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中小学综合学科生命课堂实践研究》.docx
《开题报告《中小学综合学科生命课堂实践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题报告《中小学综合学科生命课堂实践研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开题报告《中小学综合学科生命课堂实践研究》
开题报告《中小学综合学科生命课堂实践研究》
《中小学综合学科生命课堂实践研究》
课题开题报告
长春市朝阳区教师进修学校
综合部
2014年
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他们自己以及他人的学习。
”我国台湾的教育学者林生博先生在论及合作学习时指出:
“合作学习乃是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目的在于使学习活动成为共同的活动,其成效关系到团体的荣辱。
”北京师范大学肖川博士研究并提出: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生本教育创始人郭思乐教授提出“有效的合作学习是实现生本教育的重要途径,是生本教育课堂教学的显著标注,也是生本教育常规的课堂教学方法。
”
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国内也产生了许多新的教学流派和模式。
《中国教育报》2007年8月连续九期刊登了国内九大教学流派回顾,介绍了影响较大的九种教学模式。
分别是自学辅导教学、尝试教学、异步教学、诱思探究教学、情景教学、和谐教学、张思中十六字(英语)教学法、三位一体(英语)教学法、青浦实验。
—3—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历经十年的实验,取得比较成功的经验,这对解决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有极大的帮助。
时下,全国很多省份的老师都纷纷到广州取经,并积极的投入到生本教育的实验中。
但是,郭思乐的生本教育体系不可能直接转嫁到我区,因为实验区和我们本地在社会、观念、历史基础、社会需求等多方面条件存在诸多差异,而且使用的教材不同(他们用生本实验教材而我们用长春版新教材),班额不同,学生情况也不同。
生搬硬套显然不符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
针对此状况,我课题组提出了《生命教育理念下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的课题,并进行研究。
若此课题得以立项并实施,我们将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一理念,通过研究,创造一种条件,达到放开学生的手脚,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自由和自信地表达,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当今,开展教学模式研究的学校及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量之多无法统计。
这些研究以认知规律、人本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等作为理论基础,以实现教学方式的改变为突破口,以实现三维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为目的,结合本区实际和对新课程的理解,制定课堂教学流程,形成各自的课堂教学模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可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已经得到教育工作者的认同,合作学习是拓展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发展学生的多种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一种重要途径。
但在运用中也存在较多问题,如小组活动重视形式,课堂纪律有时处于无序状态,学生间缺乏高效的合作,学生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合作不够主动,有些合作甚至是一种赶“潮流”的合作,其实质效果并不理想,对学生的学习与能力的提高极为不利。
正是在对当前这种现状反思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本课题的研究。
我区提出的生命教育理念紧扣“心中想着学生,过程服务学生,结果惠及学生”这一核心目标,多措并举。
在学片备课中,集思广益挖掘学科生命教育的渗透点;课外延伸,多重渠道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点燃生命的希望之火;学科融合,引领学生感受生命的力量,创造生命之和谐;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独立生活能力和合作意识;鼓励评价,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激发智慧火花,获得成功的幸福感。
这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厌学问题,并为广大教师“减负”,用教师的“无为”造就学生的“有为”,从而达到“少教多学”、“不教而教”的目的。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理论价值
(一)理论价值:
1.我部室在“十一五”期间承担省教科院重点课题“小学生生命活力的教育”课题研究,在管理机制、教学机制、德育理念、校园文化和打造以生命活力教育为品牌的办学特色上形成规模,在生命视域下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取得成果,在建设有活力的教育上有一定的策略研究,为“十二五”继续研究生命教育打下牢固的基础。
2.中华民族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优秀民族,有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和优秀教育思想,孔子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韩愈的“明道和行道”,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等教育思想,至今还影响着教育。
传承中华民族先进的文化教育思想,是开展生命教育的价值所在。
3.当今的中国社会经历了改革与开放,从闭关锁国到借鉴引进世界发达国家的文化、技术与教育。
杜威、皮亚杰、加德纳等著名教育家,也都从发展学生生命,调动生命活力等方面有过精辟论述,中外合璧,同样要求我们开展生命教育。
(二)实践意义:
1.创设生命课堂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缺乏科学的引导,在学生中极易产生生理、心理和道德发展的不平衡现象。
因此,需要积极引导学生科学理解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正确认识生命现象和生命的意义。
2.创设生命课堂是现代化学校建设的需要
以人为本是学校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学校教育的对象是鲜活的生命个体,加强生命教育,构建和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生命教育网络,建立和完善生命教育课程体系,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多方面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健康成长是现代学校教育的神圣使命。
3.创设生命课堂是提升全民素质的需要
中小学生是国家的未来,他们的生命质量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前途与命运。
在中小学大力开展生命教育,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存质量,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观;有利于学生养成勇敢、自信、坚强的品格;有利于学生提高合作和竞争的意识,进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四、课题界定及支撑性理论
在学科教学中充分体现尊重生命的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科学利用一切教育资源和教育方式,尊重差异,关爱生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我们通过创设生命课堂,转变教师观念和教学行为,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以生本激扬生命,使教育充满阳光,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深入挖掘学生的潜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激励学生自主、主动、积极、快乐地学习,使学校成为绽放生命、励志求知的百花园,使教师成为与时俱进、激扬生命的教育人,把学生培养成为“积极向上、自信大方、友好合作、知识丰富、思维活跃、成绩优秀”的时代新人。
同时,通过实施生本教育,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把教师从繁重琐碎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改变教师的工作状态,创造教师的职业幸福,提升教师的生命质量。
本着“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这一生命教育的理念,找出生本教育与我们本地实施的长春版教材教学相融合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使生本教育与我区特有情况有机整合;通过研究,创造一种条件,达到放开学生的手脚,减少对学生的束缚,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自由和自信地表达,促进学生自主地学习,从而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广大教师“减负”,把教师从大班额繁重的教学工作中解放出来,达到“少教多学”、“不教而教”;构建可借鉴、可操作、可推广的生命教育教学模式。
五、研究目标、内容、过程、方法设计
(一)研究目标:
本研究从生命教育研究入手,通过对生命教育的内涵在小学教育中如何实施得出有效的策略,促进学校特色的发展,提升师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
1.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区域特色建设的理论研究。
主要包括概念的解读,生命教育的学校文化建设的价值、文化建设的原则等方面。
2.生命教育的内涵在中小学阶段的维度分析。
主要包括生命教育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管理维度、教学维度、德育维度、教师维度、学生维度等的解析。
3.生命教育视域下的心理健康教育、法制教育的研究。
主要围绕着如何在生命教育理念下有效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法制教育的策略。
4.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学校文化建设的关系。
主要包括我区综合学科愿景重塑、管理变革、教师信念的变化等方面。
(二)研究内容:
1.重构生命课堂理念下综合学科师生关系的研究。
2.创新生命课堂理念下综合学科课堂教学组织方式的研究。
3.构建生命课堂教学中评价体系的研究。
4.构建综合学科生命教育课堂教学模式
5.小组自主合作学习的有效性的研究
6.前置性作业的设计研究
(三)研究过程
本课题研究自2014年4月——2019年4月,历时五年时间
第一阶段:
课题准备阶段(2014年4月——2014年7月)
1.组织全体课题研究人员学习生本教育、解读《朝阳区课改实施意见》,针对前置性作业的设计和小组合作学习、课堂教学中的具体操作进行培训。
2.组织实验教师去外校听课、学习。
3.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教育科研方法,国内外著名的教学法(流派),课堂教学法理论,国内各地区、学校成功的课堂教学法(范例);开展《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培训,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为课题研究打下扎实的基础。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2014年9月——2018年4月)
1.研究制定课题操作流程和评价标准。
2.子课题小组基础研究,包括国内外教学法理论与实践比较研究,我区课堂教学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3.子课题小组研究制定各学科、各课型课堂教学操作流程。
4.应用行动研究法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
利用“一课多轮课例研究”方法,不断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完善模式。
实践—研究—再实践—再研究,直到形成一种比较科学的操作流程。
在实践过程中,应用评价标准评价的过程,同时也是科学的评价标准的形成过程——研究过程。
5.阶段性总结交流,写好研究论文,案例分析,心得体会,阶段性总结报告。
第三阶段:
课题总结阶段(2018年4月——2019年4月)
1.整理分析课题研究材料,进行评价反思,开展结题讨论与总结
2.将实验过程和实验成果撰写成实验研究报告。
3.收集整理研究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出版课题研究论文集.
4.收集整理课件和课堂实录(视频),刻录成光盘。
5.出版专著。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收集、分析、综合有关教学法的科研文献材料,获取所需利用的信息。
2.调查研究法:
通过运用问卷、访谈、测量、研究等科学方式,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收集有关问题或现状的资料,从而获得关于课题研究的相关事实,并形成关于课题研究的科学认识。
3.行动研究法:
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条件,对实验对象施加影响。
有目的的观察记录实验对象的变化,从而深入开展课题研究。
六、完成本课题研究任务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
杨玲、穆阳
组员:
李庆辉、梁小涵、刘卉、杨立楠、张志东、吴迪、王仪
(二)经费保障:
学校投入经费进行课题的实验研究。
(三)制度保障:
建章立制,规范科研管理,形成科学化管理方式。
(四)技术保证:
聘请专家担任顾问,选派骨干外出培训,组织外出参观学习等。
(五)课题研究与学校工作相协调:
做到教学科研化,科研教学化,使学校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同步发展、共同提高。
七、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论文集。
2.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3.课堂教学应用课件、视频。
4.生命课堂案例、教案资料集
5、开展活动相关资料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