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5425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x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备课.docx

三年级语文第七单元备课

云溪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总课时:

课题

25矛和盾的集合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3、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

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安排课时: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预习任务:

书写“矛、盾”等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

你知道哪个是“矛”?

哪个是“盾”吗?

(矛:

古代一种兵器。

长形,尖头,安上木质的长柄,作战时用于直刺。

矛在商周时用青铜制成,汉代多用铁制成的矛。

盾:

盾牌,古代作战时挡御刀箭等的武器。

2、师:

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立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

(板书课题:

矛和盾的集合。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字词过关

1、小组内互相听读课文,正音;认读生字新词。

2、小组汇报情况,收集易错的字词,全班加以巩固,

3、学生书写生字,小组长检查后汇报本组情况。

4、生字作业展示交流,师生共同点拨重点字的识字和形近字的辨析。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己把课文再默读一遍,想一想:

课文围绕矛和盾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2、课文应该如何划分层次?

四、汇报交流,吸纳成果

1、大家看看这个“集”字,上面的念“隹”,是指一种短尾巴的鸟。

下面是个“木”,谁能猜一猜它的意思?

2、出示“合二为一”,齐读。

3、谁能说一说“合二为一”的意思?

4、联系上下文,说一说这里的“合二为一”中的“二”指什么?

“一”又指什么?

5、你是从哪些关键的词句中感受到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五、课堂练习,归纳总结

1、练习朗读课文。

2、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预习任务:

熟读课文,找到矛和盾的优、缺点。

一、复习导入,巩固知识

1、出示词语,学生读一读。

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

大显神威庞然大物乱成一团 

2、自读课文,你能提出了哪些问题?

 

(1)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给你什么启发?

 3、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两个问题。

二、检查预习,梳理问题

1、出示表格

优点

缺点

2、观察表格,你们发现了什么?

三、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1、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一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2、小组内交流:

要求每一个同学都发言,并且推荐一名同学代表小组发言。

3、全班交流:

每一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学生在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相机请学生朗读有关内容。

4、感情朗读课文第一至五自然段。

学生自己先带着第二个问题自主阅读课文,可以适当作点批注。

5、小组讨论:

集体汇报交流,读课文。

6、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四、教师引导,探究问题

 课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

自由读文说一说。

  (用事实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摘抄你认为课文中用得好的词语。

教师修正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云溪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主备人:

李娟总课时:

课题

26科利亚的木匣

教学目标:

1、会认“匣”等3个生字,会写“挖、鞋”等13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冰鞋,斧头,手锯,玩意,免得,抢走,难过,算术,当初,随便,仍然,敌人,台阶,所以,懂得”等词语。

2、了解科利亚埋木匣和挖木匣的经过,并从中获得启示,培养学生要多动脑筋,勤于思考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初步学习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通过生活中的一件事说明一个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科利亚怎样从挖木匣中得到启发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明白科利亚认真思考的过程,以及顺利挖出木匣并悟出了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预习任务:

书写“挖、鞋”等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激趣:

生活也是我们的老师,只要我们留心,我们会发现生活中也蕴含着很多道理,给我们以启示。

在前苏联卫国战争时期,有个叫科利亚的孩子就从生活中明白一个道理。

让我们一起走进科利亚的生活,也来学学这个道理吧!

2、揭题导入:

板书课题  解词:

木匣(木盒)

二、检查预习,字词过关

1、卡片抽读生字,正音。

2、读词:

挖坑、冰鞋、斧头、小手锯、免得、屋子、

抢走、难过、当初、管用、敌人、台阶、懂得

3、指名读文,检查正音情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4、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指导全班讨论解决。

躲避:

躲藏逃避 难过:

心情不愉快 当初:

当时台阶:

楼梯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木匣写了些什么?

2、讨论交流:

课文围绕木匣写了些什么,让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点拨补充:

科利亚再战争开始时,刚学会数数,把木匣埋在离家门口十步远的地方。

四年后他回到家但在离家门口十步远的地方没挖到木匣。

后来经过思考,最后在离家门口五步远的地方挖到木匣,他从中受到了启发!

3、板书理出文章写作顺序。

埋木匣→(四年后)挖木匣(没挖到→挖到)→受启发

师导:

作者先写四年前怎样买木匣。

再写四年后怎样挖木匣,从四年前写到四年后这叫顺序?

(时间顺序)

四、汇报交流,吸纳成果

1、字音:

“初”是翘舌音;“管”是前鼻音;“难”是一个多音字,本课中读nán。

2、字形:

“挖”的又下边是横折弯钩,不能多一撇,写成“九”;“免”字不能多一点变成“兔”;区别“抢”和“抡”;“懂”是左右结构,不要写成上下结构。

3、出示“法西斯”,通过资料解释“法西斯”,介绍当时的时代背景。

五、课堂练习,归纳总结

四年前天真的小科利亚学着妈妈的样子,在离家门口十步远的地方埋下木匣。

四年后,小科利亚能否像当初埋木匣那么顺利地挖出木匣呢?

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呢?

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预习任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

妈妈和科里亚怎样埋木匣的、怎样挖木匣的、结果怎样?

一、复习导入,巩固知识

1、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埋木匣、挖木匣、得到启示)

2、 指名上台画图,说说科利亚是怎样埋下木匣子的?

二、检查预习,梳理问题

完成表格

怎么埋

怎么挖

结果

妈妈

从家门口朝前走三十步

从家门口朝前走三十步

挖到了

科里亚

从家门口朝前走十步

第二次:

从家门口朝前走十步

没挖到

第二次:

从家门口朝前走十步

挖到了

三、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1、妈妈按照原来埋箱子的方法挖到了箱子。

科里亚第一次也是按照原来埋木匣的方法却没有挖到木匣,他是怎么挖的呢?

2、挖到方法和埋的方法一样,是东西被人挖走了吗?

3、那是科里亚没有认真挖?

那是为什么呢?

再读课文。

4、谁知道该怎么挖才挖到木匣。

5、出示“我知道是怎么回事啦!

……我马上会找到我的木匣子”语段。

(1)为什么是量五步而不是十步?

(2)指导学生读出科里亚说这些话时的激动、喜悦与肯定。

四、教师引导,探究问题

1、出示课文最后一段话,学生齐读。

2、将“周围的一切,不是都在起变化吗?

”改为陈述句。

3、分析、感悟:

同学们,四年过去了,在这件事情中,不变的是什么?

变化的是什么?

4、作者是怎么让我们这些读者明白这个道理的呢?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师小结:

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周围的一切都讲发生变化,遇事要勤动脑、多思考,不能用一成不变的眼光去看新事物。

可见,科利亚真是一个       的孩子。

(机智、勇敢、爱动脑……)

教师修正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云溪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主备人:

李娟总课时:

课题

27陶罐和铁罐

学习目标:

1、会认“陶、懦、辩”等10个生字,会写“陶、谦、虚”等14个生字,积累词语表中“骄傲”等13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3、抄写表现套管、铁罐神态和动作的刺激,积累语言。

4、了解陶罐和铁罐的不同变化,并从中受到启发,懂得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神域看到别人的长处,正式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重点:

 通过陶罐和铁罐对话、神态的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讲的道理。

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预习任务:

书写“陶、谦”等生字,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请跟老师板书“陶”(课题已板书在黑板上),注意它的第一笔是“横撇弯钩”。

(同学们齐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预设):

陶罐是什么物品?

2、陶,是用黏土烧制成的。

(出示图片)

二、检查预习,字词过关

1、卡片抽读生字,正音。

2、读词:

傲慢谦虚恼怒荒凉朴素价值嘴巴吵闹

感受捧起和睦相处盛东西懦弱争辩羞耻流逝宫殿

掘开奚落

3、指名读文,检查正音情况,要求读的正确、流利。

4、引导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字词,教师指导全班讨论解决。

奚落:

用尖刻的话说别人的短处,使别人难堪。

懦弱:

软弱无能,不坚强。

轻蔑:

轻视,不放在眼里。

相提并论:

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书屋放在一起进行谈论或同等看待。

和睦相处:

相处得好,不争吵。

2、归类整理词语

骄傲奚落傲慢轻蔑愤怒(描写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

谦虚争辩兴奋(描写陶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

3、字音“懦”“恼”的声母是“n”;“素”“嘴”是平舌音,“逝”“吵”“值”“受”是翘舌音。

4、字形:

“谦”字笔画多,右边的书写要注意,两竖的第一竖不要写成竖撇;“荒”字不能多一点;“值”右边“直”是三横,不是两横。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铁罐常常(   )陶罐,但多年之后,陶罐依然那么( )、( )、( ),而铁罐(     )了。

2、很显然,我们根据时间的不同,可以把课文分成两大部分。

再读课文,拿起笔来分一分。

四、汇报交流,吸纳成果

1、归类整理词语

骄傲奚落傲慢轻蔑愤怒(描写铁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

谦虚争辩兴奋(描写陶罐说话时神态的词语)

2、字音“懦”“恼”的声母是“n”;“素”“嘴”是平舌音,“逝”“吵”“值”“受”是翘舌音。

3、字形:

“谦”字笔画多,右边的书写要注意,两竖的第一竖不要写成竖撇;“荒”字不能多一点;“值”右边“直”是三横,不是两横。

五、课堂练习,归纳总结

一、看拼音,写词语

nǎonùzhēngchǎogǎnshòujiàzhí

()()()()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

傲慢——()()兴奋——()()

懦弱——()()朴素——()()

第二课时

预习任务: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思考:

第一部分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3、思考:

陶罐和铁罐有哪些优、缺点。

一、复习导入,巩固知识

1、出示词语,读一读。

2、怎样将课文分成两部分。

(1)第一部分:

第1~9自然段。

(2)第二部分:

第10~17自然段。

二、检查预习,梳理问题

1、第一部分的9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初步分较色朗读陶罐和铁罐的对话。

3、你们听出了怎样的铁罐?

4、陶罐和铁罐有哪些优、缺点。

5、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陶罐的谦虚有礼,却不懦弱?

6、你从哪里感受到了铁罐的傲慢无礼?

7、集体有感情的朗读相关词语。

三、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1、陶罐和铁罐法还是呢过了什么变化?

默读课文第10-17自然段,画出关键词。

2、铁罐到哪里去了?

3、曾经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

如今,发现铁罐不见了,陶罐却是怎么做的呢?

4、(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透过这句话,我们读出了一个怎样的陶罐子?

四、教师引导,探究问题

1、此前铁罐傲慢的原因是什么?

2、它有想过自己多年后会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吗?

3、陶罐能够正确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吗?

从哪看出来?

4、这则童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5、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我们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同学间应和睦相处,互相取长补短。

教师修正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云溪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主备人:

李娟总课时:

课题

28*狮子和鹿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

2、在反复朗读中感悟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体会故事中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理解鹿对自己的角和腿的前后不同态度。

教学难点:

体会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再联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预习任务: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课件展示:

欢快的音乐声起,一只漂亮的鹿从丛林里出来,蹦到池塘边。

1、同学们,今天老师把谁请来了?

(小鹿姐姐)

你喜欢它吗?

你觉得它什么地方最美?

学生交流。

2、鹿姐姐也认为自己的角很美,可是它经历了一件事,使它改变了一些看法,咱们先来听听它自己是怎么说的?

(放音,出示句子)“唉,两只美丽的鹿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出。

3、学生朗读句子,师引: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那还得从《狮子和鹿》的故事说起,板书课题,读题。

学生齐读。

二、检查预习,梳理问题

1、指名两位学生分别读课文。

2、交流: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填空形式概括:

这个故事主要讲一只鹿欣赏(    ),去抱怨(    );而当被狮子追赶的时候,(  )的角差点儿(    ),可(  )的腿却让它(    )。

三、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1、师:

故事到底怎么向我们展开呢?

让我们一起慢慢走进课文,去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课文1-3段,想一想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

板书鹿角

2、小鹿认为自己的角怎么样?

(美丽)板书美丽

小鹿是怎样赞美自己的角的?

(1)学生朗读,师在屏幕上出示句子,齐读。

  

A、它把自己的角比作什么?

(珊瑚)出示珊瑚图,感受读

B、小鹿,小鹿,你发现自己的角如此美丽,你心情如何?

是怎么想的?

(兴奋、惊讶)

 C、同学们,现在你就是这只漂亮的鹿,谁快来夸夸自己?

(2)带着你的满足,带着兴奋再次来读一读这句话

 3、正在小鹿得意洋洋的时候,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

鹿的视线往下一移,看到了自己的腿,请你读一读课文的第四段,找一找它怎么评价自己的腿?

板书鹿腿

(1)它认为自己的腿怎么样?

(难看)板书难看

(2)小鹿为什么会认为腿是难看的?

(太细、配不上自己的鹿角)

(3)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特别不满意自己的腿?

(不禁撅起了嘴,皱起了眉头)

师:

看起来它十分不满意自己的腿啊!

小鹿,小鹿,撅起嘴,皱起眉头,把你的抱怨告诉大家吧!

课件出示句子:

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能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

 4、师:

就在小鹿抱怨的时候,危险也向它逼近了,看,你看见了什么?

(狮子)小鹿,你心里怎么样?

(害怕)

 多么紧张,多么危险的时刻啊,带着你的害怕和紧张,谁来读一读第5段

(1)师:

狮子正向小鹿逼近,多么危险啊,我们都很想知道,鹿能脱险吗?

它又是靠什么脱险的呢?

请同学们轻声读一读课文第六自然段。

(2)反馈,小鹿靠什么逃离狮子的追赶?

(腿)这是怎样的腿?

(有力的腿)从哪儿可以看出腿的有力?

(读课文第六段的第一句)

(3)那美丽的角是不是也帮了它很大的忙?

(没有,差点害了它)朗读剩余部分,读出危险

(4)幸好有惊无险,鹿最终逃脱了狮子的追捕,这让我们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小鹿也长长地叹了一口气说:

“唉,两只美丽的角差点儿送了我的命,可四条难看的腿却让我狮口逃生。

四、汇报交流,吸纳成果

1、好了,学习到这里,我想你一定有很多收获,你懂得了什么?

  

2、师总结:

很高兴同学们从这则寓言里悟出这么多道理来,在生活中,任何事物不可能完美无缺,正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板书)不要因为它的长处而看不见它的短处,也不要因为它的短处而否定他的长处。

不要光图美丽,更要讲实用和它的存在价值。

  

3、小鹿经历这样一件事,它也懂得了许多。

现在,它又一次来到小溪边,看见了自己的角和腿,它会对自己说些什么呢?

请你拿笔写下来

五、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生活中你碰到过类似的事吗?

能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吗?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每个小故事都蕴含着一个道理,同学们可以去读读《伊索寓言》,相信同学们在读后会获得智慧的启迪和精神的满足。

教师修正记录:

板书设计:

教学后记:

 

云溪小学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主备人:

李娟总课时:

课题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1、学习“我的发现”,积累“傲慢——谦虚、丑陋——美丽”等反义词,初步理会褒义词和贬义词所表达的感情色彩。

2、会认“慌、笛”等8个字,积累“千里之外,始于足下”等8个字的成语。

3、学习成语故事《刻舟求剑》,懂得人不能固守陈规,应该跟着情势的变化而改变看法或办法。

4、引导学生学会关注自己的生活,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想解决问题的办法。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5、通过练习编童话故事来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懂得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看待事物,处理问题。

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

2、简单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想象能力的培养。

3、引导学生创编构思新颖、想象合理、内容具体生动的童话故事。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日积月累

预习任务:

1、观察“我的发现”中的四组词语,你有什么发现?

2、你能说出“读读背背”中的成语意思吗?

1、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教师和学生玩“对相反词”游戏。

教师说:

“我说黑。

”学生回答:

“我说白。

”……

2、检查预习,字词过关

1、读一读,你有什么发现?

傲慢—谦虚 懦弱—勇敢 丑陋—美丽 愚蠢—聪明

2、“谎”,与说话有关,左边是言字旁。

“笛”,笛子是竹子做的,所以是竹子头。

“棍”,木棍是木头做的,是木字旁。

“港”;港都与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

“愤”,愤怒与心情有关,左边是竖心旁。

袜”,袜子跟衣物有关,左边是衣字旁。

“捆”,捆书要用手,左边是提手旁。

“妇”,妇女是女子,左边是女字旁。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自读成语,思考:

这些成语什么意思?

告诉了我们什么?

 2、小组交流成语意思,可查字典解决。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千里的路程是从迈第一步开始的,比喻事情的成功是由从小到大逐渐积累的。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比喻学问、成绩达到很高的程度后还要继续努力,向前发展。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耳听不如眼见,亲眼见到才是实的。

强调深入实际,亲自调查的重要。

“人无完人,金无足赤”:

金子不全是纯金,人都有缺点,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4、学生自由地小声读读、背背这些句子。

5、同座可以互相读读背背,也可以“对口令”似的读读背背,如,一个人背“千里之行”,另一个背“始于足下”。

6、在小组里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然后看谁能最先背出相关的八字成语。

四、汇报交流,吸纳成果

1、教师有声有色地讲成语故事《刻舟求剑》。

2、想一想:

那个人最后能不能捞到宝剑?

为什么?

3、全班交流。

先读一读这个故事,再说一说你从这个故事中想到了什么?

5、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同学们,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成语故事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这些成语故事内容简短,寓意却很深刻。

大家要多读,多积累,并从中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

第二课时口语交际 

预习任务:

搜集有关日常生活中的小发明、小窍门的资料。

1、复习导入,巩固知识

1、同学们,还记得《矛和盾的集合》这篇课文所讲的故事吧!

在这个故事中,发明家遇到了什么困难?

2、这个发明家后来是怎么克服这个困难的?

3、从中我们明白了一个什么样的道理?

二、检查预习,展示收集资料

1、要剪一圆纸板,通常先在纸板上画出一个相应直径的圆,再用剪刀仔细剪下,花费时间较长。

有同学想到用圆规画圆,把贺规的笔尖改装为小刀片,则成为一个很好的切圆片专用工具。

 

2、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用具的“缺点”往往是大家主攻的目标,但在不同使用场合,有些缺点有可能成为“优点”。

德国一工厂生产的一种纸因严重化水无法使用,按常规只能打浆返工。

有个工程师考虑到化水原因是吸水性太强,能否专门用这种纸来吸水呢?

经过进一步“扩大缺点”制成了专用吸水纸,并申请了国家专利,增加了工厂收益。

像这种“缺点逆用法”就是逆向思维的成果。

 

3、一般的门锁锁舌有斜口,这样关门比较方便,但如果朝门缝中塞入硬片等却容易把门撬开,防盗功能差,有个同学发明了“简易防盗锁”把门框上锁孔内侧焊个斜片,而锁舌却改成方形,这样从结构上与原锁反转,关门照样方便,但由外往里撬门,由于锁舌是方形的就不易被撬开了,从而使防盗性能大大增加。

 

3、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问题。

我们同学在生活中可能也会遇到一些不方便的地方。

比如,夜里要开灯,摸来摸去找不到开关;擦高楼上的玻璃,又麻烦又不安全……

2、你曾遇到过哪些不便之处?

3、在小组里把问题提出来,请组长做好记录。

选一个大家感兴趣的,讨论可以怎样改进?

然后推举代表准备在全班交流。

)(出示课件:

大家在讨论时要畅所欲言,尽量从不同角度想办法。

4、评选出“最佳提问奖”、“最佳办法奖”和“最佳表达奖”获得者。

4、总结升华,拓展延伸

同学们,生活中是有许多的不方便,只要我们勤于动脑思考,总是可以想到案发解决这些不方便的。

第二课时习作

预习任务:

再读课文《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感受童话的特点。

1、复习导入,巩固知识

1、童话故事是同学们很熟悉的一种文学体裁,我们每个人的童年都是伴随着通话度过的。

你们都知道哪些童话故事?

2、童话故事有哪些特点?

二、检查预习,梳理问题

1、《陶罐和铁罐》、《狮子和鹿》这篇文章有什么特点?

2、这亮泽童话你更喜欢哪一则,为什么?

三、合作探讨,解决问题

1、你准备写哪几种动物之间的一件事情?

2、你准备写它们之间发生的一件什么事?

3、点拨:

地点:

山上、天上、水里、街道、田园……

时间:

假日、节日、晚上、白天……

动物:

天上飞的、水里游动、地上跑的……

时间:

联欢晚会、比赛、争吵、游戏……

4、展示范文。

四、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