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疾病讲稿1.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5388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6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呼吸系统疾病讲稿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呼吸系统疾病讲稿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呼吸系统疾病讲稿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呼吸系统疾病讲稿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呼吸系统疾病讲稿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呼吸系统疾病讲稿1.docx

《呼吸系统疾病讲稿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讲稿1.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呼吸系统疾病讲稿1.docx

呼吸系统疾病讲稿1

第二章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总论(diseaseofrespiratorysystem)

1呼吸系统基础知识

1.1呼吸系统的组成

1.2呼吸系统的解剖生理要点

1.2.1上呼吸道

●鼻(nose):

呼吸道的起始部,也是嗅觉器官,由外鼻、鼻腔和鼻旁窦三部分组成。

●咽(pharynx):

分为鼻咽、口咽和喉咽三部。

咽为消化系及呼吸系所共有的通道。

●喉(larynx):

上连舌骨,下接气管,既是呼吸道,又是发音器官。

1.2.2下呼吸道

●气管(trachea):

位于食管前方,上端于第6颈椎平面接环状软骨,经颈部正中,下行入胸腔。

气管隆嵴(carinaoftrachea)是气管镜检查的定位标志。

●主支气管(principalbronchi):

左支细、长、水平。

右支粗、短,垂直。

●支气管树(tracheaandbronchialtree)

1.2.3肺(1ung)

●肺泡:

由单层上皮细胞构成的半球状囊泡。

●肺的血液循环a肺循环的动静脉(功能血管)b体循环的支气管动静脉(营养血管)

1.3呼吸系统的主要机能

1.3.1肺通气功能

a肺通气:

肺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呼吸运动(原动力)→胸内压变化(间接动力)→肺内压与大气压差变化(直接动力)

b基本概念

每分通气量(Mv):

静息状态下,每分钟进或出肺的气体总量。

最大通气量(MMV):

尽力作深快呼吸时,每分钟所能吸入或呼出的最大气量。

肺泡通气量(VA)=(潮气量-无效腔气量)*呼吸频率。

是指吸气时进入肺泡进行气体交换的气量。

1.3.2肺换气功能

a肺换气:

肺泡与毛细血管之间的气体交换过程。

b影响肺部气体交换的因素:

气体的分压差、气体的分子量和溶解度、呼吸膜的面积呼吸膜的厚度、通气/血流比值

1.3.3防御功能

1.3.4内分泌功能

1.4呼吸系统结构功能与疾病的关系

a)与外界沟通,接触最频繁,易受各种有害因素侵袭。

b)血循环中有害因子可通过肺血管床。

c)肺为低压、低阻、高容的器官。

d)自身免疫或代谢性全身疾病都可累及肺部。

2发病概况

a)根据我国2001年的死因调查结果,呼吸系统疾病(不包括肺癌)在城市的死亡率占第4位,而在农村则占首位。

b)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支气管哮喘、肺癌、肺部弥散性间质纤维化,以及肺部感染等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明显增加。

3病因

3.1感染

3.2变态反应因素

3.3理化因素

3.4肿瘤

4诊断

4.1诊断的基本方法:

病史+体格检查+辅助检查

4.2病史

1)一般项目年龄、联系方式

2)主述主要症状(体征)+时间

3)现病史1、起病情况(诱因)2、主要症状特点3、病情的发展与衍变

4、伴随症状5、诊治经过6、一般情况

4)既往史

1、职业2、生活习惯、嗜好(吸烟、饮食、居住环境)3、冶游史、吸毒史

4.3呼吸系统常见症状

4.3.1.咳嗽(cough)

a)阵发性干咳――上呼吸道感染

b)咳嗽时声嘶――急性咽喉炎

c)咳嗽伴吸气性喘鸣――呼吸道梗阻

d)高音调的刺激性干咳――支气管癌

4.3.2咳痰(expectoration)(颜色、性状、气味)

a)白色泡沫痰――慢性支气管炎

b)黄色脓痰――金葡菌感染

c)黄绿色脓痰――绿脓杆菌肺炎

d)粉红色泡沫痰――肺水肿

e)红棕色(巧克力痰)――阿米巴肺脓肿

f)铁锈色痰――肺炎球菌肺炎

g)黑痰――曲霉菌感染

h)粘液痰带血丝――肺结核

i)白色棉球样痰――白色念珠菌肺炎

j)臭脓痰――肺脓肿、厌氧菌感染

4.3.3呼吸困难(dyspnea)

a)吸气性呼吸困难――呼吸道狭窄或梗阻所致。

如:

炎症、肿瘤

b)呼气性呼吸困难――小支气管狭窄或肺组织弹性减弱所致。

如:

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

c)混合性呼吸困难――肺部广泛病变。

如:

重症肺炎、气胸、大面积肺梗死

4.3.4咯血(hemoptysis)

a)定义:

是指喉部以下呼吸道或肺血管破裂,血液随咳嗽由口咳出。

b)常见疾病:

气管的良、恶性肿瘤、支气管扩张、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内膜结核、支气管结石。

4.3.5胸痛(chestpain)

a)胸痛肺和脏层胸膜对痛觉不敏感,肺炎、肺结核、肺梗塞、肺脓肿等病变累及壁层胸膜时,方发生胸痛。

b)胸痛伴高热,考虑肺炎。

c)肺癌侵及胸壁层胸膜或骨,出现隐痛,持续加剧,乃至刀割样痛。

d)病人突发的严重胸痛,并伴有呼吸困难,大汗漓淋者有自发性气胸的可能.

e)亦应注意与非呼吸系疾病引起的胸痛相鉴别,如心绞痛、纵隔、食管、膈和腹腔疾患所致的胸痛。

4.4体格检查(身体评估)

4.4.1望诊

a)胸廓的形态和活动时的变化

b)扁平胸、桶状胸

c)呼吸运动的改变

d)频率改变

e)节律改变(潮式呼吸、间停呼吸、叹气样呼吸、抑制呼吸)

4.4.2触诊

a)气管位置

b)淋巴结检查

c)胸廓活动度

d)触觉语颤

4.4.3叩诊

a)肺上界,肺前界,肺下界

b)叩诊音(清音、浊音、实音、鼓音、过清音)

4.4.4听诊

a)呼吸音增强或减弱

b)呼吸音呼气延长或断续性

c)呼吸音粗糙

d)湿罗音

e)干罗音

f)语音共振

g)胸膜摩擦音

4.5辅助检查

4.5.1血液检查

a)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加,伴有毒性颗粒。

b)过敏性因素或寄生虫感染时,嗜酸粒细胞增加。

4.5.2抗原皮肤试验找哮喘的过敏原,判断结核或真菌感染

4.5.3痰液检查:

细菌培养、痰脱落细胞检查,有助于肺癌的诊断。

4.5.4影像学检查

a)荧光透视+正侧位胸片:

可见心、膈、心血管活动情况。

b)CT:

明确病变部位、性质以及有关气管支气管通畅程度。

c)MRI:

诊断纵隔疾病和肺动脉栓塞。

d)支气管造影术:

诊断支扩、狭窄、阻塞。

e)肺血管造影:

诊断肺栓塞和各种血管先天的或获得性的病变

f)支气管动脉造影和栓塞术:

诊治咯血。

4.5.5支气管镜

a)直接窥视粘膜水肿、充血、溃疡、肉芽肿、新生物、异物等

b)作粘膜的刷检或钳检,进行组织学检查

c)作支气管肺泡灌洗,冲洗液行微生物、细胞、免疫学、生化检查

d)肿瘤、异物、咯血等的诊治、摘除术,引导鼻气管插管治疗。

4.5.6肺活组织检查

a)经纤支镜作病灶肺活检。

b)在胸透、B型超声或CT下定位作经胸壁穿刺肺活检,进行微生物和病理检查。

c)必要时可作剖胸肺活检。

4.5.7胸液检查和胸膜活检 

a)常规胸液检查可明确渗出还是漏出性胸液。

b)检查胸液的溶菌酶、腺苷脱氨酶、癌胚抗原测定及染色体分析,有利于鉴别结核与癌性胸液。

4.5.8呼吸功能测定

了解呼吸疾病损害功能的性质及其程度。

测定通气与血流在肺内的分布、右至左静脉血的分流,以及弥散功能,有助于明确换气功能损害的情况。

5护理

5.1一般护理

5.1.1病房空气消毒

5.1.2休息

5.1.3饮食

5.1.4口腔护理

5.1.5皮肤护理

5.2症状护理

5.2.1咳嗽

a)注意咳嗽的时间、音调,有否痰血咯血。

b)干咳无痰而胸部有闷压感可用蒸气吸入,可使咳嗽减轻。

 

c)咳嗽痰多不易咯出,用超声雾化吸入。

d)药物止咳

中枢性:

可待因、无痰干咳者。

外周性:

咳停合剂、有痰咳嗽。

5.2.2咯痰

a)注意痰的颜色、性状、气味、放置是否分层。

b)护理方法:

鼓、转、拍、雾、吸、引

c)鼓励咳嗽,多饮水。

转换体位。

翻身,拍背。

湿化、雾化吸入、体位引流、机械吸痰。

药物祛痰。

5.2.3咯血

a)小量咯血:

患者安静,卧床休息,消除紧张情绪,咯血可自行停止,必要时用镇静剂,对年老体弱,肺功能不全者慎用。

b)中量咯血:

消除恐惧心理,咳出积血,取患侧卧位,以免波及健侧。

不明出血部位者,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c)大咯血:

易窒息。

[大咯血表现]:

胸闷、烦燥、脉搏细弱、呼吸困难、紫绀、喉头作响,咯血不畅。

[急救措拖]:

a)头低脚高患侧卧位,必要时可呈倒立位。

b)清除呼吸道积血(用手指、压舌板、汤勺等)      

c)保持呼吸道通畅,粗管负压吸引,必要时作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

d)吸氧 4-6升每分。

e)建立静脉通道,抗休克,呼吸中枢兴奋剂,必要时输入新鲜血液。

5.2.4胸痛

a)轻者:

热敷

b)较重者:

用15厘米宽的胶布在呼气状态时紧贴患侧胸部可减少胸壁运动,减轻疼痛。

c)肋间封闭。

应用止痛剂、杜冷丁、强痛定、安痛定等等。

5.2.5呼吸困难

a)观察病情,监测血气分析。

b)环境安静、洁净、合适的温度、湿度。

c)富含维生素、易消化、足热量饮食。

d)安慰鼓励病人。

e)呼吸肌锻炼。

f)氧疗。

g)机械通气。

 

5.3保健指导

a)戒烟。

b)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c)加强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d)注意休息和环境卫生。

e)清淡、营养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f)过敏性疾病,应避免接触过敏原。

 

 

第二章第八节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

1定义

慢性阻塞性肺病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

2病因和发病机制

2.1病因

①吸烟

②职业粉尘和化学物质

③大气污染

④感染

a1-抗胰蛋白酶缺乏:

其他

2.2发病机制

2.2.1气体滞留肺内,肺泡过度充气

①由于支气管的慢性炎症,使管腔狭窄,形成不完全阻塞,吸气时气体容易进入肺泡,呼气时由于胸膜腔内压增加使气管闭塞;残留肺泡的气体多,使肺泡充气过度

②慢性炎症破坏小支气管壁软骨,失去支气管正常的支架作用,吸气时支气管舒张,气体尚能进入肺泡,但呼气时支气管过度缩小、陷闭,阻碍气体排出,肺泡内积聚多量的气体,使肺泡明显膨胀和压力升高

2.2.2肺泡弹性下降,组织结构破坏

①肺泡过度扩张充气或破裂融合,形成肺气肿泡,其破裂

②纸烟成分尚可通过细胞毒性反应和刺激有活性的细胞而使中性粒细胞释放弹性蛋白酶,巨噬细胞在体外和体内试验均证实接触纸烟烟雾后可释放一种类似弹性蛋白酶的一种酶

③肺泡壁的毛细血管受压,血液供应减少,肺组织营养障碍,也引起肺泡壁弹性减退,更易促成肺气肿发生。

3临床表现

3.1症状

●慢性咳嗽

●咳痰

●气短或呼吸困难

●喘息和胸闷

●其他:

体重下降、食欲减退

3.2体征

视诊:

桶状胸,呼吸运动减弱,

触诊:

触觉语颤减弱或消失,

叩诊:

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或不易叩出,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移;

听诊:

心音遥远,呼吸音普遍减弱,呼气延长。

并发感染时肺部可有湿口罗音,若剑突下出现心搏及其心音较心尖部位增强,提示并发早期肺心病。

3.3严重度分级:

0----4级

3.4病程分期:

急性加重期、稳定期

3.5并发症

●自发性气胸

⏹肺气肿易并发自发性气胸,突然加重的呼吸困难,胸痛,紫绀,叩诊呈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X线可确诊。

●肺部急性感染

⏹呼吸道急性感染常易并发支气管肺炎,此时常伴有畏寒、发热、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加重,血象中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老年体弱患者有时虽有严重感染,但无发热。

常仅有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增多。

常易引起呼吸衰竭。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4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4.1X线检查

胸廓扩张,肋间隙增宽,肋骨平行,活动减弱,膈降低且变平,两肺野的透亮度增加。

有时可见局限性透亮度增高,表现为局限性肺气肿或肺大泡。

肺血管纹理外带纤细、稀疏和变直;而内带的血管纹理可增粗和紊乱。

心脏常呈垂直位,心影狭长。

4.2呼吸功能检查

慢支并肺气肿时,呼吸功能既有通气功能障碍如第一秒用力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比值<60%,最大通气量低于预计值的80%,尚有残气容积增加,残气容积占肺总量的百分比增加,超过40%说明肺过度充气,对诊断阻塞性肺气肿有重要意义.

4.3心电图检查

一般无异常,有时可呈低电压.

4.4血液气体分析

如出现明显缺氧二氧化碳潴留时,则动脉血氧分压(PaO2)降低,二氧化碳分压(PaCO2)升高,并可出现失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pH值降低。

4.5血液和痰液检查

一般无异常,继发感染时似慢支急性发作表现。

5诊断要点

根据吸烟史及临床症状和体征,及肺功能的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6治疗

6.1稳定期治疗

●应用舒张支气管药物,如抗胆碱药、茶碱类、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有过敏因素存在,可适当选用糖皮质激素。

●祛痰药

●长期家庭氧疗

6.2急性发作期治疗

●控制感染,特别是发热、咳脓痰及喘息加重时,均应及时采用抗生素治疗。

轻者可口服,较重病人用肌注或静脉滴注抗生素。

常用的抗生素有青霉素G,红霉素及头孢菌素类等。

●祛痰、镇咳

●解痉、平喘

●气雾疗法

7护理

7.1.病情观察

●听诊肺部呼吸音,注意并记录呼吸音的异常改变。

●痰的颜色、性质、粘稠度、气味及量的改变。

●有无脱水状况:

皮肤饱满度、弹性、黏膜的干燥程度。

●出入量是否平衡。

●评估病人的体力状况,包括能否咳出痰液。

7.2一般护理

●提供安静、整洁舒适的环境。

●注意观察咳痰的量及性质,呼吸困难的类型。

●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饮食。

●做好心理护理,消除病人烦躁、焦虑、恐惧的情绪。

7.3常见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

7.3.1气体交换受限

●休息与活动

●病情观察

●氧疗护理

用药护理

呼吸功能锻炼:

缩唇呼吸、腹式呼吸

7.3.2清理呼吸道无效

病情观察

用药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

8健康指导

积极宣传预防和治疗呼吸系统疾病的知识。

避免诱发因素。

家庭氧疗。

营养支持。

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和呼吸肌锻炼,提高肌体的抵抗力。

注意保暖,预防感冒和慢支急发。

合理用药。

9

 

10

 

 

第二章第十节慢性肺原性心脏病(chronicpulmonaryheartdisease)

1概述

1.1概念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chronicpulmonaryheartdisease)是由于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升高,使右心室扩张和(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2流行病学

1)我国患病率约4‰,15岁以上约7‰。

90%以上的患者年龄在40岁以上。

2)病死率约10%~15%。

3)北方高于南方;农村高于城市;吸烟者患病率明显增高。

2病因

2.1支气管、肺疾病

以慢支并发阻塞性肺气肿最为多见,约占80%-90%,其次为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尘肺、慢性弥漫性肺间质纤维化、结节病、过敏性肺泡炎、嗜酸性肉芽肿等。

2.2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

较少见,严重的脊椎后、侧凸、脊椎结核、类风湿性关节炎、胸膜广泛粘连及胸廓形成术后造成的严重胸廓或脊椎畸形,以及神经肌肉疾患如脊髓灰质炎,可引起胸廊活动受限、肺受压、支气管扭曲或变形,导致肺功能受限,气道引流不畅,肺部反复感染,并发肺气肿,或纤维化、缺氧、肺血管收缩、狭窄,使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发展成肺心病。

2.3肺血管疾病

甚少见。

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广泛或反复发生的多发性肺小动脉栓塞及肺小动脉炎,以及原因不明的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症,均可使肺小动脉狭窄、阻塞,引起肺动脉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负荷加重,发展成肺心病。

2.4神经肌肉疾病

罕见,脊髓灰质炎、肌营养不良、原发性肺泡通气不足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导致肺泡通气不足,引起缺氧,肺血管收缩,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发展成肺心病。

3发病机制

3.1肺动脉高压的形成(关键)

3.1.1肺血管器质性改变

1)长期反复发作的慢支及支气管周围炎可累及邻近的肺小动脉,引起血管炎,腔壁增厚,管腔狭窄或纤维化,甚至完全闭塞,使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

2)随肺气肿的加重,肺泡内压增高,压迫肺泡毛细血管,也造成毛细血管管腔狭窄或闭塞。

3)肺泡壁的破裂造成毛细血管网的毁损,肺泡毛细血管床减损至超过70%时则肺循环阻力增大,促使肺动脉高压的发生。

4)肺血管收缩与肺血管的重构。

慢性缺氧使血管收缩,管壁张力增高可直接刺激管壁增生。

肺细小动脉和肌型微动脉的平滑肌细胞肥大或萎缩,细胞间质增多,内膜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非肌型微动脉肌化,使血管壁增厚硬化,管腔狭窄,血流阻力增大。

3.1.2肺血管病变功能性改变

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的原因目前国内、外研究颇多,多从神经和体液因子方面进行观察,现认为体液因素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中占重要地位。

缺氧时收缩血管的活性物质增多,使肺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形成肺动脉高压。

此外尚有组胺、血管紧张素、血小板激活因子参与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

最近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和内皮源性收缩因子(EDCF)在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中的作用特别引人重视,多数人认为缺氧时EDRF的生成减少。

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并非完全取决于某种缩血管物质的绝对量,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局部缩血管物质和扩血管物质的比例。

缺氧可直接使肺血管平滑肌收缩,其作用机制可能因缺氧使平滑肌细胞膜对Ca2+通透性增高,肌肉兴奋-收缩偶联效应增强,使肺血管收缩。

高碳酸血症时PaCO2本身不能收缩血管,主要是PaCO2增高时,产生过多的H+,后者使血管对缺氧收缩敏感性增强,使肺动脉压增高。

3.1.3肺血管重建

慢性缺氧使血管收缩,管壁张力增高可直接刺激管壁增生。

肺细小动脉和肌型微动脉的平滑肌细胞肥大或萎缩,细胞间质增多,内膜弹力纤维及胶原纤维增生,非肌型微动脉肌化,使血管壁增厚硬化,管腔狭窄,血流阻力增大。

3.1.4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稠度增加

慢性缺氧产生继发性红细胞增多,血液粘稠度增加。

红细胞压积超过55%-60%时,血液粘稠度就明显增加,血流阻力随之增高。

缺氧可使醛固酮增加,使水、钠潴留;缺氧使肾小动脉收缩,肾血流减少也加重水钠潴留,血容量增多。

血液粘稠度增加和血容量增多,更使肺动脉压升高。

3.2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3.2.1肺动脉高压→右心室负荷↑→心室受累,心肌受损

3.2.2缺氧+反复感染的细菌毒素→心肌缺氧性,中毒性损伤

3.2.3酸碱及电解质失衡→心律失常→心肌受损

3.3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

缺氧和高碳酸血症除对心脏影响外,尚对其他重要器官如脑、肝、肾、胃肠及内分泌系统、血液系统等发生病理改变,引起多脏器的功能损害.

4病理变化

4.1肺部主要原发性病变(COPD)

4.2肺血管的病变

1)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闭塞;

2)毛细血管床破坏、减少;

3)肺纤维化、肺气肿压迫血管变形

4.3心脏病变

重量增加、右室肥大、室腔增大、肺A圆锥膨隆

5临床表现

4

5.1肺、心功能代偿期(包括缓解期)

A症状

慢性咳嗽、咳痰、气促,活动后可感心悸、呼吸困难、乏力和劳动

耐力下降。

B体征

视诊:

触诊:

心浊音界常因肺气肿而不易叩出

叩诊:

听诊:

多有呼吸音减弱,偶有干、湿性口罗音,次晨消失。

心音遥远,但肺动脉瓣区可有第二心音亢进,提示肺动脉高压。

三尖瓣区出现收缩期杂音或剑突下示心脏搏动,提示右心室肥大。

5.2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包括急性加重期)

5.2.1呼吸衰竭(急性呼吸道感染为常见诱因)

A低氧血症

除胸闷、心悸、心率增快和紫绀外,严重者可出现头晕、头痛、烦躁不安、谵妄、抽搐和昏迷等症状。

B二氧化碳潴留

头痛,多汗,失眠,夜间不眠,日间思睡,出现睡眠规律倒错。

重症出现幻觉、神志恍惚、烦躁不安、精神错乱和昏迷等精神、神经症状,以致死亡。

5.2.2心力衰竭(右心衰竭为主)

A症状

心悸、呼吸困难及紫绀进一步加重,上腹胀痛、食欲不振、少尿。

B体征

1)体循环淤血,颈静脉明显怒张,肝肿大伴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下肢水肿明显,并可出现腹水。

2)因右心室肥大使右房室瓣相对关闭不全,在胸骨左缘第四、五助间隙可听到收缩期杂音,严重者可出现舒张期奔马律。

3)各种心律失常,特别是房性心律失常。

4)病情严重者可发生休克、急性肺水肿或全心衰竭。

 

6

5并发症

6.1肺性脑病(死亡的首要原因)

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症状的一种综合征。

6.2酸酸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肺心病出现呼吸衰竭时,由于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当机体发挥最大限度代偿能力仍不能保持体内平衡时,可发生各种不同类型的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使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病情更加恶化。

对治疗及预后皆有重要意义,应进行监测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6.3心律失常

多表现为房性早搏及阵发性室上性心过速,其中以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最具特征性。

也可有心房扑动及心房颤动。

少数病例由于急性严重心肌缺氧,可出现心室颤动以至心跳骤停。

应注意与洋地黄中毒等引起的心律失常鉴别。

6.4休克:

肺心病休克并不多见,一旦发生,预后不良。

发生原因:

①感染中毒性休克

②失血性休克,多由上消化道出血引起

③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力衰竭或心律失常所致

6.5消化道出血

6.6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7实验室和其他检查

7.1x线检查

7.1.1肺、胸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

7.1.2肺动脉高压征,

①右下脯动脉干扩张:

其横径≥15mm;横径/气管横径≥1.07

②肺动脉段明显突出:

其高度≥3mm

③肺动脉段圆锥部显著突出,锥高≥7mm

7.2心电图检查

主要条件

1)电轴右偏≥+90

2)重度顺钟向转位:

v5R/S≤1

3)Rv1+Sv5≥1.05mV,v1-3呈QS波

4)肺型P波

次要条件

1)右束枝传导阻滞

2)低电压

7.3超声心动图检查

1)右室流出道内径≥30mm

2)右室内径≥20mm

3)右肺动脉内径≥18mm

4)肺动脉干≥20mm

7.4心电向量图检查

7.5肺阻抗血流图及其微分图检查

7.6血气分析

PaO2<8kPa(60mmHg)

PaCO2≤6.7kPa(50mmHg)

PaO2<8kPa(60mmHg)

PaCO2>6.7kPa(50mmHg)

pH值在7.35~7.45之间→呼吸衰竭代偿期

pH值<7.35时→呼吸衰竭失代偿期

7.7血液检查

1)红细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