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51625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0.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湘教版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湘教版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湘教版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湘教版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湘教版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湘教版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docx

《湘教版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湘教版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湘教版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docx

湘教版版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最新最全

八年级上册地理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第一节中国的疆域

1.伟大的祖国(位置)

1、半球位置:

2、海陆位置:

是一国家。

3、经纬度位置:

大部小部分在没有

4、我国纬度位置的优越性:

气候差异大,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了有利条件。

5、我国海陆位置的优越性:

(1)位于亚洲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使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在夏季风湿润气流的影响下,降水丰富,有利农业生产;

(2)海陆兼备,东部地区有利与海外各国友好往来;西部地区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我国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各国直接往来,便于对外交往和合作;

(3)沿海有许多优良的港湾,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2.辽阔的疆域:

领土的四端:

最北:

53"N;最南:

海南省南沙群4。

N;最西:

新覆73。

最东:

135。

E。

2、陆地面积:

960万平方千米。

居第位。

仅次于

(1)濒临的海洋:

从北往南有海岸线长

(2)中国海域最大的岛是台湾岛,第二大岛海南岛,

(3)内海领海宽度12海里。

(4)钓鱼岛位于黄岩岛位于(P5地图)

3.众多的邻国

1、陆界线:

多千米

2、陆上邻国:

14个:

3、隔海望的国家:

第二节中国的行政区划

一、行政区划

U三级行政区划:

三级及特别行政区

2.34个省级行政单位:

3.我国邻国最多的省级行政单位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单

4.我穿过的行政单位自东向西依次是:

我国各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简称及行改中心

行政单位

简称

行政中心

行政单位

筒称

行政中心

北京市

北京

海南省

海口

天津市

天津

安徽省

合肥

上海市

沪或申

江西省

南昌

重庆市

重庆

青海省

西宁

河北省

石家庄

贵州省

贵或黔

贵阳

河南省

郑州

甘肃省

甘或陇

兰州

山西省

太原

陕西省

陕或秦

西安

山东省

济南

四川省

川或蜀

成都

湖北省

武汉

云南省

云或滇

昆明

湖南省

长沙

香港

香港

广东省

广东

澳门

澳门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台湾省

台北

辽宁省

沈阳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乌鲁木齐

吉林省

长春

西藏自治区

拉萨

江苏省

南京

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

呼和浩特

浙江省

杭州

广西壮族自治区

南宁

福建省

福州

宁夏回族自治区

银川

第三节中国的人口

_、人口数量世界第一:

1、总量:

2010年达13.7亿;占世界人口总数的l/5o

2、省区分布:

最多:

;最少:

3、我国人口突出特点:

2.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新中国成立以来人口増长快

(1)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医疗卫生条件的改善。

(2)人口死亡率大幅度下降。

3.人口分布疏密不均。

1、地理分布特点:

东部人口密度大、人口多(稠密);西部人口密度小、人口少(稀疏)-(分布特点:

沿海河湖、平原、盆地交通和经济发达等地区人口多)

2、人口分界线:

煮月一一勝冲注黑河市省的腾冲县)

3、我国人口密度量大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我国人口密度最小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

第四节中国的民族

1.56个民族

1、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族人口占少数民族占

2、少数民族人口不一:

人口最多。

3、各民族具有地位。

2.这是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1、汉族主要分布地区。

2、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台少数民族最多的省)

3.独特的民族风情:

[彝族——傣族_一维吾尔族——蒙古族——汉族一一朝鲜族一一

藏族一一高山族——回族一壮族一苗族,侗族一—

2侗族的特色建筑一一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第一节中国的地形

1.山脉纵横交织

1、成地形

(1)山脉纵横交错,把全国分成若干地形区

(2)山脉成为地形区的界线P27的表格1

2、我国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P21

(1)东西走向的山脉:

最北一列:

中靠南的•-

(2)南北向的山脉:

位于中国中部的

(3)东北一西南走向的山脉:

西侧的一列:

中间的_列:

东侧_列:

台湾山脉的主是中国

(4)西北一东南向的山脉:

(5)弧形山脉:

8844.43米,

(6)省级行政区域单位分界线:

河北和山西(太行山)福建和江西(武夷山)湖北和重庆(巫山)

青海和甘肃(祁连山)西藏和新疆(昆仑山)广东和湖南(南岭)

3.中华五岳:

(山东)、(陕西)、(湖南)、(山西)、(河南)我国山脉两侧地形区名称一览表

山脉名称

两侧地力

以区名称

西侧

东侧

大兴安岭

内蒙古高原

东北平原

太行山脉

黄土高原

华北平原

巫山

四川盆地

长江中下游平原

横断山脉

青藏高原

云贵高原

南侧

北侧

天山山脉

塔里木盆地

准噥尔盆地

昆仑山脉

青藏高原

塔里木盆地

二、地形复杂多样

L地形特点:

地形复杂多样:

高原、平原、盆地、丘陵和山地。

2、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3.主要地形区特征:

(1)四大高原:

世界屋脊,高山终年积雪,冰川纵横。

大江大河发源地;

(2)地面起伏和缓。

(3)——黄土广布;

(4)——石灰岩广布,

(5)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一一的内陆盆地:

内有我国最大的和丰富的油气资源

(6)准嚼尔盆地一一受大西洋湿润气流影响。

柴达木盆地一一内陆高原盆地和;

(8)四川盆地__,内有成都平原(天府之国)

(9)三大丘陵:

林业和牧业

(10)三大平原:

东北¥原最大,黑土厂布;

华北平原——匍捲平原,地势低平

长江中下游平原一一地势低平,湖泊众多,

(11)山地面积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1/3•山地的优缺点:

p28

(12)山区:

山地,丘陵和崎岖的高原合称山区•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

(13)山区常见的自然灾害有:

一、地势西高东低

我国地势的突出特征:

2、三级地势阶梯的概况:

P20

阶梯名称

平均海拔

主要地形区

分界线

第一阶梯

4000米以上

靑藏高原、柴达木盆地

昆仑山一祁连

山一横断山;

大兴安岭一太行山—巫山~一雪峰山

第二阶梯

1000—2000米

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里木盆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准疇尔盆地

第三阶梯

500米以下

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和三大丘陵-

3、西高东低的地势对气候、河流、交通、经济.水能的影响:

(1)对气候:

使海洋湿润气流从东至西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2)对河流:

许多大江大河自西向东流入海洋;

(3)对交通:

东西向的河流沟通了东西交通;

(4)对经济:

方便了沿海和内陆的联系;

(5)对水能:

在阶梯的交界处,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利发电.读图p30三个阶梯的分界线及地形区。

第二节中国的气候

我国气候特征:

①气候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③多特殊天气:

④多旱涝灾害「

一、气候复杂多样

1、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

(1)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1我国冬李气温分布特点:

南方温暖,而战往北气温就越低应因:

2我国夏李气温分布峙点:

除青藏高原外,成因:

我国冬季气温最低处是气温最高处

夏季最热的地最冷的地方是靑藏高原夏季温度低的原

(2)我国习惯从北到南划这样划分是根据Mi(rc的积温来划定。

另外,青藏高原为

温度带的划分与分布:

P35的表格,记图2-22.23、24.25、26、27、28

我国降水的分布规律

基本特点(规律)

原因

影响

名称

内容

空间分布规律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渐少

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季风。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降水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

东南部湿润,愈向西北部內陆越干燥

 

显,降水稀少

时间变化

季节变化

降水季节分配不均,降水集中在5月到9月的夏秋季

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

使我国旱涝灾害频繁,夏季风强或来的早,北涝南旱;夏季风弱或来的晚,南涝北旱

年际变化

各地降水年际变化大,南方较小,北方较大,西北干旱地区最大

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的

降水的南北差异

北方:

降水少,雨季短;南方:

降水多,雨季长

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律决定的。

形成北方的春旱、夏涝;江淮地区的梅雨和伏旱

③我国的干湿地区:

P37表格

科学家根对比,将我国分四种干湿地区类型。

干湿地区的植被类型

干湿地区

天然植被

湿润地区

森林

半湿润地区

森林、草原

半干旱地区

草原

干旱地区

荒漠草原、荒漠

2、是中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二

(1)什么是季风:

夏季一一偏南风(西南李风来自印东南季风来)冬季一一偏北风

(2)导致中国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主要原因。

降水和时空分布(降水分配不均,集中于夏季,且年际变化大;年降水量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3)夏季风影响雨带推移及带来的旱涝灾害,P40第二段

季风名称

成因

发源地

风向

性质

影响范围(地区)

冬季风

由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因素的影响而形成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和蒙古高原一带

陆地一海洋偏北(西北、东北)

寒冷

干燥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台湾等)

夏季风

太平洋、印度洋的热带海面

海洋一陆地偏南(东南、西南)

温暖湿润

东南季风:

我国东部广大地区西南季风:

我国西南华南长江黄河中下洲地区

(4)季风区与非季凤区的划分:

为界线

秦岭淮河一线大致和我国的一月份(0X:

)等温线,(800on)等降水屋(暖温带)与(亚热带)•(湿润)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一致。

我国气候类型:

(青藏高原)、西部高原山地表现出明特征。

我国是唯一一个拥有三种季风气候的国家。

(5)季风区指的是受影响的地区。

二、特殊天气

多特殊天气:

主要有

多气象灾害:

洪涝是我国发生频繁、损失严重的自然灾害。

对我国的一种气候灾害。

气象灾害发生的原因、危害及预防措施

灾害

季节

原因

危害

预防措施

台风

夏秋

热带气旋强烈活动

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加强预报,建防护林

洪涝

连续性降水

洪水泛滥

加强预报,修水利工程

寒潮

强冷空气入侵

严寒、大风、霜冻

预报及时,及早准备

干旱

全年

降水异常偏少

粮食减产、用水困难

节约用水,修水利工程

三、对我国影响最大的气象灾害—-旱涝灾害

1、洪涝:

夏秋季节

2.干旱:

影响最大.最常见、范围最广。

第三节中国的河流

一、外流区为主

地表和地下径流最后注入海洋的河流,叫做外流河。

外流河分布区域,成为外流区。

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即河水流入内陆湖泊或消失于荒漠之中的河流,叫做内流河。

内流河分布的区域,叫做内流区。

1、外流区

(1)主要外流河及注入的海洋

注入太平洋:

黑龙江.乌苏里江、辽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闽江、珠江、澜沧江注入印度洋:

雅鲁藏布江、怒江。

注入北冰洋:

额尔齐斯河

(2)我国我河流是最长的河流是

(3)是世界上开凿最早、长度最长的运河。

它北起北京,南到杭州,经过6个省,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5大水系。

2、内流区

(1)主要内流河:

塔里木河:

我国最长的内流河,位于塔里木盆地北部。

3、内外流河的水文特征对比

夏季风盛行时

水文特征

水量

水位

结冰期

含沙量

水量大

水位上涨形成汛期

无结冰期

辽河、海河、黄河含沙量大

成因

降水大

气温高

冬季风盛行时

水文特征

水量小

水位下降形成枯水期

秦岭淮河以北的河流有结冰期

成因

降水量小

1月气温在0度以下

4.我国的上

£要湖泊

(1)青藏高原湖区: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咸水湖,也是我国湖泊。

(2)东部平原湖区:

鄱阳湖(第一大淡水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

二、滚滚长江

U长江的源流概况

1.

(1)发源地:

长江发源干流先后、、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最终注入全长是我长河,也是亚洲第一长河、世界第三长河-

2.

(2)上、中、下游的划分:

(湖北省,上中游划分地)、(江西省,中下游划分地)。

长江上游的特点是:

多峡谷、多支流、水量大、富水力:

中游的特点是:

多曲流、多支流、多湖泊;

下游的特点是:

江宽水深、江海相连、航运便利。

中游被称为。

这样弯曲的河道对航运和水流有哪些不利于航行,水流不畅,极易泛滥成灾,因此有“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说法。

解决办法:

裁弯取直,建分洪工程,建水利枢纽工程等。

(3)长江干流流经的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区、云贵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凰

(4)主要支流及湖泊:

主要的支流和湖泊:

雅著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琥江、汉江(长江最长的支流)、鄱阳湖.洞庭湖.太湖

2、长江的水能开发:

(1)水能最集中的河段:

集中在上游河段①源头至宜宾段②三峡段;原因:

落差大•降水丰富’

(2)长江三峡:

由矍塘峡.巫峡.西陵峡组成;位于第二和第三阶梯的交界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具有防洪、发电.航运、水产养殖、供水、灌溉、旅游等功能,世界最大的水电站。

(3)葛洲坝

3、航运价值高

(1)有利条件:

降水丰富,江阔水深,终年不冻,干支流通航里程长约7万千米。

(2)运输价值:

水运成本低;流域经济发达,资历源丰富;与南北向的铁路线相交,联系广泛。

(3)货运量占全国的60%。

4、长江之害在于中下灾害:

上游地中下游地区加固江防大堤。

三、滔滔黄河

1、黄河的源概况

黄河发源于流经9个省(自治区)注入全长5500千米,流域面积75.24万平方千米,是我国笫二长河。

(1)上.中、下游的划分:

(内蒙古,上中游划分地)、(河南,中下游划分地)。

黄河上游的特点是:

多峡谷、多支流.水量大、富水力:

中游的特点是:

多支流、多泥沙;

下游的特点是:

“地上河"O黄河“地上河”成因:

黄土高原土层疏松,中游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导致泥沙的大量淤积使黄河下游的河床不断抬高

(2)主要支流:

洸河,連水(上游),汾河、渭河(中游)

2、黄河的水能开发

(1)水能集中在上游、中游

(2)主要水电站:

龙羊峡、三门峡、小浪底等

3.黄河的治理:

①在上、中游特别是在黄土高原地区,大力工作,控制水土

流失,减少泥沙下泄;②在下才口固黄河大堤。

长江与黄河的对比:

项目

长江

黄河

发源地

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

青藏高原上的巴喀拉山

注入海洋

东海

渤海

长度

6300千米,我国第一长河

5464千米,第二长河

流域面积

180万平方千米

75万平方千米

上中下游的划分

源头——宜昌——湖口一入海口上中下

源头一一河口一一桃花峪一一入海口上中下

支流与湖泊

北:

雅碧江、岷江.嘉陵江、汉江南:

乌江、湘江、赣江鄱阳湖.洞庭湖、太湖、巢湖

汾河、渭河,洸河,連水

流经省区

青、藏、川、滇、渝.鄂、湘、赣、皖.苏、沪;

青、川.甘、宁.内蒙古.晋、陕、豫、鲁

流经地形区

青藏高原、横断山脉、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

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水文特征

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流量小、汛期短、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

第一节自然资源概况

一.什么是自然资源:

存在与自然界、能为人类提供福利;

1.主要类型:

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洋资源

2.自然资源的特征

(1)自然资源的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

科学技术进步不断拓展资源开发和保护的空间:

空气、风景

(2)自然资源数量巨大,但又是有限的。

3.可再生资源:

气候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

应有计划,有限制地加以开发利用。

4.非可再生资源:

金属矿产,非金属矿产,煤炭,石油,天然气。

应综合利用.注意节约,避免浪费和破坏。

5.新能源:

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能.核能、氢能等。

特点:

污染小、储量大、分布广等。

低碳经济是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

第二节中国的土地资源

一、人多地少

1、土地是人类生然资源

2、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不及世界的

二、类型齐全

U各类土地资源齐全:

(各类土地利用类型比例图)

2、草地面积较广,所占比重大。

居世界前列。

而耕地、林地所占比重相对偏小。

3、中国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分布在新疆、内蒙古的干旱荒漠,以及青藏高原上的高寒荒漠等。

三、区域差异明显:

空间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区域差异明显

1.耕地分布

2.林地分布在、(人二林知次生林)o

3.草地分布在地区。

4、土地资源质量的区域差异:

区域

地形

热量与降水

土地类型

东部季风区

北方

平原广,耕地多

热量较低,降水少

旱地为主

南方

丘陵山地耕地少

热量高,降水丰富

水田为主

西部内陆

荒漠为主耕地少

热量较为丰富,降水不足

草地和荒漠为主

青藏高原

光照充足,热量不足

高寒荒野

4.珍惜每一寸土地

1、耕地存在的问题:

人均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工矿与建筑用地占用及乱占耕地,使耕地面积减少一一对策:

提高耕地的生产力;适当开垦荒地,提高利用率。

2、林地存在的问题:

管理不力,滥伐现象严重一对策:

营林、护林.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

3、草地存在的问题「超载,管理不力,造成退化一一确定合理的载畜量,划区轮牧,防灾。

4、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第三节中国的水资源

一、中国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特点。

U南方约占全国总面积的40%.却占全国总流<80%以上。

2、黄.淮、海流域面积占全国耕地的38%,以上但水资源只占6轧

3.水资源空间分布的五个带:

P73;图3-20

我国水资源供需情况对应地区

地域

水资源供需情况

对应的地区

北方

平水带

华北平原.辽东半岛

少水带

青藏高原北部、东北平原西部

缺水带

塔里木盆地、內蒙古高原

南方

丰水带

武夷山脉、海南岛

多水带

长江中下游平原、横断山区

二、时间分配不均及其对生产的影响。

1、中国水资源时间分配上:

2、对生产的影响一一易造灾害。

3.节约每一滴水

L地区分布不均——兴建跨流域的调水工程。

南水北调工程(最大规模)。

把收江流域富余的水调入缺水的华北.西北地区。

2、时间分布不均一一兴建水库。

(小浪底)(三峡水利枢纽)。

3、小浪底水利枢纽是黄河干流上的最大水利枢纽工程;三峡水利枢纽是目前长江干流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

4、我国各大水系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水系其次

6、污染和浪费一一节约和防治

7、缓解缺水问•题的根本途径:

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保护水资源,防止水污染。

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建立“节水型社会”。

8、南水北调工程:

东、中、西三条路线:

P76图3-24.

第四节中国的海洋资源

一.多样的生物资源

1、优越的海洋自然环境

(1)地跨多个温度带:

0

(2)大陆架面积宽广。

(3)海水温度适中。

四大海产:

3、四大渔场:

黄渤海渔场、南海沿岸渔场、北部湾渔场。

5.我国海水养殖产量占海洋水产品产量的1/3以上。

6.我国海水养殖品种有淞、軽、輕、嵐昱、牡蜒、鲍鱼等。

7.我国沿海的大陆架上,蕴藏着相当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

我国具有工业开采价值的海洋矿产资源有链石、钛帙矿、石英砂等

8.我国开发利用的海洋化学资源主要是从海水中提取竝和篋、澳、碇等化学元素。

二.巨量的化学资源

k.淮北盐场.布袋盐场、鹫歌海盐场。

第四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

第一节:

农业

1、直接利用所从事的生产活动。

一种让“土地奉献"的产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

2、农业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国家。

4、目前,中国的谷物、肉类、籽棉、油菜籽、茶叶.水果等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1位;谷物人均占有量接近世界平均水平,棉花人均占有量超过世界平均水平。

5、中国农业生产的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新型农业:

创汇农业、观光农业.绿色农业等。

国第一大粮食作物。

6、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

亡住商品粮基地(在图上找出)。

7、中国经济作物有:

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经济作物具有:

经济价值高、种植技术要=商品率高等特点。

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的分布

分布地区

粮食作物

油料作物

糖料作物

纤维作物

饮料作物

北方

小麦等旱地作物为主

花生和大豆

甜菜

棉花

秦淮以南的丘陵山地是茶叶的主产区。

华南是热带经济作物基地:

椰子、可可、咖啡

东北是春小麦,华北是冬小麦

山东河南是花生的主产区。

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

黄河流域

南方

水稻等水田作物为主

油菜子

甘蔗

棉花

长江流域是油菜子最大产区,

华南、四川盆地和广西

长江流域

特色

新疆长绒

福建、浙江、云南是主产茶区

8、油菜在中国种植面积最广,长江流域是中国最大的油菜产区;花生在山东、河南两省相对集中。

甘蔗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广西为最大产区:

甜菜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地。

9、中国的畜牧业分为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

四大牧区是:

内蒙古、新惡、西藏、靑海。

有利条件:

草原辽阔,牧场宽广,水草肥美,适宜放牧。

10、农耕区畜牧业以畜禽饲养为主。

四川、湖南、河南是中国商品生猪的主要产区。

饲养方式由农户分散饲养向专业化生产转变。

第二节:

工业

1、工业是国民经济煤炭、钢铁、水泥、发电量、棉布.汽车.电视机.电冰

箱等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2、最大能源的煤炭工业分布:

(1)我国是世最多的国家,我国产煤最多的首。

(2)基地:

山西的大同、阳泉;河北的开滦、峰峰;河南的平顶山;內蒙古的霍殊河;黑龙江的鸡西、鹤岗;贵州的六盘水、江苏的徐州;安徽的淮北、淮南。

3、第二大能分布:

(1)基地:

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

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和山东交界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陕西和內蒙交界的神府一鄂尔多斯油田

(2)未来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4、潜力巨大的水能开发地区:

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松花江的上游。

5、钢铁工业的分布:

钢铁工业大多分布在铁矿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如K川的攀枝花、有靠近市场和便利的海运等条件。

6、中国基本形成以工业设备、农业机械、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布局相对合理的机械工业体系,形成辽中南、京津唐、山东半岛、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武汉、重庆等全国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