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一名合作型教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6139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如何做一名合作型教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如何做一名合作型教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如何做一名合作型教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如何做一名合作型教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如何做一名合作型教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如何做一名合作型教师.docx

《浅谈如何做一名合作型教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如何做一名合作型教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如何做一名合作型教师.docx

浅谈如何做一名合作型教师

浅谈如何做一名合作型教师

合作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因为学校的发展需要合作,教师自身的发展也要在合作中得以实现。

对于一所合作型型学校的发展来说,更需要大量的合作型教师。

怎样才能做一名合作型的教师呢?

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做起:

1、与学生合作。

要与学生合作好,首先教师要放下架子,“先做学生,后做先生”,虚心了解和对待学生。

其次,教师要有积极主动的合作态度,在早期阶段,教师的合作往往起着帮助、引导、指导学生的作用,但要适合学生特点和要求。

再次,教师要敢于承担责任,在与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如果有什么不顺利、不恰当、甚至不成功,教师要敢于承担责任,甚至是全部责任,决不能推过揽功。

教师批评学习成绩不良的学生时,往往指责道:

“你怎么学的,这么笨!

”实际上教师应勇于自责:

“我怎么教的,这么笨!

”这三点综合起来构成了一种适合教师新角色的“合作精神”。

2、与教师合作。

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教师原有的知识结构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光靠个体的学习已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教师的期望。

需要教师与更多的人、在更大的空间、用更加平等的方式从事工作。

教师之间的合作学习成为教师成长与发展的迫切需要。

本校教师尤其是同级学科教师,应多进行合作。

可以针对某个教学目标任务,把完成同一教学任务而采取的各种不同的方法和方式进行对比,不断地改进设计和选择教学活动,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反思课堂教学的所得与所失。

城乡教师之间的合作在现在的教育界中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也是我们应该大力提倡的。

我们可以通过把彼此的教学经验、所采取的教学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不恰当的或者错误的教学方式,把正确的、比较完善的加以对比,充分地利用每一次合作,激发教师思考、探究、创新,甚至可以通过开展专题讨论来寻求解决方案。

3、与家长合作。

教育是一项学校与家庭共同的事业,只有教师积极地与家长合作,家长和教师共同努力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教师要积极创造一种使家长乐于到校,到校后感到受尊重和受欢迎的氛围。

教师对待任何一个来校的家长,在承认家长之间的差异性的同时,除了基本的人格尊重外,还要有一种友好亲切礼貌的接待。

在交谈之前,还应认真研究学生的有关情况,充分了解学生,使家长感受到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并从孩子的积极方面入手,可先赞扬学生的才干,或对集体的贡献。

并在交谈中,要注意选择比较委婉的谈话方式,使对方容易接受,有利于合作。

教师与家长可以通过以下形式进行合作;

(1)信息沟通式。

也就是通过家访、打电话、写便条、家庭联系本等形式,让家长与学校增进交流。

(2)参与活动式。

通过发邀请信,积极组织家长定期参加“主题家长会”,或“家长学校”,留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家长,请他们畅谈教育子女的心得体会,也让家长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总之,在可能的条件下,可能的范围内,多渠道多层次加强家校之间的合作。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竞争的时代,它更是一个合作的时代。

竞争与合作是现代社会人际交往中的重要课题,它们不仅是人际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也是整个社会生活中最常见的现象。

合作精神是人人都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

新的中学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通过合作来进行学习。

作为中学教育的实施者,中学教师要教会学生合作,自己首先要学会合作。

那么,中学教师如何合作呢?

一、合作的含义郑杭生在《社会学概论新修》一书对“合作”是这样描述的。

合作:

是在社会互动中,人与人、群体与群体之间为了达到互动各方都有某种益处的共同目标而彼此相互配合的一种联合行动。

中学教师的合作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中学教师为了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业务水平、为了更好地完成中学课程改革任务而采取的联合行动。

二、中学教师合作的意义中学教师的合作是中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是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英语课程的任务是这样描述的:

“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使学生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已经被摆到非常重要的地位。

试想,不会合作的教师,怎么能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

对合作认识不足的教师,又怎能发自内心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中学教师的合作是教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最好途径。

一个教师的教学教育业务水平的发展与提高的过程,实际上是教师个人的教学反思、个人系统理论学习的过程。

它更是一个教师借鉴、学习其他教师以及与其他教师合作的过程。

中学教师的合作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是一所学校在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境地的制胜的法宝。

合作是学校成功的必要条件,这是很多人公开阐明的观点,也是许多优质学校发展实践经验的精髓。

三、中学教师合作的形式㈠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中学教师合作的最基本的、最广泛的形式。

在集体备课中,教师全员参与,相互借鉴,相互启发,集各家之长,避自己所短。

这样,教师可以互利互惠,相得益彰,从而使得教学过程真正达到最优化,既成长了教师,也发展了学生。

集体备课要做到“三定”①定人:

每次以备课组为单位,明确主讲人。

②定地点:

确定集体备课地点,便于集体备课教研。

③定内容:

每一次备课活动先拟定活动内容,按备课组计划规定的内容开展备课组活动。

集体备课要做到“五备”①备课标:

在认真研读《课程标准》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细化教学目标。

②备教材:

从知识的联系中构建知识网络。

③备学生:

既发挥学生学习潜能又预测将面临的困难,对症下药制定教学方案。

④备教法:

根据不同学科特点和学情特点,采取有效手段,诱发学生思维、鼓励主动参与,提升学生学科能力。

注意课堂的教学设计的把握。

同时,注重基础知识过关和学科能力的提升,以达教学效果的最佳化。

⑤备学法:

根据不同学科特点,从学生实际出发,逐步教会学生学习所教学科的知识的基本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

集体备课要做到“五明确”①明确考点、重点、难点及其突破口。

②明确能力生长点。

③明确思维障碍点。

④明确学科知识交叉点。

⑤明确与学科、技术、社会的链接点。

集体备课要做到“六统一”①统一认识。

②统一进度。

③统一要求。

④统一内容。

⑤统一作业。

⑥统一考查。

集体备课强调在同一层次的班级统一。

在统一的基础上,应提倡根据班级水平、学生差异、自身风格的协调。

㈡新老教师结对子新老教师结对子是中学教师合作的重要形式,是促进新教师尽快成长的有效途径。

老教师的理论水平很高,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方法多种多样,他们有着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高尚精神,他们是学校的教学骨干和宝贵财富,。

而新教师的专业基础扎实,现代技术比较高,观念新,他们是学校发展的后备力量,是学校的希望。

新教师和老教师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因此,新老教师结成对子是十分必要的,两者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老教师要以对学校、对青年教师高度负责的态度,对自己所带的新教师精心指导,细心示范,把自己的教学经验无私地传授给新教师。

老教师要指导新教师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讲评练习、搞考试质量分析以及教学论文的写作;带领新教师参与集体备课、集体理论学习、集体课题研究,培养其合作意识;给新教师上示范课,听新教师上课并及时进行评课。

而新教师则要虚心接受指导教师的培养,主动请指导教师帮助修改教案,备好课,写好教学后记,主动听指导教师的课,提高授课技艺,尽快成长。

通过结对子,绝大部分新教师一年合格,二年规范,三年骨干,少部分新教师五六年后便步入名师行列。

老教师也在指导新教师中学到许多的东西,从而自己的教学技能也得到提高。

㈢教师间互相听课、评课教师间互相听课、评课是教师合作最有效的形式,是教师提高业务水平的有效途径。

听课、评课是一种有效地研究课堂教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也是教学、教研工作过程中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听课、评课,同事之间可以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老师的教学理念在听评中升华,教研能力在听评中加强,技能技巧在听评中产生,业务水平在听评中不知不觉中提高。

在走进课堂听课之前,听课者应该事先问问授课者要上什么内容,把课本找来预习一下,有哪些重点、难点、考点;同时自己设想一下,假如让我教这样的课,准备怎样教,以便听课时有个对比。

在听课过程中,听课老师应该集中精力,坚持“四到”:

“耳到”――仔细聆听师生对话;“眼到”――认真观察教师教态、表情、肢体语言、板书、所用教具及学生反应与表现;“心到”――边听边认真思考,把授课者的理解、感悟及教法与“我”作比较;“手到”――记录教学流程、重点、难点、板书、师生交流情况、教学“亮点”及自己触景生情碰撞出的“火花”。

听完课之后,听课教师教要与授课教师进行切磋。

首先,授课教师要进行自评,对自己所上过的课进行综合评述。

然后,听课教师应从教学目标确定、重点难点的把握、重点难点的突破、教学思路设计、课堂结构、教学方法、学法指导以及师生合作和生生合作等方面做点评。

在点评时,力求说出自己的一点感受、一点反思、一点认同或者一点求异。

我们应得到肯定、发扬授课教师的创新与改革之处;同时,我们也要指出授课教师的欠妥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案。

㈣教师之间经验交流教师之间经验交流是中学教师合作必不可少的形式。

每位教师的成长环境、教学经历、社会阅历等因素是不尽相同的,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经验,其中有共性的,也有不同的。

只要每位教师都毫不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跟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大家都能从中获益,从而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如有教师在教lie,lie,lay这三个动词的过去时和过去分词时,他要学生记下面的句子“撒谎来(来音似lie),赖得(赖得音似lied)赖得不要脸;躺[下]来(来音似lie),累(累音似lay)累安(累安音似lain)[心]睡;生蛋累(累音似lay),累得(累得音似laid)累得不能咯咯叫。

”再如有教师教国人复数形式时,他用下面的顺口溜“中日不要变,英法a变e;其他s加后边,你说容易不容易”。

这些经验是非常值得推广的。

除了以上提的几种合作形式外,中学教师还可以通过其他形式进行合作,如:

集中学习专业理论知识、集中辅导尖子生和学困生、分享各自的教学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以及共同承担校、县、市、省乃至国家级的教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等等形式。

总之,教师之间的合作是非常必要的。

它是教师健康成长、发展和提升的非常有效的途径。

因此,我们中学教师要加强合作,争取共同进步,更好地完成课程改革的任务。

参考文献《中国教育报》2002年---2005年各期王坦

《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国内外多项研究结果表明:

教师教学经验的自我反思、同伴交流和一定的专业引领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一、教学经验的自我反思

1.教学需要经验。

“阅历是人的一个宝贵财富”,同样,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历程和在教学工作中所积累的教学经验是教师的一笔宝贵财富,对于教育教学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没有一定经验的积累,难以形成对教育教学工作的驾御能力,这正是一些师范生走上工作岗位初期所面临的困境。

而且,经验形成于个体的教育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带有明显的个人认知特点和行为习惯,它是形成自身教学风格、获得自身专业发展的必要基础。

但教学不能仅凭经验。

一方面,个体自身的经验,都是特定的教学环境下的产物,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教学活动的主体是活生生的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势必发生一定的变化,这时,教师过去成功的经验也许就不再那么切合时宜了,需要在教学实践中对原有的经验不断进行修正。

另一方面,从教师教学经验的积累过程可以发现,一些职初教师在繁重的教学任务和严峻的“生存关注”压力下,他们的教学经验往往只是他人或者所谓成功教师经验的一种重复或翻版,因而,这样的经验只是他人经验的一种推移,是一种间接经验,在具体的教育教学中,教学对象发生了变化,这样的经验未必就能适用。

2.经验需要反思。

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他永远只能停留在一个新手型教师的水准上”。

[1]只有拥有教育和教学经验而又不断反思的教师才能获得真正的成长。

反思的内容十分丰富。

教师的教学行为以及所得到的教学结果、课程与教科书的设计等都可以成为教学反思的对象。

反思教材编排是否合理、教学情景是否符合学生实际,教案设计是否恰当,课堂提问是否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教师是否抓住了学生思维闪光点,学生的课堂反映如何,教师是否认真分析了学生出错的原因,对于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将来准备如何进行改进。

同时,教师要逐步养成自我反思的意识,使得教学反思成为教师的一个经常性的行为。

例如可以通过教学日志的形式记录当天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对教学过程中所发生的一些特殊事件进行详细的记载和分析。

这样,通过长期教学反思的积累,必将积累大量的第一手实践资料,这些既是撰写论文或实验总结的参考资料,同时也为教师改进教学实践提供了依据。

  二、同伴交流

同伴交流,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良好途径。

虽然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存在差异,但在教学活动中不同教师必然会碰到一些共性的问题,教师相互交流、切磋时,可以相互帮助,共同分享收获。

另外,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对于任何一个教师的专业成长都是极其宝贵的经验财富。

只有通过相互的交流,才能对各种观点进行进一步的比较与鉴别,从而获得对问题更为本质的、全面的认识,获得共同提高。

在新课程实施中,教师面临着更多新问题的挑战,这时同伴交流显得更为重要。

调查表明,新课程使教师之间的交流增多,教师遇到困难时的解决办法主要也是与其他教师交流。

1.交流的方式和渠道是多样的。

可以通过一些专业性的活动或会议,与其他地区、学校的教师进行交流;当然,更多的是同事间经常性的短期交流,这是教师交流活动的一个主要渠道。

在这方面,我国具有比较好的传统和经验。

很多学校的集体备课制度和“结对子”工程都为学校内教师的交流和成长提供了机会,而我国的教研制度为地区间或者校际教师的交流提供了很多机会。

当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教师交流的渠道将更为广泛,教师间的网络交流将成为教师交流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渠道。

2.交流的内容也是多样的。

可以是关于新课程内容定位、教材设计的一些思考,可以是教学素材、试题命制的交流,可以是教学经验或者教训的交流、课堂突发事件的处理,可以是新技术手段的应用等等。

研究表明,同伴交流对于提高教师对新教材理解、获取有效的教学资源、掌握新技术手段尤为重要。

而这些都是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亟需解决的问题。

因而,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同伴交流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积极参加各项教研或学习活动,乐于交流。

三、理论学习

新课程呼唤“反思型”教师,要做到反思意识的觉醒、能力的增强,系统的理论学习是必要的。

一个反思型教师应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应把自己放到学习者的位置上,例如,教师可以加入专业的学术组织,定期阅读有关专业文献,及时了解所教学科和教育领域中的最新进展,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从而更好地反思、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实现自身更好的专业成长。

  在《百万分之一有多小》一节的教学中,在讲解完较小的单位微米与米的转换后,有一位学生来问我,她说:

“老师,微米之后的单位是什么?

”“丝米”我答道。

然而,她并没有善罢甘休,马上接着问“那丝米之后呢?

它离微米有多远?

”我一下子愣住了,是啊,我记得自己还是一名学生的时候,也曾在脑海里提过这样的问题,可由于胆怯等原因,一直都没有问出口,可如今我的学生这样问我,我该怎样回答?

  “这样吧,丝米之后是什么单位,老师也不清楚,让我们都去查查资料,明天老师再回答你,好吗?

”可下来后,我找遍了手中的所有资料,也没有找到我想要的答案。

第二天,我刚到学校,那位学生就跑到办公室,迫不及待地告诉我:

“老师,我找到了,我找到了,丝米之后是忽米。

米和毫米之间相差三级,毫米和微米之间也相差三级,所以1米等于106微米。

”上课的时候,我让她向同学们大声地宣布了她的“发现”,大家对她报以热烈的掌声,她不好意思的笑了。

其实,她确实应该为自己感到骄傲。

⋯⋯这件事让我深深体会到,在学生身上,老师也会学到一些你不了解的东西,师与生并不是绝对。

———贵阳23中 段 燕

上面的案例,既说明了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加强理论学习的必要性,也说明了课堂中师生的互动是激发教师理论学习的一个较好的契机。

  四、对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些具体建议

上面提出了教师成长的一些途径,除此之外,我们还想对教师成长再提出几点具体建议:

第一,为了更好地反思自身的教学,教师在有关教学研究活动中,可以对课堂教学过程拍摄现场录像,并据此进行教学评价与反思。

这种方式比较忠实地记录了课堂上所发生的一切活动,为教师的反思提供了比较全面的第一手资料,例如对具体问题的处理是否恰当,教学中对学生的关注是否全面,学生的反应如何,是否对学生的一些闪光点进行了及时评价并生成了新的教学,乃至于自己的教学语言、教态如何。

而这些内容仅仅通过教师自身的回忆及基于回忆基础上的反思是比较困难的。

一位教师在观察了自己的教学录像后,惊讶地说,“这是我上的课吗?

竟然问了100多个问题,不可能!

第二,教学交流中,教师对同一个问题的比较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可以就某个课题,让不同的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如有条件还可以分别拍摄教学录像,通过教学录像的观摩与比较提高教师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第三,定期进行一些教学案例、课堂突发事件的交流,通过对这些案例的交流、研讨、评析,提高教师教学实施能力。

第四,积极参与新课程资源的开发研究。

现阶段,我国的课程资源尚比较缺乏,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校本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教师这既是一个新的挑战,也是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一个较好的机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