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营利性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50763 上传时间:2023-01-10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79.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营利性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营利性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营利性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营利性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营利性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营利性分析.docx

《商业银行营利性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营利性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银行营利性分析.docx

商业银行营利性分析

商业银行营利性分析

商业银行营利性分析

导言:

商业银行(CommercialBank)是百姓、企业、政府、机构等最常用的银行。

银行有多种,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政策性银行、储蓄所、信用社等等。

不同银行的目的、作用、功能、操作、经营范围、经营科目、服务对象、对风险的容忍度等等有很大区别,甚至完全不同,不能一概而论。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范围包括吸收公众、企业及机构的存款、发放贷款、票据贴现及中间业务等。

它是储蓄机构而不是投资机构。

什么是商业银行(徐阳)

1、基本定义最初使用“商业银行”这个概念,是因为这类银行在发展初期,只承做“商业”短期放贷业务。

放款期限一般不超过一年,放款对象一般为商人和进出口贸易商。

人们将这种主要吸收短期存款,发放短期商业贷款为基本业务的银行,称为商业银行。

我国的商业银行是指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设立的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等业务的企业法人。

我国实行的是分业经营模式。

为了适应我国分业经营的现时特点和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2003年12月27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的决定》。

新《商业银行法》对原来商业银行法不得混业经营的有关规定进行了修改,规定“商业银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得从事信托投资和证券业务,不得向非自用不动产投资或者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企业投资,但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

为什么商业银行能够高盈利

2010年的数据显示,16家上市银行净利润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的50%,而到了2011年前三季度,在银行股数量不变,而A股公司数量继续大幅增加的情况下,银行股净利润占全部上市公司净利润不降反升,占比达到54%。

据银监会最新发布的数据,2011年,中国所有商业银行的总资产超过113万亿,占全部金融资产的90%以上,净利润超过1万亿,商业银行平均每天"吸金"28.53亿元。

近些年,中国实体经济的利润普遍收窄,而商业银行每年利润以20%-70%的增幅高速增长,银行的高盈利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什么因素决定了商业银行的高利润?

(李飞南周琪)

1.良好的宏观环境

近10年来,中国经济基本上保持每年以8%以上的增长速度高速增长,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财富都迅速增加。

国际经验表明,当一个国家或者地区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并持续向上增长的时候,城镇化、工业化的进程会明显加快,人们的消费方式和消费行为也会发生重大的转变,对金融服务和金融产品的需求会有一个质的飞跃,而中国正处于这样一个阶段。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波及全球,世界经济增速普遍放缓,中国的经济也出现下滑迹象。

2009年初开始,中国政府实施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实行了大规模的经济刺激政策和重点产业振兴计划。

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指引下,银行信贷大幅激增。

2010~2011年虽然增长速度有所回落,但是由于2009年的天量信贷使基数扩大了很多,使得信贷增量比次贷危机前还是高出不少。

在中国近30年发展过程中,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55%,信贷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大资金带动大增长是中国经济成长的基本模式。

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阶段,投资欲望和需求普遍高于发达国家,信贷的扩张被经济的强劲增长和名义利率的下降所推动。

从理论上讲,实体经济的增长强化了消费者的信心和商业繁荣的气氛,而消费和投资的兴旺带动了资金需求。

次贷危机后,信贷的供给在很大程度上来自政府大干快上的需求。

地方政府将资金缺口通过政府的融资平台,将落实项目资金的重任推向了商业银行。

另外,国民高储蓄和经济增长高速度的特征,促使货币供给量的持续宽松和经济体对银行贷款的旺盛需求,是银行持续成长的优良宏观基础。

银行的财务数据表明,这些年生息资产(主要是贷款)增长的大幅上升,使以利差为主要收入来源的银行利润大增的最重要原因。

可以看出近些年银行业的高利润是在宽松货币政策刺激下流动性泛滥、资本账户没完全开放、利率和汇率机制还没有充分市场化、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未实现根本转变之前的特定宏观环境下取得的。

2.相对垄断的市场结构

以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方式和货币的超发给经营货币的商业银行经营带来了巨大的市场和商机。

流通中货币的存量在已从2001年的15万亿增加到2011年的85万亿,增加了5.6倍,远远超过GDP的增长,这给经营货币的银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资源。

与此同时,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设立实施了最严格的管控,与巨大的需求相比,无论是银行类机构,还是银行的产品和服务都远远无法满足需要。

同时政府相关政策保护了银行,使银行旱涝保收。

2011年由于通货膨胀的压力,货币政策开始全面收紧。

而2009年开始的经济刺激政策主要投向基础设施建设、民生工程和政府背景的企业和项目。

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持续提高和信贷规模严格管控的情况下,银行有限的信贷资源大多支持了政府的大项目,造成了中小企业贷款无门,信贷资金的严重供求失衡导致存贷款利差急剧扩大,中小企业的利润被银行大量吞噬。

传统存贷款业务的利差和新兴业务的手续费的双重推动,形成了商业银行的暴利源泉。

高速增长的经济发展带来旺盛的金融需求,为相对垄断金融资源的商业银行创造了盈利源泉,而国家对银行准入和价格的严格管制和政策的保护加剧了银行业的供需矛盾和银行业竞争不足,为商业银行实现自我盈余积累创造了条件。

3.商业银行的改革和业务转型

2001年中国加入WTO,银行业的改革全面提速。

从2003年开始,四大国有银行通过股份制改造、上市、引入外资、激励机制的建立等开始了全面的改革,逐步建立一整套崭新的市场激励和约束机制,利益和竞争等企业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全面提升和带动中国银行[0.34%资金研报]业整体的市场化程度和效益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伴随着财产和财富收入的快速增长,全社会的金融理念都在不断更新。

商业银行作为企业,在不断追求利润的情况下,借鉴发达银行发展的经验,开始了由依赖存贷款利差的传统业务向利息收入和非利息收入并重的业务转型,贴近客户需求,不断开发以收费为基础的新兴业务领域的市场,非利息收入不断增长。

综上所述,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货币量的增发等宏观环境是中国商业银行高盈利的最主要原因,相对垄断的市场结构是重要的推手,同时市场化改革激发了商业银行追求盈利的内在动力。

这些共同构成了银行高利润的主要原因。

二、如何看待银行的高盈利?

(余吉)

1.商业银行的定位是为实体经济服务

在商业银行的理论中,有这样一个公理:

0<利率<平均利润率(即实体经济的平均利润率)。

从这个公理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商业银行应该为实体经济服务的定位。

但是在当下的中国,银行业的利润率和收益率远远高于实体经济,这使大量的资金逃离实体经济涌入金融业。

产业空心化,严重背离了银行业的基本定位。

商业银行赚的盆满钵满是建立在对其它行业利益的侵蚀过程中,是以中小企业融资成本不断飙升为代价的。

银行暴利,企业艰难,这是一种畸形的金融化过程。

诚然,银行业的发展能够创造价值,对于一国经济起飞很重要。

但是银行业的盈利远远超过实体经济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一个国家民营经济或实体经济无法生存,光靠金融的繁荣是没有出路的。

2.银行与工业企业的人均利润没有可比性

从商业银行发展的历史可以看出,银行与工业企业的运营模式完全不同。

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其资金的规模至关重要。

就资金利润率来说,银行比其他行业低很多。

例如利差为3%的毛利率在其他行业并不多见。

但是银行为什么总体利润高,是因为一个银行运作的资金规模比一般的工业企业大很多。

一个1000人的工业企业运转的资金可能是5000万,但是如果是一家银行,5000万的资金规模太小,银行贷款利率就降不下来,就不可能为实体经济服务,也就无法生存。

一家30人的银行可以运作30亿的资金,工业企业与银行的运营模式完全不同。

另外银行员工的受教育程度远远高于一般的工业企业的工人,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很大。

因此不能简单地将银行的人均利润与工业企业相比。

3.银行收费业务是业务转型和发展的方向

银行的收费业务属于非利息收入。

长期以来,中国商业银行依赖存贷款利差,利息收入占到总收入的80%~90%,业务品种单一,抗风险能力差。

伴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利差将收窄,银行将面临利润下滑的压力。

发达国家银行的利息收入与非利息收入一般为各占半壁江山。

因此中国的银行业面临着业务的转型,也就是业务的多样化经营,这样可以开拓更多的利润渠道,分散风险。

中国经济的低杠杆化,为金融创新和银行的发展预留了巨大的空间。

近些年银行都在业务转型,不断开发理财、保理、保险、财务顾问等新兴业务,这些业务基本上都是非利息收入的收费业务。

银行业务中收费业务是与银行提供的新产品和新服务相伴而行的,因为能够有新的利润来源和收入,银行就会有动力去不断创新。

等价交换原则是市场化运作的规律。

因此不应笼统反对银行服务收费项目总量的增长,而应关注收费服务是否合理。

在银行和消费者不对等的情况下,如果银行能够在某些项目上薄利多销,让消费者享受到质价相符乃至超值的金融服务,这样的收费服务能够增加消费者的净福利和社会的总福利。

我国商业银行服务收费问题研究(唐小虎)

1、服务收费的中外资比较及国际惯例

 由于商业银行服务收费自主定价,各行在收费类别、收费名目与费率标准上均有较大差异,短期内无法全面汇总、比较。

但从中外资银行服务收费的总体情况来看,中资银行中间业务收费种类远远少于外资银行,费率普遍低于外资银行。

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中资银行和外资银行在收费问题都遭受到消费者的质疑,但比较而言,中资银行面临的处境更为不利。

原因如下:

一是受社会、历史因素制约,中资银行承担的社会责任多,客户群体广泛,高、中、低端客户并存,无法通过选择客户,且中间业务发展时间短,发展水平低,目前开展的项目主要面对的是中低收入群体(中资银行与外资银行在收费项目上没有可比性),这一群体对银行收费的价格敏感性较强;二是我国商业银行对部分中间业务实行自主定价不足5年时间,定价策略、收费经验不足,缺乏与消费者充分有效沟通,容易引起消费者的误解;三是我国处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渡的特殊国情。

2、总体来讲,中外资银行在服务收费方面存在以下两大差距:

 差距之一:

外资银行服务定价是其选择客户,实现市场发展战略的重要工具。

中资银行服务的大众性,决定其无法有效利用这一手段选择客户。

 差距之二:

外资银行服务较高定价与其产品的复杂性及高附加值是分不开的,中资银行受市场及自身创新能力所限,目前尚无法做到这一点。

导致了中资银行面临收费环境的考验:

中低端客户价格敏感性强,费率低且易受到质疑。

 关于社会舆论及有关方面经常提及的国际惯例,我们认为,国际上一些通行的做法及成熟市场国家银行的经验,有些是市场发展的必然,但更多的是囿于特殊的历史和社会背景。

具体而言,如何规范商业银行的收费行为,可以参照成熟市场的国际惯例;至于商业银行提供服务收不收费,收费多少,从根本上讲取决于市场发展状况、银行发展战略、银行提供服务能力以及商业习惯等因素,这些因素各国各地各行以及不同时间都会存在不同,并没有国际惯例可循,因此,商业银行提供相关服务并对这些服务自主定价,是国际通行的做法。

 当然,在市场及市场主体发展不够成熟的阶段,不成熟的市场主体可能会利用一些特殊的市场地位,推出一些不明智、不理智的收费项目和不合理的费率。

政府部门对这些收费行为进行指导,或通过行业协会来引导商业银行的收费行为,是完全符合市场发展逻辑的。

3、社会比较关注的几项收费情况

 我们对社会公众比较关注的,如小额账户管理费、异地存取款费、零钞清点费等几项中间业务收费进行了专门调研,各行一致认为,合理收费对整合银行资源、提高银行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收取小额账户管理费,目的是提醒客户合理开立账户,引导客户管好用好银行账户,有效管理账户,且充分考虑、照顾到了社会弱势群体。

据工行反映,截至2005年6月30日,工行个人活期存款余额在10元以下的账户约1.4亿个,占账户总数的36.85%,除部分特定目的的账户,长期闲置不用低效及无效账户达到1亿个以上,而且还在不断增长积累。

农业银行反映,在实行小额账户收费之前,小额账户(账户余额低于500元的个人活期账户)占全部个人活期账户数量的比例高达76%,但存款余额占比只有1.25%。

对此,若不采取措施加以治理,银行将背上沉重的包袱。

鉴于此,国内多数商业银行相继对个人人民币活期存款低余额账户实行收费。

以工商银行为例,收费范围为余额低于300元(含)(2006年以后,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调整为300元-500元,但目前均暂按300元收取)的活期存款账户,收费标准为3元/季。

这个标准与在华外资银行(他们收费的出发点是为了选择客户)规定的账户管理费相比仅具有象征意义。

银行这样做的目的,主要不是为了增加收入,而是为了敦促客户对其久悬不用、多余的账户主动进行清理,既利于客户自己有效管理其存款账户,又可以腾出计算机系统内存,提高银行账户资源的使用效率,降低经营成本。

同时,通过收费约束,引导客户根据其日常需求合理开立银行账户,形成较为理性的消费银行服务的行为。

况且,各银行特别是四大行都从承担社会责任的大局出发,对少则8类,多则11类居民日常生活所必须的银行账户免收小额账户管理费,基本保证了每一个家庭都有一个免费的银行账户。

 对跨地区存(取)款业务的收费,主要会员单位认为,实质并非对存取款行为本身收费,而是对办理跨地区结算业务收取费用,相当于同系统内的异地汇款业务。

异地存(取)款业务实现异地存取实时到账,是现代科技在银行领域的重要应用,是对传统货币资金流转支付方式的一场革命。

与传统汇款方式相比,极大节省了客户资金流转风险和成本,提升了资金时间价值,提高了客户服务效率。

在对汇款业务收费的情况下,对此项业务收费更是理所当然农行此项业务收费收入将近占全部中间业务收入的40%。

至于国外银行不收取此项业务费用的国际惯例,原因是国外银行普遍收取了相应的开户费用和账户管理费,涵盖了此项业务的成本。

 关于零钞清点费,按照“3号令”有关规定,目前只有部分银行向对公客户收取了零钞清点费,对私客户尚未收费。

对于对公客户来讲,收取零钞清点费主要是基于银企双方的基础上的协议定价,属于双方合作的内容之一,是在双方自愿的前提下制定的收费,因此不会造成其他影响。

对私客户零钞清点费实行政府指导价,收费定价权归银监会,截至目前,由于银监会尚未出台具体收费标准,各行收费缺乏政策依据,所以没有收费。

 一些媒体对银行小额账户收费、异地存(取)款收费和零钞清点费等断章取义,歪曲事实,误导了社会舆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