议论文阅读.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676399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议论文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议论文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议论文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议论文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议论文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议论文阅读.docx

《议论文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议论文阅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议论文阅读.docx

议论文阅读

议论文阅读

一、论证方法

1举例论证:

具体有力2.道理论证:

具有权威性

3.比喻论证:

生动形象4.对比论证:

全面深刻

5.引用论证:

引经据典地分析问题、说明道理

二、句子作用

1.总领全文【在开头】2.承上启下

3.引出下文4.提纲挈领【在最后】

三、开头作用

1、引出论点/论题2、吸引读者、造成悬念

四、论证思路

通过引用(举例……)引出论题(方向)→摆出事实,列举例子加以论证论点→强化中心论点

●类型1、文段作用:

承上启下;照应;强化论点

●类型2、顺序能否调换:

(判断)照应开头;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

●类型3、例子特点:

权威性;代表性;典型性;全面性有说服力

●类型4、文段论证优点:

证明了此段分论点

●类型5、本文中心论点:

开头;标题

五、论点的提出

分析论点是怎样提出的

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

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

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湖,归结出中心论点;

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此文章来自中小学教育资源站

 

练习1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得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

“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该敬呢?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

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冀之知。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

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

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曾文正说: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庄子说: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我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敬业与乐业》梁启超

  14.选文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为什么该敬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作者引用曾文正的名言其目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练习二沈奇岚

①每个孩子都被父母指责过不懂事,那句“都是为了你好”听过千遍万遍,“知道,知道,我都知道”也答了千遍万遍。

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一直在发生?

②我们的父母有个有趣的标准,听话的就是好孩子,不听话的就是坏孩子。

换言之,就是停留在父母框架里的就是父母喜欢的孩子,任何突破框架的企图都是叛逆、不听话、不懂事甚至不孝顺。

③你想自己做决定,想过自己的人生。

但是,在父母的框架里,你常常碰壁。

他们希望你留在那个框架里面,因为他们怕你出去了会不安全。

④当我们还是小孩子的时候,父母的框架都是保护性的,“不要和陌生人说话”、“饭前要洗手”、“听老师的话”,等等。

那是他们的人生经验,他们用自己对世界的认识来为我们筑起保护墙。

但是任何框架都可能陷入一种惯性。

他们习惯了这种保护你的方式,却还没有习惯你已经长大,世界已经发生巨大的变化。

你想要空间,不得不和这个框架发生冲突。

你没办法责怪他们,他们的框架都是出于爱。

你在他们的框架之内,他们才觉得你是安全的,他们才有安全感。

⑤很多年以后,你会发现,父母对我们人生的横加干涉,无非是怕我们做了糟糕的选择——他们心里没有安全感,对框架之外的世界没有信心。

⑥如果你希望父母尊重你的选择,你必须要给他们安全感——你能对自己的选择负责。

可以从小事做起,甚至从妥协做起。

独立从来不是别人给的,而是自己用脚踏实地的行为挣来的。

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一条是最方便的听话之路,父母要求你做什么就做什么。

这条路在你长大之后会越来越难走,你会分不清楚“他们想要什么”和“你想要什么”。

⑦一条就是有些难度的独立之路,你要比他们更强大。

这句话的意思不是你要通过压倒他们来达到强大,而是你要通过理解他们和保护他们变得更强大,强大到他们能够意识到你能照顾好自己了,甚至能照顾他们了。

不要等他们老了,你才觉得该照顾他们了。

说到这里,你会不会笑——给父母安全感?

⑧真的,试试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你们的关系,就会明白许多的冲突并不是他们不尊重你,而是他们没有安全感,他们不知道你已经长大。

他们的横加干涉可能是一种过度的担心,是一种婉转但是失败的爱的表达。

⑨坦白地说,期待父母因为你而有所改变,恐怕是种奢望。

所以你要更努力,试着去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他们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

⑩其实当父母是世间最辛苦的工作,为了保护他们的孩子,哪怕自己碰得鼻青脸肿也要努力强大。

他们为你提供了那么长久的爱和安全感,现在,轮到你了。

长大吧!

(选自2010年第19期《读者》)

2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本文所说的“父母框架”是指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第②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作者认为,要给父母以安全感,必须理解他们。

我们应该怎样理解父母呢?

请用文中的原话回答。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文章说,让父母有安全感有两条路可走。

你赞成走哪条路?

说说你的理由。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给最爱的他们安全感(13分)

22.我们要给父母安全感。

(2分。

如果答成了题目,只能得1分。

23.“父母框架”是指他们的人生经验(或父母自己内心的标准)。

(2分)

24.对比论证(1分)作用:

将父母标准下的二类孩子加以比较分析,对比鲜明,有力地阐述了“标准”的内涵。

(2分。

意近即可。

25.理解他们的怕与爱,理解他们的局限、他们的爱好、他们的愿望。

(3分)

26.例:

我赞成走第二条独立之路。

因为只有你独立了,能自食其力了,父母看到了你的成熟和强大才会放心,这样你就为父母提供了安全感。

(3分。

开放题,其中观点1分,理由2分。

言之成理即可。

 

练习三积极面对无奈

  ①人生中有太多的无奈。

刘翔为伤痛不能驰骋田坛而无奈,高考生为相差几分不能跨进大学校门而无奈,子女为工作所累不能照顾年老的父母而无奈,贫穷的父母因“差钱”不能很好地培养孩子而无奈,老年人因体弱多病生活不能自理而无奈,残疾人因天生的缺陷而无奈。

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我们每一个人都会碰到数不清的无奈。

  ②对待人生的无奈,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

一种是消极的态度,由无奈而生怨气,怨天怨地怨人,进而对生活失去信心,郁郁寡欢,在消沉中不能自拔;一种是积极的态度,创造条件克服困难,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化解矛盾,努力走出无奈的阴影。

窃以为,两种态度,往往会产生两种不同的结果:

面对无奈,消极沉沦,无奈就永远是你人生道路上的绊脚石;积极面对,才能在人生道路上迈开新步伐。

正如马克•吐温所说:

“人生在世,绝不能事事如意。

反正,遇见了什么失望的事情,你也不必灰心丧气。

你应当下个决心,想法子争回这口气才对。

  ③世界超级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就是一个面对无奈永远积极进取的人。

在一般人看来,他可能是一个一生都倒霉透顶的人:

1岁时险些死于猩红热;4岁时一场麻疹,又让他险些进了棺材;13岁时患上了严重的肺炎;46岁时突然长满脓疮,只好拔掉几乎所有的牙齿;牙病初愈,又染上了严重的眼疾,幼小的儿子成了他的“拐杖”;50岁后,关节炎、肠道炎、喉癌等疾病不断向他袭来,后来,他的声带也坏了,几乎成了哑巴。

58岁就吐血而亡。

可就是这个经常为身体不好感到无奈的人,凭着自己的刻苦努力,3岁学琴,8岁时就创作了第一首小提琴奏鸣曲,9岁入市立歌剧院的管弦乐团,11岁登台演奏自己创作的《变奏曲》,一举成功。

他把苦难与成才这两项生活的馈赠,用自己的琴弦演奏到了极致。

巴尔扎克说:

“不幸,是天才的进身之阶;信徒的洗礼之水;能人的无价之宝;弱者的无底之渊。

”而培根则认为:

“顺境中的好运,为人们所希冀;逆境中的好运,则为人们所惊奇。

”帕格尼尼是不幸的,上帝给了他一个糟糕的身体,让他经常处于无奈之中;然帕格尼尼又是幸运的。

因为正是生活的苦难,成就了这位天才。

他没有在苦难面前低头,在无奈之中徘徊,而是用自己顽强的毅力去战胜它,使自己从苦难者成为一个音乐的天才。

  ④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

许多人因为下岗、上当受骗、经商失败、亲人遭受不幸等陷入人生的低谷,感受到生命的种种无奈,有的人因此而患上了忧郁症,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

其实,当你将一切归零,给自己时间,给自己空间,重新认识世界,就会感到,原来生活没有自己想象的那样糟。

一转念,就是一个全新的生命。

  ⑤朋友,如果你此时因伤痛而暂时折断了飞翔的翅膀,像帕格尼尼那样为生病而经受苦难,或者碰到种种不如意甚至无奈的事情,那么,请记住:

“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只有战胜不幸,从不幸中走出来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选自《人民日报》,有改动)

2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3分)

  

22.选文第①段有什么作用?

(4分)

  

23.选文第②段A、B两句不能调换的原因是什么?

(3分)

  

24.选文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25.下列各项中对选文内容表述有误的一项是()(3分)

  A.人们面对人生的许多无奈,有积极和消极两种态度。

  B.在人生路上,“无奈”是绊脚石还是垫脚石,取决于你的主观抉择。

  C.培根的话告诉我们,处于无奈中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

  D.当我们感受到人生的种种无奈时,可以试着将一切归零,重新认识世界。

  

26.请从以下备选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他(她)的事例,完成下面的句子,使其成为本文的事实论据。

(3分)

  面对的无奈,。

  备选人物:

韩愈袁隆平贝多芬海伦•凯勒

21.我们要积极面对无奈(我们只有积极地面对无奈,才是真正的强者。

  22.提出本文的论题,列举人生中的种种无奈,引起读者的思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的论述。

  23.因为这段开头作者就对人生中的无奈先写“消极”态度,再写“积极”态度,A、B句的顺序与此对应。

  24.举例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有力(具体、突出)地论证了面对无奈,只有积极进取,才能成功。

  25.C

  26.示例:

韩愈面对不被重用的无奈,凭着坚毅和豁达成为一代文坛的领袖;袁隆平面对科研受阻的无奈,凭着坚韧和执着成为杂交水稻之父;贝多芬面对失聪的无奈,凭着“扼住命运的咽喉”的信念创作了《命运交响曲》;海伦•凯勒面对身体残疾的无奈,凭着果敢和勇气成为青年的楷模。

  25.①驾驶飞机围绕母舰飞行,降低飞行高度与速度。

④捕捉拦截索,同时将发动机开到最大。

12.(3分)论点论证论据(每空1分)

13.(3分)举例论证(1分)以一系列具体的历史文化成就,强有力地证明了创新能力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

(2分,能够围绕强调创新能力的作用答题即可。

14.(3分)示例:

如果不是我们的祖国日益强大,如果没有社会各界对我们的特别关照,如果也没有父母的辛勤养育,没有老师的精心栽培,如果这生活缺乏阳光,我们今天怎么能够抗拒风雨,茁壮成长?

(学生在仿写时只需围绕话题写出“如果不是……如果没有……如果也没有……我们……”即可。

句式1分,内容2分。

15.(3分)不能。

因为句中所说并无考证,只是一种推测。

如果去掉,意思就成为全球知识领土面积最大的,一定是美国人比尔•盖茨,语气肯定,影响了语意的正确表达。

“大概”一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

(答“不能”得1分;理由能结合句意、围绕议论文语言的严密性作答即可给2分。

16.(3分)答案略。

(提示:

学生作答时需结合自身的成长实际,针对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在对学生的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阐发。

中国能占领多少“知识领土”

①知识领土不是按照国家主权划分,而是依据知识创造的先占性和市场占领的范围来确定。

知识创造的先占权也被称为知识产权,知识占领的市场范围被称为“知识领土”。

一个国家如果在知识方面没有创造,或者在时间上落后,那么无论这个国家主权领土的面积多么辽阔,人口多么众多,也不能拥有知识领土。

②全球知识领土面积最大的,大概要属美国人比尔·盖茨。

这个美国人拥有的知识领土范围,超过了整个俄罗斯。

不仅是因他的“视窗”覆盖了使用计算机的所有人群,还有权要求所有国家法院的法官们作为“国防军”,维护他的知识领土。

  ③知识领土既不能不顾天赋,也不可能白送,而是由脑力劳动创造。

开拓出来以后,就被创造者终生拥有。

直到他过世,后人依然继承这部分领土。

如果我们的大脑不创造知识,我们就无法拥有知识领土。

如果我们仅满足于传播知识、讲授知识,也不会拥有任何知识领土。

虽然这些也是劳动,但是这种劳动只会帮助知识领土的创造者巩固和维护其领土,我们仅能获得少量的传播费和讲授费而已。

④如果我们的大学不创造知识,企业不发明新技术,实验室不申请新专利,工程师搞不出新技术成果,我们就如同无家可归者:

在人家仪器设备的屋檐下过夜,捡人家发明吃剩的残羹剩饭充饥,用人家技术穿烂的旧衣御寒,套人家换代产品丢弃的烂鞋跛行。

即使这样,我们也无法长期生存,因为人家的卧榻之侧,容不得我们安睡。

⑤我们伟大的祖先,如果不是在知识丛林中“众里寻他千XX”获得四大发明,如果没有先秦诸子百家在思想乐园中的“语不惊人死不休”,如果也没有《孙子兵法》的神来之笔,没有《清明上河图》中的“鬼墨神工”,如果这一切都没有被创造,我们今天还有什么脸面,面对世界说我们是中国人?

如果我们今世不创造知识、不贡献思想、不丰富文化,我们将忍看子孙后代在人家的知识领土上沦为“无国籍人”,忍痛让自己的后人在知识产权代表的财富面前再做“无产者”。

⑥昨天,我们依靠改革和开放取得了成功;今天,我们要依靠创意、创造和创新,才能取得新的成功。

如果我们头脑还清醒,理性还健全,如果我们还顾及子孙,那从现在起,就应将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最必要的条件、最重要的资源、最宝贵的财富!

12.从文体上看,此类文体应包含

、、三要素。

(3分)

13.选文第⑤自然段结合中国实际,给人一种“当头一声喝”的警醒作用。

认真阅读划线句子,思考:

这一句话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有何作用?

(3分)

14.请结合我们的成长经历仿造划线句子用“如果不是……如果没有……如果也没有……我们……”写一段话。

(3分)

15.“全球知识领土面积最大的,大概要属美国人比尔·盖茨”一句中的“大概”一词能否去掉?

为什么?

(3分)

16.“我们要依靠创意、创造和创新,才能取得新的成功”,大至国家的发展,小到个人的学习,这都是一个绝对的真理。

请结合选文,谈谈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创新能力。

(3分)

 

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①人在世上,难免都会遇到困难。

此时,如果你向身处困境中的人伸出友爱之手,给他善意的帮助,他不但会乐意接受,而且会心存感激。

当然,要帮助他人,你就要付出一些劳动,或是受到一些损失。

但从长远利益来看,这点付出和牺牲是完全值得的。

②中国有句俗话:

“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很多年以前,有两个穷小伙子在斯坦福大学半工半读,非常困难。

这时候,大钢琴家伊格纳西·帕德鲁斯基请他们帮忙举办了一场独奏音乐会,并将音乐会所得的1600美元全部作为酬金给了他们。

一战结束后,帕德鲁斯基担任了波兰总理。

当他为成千上万的饥民四处奔波时,只有一个人,即美国食品与救济署的署长郝伯特·胡佛在第一时间伸出援助之手。

一吨吨食品运到了波兰救了饥民。

后来,帕德鲁斯基总理在巴黎见到了胡佛,向他表示感谢。

胡佛回答说:

“不用谢,完全不用。

帕德鲁斯基先生,有件事你可能忘了:

早先有两个穷大学生很困难,但您帮助了他们。

其中一个,就是我。

”这真是“善因出善果”啊!

③退一步来说,你帮助了别人,即使他不报答你,也决不会做于你不利的事情,而这又何尝不是对你的一种帮助呢?

哈默在成为美国石油大王之前,曾一度是个不幸的逃难者。

有一年冬天,他随同伴流亡到一个名叫沃尔逊的小镇,并认识了善良的镇长杰克逊。

一天,冬雨霏霏,镇长门前花圃旁的小路成了一片泥淖。

于是行人就从花圃里穿过,弄得花圃一片狼藉。

哈默替镇长痛惜,便不顾寒雨淋身,一个人站在雨中看护花圃。

这时,出去半天的镇长笑盈盈地挑着一担炉渣回来了,在一头雾水的哈默面前从容地把炉渣铺在泥淖里。

结果,再没有人从花圃里穿行了。

镇长意味深长地对哈默说:

“你看,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

有什么不好?

”从镇长的话中,哈默领悟到:

每个人的心都是一个花圃,每个人的人生之旅就如同花圃前面的小路。

生活的天空不仅仅是风和日丽,也有风霜雪雨。

那些在雨路中前行的人们如果能有一条可以通过的路,谁还愿意去践踏美丽的花圃呢?

④“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会怎样对待你,这是人际交往中的一条基本规律。

从这一意义上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⑤同学们,让我们每个人都保持一颗同情心吧!

当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毫不犹豫地伸出友爱之手,尽力帮人一把。

请相信,只要大家都这样做了,我们所处的世界就会变得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选文有改动)

24.找出选文的中心论点,写在下面。

(3分)

25.选文主要采用了哪种论证方法?

有什么作用?

(4分)

26.第②段画“”线句有什么作用?

(3分)

27.请你为选文补充一个事实论据,写在下面(字数40字以内)。

(2分)

28.读完选文后,你有什么启示?

(3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卡通动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