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四单元检测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6502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四单元检测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四单元检测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四单元检测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四单元检测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四单元检测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四单元检测题.docx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四单元检测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四单元检测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四单元检测题.docx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四单元检测题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150分钟  满分:

150分 

第1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

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

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

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

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貌,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

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

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

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

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1.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证明《长恨歌》是抒情成份很浓的叙事诗的一项是()

A.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

B.在蜀地,青山绿水分外美丽,玄宗却朝夕不能忘情。

C.“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D.《长恨歌》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

2.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恨歌》在抒情方面回环往复的特点,体现在景物描写与人物情感的紧密相连上。

B.《长恨歌》中既有凄凉景色的描写,也有美好景物的描摹,景物特征的不同都是时令变化造成的。

C.诗歌善于运用环境和景物描写对人物情感的触发作用,由景及人,深化情感。

D.现实、梦境和仙境的交替出现,表现出主人公对杨贵妃的深厚情感。

3.根据文意,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长恨歌》虽然是叙事诗,但也有浪漫主义的想像成分。

B.从《长恨歌》的技巧运用上看,抒情也是这首诗重要的表达手段。

C.唐玄宗对杨贵妃应该没有真挚的爱情,因为他们之间地位是不对等的。

D.层层渲染的表现手法,既升华了人物的感情,也使整首诗有了更深厚的艺术感染力。

二、课内诗文阅读鉴赏(21分,每小题3分)

(一)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白居易《长恨歌》)

4.结合整首诗来看,下列解说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在这一选段中,杨贵妃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其中有多处照应本选段之前唐玄宗对她的思念,这就进一步深化和渲染了“长恨”的主题。

B.诗人用“揽衣推枕起徘徊”这一系列的动作,来烘托出杨贵妃乍一听到玄宗使者到来时的那种震惊、激动和惶惑的心情。

C.选段中“风吹仙袂飘飘举,犹似霓裳羽衣舞”,与“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遥相呼应,直接体现了诗人对李、杨二人耽于享乐直至自尝苦果的强烈讽刺和批评。

D.“梨花一枝春带雨”一句用形象的比喻塑造出了杨贵妃在痛苦委屈、幽怨难抑、悲喜焦急之下泪流满面的凄美形象。

             

(二)

筑室兮水中,葺之兮荷盖。

荪壁兮紫坛,播芳椒兮成堂。

桂栋兮兰橑,辛夷楣兮药房。

罔薜荔兮为帷,擗蕙櫋兮既张。

白玉兮为镇,疏石兰兮为芳。

芷葺兮荷屋,缭之兮杜衡。

合百草兮实庭,建芳馨兮庑门。

(屈原《湘夫人》选段)

5.结合整首诗来看,下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本选段是描写湘君在就等湘夫人未果的情形下依旧痴心一片地为她建造新房的过程,这表现了湘君对于爱情的执着追求和对于幸福生活的挚诚向往。

B.选段中详细地描写了新房、新床和新庭院的布置情况,可以说是极尽排场,百般美化,物色华丽,由此充分烘托出了湘君的一片赤诚。

C.新房之中充满了芳椒、兰桂、辛夷、薜荔等香草,这既是对新房的点缀和装饰,又寄托了湘君自觉追求高洁的品性和修养的要求。

D.屈原诗歌中的香草意象和个中所寄寓的情感被之后的万千文人继承和发扬,比如柳宗元就曾写过“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的名句。

              (三)

庖丁释刀对曰:

“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

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

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庄子《庖丁解牛》)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嘻,善哉!

技盖至此乎盖:

大概

B.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批:

C.如土委地委:

卸落

D.善刀而藏之善:

通“繕”,修治

7.下面对上文有关内容的解说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应该翻译为“骨节间的空隙宽宽绰绰地,它对于刀刃运转必定是有余地的”。

其中,“乎”是形容词尾;“其”是代词,代上文的“间”。

B.庖丁这段对文惠君的答话层次分明,先总括一笔“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然后分述原因和过程,最后又以文惠君的话作结,环环相扣,十分紧凑。

C.庖丁解牛有三个境界:

始之解牛,所见无非牛者;三年后解牛,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依乎天理”,能“以神遇而不以自视”,至于“游刃有余”之境。

D.本段文字语言精练而富有表现力,善于通过神态和直接的心理描写刻画形象。

如写解牛后“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寥寥数语,一副怡然自得的神态跃然纸上。

8.翻译下列句子。

(1)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

(3分)

(2)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2分)

(3)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4分)

三、 古代诗歌阅读与默写(23分)

(一)阅读下面诗词,回答9-11题(11分)

             玉楼春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绉波纹迎客棹①。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②,肯爱千金轻一笑③。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注:

①彀(hú):

绉纱类的丝织物。

绉:

皱纹似的纱。

棹:

船浆,代指船。

   ②浮生:

人生短暂若泡沫生于水面。

   ③李商隐《写意》:

“日向花间留晚照。

   9.“红杏枝头春意闹”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它描绘了怎样的一种景象?

艺术特点是什么?

(3分)

   10.“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这两句诗,表现了怎样的美好情趣?

(3分)

11.“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中的“闹”能否改为“浓”或“盛”字?

为什么?

请谈谈你的理解。

(5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12分)

1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出师未捷身先死,               (杜甫《蜀相》)

 (2)            ,两朝开济老臣心。

(杜甫《蜀相》)

(3)心非木石岂无感?

             (鲍照《拟行路难》)

 (4)袅袅兮秋风,               (屈原《湘夫人》)

 (5)            聊逍遥兮容与。

(屈原《湘夫人》)

 (6)            ,夕济兮西澨。

(屈原《湘夫人》)

 (7)天长地久有时尽,           。

(白居易《长恨歌》)

 (8)          ,六宫粉黛无颜色。

(白居易《长恨歌》)

 (9)出师一表真名世,          。

(陆游《书愤》)

 (10)云中谁寄锦书来,           ,          。

(李清照《一剪梅》)

 (11)在天愿作比翼鸟,           。

(白居易《长恨歌》)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1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4)题。

(22分)

            谈生命(节选)

             冰心

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

他聚集起许多细流,合成一股有力的洪涛,向海奔注,一路上他享受着他所遭遇的一切;有时候他遇到峭岩前阻,他愤激地奔腾了起来,直到冲倒了这危崖,他才心平气和地一泻千里;有时候他经过细细的平沙,看见了夹岸的红艳的桃花,他快乐而又羞怯地度过这一段浪漫的行程;这时他只想憩息,只想睡眠,而那股前进的力量,仍催逼着他向前走……终于有一天,他远远地望见大海,啊!

他已到了行程的终结,大海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流入她的怀里。

他消融了,归化了,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也许有一天,他再从海上蓬蓬的雨点中升起,飞向西来,再形成一道江流,再冲倒两旁的石壁,再来寻夹岸的桃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延伸,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

他遇着骄奢的春天,他也许开出满树的繁花,峰蝶围绕着他飘翔喧闹,小鸟在他枝头欣赏唱歌;他长到最茂盛的中年,他伸展出他如盖的浓阴,来荫蔽树下的幽花芳草;他结出累累的果实,来呈现大地无尽的甜美与花的骄傲,也不是结果的快乐,而是成功的宁静和怡悦!

终于有一天,他无力地在空中旋舞,在根下呻吟,大地庄严地伸出臂儿来接引他,他一声不响地落在她的怀里。

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

也许有一天,他再从地下的果仁中,破裂了出来,又长成一棵小树,再穿过丛莽的严遮,再来听黄鹂的歌唱。

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

宇宙是一个大生命,我们是宇宙大气中之一息。

江流入海,叶落归根,我们是大生命中之一叶,大生命中之一滴。

不是每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的便成了空壳!

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

(摘自《青年文摘》2001年第3期)

(1).全文开篇“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根据这句话回答下面问题。

(5分)

①在作者看来,生命像什么?

(2分)

答:

②虽然作者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但综观全文,作者实际作了回答。

请说说,生

命到底是什么?

(3分)

答:

(2).仔细体会“然而我不敢说来生,也不敢信来生”这句话,回答下面问题。

(6分)

①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请用原文回答。

(3分)

答:

②这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其作用和意义是什么?

(3分)

答:

(3).文中写了“小树”哪些快乐的事?

为什么在快乐和痛苦中我们要感谢生命?

(6分)

答:

(4).下列对全文的鉴赏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题目中的“谈”,不是指一般漫谈,而是表现了作者对一个严肃话题的理性思考。

B.两个比喻段,虽喻体不同,但语句处处对比,意旨完全一致,都是对生命意义的诠

释。

C.“他消融了,归化了,他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形象地表现出经过奋斗的人,

在回顾生命里程时,虽然没有遗憾,心境平和宁静,但却有几分怅惘和虚无。

D.第二段末句,连续使用四个“再”字构句,铺陈渲染,重视“一江春水”拼搏的形

象,展示了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E.全文行文流畅,想像丰富,充满了真挚情感,又蕴含了深刻哲理。

              第2卷

五 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4.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修葺(qì)

B.怵然(shù)

C.凝睇(tì)

D.巨擘(bò)

踯躅(chí)

水裔(yì) 

扁舟(biǎn)

鸾鸟(luán)

迤逦(yí)

回眸(móu)

碣石(jié)

砧木(zhēn)

肤如凝脂(zhǐ)

天崩地坼(chè)

云栈萦纡(zhàn)

切中肯綮(zhòng)

15.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B.“我爸李刚”的宣言里,何尝不是充斥着令人浮想联篇的意味?

“有本事你们告去,我爸爸是李刚”——这话太值得权力监管部门玩味了。

C.郑宇列举实例,借以说明现在的小学语文教材是在宏扬中华传统价值观点,“不能用西方的‘挈约’取代‘谦让’,用‘自我’取代‘宽容’,用‘经济理性’取代‘爱的回报’。

D.《蜀相》全篇由景到人,由寻找瞻仰到追述回顾,由感叹偭怀到泪流满襟,顿挫豪迈,几度层折。

16.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考越考越细,为迎合高考,一部分教师也越教越碎,其后果是肢解一篇完整的美文。

长此以往,学生自然目无全牛,见一斑而不见全豹。

B.巴南区,丰富多彩的文化建设异彩纷呈,巴南人们甚至把“下里巴人”山歌唱到了央视大舞台。

C.记者坦言:

“内地政府越来越透明,很多场合下,官员应对记者游刃有余,不抗拒。

D.从《小山回家》开始,那个踌躇满志的年轻人依然保持着旺盛的战斗力。

在我看来,贾樟柯更像一个时代的摄影师,每次都精心地选择视角,拍出他认为最值得关注的局部。

1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在同学们观看了电影《焦裕禄》后,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B.某厂研制新产品的技术人员,经过半年多的艰苦奋战,终于试制成功了。

 C.不管气候条件怎样恶劣,他都坚持下来了。

 D.经过大家的努力,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都显著地提高了。

 18.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我爱纯真浪漫,________;我欣赏“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凄美意境,________;我渴望天长地久的爱情亘古不变的友谊,________;我很想将忧伤埋在心底以笑声取悦生活,________。

①也惊叹于沧桑的滋味     ②却难免强颜欢笑的悲凉

③却只能告诉自己这是幻想而不敢轻易付出

④却在现代重金属摇滚中宣泄心灵的疯狂与不羁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①④②D.①④③②

六、作文(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宋朝诗人陆游在他83岁的那一年,给他的一个儿子传授写诗的经验时写了一首《示子通》,其中的一句说: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你认同“功夫在诗外”的主张吗?

如果认同,你是怎样理解的?

如果不认同,理由何在?

请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或独到的观点。

不止于“学诗”,其他许多方面都可以涉及。

题目自拟。

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答题卡

一.选择题(每题3分)

题次

1

2

3

4

5

6

7

14

15

16

17

18

答案

8..翻译下列句子:

(1)

(3分)

(2)

(2分)

(3)

(4分)

9.

(3分)

10.

(3分)

11.

(5分)

12.名句默写(12分)

(1)

(2)

(3)(4)

(5)(6)

(7)(8)

(9)

(10)

(11)

四、文学类文本阅读(22分)

13.

(1)

(2分)

(3分)

(2)

(3分)

(3分)

(3)(6分)

(4)(5分)( )( )

六、作文(60分)

高二语文月考试题答案

1D(这是概括说明。

2.B(景物特征的不同更多地体现出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3C(主观推断,理由不准确。

4.C。

确实暗藏了一种批评,但不是“直接体现”,更描摹出了仙境中的杨贵妃临风而立,音容依旧的美丽风姿,所以其中应该还寄寓了作者的同情和惋惜之情。

5.A。

建造新房只是湘君的一种设想和想象,并没有真正付诸行动。

6.A.盖,通“盍”何,怎么

7.D。

本文没有用到直接心理描写。

8.

(1)我只用精神去和牛接触,而不用眼睛去看了,视觉停止了,而精神在活动。

(2)我所爱好的是自然的规律,(已经)超过技术了。

(3)秦朝统治者来不及哀叹自己,而让后代的人哀叹他们;后代的人哀叹他们而不引以为鉴,也会使得更后代的人哀叹后代的人。

9.景象:

描绘了烂漫的大好春光。

艺术特点:

衬托。

以杏花的盛开衬托出春意之浓。

10.诗人惜春、恋春、留春,情真意切,想像新奇。

表现了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这两句诗还有珍惜时光,珍惜生命的哲理意味。

11.不能调换。

因为“闹”,乃安静、寂寞的反义词,即热烈之意。

这句诗写红杏怒放,如火如荼。

它不说春意“浓”、“盛”等,而说“春意闹”,精妙之处在于借助感觉的沟通、转移,将无生命的杏花化为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

写出了红杏竟相盛开,争妍斗艳的景象与情趣,写尽了一派盎然的春意,蓬勃的生机。

王国维评价为“着~‘闹’字而境界全出”,此说极为精当。

12.略

13.

(1).①生命像向东流的一江春水,生命又像一棵小树。

②生命诞生于自然,最终又回归自然,是战胜困难、享受欢乐、不停顿地前进(或生长)、去争取成功的过程。

(根据两个比喻的具体描写,联想人生作概括,同自然的关系,生命过程的表述)

(2).①不是每一道江流都能入海,不流动的便成了死湖;不是每一粒种子都能成树,不生长

的便成了空壳!

②反复出现有强调作用,强调今生今世要奋斗,要前进,要成长。

(3).①小树种子破壳出来;小树开出满树繁花,蜂蝶围绕,小鸟欢唱;小树荫庇花草;小树

结出累累果实。

②因为生命让我们享受人生特有的愉悦和美丽。

(4).BC(B句错在“语句处处对比”,C句无“怅惘虚无”之意)

14.D。

A踯躅(zhí)B怵然(chù);C凝睇(dì),扁舟(piān)。

15.A。

B浮想联篇——浮想联翩;C挈约——契约,宏扬:

一般作“弘扬”,“宏”不算错字;D偭怀——缅怀。

16.A。

“目无全牛”比喻技术娴熟到了得心应手的境地。

易误作缺乏整体观念。

B。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

后通常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C“游刃有余”比喻工作熟练,有实际经验,解决问题毫不费事。

D踌躇:

从容自得的样子;志:

心意。

形容对自己的现状或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

17.C.A无主语,删除“在”。

B“试制成功了”什么?

缺宾语。

D“数量”不说“提高”,搭配不当。

18..D[把握整个语段的内容倾向,则可看出分号所标明的层次内的内容前后两句之间在语意上属对比关系,只要把握这一点,则可选出适当语句。

]

19.作文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