性榜样,更有利于培养女孩子的女性气质,正是在爸爸妈妈的衬托和对比之下,孩子才会更好地理解男性和女性的性别特征,有利于性别健康发展。

所以说父亲是孩子个性品质形成的重要源泉,父亲教育严重不足的孩子,容易形成“偏阴性格”,脆弱、胆小、多愁善感、依赖性强、独立性差。

只有父亲“亲临”教育第一线,才有利于培养孩子健康人格和自主能力,使孩子更好地适应现实世界和未来社会。

而孩子最理想的人格是同时兼具了父爱和母爱两方面的内容。

(二)

曾经就小学生家长最关注的学生问题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调研,为了调查数据更具代表性,在全国18个城市中(这些城市包含一线城市比如上海北京,二,三线城市)进行了调查。

调研结果显示:

小学生家长普遍最关注的三大问题是:

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写作业拖拖拉拉。

我相信在座的各位家长也会正在或者曾经为以上的一个问题或几个问题困扰过。

其实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归根结底是由于学习的主动性不够。

学生从心里并不认同学习的意义,对于他们他说,学习就是因为家长要求他们去他们才去的。

如果他们自己可以选择,他们肯定是宁愿在家里玩耍而不是去上学。

上学能够吸引学生的一个因素是因为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可以得到认同感。

那么为什么孩子学习没有积极性呢?

最简单和直接的原因是学生觉得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学习没有乐趣。

我们来看以下几种家长眼中学生成绩不好的原因:

孩子不懂事,没开窍,自控能力差。

孩子的天性都是贪玩的,为什么有的孩子表现出来的是爱学习,自控能力强,是因为孩子从小得到正确的理念灌输。

其实,儿童的正确的价值观开始形成是从5-6岁甚至更早的时候。

而这一阶段形成的价值观也是对孩子今后成熟的价值观形成以及成长道路的选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的老话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说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所以,家长千万不能在这个时候因为自身工作时间原因或者溺爱孩子的原因用这样的借口来开拓孩子种种不太良好的学习习惯。

因为一般来说,儿时形成的习惯是日后最难改变的但却是最易形成的。

儿童时代是孩子教育的最好时机。

“态度不端正,故意和家长对着干”曾经不止一位家长和我说过:

现在小孩子叛逆的不得了,说什么都听不进去,说重了就和你吵,哎,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孩子学习态度不端正,不爱学习,家长有没有考虑过是自己的教育方向出现了问题。

家庭对于孩子的教育作用在于让孩子健康,积极向上,快乐的成长。

而现在一般家长都会整体在孩子耳边像祥林嫂一样的说:

要好好学习啊,要不然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你以后准备干什么?

又或者是孩子考好了一次,家长巴不得把世界上最好的东西都买来。

其实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在学习方向上越来越迷茫,上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兴趣和交流,而是因为考大学这样对他们来说还遥遥无期的理想又或者是为了得到一次什么奖励。

家长应该更多的是注重口头表扬,增加孩子的自我荣誉感和自信心,让他们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感到自豪或者得到满足感。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人的稳定饭量是米饭一碗,如何让这个人在一年后稳定饭量增加为两碗?

方案一:

告诉这个人,你的任务是一年后饭量增加到两碗,然后有计划的每天增加饭量,比如饭后加强体育锻炼,最终完成任务。

方案二:

告诉这个人,你必须完成任务,否则没饭吃。

那么这个人肯定努力完成任务,或者可以吃三碗米饭。

方案三:

不告诉这个人任务,只是每天吃饭时给他碗里增加10粒米饭颗粒,并且时刻根据他的消化反馈来动态调整,一年后他也完成了任务。

三种方案都完成了任务,但三年后会出现不同的反映:

前两种方案的人都会回到原来的一碗米饭。

为什么?

第一种需要减肥;第二种因为已经完成任务,继续吃一碗米饭。

只有第三种永远改变不了,因为他已成习惯,他认为是自己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的生理现象。

现在我们很多家长面对学生的问题时所采取的方式上大都选择方案二的做法,常告诫学生你不好好学就考不上大学,开不上大学就怎样怎样,方案一的做法大家正在努力学习,而方案三的做法才是真正科学的。

这就是今天我们谈的第二个问题:

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与特点

1.小学生身体发育的特点

(1)身体生长发育

6~9岁儿童体格发育基本上是平稳的,身高平均每年增长4~5厘米,体重平均年增长2~3.5公斤。

这一时期儿童的骨骼弹性大而硬度小,不易发生骨折,但容易发生变形。

肌肉虽然在逐渐发育,但肌肉的力量和耐力都比成人差,容易出现疲劳。

学龄儿童肺活量也明显增加,对各种呼吸道传染病的抵抗力也增强。

(2)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

儿童到6岁时脑重约1200克,此时,左右大脑半球的一切传导通路几乎都已形成,所以当身体受外界刺激后,可以很快的速度准确地传到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间增加了暂时联系的可能性,条件反射也比较容易建立。

2.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发展迅速,尤其是智力和思维能力;二是发展协调,比起初中生的“动荡性”来,心理发展的协调性是其主要特征;三是发展具有开放性,此时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融洽;四是发展具有可塑性,比起逐渐成熟起来的青少年,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是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

二、小学生认知发展的基本特点

1.小学生观察力的发展特点

(1)观察的目的性较差,易受外来刺激的干扰,常常在受到新异刺激影响时,心理活动就离开观察的对象;同时,观察易受自身的生理状况和个人兴趣等因素的制约,尤其是低年级学生表现更为明显。

(2)观察缺乏精确性,小学生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只注意事物的主要特征或主要过程,对细小部分则缺乏观察或观察不够精确。

(3)观察缺乏顺序性,观察时往往只注意事物较突出的特征,如运动的、较大的、对比明显的部分,这样容易导致观察无序,观察的结果缺乏全面性、完整性。

(4)观察缺乏深刻性,观察事物时,小学生还主要以感性经验为主,缺乏思维活动的参与,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和表面特征,难以抓住事物的本质。

2.小学生注意力的发展特点

(1)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难以长时间注意同一件事物,容易为一些新奇刺激所吸引。

凡是生动、具体、形象的事物,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对象,都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吸引他们的注意。

(2)注意的范围较小,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这主要是因为小学生的经验少。

实验表明,小学生只能同时注意到2~3个客体,而成人能同时注意4~6个客体。

孩子集中注意某一事物时,经常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

比如当他聚精会神写字时,又会忘了正确的坐姿要求。

(3)注意的集中性和稳定性差,低年级儿童对一些具体的、活动的事物以及操作性的工作,注意容易集中和稳定;对于一些抽象的公式、定义以及单调刻板的对象,注意就容易分散。

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抽象事物注意的稳定和集中才会相应提高。

(4)注意的分配和转移能力差,小学低年级学生,特别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明显地表现出不善于分配注意的现象,到了小学二年级就大有改观。

而且二年级学生和五年级学生的注意分配能力基本处于同一水平。

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转移的能力也比较差,到小学中年级以后,学生的注意转移能力逐渐地发展起来,小学五年级儿童注意转移速度较小学二年级有明显增长,尤其是男生发展更快。

3.小学生记忆力的发展特点

小学低年级学生,由于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在头脑中和第一信号系统相联系的事物的具体形象容易记住。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掌握的语词量不断增加,第二信号系统的活动逐渐占优势,所学课本的内容大多是些抽象的词、数字或符号,所以他们的抽象记忆也渐渐地占主导地位。

但对小学生来说,他们在记忆抽象的材料时,主要还是以事物的具体形象为基础,即形象记忆仍起着重要作用。

(三)

那么,我们的孩子需要自小养成哪些好习惯呢?

从宏观层面,我的建议是:

      第一,做人:

待人真诚,诚实守信,自信自强,与人为善,有担当

      第二,做事:

踏实勤恳,乐观向上,讲究效率,懂得合作,有原则

      第三,学习:

主动积极,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善于总结,有悦纳

至于微观层面,我的建议是:

1、一定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但凡孩子力所能及的事儿,无论居家生活,还是日常学习,一切由孩子自己完成。

一个总是无法将自己搞定的孩子,只能说明他缺乏担当。

所以,如果今天孩子不能照顾好自己,那么,将来他也必定照顾不好自己的家庭。

一个连自己和家庭都照顾不好的人,无所谓人生的幸福。

2、做事有计划

做事有计划的人才会赢得信任,不至于临时抱佛脚。

有些孩子每次考试前就一团乱麻,做作业时三心二意,早晨起床上学常常找不到袜子,零用钱花不到月底就一分不剩……当孩子有这方面的坏毛病时,老师父母一定要教会他懂得计划的重要性。

不妨让孩子在睡前梳理好第二天的日程,让孩子抄在便利贴上方便执行。

养成这个好习惯,孩子绝对终生受益!

3、遵守时间

合理的生活安排、规律的作息可以增强孩子的秩序感,树立时间观念,提高做事效率。

但让孩子学会守时,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老师父母以身作则的同时,可以尝试把主动权交到孩子手里,不让孩子为了偷懒找各种借口。

4、讲道理,善待他人

每个人都愿意面对一张微笑的脸。

微笑待人的人,总是真诚友善、宽容大度,他们走到哪都会是受欢迎的人。

老师父母应当教会孩子讲礼貌,比如日常生活里常说“你好”、“谢谢”、“对不起”,在请求他人帮忙时多用“麻烦你帮我……好吗?

”的句式,平时多关心他人……长久以往,孩子会收获到比礼貌更有意义的人生财富。

5、一定要善于倾听。

上帝给我们一张嘴巴两只眼睛两只耳朵,其实就是要我们多看多听少说话。

所谓“聪明”,就是耳聪目明,听在前,看在后。

学会倾听,善于倾听,这不仅是一种修养,显示出我们对他人的尊重,也是实现有效的沟通、获取知识的最重要途径之一。

事实是,正因为倾听,我们才能有更多的接纳,更多的提升。

6、一定要坚持阅读。

把阅读坚持到底。

从他还在娘胎里的时候就给他读书。

并且,重要的是,开始了就不要停止。

不要怕他不懂。

生命每天向前走去,他最初看到的那个东西,他就变成那东西,那东西也就变成他生命的一部分。

好的书籍就是一艘船,会载着孩子从狭窄的地方驶向无限广阔的生活海洋。

生命是个过客,阅读是最好的摆渡。

7、保持一颗谦虚的心

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向他们学习,告诉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从别人的闪光点中想想,自己是不是也能这么做?

”这个时候,保持一颗谦虚的心是极有必要的。

曾经有个孩子不敢举手回答问题,可同桌勇于发言,时常得到老师夸奖。

孩子听从妈妈的话向同桌请教“秘诀”,同桌大方地告诉他:

“反正说错了也没关系,老师不会怪我们的。

”正是这句话打开了孩子的心扉,慢慢地,这个孩子也跟着同桌主动回答问题,也正是这股劲头,孩子的成绩提高了,性格也越见开朗。

8、在错误中反思自己

孩子在生活中做错事,在学习中做错题是常见的事,如何做到下不为例,这就需要孩子能在错误中反思自己,从而彻底改正过来。

当孩子做错事时,老师父母请别光顾着责怪他,不妨这么反问:

“你知道自己哪里做错了吗?

问题出在哪里呢?

”等孩子回答后,认真和孩子约定:

“那下次我们记住这个教训,不要再犯了好吗?

”对待学习也是,懂得反思的孩子能够及时总结,查漏补缺,减少错误再次出现的几率。

从长远来看,这能够“缝补”知识漏洞,可以给孩子的学科打下牢固的基础。

9、一定要让优秀成为习惯。

优秀作为一种品质,并非与生俱来。

认真做事,就能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就能把事情做好。

什么是不简单?

把每一件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

什么是不平凡?

把每一件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凡事贵在坚持。

成功者的秘诀不过是:

让优秀成为习惯,把名字经营成品牌。

 接下来,便是为了帮孩子养成这些好习惯我们应采取的行动了,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如何帮孩子养成好习惯?

1.给孩子做个好榜样

老师父母永远都是孩子模仿的对象,你想要孩子养成什么习惯,你自己就得养成什么习惯,要不然不管你跟他说再多,他最终看的都是你如何做的。

如果你不想让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嗓门说话,你自己就得做到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如果不想让你的孩子玩手机,你自己就得做到在孩子面前不玩手机。

(身教)

2.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当孩子做了什么事后,要告诉孩子他的所作所为带给你什么感受,让孩子知道自己做一件事情会造成什么影响。

比如,孩子喜欢在你打电话时打断你,你可以跟他说:

“宝贝我很失望,因为我打电话的时候你总是想打断我,害我听不见电话那边说话。

3.孩子做对了,适时鼓励他

当你发现孩子做对一件事的时候,一定要鼓励他表扬他,让他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对的。

老师父母注意要很确切地表扬他,在表扬中描述中他做对的事,比如,当孩子把玩具放回原处后,你可以说:

“你玩完玩具又放回去了,妈妈真的好开心啊,宝宝做得太好了!

4.从孩子的角度说话

当我们和孩子说话的时候,要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从他的感受、想法出发。

当你养成这种习惯的时候,孩子从你的说话方式中也更容易注意到他的行为习惯。

5.说话算数

不管你答应了孩子什么,一定要实现诺言。

孩子是无条件相信你的,他认为你答应的事情是不会让他失望的,而且你的这个行为会成为他日后做事的参照,如果你说过再在商场里哭闹就立刻带他走,一定要做到;当你答应周末陪他出去玩,也一定要做到。

6.说不之前先想想

当你对孩子说“不行”的时候,先想想这件事有没有必要说不行。

给孩子制定规则很重要,但是别大事小事都制定规则,放到关键时候用。

7.给孩子下简单积极的指令

如果你给孩子的指令简单而明了,他会很清楚地知道你想让他做什么,特别是积极的指令要比消极的指令效果好,因为你是在给孩子做事指出了一条积极的方向,比如,你想让他关门,可以说:

“关上门”,而不是说“别让门开着”。

8.教孩子学会责任感

当孩子足够大的时候,一定要让他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其实不用刻意去做什么,让他看到他做某件事产生的自然后果就好了,比如挑食不吃饭下午就会饿肚子。

9.说一遍就好

如果你对一件事总是重复很多遍,他会一个耳朵进一个耳朵出,告诉他一次,再提醒他一次不配合的后果是什么就足以,如果你清楚的表达了你的意思,孩子还没有配合你就要有所行动了,说到有什么后果就有什么后果。

附加一:

培养好的学习习惯:

(1)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计划包括长期计划和短期计划两种。

长期计划以一学期为宜,从总体上对各学科的学习做出全面的安排。

短期计划以一周为宜,对本周内每天的学习内容、学习目的、保障措施和作息时间做出详细具体的安排。

学习计划要具体、明确、切实可行,同时又要留有充分的余地,以保证计划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2)指导学生学会预习

预习既是有效的学习方法,也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预习的方法是指对第二天要讲授的内容认真阅读,仔细思考,把新的知识和以往学过的知识联系起来,从而明确听课的重点、难点和疑点,克服课堂学习过程中的被动性和盲目性,提高主动性和自觉性,以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3)指导学生学会听课

认真听,聚精会神地听讲,充分理解教师讲课的内容及其表达方式的含义;注意看,全神贯注地注视教师板书的内容,对教师突出演示的部分尤其要仔细观察,认真领会和重点记忆;多动脑,要积极思考,要与教师讲课的进程保持同步,要多问几个为什么,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做到融会贯通。

(4)指导学生课后复习

回顾教师课堂讲授的内容及其过程,使进一步的复习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和目的性;复习课本,目的在于深化;整理笔记,使之更加系统、完整,便于复习;对课本中不懂、不会的难点问题,力求弄懂弄通,实在弄不明白的,求助教师或与同学研究解决。

(5)指导学生写作业的方法

先复习后写作业,在认真复习、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作业;仔细审题,了解题意,明确习

题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数;思路清晰,表述确切,书写规范;细心检查,根据习题要求,逐字逐句地检查、验证,发现错误及时纠正;对教师的批改、批语要认真思考,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

附加二:

如何帮孩子集中注意力?

注意力被称为心灵的门户,和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并称为智力的五大基本因素,因此,注意力在孩子智力的发展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现如今,很多孩子在学习、生活中注意力无法集中或只能短时间集中,令许多老师和家长很是困扰,但是不要过分担忧,注意力的集中程度并不是天生的,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培养。

今天我们便来探讨如何帮孩子集中注意力。

小测试——孩子是否存在注意力缺失问题

先来进行一个小测试,孩子存在以下6项及以上的问题,就有可能是注意力缺失!

1.经常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

2.注意力无法长时间集中在学习上。

3.别人和他(她)说话,他(她)常常没注意听。

4.常常无法完全执行他人的指令,且无法完成学校课业、其他事情或任务。

5.对于组织任务与活动经常感到困难。

6.经常逃避、厌恶或不愿从事较花心思的任务。

7.经常遗失物品,如玩具、家庭作业簿、铅笔、书等。

8.较容易被外在刺激转移注意力。

当孩子出现以上注意力缺失的症状时,会引发一系列坏习惯:

1、不能完成自身任务

经常分心;做事有始无终;丢三落四;忘记自身的任务。

2、会出现学习困难的现象

学习粗心大意,经常看错、看漏,听错、听漏,抄错、抄漏;

出现识字障碍、阅读障碍、书写障碍、算数障碍;

课思想开小差、不能坚持听讲;

学习成绩差;

很难安排好日常学习和生活;

做作业拖拉磨蹭;作业、考试常因马虎大意而丢分等。

3、导致孩子自卑

任务完成不好,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会让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很多孩子一自卑就更加完成不好任务,从而恶性循环。

4、引发多动症

注意力不集中,常指注意力障碍,是多动症的核心症状。

上课期间孩子经常坐不住,在座位上小动作多或扭来扭去,动个不停;

很难安静,在一些不该动的场合乱跑,精力过分充沛;

经常话多,说起来没完,好插话或喧闹;

别人对他讲话时常常好像没在听或没听见;

难以遵守集体活动的秩序和纪律,如抢答、排队。

5、致使人际关系不佳

冲动任性、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与同学发生冲突;

经常搞小动作,造成师生关系不和谐;自控能力差,给父母造成极大压力。

 看来,注意力缺失对一个孩子的学习生活甚至一生都会带来诸多困扰,那么,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

以下是建议采取的应对方法。

帮孩子提升注意力的方法:

1.定量学习

让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分阶段完成学习任务,改定时为定量。

如果孩子能够专心完成,父母要给予一定鼓励,并休息5- 10分钟。

 当孩子能够做得很好时,可逐步延长一次性集中做题的时间。

要求孩子在审题的过程中,自己把题目要求、条件用笔勾出来,以防止走神出错。

2.鼓励孩子培养兴趣

平时多鼓励,不干扰孩子做好他喜欢做的事情。

当孩子专注于做他的小手工制作或观察小动物而忘记了吃饭时,父母切记不要干扰孩子,而是耐心地等他把工作完成。

要知道,孩子沉浸于他的兴趣的同时,就是在无意中培养自己的注意力。

3.减少唠叨和训斥

尽量减少对孩子唠叨和训斥的次数,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是时间的主人。

教孩子学会分配时间,当他在相对短的时间内集中精力做好功课,便有更多的时间做其他事情。

孩子学会自己掌控时间了,就会有成功的感觉,做事会更加自信。

4.大声读书

大声读书有利于训练注意力。

每天安排一个时间(10-20分钟),让孩子选择他们喜欢的小文章大声为父母朗读,这是一个使孩子口、眼、脑相互协调的过程。

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要要求他不读错、不读丢、不读断。

他的注意力必须高度集中,把这种训练一直坚持下去。

5.一次只做一件事

人的注意资源是有限的,分配在性质不同的事情上面,会严重消耗注意力的有效性,尤其是孩子的注意力正在发展过程中,  同时进行多件事情,会损害注意力的有效集中。

哪怕当孩子玩玩具的时候,也要关掉电视。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相关的小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在玩耍的同时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