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大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卷模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56421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68.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东师大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卷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卷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卷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卷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华东师大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卷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东师大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卷模拟.docx

《华东师大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卷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东师大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卷模拟.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华东师大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卷模拟.docx

华东师大版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卷模拟

华东师大版2020版九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选择题

1.锌与稀硫酸发生反应时,容器中溶液质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不考虑水分的损失。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是将锌逐渐加入稀硫酸中

B.a点和c点对应溶液中硫酸根离子个数相同

C.b点和c点对应溶液中锌离子个数不相同

D.溶液的溶质质量随时间的变化也符合该曲线的变化趋势

2.下面是转子发动机工作时的各个冲程示意图,其中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

B.

C.

D.

3.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其本质原因是()

A.都能与酸碱指示剂反应

B.都能电离出氢氧根离子

C.都能电离出金属阳离子

D.都含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4.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对其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A.100克水中溶解有10克氢氧化钠

B.10克溶液中含有1克氢氧化钠

C.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剂质量的比为1∶9

D.把5克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在45克水中,可制成10%的氢氧化钠溶液

5.科学研究表明,氨气在常压下就可液化为液氨,液氨可用作汽车的清洁燃料,其燃烧时的主要反应为4NH3+3O2

2X+6H2O,则X的化学式为()

A.NO

B.N2

C.NO2

D.O2

6.为了避免垃圾散发异味,室内垃圾桶的盖子平时是关闭的,使用时用脚踩踏板,开启桶盖。

根据室内垃圾桶的结构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省力杠杆

B.桶中只有一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为费力杠杆

C.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都是省力杠杆

D.桶中有两个杠杆在起作用,且一个为省力杠杆,一个为费力杠杆

7.在下列过程中,由于做功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动车运动使轨道温度升高

B.小明家用太阳能热水器给水加热

C.小柯家三餐用液化气烧饭

D.寒冷的冬天向手哈气取暖

8.图中改变内能的方法与其他三种不同的是()

A.

钻木取火

B.

用太阳能给水加热

C.

压缩气体做功

D.

克服摩擦做功

9.把小球放在竖立的弹簧上,并把球往下按至A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迅速松手后,球升高至最高位置C(图丙),途中经过位置B时弹簧正处于原长(图乙).把小球、弹簧看作一个系统,不计空气阻力,松手后,小球从A到B再到C的过程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小球处于A、B、C三个位置时系统的机械能一样大

B.A→B,球的动能一直增大,B→C,球的动能一直减小

C.A→B,弹簧的弹性势能转为球的机械能,B→C,球的动能转化为球的重力势能

D.球在A、C两点处速度为零,故处于平衡状态

10.某同学向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滴加稀盐酸,反应一段时间后,欲对试管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了下列猜想,其中不合理的是

A.溶质可能只有HCl

B.溶质可能只有NaCl

C.溶质可能是NaCl与NaOH

D.溶质可能是NaCl与HCl

11.过氧化氢(H2O2)常用作氧化剂、漂白剂和消毒剂。

为了贮存、运输、使用的方便,工业上将过氧化氢转化为固态的过碳酸钠晶体(2Na2CO3•3H2O2),该晶体具有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的双重性质。

接触下列物质不会使过碳酸钠失效的是()

A.二氧化锰

B.熟石灰

C.盐酸

D.氯化钠

12.水循环包括三个循环,在其运动形式中完全在陆地上进行的是()

A.降水

B.输送

C.凝结

D.径流

13.如图所示装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物体A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弹簧秤读数为10牛,物体A的运动速度为1米/秒(若不计滑轮与绳子质量、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滑轮与轴间摩擦),那么在此过程中()

A.物体A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5牛

B.物体A与地面间的摩擦力为20牛

C.水平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0瓦

D.1秒内重力对物体A做功为10焦

14.除去下列物质中混有的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物质

杂质

除杂质应选用的试剂和操作方法

A

CO2

CO

通入O2点燃

B

NaOH固体

Na2CO3固体

加入过量盐酸,蒸发

C

KNO3溶液

KOH溶液

加入适量的CuSO4溶液,过滤

D

Cu(NO3)2溶液

AgNO3溶液

加入过量的铜粉,过滤

A.A  

B.B

C.C

D.D

15.2015年12月20日,深圳发生了“山体滑坡”事故,救援过程中,工程队利用如图滑轮组搬开重物进行营救,若每个滑轮重为

用这个滑轮组把重

的物体在

内匀速提升

,不计绳重及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

大小是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77%

C.拉力的功率为

D.若再增加一个动滑轮能提高机械效率

16.下列有关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

A.判断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的溶质,可以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则说明稀硫酸已经过量

B.某固体中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一定碳酸盐

C.实验室不用稀硫酸和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的原因是因为两者无法反应

D.实验室用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取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沉淀生成,可能是因为盐酸浓度太大

17.按如下图使用简单机械,有可能实现F为200N的力移动重为700N的物体G的有()

A.只有①③④

B.只有①③

C.只有④

D.①②③④都可以

18.关于滚摆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下降过程中动能不变 

B.最低点动能为零

C.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减小

D.最高点重力势能最大

19.要使如图装置中的小气球鼓起来,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可以是()

①硝酸铵和水;②锌和稀硫酸;③固体氢氧化钠和水;④生石灰和水;⑤石灰石和稀盐酸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20.若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再加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①点燃酒精灯进行加热;

②在试管中加入2-3mL液体;

③用试管夹夹持在试管的中上部;

④将试剂瓶的瓶盖盖好,放在原处。

A.②④③①

B.③②④①

C.②③④①

D.③②①④

二、填空题

21.为了探究NaOH的化学性质,小明将饱和CuSO4溶液逐滴滴加到过量的饱和NaOH溶液中,发现在滴入1~6滴CuSO4溶液时产生蓝色沉淀,但振荡后沉淀消失,形成亮蓝色溶液;继续滴加3滴CuSO4溶液,产生蓝色沉淀,振荡后沉淀不消失,但沉淀很快变黑。

小明认为,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反应应生成蓝色沉淀Cu(OH)2,但实验中为何出现了异常现象。

于是小明查找资料:

Cu(OH)2在室温下稳定,在70℃~80℃时可分解生成CuO。

小明设计了两组实验,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实验方法与操作

实验现象

将少许氢氧化铜粉末加入到5ml

蒸馏水中,充分振荡

沉淀不消失

1号试管蓝色固体不消失

2号试管蓝色固体不消失

3号试管蓝色固体减少

4号试管蓝色固体消失,溶液呈亮蓝色

(1)根据小明的实验设计来分析,实验①基于的假设是少许Cu(OH)2可溶于足量水中,但实验现象不支持假设;而实验②基于的假设是______,且实验现象支持假设。

(2)根据实验可知饱和CuSO4溶液与饱和NaOH溶液的反应是放热反应,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CuSO4溶液与NaOH溶液得到稳定的Cu(OH)2蓝色沉淀,你对实验改进的建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微观示意图可形象地表示微粒发生的变化。

(1)请在如图第二个方框中,把NH3在纯氧中燃烧的微观粒子补充完整:

________

(2)第三个方框中的物质属于______(选填“单质”“化合物”“纯净物”或“混合物”)。

23.人类社会需要充足的能源,良好的环境。

2017年5月18日,国土资源部发布消息,中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我国南海蕴藏着丰富的“可燃冰”资源,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水合物(CH4·xH2O),遇火即可燃烧且热值高,是一种环保高效的新能源。

(1)若甲烷的水合物的化学式是CH4·8H2O,则甲烷(CH4)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_____ 

(2)“可燃冰”储存的巨大化学能最终来自于古代绿色植物通过_____固定的太阳能。

(3)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导致酸雨、PM2.5超标。

①下列措施中能降低空气中PM2.5的是_____(填字母)

a.戴口罩 b.焚烧秸秆  c.植树造林d.提倡使用电动汽车

②新能源混合动力(汽油和电动)汽车以其经济,污染小等优点备受人们青睐,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酸雨,在杭州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

在纯汽油提供能量时,已知某内燃机效率为80%,汽车的最大牵引力为1600N,那么这个内燃机完全燃烧9L汽油放出的热量可以使汽车运动最远距离。

(已知汽油的热值为3.2×107J/L)__________

24.在用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实验时,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如图所示。

(1)该实验操作是将_________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当加入溶液的质量为a克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25.下面是某一科学小组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装置及实验数据记录表:

斜面的倾斜程度

物块重(N)

斜面高(m)

沿斜面拉力(N)

斜面长(m)

机械效率

较缓

10

0.1

5.0

1

 

较陡

10

0.3

6.7

1

45%

最陡

10

0.5

8.0

1

62.5%

(1)沿斜面拉动木块时,为使测力计的示数稳定,应尽量使木块做______运动;表格中空缺一项数据为____。

(2)表中数据中,斜面最陡时,请计算此时物块受到斜面的摩擦力。

______

26.如图所示,水平桌面的右端固定一定滑轮,轻质小盘通过一根绕过定滑轮的细绳与桌面上质量为0.4kg的木块相连。

当小盘内放有重为0.5N的砝码时,木块未被拉动,这是木块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当小盘内放有重为0.6N的砝码时,木块正好作匀速运动,当小盘内放上重为0.7N的砝码时,小盘拖动木块运动,当小盘落在地面上后,木块继续运动,此时木块所受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N。

27.化学在2009年第十一届全运会的各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第十一届全运会主会场--济南奥体中心“东荷西柳”需要大量材料。

下列使用金属材料的是_____(填序号,下同),使用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

①使用金银和铜等制作奖牌

②使用铝合金制作全运会火炬

③使用钢铁建造主体育场“东荷西柳”

④使用涤纶(的确良)制作运动服装。

(2)火炬“如意”采取的燃料是丙烷(化学式为C3H8),丙烷属于_______(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3)为支援全运会供电保障工作,北京市电力公司提供了四辆1600KW发电车。

若一辆1600KW的发电车连续正常工作1h,可提供电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千瓦时。

28.将一冰块用细线拴住慢慢地浸入到酒精中,并保持悬置状态(如图),在冰块浸入的过程中,台秤的读数将__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在冰块熔化过程中,容器内液面将_________(选填“上升”、“下降”或“不变”),台秤的读数将_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已知:

冰的密度为0.9×103kg/m3,酒精的密度为0.8×103kg/m3;整个过程中无液体溢出。

三、探究题

29.小勇同学想探究“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他用质量不同的两个实心小铁球和装满松软细沙子的木箱进行了如图实验,调节铁夹的高度,让小铁球从铁夹处静止下落,实验结果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小钢球质量m/g

释放前小钢球高度H/cm

小钢球在细沙中下陷的深度d/cm

1

50

60

1.6

2

50

80

1.8

3

50

100

2.4

4

100

100

4.1

(1)小勇通过观察________来判断小铁球重力势能大小;

(2)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写出一条);

(3)同桌的小丽认为细沙下陷的深度还受到铁球体积的影响,她的改进方法是________。

30.在“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时,小明利用两组滑轮组进行了5次测量,用一个动滑轮和一个定滑轮测定前4组数据,用二个动滑轮和二个定滑轮得第5组数据,测得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动滑轮重G动/N

物重G/N

钩码上升高度h/m

动力F/N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s/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

1

0.5

1

0.1

0.7

0.3

47.6

2

0.5

1

0.2

0.7

0.6

47.6

3

0.5

2

0.1

1.1

0.3

60.6

4

0.5

4

0.1

2

0.3

5

1

4

0.1

0.5

 

(1)请根据前四组数据,在图甲中画出实验中滑轮组的绕绳方法。

(_____)

(2)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_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3)表格中变化①处数据应为_____;根据图乙中弹簧测力计可知编号②数据应为_____N.

(4)由表中第1、2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__无关.

(5)由表中第3、4组数据可知,同一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摩擦和_________有关.

(6)有的同学认为:

“机械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你认为这句话是________的(填“正确”或“错误”).你是用小明收集的数据中________两组数据对比分析来判断的.

31.(绍兴-31)实验小组同学向盛有2ml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2ml氢氧化钠溶液,未观察到明显现象。

(提出问题)两者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验探究)将盛有上述实验混合液的试管标为①,如图甲。

小华:

测得实验所用稀硫酸的pH<7,试管①中溶液pH>7。

于是得出结论:

               。

小敏:

取两支试管,编号为②和③,分别加入稀硫酸和试管①中溶液各2ml,逐滴滴加Na2CO3溶液至过量,实验过程与现象如图乙,由此他得出了与小华一样的实验结论。

(反思评价)小军认为小敏在实验设计中存在不够严密的地方,请帮他指出:

            。

(交流讨论)试管③中的溶液中有哪些溶质?

同学们分析了两位同学的实验过程,一致认为没有H2SO4,其理由是         。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提出了二种推理:

推理1:

含有Na2SO4、Na2CO3和NaOH

推理2:

含有Na2SO4、Na2CO3

正确的是推理         (选填“1”或“2”)。

32.在实验中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通过滴加其它试剂的方法,使之产生明显现象以证明反应确实发生.如以下甲、乙两个实验:

(1)当观察到实验甲中出现________时(填实验现象),说明NaOH与HCl恰好完全反应.   

(2)乙和丙中哪个实验与甲类似,也是通过反应前后溶液颜色的改变来证明反应发生的?

________.   

(3)证明实验丙中NaOH与CO2发生了反应,除滴加酸,还可滴加试剂(化学式)_______.

33.据有关资料介绍:

将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灼烧后与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在水中作用,可以得到氢氧化钾。

某科学课外小组的同学们为了制取氢氧化钾,将少量碳酸钙充分灼烧后的固体放入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一定量10%的碳酸钾溶液,充分反应冷却后过滤、洗涤得到固体A和溶液B,操作步骤如图所示。

请你与小组同学共同完成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1:

固体A中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甲同学:

只有CaCO3;乙同学:

CaCO3、Ca(OH)2

实验与探究:

甲、乙同学为了验证各自的猜想,分别进行了实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

自己的猜

想正确

乙同学: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充分溶解、过滤,

向滤液中滴加酚酞试液。

溶液由无色

变为红色

自己的猜

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

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而乙同学的实验能证明他的猜想,因此小组同学确定了固体A的成分。

提出问题2:

溶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

丙同学:

KOH、K2CO3丁同学:

KOH、Ca(OH)2

表达与交流:

结合对固体成分的探究,同学们经过讨论确定了丁同学猜想正确,理由是                                        。

为了得到纯净的氢氧化钾,需要向溶液B中滴加适量的一种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组同学通过相应的实验操作最终制得了氢氧化钾。

34.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取______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分别倒入相同的烧杯中。

(2)用相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甲和乙两种液体,使它们升高相同的温度,通过______来比较甲和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3)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物质的吸热能力强。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10

18

26

34

42

四、简答题

35.图是一电动机通过动滑轮提升重物的装置示意图。

假设电源电压220V保持不变,电动机线圈电阻为2Ω,不考虑电动机各处摩擦。

当电动机将240kg重物匀速提升16m的过程中,电路中的电流为10A,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0%(g=10N/kg)。

则:

(1)电动机所施加的拉力F做的功是多少?

_________

(2)电动机所施加的拉力F是多少?

_______

(3)电动机线圈电阻的发热功率是多少?

______

(4)试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角度,求电动机提升重物所用的时间?

______

36.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

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2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反应后溶液的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由图知,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

②根据图中数据,求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

37.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是Mg(OH)2、CaCO3、FeCl3、BaCl2、Na2SO4、KOH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1)取少量白色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则白色沉淀可能是                 ,(漏写、错写不给分)原混合物中一定不含有                。

(2)向实验

(1)滤出的白色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沉淀全部溶解,并产生无色气体,则原混合物中一定含有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二、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

三、探究题

1、

2、

3、

4、

5、

6、

四、简答题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