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句式训练习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7064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年级句式训练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六年级句式训练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六年级句式训练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六年级句式训练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六年级句式训练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年级句式训练习题.docx

《六年级句式训练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句式训练习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句式训练习题.docx

六年级句式训练习题

小学语文句式转换归纳方法及练习

一、句子部分

【复习要点】

1、知道什么是句子,从语气和作用上了解句子的类型。

2、扩句和缩句练习。

3、认识几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4、认识并修改常见的病句。

5、进行句式变换练习。

6、掌握标点符号的用法。

【知识平台】

(一)句子及其类型

1、认识什么是句子。

句子就是由词或词组构成的,能够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其组成形式是“谁(什么、哪里)”加“做什么(是什么、怎么样)”。

例如:

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学习知识。

认识句子对我们后面的修改病句、句式变换等很有帮助。

2、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

陈述句:

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

如:

我游览了长城。

疑问句:

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

如:

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祈使句:

向别人得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

如:

油库重地,请勿吸烟!

感叹句:

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

如:

我们的生活多幸福啊!

(二)改变句式

【备考点】

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

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

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

常见的有:

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应考点】

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

“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有密切的关系,可以互相转换,但意思不能改变。

把字句:

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把+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

被字句:

被动者(动作行为的承受者)+被+主动者(动作行为的发出者)

【链接考题】

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

(变为被字句、把字句)

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

(把字句)

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

(被字句)

(1)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迷住了我。

(2)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3)疲劳和干渴把它们折磨得有气无力。

(改为“被”字句)

(4)澎湃的波涛把海里的泥沙卷到岸边。

(改为“被”字句)

(5)大风卷起的尘土遮住了我的视线。

(6)小李完成了老师交给她的画版报任务。

(改为“被”字句)

(7)外祖父送给了莺儿一幅墨梅。

(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8)狂风刮飞了地上的落叶。

(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

二、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

(一)陈述句直接陈述所要表达的意思,语调比较平稳。

反问句则是通过反问的语气,把原来陈述的意思进一步强调,更加肯定,感情强烈,语调更高。

反问句并不是向对方提出问题,需要对方回答,而是用反诘(追问)的语气强调某个问题,表达某种感情。

它是问句的一种特殊形式,并不需要回答,答案就在句中,句末用问号。

反问句→陈述句:

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去掉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

吗?

陈述句→反问句:

有不(否定词)去不,无不加不(否定词),加上疑问词(怎么、难道)和语气词(呢?

吗?

【链接考题】

1、 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4、 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1、 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二)陈述句变感叹句,一般加“多么”、“太”、“真”等词,句末要加上感叹词“啊”、“呀”等,将句号改为感叹号。

【链接考题】

他是一个好人。

(答案)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

他真是一个好人啊!

这是伟大的奇观。

世界很美好。

时间过得很快。

这是一部有趣的电影

三、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

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

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要在关键词前加上两个连用的否定词。

如“无不、无非、不无、未必不”、“不是没有”“没有……不”、“不得不”、“不……不”、“不能不”、“不是不”、“不会不”、“不要不”、“没有一个不”、“非……不可”、“不能否认”等。

它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表达肯定的语意。

   【肯定句变成双重否定句时要注意】

   1.表示判断。

“是”用“谁也不能否认”去换。

   例:

周总理是我们的好总理。

   双重否定句:

谁也不能否认,周总理是我们的好总理。

   2.表示非常肯定。

“一定”“必须”改为“非……不可”“不能不”。

 

   例:

离毕业还有一个月时间,我们必须得加倍努力学习。

 

   双重否定句:

离毕业还有一个月时间,我们非得加倍努力学习不可。

   3.表示不情愿、不得已。

 “只能”“只好”“只得”用“不得不”去换。

    例:

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

    双重否定句:

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了。

   4.表示全部。

“全”“全都”“全部”用“没有……不”“无不”等去换。

   例:

我班被评为先进集体,全班同学都感到自豪。

   双重否定句:

我班被评为先进集体,全班同学无不感到自豪。

   5.表示推测。

“会”“可能”“能”“应该”用“不可能不”“不会不”去换。

   例:

今天他可能会来。

双重否定句:

今天他不可能不会来。

【链接考题】

1、他这样做虽然过分了点,但还是有道理的。

2、这些作业我一定要完成。

3、在共产党面前,什么困难都能克服。

4、香港回归伟大的祖国,我们感到无比自豪。

5、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6、我对同学们的勇敢精神,从心底里感到无限的敬佩。

7、你应该知道这件事。

8、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

四、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

把直接叙述改变为间接叙述,要注意三点:

一是改变标点;二是改变人称代词;三是看句子的内容。

有些句子中个别的和少量的文字须作改动,但不改变句子意思。

一、标点符号的改变

  引述句改为转述句,冒号和引号要改为逗号。

(转述句改引述句,要加上冒号和引号。

二、人称的变化

1.引述是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而转述则是转达别人说的话,因此,引述句改为转述句时,说话人即第一人称“我”要改为第三人称“他”或“她”。

 

如:

张童说:

“我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改:

张童说,他一定要坚持长跑锻炼。

2.当引述内容涉及其他人称时的改法。

如:

姐姐说:

“你说得对,我就这样做。

” 改:

姐姐说我说得对,她就这样做。

  上面的例句中涉及了第二人称,在改为转述句时就应改为第一人称。

还应注意,冒号和引号前的内容不变。

【专项突破】

例1:

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

“我不要皮鞋穿了。

红红低着头对妈妈说,她不要皮鞋穿了。

1、鲁迅给颜黎明的回信中说:

“我的信如果要发表,且有发表的地方,我可以同意。

2、老师告诉小明:

“你去大队部找赵老师领《我们爱科学》。

3、中队长对张铭说:

“我去开会,你自己去参加比赛。

4、詹天佑经常勉励工作人员说:

“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

5、老人总是摇摇头,长长地吁了一口气说:

“莺儿,你还小呢,不懂。

6、蔺相如说: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三】修改病句

【备考点】

内容和结构上有毛病的句子叫病句。

常见的病句有:

成份残缺;搭配不当;重复罗嗦;语序颠倒;前后矛盾;用词不当;指代不明;分类不当;不合事理;含糊不清等。

1.成分残缺

(1)缺少主语。

(2)缺少谓语。

(3)缺少宾语。

(4)缺少必要的定语。

例1:

“这种不爱护公物应该受到批评。

”——这一句中缺少主心语,应在“公物”后面添上“的行为”三个字。

例2:

“他穿着一件灰色上衣,一顶蓝色帽子。

”——这一句第二分句缺少谓语中心语(谓语动词),应在“一顶”前添上“戴着”二字。

2、用词不当。

用词不当是指句中所用的词不符合语境,或用了词义相近,甚至相反的词。

例1:

“她喜欢一个人在平静的环境里看书。

”——应将“平静”改为“安静”。

例2:

“校园里屹立着一棵棵白杨树。

”——应将“屹立”改为“挺立”。

例3:

“升旗仪式开始了,鲜红的五星红旗徐徐上升。

”——应将“鲜红”改为“鲜艳”。

3、搭配不当。

句子中一对词不能搭配或违反语言习惯就是搭配不当。

(注意关联词语)

例1:

“早晨,金灿灿的太阳光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应去掉“光”字。

例2: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在2005年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出的大型音乐舞蹈《千手观音》,接受了全国观众的好评。

”——应将“接受”改为“受到”或“得到”。

4、语义重复。

语义重复就是指一个句子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意思相近或相同的词同时出现使用,造成句子的表意重复啰嗦。

例1:

“上课时,同学们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地听讲。

”——去掉“全神贯注”或“聚精会神”。

例2:

那个房间非常宽敞得很。

——去掉“非常”或“得很”。

例3:

松树屹立在陡峭的险峰上。

——去掉“陡峭的”或将“险峰”改为“山峰”。

5、归类不当。

归类不当是指将不属于同一属类的事物放在一起。

例1:

“《中国少年报》《小主人报》《儿童时代》等报纸,我都很喜欢。

”——应去掉《儿童时代》,或者将“报纸”改为“报刊”。

例2:

“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南京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名胜古迹。

”——应去掉“和南京长江大桥”。

6、前后矛盾。

前后矛盾是指句子中的表意不清晰、矛盾。

例如:

例1:

“开班会前三分钟,全班同学基本上全部到齐了。

”——应去掉“基本上”或“全部”。

例2:

“昨天傍晚下了一夜大雨。

”——应将“傍晚”去掉,或者将“一夜”改为“一场”。

7、词序颠倒。

词序颠倒是指句子中所遣用的词没有按一定语法顺序进行造句,而是词的顺序颠倒了。

例1:

“我们必须发扬和坚持刻苦学习的精神。

”——应将“发扬和坚持”改为“坚持和发扬”。

例2:

“同学们迈着整齐的步伐,排着整齐的队伍向大操场走去。

”——应将“迈着整齐的步伐”与“排着整齐的队伍”的次序对换。

8、指代不明。

指代不明是指句子中的事物或人称交代不明确,造成句子意思混乱。

代词分为人称代词[我、你、他(她、它)、我们……],指示代词[这、那、这里、那儿……]和疑问代词[谁、哪里]三种,指代不明的病句指的是代词使用错误。

这类病句主要有二类。

一类是一个代词同时代替几个人或物,造成指代混乱。

二类指示代词和疑问代词误用。

例1:

刘明和陈庆是好朋友,他经常约他去打球。

——应将“他经常约他去打球”改为“刘明经常约陈庆去打球”。

例2:

哪里有困难,他就出现在那里。

——应将“出现在那里”改为“出现在哪里”。

9、不合事理。

不合事理是指句子意思不合常理,违反常规。

例1:

他异口同声地说:

“这里的风景真美。

——应去掉“异口同声地”。

例2:

这明月高悬、繁星满天的夜空真美。

——应去掉“明月高悬”或“繁星满天”。

【应考点】

1、先找出句子的主干,检查句子是否完整,搭配是否恰当。

2、如果句子主干没有毛病,就检查辅助成份与主干搭配是否合适。

3、检查句子是否符合逻辑,语序是否合理,指代是否明确,有无逻辑错误等。

4、如果确有错误,就开始动笔修改。

【链接考题】

(1)学习了《革命烈士诗两首》这一课,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我游览了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秦始皇兵马俑和南京长江大桥等名胜古迹。

(3)秋天的北京是一个迷人的季节。

(4)全班同学都到齐了,只有王娟同学没有到。

(5)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许多外国游客都不住地赞叹不已。

(6)一进花园,我就闻到一阵阵清香和悦耳的鸟叫声。

【专项突破】

修改下列病句,在括号里注明病因。

(在原句上修改)

1、多次反复教育我们要好好学习。

()

2、爷爷经常想起许多过去的往事。

()

3、《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毛泽东写的。

()

4、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改善。

()

5、菜园里种着西红柿、西瓜、扁豆、茄子等各种蔬菜。

()

6、参加会议的同学基本上都到齐了。

()

7、我上完五年级了,还有一年没有毕业。

()

8、从这件普通的小事中,却说明了深刻的道理。

()

9、春天的街心花园飘着醉人的桂花香。

()

10、我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

11、一阵雷雨下了一天一夜。

()

12、我肯定今天可能会下雨。

()

13、我们必须认真改正并仔细检查作业中的错误。

()

14、在会上,纷纷发表自己的意见。

()

15、李老师的关怀,我一辈子终生难忘。

()

16、我勇敢地冲下山坡,心里不免有些害怕。

()

17、大家都讲卫生,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就有保障。

()

18、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是中国。

()

19、望着邓奶奶的遗像,同学们不禁忍不住放声痛哭。

()

20、两个新旧社会,真是鲜明的对比啊!

()

(四)扩句和缩句

【备考点】

扩句就是通过添加词语,把简单的句子扩充为个具体、形象的生动的句子。

缩句就是把复杂的长句子缩减,去掉全部或一部分附加的成份,留下主要部分。

【应考点】

一、扩句和缩句

扩句就是在句子主要成分的前面添上附加成分,如同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加以修饰、限制或补充,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完整、具体、生动。

如:

1、太阳升起。

2、金色的太阳从东方地平线上缓缓升起。

可以看出,前一个句子的意思是完整的,但是不具体、不明确。

后一个句子在前一个句子的基础上加了“金色的”“东方地平线”、“缓缓”等修饰,限制的词语,使句子的意思更加完整、具体、生动。

扩写句子应注意的问题是:

1、要在原句的基础上扩,不能改变原句的基本成分、基本意思、语气和语调。

2、扩充的词语要与原句搭配得当。

3、添加的词语要注意排列顺序。

缩句与扩句刚好相反,要删去句子中的“枝”和

“叶”,既删去附加成分,使句子表达得更加简洁,缩句能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

如:

“嘴角嫩黄,头上长着绒毛的小麻雀无可奈何的拍打着翅膀。

经过缩句,抓住句子的主干“小麻雀拍打着翅膀”,就知道这句话写小麻雀。

缩句还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句子是否正确。

如:

“宁宁同学光荣的被评为‘三好学生’的称号。

”一经缩句成为“宁宁被评为称号”,我们就会发现这句话不通,词语搭配不当。

缩写句子应注意的问题是:

1、删去“的”前修饰成分。

2、删去“地”前的修饰、限制成分。

3、删去“得”后补充说明成分。

4、删去数量短语。

5、起修饰限制的时间地点要去掉。

6、“着、了、过”是时态助词,助词在句子中几乎没有独立性,是不能删的。

7、“啊、吗、呀、呢”等语气词要保留,不能去掉,否则有可能改变句子的句式、结构或语气、情感。

8、“不、无、没有”等否定词要保留,不能去掉,否则有可能颠倒句子的原意。

【链接考题】

1、妈妈买来了桔子。

(扩句)

2、歌声打破了沉寂。

(扩写句子)

3、脸上露出了笑容。

4.教师批改作业。

(扩句)

5.我们登上长城。

(扩句)

6、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启蒙老师们。

(缩句)

7、可敬的老科学家静静地思考着这个疑难的问题。

(缩句)

8、缝纫鸟辛勤纺织成的几十个窝都被一场风雨刮在附近的草丛中。

(缩句)

9、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古生物大厅里,陈列着一具大象的骨架。

(缩句)

10、一位船员在一所普通的乡村小学上了一节他终生难忘的语文课。

(缩句)

【五】修辞手法

【备考点】

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

【应考点】

要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

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

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

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思想感情,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

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

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

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6、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

【链接考题】

1、共产党像太阳。

()

2、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

()

3、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

()

4、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齐跳?

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

()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

四、判断下列句子是否用了修辞手法,如果运用了,在括号里注明类型;没有运用则在括号里划“×”。

1、如果我们出了什么事,你们可不要忘了小夜莺。

()

2、人群在欢跃,小草也从地下伸出头来向人们微笑。

()

3、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交融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

()

4、我好像在哪儿见过你。

()

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6、他是在介绍白杨吗?

不是的,他是在表白自己。

()

7、清清的溪水,照着蓝天的影子、照着彩霞的影子、照着山上松树林的影子、照着行人来往的影子。

()

8、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分享给你的朋友吧:

∙人人网

∙新浪微博

∙开心网

∙MSN

∙QQ空间

对我有帮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