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学.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6640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148.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学.docx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学.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学.docx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单元学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N-14Cu-64O-16S-32C-12Zn-65Mg-24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1.常温下,下列溶液可以用铝槽车装运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B.浓盐酸C.浓硝酸D.稀硝酸

1.检验氯化氢气体中是否混有Cl2,可采用的方法是

A.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B.用干燥有色布条

C.将气体通入硝酸银溶液D.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

2.只用一种试剂就能把Na2SO4、NaCl、(NH4)2SO4、NH4Cl四种溶液区分开来,这种试剂是

A.AgNO3B.NaOHC.BaCl2D.Ba(OH)2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SiO2溶于水且显酸性B.CO2通入水玻璃可得硅酸

C.SiO2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D.SiO2晶体中存在单个SiO2分子

5.下列有关Cl、N、S等非金属元素化合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A.漂白粉的成分为次氯酸钙

B.实验室可用浓硫酸干燥氨气

C.实验室可用NaOH溶液处理NO2和HCl废气

D.Al2(SO4)3可除去碱性废水及酸性废水中的悬浮颗粒

6.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玛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

B.人造刚玉的熔点很高,可用作高级耐火材料,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

C.三峡大坝使用了大量的水泥,水泥是硅酸盐材料

D.太阳能电池可用二氧化硅制作,其应用有利于环保、节能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雷雨天气时空气中能生成少量的氮氧化物

B.实验室用氯化铵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混合制取氨气

C.铵盐化学性质都很稳定

D.O2、NO、NO2都能用浓硫酸干燥,且通常情况下能共存

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氯化钙和次氯酸钙

②严格执行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有利于防止大气污染

③使用二氧化硫增白的食品对人体健康产生损害

④使用氯气对自来水消毒可能生成对人体有害的有机氯化物

⑤食品厂产生的含丰富氮、磷营养素的废水可长期排向水库养鱼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1.下列变化中可以说明SO2具有漂白性的是

A.SO2通入高锰酸钾酸性溶液中红色褪去

B.SO2通入品红溶液中红色褪去

C.SO2通入溴水溶液中红棕色褪去

D.SO2通入氢氧化钠与酚酞的混合溶液中红色褪去

12.下列各组中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

A.H+、Na+、NO3-、SiO32-B.NH4+、K+、Cl-、OH-

C.Mg2+、NH4+、NO3-、SO42-D.K+、H+、SO32-、ClO-

6.下列物质不能由单质之间的化合反应得到的是()

A.NOB.NO2C.MgCl2D.CuCl2

8.有一种常见氮肥,加热可完全分解为气体,其中一种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另一种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取少量该氮肥溶于水,并加入少量CaCl2溶液,无

明显现象。

由此可知该氮肥的主要成分是()

A.NH4Cl  B.NH4HCO3C.NH4NO3D.(NH4)2CO3

9.0.03molCu投入到一定量的浓HNO3中,Cu完全溶解,生成气体颜色越来越浅,共收集到标准状况下672mL气体,将盛有此气体的容器倒扣在水槽中,通入标准状况下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则通入O2的体积为()

A.504mLB.336mL   C.224mLD.168mL

10.将1.92g铜粉与一定量浓硝酸反应,当铜粉完全作用时收集到气体1.12L(标准状况),则所消耗的硝酸的物质的量是()

A.0.12molB.0.11molC.0.09molD.0.08mol

12.在标准状况下,将O2与NO按3:

4体积比充满一干燥烧瓶,将烧瓶倒置于水中,瓶中液面逐渐上升后,最终烧瓶内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最接近于()

A.0.045mol/LB.0.036mol/LC.0.026mol/LD.0.030mol/L

1、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气、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1.硅被誉为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下列物品用到硅单质的是(  )

A.陶瓷餐具B.石英钟表C.计算机芯片D.光导纤维

2.下列试剂可用带玻璃塞的玻璃瓶存放的是(  )

A.NaOH溶液B.Na2SiO3溶液

C.盐酸D.氢氟酸

4.(2010·东城模拟)下列四种物质中,不能与水发生反应,但能与碱发生反应的是(  )

A.Cl2B.CO2C.NOD.SiO2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可以跟碱反应,但不能与任何酸反应

②根据反应SiO2+CaCO3

CaSiO3+CO2↑可推知硅酸酸性比碳酸强

③二氧化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可以制得硅酸

④二氧化硅常被用来制造光导纤维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0.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SiO2与烧碱溶液作用:

SiO2+2OH-===SiO

+H2O

B.向烧碱溶液中通入足量CO2:

CO2+OH-===HCO

C.晶体硅与烧碱溶液作用:

Si+2OH-+H2O===SiO

+2H2↑

D.CaCO3溶于稀硝酸中:

CO

+2H+===CO2↑+H2O

5.(2009·广州测试)下列有关化学反应过程或实验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氯气的水溶液可以导电,说明氯气是电解质

B.漂白粉和明矾都常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二者的作用原理是相同的

C.氯气可以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但实际起漂白作用的物质是次氯酸而不是氯气

D.为证明氯水中含Cl-,可先加盐酸酸化,再加入AgNO3溶液

17.(6分)氮元素的单质和常见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中用途广泛。

(1)常用作食品袋中填充气的是。

常用作制冷剂的化合物是,

该物质在空气中与HCl相遇有白烟现象,产生该现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

(2)铵盐大多在农业上用作化肥。

实验室可用固体NH4Cl与固体Ca(OH)2加热反应来制备氨气,其化学方程式为。

18.(3分)有A、B、C三种无色纯净气体,可能分别是N2、NO、CO2、NH3、HCl中的一种。

A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将A气体和C气体混合后,产生白烟;B气体接触空气立即变为红棕色。

据此推断(写化学式):

A是、B是、C是。

19.(8分)现有金属单质A、B、C和气体甲、乙、丙及物质D、E、F、G、H,它们之间能发生如下图的反应(图中有些反应的产物和反应的条件没有全部标出)。

 

 

请根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化学式:

A、B、C、F、H、乙。

(2)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反应①;

反应⑤。

22.(10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探究二氧化硫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铜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瓶中盛有品红溶液,观察到品红溶液褪色,这是因为SO2具有(填选项的字母,下同),C瓶中盛有新制的氯水,观察到氯水褪色,这是因为SO2具有。

A.氧化性       B.还原性C.漂白性

(3)D瓶中盛有NaOH溶液,作用是,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充分反应后,小组同学发现铜和硫酸都有剩余。

若想使剩余的铜片继续溶解,可再加入

A.HNO3B.NaNO3C.NaHCO3D.Na2CO3

4、下列物质见光不会分解的是:

A.NaHCO3B.HNO3C.AgID.HClO

9、同温同压下,在3支相同体积的试管中分别充有等体积混合的2种气体,它们是①NO和NO2,②NO2和O2,③NH3和N2。

现将3支试管均倒置于水槽中,充分反应后,试管中剩余气体的体积分别为V1、V2、V3,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V1>V2>V3BV1>V3>V2CV2>V3>V1DV3>V1>V2

25、制取氨气并完成喷泉实验(图中夹持装置已略去)。

⑴.写出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收集氨气用____________法,要得到干燥的氨气可选用___________作干燥剂。

⑶.用图1装置进行喷泉实验,上部烧瓶已装满干燥氨气,引发水上喷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如果只提供如图2的装置,请说明引发喷泉的方法————————————

21.(10分)实验室中常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的方法

制取氨气。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请指出右图所示制取氨气装置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①;

②;

③。

(3)实验室制备下列气体的实验装置可与制氨气的装置相同的是(填选项的字母)。

A.O2 B.CO2C.H2

21.在新制氯水中的各种微粒中,

(1)使氯水呈黄绿色的是(用化学式或离子符号填写,下同);

(2)能使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的是;(3)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的是;(4)能使红纸褪色的是;

(5)能与NaHCO3溶液反应放出气体的是;

22.漂白粉是用Cl2与反应来制取,制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氯气和漂白粉用于漂白均是因为在一定条件下产生之故。

工业上之所以把氯气加工成漂白粉再用于漂白,是因为①;②。

 

23.

(1)如图所示,将氯气依次通过盛有干燥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和盛有潮湿有色布条的广口瓶,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防止氯气尾气污染空气,根据氯水显酸性的性质,

可用溶液吸收多余的氯气,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__________________。

根据这一原理,工业上常用廉价的石灰乳吸收工业氯气尾气制得

漂白粉,漂白粉的有效成分是__________(填化学式),长期露置于空气中的漂白粉,加稀盐酸后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用字母代号填)。

A.O2B.Cl2C.CO2D.HClO

(3)据“北方网”报道,2004年4月15日至16日,位于重庆市江北区的天原化工总厂相继发生氯气泄漏和爆炸事故。

截至记者发稿时,已有9人在事故中失踪死亡,3人受伤,15万人被紧急疏散。

当人们逃离爆炸现场时,可以用浸有一定浓度的某种物质的水溶液的毛巾捂住鼻子,最适宜采用的该物质是。

A.NaOHB.NaClC.KBrD.Na2CO3

一、选择题

15.(16分)某校化学实验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在实验室制备Cl2的过程中有水蒸气和HCl挥发出来,同时证明氯气的某些性质,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支撑用的铁架台省略),按要求回答问题.

(1)若用含有0.2molHCl的浓盐酸与足量的MnO2反应制Cl2,制得的Cl2体积(标准状

况下)总是小于1.12L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①装置B中盛放的试剂名称为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装置D和E中出现的不同现象说明的问题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装置F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写出装置G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有缺陷,不能确保最终通入AgNO3溶液中的气体只有一种.为了确保实验结论的可靠性,证明最终通入AgNO3溶液的气体只有一种,乙同学提出在某两个装置之间再加一个装置.你认为该装置应加在________与________之间(填装置字母序号),装置中应放入________(填写试剂或用品名称).

24.(6分)下图虚线框中的装置可用来检验浓硫酸与木炭粉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所有气体产物,填写下列空白:

(1)如果装置中①、②、③三部分仪器的连接顺序改为②、①、③,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①、③、②,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仪器的连接顺序变为②、③、①,则可以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不能检出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92gCu投入到一定量浓HNO3中,铜完全溶解,生成的气休颜色由深变成浅(不考虑2NO2N2O4),共收集到672mL气体(标况),通入一定体积的O2恰好使气体完全溶于水,求通入O2的体积(标况)。

 

 

【解析】 

(1)因②装置中有水蒸气带出,所以无水硫酸铜变蓝无法证明是否生成了水;

(2)澄清石灰水会吸收SO2和CO2,虽然有沉淀,但无法确定是哪种气体,后续装置也无法证明其中是否含SO2;(3)②、③中会带出水蒸气,无法证明是否生成了水。

【答案】 

(1)SO2,CO2 H2O 

(2)H2O SO2,CO2 (3)SO2,CO2 H2O

 

解析:

(1)浓盐酸被氧化生成Cl2,浓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浓度变稀,就不会再被氧化.本实验要检验Cl2中含有水蒸气和HCl气体,要先用无水CuSO4检验水的存在,用CCl4除去Cl2后,再用AgNO3溶液验证HCl的存在.为了验证Cl2是否除尽,可以在F和G中间加一个装置,放置湿润的淀粉KI试纸.

答案:

(1)浓盐酸的浓度随着反应的进行逐渐变稀,变稀以后将不再反应;加热时浓盐

酸因挥发而损失

(2)①无水硫酸铜 证明有水蒸气产生 白色变蓝色

②氯气无漂白性,次氯酸有漂白性 ③吸收氯气

④Ag++Cl-===AgCl↓

(3)F G 湿润的淀粉KI试纸(或湿润的有色布条

22.(5分)现有X、Y、Z三种元素,已知有如下情况:

(1)X、Y、Z的单质在常温下均为气体。

(2)X的单质在Z的单质中燃烧,生成XZ,燃烧时火焰为苍白色。

(3)XZ极易溶于水,在水溶液中电离出X+和Z-。

XZ的水溶液可使石蕊溶液变红。

(4)两分子X的单质可与一分子Y的单质化合,生成两分子X2Y,X2Y在常温下为液体。

(5)Z的单质溶于X2Y中,所得溶液具有漂白作用。

试推断X、Y、Z的元素种类及XZ和X2Y各是何物质,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表示:

X______、Y______、Z______、XZ______、X2Y______。

【解析】 由

(2)、(3)知X为H元素,Z为Cl元素,两者生成HCl。

由(4)、(5)知X2Y为H2O,Y为O元素。

【答案】 H  O  Cl  HCl  H2O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一、选择题1.(2010·重庆理综,6)减缓温室气体排放是2009年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的议题。

下列反应不产生温室气体的是(  )

A.用纯碱制玻璃    B.用煤炭作燃料

C.用铁矿石炼铁D.用氨制碳酸铵

【点拨】 纯碱制玻璃的反应原理为Na2CO3+SiO2

Na2SiO3+CO2↑,煤炭作燃料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CO2↑,铁矿石炼铁的反应原理为3CO+Fe2O3

2Fe+3CO2↑,氨制碳酸铵的反应原理为2NH3+CO2+H2O===(NH4)2CO3,故D项符合题意。

2.(2009·重庆理综·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SO2具有还原性,故可作漂白剂

B.Na的金属活动性比Mg强,故可用Na与MgCl2溶液反应制Mg

C.浓硝酸中的HNO3见光会分解,故有时在实验室看到的浓硝酸呈黄色

D.Fe在Cl2中燃烧生成FeCl3,故在与其他非金属反应的产物中的Fe也显+3价

【点拨】 A项SO2可作漂白剂是因为SO2可与有色物质结合成不稳定的无色物质,并不是因为其有还原性。

B项,金属单质Mg的制取反应用电解法。

D项,Fe与强氧化剂反应显+3价,与弱氧化剂反应显+2价,如Fe+S

FeS。

4.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B.蔗糖中加入浓硫酸,蔗糖变黑,体积膨胀

C.溶洞中钟乳石的形成

D.豆科作物的根瘤菌对空气中氮的固定

【点拨】 B中浓H2SO4脱水,属化学变化;C中钟乳石的形成,发生反应:

CaCO3+CO2+H2O===Ca(HCO3)2,

Ca(HCO3)2

CaCO3+H2O+CO2↑;D中氮的固定是把N2转化为氮的化合物。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SiO2不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B.金属不能作为结构材料

C.玻璃是一种新型的非金属材料

D.C60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点拨】 SiO2可作为光导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C60是近几年才发现的一种新的碳的同素异形体,它可用于超导体,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

金属也可作结构材料,但它不耐高温,易腐蚀,不宜作高温材料。

玻璃和水泥等只能属于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

6.某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在该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A.K+、Na+、HCO

、NO

B.Na+、SO

、Cl-、ClO-

C.H+、Mg2+、SO

、NO

D.Ag+、K+、NO

、Na+

【点拨】 溶液既能溶解Al(OH)3,又能溶解H2SiO3,说明该溶液中含有大量的OH-,所以,HCO

、H+、Mg2+、Ag+均不能大量存在。

7.制造太阳能电池需要高纯度的硅,工业上制高纯度硅常用以下反应来实现:

(1)Si(粗)+3HCl

SiHCl3+H2,

(2)SiHCl3+H2

Si+3HCl。

对上述两个反应的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两个反应都是置换反应B.两个反应中的H2均为还原剂

C.两个反应的条件不同D.两个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点拨】 依据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可判断A、D正确。

在反应

(2)中,H2是还原剂,而在反应

(1)中H2是还原产物。

8.试管中盛有少量白色固体,可能是铵盐,检验的方法是(  )

A.加水,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B.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

C.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酚酞试液

D.加氢氧化钠溶液,加热,滴入紫色石蕊试剂

【点拨】 C、D中加入了NaOH,干扰了检验。

NH

+OH-

NH3↑+H2O,生成的NH3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9.相同条件下,在容积相同的三个烧瓶内分别充满干燥的NH3、HCl、NO2气体,做喷泉实验,所得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比为(  )

A.3:

3:

2B.2:

2:

3C.1:

1:

1D.无法比较

【点拨】 HCl、NH3全部溶于水,溶液充满整个烧瓶。

设烧瓶容积为V,则所得溶液的溶质物质的量浓度为:

c=

mol/L

对NO2,由反应:

3NO2+H2O===2HNO3+NO

      3       2

    

    n(HNO3)

得n(HNO3)=

mol

溶液的体积也充满烧瓶体积的

,代入浓度计算式,求得c(HNO3)=

mol/L

11.CO2气体中含有少量SO2,欲得到干燥纯净的CO2,通过如图所示的洗气瓶,

(1)

(2)两瓶中所装的试剂应该是(  )

A.

(1)NaOH  

(2)浓H2SO4

B.

(1)浓H2SO4  

(2)NaOH

C.

(1)饱和NaHCO3  

(2)浓H2SO4

D.

(1)浓H2SO4  

(2)Na2CO3

【点拨】 要得到干燥纯净的CO2,应将干燥放在后面。

SO2、CO2都与NaOH反应,所以除CO2中的SO2应用饱和NaHCO3溶液。

13.如下图装置可用于(  )

A.加热NaHCO3制CO2

B.Cu与稀硝酸反应制NO

C.用NH4Cl与浓NaOH溶液反应制NH3

D.用Cu与浓硝酸反应制NO2

【答案】 B

14.如下图所示,夹子开始处于关闭状态,将液体A滴入试管②与气体B充分反应,打开夹子,可发现试管①内的水立刻沸腾了。

则液体A和气体B的组合不可能是下列的(  )

A.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

B.水、氨气

C.氢氧化钠溶液、一氧化氮

D.水、二氧化氮

18.在实验室里可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来干燥和收集气体R,多余的气体可用水来吸收,则R是(  )

A.HCl   B.Cl2C.NO2   D.NH3

【点拨】 从题目所给吸收装置分析,R为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从收集装置来看,为向下排空气法,即收集的气体密度小于空气的密度,只有NH3符合条件。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共46分)

19.(6分)有6瓶白色固体试剂,分别是氯化钡、氢氧化钠、硫酸钠、硫酸铵、无水硫酸铜、碳酸钠。

现只提供蒸馏水,通过下面的实验步骤即可鉴别它们。

请填写下列空白:

(1)各取适量固体试剂分别加入6支试管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振荡试管,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检出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别取未检出的溶液,往其中加入上述已检出的溶液,观察到的现象和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1支试管中有白色沉淀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

2支试管中有蓝色沉淀生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检出的物质的化学式(分子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鉴别余下未检出物质的方法和观察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不用任何其他的试剂就可鉴别,即利用这六种物质间的相互反应来彼此鉴别,要利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