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37《美学》考纲解读.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6989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01.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0037《美学》考纲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00037《美学》考纲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00037《美学》考纲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00037《美学》考纲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00037《美学》考纲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0037《美学》考纲解读.docx

《00037《美学》考纲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037《美学》考纲解读.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0037《美学》考纲解读.docx

00037《美学》考纲解读

00037《美学》考纲解读

00037《美学》考纲解读

第一章绪论

一、课程内容

1.美学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也即审美活动。

2.鲍姆加登之后,美学的发展经历了德国古典美学、马克思主义美学、西方近现代美学三个重要阶段。

3.近现代西方美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和美学思潮有德国费希纳的“实验美学”、英国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美国杜威的“经验美学”、意大利克罗齐的“形象直觉说”、英国布洛的“心理距离说”、德国里普斯的“移情说”、弗洛伊德的“里比多”理论以及后来的分析美学、现象学美学、存在主义美学、接受美学等等。

4.审美经验也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美感指的是审美活动中与审美对象同时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5.审美教育即美育,有狭义和广义两层意思。

狭义的美育是指有意识地通过审美活动,增强人的审美能力,提高人的整体精神素质,焕发人的精神风貌。

广义的美育是指通过审美活动,建构人的全面发展的成长和存在方式,促进人向理想的、自由的、健康的、精神丰满的人生

6.

7.

8.

9.

1)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无论艺术创造或艺术鉴赏,都是审美活动的不同方式。

但是只有我们在进行创造和欣赏时,艺术作品才作为审美对象为我们呈现出美。

艺术并不是现成的审美对象,艺术的美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在人与人的审美关系中,才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2)自然界中的审美对象即自然美。

在人类产生之前,自然无所谓美不美,自然现象和人发生了审美关系才成为美的。

如果没有人的存在,自然美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当然也不存在审美的意义。

而且,自然美是在人类社会和人的实践的漫长发展过程中逐渐发生和生成的。

自然美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当它与人发生亲和关系、并逐渐生成审美关系时,才成为美。

自然美以及其它的美,只有和人产生了审美关系,才是美的。

3)科技美即科技活动中的审美现象。

在科技活动中,当科学家或科技工作者通过自己创造性的研究、劳动,与所面对、探究的对象之间建构起审美关系时,审美现象就会形成,科技美就会出现。

审美现象实质上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说审美关系时美学的研究对象实际上等于说审美活动是美学的研究对象,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形成种种审美关系和审美现象。

因此,不是美,而是审美活动,才是美学研究的真正对象。

二、章节训练

1.【单选】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艺术的美学家是黑格尔。

2.【单选】认为美学应该在人和世界的关系中来研究审美关系的美学家是蒋孔阳。

3.【单选】与美学联系最密切的学科是哲学。

4.【单选】中国古代文学中的大团圆结局作为一种特定的审美模式体现着高级审美意识。

5.【单选】“诗可以兴、观、群、怨”说是一种美学思想。

6.【单选】中国当代美学理论的哲学基础是实践存在论。

7.【单选】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不可分割。

8.【单选】不存在外在于审美活动的审美主体或审美客体。

9.【单选】只有在审美活动中才能形成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

10.【单选】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是不同的两个概念。

11.【单选】审美活动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审美境界。

12.【单选】审美经验中占主导地位的因素是感性因素。

13.【单选】美学的基本内容中最集中地体现了审美活动的特性和规律的是艺术活动。

14.【单选】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是艺术和艺术活动。

15.【单选】美学中贯穿始终的理论基石是审美活动。

16.【多选】在美学研究对象的五种看法中,重点放在审美的客体方面的观点是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学科;美学是研究艺术的学科。

17.【多选】在美学研究对象的五种看法中,重点放在审美的主体方面的观点是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的学科;美学史研究审美心理的学科;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18.【多选】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经验的美学家是托马斯•门罗、维特根斯坦、杜威、李泽厚。

19.【多选】当代人们对美学的学科性质和定位是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现象。

20.【多选】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特点是多样性、多层次性、与人生价值相联系。

21.【多选】审美经验是一种感性经验、快感经验。

22.【名词解释】美学思想:

是指思想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它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性思考。

23.【名词解释】美学学科:

奠基于审美意思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美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

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美学界公认,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形成是以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1750年出版的《美学》一书为标志。

24.【名词解释】美学:

这一名词源于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他是理性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为了修正唯理主义哲学忽视感性思想的偏向,鲍姆加登创立了美学这门关于感性认识的学科。

他把美学定义为研究低级感性认识的学科。

1750年,他出版了首部研究感性认识的专著《美学》,把美的思维和艺术作为考察、研究对象。

鲍姆加登因此也被称为“美学之父”。

25.【简答】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对象的集中代表性看法:

1)第一种看法认为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一门学科。

这种看法源于柏拉图,在历史上影响最大最深远。

2)第二种看法认为美学史研究艺术的。

这个思想来源于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

3)第三种观点认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并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

以17、18世纪英国经验派为代表。

4)第四种观点认为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审美心理活动。

主要从心理学角度研究审美经验,重点研究产生这些审美经验的心理基础。

如德国的美学家费希纳就是从实验心理学的角度研究美感的。

5)第五种观点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审美关系。

认为美学应该在人和世界的关系中来研究审美。

而单纯研究主体或者客体都是片面的。

现在人们认为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体现着人和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26.【简答】美学研究方法的特点:

美学是关于审美想象或审美活动的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的研究方法是多样的、综合性的,而不是单一的。

1)美学研究比一般人文学科更为注重感性的经验、情感的契合、心灵的碰撞,更多地要求经验科学的配合与协助;美学必须广泛吸收其他人文学科以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成果。

2)美学研究的多种方法还是有主次之分、核心和附属之分的。

从学科性质来看,美学的核心方法应该是哲学方法。

A.美学从诞生起就从属于哲学,后来美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却从来没有脱离过哲学。

B.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需要主体的全身心投入,尤其需要主体在观念世界中尽情游历,这是科学和试验方法及其他任何方法都不能及的。

C.美学涉及人生在世、人的生存实践、无限意义等整体深层的本源问题,只有靠理性指引下体验、感悟的哲学方法才能掌握。

D.美学作为一门理论学科还需要进行逻辑推演、抽象思辨和理论提升,这也离不开哲学思考。

27.【简答】审美关系的特点:

1)审美关系不是理智认识关系,而是情感体验关系。

审美关系的根本目的是以自已内在生命的投入来领悟和体验人与世界的存在意义。

2)审美关系是通过感性形式建立起来的,是一种感性直观的关系。

在审美关系中,客体往往不是通过其理性内容,而是通过表现其理性内容的感性形式向主体展现自身的;而主体主要凭借其感官来直接把握、感受、体验客体。

3)审美关系是人与世界的自由关系。

自由表现为:

A.超功利性。

在审美关系中,审美主体不是追求对象的有利有用有益和自身欲望的满足,而是以自己的虚怀去领悟对象的虚无。

B.自由表现在审美主体始终关注对象的意义形象,并且环绕这一意义形象而展开自由想象和联想,自由地展开自己的心灵形式,而不是专注对象的物质实存和物理属性。

C.自由还表现在审美是人与世界的精神情感交流。

D.在审美关系中主体内在诸心理能力如感性与理性、想象力与理解力、情感与理智等都能达到自由和谐的状态。

4)审美关系在逻辑上先于审美主客体而存在,而不是审美主客体逻辑上先于审美关系而存在。

在审美关系之外或之前,不存在任何现成的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审美主体是审美关系中的主体,审美客体是审美关系中的客体。

28.【简答】审美关系和审美活动的关系:

1)审美活动与审美关系属于同一层次的概念,二者密切相关,不可分割。

2)审美关系含于内,审美活动显于外。

审美关系的外在展开即审美活动,审美活动的内在构成既审美关系。

3)审美关系是通过审美活动而建构起来的,而审美活动则只有通过审美关系才得到体现。

29.【简答】审美活动的特点:

审美活动是人类基本的存在方式之一,也是一种基本的人生实践。

它和人类的其他活动和生存实践方式具有一致性与共同性。

就是有需求,有目的,有凭借。

1)审美活动的根本动力是人的审美需要。

追求完整的生存方式,按照美的规律塑造世界和人自身,正是人的审美需要。

2)审美活动的目的不是外在功利的追逐,而是对审美境界的追求。

3)审美活动也有凭借,体现在审美主体始终结合着审美对象,更表现为主客体之间的精神对话和情感交流。

不存在外在于审美活动的独立自主的审美客体或审美主体,只有在审美关系、审美对话之中,才能形成所谓的审美主体或审美客体,只有通过具体的审美活动,主体才成为现实的审美主体,对象才成为现实的审美客体。

30.【简答】审美经验的特点:

审美经验亦称美感经验,简称美感。

美感是在现实的审美关系、具体的审美活动中,与美同时生成和当下建构起来的审美主体所呈现出来的存在方式和存在状态。

审美经验有以下三个特点:

1)审美经验主要不是认识,而是一种感性经验。

审美经验中当然也包含理性认识的因素,但它不是主要的,这些理性的、认识的因素不是与感性并列的,而是被感性整合着、渗透于感性经验中,不露痕迹。

2)审美经验也是一种快感体验,但是不同于感官欲望带来的快感。

在审美经验中,美感提升着欲望满足的快感。

3)审美经验有其自己的结构和动态展开的过程。

31.【论述】怎样理解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美学的知识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

把美学化归于人文学科,而不划归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主要有如下理由:

A.作为人文学科的美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不一样。

首先,美学研究的审美现象虽然也包括某些自然现象,但与自然科学所研究的完全脱离人的自然现象完全不同。

它不仅成为整个人生世界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而且始终与人的生存实践、人的生活活动、人的生命感受息息相关,不可分离。

其次,美学所面对的审美现象,也不同于社会科学所面对的社会现象,美学更多地关注一些非物化形态的社会现象,如精神、理想、价值等社会科学不能完全涵盖的东西。

B.美学作为人文学科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方式和方法也不相同。

自然科学研究追求对客观事物属性规律的精确掌握,绝对排斥主观精神和情感的渗入。

人文学科则不同,它更多关注人的精神现象,而不追求研究的客观性,因而往往要求研究者的介入、参与、体察甚者投入。

美学研究是主体亲自站到美的发生境域中,体会和揭示审美活动的来龙去脉。

C.在研究方法上,现代社会科学越来越走精确、量化的道路,加大其与自然科学的联系,而量化的方法对人文学科就很难行得通,对美学就更加不适用。

因此,美学只能划入人文学科,而不能划入社会科学或自然科学。

2)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美学和其他学科有着紧密的联系,不能把它做孤立地研究,他和很多学科有交叉,有相互的渗透、影响和综合。

美学最初是依附于哲学的,所有的美学理论都有它的哲学背景,哲学是美学的根基,美学必然包含着哲学的品格。

它和艺术也有分不开的联系,它是以艺术活动为中心的,并且不断从各种艺术中汲取营养。

它和自然科学也有很多联系,不断受到科学新发展的推动和科学新方法的启迪。

美学和艺术的各个门类也开始结合起来,各种具体门类的美学不断生长出来,美学更加丰富,因此,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

32.【论述】论述美学学科的孕育与形成经历的三个阶段。

美学学科的孕育与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即最先形成审美意识,其次是从审美意识发展到美学思想,最后由美学思想发展到独立的美学学科。

1)审美意识指人类在生存实践中萌发出来的有某种不明晰审美追求的意识。

它往往通过具体感性的审美活动体现出来,缺乏明确而系统的理论表述,故而不成熟、不自觉。

审美意识可分为初级审美意识和高级审美意识两个层次。

如原始初民在生产领域由对劳动工具单纯的实用性要求逐渐向着同时要求劳动工具具有悦目形式的方面转变就体现了人的审美意识。

高级审美意识更成熟自觉,也更为贴近对世界和人生的整体理解。

譬如悲剧意识就是比较高级的审美意识。

2)美学思想奠基于审美意思,是审美主体对审美现象某些本质特征和规律比较自觉的理性认识,它以明确的理论观点和概念范围来表述自觉、系统的理论性思考。

如柏拉图认为真正的美是理念的,这一美学思想对西方美学思想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出来之前,美学思想是以哲学的形式或者文艺评论、创作理论的形式出现的。

3)美学学科奠基于审美意识和美学思想,但它是以审美现象为专门课题,从整体上独立地、系统地思考审美现象所获得的理论体系。

美学学科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确立,有两个重要标志:

一是有专门的、系统的美学著作问世;二是形成了独立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33.【论述】审美活动是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我们说审美活动是人类的基本活动和存在方式之一,实际上是讲审美活动在人类所有活动中的地位问题。

1)人的基本存在方式就是实践活动,物质生产活动是最基础性的实践活动,而审美是这种实践活动的一种形态,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人类实践活动一开始就是综合性的,就包含着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也包括审美因素,后来审美活动逐渐从人类其它实践活动中出来,但它仍然是人的整个实践活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2)审美活动和人生实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深深地扎根在我们的人生实践中。

审美活动本身就起源与我们的生存之中,大量的文物都可以说明审美起源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实践活动中。

3)人的生存与发展实践需要审美。

审美是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和享受的方式之一。

从大的方面看,审美活动极大地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如果社会的物质生产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没有审美活动的话,人类的文明就存在极大的遗憾;从小的方面看,审美活动有助于个人超越现实的有限性,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

审美对于个人追求精神的自由、塑造完美的人格、构建健全美好的心灵有着独特的作用,是任何其他实践活动,特别是物质生活活动所无法达到的。

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审美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在现在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但物质生活的片面发展对人们的精神的压抑越来越强烈,异化现象极大地扭曲了人的生活、人的精神,使人性和人格分裂,使人成为马尔库塞所说的“单面人”。

这种现状也越接加需要精神生活尤其是审美活动的补偿。

没有审美,人就会缺乏健全、充实的精神生活。

5)审美实践一方面是人的生存与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以人生实践为源泉的。

审美的创造与欣赏都离不开人生实践。

审美活动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汲取营养,才能丰富和发展起来。

如齐白石老人的绘画作品,谁、莲花、蝌蚪这些东西在寥寥数笔中被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来,这已经超越了对具体事物的描摹,而成为一种对人生,对生命的体验,成为人生实践的升华。

综上所述,审美活动是扎根于人生实践之中的,是我们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

它不是派生的、无足轻重的,没有它,人类生活就无法正常运转。

整个人类要健全地发展,审美活动这种实践是不可或缺的。

 

第二章审美活动论

一、课程内容

1.审美需要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新的充实和新的显现。

2.审美理想是指人向往和追求的美的最好最高的境界。

它是在审美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是这种经验的高度概括。

审美理想产生于社会实践中。

审美理想并不是一般形态的思想观念,而是始终显现在具体的审美表象之中。

审美理想在主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中必然处于最高的位置,同时,它一旦形成就具有很大的稳定性,必然会在主体的审美活动中发挥着持久而重要的作用。

3.审美理想对于审美活动的作用:

1)审美理想从宏观方面确定审美主体选择审美对象的范围。

2)审美理想体现着人进行美的创造的理想目标,激励人们去努力美,创造美,吸引人们为创造美而献身。

4.审美趣味反映着人的心理层次上的审美追求,是审美需要的最突出的表现形态。

5.审美趣味具体地制约着主体对对象的选择和审美感受的方向和强度。

一个人的审美趣味一经形成,就会左右他的审美行为,把他引向那些和他的审美能力与审美标准相适应的审美行为类型。

6.惊异既是人从其他活动的主体向审美主体转化的开端,也是审美对象开始显现自身的契机。

7.审美对象最基本、最普遍的一种形式规律是多样统一。

8.色彩是事物各种审美条件中最重要的感性质料之一。

色彩的审美意义主要表现在表情性和象征性两个方面。

所谓表情性是指色彩能直接唤起人的某种感受和情感,所谓象征性是指在不同民族中,由于传统习惯,某种色彩与某种特定内容形成较为固定的联系,从而使色彩具有了一定的文化意义。

9.线条是人们在实践中对物体外形所做的一种抽象,在这种抽象中,线条被赋予了某种观念意义,从而成为造型艺术的一种特殊语汇。

人们在生活中对各种不同线条丰富的感受经验,是线条之所以能转化为审美条件构成因素的重要基础。

10.形状是事物在空间中具体的存在形式。

形状是一切审美对象得以存在的最基本的层次,它本身还具有一定的表情性。

客观事物形状各异的体态,正是审美对象多样性的物质基础。

11.审美对象的特征:

审美对象之所以不同于一般活动的对象,根本上就在于它具有非实体性与开放性的特征。

1)审美对象的非实体性是指审美对象不仅不是一种物质实体,而且它也不是精神性的实体,它只是物质与精神、客观与主观相互渗透从而熔铸成的一种独特意向,审美对象就存在于审美主体对具备一定审美价值属性的客观事物独特的观照和体验之中。

审美对象之所以会具有非实在性,是因为审美活动并不是一种单纯的静观,而是一种积极的建构过程,这既是外在事物从实向虚的能动转化过程,也是审美主体内在的本质力量充分对象化的过程,审美对象因此变成一种主客观统一的新的精神客体。

2)审美对象的开放性即审美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

一方面,任何审美对象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物”;另一方面,真正的审美对象由决非仅仅表现为一种有限的单纯的物,无论是自然现象、人文景观还是由人创作的艺术作品,如果它们缺乏内涵,了无余韵,不能使人从中看到更多、更深、更远的东西,它们也就很难转化为真正有价值的审美对象。

审美对象既是有限的、确定的,但又具有无限性和不确定性。

审美对象的无限性寄居在它的有限个体的存在中,审美对象的不确定性和不可穷尽性就根源于它那既与过去沟通又向未来开放的生成性的结构之中。

12.审美活动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人与世界的本己性精神交流;最具有个性化的精神活动;有限无功利性与最高功利性的统一;自律性与他律性的统一。

13.审美活动作为价值活动的特殊性:

1)审美活动同一般价值活动一样,同样具有特殊性。

审美活动所追求的不是一般的价值,而是能满足人的心灵需要的精神价值。

2)审美活动所追寻的又并非一般的精神价值,而是能启迪人,领悟人生真谛,并激励人不断去创造自己生活意义的一种独特的精神价值。

14.审美活动以对主体存在的充分肯定为前提,以对人的价值的高扬为旨趣,它所创造的是一个个性丰满、生命充盈的人的世界。

15.审美发生的诸种理论有游戏说、生物本能说、巫术说。

16.游戏说:

游戏说是关于审美发生理论的影响较大的一种,由德国美学家席勒比较系统地提出,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席勒认为,游戏不仅是审美活动的根本特征,而且是人摆脱动物状态达到人性的一种主要标志,是指人在摆脱了物质欲望的束缚和道德必然性的强制之后所从事的一种自由活动,它只是对事物的纯粹外观产生兴趣,也就是对事物的形象无所为而为地进行观赏和玩味。

所谓游戏,其实也就是一种审美活动。

17.生物本能说:

生物本能说认为审美的发生起源于人的某种本能。

古希腊学家德谟克里特从人的自然本性来说明审美的发生。

18世纪英国经验主义美学家博克在《论崇高与美两种观念的根源》中把人的情欲分为两类:

一类是要求维持个体生命的本能;另一类是要求维持种族生命延续的本能。

在这一派理论中影响最大的应首推达尔文。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认为人的本能中最基本、最核心的就是性本能,审美与艺术的活动,就是人的性欲升华的一种基本途径,在这种活动中,人的欲望可以得到想象的替代性满足。

这种研究不仅拓宽了审美发生理论的思维空间,而且有力地说明审美的发生有其深远的生物性基础。

而它们的缺点则主要在于:

首先,混淆和抹煞了动物本能活动与人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之间质的区别,以至于把动物的快感等同于人的美感;其次,由于忽视了人的审美活动中所包含的社会性内容,从而也就忽视了对审美活动赖以发生的社会性根源的探讨。

18.巫术说:

巫术说是20世纪在西方颇为流行的一种艺术和审美发生理论,其主要依据是英国著名人类学家泰勒和弗雷泽关于原始文化的学说。

泰勒最早奠定了巫术说的理论基础,而弗雷泽则在《金枝》中对原始巫术活动做了极为详尽而细致的研究。

用巫术说的确可以说明一部分原始艺术现象,尤其是在解释原始洞穴壁画和岩画时具有更为可信的说服力。

但是,巫术说也有其局限性:

一方面艺术与审美并不完全等同,艺术只是审美活动的一种形式,因此,我们不能把艺术起源的理论无条件地看做就是审美发生的理论;另一方面巫术活动虽然是促成艺术发声的一种因素,却决不是唯一的因素。

19.审美是一种最符合人性尊严、也最能体现人的本真价值的自由的生命活动。

20.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主体与客体之间在当下直接性的情境中所展开的一种最具本己性的精神交流与沟通。

21.从根本上说,审美活动是人与世界在精神上的一种交往与对话。

只有在审美活动中,通过主体积极的参与和能动的创造,某种客观事物才能作为审美对象现实地向人显现出来。

22.审美的自觉程度和广阔程度就是人丰富的内在本性在现实中不断生成和在范围上不断扩大的一种人化的尺度。

23.从性质上说,审美活动是一种价值活动。

24.价值从根本上表征着人的自由自觉的生命活动不同于动物本能式的生命活动的本质属性。

25.审美活动就是实现人的特殊的精神价值的活动。

26.从根本上说,审美的需要就内在于人类特殊的生命活动中,审美活动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一种最具本质性的存在方式。

27.人的本质表现为不断从自在向自为转化、由自由向自发跃升的无限的生成状态。

28.审美活动是以比较纯粹的形式集中表现着为人所专有的一些本质属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人在审美活动中的存在不同于在日常生活中的存在,它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方式。

其次,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在异化活动中的存在,它是在一种自由的存在方式。

最后,人在审美中的存在不同于人的现实存在,它是一种应然的存在方式。

从这三点来说,审美活动确是最具有人的本质性或本真性的存在方式。

29.审美活动是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的基础。

30.人在审美中是一种精神性的存在方式,只是指在审美活动中,人主要发挥自己精神性的本质力量,人是通过精神性的劳动在从精神上占有对象的过程中来确证自己的现实存在。

31.事物的某种物质因素成为一种审美条件,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逐渐生成的。

32.审美对象具有客观性的原因:

任何一种审美对象都不能离开一定的物质基础,都必须以一定的客观物质材料作为其现实存在的必要条件。

审美对象不只是需要一定的物质属性,同时这些物质属性本身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

并非任何一种物质属性都能成为审美对象的条件,构成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