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68346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134.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docx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docx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

 

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

自评报告(2016)

 

二〇一六年十月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自评报告

根据《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暂行办法>的通知》(国教督办〔2016〕3号)、《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评估工作的通知》(国教督办函〔2016〕36号)和《江苏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做好2016年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评估工作的通知》(苏教办高〔2016〕8号)等文件精神,我院对照评估指标逐一自评,并结合我院办学现状及发展目标,认真分析各项数据反映的信息,仔细查找问题,深入探究成因,积极寻求对策,形成本自评报告。

1.学校发展概况

1.1历史沿革

硅湖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创办、国家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民办高校,学院地处江苏省与上海市的交汇处——江苏国际商务城(苏州市昆山花桥),毗邻上海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和苏州工业园区,交通便捷。

学院前身为民办硅湖大学(筹),于1998年11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苏政复〔1998〕151号),由苏州市英创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学院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名誉董事长为美籍华裔学者梁顺才博士,董事长、法人代表为史宝凤女士。

院长为刘泽南教授。

学院自1999年起挂靠江南大学开始招收专科生。

2002年4月,经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专家组考核验收、省高等学校设置评议委员会评议,江苏省政府批准同意“在民办硅湖大学(筹)基础上建立硅湖职业技术学院”(苏政复〔2002〕37号、苏教发〔2002〕95号)并正式命名为“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1.2办学现状

目前,学院占地447.8亩,规划并在建设中的新校区占地面积500亩。

现有教学科研、行政用房面积104559平方米,其中校内实训场地47120平方米。

学院现有教学仪器设备总值4936.89万元,图书馆藏书34.31万册;全日制在校生5541人,成人学历教育262人,教职工314人,其中专任老师212人,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教师62名,研究生以上学历50名。

学院围绕地方经济重点发展的现代物流业、智能装备制造业、建筑业和文化创意业设立了机电和信息工程系、工商管理系、建筑工程系、文化创意产业系和基础与社会科学部、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共设有35个专业。

近三年招生第一志愿报考率均达96%人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96%以上。

学院建有江苏省十二五重点建设专业群1个,院级重点专业5个,特色专业1个;建有25个校内实训基地、180家稳定的合作企业。

近三年,累计开发校企合作课程64门、合作编写教材36门,并先后获得国家、省市颁发的“全国民办教育先进集体”、“全国自律与诚信建设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百强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称号。

2.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工作

我院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工作由教务处牵头负责,并召开了院办、人事处、教务处、科研处、督察处、学工处、校企合作处以及继续教育学院等部门负责人的评估工作会议。

认真学习国家、省关于2016年高等职业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评估工作相关文件,解读评估指标体系,对《高等职业院校基本情况表》、《高等职业学院师生情况表》和《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情况表》等3张数据表的采集工作进行了任务分解,对校长问卷、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3类调查问卷的在线填答工作及自评报告的撰写进行了布署。

2016年7月7日,相关部门完成了3类调查问卷的在线填答和3张数据表的填报,教务处对3张数据表的数据进行了初审并报学院领导审核,7月10日在网络平台进行了填报,同时布置自评报告的撰写工作。

3.办学基础能力

3.1生均办学经费

2013年,学院办学经费收入为10384.495万元,支出为11747.824万元;2014年办学经费收入为7345.53万元,支出为10313.53万元;2015年,学院办学经费收入为7537.73万元,其中,学费收入6175.62万元;国家财政经常性补助收入为169.546万元,主要用于奖助学金及高技能人才补奖,支出为8420.43万元。

2016年起,为配合区域建设规划的调整,并积极创造条件争取提升办学层次,董事会将投入约25000万元,用于学院校区迁建工程的建设。

图3-1生均办学经费(单位:

元)

3.2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学院现建有25个实训基地,73个实验实训室,基本满足各专业学生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

实验(训)项目开出率达100%,各专业实践性教学占全部教学课时的60%左右。

25个实训基地中,有1个基地为校企合作共建的实训基地。

2013-2015年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新增设备、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分别如图3-2、图3-3、图3-4所示。

图3-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单元:

万元)

 

图3-3教学、科研仪器新增设备(单元:

万元)

图3-4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单元:

万元)

如图3-2所示,2013-2015年,学院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每年都有所增加,这是由于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中学院投入、企业捐赠,保持了每年都有投入;但由于每年资产中不可用部分申请报废等原因,导致教学、科研仪器新增设备每年的增幅略有差异(如图3-3所示);2014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比2013年大幅下将,是由于当年招生规模扩大(如图3-4所示)。

经统计,2014年学生数比2013年学生增加近1200人左右,2015年比2014年学生数增加900人,因此,2015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比2014年有所下降。

对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对理工科类院校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4000元的要求,学院2013-2015年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均符合要求。

3.3校舍信息

学院现有校舍建筑总面积211084平方米,其中教学科研、行政用房104559平方米(含教学实践场房47120平方米)、学生宿舍用房90958平方米。

2013-2015年期间,学院没有新增竣工项目,但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而校舍面积没有增加,导致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逐年减少。

(如图3-5所示)

图3-5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单位:

平方米)

3.4信息化教学条件

学院电信互联网出口带宽为100M,教育网带宽为10M,共有3893个信息点,初步形成了校园网络的全覆盖,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用终端32台。

学院已实现行政办公管理、教务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管理等的信息化管理;同时正逐步拓展专业教学、课程学习、案例资源等数字化资源的建设和服务。

学院存有电子图书10万余册、电子期刊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个,实现了图书馆业务的自动化办理和资源的网络共享。

校园一卡通也是数字化建设的一部分,为学院的教学、行政工作和广大师生的日常学习、生活提供了便捷的网络资讯服务。

三年来,在报废旧的教学计算机的基础上,也及时更新配置了403台新计算机。

但因招生规模的扩大,2015年与2013年相比,学生人数增加了2000多人,因此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数量呈逐年减少趋势。

(如图3-6所示)

 

图3-6每百名学生拥有教学终端(单位:

台)

对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中每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8台的要求,2013-2015年,学院每百名学生配教学用计算机台数均符合要求。

4.“双师”队伍建设

学院视人才为第一资源,大力推行“人才强校”工程,确立了“个体双师,群体专兼,双聘优化,内培外引”的建设理念,有计划地引进急需的高层次人才,并选派老师到企业访问锻炼,鼓励在职老师提高学历与申报高级职称。

目前,学院专任老师中高级职称62人,硕士以上50人。

通过举办专业教师技能比赛,安排教师实习带教,下派企业访问,来提高专任教师实践技能,向“双师素质”方向发展。

目前“双师”型教师比例达79.72%。

4.1生师比

2014-2015年,学院全日制学历教育在校生数5490人;教师总数309人(包括校内专任教师数205人、校内兼课人员11人、校外兼职教师74人、校外兼课教师19人),学生折合人数5555人,生师比为17.96:

1。

对比2012-2013学年,随着学院招生规模的扩大,生师比有所上升。

(如图4-1所示)

图4-1生师比

对照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指标(试行)》对理工类院校生师比18:

1的要求,学院2013-2015年生师比均符合要求。

4.2“双师型”教师比例

2014-2015学年,学院校内专任教师205名、其中专业教师数164名,双师教师160名,专任教师中双师比例为78.05%,略高于《江苏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高职院校到2015年“双师型”师资达78%的目标。

学年

专任教师

其中专业教师数

其中双师数

双师比

2012-2013

150

119

115

76.67

2013-2014

211

167

161

76.30

2014-2015

205

164

160

78.05

表4-1专任教师中的双师情况

4.3双师结构

董事会制定了人才强校政策,积极引进了部分高层次人才,但因部分高级职称老教师从学院“二次退休”以及晋升高级职称老师因种种原因离职,因此,高级职称人数变化不大,与2012-2013学年相比,高级职称仅增加了4人,中级职称增加了22人;36-45周岁青年教师增长了22人。

 

表4-2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

学年

年龄结构

职称结构

学位结构

≤35

36-45

46-60

≥61

高级

中级

初级

硕士以上

学士

2012-2013

86

29

11

24

45

83

12

77

58

2013-2014

129

45

16

21

52

105

34

73

120

2014-2015

114

51

20

20

49

105

30

77

115

4.4双师培养

截至到2015年专任教师中双师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人数与2013年相比有大幅度提高,增加了47名。

表4-3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情况

学年

专任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双师教师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专任教师数

获得证书人数

比例

双师数

获得证书人数

比例

2012-2013

150

76

50.67

115

58

50.43

2013-2014

211

117

55.45

161

105

65.22

2014-2015

205

128

62.44

160

105

65.63

学院注重教师培训、业务实践工作,要求教师到行业企业参加业务实践或挂职锻炼,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数据显示,三年来,专任教师累计参加培训进修3577天,人均6.32天;挂职锻炼2544天,人均4.49天;社会兼职8358天,人均14.77天;

表4-4专任老师企业实践情况

学年

专任

教师数

培训进修(天)

年人均(天)

挂职锻炼(天)

年人均(天)

社会兼职(天)

年人均(天)

2012-2013

150

1246

8.04

670

4.32

1913

12.34

2013-2014

211

1011

4.79

1002

4.75

4303

20.39

2014-2015

205

1320

6.43

872

4.25

2142

10.44

4.5校外兼职(课)教师

学院聘请一批兄弟院校和行业企业技术能手以及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建成400余人的兼职教师资源库,2014-2015学年来校承担专业课和实践教学的兼职教师为101人,完成专业授课、顶岗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实践技能课教学工作量14135学时。

2013至2015年累计支付课酬为:

296.045万元。

5.专业人才培养

学院根据昆山地区将智能装备、机器人技术、两化融合、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电子信息、光显示产业、跨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创新金融等作为转型升级的主要产业发展方向,学院围绕服务区域经济和行业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选择基础条件好、与区域经济相适应的专业,开展重点专业、重点专业群的建设,以重点促特色、以特色创品牌,以品牌特色兴硅湖。

围绕新兴产业发展,逐年增设和调整专业,提高对昆山、苏州、江苏及长三角经济建设发展和新兴产业的服务能力。

学院设有工商管理系、机电和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文化创意产业系和基础部、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单位。

截至到2015-2016学年,学院共设置35个专业,并适时调整了10个专业、新增4个专业、拓展专业服务方向8个。

其中,会计、旅游管理、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国际商务等5个专业为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汽车运用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自动控制(电气自动化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等专业)、建筑环境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建筑设计技术、园林技术等专业)、建筑工程技术(建筑工程技术、工程监理、建筑工程管理等专业)为院级重点建设专业群。

截至“十二五”末,全日制在校学生达到5587名,各专业平均学生数为153余人。

学院与新西兰奥克兰商学院、日本北陆大学等三所学校开展合作办学,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能力、又懂专业技术的应用型人才。

具体专业分布情况如图5-1所示。

 

图5-1专业分布情况

5.1专业设置与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近三年,我院专业设置数保持在35个左右,专业涉及智能装备、机器人技术、两化融合、智能终端、移动终端、电子信息、光显示产业、跨境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创新金融等产业,设置的专业能够服务区域经济和符合产业转型升级的总体要求。

各专业都构建了适合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如自动化大类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

“大类培养,专业分流,工学结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工学结合,学做一体”;电子商务专业:

“三合一、以学应赛、以学应求”;物流管理专业:

“三阶段、三循环、三结合”;旅游管理专业:

“工学交替,双零一抵”;会计专业:

“工学结合,能力进阶”;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

“一体两翼三融合”等其他各具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5.2课程结构

2014-2015学年,学院开设课程总数为407门,其中A类课程数为128门,B类课程数为138门,C类课程数为141门,B、C类共开设课程279门,占总课程数的69.75%;数据表明,学院重视学生职业技能教育和职业素养的培养。

(见表5-1)

 

表5-1课程开设结构情况表

课程类型

门数

课程所占比例

课时

课时所占比例

A类课程数

128

31.5%

20264

24.6%

B类课程数

138

33.9%

13736

16.7%

C类课程数

141

34.6%

48424

58.7%

合计

407

100%

82424

100%

5.3校内外实践教学

学院每年投入一定的经费用于实训室建设,截至到2014-2015学年,学院共有25个实训基地,73个实训室,校内实践教学总工位数为4580个,生均0.83个,能够满足学院校内实训教学要求。

(见表5-2)

2014-2015学年学生校外实训基地学时总量为1213866人天,生均221人天,但是,总量大多数是大三学生校外基地实训学时,大一、大二学生校外基地学时较少。

(见表5-3)

表5-2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情况表

校内实践教学总工位数

在校生总数

生均校内实践教学工位数

4580

5490

0.83

表5-3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情况表

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时总量

在校生总数

生均校外实训基地实习时间

1213866

5490

221

5.4订单培养

截至到2014~2015学年,学院有稳定、多元化的校企合作单位175家,粤海集团、牧野机床、博众精工牧野机床有限公司企业冠名班3个。

三年来,累计订单培养学生1078人,占学生总数的7.98%,订单培养主要体现在现代装备制造产业、现代服务产业类等相关专业,其他专业,如影视广告、工程造价等专业几乎没有订单培养学生。

 

表5-4企业订单培养学生情况表

学年

在校生数

企业订单学生数

所占比例%

2012-2013

3407

73

2.14

2013-2014

4616

539

11.68

2014-2015

5490

466

8.49

合计

13513

1078

7.98

为使订单培养更有成效,苏州博众精工科技有限公司、牧野机床(中国)有限公司还把F3型高精密立式加工中心、F5型高精密立式加工中心、EDGE2/3高精密电火花机和U32J/U53J高精密线切割机等设备捐(准)赠给学校用于实践教学。

6.学生发展

6.1招生情况分析

数据显示,在近几年非常严峻的招生形势下,学院每年仍录取了近2000人左右,尤其是第一志愿报考率始终保持在97%以上,这充分说明,学院的人才培养工作得到了社会、家长和学生的认可,但在实际招生人数方面,还需继续努力。

表6-1第一志愿报考人数汇总表

学年

招生人数

第一志愿报考数

比例

2012-2013

1675

1643

98.09%

2013-2014

2143

2105

98.23%

2014-2015

2374

2311

97.35%

在招生地区分布上分为江苏省内和部分外省,2015年省内招生录取数1456人,占总招生录取总人数的83%;省外招生录取人数297人,占总招生录取总人数的17%。

如6-2表所示。

表6-22015年招生情况汇总表

省份

招生类别

总录取数

报到数

报到率(%)

江苏

中职注册

1034

1010

97.68

普高注册

422

377

89.34

外省市

专科批次(艺术类)

25

20

80

专科批次(普通类)

272

160

58.82

合计

1753

1567

89.39

2015年实际报到人数为1567人,报到率为89.39%。

6.1.1学生结构分析。

数据显示,学院三年来折合总在校生人数为13642人,其中全日制高职在校生为13513人,占99.05%,总体折合在校生率达97.86%,说明学院的生源结构仍然是以高职教育为主体,办学目标明确,办学定位准确,办学规模与办学条件相适应。

表6-3学院学生结构情况表

学年

折合在校生数

其中全日制在校生数

比例%

其他

比例%

2012-2013

3441

3407

99.01

34

0.99

2013-2014

4646

4616

99.35

30

0.65

2014-2015

5555

5490

98.83

65

1.17

6.1.2招生方式

在招生方式上分为全国统一招生和对口单招两种。

6.1.3招生专业类型

按专业类型有普通类、艺术类、中外合作办学。

2013-2015学年,普通类累计招生5572人,占招生人数的97.4%,艺术类招生148人,占招生人数的2.59%,中外合作1人,点总招生人数的0.01%;

表6-4学院招生类型表

学年

招生人数

普通类

比例%

艺术类

比例%

中外合作

比例%

2012-2013

1459

1403

96.16

56

3.84

0

0

2013-2014

1980

1947

98.33

32

1.62

1

0.05

2014-2015

2282

2222

97.37

60

2.63

0

0

6.2学生培养

学院重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和训练,搭建各种平台,提供专项经费,配备专业指导教师,并把一书多证要求融入人才培养方案。

6.2.1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在第一课堂课程教学之外,学院还加强对学生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职场基本素质、职场专业素质、创新创业素质的培养。

表6-5综合素质训练项目

类别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项目

思想素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验式教学实践

各级各类优秀学生表彰及风采展示

党课或党日活动

团日活动

志愿者服务

一二.九大合唱

文化素质

“硅湖之春”艺术节

学生记者团

毕业生优秀作品展

身心素质

体质健康测试

校级运动会

省、市级体育竞赛

心理健康类教育活动

职场基本素质

校友讲座

就业指导讲座

专业实践教育

专业技能竞赛

职业资格证书考证

英语与计算机等级考试

企业专家讲

职场专业素质

专利证书

职业技能大赛

教师工作室

创新创业素质

创新就业讲座

创业讲座

大学生实践创新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大赛

6.2.2学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情况

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职业资格水平,学院建立73个校内实训室地、175家校外实习单位、14个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可以鉴定44个工种或职业资格证书。

2015年6月应届毕业生1322人中,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320人、占24.21%,获得中级职业资格证书891人、占67.4%,获得初级职业资格证书86人、占6.51%。

表6-6学生职业资格证书获取情况

专业名称

证书名称

证书等级

获得人数

发证机构

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管理师

中级

14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

电子商务

助理营销师

初级

1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

工商企业管理

商务英语

中级

37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

企业协会

工商企业管理

助理营销师

初级

2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

国际商务

国际商务单证员

中级

13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

企业协会

会计

外贸会计

中级

188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

企业协会

会计

助理营销师

初级

3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

商务英语

商务秘书

中级

13

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

企业协会

市场营销

注册助理采购师

中级

23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

市场营销

助理营销师

初级

10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

物流管理

注册助理采购师

中级

40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

物流管理

助理物流师

初级

1

中国商业企业管理协会

旅游管理

餐厅服务员

中级

42

昆山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电气自动化技术

维修电工

中级

15

昆山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机电一体化技术

数控机床操作

调整工

高级

27

机械行业职业技能鉴定

指导中心

机电一体化技术

AUTOCAD

中级

106

全国CAD应用培训网络南京中心

机电一体化技术

维修电工

初级

2

昆山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计算机网络技术

计算机网络工程师

高级

16

全国网络与信息技术培训考试管理中心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计算机网络工程师

高级

27

全国网络与信息技术培训考试管理中心

模具设计与制造

数控机床操作

调整工

高级

2

机械工业职业技能鉴定

指导中心

模具设计与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