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GR含参考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52224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3.5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GR含参考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GR含参考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GR含参考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GR含参考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GR含参考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GR含参考答案.docx

《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GR含参考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GR含参考答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GR含参考答案.docx

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GR含参考答案

2020年药理学期末测试复习题[含参考答案]

一、问答题

1.简述沙利度胺(反应停)的临床应用进展。

答:

反应停最初在欧洲作为镇吐剂用于临床,1961年明确发现该药可引起婴儿海豹肢畸形,导致该药迅速撤出市场。

随后的研究发现,反应停对许多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有治疗效果。

如HIV诱导的疱疹性口腔炎、白塞氏综合症、移植物抗宿主病、难治性克隆病及肿瘤等。

2.简述抗生素的不合理用药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

主要体现在:

1.抗生素使用的指征不强或根本无用药指征,实际上存在很大的滥用和浪费现象。

2.不顾患者的生理、病理、免疫状态等情况而用药,有些老年人年愈古稀竟将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头孢菌素等轮番使用,最终导致肾功能衰竭而死亡。

3.不合理联合使用抗生素,抗生素滥用以及不适当联合应用的结果,不仅浪费药物和金钱,而且增加了抗菌素的副作用及细菌的耐药性。

3.简述基因工程药物。

答:

基因工程药物是指应用基因工程技术生产的药品,这类药物是将目的基因与载体分子组成重组DNA分子后转移到新的宿主细胞系统,并使目的基因在新的宿主细胞系统内进行表达,然后对基因表达产物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大规模生产目的基因表达的产物。

4.简述什么是遗传药理学?

答:

药物作用的差异有些是由遗传因素引起的,研究遗传因素对药物反应影响的学科称遗传药理学。

它是药理学与遗传学相结合发展起来的边缘学科。

遗传因素对药物反应的影响比较复杂,遗传物质的多态性是主要因素。

5.何谓药物不良反应?

何谓药物的副作用和毒性反应?

答:

凡与用药目的无关,并为病人带来不适或痛苦的反应统称为药物不良反应。

副作用是指药物在治疗剂量时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作用;毒性反应是指在剂量过大或药物在体内蓄积过多时发生的危害性反应,一般比较严重。

6.什么是药物作用的特异性?

答:

药理效应归根结底是药物分子与生物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大多数活性药物都能与某种生物大分子结合而引起某种特定效应,但并不是任何药物分子都能与任何生物大分子结合,二者结合后也不是都能产生药理效应,这就是药物作用的特异性。

7.简述药物作用的两重性。

答:

所谓药物作用的两重性,即药物一方面可改变机体的生理生化过程,有利于治病,称治疗效应。

另一方面可引起生理生化过程紊乱或结构改变等危害机体的不良反应。

危害机体的不良反应包括:

毒性反应、副作用、继发性作用、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等。

11.简述药物作用与药理效应。

答:

药物作用是指药物对机体的初始作用,是动因。

药理效应是药物作用的结果,是机体反应的表现。

功能提高称为兴奋,功能降低称为抑制。

8.何谓新药?

新药研发分为哪三个阶段?

答:

新药是指未曾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已上市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适应症亦属新药范围。

新药研发可分为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上市后药物监测三个阶段。

9.口服胰岛素制剂的研究进展。

答:

口服给药成为目前INS给药的研究热点。

近几年来的研究,通过一定的制剂工艺如:

包衣以防降解和药用高分子材料选择、修饰、改性再佐之以酶抑制剂,胰岛素(INS)促进吸收剂、脂质体包裹胰岛素等方法,制备INS的口服制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INS的生物利用度。

最终实现INS口服制剂的临床应用。

10.罗格列酮的临床研究进展。

答:

罗格列酮是治疗糖尿病的新型药物,属于噻唑烷二酮类,通过对二型糖尿病病人的空腹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HbA1c均值变化的比较,该药与其他传统抗糖尿病药物如与二甲双胍、磺酰脲类、胰岛素联合用药时,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降糖效果优于单独用药,对只接受过饮食疗法的病人的效果优于接受过其他抗糖尿病药治疗的病人。

11.简述黄酮类化合物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

答:

1.精神调节作用,包括抗抑郁作用:

抗焦虑作用,治疗精神分裂;2.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3.中枢神经抑制作用;4.镇痛作用,改善记忆作用,对神经内分泌具有调节作用。

12.简述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

答:

根据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否有可逆性而将其分为竞争性拮抗药和非竞争性拮抗药。

竞争性拮抗药能与激动药竞争相同受体,其结合是可逆的。

而非竞争性拮抗药与受体结合非常牢固,一般是共价键结合,分解极慢或不可逆转,生理功能恢复靠受体新生。

13.简述药物流行病学的研究范畴。

答:

1.科学发现用药人群中的药品不良反应,保证用药安全。

2.为药品临床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合理用药。

3.建立用药人群数据库,是药品上市后的管理监测规范和实用,提高药物警戒工作的质量,有助于减少药物不良事件(ADE)。

4.通过对ADR因果关系的了解和判断,有助于改进医师的处方决策,提高处方质量。

14.简述何谓表观分布容积?

答:

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血药浓度和体内药量的比值是恒定的。

表观分布容积是指所用药物剂量,按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的血药浓度来估计的体液的容积。

由于它并不代表真正的容积,故称表观分布容积。

可用于推测药物在体内的分布范围的大小。

15.简述孕激素对骨代谢的间接作用。

答:

孕激素对骨代谢的间接作用有很多途径,主要有:

⑴可在体内转换成雌激素;⑵与降钙素有协同作用,降钙素可以抑制破骨细胞,也可以防止其他细胞转换为破骨细胞,同时,可增加肾脏对钙离子的清除;⑶与糖皮质激素相拮抗;⑷可影响多种细胞因子。

16.简述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的不良反应研究进展。

答:

1.胃肠道不良反应:

如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出血和溃疡等,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2.皮肤反应:

如皮疹、剥脱性皮炎等;

3.肾脏损害:

包括急性肾衰、尿潴留、急性间质性肾炎、肾乳头坏死等。

4.肝脏损伤:

轻者为转氨酶升高,重者可致肝细胞变性坏死;5.其他:

如心血管、血液系统不良反应等。

17.植物性雌激素的研究进展。

答:

1.植物性雌激素来源于各种植物,是具有动物雌激素生物活性的一类化合物。

其结构和功能相似于雌二醇。

2.迄今为止,已发现的植物性雌激素主要有黄酮类、异黄酮类、香豆素类、木脂素类、三萜类、查儿酮类等。

3.植物性雌激素对激素依赖性疾病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心血管疾病及骨质疏松等具有广泛的防治作用,并且较少有雌激素样副作用的产生。

18.简述天然产物活性成分抗艾滋病病毒的药理机制。

答:

天然产物中抗艾滋病病毒活性成分的药理机制:

⑴阻止病毒与细胞CD4(免疫球蛋白超基因家簇中的重要成分,与免疫有关的分子)受体结合;⑵抑制逆转录酶、整合酶、蛋白酶和糖基化;⑶影响抗艾滋病病毒(HIV)的装配和释放。

19.简述异喹啉类化合物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答:

异喹啉类化合物主要分布于约27种植物中,在结构上可分为简单异喹啉类、异喹啉酮类、双/单苄基异喹啉类、原小檗碱等十七类。

现已发现异喹啉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包括抗菌、抗肿瘤、镇痛、调节免疫功能、抗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降压等。

近年来报道动物和人体内也存在内源性异喹啉类化合物,它们作为神经调节剂激活受体或调节酶的活性而发挥重要作用。

20.简述维甲酸类药物的组成。

答:

维甲酸类是维生素A的衍生物。

维生素A复合物中有三个主要成分:

维甲醛或视黄醛;维甲醇或视黄醇;维甲酸三种。

维甲醛是视循环中的主要成分,由维甲醇逆向脱水而形成,还可以再氧化形成不可逆的维甲酸。

维甲醇是从食物中摄取的,在体内转运、储藏等都是这一个成分。

维甲酸在自然界不多,主要由人工合成。

21.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的研究。

答:

目前应用的第四代药物有:

左氧氟沙星、洛美沙星、氟罗沙星、司帕沙星等。

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在保持了原有对G-细菌具有良好抗菌活性的基础上,对G+菌的抗菌活性增强。

对呼吸道常见病原菌的作用比第三代有所增强。

由于第四代喹诺酮类药物结构改变,具有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进食不影响吸收,半衰期长等特点。

22.简述喹诺酮类药物发展的四个阶段。

答:

第一阶段:

此阶段有萘啶酸等3个品种,它们对大多数革兰阴性菌有活性,而对革兰阳性菌和绿脓杆菌几乎无活性。

第二阶段:

以吡哌酸为代表,其抗菌谱与萘啶酸大体相同,但抗菌活性更强,而且对绿脓杆菌也有活性。

第三阶段:

此阶段有诺氟沙星和环丙沙星等产品。

它们的抗菌谱扩大为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及葡萄糖非发酵菌,并且其活性强。

均有很好的组织渗透性。

第四阶段:

此阶段有司帕沙星等3个品种,它们的抗菌谱与药代动力学性质同第三代产品相比无十分明显差异,但突出特点为抗菌谱是目前临床上使用的各类抗菌药中最广的。

23.简述抗真菌药物的研究进展。

答:

抗真菌药按照应用范围不同,分为治疗深部霉菌病和治疗浅部霉菌病两大类。

前者主要包括两性霉素B和氟胞嘧啶,后者有灰黄霉素等可供外用的药物,如水杨酸、硫化硒等。

近年来开发的唑类抗霉菌药,如咪康唑、酮康唑等属广谱的抗霉菌药,对深部或浅表霉菌病都可适用。

抗霉菌药都有较强的毒性,两性霉素B的肾毒性,酮康唑类和灰黄霉素的肝毒性,都是需要重视的问题。

24.简述脉络宁注射液的药理学研究进展。

答:

1.对凝血机制的影响:

研究表明本品具有同时抑制体外,体内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进而可能抑制血栓的形成;可对抗血栓的形成与促进血栓消除。

2.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改善微循环,对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

3.对心脑血管系统的影响:

可通过改善血管和凝血功能,发挥治疗作用;对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

对脑组织和血管有保护、修复作用。

 

25.简述氯胺酮的不良反应。

答:

1.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梦幻、谵语、躁动、惊厥;2.呼吸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呼吸抑制,呼吸暂停、支气管痉挛、哮喘等;3.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胃出血;4.循环系统不良反应,表现为血压上升,心率增快、血压下降;5.其他:

复视、暂时失眠、变态反应、苏醒延迟等。

26.小儿使用非处方药的注意事项。

答:

小儿如果患了小伤小病或已明确诊断的一切慢性疾病,家长可依据医生的意见使用非处方药进行治疗,但应注意:

1.辩明病情,有的放矢。

小儿抵抗力弱,易患病,不可随便给药;

2.选药慎重,把握剂量。

3.妥善保管,防止意外。

4.疗效不佳或出现异常反应时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7.简述硝酸甘油临床新用途。

答:

硝酸甘油用于心绞痛治疗已有100多年,其静脉制剂用于心肌梗死、充血性心力衰竭等疾病治疗已为人们熟知。

该药在内科临床尚有如下用途:

咳血、急性肺水肿、支气管哮喘、门脉高压症。

28.简述硝酸甘油临床用于治疗咳血的药理机制。

答:

硝酸甘油临床用于治疗咳血的药理机制:

对风心病二尖瓣狭窄引起的咯血以及肺结核所引起的咯血均有明显的止血作用,其止血机制系该药可松弛血管平滑肌,扩张周围血管,减少回收血量,降低心排出量,在减少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的同时,肺循环血量减少,从而达到止血目的。

29.可引起剂量依赖性肝损害的药物有哪些?

其中对乙酰氨基酚引起肝损害的机制是什么。

答:

1.对乙酰氨基酚、水杨酸盐类、四环素类和甲氨蝶呤等,可引起剂量依赖性肝损害。

2.对乙酰氨基酚在治疗剂量下,与葡萄糖醛酸苷和硫酸盐结合被代谢,代谢物经尿排出体外,大剂量时,这一代谢途径会饱和,大量的对乙酰氨基酚被氧化为活性代谢产物,后者具有直接损害肝细胞的能力,从而引起肝细胞坏死。

30.简述甲氧氯普安(胃复安)的新用途。

答:

 胃复安除具有较强的止吐作用外,在临床上有许多新的用途:

1、十二指肠溃疡。

2、糖尿病性胃轻瘫。

3、幽门梗阻。

4、催乳、急腹症、晕动病、直立性低血压等。

31.简述目前治疗胃溃疡药物按作用方式的分类。

答:

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病较多见,近年来由于对该病发病机理的认识不断深入,使其治疗药物也不断增加,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类:

(1)抗酸药。

(2)抑制胃酸分泌药。

(3)胃粘膜保护剂。

(4)抗幽门螺杆菌药。

32.简述根治幽门螺杆菌的研究进展。

答:

根治溃疡中的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减少消化溃疡病的复发。

以铋剂为基础的三联用药(铋剂+四环素+甲硝唑)在菌株敏感及病人配合的情况下,根治率可达95%以上,但副作用较多。

由奥美拉唑与两种抗生素[克拉霉素和(或)阿莫西林和(或)甲硝唑]组成的三联用药或与以铋剂为基础的三联组成的四联用药更有效或疗程更短,疗效不受菌株对咪唑类药物耐药性的影响。

33.简述茶碱的时辰药理学。

答:

茶碱的药动学参数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

上午给药,F及t1/2均较高,故血药浓度亦较高;下午及晚上给药,F及t1/2均有明显下降;晚上清除率较上午、下午为高。

34.简述可使茶碱血药浓度升高的药物。

答: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为肝微粒体酶抑制剂,可抑制茶碱的代谢和清除。

2.喹诺酮类、异烟肼、西咪替丁、别嘌呤醇、口服避孕药:

为肝药酶抑制剂,可抑制茶碱的代谢和排泄。

3.其他药物:

磺胺甲基异噁唑竞争性与蛋白结合,使茶碱血药浓度明显升高;氯霉素、克林霉素、林可霉素影响茶碱的肝内代谢;沙丁胺醇、大蒜素使茶碱t1/2延长,血药浓度明显升高;美西律可阻止茶碱脱甲基,从而清除降低血药浓度升高。

35.简述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剂型研究概况。

答:

近年来胰岛素非注射给药途径剂型研究包括眼内、鼻腔、口腔、舌下和直肠给药系统,主要有:

(1)胰岛素眼用液。

⑵胰岛素鼻腔用微球、粉剂、喷雾剂、胶浆。

(2)其他还研究了胰岛素微乳、胰岛素口腔贴、胰岛素直肠用软胶囊、凝胶栓、植入剂、微丸、微囊等新剂型。

36.不同年龄段用药参考剂量是多少?

答:

1.新生儿用药参考剂量为1/16成人用药量; 

2.1个月-6个月的幼儿用药参考剂量为1/10成人用药量; 血脑屏障,大部份以原形由尿排出。

3.抗菌谱广,对G-菌有强大抗菌活性,在碱性环境中作用增强;抗菌机制相似,为阻碍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4.主要不良反应为耳毒性、肾毒性和阻滞神经肌肉接头。

5.易产生抗药性,各药之间有完全或单向交叉抗药性。

37.简述受体的概念及特性。

答:

受体是一类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化学物质,首先与之结合,并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受体具有如下特性:

灵敏性、特异性、饱和性、可逆性和多样性。

38.老年人的用药原则是什么?

答:

不少药物在老年人比在青年人更易引起副作用,所以用药一定掌握以下几个原则:

1.根据诊断确定用药; 

2.用药从简,严格地遵循个体化原则,寻求最佳剂量;

3.选择适宜的给药方法;

4.加强药物监测; 

5.注意老年人易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

39.简述近年来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研究动向。

答:

近年来头孢菌素的主要研究动向是:

1.为提高抗革兰氏阳性菌、铜绿假单胞菌和临床上难控制的细菌等活性,寻找新一代头孢菌素。

2.大力发展口服头孢菌素,第四代头孢菌素已应用临床。

3.探索具有双重作用的头孢菌素。

试图连接抗菌作用机制不同的喹诺酮类抗菌药,以期扩展抗菌谱、增强抗菌活性,改善药代动力学性能。

40.简述多潘立酮的药理作用。

答:

多潘立酮属于苯并咪唑衍生物,是多巴胺受体阻断剂,不易通过血脑屏障,具有胃肠推动和止吐的作用。

它对胃肠运动的作用类似甲氧氯普胺,但不能被M胆碱受体阻断药降低。

它阻断胃肠D2受体,加强胃肠蠕动,促进胃的排空,协调胃肠运动,防止食物返流,该药对结肠作用很小。

41.简述奥美拉唑的作用特点和适应证。

答:

本品为壁细胞H+/K+-ATP酶(质子泵)的特异性抑制剂,抑制胃酸分泌的最后步骤,对基础胃酸和各种刺激引起的胃酸分泌都具有抑制作用,作用强而维持时间久(持续24h以上),溃疡愈合率略高于H2受体阻断剂。

主要在肝脏代谢,约80%尿中排出。

适用于十二指肠溃疡、胃溃疡、难治性溃疡、吻合口溃疡、反流性食道炎、胃泌素瘤及胃出血。

42.何谓抗生素后效应?

答:

抗生素后效应(Post antibiotic  effect,PAE)系指细菌与抗生素短暂接触后,当抗生素浓度下降,低于MIC或消失后,细菌生长仍受到持续抑制的效应,其是抗生素药效学的一个重要特性。

1.粘液分泌促进药:

口服后刺激胃粘膜引起恶心,反射性促进支气管腺体分泌增加。

由于分泌物主要是浆液,故使痰液稀释,易于咳出。

2.粘痰溶解药:

粘痰溶解药是一类能改变痰中粘性成分,降低痰的粘滞度使之易于咳出的药物。

43.简述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理。

答:

磺胺类药物是广谱抑菌剂。

它通过干扰细菌的叶酸代谢而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磺胺药的结构与氨苯甲酸极为相似,可与其竞争二氢叶酸合成酶,妨碍二氢叶酸合成,最终影响核酸的生成,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

44.简述喹诺酮类药物的共同特点。

答:

1.抗菌谱广,抗菌活性强,具有独特的抗菌作用机制,与其他类抗菌药物无明显交叉耐药。

2.口服吸收好,组织穿透力强,体内分布广,体液及组织内浓度高。

3.多数品种为口服制剂,其血浆t1/2较长,某些品种可供注射给药。

45.简述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理。

答:

喹诺酮类药物以细菌的脱氧核糖核酸为作用点,通过抑制细菌DNA螺旋酶活性,造成染色体上不可逆损害,阻碍DNA复制,并且与DNA的SOS修复有关联,使细胞失去分裂功能而起抗菌作用。

除此之外,其杀菌作用的出现可能是喹诺酮类药物使细菌产生新的粘肽水解酶或自溶酶,最终导致细菌产生溶菌。

46.简述传出神经系统药物的作用机制。

答:

1.作用于受体:

许多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可直接与胆碱受体或肾上腺素受体结合而发挥作用。

结合后所产生效应与神经末梢释放的递质效应相似,称为激动药;结合后不产生或较少产生拟似递质的作用,并可妨碍递质与受体结合,从而产生与递质相反的作用,称为阻断药。

2.影响递质:

影响递质的合成、释放、转运、存储和转化。

47.简述传出神经系统受体的分类?

答:

1.胆碱受体:

能与Ach结合的受体为胆碱受体或乙酰胆碱受体。

可分为N胆碱受体和M胆碱受体。

2.肾上腺素受体:

能与去甲肾上腺素或肾上腺素结合的受体。

肾上腺素受体又可分为α肾上腺素受体和β肾上腺素受体。

3.多巴胺受体:

能与多巴胺受体结合的受体。

4.突触前膜受体:

通过正反馈或负反馈来调控递质的释放,影响效应器官的反应。

48.简述多次给药的稳态血浆浓度。

答:

多次给药后药物达到稳态浓度的时间仅决定于药物的消除半衰期,一般来说,药物在剂量和给药间隔时间不变时,约经4~5个半衰期可分别达到稳态浓度的94%和97%。

提高给药频率或增加给药剂量均不能使稳态浓度提前达到,而只能改变体内药物总量(即提高稳态浓度水平)或峰浓度与谷浓度之差。

49.简述何谓半衰期?

答:

半衰期一般情况下是指消除半衰期,它是指药物在体内分布达到平衡状态后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它是反映药物消除快慢的程度的参数,也反映体内消除药物的能力。

50.老年人用药时产生药源性疾病的原因有哪些?

老年患者易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是什么?

答:

1.原因有:

⑴药物滥用; ⑵饮食失调和营养缺乏; ⑶慢性病态对药物作用的影响。

(4)生理机能和器官功能减退.(5)各种原因引起的药物依从性差(如随意增减剂量、忘服、误服)及重复用药等。

2.老年患者易出现不良反应的药物是:

(1)抗高血压药物;

(2)抗心律失常药;(3)抗微生物药;(4)强心苷类药物。

51.简述地西泮的药理作用。

答:

1.抗焦虑:

对各种原因引起的焦虑均有显著疗效。

2.镇静催眠。

3.抗惊厥、抗癫痫。

  

4.中枢性肌肉松弛。

5.其他:

较大剂量时可致记忆缺失呼吸性酸中毒、降低血低、减慢心率。

52.单克隆抗体治疗肿瘤的研究进展。

答:

随着生物技术在医学领域的快速发展和从细胞分子水平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肿瘤生物治疗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通过淋巴细胞杂交瘤单克隆抗体技术或基因工程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单抗) 药物是生物技术药物领域的重要方面。

单抗由于具有性质纯、效价高、特异性高、血清交叉反应少或无等特点,在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已证实,其对前列腺癌、卵巢癌、胃肠道肿瘤、鼻咽癌、恶性黑色毒瘤、血液系统肿瘤等肿瘤治疗都具有重大意义。

53.试比较肝素与双香豆素的异同。

答:

1.肝素在体内外均可抗凝,起效快,持续时间短,口服无效,作用机制主要为激活血浆内AT-Ⅲ。

双香豆素只有体内抗凝作用,起效慢,作用时间长,可口服,作用机制为竞争性对抗维生素K参与的某些凝血因子的合成。

2.两药均用于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主要不良反应均为易致自发性出血。

54.哪些药物可影响华法林的作用?

答:

1.广谱抗菌素抑制肠道细菌,使体内维生素K减少,使华法林作用加强。

2.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可与华法林发生协同作用,

3.保泰松等可置换血浆蛋白。

4.西咪替丁等因抑制肝药酶而使华法林作用加强。

5.巴比妥类因诱导肝药酶而使华法林作用减弱。

55.何谓首剂现象?

答:

首次给药引起强烈效应的现象称之为首剂现象或首剂效应.与药物本身作用强烈,使患者不能耐受有关。

如哌唑嗪可致严重的体位性低血压、晕厥、心悸等,其发生原因可能是阻断交感神经的缩血管效应,扩张容量血管,减少回心血量所致。

56.有高血压病史的患者能同时应用麻黄素吗?

答:

麻黄素为中枢兴奋及升压药物,多次滴用,可通过鼻粘膜吸收而使血压升高。

两者升压作用相加,能使患者血压大幅度升高,甚至可能引起高血压危象。

因此,不能同时应用。

57.简述可乐定长期使用后突然停药,为何可出现血压突然升高?

答:

可乐定长期使用后突然停药少数病人可出现短时的交感神经功能亢进现象,如心悸、出汗、血压突然升高等。

这可能是长期使用该药后,突触前膜α2受体敏感性降低,负反馈减弱,去甲肾上腺素释放过多所致。

58.氯丙嗪主要有哪些不良反应?

答:

1.常见不良反应:

中枢抑制症状(嗜睡、淡漠、无力等)、M受体阻断症状(视力模糊、口干、无法、便秘、眼压升高等)和α受体阻断症状(鼻塞、血压下降、体位性低血压及反射性心悸等)。

2.锥体外系反应;

3.其他:

如药源性精神异常、惊厥与癫痫、过敏反应、心血管和内分泌系统反应和急性中毒等。

59.简述肝功能不全患者的用药原则?

答:

1.明确诊断,合理选药。

2.避免或减少使用对肝脏毒性大的药物。

3.注意药物相互作用,特别应避免肝毒性药物合用。

  4.肝功能不全但肾功能正常者可选对肝毒性小并从肾脏排泄的药物。

5.初始用药时宜小剂量,必要时进行TDM,做到给药方案个体化。

6.定期检查肝功能,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60.纳洛酮为什么能拮抗吗啡的呼吸抑制?

 

答:

1.吗啡急性中毒时出现三大典型症状:

呼吸深度抑制、昏睡、针尖样缩小的瞳孔。

2.纳洛酮与吗啡受体的亲和力比吗啡或内源性配体脑啡肽还要大,能竞争性阻止并取代吗啡样物质与受体的结合,阻断吗啡的作用,因而能拮抗吗啡的呼吸抑制等作用,并可迅速诱发吗啡依赖者的戒断症状。

61.吗啡中毒死亡的原因是什么?

怎样抢救?

答:

1.中毒原因:

吗啡中毒表现为昏迷、瞳孔极度缩小(严重缺氧时则瞳孔散大)、呼吸高度抑制、血压降低甚至休克。

呼吸麻痹是中毒死亡的主要原因。

2.抢救:

需用人工呼吸、给氧抢救;吗啡拮抗药盐酸纳洛酮抢救,该药对吗啡之呼吸抑制有显著效果,如用药无效,则吗啡中毒诊断可疑。

62.肝素和枸橼酸钠都能用于体内、体外抗凝吗?

答:

肝素抗凝作用较为强大,它在体内体外都有迅速的抗凝作用。

枸橼酸盐在体内易被氧化,机体氧化枸橼酸盐的速率一般接近于其输入率。

因此,枸橼酸钠只能做体外抗凝剂。

63.巴比妥类作为催眠药有哪些缺点?

答:

1.易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可产生严重的戒断症状;

2.诱导肝药酶的活性,干扰其他药物经肝脏的代谢;

3.不良反应多见,过量可产生严重毒性。

因此,巴比妥类已不作镇静催眠药常规使用。

64.镇咳药根据其作用部位不同,可分为哪几类?

答:

1.中枢性镇咳药:

选择性地抑制咳嗽中枢,这类药常能影响延脑其他中枢,而引起成瘾、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它又可分为两类:

(1)成瘾性镇咳药:

如可待因。

(2)非成瘾性镇咳药:

如咳必清、咳平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