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56630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35 大小:154.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3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教案.docx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教案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2.1我们知道的动物

课时

教学

目标

1.尝试学习有序表达一段话——渗透按照先样子后习性的顺序,有序介绍一种动物。

2.抓住动物一个或几个方面的特征说一句话或几句话。

3.认真倾听——注意听介绍,根据听到的信息判断是什么动物;或补充不足的信息;

教学重点

在教师的指导下,能观察一种动物,初步用语言和图示描述其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比较,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及玩具熊不是动物的理由。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

教学手段

仓鼠(活体)、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二、探究新课。

三、拓展训练

四、巩固新知,趣味竞答。

五、总结

6、布置作业

 

同学们,老师和你们做一个游戏,老师来说一种小动物,你们来猜猜看是什么小动物好吗?

它特别可爱,长的又白又胖,有两只长长的耳朵,一双红红的眼睛,短短的小尾巴,笑起来有三瓣嘴。

它最爱吃青菜和胡萝卜,走起路来蹦蹦跳跳。

你们猜猜这是什么小动物呢?

(兔子)

同学们,老师给你们带来了许多新的小伙伴,你们认识它们吗?

师呈现多种动物的图片,学生复习动物的名称。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老师刚才是怎么形容小兔子的呢?

1、兔子长的什么样?

2.兔子有什么习性?

它的身体()它喜欢()

它的眼睛()它爱吃()

它的鼻子()它住在()

它的耳朵()它的胆子()

它的嘴巴()它走起路来()……

哪位同学能老师刚才那样说说小兔子呢?

(师相机在黑板上出示表达的要求“我知道的动物是……”、“它长得……”等,引导学生复述师刚才讲过的内容)

部分能力较好的学生可以引导多一点的描述,如“你和这种动物之间发什么过什么好玩的事情?

”等。

小结:

我们描述一种小动物就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第一:

动物的样子、外貌

第二:

动物的习性(爱好、喜欢吃什么、住在哪里…)

指导学生尝试运用学到的表达方式描述猫、狗两种动物。

 

将学生分为3-4组,让他们进行组内描述训练,描述老师所给出的动物。

师巡视指导。

请每组学生派代表描述自己组的小动物,组员可进行补充。

同学们,我们刚才描述了那么多的动物,你们记住了多少呢?

每小组派一名学生出来,其他学生进行外貌、特点等描述,但不能在描述中出现动物的名字。

该生猜动物名字。

猜对最多的小组获胜。

(每组猜的都是另外组描述的小动物。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这么多的小动物们,同学们,你们最喜欢哪种小动物呢?

它们都是我们的好朋友!

回家给爸爸妈妈、小伙伴们介绍自己今天认识的小动物们。

学生猜谜语

 

学生复习动物的名称

回忆教师形容小兔子的特征

学生说小兔子特征

总结从哪几方面可以描述动物特征

学生用学过的方法描述猫和狗的特征

学生分组进行描述训练

学生代表描述组内讨论结果,组员补充

其他组学生猜其他组的动物

板书设计

我知道的动物

我知道的动物是……

它的(眼睛、鼻子、嘴巴、耳朵等)……

它(喜欢什么、爱吃什么、住在哪里等)……

教学反思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2.2校园里的动物

课时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校园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动物是多种多样的。

2.不同的环境中生活着不同的动物。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常见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2.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简单的工具来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及运动情况。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科学态度目标1.通过实地观察动物,产生研究动物的浓厚兴趣。

2.愿意倾听和分享同伴发现的有关校园动物的信息。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感受到校园动物多样性,形成珍爱生命,保护身边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实地观察,认识校园中动物的名称及其特征。

教学难点

在实地观察中,能用图画来记录动物的外形特征。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

教学手段

课件、确定寻访区域、布置寻访动物的环境、观察地点的平面图、班级记录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2、探索新知

 

三、课堂总结

 

 

寻找校园里的动物

 

寻找动物的准备

 

寻找并观察校园里的动物

 

交流研讨

 

小结

 

上节课我们认识了许多动物,你能猜出老师描述的是哪种动物吗?

1.刚才我们猜的鱼、蜘蛛都是生活在我们周围的动物,我们周围还生活着什么动物?

你在哪里见过它?

(如果学生说到校园里,可直接追问:

你在校园里见过什么动物?

2.你在校园里见过哪些动物,可以用“我在校园的……见过……”的句式来说一说。

3.这些生活在校园里的动物,你认识它们吗?

如果认识请大声叫出它们的名字。

(课件出示动物,学生认一认。

对于不认识的动物,可以请认识的学生介绍一下,教师也可以介绍一下,帮助学生认识更多的校园动物。

4.(教师在教室里张贴观察区域图)这是我们学校里的一个花坛,你猜猜这里可能生活着哪些动物呢?

在哪里能找到它们?

5.小组领取区域图和动物卡片,交流后把卡片贴到区域图上。

6.交流汇报。

每个小组带自己的区域图,到教师的大区域图上贴动物,并进行讲解。

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调整。

 

1.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到这个花坛里去寻找动物,看看你们标记的地方能不能找到这种动物。

2.我们可以去哪里找动物?

边指图边说(大树上、草丛里、枯叶堆里、泥土里等)

3.我们应该怎样找动物?

找到后观察什么,怎么记录?

(1)怎么找?

(轻轻地、不打扰动物等)

在教室里进行模拟寻访(教师讲解或示范,学生表演),在模拟时解决以下问题:

①到场地后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②对于一些难于接近的小动物如何来观察,如蝴蝶、蜈蚣等。

③如何使用工具帮助我们观察。

(放大镜、棉签)

小结:

先集体观察空中的动物,再小组分散活动。

(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用棉签拨一拨等)

(2)找到后观察什么?

①观察动物的生活环境。

②动物的身体特点、活动情况。

③数一数有多少动物。

(3)怎么记录?

①记录的要求:

真实,把观察到的动物记下来,不要把想象中的记下来,记录动物的活动地点,不要忘记统计数量。

②记录的地方:

学生活动手册。

(4)需要注意什么?

观察时不惊动、不伤害、不破坏它们的“家”。

 

1.请同学们拿上工具,整齐地排好队列,我们出发啦!

2.现场演示如何有序寻访动物。

(1)以全班集合的形式先安静地看,观察、记录周围环境中有什么动物。

(2)教师演示如何观察并记录树丛、草丛、枯叶堆中的动物。

3.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自主观察、记录,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后排好队回教室。

 

1.小组内部整理寻访到的动物。

2.全班交流,在哪里找到了哪些动物。

(实物投影展示学生完成后的活动手册,边介绍边评价)

(1)小组式汇报。

指导学生用这样的句式汇报:

①我找到……种动物,有……②我最喜欢的是……它在……

(2)互动式汇报。

猜一猜,我们观察到的是哪种动物?

如果其他同学猜不出来,汇报者对其进行介绍。

教师:

同学们为什么猜不到呢?

你觉得问题在哪里?

可以怎么改?

(教师把学生的汇报情况填写在班级记录单中)

3.在寻找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哪些有趣的现象,跟同学们来分享一下吧。

 

1.生活在校园里的动物可真多,关于它们你还想知道什么?

2.校园里的动物都生活在它喜欢的环境中,那你来猜猜整个校园里会生活着多少种动物呢?

整个杭州市呢?

整个中国呢?

整个地球呢?

3.在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动物。

它们是我们的好朋友,希望同学们珍惜它们、保护它们。

教师出示课件,让学生猜谜语

 

学生说在哪里见过什么动物

 

学生用“我在校园的……见过……”的句式来说一说自己见过的东西。

学生认一认校园里的动物

学生观察、猜测可能有什么动物。

小组领取区域图和动物卡片,讨论汇报

学生根据标记好的区域图,到学校花坛寻找动物

学生找动物,并且就找到的动物进行观察记录

在教室里摸你寻访动物

 

集体观察空中的动物,再小组分散活动

 

学生在活动手册上记录动物活动的地点、数量等

 

学生排队到校园中寻常动物

 

学生以小组活动的形式自主观察、记录

 

学生观察后排好队回教室。

 

小组内部整理寻访到的小动物

 

全班交流找到的动物

 

小组汇报

 

其他同学猜测是什么动物

板书设计

校园里的动物

蚂蚁草地上、树上……

蜗牛草丛里、枯叶堆……

潮虫枯叶堆……

教学反思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2.3观察一种动物

课时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蜗牛身体上有壳、腹足、触角(两对)、眼睛、口等。

2.蜗牛能对外界刺激产生相应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很多物体表面上爬行,腹足做细波浪状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科学探究目标:

1.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和记录。

2.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科学态度目标:

1.培养研究小动物的兴趣,并做到不打扰、不伤害小动物。

2.培养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

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蜗牛的外部特征、应激反应和运动方式等信息进行观察

教学难点

能尝试用科学词汇和图示描述观察到的信息。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

教学手段

课件、班级记录单。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2、探索新知

 

三、课堂总结

 

课前准备

 

引入

 

仔细观察蜗牛教师强调观察要求。

 

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

 

交流汇报

 

观察蜗牛的运动

 

课外延伸

 

1.提前一周布置,让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寻访蜗牛并带回家开始尝试饲养。

2.布置过程。

(1)老师带来了一位动物朋友,你见过吗?

它生活在哪里?

(2)想知道老师怎么喂养蜗牛吗?

先回去寻找并观察蜗牛,找到蜗牛的同学可以到老师这里领取一张蜗牛的饲养秘籍。

(3)让学生用一周时间观察并饲养蜗牛。

1.谜语导入。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你们曾经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蜗牛?

2.画一只看到过的蜗牛。

从寻访蜗牛到上课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有的同学已经开始喂养蜗牛,关于蜗牛你有哪些发现?

请你说一说。

画一画看到过的蜗牛,并展示作品。

每一个小组把蜗牛“请”出来,大家静静地仔细观察,可以轻声地交流。

教师提供一些工具,学生在观察时可以根据需要自行选用。

把观察到的蜗牛的样子仔细地画在活动手册的方框中。

 

1.教师帮助没有准备蜗牛的小组。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蜗牛各个部分,给各小组发棉签,并指导棉签的使用方法。

3.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

4.在不打扰蜗牛的情况下,还观察到蜗牛的哪些行为或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记录班级记录单。

(以画图的形式记录:

壳、触角、眼睛、口等)

 

1.情境创设:

同学们真是太厉害了,发现了这么多特点。

今天我们观察的蜗牛,它也和同学们一样厉害!

接下来我们请蜗牛为我们表演表演,但我们可要做文明观众,观察时要保持安静。

2.讲解要求:

老师这里有四种材料,分别是菜叶、玻璃片、线、树枝。

我们要请小蜗牛在这四种材料上爬一爬,你仔细看看它是怎样爬行的。

3.每个小组先发菜叶进行爬行观察。

教师根据各小组观察进程不定时下发其余材料。

4.观察结束,学生研讨汇报(可以鼓励学生用肢体模仿蜗牛的爬行动作),教师记录班级记录单。

(记录腹足、黏液等信息)

1.今天同学们仔细观察了蜗牛,在我们身边有没有和蜗牛相似的小动物呢?

2.请同学们认一认图片上的小动物:

蛞蝓、蛤蜊、螺……如果遇到这些小动物,能用今天的方法观察吗?

学生在家长的协助下寻访蜗牛并带回家尝试饲养

 

学生用一周的时间观察饲养蜗牛

学生猜谜语

学生说一说关于蜗牛的发现

画一张自己看到过的蜗牛的画

仔细观察蜗牛,并且把观察到的蜗牛画在活动手册的方框中

学生进行观察研究,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仔细观察蜗牛各个部分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蜗牛的应激反应

以画图的形式记录蜗牛的特征,并且交流汇报

学生观察蜗牛,观察结束后研讨汇报

学生认一认图片上的小动物

板书设计

观察一种动物

教学反思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2.4给动物建个“家”

课时

教学

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蜗牛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2.蜗牛喜欢吃菜叶等食物,靠齿舌吃食物。

科学探究目标:

1.尝试用集体的智慧不断修正方案给蜗牛建一个“家”。

2.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特别是它是如何进食的。

科学态度目标:

1.体会细节观察对获取信息的重要性。

2.体会计划的重要性和集体智慧的力量。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意识到环境对小动物生活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特别是它是如何进食的。

教学难点

尝试用集体的智慧不断修正方案给蜗牛建一个“家”。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

教学手段

微视频、课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

二、探索新知

三、研讨

 

1.出示鸟窝、蜂巢、狗窝等图片。

2.蜗牛的家是什么样的呢?

教师收集学生饲养蜗牛的照片、文字等信息。

3.投影展示同学们饲养蜗牛的图片、文字情况。

说一说:

在给蜗牛建“家”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蜗牛对环境的要求,如建好的“家”应该放在怎样的环境中,蜗牛的排泄物是否需要处理,如何防止蜗牛爬出去等。

4.问题研讨。

(1)你们的蜗牛饲养在哪里?

你们给蜗牛喂了哪些食物?

你们还为蜗牛做了什么?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回答有哪些经验值得推广,哪些地方需要改进?

(3)想一想,要让蜗牛好好地生活下去,蜗牛的“家”应该是什么样的?

5.教师将学生们的回答汇总成班级记录单。

(1)能让蜗牛四处爬行的空间。

(2)有它们爱吃的食物。

(3)要保持潮湿。

(4)能让蜗牛生活又不让它爬出去。

6.让学生把蜗牛的“家”画下来。

 

1.观察蜗牛在“家”是怎么生活的,放入菜叶等食物,观察蜗牛是怎样进食的。

2.提醒学生需要安静细致地观察,如果蜗牛距离菜叶有一段距离,还要提醒学生把蜗牛轻轻地放在菜叶上。

3.给学生一段时间,他们会有新的、有趣的发现,例如蜗牛吃食物时嘴巴和触角的动作,菜叶上留下了爬过的痕迹、吃过的痕迹等等。

4.小组活动,把蜗牛进食的情况用图示记录下来。

1.蜗牛生活需要什么?

2.我们还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板书设计

给动物建个“家”

能让蜗牛四处爬

有吃的东西

要保持潮湿

防止它爬出来

教学反思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2.5观察鱼

课时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鱼用鳍运动,用鳃呼吸。

2.了解鱼类有适应水生环境的鳃、鳍、鳞片等身体结构,具有呼吸、运动等生命体基本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经历和体验从整体观察到局部观察小动物的探究过程。

2.能用图画、文字(或拼音)、语言等方式记录、描述鱼的主要特点。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学生研究小动物的兴趣,树立起认真细致、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察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懂得在观察活动中珍爱生命,观察结束后把小动物放归大自然,学会保护小动物。

教学重点

观察鱼的身体特征,用画简图的方式记录下来。

教学难点

观察鱼的运动和呼吸。

教学方法

观察、谈论

教学手段

备用鱼养在鱼缸里、教学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2、探索新知

三、课后总结

 

⒈认识鱼(发第一条鱼)

 

⒉认识鱼的共同特征

 

⒊设计鱼的家

 

⒋养鱼须知

 

⒌课后任务

 

⒈游戏:

老师这儿有只桶,里面装的会是什么呢?

请一个同学上来摸一摸,闻一闻,看一看,描述一下,但不能说出它的名字以及它独有的特征。

下面的同学根据他提供的线索猜一猜是什么。

⒉想不想一起来认识这位小朋友?

 

⑴提问:

领到鱼,你们会怎么观察?

小组分配任务(合作):

仔细观察金鱼,把金鱼简单的画下来,并标上鱼的各部分的名称。

其他的同学每人观察鱼的一个部分,看看这部分有些什么,有什么作用,并做一些简单的记录。

⑵分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⑶各组展示说明

⑷小结:

通过观察知道金鱼的身体有鱼鳞,用鱼鳃呼吸,靠鱼鳍运动,生活水里。

 

⑴发第二条鱼

想不想再有一条鱼,如果再给你们一条鱼,你们会怎么做?

(发鱼)

先请大家仔细找一找,两条鱼之间有什么相同之处,有什么不同之处,将你们的发现记录下来。

⑵分组观察,教师巡回指导

⑶各组汇报

⑷小结:

通过观察比较知道鱼的身体都有鱼鳞,都用鱼鳃呼吸,都靠鱼鳍运动,都生活在水里。

⑸欣赏各种鱼的图片

⑹下面就从你们刚才提出的问题中选择一个进行观察研究。

⑺分组观察研究,教师巡回指导

⑻各组汇报

 

⑴金鱼可爱吗?

想不想带回家?

首先得给鱼设计一个家,讨论讨论,简单的画一画,了解一下需要哪些材料。

⑵学生设计

⑶小组间交流

⑴大家都知道养金鱼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讨论讨论,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⑵学生讨论

⑶小组间交流

⑷小结:

养金鱼要勤换水,水要事先放几天;隔几天喂一次食,每次少喂一点;将金鱼养在一个安静的地方。

 

刚才同学们也提了很多课上无法研究的问题,大家选择一些感兴趣的问题,记录下来,准备在课后养鱼的过程中继续进行观察。

 

提供线索,让学生猜一猜谜语

 

分小组观察金鱼,把金鱼简单的画下来,并标上各部分内容

每人观察鱼的一部分,做简单记录

各小组展示说明

 

仔细观察,两条鱼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讲发现记录下来

 

各小组汇报

 

欣赏各种鱼的图片

 

分组观察研究

各小组汇报

 

学生设计鱼的“家”

小组间交流讨论

学生讨论养鱼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小组间家漂流

 

课后继续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记录

板书设计

观察鱼

呼吸→鳃

运动→鳍

教学反思

 

宝坻区中小学课堂教学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时间:

课题

2.6给动物分类

课时

教学

目标

科学知识的目标:

1.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动物,动物具有多样性。

2.动物之间有相同点和不同点,可以根据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

3.知道按照不同的标准,可以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科学探究目标:

1.能根据一定的标准给动物分类。

在分类时,体会动物的异同,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2.能与同学讨论并形成多种分类标准。

3.通过分类活动,不断完善自己对动物的认识。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并分享他人的分类依据和结果。

2.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分类观点。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认识到动物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体会生物的多样性。

教学重点

确定动物分类的标准,把动物分成两类。

教学难点

按不同的标准给动物进行分类,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教学方法

观察、讨论

教学手段

1套教科书中10种动物的彩色大卡片、课件、班级记录单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3、探索新知

三、课堂总结

一、聚焦新课

 

二、给动物分类

 

三、交流研讨

 

四、归纳整理

1.课件出示一些常见动物的图片,提问:

你认识这些动物吗?

2.教师小结:

大自然中生活着许许多多的动物。

为了便于研究,科学家对动物进行了分类。

(板书:

给动物分类)

 

(一)给动物卡片编号

1.依次出示动物卡片,提问:

这些动物你认识吗?

请学生说说动物的名字,并简要说说该动物有什么特点。

2.给这些动物卡片编号。

教师:

为了便于分类和交流,我们统一给动物卡片编上号。

教师示范:

在狗卡片上标上①号,蝴蝶卡片上标上②号,鸡卡片上标上③号,蛞蝓卡片上标上④号,蚂蚁卡片上标上⑤号,金鱼卡片上标上⑥号,蜗牛卡片上标上⑦号,老虎卡片上标上⑧号,喜鹊卡片上标上⑨号,蛤卡片上标上⑩号。

(投影展示在屏幕上)

3.给学生分发卡片,学生参照屏幕统一给动物编号。

(二)给动物分类

1.分类活动。

教师提问:

你能给这些动物分类吗?

怎么进行分类呢?

引导学生做出如下回答:

想要给动物分类,首先要确定分类标准,并且每次分类只有一个标准。

教师举例:

有的动物有脚,有的动物没有脚,因此,我能确定一个分类标准:

有没有脚。

将有脚的狗、蝴蝶、鸡、蛞蝓、蚂蚁、蜗牛、老虎、喜鹊、蛤归为一类(边说边将这些动物卡片摆放到一起),将没有脚的金鱼归为另一类(将金鱼卡片放到另一边)。

(教师适当解释:

蛞蝓和蜗牛的“腹足”是脚,蛤的“斧足”也是脚。

2.活动手册填写指导。

将我们的分类方法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中,为了方便记录,我们用编号来代替动物名称。

我的分类标准是:

有没有脚。

3.小组进行动物分类活动。

先商定分类标准,再进行分类。

分好后及时记录在活动手册上,然后思考有没有其他的分类方法。

鼓励小组内记录两种或多种分类方法。

 

1.投影下展示汇报。

先说一说你的分类标准,然后告诉大家你的分类结果。

同一分类标准的同学表达意见及建议,教师适当修正补充,并将学生的汇报结果填写在班级记录单上。

2.小结。

教师将学生的分类方法汇总到黑板上,小结:

“我们有哪些分类的方法?

3.讨论。

每种分类的结果一样吗?

从多种分类标准中感受动物的多样性。

 

1.学生回忆动物的共同特点:

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会长大、会繁殖后代、需要吃食物、需要空气、需要水……

2.哪些特点植物也有?

归纳动植物的共同特点。

3.小结:

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说明动物和植物都是有生命的。

学生说出动物的名字。

 

学生说说动物的名字,说说该动物的特点

教师展示动物卡片,给动物卡片编号

给学生分发卡片,学生参照屏幕给动物编号

学生回答如何给动物分类,什么分类标准

学生记录活动手册

小组进行动物分类活动

一个小组可用多种分类方法

交流研讨

投影展示,学生汇报,并将学生的汇报结果填写在班级记录单上

学生讨论有哪些分类方法

学生回忆动物的共同特点,师生共同整理动植物的特点

板书设计

给动物分类

我的分类标准是:

有没有脚。

我的分类标准是:

是不是生活在水里。

 

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