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好习惯①不懂就问》优质课教案1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74397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7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好习惯①不懂就问》优质课教案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好习惯①不懂就问》优质课教案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好习惯①不懂就问》优质课教案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好习惯①不懂就问》优质课教案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好习惯①不懂就问》优质课教案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好习惯①不懂就问》优质课教案12.docx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好习惯①不懂就问》优质课教案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好习惯①不懂就问》优质课教案12.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好习惯①不懂就问》优质课教案12.docx

新北师大版二年级语文下册《好习惯①不懂就问》优质课教案12

1 好 习 惯

要求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乐于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态度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

重点

难点

1.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把“不懂就问”化为学习的自觉行为和重要的学习方式。

2.理解什么叫私塾。

教学

课时

两课时

不懂就问

􀀋孙中山小的时候在私塾①读书。

那时候上课,只是先生念,学生跟着读,然后把读的段落背诵②下来。

[句导读:

这句话向我们介绍过去私塾的教学情况。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解。

段导读:

这段话描写了过去私塾里的教学方法,即先生只是要求会读会背,学生根本学不到什么知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孙中山小时候在私塾读书,先生只是让学生背诵却不讲解。

􀀌一天,孙中山照例流利③地背出了前一天学的功课。

先生在他的书上又圈④了一段,他读了几遍,很快又背下来了。

[句导读:

这两句话不仅再一次告诉了我们私塾简单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把孙中山的聪明伶俐表现了出来。

]但是,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也不懂。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⑤地背,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

“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

您能讲讲吗?

段导读:

孙中山不仅聪明好学,而且敢于不懂就问。

􀀍这一问,把正在摇头晃脑高声念书的同学们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⑥。

段导读:

孙中山向先生提问这一举动,把同学们都吓呆了。

  第二部分(第2~6自然段):

这部分写孙中山在课堂上不懂就问的故事。

􀀎先生拿着戒尺⑦,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⑧问道:

“你会背了?

段导读:

这一段写对于孙中山的提问,先生表示非常怀疑。

􀀏“会背了。

”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错地背了出来。

􀀐先生收起戒尺,摆摆手让孙中山坐下,[句导读:

这句话描写了先生对孙中山怀疑态度的改变。

]说:

“书中的道理,你们长⑨大了自然会知道的。

不过,学问,学问,不懂就问。

现在你们既然想听,我就讲讲吧。

段导读:

这个段落描写了先生对孙中山怀疑态度的转变,并对孙中山主动提问的精神表示了肯定。

􀀑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句导读:

这句话描写了课堂上的变化。

]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

的学习习惯。

段导读:

这个段落写先生仔细讲解,大家认真学习,孙中山也养成了“不懂就问”的良好的学习习惯,为我们点明了文章的主题。

  第三部分(第7自然段):

孙中山养成了“不懂就问”的良好习惯。

字词导读☜

①私塾:

我国旧时一种私人办的学校。

塾,易与“熟”搞混。

②背诵:

靠记忆把看过的东西念出来。

背是多音字,这里读bèi,也可读bēi,如背包。

③流利:

话说得快而清楚;文章读起来畅通。

④圈:

画环形,如圈阅、圈点、圈定。

圈是多音字,这里读quān,也可读juàn,如猪圈。

⑤糊里糊涂:

不明事理,对事物的认识模糊或混乱。

⑥鸦雀无声:

形容非常安静,没有一点声音。

⑦戒尺:

旧时老师用来责罚学生的工具。

戒,易与“戎”搞混。

⑧厉声:

表示说话声音大而严厉。

⑨长:

多音字,本课读zhǎng;另一种发音为cháng,如长短。

良好:

好;令人满意的。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孙中山乐于思考和探究的学习态度及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好问”的习惯。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字卡片,图片。

一 导入新课

1.出示孙中山的画像挂图。

2.师生共同交流有关孙中山的简要介绍。

孙中山是我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他于1866年出生在广东香山(今中山)。

1894年提出政治革新主张,被拒绝后积极开展革命活动。

1912年1月在南京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24年建立了第一次国共合作,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

3.老师: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孙中山小时候学习的故事。

(板书课文题目:

不懂就问。

二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自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

2.标出自然段,思考:

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孙中山小时候读书时不懂书中的意思,向老师提问的事。

3.出示生字卡片,认读生字。

“思”的读音为“sī”,在“意思”中读轻声。

“涂”的读音为“tú”,在“糊涂”中读轻声。

4.自己练读课文,特别是读得不熟的地方多读几遍。

5.提问:

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问题?

请在课文中不懂的地方用“  ?

”标上记号。

 

老师对爱问、敢问的学生应该给予充分肯定,学生提出问题后,可以让大家评议:

哪些问题是重要的,需要先弄明白;哪些问题可以在学习课文中再弄明白。

解决问题的方法,可以让学生讨论解决。

老师不要有问必答,只在紧要处“点拨”。

学生甲:

“私塾”就是旧时家庭、宗族或教师自己设立的教学处所,一般只有一个教师,采用个别教学法,没有一定的教材和学习年限。

学生乙:

“戒尺”就是旧时教师对学生施行体罚时所用的木板,用来打手心。

学生丙:

“照例”就是按照惯例,按照常理。

学生丁:

“厉声”就是声音严厉。

三 学习课文内容

1.学习第1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

私塾里的先生怎样教书?

学生甲:

先生念,学生跟着读,然后把读的段落背诵下来。

学生乙: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解。

(2)读了这段,你有什么问题吗?

(学生明白书中的意思吗?

2.学习第2~7自然段。

(1)自读课文,思考:

孙中山为什么要问先生问题?

找出书中的句子读一读。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通过孙中山的想法,你能看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

(他是个勤学好问的孩子。

(2)小组讨论:

既然勤学好问是好事,可是孙中山为什么还“壮着胆子站起来”呢?

学生甲:

因为那时候先生很严厉,先生怎么教,学生就要怎么学。

学生乙:

因为那时候对于不听话的学生,先生就会用戒尺打,所以孙中山心中也有些害怕,但是为了弄懂书中的道理,他还是壮着胆子站起来提问。

请你用这种担心的语气读读孙中山的话,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3)同学们听了孙中山的提问是什么表现呢?

从这里你能看出什么?

学生甲:

同学们都吓呆了,教室里顿时鸦雀无声。

学生乙:

从这里可以看出平时是没有人这样提问的,学生们都很担心孙中山会因此而挨打。

请你读出这种担心的语气来。

(4)先生听了孙中山的提问后是什么表现呢?

默读第4~7自然段。

(先生先拿着戒尺,走到孙中山跟前,厉声问,后来收起戒尺,给学生们讲了书中的道理。

(5)小组讨论:

先生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呢?

学生甲:

先生开始以为孙中山不好好学习,故意捣乱。

后来发现孙中山已经把要背的课文背得很熟练了,所以态度发生了变化。

学生乙:

先生发现孙中山已经把要背的课文背得很熟练后,心里明白了原来孙中山是个勤学好问的孩子。

对于这样的学生,先生怎么还会生气呢?

所以他给学生们讲了书中的道理。

(6)分角色练习朗读。

读出先生态度上的变化及孙中山有些担心的语气。

分组练习,朗读评议。

四 总结全文

1.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有哪些收获?

学生甲:

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乙:

我要学习孙中山这种不懂就问的精神。

学生丙:

在平时的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问题。

2.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你是怎样做的?

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不懂就问

良好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在读书中体会文章的内涵。

先让学生在读通的基础上结合教师的指导读懂文章。

在朗读指导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个性情感体验非常重要。

让学生投入到文中的情景中,体会不同的感受。

比如:

“会背了。

”孙中山说着,就把那段书一字不错地背了出来。

读这句话时,有学生说,孙中山这时很害怕,也有的说他很紧张,还有的说他很自信。

这时就应该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鼓励他们读出不同的语气。

学生在这样的朗读中,就能够更深刻、更全面地去理解课文。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在本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对教材作精心的处理,注重从整体着眼,明确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围绕“为什么孙中山明知会挨打,还要向老师提问题”这个问题展开朗读教学,让学生把讨论解决这个问题作为中心目标,反复地朗读——初读(感知性读)、研读(理解性读)、品读(情感性读),最终体会到不懂就问是人的美德,更是学习的良好习惯。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养成”练习说话。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正确书写生字。

生字卡片。

一 激情导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不懂就问》这一课,谁来说一说孙中山小时候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这节课,我们要和本课的生字交朋友。

二 教学识字、写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生字读音,建立音和形的联系。

学生可以练习集体读、指名读、小组读。

2.分小组自学生字。

(1)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字的。

(2)说一说你帮助了谁或者谁帮助了你。

学生甲:

我们组学习了“教”字,这个字右边是“攵”,是左右等宽的字。

学生乙:

我们组选择“理”来记,这个字是左右结构的字,而且是左窄右宽。

学生丙:

我们组重点学习了“良”和“尺”,这两个字是独体结构。

“很”字去掉左边的“彳”,右边加“丶”,就是“良”。

“尸”加一捺就是“尺”。

学生丁:

我们组学习了“意、思、室、养”,这些字都是上下结构。

3.老师对学生说的重点可总结、强调。

4.重点指导“良”的书写。

良:

第六笔“

”起笔在横中线上,第七笔“

”起笔在第四、第五笔交叉处,要捺出去。

  不懂就问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就是要学生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流利地读通课文。

第1自然段通过读展示“私塾、背诵、讲解”等词语;第2自然段要求认识“照例、流利、糊里糊涂”等词,以及理解句子“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第3自然段出示句子,教学生读长句时怎样断句,然后认识“摇头晃脑、吓呆、顿时、鸦雀无声”这些词语;之后的几个自然段都是参照此种方法,通过不同形式来读,让学生认识生字。

最后是同桌通过互读、互组词来完成对生字的学习。

1.抄写新词。

(每词两遍)

意思        教室       

戒尺        良好       

养成        道理       

2.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  ”画出。

 

背诵(bēi bèi) 圈了一段(juàn quān)

糊涂(tu dú)摇头晃脑(huàng huǎng)

3.按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问题。

孙中山小的时候在私塾读书。

那时候上课,只是先生念,学生跟着读,然后把读的段落背诵下来。

至于书里的意思,先生从来不讲解。

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于是,他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请先生讲一讲书中的道理。

先生讲得很仔细,大家听得很认真。

从此,孙中山一有不懂的事情,就主动地问,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

孙中山小时候是一个勤学好问的孩子。

1.私塾

私塾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它的规模一般很小,没有一定的学习年限。

私塾产生于春秋时期,作为私学的一种,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除秦朝曾短暂停废外,两千余年延绵不衰。

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它与官学相辅相成,并驾齐驱,共同为传递中华传统文化,培养人才,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2.孙中山简介

孙中山(1866~1925),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家。

名文,字德明,号日新,改号逸仙,在日本化名中山樵,后遂以中山名,广东香山(今中山)人。

1905年在日本东京组成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提出三民主义学说。

1911年12月29日,被十七省代表在南京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912年1月1日在南京宣誓就职,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遗著编有《孙中山选集》《孙中山全集》《孙文选集》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