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米以下脚手架方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3959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8.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米以下脚手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24米以下脚手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24米以下脚手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24米以下脚手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24米以下脚手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4米以下脚手架方案.docx

《24米以下脚手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米以下脚手架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4米以下脚手架方案.docx

24米以下脚手架方案

一、编制依据·················································································1

二、工程概况·························································································1

三、材料要求·················································································3

四、脚手架形式·············································································3

五、施工准备·················································································4

六、地下室外脚手架搭设的方案·················································5

七、外脚手架的基本构造·····························································5

八、外脚手架的搭设及拆除施工工序

·········································8

九、安全管理·················································································9

十、落地外脚手架计算································································12

 

一、编制依据

1、主要依据

本工程高大模板支撑专项方案依据国家现行规范标准,我公司企业标准和成功的管理经验,及工程施工图和工程招标文件编制而成。

工程项目施工图: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结构平面图,施工立面和剖面图等相关施工图。

2、规范规程

本脚手架安全专项施工方案主要参考以下规范和标准:

《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01);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

二、工程概况

1、工程概述

工程地点:

佛山市顺德区大良镇

工程名称:

保利中辰大厦

结构类型:

框剪结构。

工期要求:

1279日历天;

质量标准:

合格

建设单位:

广州富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监理单位:

佛山禅建监理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勘察单位:

建材广州地质工程勘察院

施工单位:

广州富利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

建设规模:

总建筑面积约181445平方米

2、结构概况

一、本工程项目共3栋高层及附属裙房,其中办公楼1座,共24层,楼高99.5米,公寓1座,共32层,楼高99米,酒店及酒店式公寓1座,共33层,楼高150米,酒店配套裙房,共5层,楼高33米,总建筑面积181445平方米,其中地下室建筑面积为55680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为125765平方米。

地下三层,三层高度共14.4米。

三、材料要求

1、钢管:

采用48外径,壁厚为3.0mm焊接钢管,材质符合Q235-A级钢规定。

2、扣件:

采用锻铸铁扣件,其材质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管脚手架扣件》(GB15831)规定,不得有脆裂、变形、滑丝现象,扣件表面应进行防锈处理,扣件活动部位应能灵活转动。

当扣件夹紧钢管时,开口处的最小距离不大于5mm。

3、安全立网应使用已经佛山市安监站认可的合格产品,要有出厂合格证和准用证,不得使用腐烂、变质和破损严重的安全立网。

4、脚手板:

采用钢笆片。

5、挡脚板:

采用18mm厚胶合板。

四、脚手架形式

本工程地下室地下三层(高度14.4米)脚手架采用双排单立杆扣件式钢管脚手架。

五、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在施工前进行图纸会审及完善施工组织设计方案这两项工作,并组织施工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会审记录、施工方案和施工规范等技术文件,做好三级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减少和避免施工误差。

2、物资准备

一、材料准备:

确保材料质量合格,货源充足,按材料进场计划分期分批进场,并规定地点存放,做好盖保护。

同时对各种进场材料进行抽检试验并附有产品质量合格证,其质量检验报告及其检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

钢管表面应平直光滑,不应有裂缝、结疤、分层、错位、硬弯、毛刺、压痕和深的划道;钢管外径、壁厚、端面等的偏差应符合规范的规定;钢管必须涂有防不锈漆;新扣件应有生产许可证,法定检测单位的测试报告和产品质量合格证;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质量检查,有裂缝.变形的禁止使用,出现滑丝大螺栓必须更换;新、旧扣件使用前应进行防锈处理,并对多次使用的受力材料作必要的强度测试。

二、机具准备:

根据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做好机械的租凭和购买计划,并做好进场使用前的检验.保养工作.确保转运正常。

机具表

序号

设备

数量(台)

规格

备注

1

圆盘锯

4

2KW

2

手锯

10

/

3

塔吊

4

60KW/55m

三、劳动力准备

根据施工机具需用量计划,组织工人进场,并安排好工人生活。

水.电管线架设和安装已完成,能够满足工程施工及工程管理.施工人员生活的用水.用电需要。

做好施工人员进场的安全.质量.防火.文明施工等教育工作,进行岗前培训,对关键技术工种必须持证上岗,按规定进行三级安全技术交底,交底内容包括:

施工进度计划;各项安全.技术质量保证措施;质量标准和验收规范要求;设计变更和技术核定等.必要时进行现场示范,同时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遵纪守法教育。

六、地下室外脚手架搭设的方案

本脚手架立杆纵距1.5m,横距0.9m,水平杆步距1.8m。

根据建筑外围总高度确定外脚手架的搭设总高度,不考虑卸荷。

脚手架自重和活荷载(考虑二层施工)通过立杆传递给地基,内立杆距外墙200mm,脚手架作业步档内满铺钢笆片脚手板,(不得超过十步)。

脚手架外侧绑扎18mm厚胶合板挡脚板(20cm高)及张设密目安全网。

七、外脚手架的基本构造

1、立杆除在顶层可采用搭接外,其余各接头必须采用对接扣件对接,并做到:

(1)、立杆上的对接扣件应交错布置,两相邻立杆接头不应设在同步同跨内,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应不小于500mm,各接头中心距主接点的距离不应大于步距的1/3。

(2)、立杆的搭接长度不小于1m,不少于两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的边缘至杆端距离应不小于100mm。

2、大横杆设于小横杆之上,在立杆的内侧,并采用直角扣件与小横杆紧扣,宜采用对接扣件连接;也可采用搭接,应符合以下要求:

(1)、对接扣件交错布置,不应设立在同一步同一跨内,相邻接头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0mm,并应避免设在大横杆的跨中。

(2)、搭接长度应不小于1m,并等距离设置3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盖板边缘至杆端的距离不应小于100mm。

3、小横杆:

每个主接点处必须设置一根小横杆,并采用直角扣件扣紧在立杆上,该杆轴线偏离端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在双排架中,靠近墙一侧的外伸长度不应小于100mm。

4、脚手板采用钢笆片,主筋应垂直于大横杆方向铺设,脚手架下支撑杆间距350mm,应采用对接平铺,四个角应用直径为1.0mm的镀锌铁丝固定在大横杆上。

5、连墙杆采用钢管、直角扣件组合并与结构砼连接,必须符合以下布置:

(1)、间距:

垂直间距小于等于4m,水平间距小于等于4.5m。

(2)、应均匀布置,宜优先采用梅花状排布。

(3)、应靠近主节点设置,偏离主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300mm。

(4)、连墙件必须从底步第一根大横杆开始设置,当脚手架下部不能设连墙件时,可采用抛掌,抛掌应采用通长杆件与脚手架可靠连接,与地面的倾斜角度应在45o—60o之间,抛掌在连墙件搭设后方可拆除。

(5)、连墙体必须采用刚性连墙件与建筑物可靠连接。

宜呈水平设置,当不能水平设置时,与脚手架连接的一端应下斜连接,以防风涡流的上升作用。

6、支撑:

应采用剪刀撑和横向支撑。

(1)、剪刀撑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规定:

a、剪刀撑必需沿外脚手架立面满布置剪力撑,剪力撑斜杆与地面的倾斜角度宜在45o---60o之间,应在外侧立面整个长度和高度上连续搭设,斜杆的接长宜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应小于1m,应采用不少于3个旋转扣件固定,。

b、剪刀撑斜杆应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小横杆的伸出端或立杆上,旋转扣件中必须距主节点距离不应大于150mm。

(2)、横向支撑的设置应符合以下要求:

a、横向支撑的斜杆应在1--2步内,由底层至顶层呈之字型连续布置,斜杆应采用旋转扣件固定在与之相交的立杆或小横杆的伸出端上。

b、除两端设置横向支撑外,中间应每隔6跨设置一道。

7、门洞处增设的斜杆应采用旋转扣件优先固定在与之相交的小横杆的伸出端上,旋转扣件中心节点的距离不应大于150mm。

洞口两侧增设的横向支撑应伸出增设的斜杆端部,增设的短斜杆端部应增设一个安全扣件。

8、斜道应采用之字型,应满足以下要求:

(1)、人行斜道宜附着在外脚手架或建筑物体上,杆件必须独立设置,斜道宽度不应小于1.2m,坡度宜采用1:

3(高:

长),运料斜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5m,坡度宜采用1:

6。

(2)、拐弯处应增设平台,宽度不应小于斜道宽度,斜道两侧,平台外围均必须设置栏杆及挡脚板。

栏杆高度为1.2m,挡脚板高度不应小于180mm。

(3)、运料斜道两侧、平台外围和端部均应按规定设置连墙件;应每两步加设水平斜杆;应按规定设置剪刀撑和横向支撑。

(4)、人行、运料斜道的脚手板应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条,木条厚度宜采用20--30mm。

9、作业层栏杆和挡脚板:

栏杆和挡脚板均应搭设在外立杆的内侧,上栏杆上皮高度为1.2m,挡脚板的高度为200mm,中栏杆应居中位置。

10、地基与基础:

本工程的落地脚手架搭设在建筑物外,宜先做好硬化后再立杆下端设置木板。

八、外脚手架的搭设及拆除施工工序

1、外脚手架的搭设

做好搭设的准备工作—按建筑的外形定位放线—铺设木方(垫块)—按立杆间距排放底座—放置纵向扫地杆—逐根树立立杆,随即与纵向扫地杆扣牢—安装第一步大横杆—第二步大横杆—加设临时抛撑(上端与第二步大横杆扣牢,在装设两道连墙件后方可拆除)—第三、四步大横杆、小横杆—设置连墙件—接立杆—加设剪刀撑、横向支撑—铺脚手板—绑护身栏杆和挡脚板—挂安全立网

2、外脚手架的拆除

①、顺序为:

先搭的后拆,后搭的先拆,先从钢管脚手架顶端拆起。

②、拆除应符合以下要求:

(1)、拆除顺序应逐层由上而下进行,严禁上下同时作业。

(2)、所有的连墙件应随脚手架逐层拆除,严禁先将连墙件整层或数层拆除后再拆除脚手架,分段拆除高差不应大于2步;如高差大于2步,应增设连墙件加固。

(3)、当脚手架拆至最后一根长钢管高度时(约为6.5m),应先在适当位置搭设临时抛撑加固后再拆连墙件。

(4)、当脚手架采取分段、分立面拆除时,对不拆除的脚手架两端、应先按规定要求设置连墙件和横向支撑加固。

(5)、各构、配件必须及时分段集中运至地面,严禁抛扔。

九、安全管理

1、安全管理网络

 

2、安全施工措施

架上作业人员应穿防滑鞋及悬挂安全带,并戴好安全帽。

系好帽带。

作业人员应带工具袋,操作工具应放在工具袋内,以防坠物伤人。

搭架材料应随搭设速度,随用随上,以免放置不当掉落伤人。

每次收工前,架上材料应使用完,不要存留在作业面上,已搭好的脚手架应形成稳定结构,暂不稳的要临时加固。

在搭设过程中,地面的配合施工人员应避开落物的区域。

在搭设脚手架时,特别注意严格要求不得使用不合格材料。

配有专人指挥,作业人员必须服从统一指挥。

3、安全使用措施

本外架在结构施工时,最多只允许两个施工层荷载为3KN/㎡同时施工,装修施工时也不得超过三个施工层。

外架上严禁堆放模板、钢管以及任何重量大或数量多、可能影响外架安全的材料、工具等。

一般情况下只允许站人操作及放置少量必要的轻质操作工具。

本外架不得作为结构施工的支撑使用;外墙、外边梁的所有荷载均不允许传递到外架上。

对外架脚手板上的施工垃圾及零散材料必须随施工进度及时清理(不得直接往下抛扔),以保证工作面规整畅通。

在作业面上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采用可靠的防火措施。

不得任意拆除脚手架的基本构件及连墙杆,因作业需要不得不拆除时,应征得施工负责人同意,并采取可靠的弥补加固措施,先加固后拆。

4、安全管理措施

脚手架搭设完,必须经负责人验收合格后,挂牌使用,并在使用期间指定专人维护保养。

施工现场执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班组执行天天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即班组长每天上班时对工人进行施工要求、质量要求、作业环境等的安全交底。

施工现场的各种防护设施、警告标志等,未经施工负责人批准,不得拆除和移动。

拆除脚手架时,地面应设围栏和警戒标志,并派专人看守,严禁一切操作人员入内,以塔吊辅助拆卸。

5、质量保证措施

脚手架的搭设、拆除等,严格按经审定的方案执行。

严格遵守现行的有关脚手架的规范、规程。

施工前,公司技术负责人组织班组长及工人认真熟悉和学习本方案,做好技术交底工作,并执行技术交底签字制度,并认真检查执行情况。

教育职工树立“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思想,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强化安全意识,防患于未然,以最大限度的减小各种损失,以施工质量保证质量的稳定提高和发展。

在施工过程中,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按方案及规范施工,应坚持边施工边自检、互检的制度,有问题及时提出,及时改正,以确保施工质量。

进出料应搭设专用的型钢平台,并与脚手架分开设置,作用力直接传递给建筑物。

6、安全纪律与安全教育

遵守劳动纪律,服从安全质量管理人员的指挥。

工作时,思想集中,坚守岗位,严禁酒后作业,并不得在禁止烟火处吸烟动火。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不得违章指挥和违章作业,对违章作业的指令有权拒绝,并有责任制止他人违章作业。

按作业要求,正确穿戴个人防护用品,进入施工现场必须戴安全帽。

在施工现场行走,要注意安全,不准攀爬脚手架上下。

正确使用防护装置和防护设施,不准随意拆除和挪动各种防护装置、防护设施和警示牌、安全标志等。

7、人员要求

脚手架搭设人员必须是经国家现行标准《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管理规则》考核合格的专业架子工。

上岗人员应定期体检,体检合格者方可持两证上岗。

搭设脚手架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安全带、穿防滑鞋等。

各技术、行政主管部门加强对脚手架工程的工作管理,协调各工序及各工种之间的协调,以提高技术水平及管理效率。

应设专人负责对脚手架进行经常性检查和保修

加强安全管理,制止违章指挥,纠正违章作业。

8、脚手架架体的加固措施

架体与结构主体的拉结采用刚柔结合方法,利用部分穿墙螺栓孔穿螺栓(螺栓上套短钢管)与外架拉结,并根据实际情况,隔一定距离用小横杆顶住结构主体。

具体部位、大样详见附图。

所有相邻拉结点:

4.5m×3.6m(根据不同层高调整)。

上下拉结位置必须错开,呈梅花状,以提高架体的稳定性。

脚手架上的荷载基本都是通过扣件传递的,所以每只扣件的扭力矩要求必须达到45~50N·m。

悬挑梁处外架与结构主体之间距离为300mm,用废旧模板镶钉进行全封闭。

悬挑梁处再用兜网封闭一次,以防坠物。

以上每隔4步架用大眼网作软防护。

大眼网利用原木工留下的穿墙孔进行固定。

十、落地外脚手架计算

1.计算参数设定

(1)基本参数

脚手架搭设高度14.40m,立杆材料采用Φ48×3.0,横向杆上有1条纵向杆,立杆横距0.90m,立杆纵距La=1.50m,立杆步距h=1.80m;立杆离墙0.20m,连墙件按每层两跨布置,连墙件材料为预埋钢管,顶层层高6.15m;脚手架满铺冲压钢脚手板。

(2)钢管截面特征

钢管Φ48×3.0mm,截面积A=424mm2,惯性矩I=107800mm4;截面模量W=4490mm3,回转半径i=15.9mm,每米长质量0.0326kN/m;Q235钢抗拉,抗压和抗弯强度设计值f=205N/mm2,弹性模量E=206000N/mm2。

(3)荷载标准值

1)永久荷载标准值

每米立杆承受的结构自重标准值0.1069kN/m,

脚手板采用冲压钢脚手板,自重标准值为0.30kN/m2

栏杆与挡板采用栏杆、冲压钢,自重标准值为0.1600kN/m,

脚手架上吊挂的安全设施(安全网)自重标准值0.010kN/m2

2)施工均布活荷载标准值

装修脚手架2.00kN/m2,结构脚手架3.00kN/m2

3)作用于脚手架上的水平风荷载标准值ωk

脚手架高度为14.40m,地面粗糙度按C类;风压高度变化系数μz=0.65(标高+5.00m);

挡风系数=0.8,背靠建筑物按敞开、框架和开洞墙计算,则脚手架风荷载体型系数

μs=1.3=1.3×0.8=1.04,工程位于广东省佛山市,基本风压ω0=0.30kN/m2;

水平风荷载标准值ω

k=μzμsω0=0.65×1.040×0.30=0.20kN/m2

2.纵向水平杆验算

(1)荷载计算

钢管自重GK1=0.0326kN/m;脚手板自重GK2=0.30×0.45=0.14kN/m;

施工活荷载QK=3.00×0.45=1.35kN/m;

作用于纵向水平杆上线荷载标准值q1=1.2×(0.0326+0.14)=0.20kN/m,q2=1.4×1.35=1.89kN/m

(2)纵向水平杆受力计算

每根钢管长约6.00m,按四跨连续梁计算,L=1.50m。

1)抗弯强度验算

弯矩系数KM1=-0.107,M1=KM1q1L2=-0.107×0.20×1.502=-0.05kN·m

弯矩系数KM2=-0.121,M2=KM2q2L2=-0.121×1.89×1.502=-0.51kN·m

Mmax=M1+M2=0.05+0.51=0.56kN·m,σ=Mmax/W=0.56×106/4490=124.72kN·m

纵向杆的抗弯强度σ=124.72N/mm2<f=205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挠度系数Kυ1=0.632,υ1=Kυ1q1L4/(100EI)=0.632×(0.20/1.2)×(1500)4/(100EI)=0.24mm

挠度系数Kυ2=0.967,υ2=Kυ2q2L4/(100EI)=0.967×(1.89/1.4)×(1500)4/(100EI)=2.98mm

υmax=υ1+υ2=0.24+2.98=3.22mm

纵向杆的υmax=3.22mm<[υ]=L/150=10mm与10mm,满足要求。

3)最大支座反力

Rq1=1.143×0.20×1.50=0.34kN,Rq2=1.223×1.89×1.50=3.47kN,

Rmax=Rq1+Rq2=0.34+3.47=3.81kN

3.横向水平杆验算

(1)荷载计算

钢管自重gk1=0.0326kN/m

中间纵向水平杆传递支座反力R中=Rmax=3.81kN,

旁边纵向水平杆传递支座反力R边=Rmax/2=1.91kN

(2)横向水平杆受力计算

按单跨简支梁计算,跨度为:

L=0.90m

1)抗弯强度验算

Mmax=qL2/8+R中L/4=0.0326×0.90×0.90/8+3.81×0.90/4=860551N·mm=0.86kN·m

σ=Mmax/W=860551/4490=191.66N/mm2

横向水平杆的抗弯强度σ=191.66N/mm2<f=205N/mm2,满足要求。

2)挠度验算

集中荷载产生的挠度为:

υ1=Pl3/(48EI)=3810×9003/(48EI)=2.61mm

均布荷载产生的挠度为:

υ2=5qL4/384EI=5×0.0326×9004/(384EI)=0.01mm

υmax=υ1+υ2=2.61+0.01=2.62mm

横向水平杆的υmax=2.62mm<[υ]=L/150=6mm与10mm,满足要求。

(3)横向水平杆与立杆的连接扣件抗滑验算

R=R中+Gk1L/2=3.81+0.0326×0.45=3.82kN

横向水平杆与立杆连接扣件R=3.82kN<Rc=8.0kN(Rc为扣件抗滑承载力设计值),满足要求。

4.立杆计算

(1)立杆容许长细比验算

计算长度附加系数k=1.0;考虑脚手架整体稳定因素的单杆计算长度系数μ=1.50

立杆步距h=1.80m;立杆计算长度Lo=kμh=1.0×1.50×1.80=2.70m=2700mm

长细比λ=Lo/i=2700/15.9=169.81

立杆长细比λ=169.81<[210],满足要求。

(2)立杆稳定性验算

1)荷载计算

a.脚手架结构自重:

NGlk=gkH=0.1069×14.40=1.54kN;

b.构配件自重NG2k=1.42+1.68+0.22=3.32kN

其中:

脚手板重量:

7×1.50×0.45×0.30=1.42kN;

栏杆、挡脚板重量:

7×1.50×0.16=1.68kN

安全网重量:

14.40×1.50×0.010=0.22kN

c.活荷包括:

①施工荷载按2层作业计算得:

NQk=1.50×0.90/2×(3.00+2.00)=3.38kN

②风荷载标准值计算

风荷载标准值ωk=0.20kN/m2,由风荷载设计值产生的立杆段弯矩

MW=0.9×1.4MWk=0.9×1.4ωkLah2/10=0.9×1.4×0.20×1.50×1.80×1.80/10=0.12kN·m=120000N·mm

2)轴心受压稳定性系数

Lo=kμh=1.155×1.50×1.80=3.12m=3119mm,

λ=Lo/i=3119/15.9=196,=0.188

3)立杆稳定性验算

a.不组合风荷载时

N=1.2(NGlk+NG2k)+1.4ΣNQk=1.2×(1.54+3.32)+1.4×3.38=10.56kN

N/(A)=10.56×1000/(0.188×424)=132.48N/mm2

b.组合风荷载时

N=1.2(NGlk+NG2k)+0.9×1.4ΣNQk=1.2×(1.54+3.32)+0.9×1.4×3.38=10.09kN

N/(A)+MW/W=10.09×1000/(0.188×424)+120000/4490=153.31N/mm2

立杆稳定性为153.31N/mm2<f=205N/mm2,满足要求。

5.支撑支承面验算

立杆高配套底座200×100mm,支承面为砼面(按C20考虑)支承楼面=100mm

上部荷载为:

F=10.56kN

(1)支承面受冲切承载力验算

βs=2.00,ft=1.10N/mm2,h0=85mm,βh=1.00

η=0.4+1.2/βs=1.00,σpc,m=0N/mm2,um=2×(200+85)+2×(100+85)=940m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