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管理概论简答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38745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38.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管理概论简答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信息管理概论简答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信息管理概论简答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信息管理概论简答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信息管理概论简答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管理概论简答题.docx

《信息管理概论简答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管理概论简答题.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管理概论简答题.docx

信息管理概论简答题

四、简答题

1.简述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的特点有哪些?

答:

信息的载体增多:

除了传统的纸质。

出现了缩微型、电子型、网络型的新型媒体。

1)信息交流的方式变化:

网络、广播、电视。

2)信息技术发展:

网络技术。

数据库技术、仓促技术等促进了信息管理手段的更新。

3)管理主体拓宽:

除了图书馆之外,还出现了咨询公司、调查公司、企业管理公司等,都在不同领域担任着社会信息流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2.简述从信息管理的层次入手对信息管理的理解,并详述每一个层次信息管理的内容?

答:

将信息管理分为三个层次:

1)微观层次的信息管理:

微观的信息管理更加贴近普通人对信息管理的理解,它所研究和处理的是具体的信息产品的形成和制作过程。

信息产品:

组织——加工、整理——分析——产品。

2)中观层次的信息管理:

中观层次的信息管理面向的不是一件件具体的信息产品,而是处于社会中的具体的信息系统。

3)宏观层次的信息管理:

是从整个社会系统角度出发,主要指对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信息的管理。

信息产品送入社会,进入信息市场,就要加强对信息市场的监管,加强对信息服务的管理,就要在政策、法规和条例等方面进行规范。

信息产业所涉及的范畴比较宽,领域比较广,行业比较多,如何通过对它们的有效管理,提高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进而提高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等,都是宏观信息管理所要研究的问题。

3.管理职能说的代表思想。

答:

管理职能说的主要思想:

信息资源管理是一种管理的新职能,信息管理是基于信息生命周期的一种人类管理活动。

6.简述知识管理的三要素作用。

答:

知识管理的发展始终围绕着组织、人和信息技术这三要素开展。

1)知识管理的主体是人,他在知识管理模式中处于重要地位,一切都是围绕着人展开的。

人的内隐知识是知识管理进程的决定力量,如何开发内隐知识,促使其向显性知识的转化成为知识管理的核心问题。

2)组织知识是知识管理的对象。

组织知识是一个组织拥有的知识,组织知识是组织生存与发展的基础与核心资源。

组织知识包括组织内部自身发展生成的知识和组织外部对组织生存发展有用的知识,个人隐性知识的发掘与转化是组织知识形成和积累的关键。

3)信息技术是知识管理实现的有力保证,人们利用信息技术从事信息管理也从最初的电子数据管理发展到了知识管理阶段,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智能工程、专家决策系统、数据挖掘与商务智能等技术来实现知识管理。

7.简述信息资源的特征。

答:

信息资源的特征可以从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一个角度是把信息资源作为一般的经济资源,另一个角度是将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和能源进行比较。

信息资源作为经济资源,具有经济资源的一般特征是:

1)作为生产要素的人类需求性;2)稀缺性;3)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

信息资源与物质资源、能量资源进行比较,又具有特殊性,包括:

1)共享性;2)时效性;3)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4)不同一性;5)驾驭性。

4简述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

答:

关于知识管理与信息管理的关系,到目前为止主要有四种看法。

1.阶段说。

知识管理是一种信息管理策略与理论,标志着人类的信息管理活动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知识管理是从信息管理中孵化出来的,已经成为了一个新的管理领域,信息管理是知识管理的基础,知识管理是信息管理的延伸与发展。

2.等同说。

知识管理可理解为信息管理,涉及信息管理系统的构架建设、人工智能、创新工程和群件等。

3.包含说。

与知识管理相比,信息管理只是其中的一部分,信息管理侧重于对信息的收集、分析、整理与传递,而知识管理则是对包括信息在内的所有资本进行综合决策,并实施管理。

4.映射说。

两者不存在简单的包含或交叉关系,而是一种映射关系。

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

信息管理目前主要是对信息流的控制,知识管理则是对知识应用的管理。

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从涉及人类活动的范围来看,知识管理远远大于信息管理。

第二,从功能和目标方面看,知识管理是运用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来解决经营决策问题,而不是占有与吸收多少知识。

第三,从实施过程和条件来看,信息管理主要是一种技术问题,以管理理论、信息技术为支撑;知识管理不仅需要以管理理论、信息技术为支撑,而且还需要价值理论、伦理理论、产权理论、交流理论、学习理论等共同构建。

第四,从业务来看,信息管理主要是信息的组织、控制与利用过程,是根据规范和指令对信息加以处理。

知识管理业务则涉及发现知识、交流知识与信息、应用知识,包括信息管理过程、激励过程、契约构造过程、权利维护过程等。

第五,从渊源关系上看,将知识管理归为信息管理发展的一个阶段只是一家之说,不符合逻辑性,令人难以信服。

5.简述数据、信息、知识、智能的定义和相互关系。

答:

1.数据是关于事件和关于世界的一组独立的事实,围绕着数据建立活动,其核心价值在于分析、合成,并把这些数据转化为信息和知识。

2.信息是捕捉了来龙去脉的内容并加以经验和想法后的产出物。

3.知识是由个人的隐式经验、想法、洞察力、价值以及判断等组成,它是动态的,且只能通过与有知识的专家直接合作与交流才能得到。

智能是激活了的知识,主要表现为收集、加工、应用、传播信息和知识的能力,以及对事物发展的前瞻性看法。

关系主要表现在:

数据是零散的,没有联系的事务。

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是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原材料与产品的关系,数据经过加工后就变成了信息。

信息与知识的关系即信息经过推理与提炼、编码系统化就成为知识。

知识与智能的关系则为:

智能是基于知识的一种谋略或行动。

总之,数据、信息、知识和智能这四者是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关系。

8.信息资源的功能(掌握功能的类型名)

答:

信息资源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经济功能2)管理与协调功能3)选择与决策功能4)研究与开发功能。

11.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答:

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的7个层次: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尊重需求、求知需求、求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9.试述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并回答其研究方法。

答:

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有:

1)研究信息的基本概念和本质。

信息的概念是信息科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其他研究方面都是建立在对信息的基本概念及其本质这一问题的基础之上的。

2)研究信息的数值度量方法:

在信息的数值度量方面,分为概率语法信息测度,模糊语法信息测度,语法信息的统一测度以及语义、语用和全信息的测度四个方面进行讨论,每一种类型遵循的科学原理不同,计量方法也不同。

3)研究信息的运动的一般规律:

信息在运动过程中主要经历了信息的产生、信息的获取、信息的再生和信息施效四个主要过程,在运动过程中,信息遵循着一定的传递规律、优化或自组织规律、智能化规律等。

信息运动的过程可以应用于各类事物,只有把握好信息的规律,才能更好实现对事物的改造。

4)揭示利用信息进行有效控制的手段和描述及优化系统的方法和原理:

在信息运动中,信息的施效过程是最关键的一环,它决定着人们实现改造对象的想法的成效。

信息施效表现为“控制”,“控制”的作用是理解和执行认识论意义的信息,引导系统达到规定的目的状态,完成对对象施行的变革。

5)寻求通过加工信息来生成智能和发展智能的机制与途经。

在信息在运动中,主体应具有智能,主体智能水平越高,相应的信息过程就越有效,智能是一种利用信息的能力。

信息科学具有自己的一套完善的科学方法体系,即信息科学方法化体系。

此体系包括一个方法两个准则,这个方法就是信息方法,两个准则是结构—功能—行为辩证统一准则、物质—能量—信息三位一体准则。

信息方法就是运用信息的观点,把系统的运动过程看作信息传递和信息转换的过程,通过对信息流程的分析和处理,获得对某一复杂系统运动过程的规律性认识的一种研究方法。

结构功能行为辩证统一准则:

认为有什么样的结构就会产生什么样的功能、什么样的行为,具有同样功能的系统不一定具有相同的结构。

物质能量信息三位一体准则:

揭示了三者的重要作用,在分析信息运动过程中,不能只考虑物质与能量,信息同样重要。

10.管理学发展的五阶段,掌握每个阶段的名称与相关理论思想。

答:

第一阶段:

科学管理阶段。

主要以科学管理之父泰勒、管理理论之父法约尔和组织管理之父韦伯为代表。

第二阶段:

行为科学理论及管理理论丛林的发展阶段。

梅奥----人际关系理论、社会人理论。

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由低级到高级分七个层次:

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尊重需求,求知需求,求美需求,自我实现需求)。

赫茨柏格--双因素理论。

第三阶段:

以战略为主的企业组织理论发展阶段。

《竞争战略》、《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波特三部曲。

第四阶段:

企业再造理论与企业文化管理理论。

企业文化构成:

企业精神文化、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物质文化。

第五阶段:

全球化及知识经济时代的组织管理理论。

彼得·圣吉的五项修炼:

系统思考、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

12.大众信息交流的特点。

答:

1大众信息交流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2大众信息交流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传播的媒介日益复杂化和现代化;3大众信息交流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它不受性别、职业、年龄、社会地位、文化层次等的影响;4大众信息交流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从交流的过程来看,大众信息交流属于单向性的信息交流活动;6大众信息交流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信息交流方式;7是对信息接受者的立场、观点、态度、行为、文化素养等方面能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

10.网络信息交流模式的含义与特点。

答:

网络信息交流是指通过网络这种新型媒体类型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方式。

特点:

从技术角度看,网络信息交流具有数字化、多媒体、超文本特征;从传播角度来看,其特征体现在:

1多元化;2个性化;3交互性;4快捷性;5开放性;6全球性和广泛性;7丰富性和无限性。

13.对应人的四类信息器官,有哪些信息技术可以扩展人的信息器官。

答:

人的信息器官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感觉器官、神经系统、思维器官、效应器官。

1拓展人类感觉器官功能的主要是感测技术;2拓展人类神经系统功能的主要是通信技术;3拓展人类思维器官功能的主要是信息处理技术;4拓展人类效应器官功能的主要是控制技术。

四大技术是构成信息技术的典型代表。

而目前信息处理技术的典型代表则是计算机技术。

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感测技术与控制技术是该核心与外部世界的信源与信宿联系的接口。

14.信息技术体系的结构图,掌握每个技术体系对应的分支体系。

答:

信息技术体系由基础技术、支撑技术、主体技术和应用技术组成。

其中基础技术处于信息技术体系的最底层,主要指新材料、新能量技术等;支撑技术主要指机械技术、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空间技术和生物技术等;主体技术主要指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应用技术是指针对各种实用目的由主体技术繁衍而生的各种各样的应用技术群。

4.信息技术体系中的主体技术,主体技术的各种简称。

答:

主体技术主要指感测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和控制技术。

它的简称有4种:

“1C”技术:

就是把信息技术简单归结为计算机技术。

“2C”技术:

是指计算机和通信。

“3C”技术:

是指计算机、通信和控制。

“4C”技术:

是指收集、通信、计算机和控制。

“4C”技术的说法比较全面。

15.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历程,掌握各个历程的名称和存储器的元件。

答:

电子计算机诞生标志:

1946年2月14日,ENIAC。

1949年,第一台存储程序计算机,EDINC。

第一代计算机:

电子管计算机,电子管计算机采用磁鼓作存储器。

第二代计算机:

晶体管计算机,内存储器主要采用磁芯,外存储器主要采用磁盘。

第三代计算机:

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四代计算机:

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第五代计算机:

智能计算机。

第六代计算机:

生物计算机。

16.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的组成。

答:

一个完整的硬件系统从逻辑角度而言,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五部分组成。

在实际中,则又分为主机和外部设备。

主机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系统总线等,外部设备主要包括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存储器等。

其中:

1)中央处理器(CPU):

又包括控制器和运算器。

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完成运算处理功能,并实施对计算机其他各部件的控制,使它们协调统一工作。

2)内存储器:

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又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两种。

ROM中的信息是制造商在芯片上固化好的,只能读出不能写入,断电后信息不消失;RAM中的信息,既能读出也能写入,关机后信息会自动消失。

3)外存储器:

是CPU不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其特点:

一是存储容量大,且不受限制;二是非易失性,断电后信息还会丢失。

外存储器主要分为软盘、磁盘和光盘三种。

4)输入设备:

是将数据、程序和各种操作信息直接转换成计算机能接收的电信号,然后输入计算机。

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摄像机、数码相机、光学识别仪器、语音识别设备等。

5)输出设备:

是将计算机运行的结果由电信号转换成人们能够识别的形式并予以显示。

常用的输出设备有:

显示器、打印机。

17.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掌握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的典型类型。

答:

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主要指维持计算机正常运行的各种必须软件,主要分为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的程序设计与语言翻译系统几部分,常见操作系统按运行环境分为:

实时操作系统、分时操作系统、批处理操作系统。

按管理用户的数量分为:

单用户操作系统、多用户操作系统。

应用软件是指针对特定用户或者某一特定用途的软件。

分为通用软件和专用软件。

常见的通用软件有Word、EXCEL、3DMAX等。

18.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的各自特点和区别。

答:

特点:

1.局域网(LAN)是在小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的计算机网络,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少、数据传输速度快、可靠性好、保密性强等优点。

2.广域网(WAN)是在较大范围内实现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和数据交换,主要应用分组交换技术。

3.城域网(MAN)基本上是一种大型的局域网,通常使用与局域网相似的技术,覆盖范围可能是一组邻近的办公室或一个城市。

区别:

在覆盖范围上:

局域网小,广域网大,城域网两者兼而有之;在技术上,局域网与广域网不同,城域网与局域网基本相同;所属机构上,局域网一般属于某个特定机构,广域网和城域网有一部分网络资源不属于某个机构自身;在传输速率上,局域网要比其他两种网络要快。

19.OSI模型的层次结构,掌握名称。

答:

OSI模型共有7层:

第一层:

物理层;第二层:

数据链路层;第三层:

网络层;第四层:

运输层;第五层:

会话层;第六层:

表示层;第七层:

应用层。

31.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工具。

答:

网络信息资源的检索工具有:

字典型查询工具、索引型查询工具、交互式查询工具。

20.信息组织的定义、对象。

答:

定义:

信息组织也称信息有序化或信息整序,是根据信息资源检索的需要,利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规则,通过对信息外在特征和内容特征的分析、选择、标引、处理,使其有序化,从而保证用户对信息的有效获取和利用,实现信息的有效流通和组合。

对象:

是根据检索需要而采集的各种类型的信息,手段是分析和处理信息的外在和内容特征,目的是保证用户的有效获取和利用。

具体地说,信息组织的对象可从不同的层面来划分和理解,对每一层面的对象使用的组织方法也不相同,包括信息内容层次的组织、信息加工层次的组织、信息载体的组织、信息学科内容的组织。

21.信息组织的过程所包含的步骤及其定义。

答:

信息组织的过程包括:

信息采集、信息描述、信息揭示、信息存储、信息分析、信息服务。

信息采集是信息组织的前提;信息描述是对信息的初级组织;信息揭示是核心,是对信息的中级组织;信息分析是深化,是对信息的高级组织;信息存储是对信息及其他信息组织的成果的空间组织;而信息服务则是宗旨,是信息组织这个微观信息管理过程重要环节的目标。

信息采集就是信息的选择和提取的过程,是根据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从信息源中搜索、选择和提取的连续过程。

信息描述是根据一定的描述规则和技术标准,对信息的外在特征和部分内容特征进行分析、选择、记录的过程。

信息揭示是对信息的内容特征进行深层揭示并转换成主题标识,形成一个科学的逻辑的概念标识系统。

信息存储是将经过加工整理序化后的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与顺序存储在特定的载体中的一种信息组织活动。

信息分析是通过已知信息揭示客观事物的运动规律的过程。

信息服务是指以产品或劳务的形式向用户提供和传播信息的各种信息活动,即信息服务产业范围内的所有活动。

22.信息揭示中主题标引的三种方法。

答:

信息揭示中主题标引有三种方法:

1)抽词标引:

从信息实体中直接抽取未加规范化的能代表该信息主题概念的若干词作为主题标识。

2)赋词标引:

根据规范化的主题词表即一种语词型人工语言将主题概念转换为主题标识。

3)分类标引:

根据专门的分类表即一种非语词型人工语言将主题概念转换为主题标识。

23.(信息检索语言主要按其构成原理分为三大类)信息揭示的语言:

主题法、分类法、代码法。

答:

1分类型信息检索语言(分类法):

是用分类号来表达各种概念,将各种概念按学科性质进行归类和系统排列。

2主题型信息检索语言(主题法):

是用经过规范化处理的语词来表达各种概念并按字顺方式排列。

3代码型信息检索语言(代码法):

针对事物的某一方面特征用某种代码系统来加以标引和排列,其实质是一种分类法的特例。

25.信息服务的定义、要素。

答:

信息服务是指以产品或劳务的形式向用户提供和传播信息的各种信息活动,即信息服务产业范围内的所有活动。

要素:

信息策略与方法、信息服务对象、信息服务者和信息服务内容。

26.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划分的信息服务的四种类型,及每种类型对应的机构有何哪些。

答:

从产业经济学角度划分,信息服务主要有四种类型:

第一,我国学者一般认为,信息产业由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业、信息服务业两大部分组成。

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业主要从事信息产业的基础工作,负责信息技术设备的生产与开发、信息基础设施的构建与维护。

对应的部门是机器产业、软件产业和信息媒介产业。

信息服务业是面向信息产品的流通和交换领域,又分为:

信息技术服务业、信息传播服务业、信息流通服务业、信息咨询服务业。

1)信息技术服务业:

即软件开发、系统集成、计算机销售与服务、系统维护、综合布线等。

与之对应的机构和部门有软件开发公司、系统集成商、计算机经营商等。

2)信息传播服务业:

即信息加工、信息产品生产、广播电视、出版印刷、通讯服务、广告服务等。

与之对应的机构和部门有电台、电视台、出版社、杂志社、电信机构、广告公司、演出公司等。

3)信息流通服务业:

主要包括信息的再加工、信息产品再生产、数据库制作、文献流通与检索服务、网络信息服务、社会调查、展览观摩等。

与之对应的机构和部门有数据库公司、网络服务公司、信息服务中心、目录索引文摘服务公司、信息研究所、图书馆、博物馆、书店、展出公司等。

4)信息咨询服务业:

即信息咨询、决策服务、心理诊断、法律咨询、就业指导、婚姻介绍等。

与之对应的机构和部门有国家和各地方的经济信息中心、政策研究机构、各类型咨询公司、点子公司、律师事务所、心理咨询中心、人才市场、婚介所等。

第二,有的学者将信息技术服务划入信息技术和设备制造业领域,并认为信息服务人才的培养应成为信息服务业的一个独立类型。

将信息服务业分为:

信息处理服务、信息提供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信息人才培养、软件开发。

1)信息处理服务:

计算机处理、手工处理、集成处理。

2)信息提供服务:

文本信息、数据信息、声音信息、图像信息。

3)信息咨询服务:

检索性咨询、事实性咨询、研究性咨询。

4)信息人才培养:

在校培养、在职培养。

5)软件开发:

软件开发、软件维护。

第三,根据我国信息服务业的发展过程和现状,我国信息服务业分为:

传统信息服务业、经济政务信息服务业、信息服务企业、大众传播信息服务业、邮电通信信息服务业。

1)传统信息服务业:

即指历史比较悠久的情报、专刊、标准、档案、图书馆等信息服务业。

2)经济政务信息服务业:

即指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大致同步产生和发展的经济、金融、政务信息服务业。

3)信息服务企业:

即指近年为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到工商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咨询企业、技术服务企业、广告企业。

4)大众传播信息服务业:

即指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信息服务业。

5)邮电通信信息服务业。

第四,根据工作性质,可将信息服务业分为:

依附政府的信息服务机构、不依附政府的信息服务企业。

1)依附政府的信息服务机构:

情报、专利、标准、档案、图书馆、经济、金融、政务以及广播、电视、新闻出版、邮电通信等信息服务机构。

2)不依附政府的信息服务企业:

咨询企业、技术服务企业、广告企业等。

24.信息存储的方法:

传统环境与网络环境存储方法的差异。

答:

在传统印刷型媒体阶段,经常采用分类组织与主题组织两种方法。

为了高效组织信息,还有字顺组织法、时空组织法等。

随着计算机与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的组织因其表现及生成方法与传统信息资源不一致,所以出现了一些新型的信息组织方法,如超媒体组织方法、主题树方法、数据库方法、自由文本方法、文件方法等。

32.网络信息检索的过程。

答:

网络信息检索的过程有三步:

1)搜索引擎通过巡视软件自动搜集各种网络信息或由人工搜集信息;然后由专门的标引软件或专业人员对所搜集到的信息进行分类标引等处理,并把结果存入索引数据库。

2)搜索引擎通过WWW服务器软件为用户提供浏览器界面下的信息查询。

用户根据需要,按照搜索引擎的检索规则,构造合适的检索表达式,并把检索要求输入检索界面中的检索输入框。

检索界面为用户与搜索引擎的交互提供了条件。

3)搜索引擎对用户的检索提问进行适当的处理,然后搜索引擎将提问式与索引数据库进行匹配,并进行必要的逻辑运算。

4)搜索引擎将符合用户需要的信息以超文本链接的方式返回,并以Web页的形式显示给用户。

用户浏览该Web页,查找感兴趣的相关信息,然后通过搜索引擎提供的链接直接访问相关信息。

33.网络信息检索技术:

含义、逻辑符号、表达式构造方式等?

答:

逻辑符号:

网络信息检索技术主要有:

布尔逻辑检索、位置检索、截词检索、字段检索、加权检索。

1.布尔逻辑检索又有:

1)逻辑“与”(AND):

查询同时含有概念A和概念B的信息。

AANDB。

2)逻辑“或”(OR):

查询含有概念A或概念B的信息。

AORB。

3)逻辑“非”(NOT)。

查询含有概念A但不含概念B的信息。

ANOTB。

2.位置检索常见的检索算符有:

1)(W)或(),表示由(W)连接的两个检索项必须保持原有的顺序,且彼此邻接,之间不允许有任何单词。

2)(nW),由(nW)连接的两个检索项在记录中出现的前后次序不变,但它们之间最多可以插入n个字词。

3)(N),由(N)连接的检索项无须保持原有的次序,但必须相邻。

4)(nN),由(nN)连接的检索项无须保持原有的次序,两者之间最多可以插入n个字词。

5)(F),由(F)连接的检索项必须出现在记录的同一字段中,它们在该字段中的先后次序及它们之间的相对位置没有限制。

6)(S),由(S)连接的检索项必须同时出现在同一句子中,它们之间的次序及相对位置不限定。

7)(L),用于连接具有等级关系的检索词。

3.截词检索:

1)按截断的位置分:

前截断、中截断、后截断。

2)按截断的字符数量分:

有限截断、无限截断。

前截断:

将截词符号放在一个字符串左方。

例子:

*book

后截断:

将截词符号放在一个字符串右方。

如:

book*

中截断:

将截词符号放在一个字符串中间。

如:

toge*ther

27.从信息服务的发展历史及服务的内容角度划分,信息服务的类型有哪些?

答:

信息服务的类型有五种:

文献提供服务、报道服务、信息检索服务、咨询服务、网络信息服务。

28.信息检索服务划分的角度。

答:

按检索手段划分为:

手工检索服务、计算机检索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