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营销课程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59612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9.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营销课程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国际营销课程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国际营销课程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国际营销课程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国际营销课程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营销课程设计.docx

《国际营销课程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营销课程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营销课程设计.docx

国际营销课程设计

国际贸易专业08级

 

全球营销管理课程设计

 

 

 

 

《国际营销学》课程设计(论文)

——奇瑞公司进入越南市场营销策划

摘要:

在当今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明显,各种跨国公司进入各个国家进行营销。

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本田、丰田、苹果,还有国内的品牌也走向了世界:

联想、海尔也在各国建厂。

关键词:

奇瑞(chery)越南(Vietnam)汽车(car)

目录:

1、奇瑞公司概述、国际营销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2、越南经济,中越关系。

国内外环境PEST分析。

3、奇瑞进军越南市场的竞争对手(SWOT分析)。

4、目标市场分析(环境分析或消费者行为分析)。

一、概述、奇瑞目前国际营销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奇瑞公司概述

奇瑞,中文品牌释义 “奇,有特别地的意思;瑞,有“吉祥如意”的意思,合起来就是特别地吉祥如意。

”英文品牌释义CHERY是英文单词CHEERY(中文意思为“欢呼地、兴高采烈地”)减去一个“e”而来,表达了企业努力追求、永不满足现状的理念。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于1997年由5家安徽地方国有投资公司投资17.52亿元注册成立;1997年3月18日动工建设,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

2001年,奇瑞轿车正式上市,当年便以单一品牌完成销售2.8万辆;2002年,奇瑞轿车产销量突破5万辆,成功跻身国内轿车行业“八强”之列,成为行业内公认的“车坛黑马”。

2005年销售18.9万辆,比上年增长118%,全国轿车市场占有率达6.7%,在我国轿车行业排名第七。

中国奇瑞气车股份有限公司于1997年1月8日注册成立,现注册资本为36.8亿元,总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

公司于1997年3月18日动工建设,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以2010年3月26日第200万辆汽车下线为标志,奇瑞进入打造国际名牌的新时期。

目前,奇瑞公司已具备年产90万辆整车、发动机和40万套变速箱的生产能力。

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于1997年由5家安徽地方国有投资公司投资17.52亿元注册成立;1997年3月18日动工建设,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

2001年,奇瑞轿车正式上市,当年便以单一品牌完成销售2.8万辆;2002年,奇瑞轿车产销量突破5万辆,成功跻身国内轿车行业“八强”之列。

2005年销售18.9万辆,比上年增长118%,在轿车行业排名第七。

2006年销售30.52万辆,比上年增长62%,位居全国乘用车行业第四名。

奇瑞公司国际营销现状

早在1995年1月考察欧洲汽车工业期间,得知英国福特的一条发动机生产线要出售,安徽芜湖领导于是抓住这个机会把项目干起来。

由于国家政策对轿车项目的限制,只能秘密进行,所以这个项目启动时取内部代号为"951工程"(即国家九五期间安徽头号工程),公开则称为"安徽汽车零部件工业公司(筹备处)",对外始终保持低调。

从这个神秘的代号上可以看出,安徽省方面对这个项目肯定暗中给予了支持。

1999年12月18日,第一辆奇瑞轿车下线。

2007年8月22日,奇瑞公司第100万辆汽车下线,标志着奇瑞已经实现了通过自主创新打造自主品牌的第一阶段目标,正朝着通过开放创新打造自主国际名牌的新目标迈进。

奇瑞汽车2006年销售30.52万辆,比2005年增长1.5%;2007年销售38.1万辆,比2006年增长24.8%。

2007年,奇瑞汽车出口11.98万辆,海外市场再次实现翻番,销量增加了132%,轿车出口量连续五年居中国第一.奇瑞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坚持发扬自立自强、创新创业的精神,坚持以“聚集优秀人力资本,追求世界领先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打造国际知名品牌,开拓全球汽车市场,跻身汽车列强之林”为奋斗目标,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经过10年来的跨越式发展,奇瑞公司已拥有整车、发动机及部分关键零部件的自主研发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目前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自主品牌乘用车研发、生产、销售、出口企业,为应对更为残酷的竞争和更快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奇瑞公司现有轿车公司、发动机公司、变速箱公司、汽车工程研究总院、规划设计院、试验技术中心等生产、研发单位,具备年产整车65万辆、发动机40万台和变速箱30万套的生产能力。

现已投放市场的整车有QQ3、QQ6、A1、瑞麒2、旗云、开瑞3、A5、瑞虎3、东方之子、东方之子Cross等十个系列数十款产品。

截至2007年底,奇瑞公司拥有员工19321人,总资产达到237.15亿元。

作为立志创自主品牌的奇瑞公司,早在产品上市之初,就确立了“‘顾客满意’是公司永恒的宗旨,为顾客提供‘零缺陷’的产品和周到服务是公司每位员工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的质量方针,并于2001年2月顺利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02年10月,公司又在国内同行业率先通过了德国莱茵公司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质量上的常抓不懈,使奇瑞汽车在各类国际国内检测中全部达标,并荣获由国家人事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授予的“全国质量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和我国权威部门信用评定的最高等级“中国21315质量信用AAA等级”企业称号。

奇瑞公司从发展初期就注重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本着“无内不稳,无外不强,以外促内,形式灵活”的原则,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成为我国第一个将整车、CKD散件、发动机以及整车制造技术和装备出口至国外的轿车企业。

2006年实现整车出口突破5万辆,并被国家商务部、发改委联合认定为首批“国家汽车整车出口基地企业”。

目前奇瑞已向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产品,轿车出口量连续5年稳居中国第一。

2007年,奇瑞还先后与美国量子、克莱斯勒、意大利菲亚特等企业建立合作合资关系,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跨国合作的新阶段。

经过几年的持续改进和不断完善,奇瑞公司的品牌形象和企业形象得到迅速提升。

2006年10月,“奇瑞”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入选“中国最有价值商标500强”第62位。

同年11月,奇瑞公司被美国《财富》杂志评为“最受赞赏的中国公司”第11位,成为我国唯一一家进入此排行榜前25位的汽车制造企业。

2007年6月,奇瑞公司入选2007年度“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20强;同年12月,入选“发展中国家100大竞争力企业”。

根据国际汽车制造商协会(OICA)统计,2006年奇瑞公司汽车产量位居全球汽车行业第27位。

奇瑞公司国际营销存在的问题

目前奇瑞汽车公司的品牌价值不高,并且汽车质量也有问题,俗话说“奇瑞奇瑞,修车排队”,可见它的质量问题真的很严重。

二、汽车公司国内发展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

目前中国正处在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国家和平,人民安康,政府廉政的。

总体来说政治环境比较有利。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跻身世界第二,也是军事大国,有着一直强有力的军队,这都是保证经济发展的必要因素。

中国实行的外向型经济,鼓励大企业走出去,在物质以及税率方面给予支持。

也为奇瑞公司的发展提供了一个优越的环境。

2、经济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一直保持在高速运行,虽然目前有一些经济学者针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提出异议,他们认为中国的经济未来会因为各种经济泡沫而破灭。

我认为他们这种观点过于片面,就算中国政府不投资,有14亿中国人民的消费存在,一样可以使经济高速增长。

所以奇瑞公司所处的经济环境也是和优越的,国内有很大的购买力,这能保证一个企业的存活。

人均GDP在不断增加,利率汇率稳定,就业率较高。

3、社会环境

所谓社会环境分析,就是对我们所处的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法制环境、科技环境、文化环境等宏观因素的分析。

社会环境对我们职业生涯乃至人生发展都有重大影响。

通过对社会大环境包括国际、国内与所在地区3个层次的分析,来了解和认清国际、国内和自己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法制建设、政策要求及发展方向,以更好地寻求各种发展机会。

总体来说,我们现在面临一个非常好的宏观环境,社会安定,政治稳定,经济发展迅速,并与全球一体化接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文化繁荣自由,尖端技术、高新技术突飞猛进。

4、技术环境

最近几年中国政府鼓励创新,给予创新型企业大量补助。

各大高校的扩招,是的中国将来会拥有大批大批的高科技人才。

中国的专利申请数量已经赶超欧美日韩,这说明中国在技术创新方面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通过对国内环境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国内稳定的环境,高速增长的经济以及优越的经济政策都为奇瑞公司的发展提供了完美的环境。

相信奇瑞在这种环境中,通过自身不断努力会在短时间内崛起,走向世界。

三、市场分析

越南,全称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TheSocialistRepublicofVietNam),位于中南半岛东部,北与中国接壤,西与老挝、柬埔寨交界,东面和南面临南海,海岸线长3260多公里。

人口8515万(2007年底),其中男性4185万,占49.15%,女性4330万,占50.85%。

有54个民族,京族占总人口86%,大量聚集在冲积三角洲和沿海平原地区。

京族作为一个最大的同系社会群体,控制国家的政治经济,主导文化事业,对社会生活施加巨大影响。

越南京族与居住在高地的少数民族少有共通之处,并在历史上敌视他们,认为他们是野蛮的民族。

少数民族中华族(汉族)、岱依族、泰族、芒族、高棉族、侬族人口均超过50万。

少数民族(除汉族之外)多居住在占越南国土面积三分之二的高地。

华族是越南最大的少数民族,总数约100万(占全国的1.5%),其中半数集中在胡志明市(占全市的12%)。

主要语言为越南语(官方语言、通用语言、主要民族语言均为越南语)。

主要宗教:

佛教、天主教、和好教与高台教。

1、越南经济环境

越南属发展中国家。

1986年开始实行革新开放。

1996年越共八大提出要大力推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

2001年越共九大确定建立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体制,并确定了三大经济战略重点,即以工业化和现代化为中心,发展多种经济成份、发挥国有经济主导地位,建立市场经济的配套管理体制。

经过二十年的革新,越经济保持较快增长,1990-2006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7%,经济总量不断扩大,三产结构趋向协调,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基本形成了以国有经济为主导、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格局。

2006年,越南正式加入WTO,并成功举办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越南经济继续发展。

政府采取措

施调整经济结构,增加工业、建筑和服务业比重,降低农业、林业和水产品业比重。

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改善投资环境。

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均获完成和超额完成,但同时也面临增长质量和效益低、结构调整尚未到位等制约因素。

资源越南矿产资源丰富,种类多样。

主要有煤、铁、钛、锰、铬、铝、锡、磷等,其中煤、铁、铝储量较大。

有6845种海洋生物,其中鱼类2000种,蟹300种,贝类300种,虾类75种。

森林面积约1000万公顷。

工业2009年,越南工业产值696.6万亿越盾,比上年增长7.6%。

其中,国有企业产值增长3.7%(其中,中央管理企业增长5.5%,地方管理企业减少2.9%);非国有经济领域增长9.9%;外资企业领域增长8.1%(其中油气增长9.2%,其他行业增长8%)。

农业越南是传统农业国,农业人口约占总人口的75%。

耕地及林地占总面积的60%。

粮食作物包括稻米、玉米、马铃薯、番薯和木薯等,经济作物主要有咖啡、橡胶、腰果、茶叶、花生、蚕丝等。

2009年越农林渔业总产值(按固定价格计算)比2009年增长3%,约占GDP的16.99%。

农业产值同比增长2.2%,其中粮食产量4330万吨,比2008年增加2.44吨;林业产值同比增长3.8%;渔业产值为同比增长5.4%。

越南和世界上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贸易关系。

近年来越对外贸易保持高速增长,对拉动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9年商品进出口贸易总额约为1254亿美元,贸易逆差122亿美元。

其中出口566亿美元,下降9.7%;进口688亿美元,下降14.7%。

服务业出口总额约126亿美元,其中服务贸易出口额为57.66亿美元,同比下降18.1%;旅游业出口额为30.5亿美元,同比下降22.4%;运输业出口额为20.62亿美元,下降12.5%。

服务贸易进口额为68.37亿美元,下降14.1%;旅游业进口额为11亿美元,下降21.8%;运输服务进口额8.6亿美元,下降21.8%。

全年服务贸易逆差10.71亿美元,同比增长17%。

越南主要贸易对象为美国、欧盟、东盟、日本以及中国。

2009年,越南10亿美元以上的主要出口商品增加到有九种,分别为:

纺织品、石油、水产品、鞋类、大米、木材及木制品、咖啡、煤炭、橡胶。

4种传统出口商品石油、纺织品、水产品、鞋类均在40亿美元以上,其中纺织品为90亿美元。

主要出口市场为欧盟、美国、日本、中国。

主要进口商品有:

机械设备及零件、成品油、钢材、纺织原料、皮革、布匹。

主要进口市场为中国、台湾地区、新加坡、日本、韩国。

外国资本2009年,外商投资进入越南的势头大大减缓,全年外国投资项目金额约220亿美元,比上年减少月70%,其中新项目注册资金170亿美元,项目追加注册资金50亿美元。

不过资金到位率大大提升,约达100亿美元,占注册资金的47%,2008年仅为18%。

在对越南投资的43个国家和地区中,最多的是美国,协议投资额达98亿美元,几乎占了外国对越投资的一半;其次是开曼群岛,20.2亿美元,第三、第四、第五位的一次是萨摩亚、韩国、中国台湾,分别为17亿美元、16.6亿美元和14.1亿美元。

与外部投资减少的情况不同的是,2009年外国政府和经济组织承诺给越南的经济援助不降反增,高达80亿美元,比上一年的50亿美元增长了30亿美元。

主要城市河内。

越南首都、历史名城,中央直辖市,面积921平方千米,人口400万,位于国境红河三角洲西北部,坐落在红河右岸和红河与墩河的汇流处,从南方到北方,从内地到沿海,均是必经之地,拥有北方最大的河港,有好几条铁路在这里相联结,是北方公路的总枢纽,郊区有内排国际机场和嘉林机场,水、陆、空交通便利。

城市地处亚热带,临近海洋,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降雨丰富,花木繁茂,百花盛开,素有“百花春城”之称。

河内的名胜古迹较多,如位于市中心的还剑湖,胡志明主席曾在此宣读《独立宣言》的巴亭广场,见证中越两国文化交流的文庙等。

 胡志明市(HOCHIMINHCITY)旧称柴棍、西贡,5个中央直辖市之一、越南的经济中心、全国最大的港口和交通枢纽,面积2095平方千米,人口620万。

位于湄公河三角洲的东北侧、由同奈河、西贡河和威古河形成的一个三角洲上,居西贡河右岸,南临南中国海,西、北两面分别同隆安省、西宁省接界,东面是小河、同奈两省。

东南距海口80公里。

西贡港,年吞吐量可达450-550万吨。

铁路可通往河内及其他大、中城市,公路可通往全国各地,经公路或水路可通往柬埔寨和老挝。

有良好的国际航空港,可通往曼谷、雅加达、万象、金边、新加坡、吉隆坡、马尼拉、巴黎、香港、广州、台北、莫斯科等地。

海防市越南北部最大港口城市,直辖市,河内的输出港。

位于红河三角洲东北端,京泰河下游,东临北部湾。

市区面积1519平方千米。

人口约200万。

原为小渔村。

1874年建为海港,海防由此得名。

法占期间是商港和从中国昆明至河内的铁路运输终点站,后成为工业中心。

城市沿京泰河右岸向两头伸展。

形势险要,为越南军事要地和海上门户。

2、政治环境

越南现行宪法是第四部宪法,于1992年4月15日在八届国会11次会议上通过,是1946年、1959年、1980年宪法的继承和发展,体现了越共“七大”提出的社会主义目标与国家全面革新路线。

宪法规定: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家政权属于人民,越南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为指导思想。

2001年十届国会10次会议对宪法部分条款作出修改,确定越南要发展“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

【议会】称国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任期5年,通常每年举行两次例会。

2007年5月,越举行第十二届国会代表选举,共选出493名国会代表。

现任国会主席阮富仲(NguyenPhuTrong),2006年6月26日当选。

【越南祖国阵线】(越南文:

MặttrậnTổquốcViệtNam)是越南的统一战线组织,成立于1955年9月,南北方统一后于1977年同“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和“越南民族、民主及和平力量联盟”合并。

本届祖国阵线中央主席团主席黄担(HuynhDam)。

政府

 国家最高行政机关。

本届政府于2006年6月27日组成。

总理阮晋勇(NguyenTanDung),常务副总理阮生雄(NguyenSinhHung)、副总理兼外长范家谦(PhamGiaKhiem)、副总理张永仲(TruongVinhTrong)、副总理黄忠海(HoangTrungHai)、副总理兼教育部长阮善仁(NguyenThienNhan),国防部长冯光青(PhungQuangThanh)、公安部长黎鸿英(LeHongAnh.)。

3、中国对越南的影响

a、中国文化对越南文字的影响

  大约从东汉开始,汉字开始有系统和大规模的传人越南。

到了越南陈朝以后,汉字已经成为越南政府以及民间的主要文字,此时大量的汉字著作开始出现,最著名的就是成书于15世纪的《大越史记全书》。

值得注意是,这些以汉字写成的文章基本上并不按照越南语的文法规则书写,也不采用越南语的词汇,而是纯粹的用古汉语的文法写成。

  时至今日,越南文字虽然用拉丁字母书写,但其词汇里还保留着70%的汉越音词汇。

b、中国文学对越南文学的影响

  中国人引以为豪的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以精装本、缩略本、画册等多种版本都陈列在越南的各大书店中,在越南销售一直火爆,其故事情节可谓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中国近现代文学在越南同样备受推崇。

鲁迅先生的小说、杂文集,沈从文的《边城》以及近年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实力派作家的不少作品,也颇受越南大众的欢迎。

  越南文学《金云翅传》可谓是中国文学对越南文学创作影响的一个典型。

约在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越南著名诗人阮攸(NguyenDu)南京游学。

将我国余怀的《王翠翘传》及青心才人的《金云翘传》携回本国,花了一年时间,改写为越南文学名著——长篇叙事诗“喃传”《金云翘传》(TruyenKieu),并搬上了越南舞台。

c、中国文化对越南饮食文化的影响

无论在言语、文化以及风土、农业和海产上越南都与中国南方相近,尤其是在历史上中国南方人不断地迁居越南,越南也接纳了不少广东、云南和客家人的饮食传统,对中国饮食文化在越南的传播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对越南茶文化的影响。

茶作为中国饮食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很大。

越南语把茶称为“tra”或“che”(汉越语词,酷似广东话),从语言上就可以看出越南的茶文化受中国南方影响较深,再加上历史上广东人大量移居越南,也对中国茶文化在越南的传播起了较大的推动作用。

(2)对越南饮食文化的影响。

试以筷子和食品名称为例。

筷子。

筷子在中国古称箸或筋,远在商代就有用象牙制成的筷子。

在7世纪的时候,筷子传入了日本、朝鲜,并在东南亚地区普遍使用,当然也传入了越南,越南古时在文字上也称筷子为“箸”,现代越南语称为“dua”。

中国不仅仅向越南传出了筷子,同时还输出了“筷子文化”,越南人拿筷子的手指、手法与中国人基本相同,使用筷子的禁忌也与中国人大致一样。

在动用筷子前一般会说“请用(xinmoi),这与中国的“各位请”一样。

食品名称。

越南有很多具有浓郁中国特色的小吃或小食品。

像水饺(suicao)、豆豉(dauxi)、酱油(xidau)、烧麦(xiumai)馄饨面为(mivanthan)、油条(quay)等,这些词语的发音与广东话几乎一模一样。

“油条”相传是中国古时候的人们因为秦桧以莫须有的罪名杀害抗金英雄岳飞,民间的老百姓为了解心头之恨,就用面捏成秦桧其妻子的模样放进油锅里炸,然后把他们俩吃进肚子。

后来“油条”逐渐成为一种小吃,而“油条”在广东话里是叫做“油炸鬼”,越语直接取最后一个字叫“quay”(越语发音为“鬼”)。

仅此一例,就足以证明中国饮食文化对越南影响之深。

d、中国风俗习惯对越南的影响

越南习俗与中国习俗非常相近。

越南有与中国几乎一致的十二生肖。

越南人使用的十二生肖中只有1个生肖与中国不同的是越南没有“兔”,只有“猫”。

那为什么中国的“兔”到了越南变成“猫”了呢?

真正原因已无从考证,一种说法是,当时中国的十二生肖纪年法传入越南时,“卯兔”的“卯”与汉语“猫”的读音相似,结果“卯年”误读成“猫年”;另一种说法是,当时越南尚没有“兔”这种动物,因此用“猫”来代替,“兔”也就成了“猫”了。

因此,中国的“兔年”,在越南成了“猫年”。

令人惊讶的是,在与越南人交往时,只要你说出自己的属相,对方马上就可以根据干支循环的计算方式推算出你的实际年龄,而且几乎每个越南人都可以做到这一点。

由于受中国文化影响,越南民间传统节日的时间和风俗,也基本和中国一样。

(1)春节与中国一样,农历的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

其主要的习俗也是送灶王、备年货、逛花市、祭祖先、吃年粽、放烟花、贴春联、守岁……中国游客如果在越南过春节,一定会有在故乡过年的错觉。

过节期间,还有许多的风俗讲究和传统民间活动,都能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

(2)清明节。

清明,越南语为“ThanhMinh”明显是一个来源于汉语的词汇(其发音很接近汉语的“清明”)。

过节的时间和主要内容同中国一样,主要是祭祖、扫墓,借清明之际踏青。

(3)端午节。

越南也是在阴历五月初五过端午节,最早也主要表现为对中国爱国诗人屈原的缅怀。

他们的主要内容是吃粽子、端午驱虫。

父母会给孩子们准备很多水果、身上戴五彩线编织的吉祥符,大人们会饮雄黄酒,并在小孩身上涂雄黄酒驱虫。

越南人认为,吃粽子可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4)中秋节。

中秋节也是越南人较为重视的传统节日。

中秋之夜,越南人除了吃月饼、赏月、观花灯、舞狮等外,在农村,青年男女还举行对歌,即“唱军鼓调”。

中秋之夜的越南,孩子们都会拿着各种形状的灯笼,在月光下玩耍。

而彩灯齐放在越南也是有传说的,这个传说还和我国的包公有关。

传说中有条鲤鱼成精后害人,是包公为救民用纸扎了鲤鱼灯以镇之。

所以中秋夜孩子一般是提鲤鱼灯出游玩耍。

中秋节在越南更像是儿童节,中秋夜,孩子们拿着各种形状的纸灯在月光下玩耍,吃着月饼,聆听美丽的传说,充满童年的乐趣。

因此,越南把农历八月十五定为越南的儿童节。

四、奇瑞进军越南市场的竞争对手

2000-2005年是越南汽车行业企业数量大增的阶段,2000年仅有177家汽车企业,至2005年已发展到377家,但随后的5年里也仅新增19家。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10年,越南全国有397家汽车企业,包括50家组装企业(12.8%),40家底盘、车身、车厢生产企业(10%),210家零配件生产企业(52.7%),97家修理企业(24.4%)。

越南丰田、长海、Vinaxuki等公司已经投资生产车壳和车身以替代进口,但近几年汽车零配件生产增长缓慢,年均增幅为14.5%。

2009年零部件总数仅是2005年的1.7倍。

从2006—2009年,配件生产(按吨计)出现7.77%的负增长,但2009年又比2008年增加了1.4倍。

因此,要想发展越南汽车生产工业,就必须发展零配件辅助工业以替代进口。

过去,越南汽车生产行业的辅助工业起步晚,发展慢。

截至目前,全国约有210家参与汽车零配件生产的企业,上百家从事汽车修理服务和结合生产少量零配件的企业,约50家设计能力1万辆至几万辆汽车组装生产企业自己生产汽车零配件。

由于缺乏专业及深度的投资,因此零配件质量不稳定,竞争力不高,很难交付汽车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