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同步练习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7477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6.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与妻书同步练习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与妻书同步练习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与妻书同步练习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与妻书同步练习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与妻书同步练习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与妻书同步练习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docx

《与妻书同步练习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与妻书同步练习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与妻书同步练习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docx

与妻书同步练习篇语文版九年级下册

《与妻书》同步练习

作者:

加入日期:

07-01-04

与妻书

1给下列的字注音

晤()彀()

肖()旁()

婉()禁()

2解释下面的字词

①如晤②腥云

③婉④切切

⑤第⑥抑

⑦破镜⑧率性

⑨的的⑩独善其身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第以今日事势观之。

2)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4预习效果反馈

1.“又恐汝不察吾衷”中“吾衷”指什么?

2.“司马春衫”的意思是什么?

3.给加点字注音。

①谓吾忍舍汝而死()②称心快意()

5.本文选自,作者是之一。

课文是1911年作者参加前夕写给妻子的绝笔书。

6林觉民,字,号,又号。

福建人。

他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写过、等论文和小说,翻译了。

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竟书而欲搁笔,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吾至爱汝,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几家能彀?

司马春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

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

汝忆否?

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词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

谁知吾卒先汝而死乎?

吾真真不能忘汝也!

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

何情不诉?

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

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吾诚愿与汝相守以死,第以今日事势观之,天灾可以死,盗贼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吾辈处今日之中国,国中无地无时不可以死,到那时使吾眼睁睁看汝死,或使汝眼睁睁看我死,吾能之乎?

抑汝能之乎?

即可不死,而离散不相见,徒使两地眼成穿而骨化石,试问古来几曾见破镜能重圆?

则较死为苦也,将奈之何?

今日吾与汝幸双健。

天下人之不当死而死与不愿离而离者,不可数计,钟情如我辈者,能忍之乎?

此吾所以敢率性就死不顾汝也。

吾今死无余憾,国事成不成自有同志者在。

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使之肖我。

汝腹中之物,吾疑其女也,女必像汝,吾心甚慰。

或又是男,则亦教其以父志为志,则我死后尚有二意洞在也。

甚幸,甚幸!

吾家后日当甚贫,贫无所苦,清静过日而已。

吾今与汝无言矣。

吾居九泉之下遥闻汝哭声,当哭相和也。

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今人又言心电感应有道,吾亦望其言是实,则吾之死,吾灵尚依依旁汝也,汝不必以无侣悲。

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

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

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

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

卒不忍独善其身。

嗟夫!

巾短情长,所未尽者,尚有万千,汝可以模拟得之。

吾今不能见汝矣!

汝不能舍吾,其时时于梦中得我乎!

一恸!

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意洞手书。

家中诸母皆通文,有不解处,望请其指教,当尽吾意为幸。

一、基础题。

1.解释加点词语。

(1)谓吾忍舍汝而死

(2)抑汝能之乎

2.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

(2)卒不忍独善其身。

二、整体感悟

作者是一个革命者,又为什么说“吾平日不信有鬼,今则又望其真有”。

这能否说明作者有迷信思想?

三、课文阅读题

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回答下列各题。

1.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1)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2)即欲乘便以此行之事语汝。

2.“汝忆否”的作用是什么?

3.选文回忆了几件事?

概括每件事的主要内容。

4.选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5.读了选文后,相信你肯定会被感动的。

把你的感受写出来,不少于50个字。

周处刘义庆

周处少年时,凶强侠气,为乡里所患。

又义兴水中有蛟,山中有白额虎,并皆暴犯百姓。

义兴人谓为三横,而处尤剧,或说处杀虎斩蛟,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处即刺杀虎,又入水击蛟。

蛟或浮或没,行数十里,处与之俱。

经三日三夜,乡里皆谓已死,更相庆。

竟杀蛟而出,闻里人相庆,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乃入吴寻二陆。

平原不在,正见清河,具以情告,并云欲自修改,而年已蹉跎,终无所成。

清河曰:

“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且人患志之不立,何忧令名不彰邪?

”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1.给加粗字注音。

(4分)

有蛟()三横()朝闻()更相庆()

2.解释加点字的含义。

(4分)

(1)或说处杀虎斩蛟

(2)始知为人情所患

(3)实冀三横唯余其一

(4)处遂改励,终为忠臣

3.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

(4分)

(1)始知为人情所患,有自改意。

(2)古人贵朝闻夕死,况君前途尚可。

4.读了本文,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3分)

5.假如你周围有周处这样的同学,你如何劝说他改过自新?

(不少于50个字)(4分)

(1)《与朱元思书》中作者抒发感慨的语句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送东阳马生序》中作者认为太学生“业有不精,德有不成”的原因是_______。

(3)《钱塘湖春行》中的颔联为_______,________。

(4)_______,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5)溯回从之,道阻且长。

_____,______。

(6)《黄鹤楼》一诗中描写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三)阅读《儿子的鱼》,然后回答14——17题。

(14分)儿子的鱼我环顾周围的钓鱼者,一对父子引起我的注意。

他们在自己的水域一声不响地钓鱼。

父亲抓住、接着又放走了两条足以让我欢呼雀跃的大鱼。

儿子大概14岁左右,穿着高筒橡胶防水靴站在寒冷的河水里。

两次有鱼咬钩,但又都挣扎着逃脱了。

突然,男孩的鱼竿猛地一沉,差一点儿把他整个人拖倒了,卷线轴飞快地转动,一瞬间鱼线被拉出很远。

看到那鱼跳出水面时,我吃惊得合不拢嘴。

“他钓到了一只王鲑,个头不小。

”伙伴保罗悄声对我说,“相当罕见的品种。

”男孩冷静地和鱼进行着拉锯战,但是强大的水流加上大鱼有力的挣扎,使孩子渐渐被拉到布满漩涡的下游深水区的边缘。

我知道,一旦鲑鱼到达深水区就可以轻而易举地逃脱了。

(A)孩子的父亲虽然早把自己的钓竿插在一旁,但一言不发,只是站在原地关注着儿子的一举一动。

一次、两次、三次,男孩试着收线,但每次鱼线都在最后关头猛地向下游蹿去,鲑鱼显然在尽全力向深水区靠拢。

15分钟过去了,孩子开始支持不住了,即使站在远处,我也可以看到他发抖的双臂正使出最后的力气奋力抓紧鱼竿。

冰冷的河水马上就要漫过高筒防水靴的边缘,王鲑离深水区越来越近了,鱼竿不停地左右扭动。

突然,孩子不见了!

一秒钟后,孩子从河里冒出头来,冻得发紫的双手仍然紧紧抓住鱼竿不放。

他用力甩掉脸上的水,一声不吭又开始收线。

保罗抓住鱼网向那孩子走去。

(B)“不要!

”男孩的父亲对保罗说,“不要帮他。

如果他需要我们的帮助,他会要求的。

”保罗点点头,站在河岸上,手里拿着鱼网。

不远的河对岸是一片茂密的灌木丛,树丛的一半淹没在水中。

这时候鲑鱼突然改变方向,径直蹿入那片灌木丛里。

我们都听到鱼线崩断时刺耳的响声。

然而,说时迟那时快,男孩往前一扑,紧跟着鲑鱼钻进了稠密的灌木丛。

我们三个大人都呆住了。

(C)男孩的父亲高声叫着儿子的名字,但他的声音被淹没在河水的怒吼中。

保罗涉水到达对岸,示意我们鲑鱼被逮住了。

他把枯树枝拨向一边,男孩抱着来之不易的鲑鱼从树丛里倒着退出来,努力保持着平衡。

他瘦小的身体由于寒冷和兴奋而战栗不已,双臂和前胸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只大约14公斤重的王鲑。

他走几步停一下,掌握平衡后再往回走几步。

就这样走走停停,孩子终于缓慢但安全地回到岸边。

(D)男孩的父亲递给儿子一截绳子,等他把鱼绑结实后,弯腰把儿子抱上岸。

男孩躺在泥地上大口喘着气,但目光一刻也没有离开自己的战利品。

保罗随身带着便携秤,出于好奇,他问孩子的父亲是否可以让他称称鲑鱼到底有多重。

男孩的父亲毫不犹豫地说:

“请问我儿子吧,这是他的鱼!

”14.整体感悟: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手法,叙述了“儿子”捕鱼的故事,细读全文,在下面的方框里把“儿子”捕鱼的过程补充完整。

(2分)→→→→15.品析语言:

在“儿子”与鲑鱼搏斗的过程中,文章对父亲进行了多次精彩描写,请从文章A、B、C、D四处中任选两处,并结合语境作点赏析。

(4分)我来赏析()处:

我来赏析()处:

16.问题探究:

(4分)⑴小说以“儿子的鱼”为标题有什么含义?

(2分)我的理解:

⑵你认为小说中的儿子是怎样的一位男孩?

(2分)我的分析:

17.生活体验:

生活中,你捕到过自己的“鱼”吗?

请写出你“捕鱼”的经历和感受。

(4分)我的经历:

我的感受:

18.阅读《母亲河的自述》,完成18——21题。

(12分)母亲河的自述我叫黄河,全长5464公里,生于10万年以前,我的源头在青海巴颜喀喇山,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九个省(区)。

千百年来,我哺育着炎黄中华儿女,世界各地的炎黄子孙都把我认作民族的摇篮,称我“母亲河”。

从前,人们总爱说“跳进黄河洗不清”,说的是我含的泥沙大。

我每年要把16亿吨泥沙带走,淤在下游把河床担得老高,有人又叫我“悬河”。

这些我都没有办法,大自然就是这样安排了我,几万年也都这样过来了。

最近又有一句话说我——“跳进黄河洗不净”,我听了很伤心。

要是以前“洗不清”,澄澄泥沙就清了;现在洗不净,可事关我个人“品质”。

不知道最近大伙到我那儿看了没有,我中游支流的汾河、渭河、洛河、新蟒河、沁河都脏得不得了,有的地方简直成为“排污沟”,脏东西超了好几倍,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

前些年,我的水质都在三类以上,既能浇地,也能到机器里转转;现在好多河段的都不行了,就是放在池子里当景观用水,还有人提意见。

别人对我说,从来没有见过我这样脏过。

从三门峡以下到入海口,7个水质监测口,有6个说我脏。

他们对我说,中下游很多城市的饮用水都从我这里取,为了让人们喝得放心,处理脏东西花了好多钱。

我知道,今年这样脏,与缺水有很大关系。

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2/3,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来水最少的年份。

而向我怀里排的脏水却是一天比一天多,10年间翻了一倍,现在一年有42亿吨,相当于我今年的来水的一半,过去叫“一碗水,半碗泥”,现在成了“一碗水,关碗污”,根本消化不了。

可能有人问了,不是说不让往你那里排污吗?

其实也有人管,但总有人偷偷地排,检查的人来了,少排点,检查的人一走,照排不误。

管这种事的也不好办,有人总结得很形象,叫“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

更何况,还有一些不肖子孙说是当地挣钱重要,我干净的事往后放放。

我听说,天津已经不用我了,我真羞愧。

人们费老大劲修了引黄济津的水渠,我却帮不了他们的忙。

要是再这样给我身上泼脏水,我这母亲河就变成臭水沟了。

救救我吧!

18.仔细阅读全文,从母亲河的自述中,你获取了哪些主要信息?

请回答。

(2分)⑴⑵母亲河自述为何“洗不清”的原因(介绍黄河自古以来含泥沙量大的特点)。

⑶19.你能从文中发现造成黄河污染的主要原因吗?

请谈谈你的理解。

(3分)我的理解:

⑴⑵⑶20.细心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4分)⑴去年开始,我从来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来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2/3,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来来水最少的年份。

(加点的短语能删掉吗?

为什么?

)⑵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

(请指出该句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并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21.阅读下面的三则材料,联系本文,写出你探究的结果。

(3分)材料一:

两千多年前,黄河只叫“河”,没有“黄”字。

《诗经》中许多篇章都提到过。

那时的黄河水还比较清亮。

黄河上游及晋陕一带森林植被还比较多,水草丰茂,清澈秀丽。

材料二:

古人言“黄河清,天下宁”,黄河的治理,事关广大人民的生计。

材料三:

⑴⑵⑶都是污染惹的祸三、综合性学习与探究(10分)亲爱的同学,你在《到民间采风去》的综合性学习中,一定会被家乡的山山水水、民俗风情所陶醉,也一定会有许多惊喜的新发现吧!

下面就请带我们走进你的家乡——武穴。

22.走进家乡名胜古迹:

假如在这次活动中你被选为“走进家乡名胜古迹”活动小组的组长,要带领全组同学编一本反映家乡风光的读本,你计划怎样完成这个任务?

请写出你们小组的主要活动过程,并给这个读本拟一个新颖、恰当的书名。

(4分)读本书名:

《》活动过程:

⑴⑵⑶23.介绍家乡特产:

在活动中,你一定品尝了不少家乡特产,那么,请你介绍一种自己最喜爱的家乡特产,并给它拟一条广告词,让它走出武穴,名扬天下。

(3分)特产名称:

广告词:

24.探寻家乡节日风俗:

假如你是“探寻家乡节日风俗”活动小组的成员,在展示课上,以家乡端午节为例,展示你组探寻的收获。

(3分)有关端午节的习俗:

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与妻书答案

1略

2①如见面②带血腥的云。

③婉转,温和而曲折。

④形容声音很细。

⑤但,但是。

表示转折。

⑥还是,或者。

表示选择。

⑦比喻夫妇分离。

⑧顺着本性(去做)。

这里有断然、干脆的意思。

⑨真实,确实⑩致力于自己的道德操守。

这里指只顾自己好。

1)但是以今天的形势来看。

2)那么,我死后还有两个我在呀。

41.“吾衷”指作者挚爱妻子,但为了革命事业又必须舍妻而去的心情。

点拨:

联系下一段思考。

2.指唐代诗人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的末句诗“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白居易对下层人民的同情。

作者用此是表现自己对劳苦大众的同情之心。

3.①shě②chèn

5.《广州三月二十九革命史》林觉民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广州起义点拨:

不要写错别字。

如“黄花岗”的“岗”不要写成“冈”。

6.一、意洞抖飞天外生中国同盟会《原爱》《驳康有为物质救国论》《莫那国之犯人》《六国宪法论》

.一、1.

(1)抛弃

(2)还是,或者。

表示选择。

点拨:

词语的解释应放在句子中进行思考。

2.

(1)我平时不曾把我所追求的(理想)告诉你。

(2)我终于不忍心只顾自己好。

点拨:

译文不要丢掉重点词语的解释。

二、不能。

因为作者至爱妻子,就是死了也不能忘记,盼望有鬼之说更能体现爱妻之心。

点拨:

联系本文的中心句“吾至爱汝”考虑。

三、1.

(1)与其让我先死,不如你比我先死。

点拨:

注意关联词语“与……无宁”的解释。

(2)就想乘便把这次走的事情告诉你。

2.引起对下文三件事的回忆。

点拨:

从与上下文的联系考虑。

3.三件事。

(1)夫妻间就“谁先死”的谈论,说明自己本来不愿先死而“留苦”给妻子。

(2)对月影之下诉真情的回忆,说明自己是真的不能忘记妻子的。

(3)追述最后分手之前,因害怕妻子承受不了将要失去丈夫的沉重的悲痛,未能将起义的事告诉妻子。

点拨:

抓住事情概要。

4.作者一心为妻子着想,对妻子无限爱恋的感情。

点拨:

从三件事共同蕴含着的对妻子的“挚爱”考虑。

5.略点拨:

可从作者对妻子无微不至的爱以及革命的大义进行思考,符合题意即可。

一古诗文默写答案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心不若余之专耳

  (3)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4)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5)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6)芳草萋萋鹦鹉洲

二、āohèngzhāogēng点拨:

注意多音字的读音。

2.

(1)有人

(2)才(3)希望(4)就,于是。

点拨:

据上下文推断词语的意思。

3.

(1)才知道被人们当成了祸害,自己有了改正的意思。

(2)古代的贤人很看重“为了追求到道义,哪怕是早上明白晚上就死去”的精神,况且你的前途还很有希望。

点拨:

根据上下文和重点词语来推断。

4.人有了过错不要紧,但只要勇于改正错误,就会成为对社会、国家有用的人。

点拨:

从“处遂改励,终为忠臣”句思考。

5.略点拨:

如给他讲一些名人改过自新的故事,劝他改过,符合题意即可。

14.沉入深水区拖入灌木丛

15.示例:

A这句生动的描写表明这位父亲不但时刻关注着儿子,而且做好了随时救援儿子的一切准备,体现了父爱的深沉。

B体现了父亲对儿子的理解和尊重,注重对孩子的独立性格的培养。

C父亲终于忍不住高声叫出了儿子的名字,这是情不自禁的担心,又一次点出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

D因为父亲这时清楚地知道,儿子已经精疲力竭,用尽了最后一点力量。

父亲对儿子垢那种特殊的关爱,至此表露得淋漓尽致。

16.⑴①表明这是儿子的劳动成果;②强调这是父亲对儿子的尊重、肯定、欣赏。

⑵是一个沉着坚毅、倔强勇敢的小男孩。

17.示例:

⑴经历:

爸爸教我学骑自行车时,看到我摔倒了,他也不扶我,而是让我自己站起来。

渐渐地我从跌倒中掌握了要领,学会骑车。

⑵感受:

在生活中要学会独立,学会克服困难,战胜自己。

18.⑴介绍母亲河的来历。

⑶自述为何“洗不净”(或介绍黄河污染严重。

19.⑴大量污水排入黄河;⑵缺水,来水量严重减少;⑶对污染管理不善。

20.⑴不能。

加点的短语是用实际检测的记录来说明来水是有史以来最少的年份,体现了科普作品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⑵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说明黄河污染严重。

21.⑴关注黄河,保护黄河,还黄河的本来面目。

⑵治理黄河,让母亲河为人民造福。

⑶污染生存环境,就是毁灭人类自己。

22.如《风景这边独好》⑴收集名胜古迹的相关信息;⑵实地采访,拍摄名胜古迹的相关照片;⑶整合信息,编写读本。

23.山药(酥糖、豆泡等)参考示例:

山药,山药,美味佳肴,人人需要!

24.家家门窗插艾叶、菖蒲以示辟邪。

赛龙舟,吃粽子,乡亲们一般都会吃新麦发粑,小儿胸挂五彩线袋装的红蛋。

屈原投江、白蛇娘娘喝雄黄酒显原形。

《林觉民·与妻书》课堂练习卷

作者:

加入日期:

06-04-13

李寿锋

(说明:

本试卷为课堂练习之用,强调文言文字词意义和用法的巩固掌握,强调文言句式的辨析掌握,试图以试卷样式激发学生学习作品的积极性主动性,以使学习更深入有更好的效果。

时,试卷上设立“文学小卡片”、“资料采撷”“拓宽视野”等栏目,让学生从时代的角度加深理解作品思想的内容。

深圳市富源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二模块

《林觉民·与妻书》课堂练习卷

试卷设计李寿锋

走近作者林觉民

①辛亥革命先驱者林觉民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

”——郁达夫

林觉民(1887-1911)辛亥革命先驱,“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字意洞,号抖飞,福建侯官(今福建福州)人。

十四岁进福建高等学堂学习时,即深受民主思潮影响,倾向革命。

1907年赴

日本庆应大学留学,加入同盟会。

1911年春,得知黄兴、赵声将发动广州起义,即归国返乡,组织几十名革命志士赴广州参加起义。

起义时,领先袭击总督衙门,负伤被捕。

在督衙受审时,

他毫无惧色,且当众演说,声讨清廷反动罪行,宣传革命思想,后从容就义

②伟人也有美丽感人的丈夫柔情

(《与妻书》摘抄)

吾真不能忘汝也!

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

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及今思之,空余泪痕!

又回忆六七年前,吾之逃家复归也,汝泣告我:

“望今后有远行,必以告妾,妾愿随君行。

”吾亦既许汝矣。

前十余日回家,即欲乘便

以此行之事语汝,及与汝相对,又不能启口;且以汝之有身也,更恐不胜悲,故惟日日呼酒买醉。

嗟夫!

当时余心之悲,盖不能以寸管形容之。

③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大灵魂

(《与妻书》摘抄)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

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林觉民《与妻书》课堂练习卷

(课堂或自修45分钟完成)

解释重点字词

意映卿卿()如晤():

①吾今以()此书()与汝()永别矣!

吾作()此书时,尚()为()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为阴间()一鬼()。

吾作此书,泪珠和笔墨齐()下(),不能书()竟(),而(

)欲搁()笔。

又恐()汝不察()吾衷(),谓()吾忍()舍汝()而死,谓()吾不知()汝之()不欲()吾死也,故()遂()忍悲()为()汝()言之()。

概括段意

①概括段意答案:

忍悲以此书与爱妻陈意映诀别

解释重点字词

②吾至()爱汝!

即()此爱汝一念(),使吾勇于就()死也(句式:

)!

吾自()遇()汝以()来,常()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心()快意()

,几家能够()?

司马青衫(),吾不能学()太上()之()忘情()也。

语()云(),仁者()“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吾()充()吾爱

汝之心(),助()天下人()爱()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

汝体()吾此心(),于()悲啼()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

)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汝其()勿()悲()!

概括段意

②概括段意答案:

至爱爱妻陈意映之情推及以天下人为念,决心牺牲吾身与汝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解释重点字词

③汝忆()否四五年前某夕(),吾尝()语()曰:

“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

”汝初()闻言而()怒,后经吾婉()解(),虽不谓()吾言为是(),而()亦无辞()

相答()。

吾之意()盖()谓()以汝之弱(),必()不能禁()失吾之悲(),吾先死留苦与()汝,吾心不忍,故()宁()请汝先死,吾担()悲()也。

嗟夫(),谁知()吾卒()先()汝而(

)死乎()!

概括段意

③概括段意答案:

一忆往事(夫妻情话),表达不忍“以汝之弱,不能禁失吾之悲”,“宁请汝先死”,自担其悲的至爱之情

解释重点字词

④吾真()不能忘汝也()!

回忆后街之屋(),入门()穿()廊,过()前后厅,又三四折()有小厅,厅旁一室为()吾与汝双栖()之所()。

初婚()三四个月,适()冬之望日()前后,窗外

疏梅()筛()月影(),依稀()掩映(),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