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2.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3621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22.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A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A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A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A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A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A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2.docx

《A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A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2.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A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2.docx

A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2

(A)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2

(总分:

100.00,做题时间:

90分钟)

一、{{B}}A1型题{{/B}}(总题数:

45,分数:

90.00)

1.《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说“味过于甘”则

∙A.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B.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C.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D.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E.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病因[解析]《素问·生气通天论》说:

“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2.《素问·生气通天论》说“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是由

∙A.味过于酸所致

∙B.味过于苦所致

∙C.味过于甘所致

∙D.味过于辛所致

∙E.味过于咸所致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考点]病因

3.劳神过度,临床多见症状是

∙A.腰酸腿软,精神萎靡

∙B.气少力衰,神疲消瘦

∙C.心悸、失眠、纳呆、腹胀、便溏

∙D.动则心悸,气喘汗出

∙E.以上均非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考点]病因[解析]劳神过度是指较长时间的脑力劳动太过。

由于脾在志为思,而心主血藏神,所以劳神过度,可耗伤心血,损伤脾气,引起心脾两虚,出现心神失养的心悸、健忘、失眠、多梦及脾不健运的纳呆、乏力、腹胀、便溏等症。

4.《素问·宣明五气论》提出久卧所伤的是

∙A.伤气

∙B.伤血

∙C.伤肉

∙D.伤筋

∙E.伤骨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考点]病因[解析]《素问·宣明五气篇》五劳伤为“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5.与水湿痰饮形成关系密切因素是

∙A.心肺脾功能障碍

∙B.肺脾肝功能障碍

∙C.脾肝肾功能障碍

∙D.肝肾心功能障碍

∙E.肺脾肾功能障碍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考点]病因[解析]痰饮是水液代谢障碍形成的病理产物,水液代谢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与肺、脾、肾、三焦以及肝、膀胱等脏腑的功能活动有关。

由于肺主宣降,通调水道,敷布津液;脾主运化,运化水液;肾阳主水液蒸化;三焦为水液通调之道路。

所以水液代谢与肺、脾、肾及三焦的关系尤为密切。

若外感六淫,内伤七情或饮食劳逸等致病因素侵犯人体,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影响水液代谢,水液代谢障碍,便可聚湿而生痰饮。

6.饮在肠间的为

∙A.痰饮

∙B.悬饮

∙C.溢饮

∙D.支饮

∙E.留饮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考点]病因[解析]《金匮要略》的“痰饮”是指饮在肠间,肠鸣沥沥有声的病证。

7.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

∙A.出血量多

∙B.出血不畅

∙C.出血夹有血块

∙D.出血伴有疼痛

∙E.出血量少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考点]病因[解析]瘀血所致出血的特点是血色多呈紫暗色,并夹有血块。

8.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是

∙A.胀痛

∙B.窜痛

∙C.灼痛

∙D.刺痛

∙E.重痛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病因[解析]瘀血所致疼痛的特点是多为刺痛,痛处固定不移,拒按,夜间痛甚。

9.结石的致病特点是

∙A.扰乱神明,影响心神

∙B.形成肿块,固定不移

∙C.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D.致病广泛,变化多端

∙E.多发疼痛,刺痛不移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考点]病因[解析]结石的致病特点有三个方面,一是多发于肝、肾、胆等脏腑;二是病程较长,病情轻重不一;三是易阻滞气机.损伤脉络。

10.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是

∙A.正气

∙B.正气不足

∙C.邪气

∙D.邪气亢盛

∙E.邪气损正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考点]发病[解析]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

脏腑功能正常,正气旺盛,气血充盈,卫外固密,病邪难于侵入,则不会发生疾病;或病邪虽能侵犯人体,但正气旺盛,能够抗邪外出,使邪气不能在体内停留,疾病也不会发生。

人体正气相对虚弱,卫外不同,抗邪无力的情况下,邪气乘虚而入,使人体阴阳失调,脏腑经络功能紊乱,便会发生疾病。

11.疾病发生的重要条件是

∙A.正气

∙B.正气不足

∙C.邪气

∙D.邪气亢盛

∙E.邪气损正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考点]发病[解析]邪气是发病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甚至可起主导作用。

12.易发生风温的季节是

∙A.春

∙B.夏

∙C.长夏

∙D.秋

∙E.冬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考点]发病[解析]气候因素的变化,主要影响着六淫和疫疠致病。

春天气候多风而温暖,常发生风温。

13.肝胆疾病日久不愈,引起症积和结石,其发病类型是

∙A.感邪即发

∙B.徐发

∙C.继发

∙D.合病

∙E.伏而后发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考点]发病[解析]继发是指在原发病的基础上,继而发生新的病证。

肝胆疾病日久不愈,引起症积和结石,发病类型是继发。

14.“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其发病类型是

∙A.感邪即发

∙B.徐发

∙C.继发

∙D.合病

∙E.伏而后发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考点]发病[解析]伏而后发多见于伏气温病。

“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发病类型是伏而后发。

15.一经病症未罢,又见它经病症的发病类型是

∙A.感邪即发

∙B.徐发

∙C.继发

∙D.合病

∙E.并病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考点]发病[解析]并病是指一经病症未罢,又见它经病症的发病。

16.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

∙A.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

∙B.阴精阳气的盛衰

∙C.气血的盛衰

∙D.正邪的盛衰

∙E.邪气的有无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正邪的盛衰。

实是指邪气亢盛,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

虚指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

所以说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正邪的盛衰。

17.邪正盛衰决定着

∙A.病证的寒热

∙B.病位的表里

∙C.气血的盛衰

∙D.病证的虚实

∙E.疾病的类别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病机

18.实证常见于外感病的哪个阶段

∙A.末期

∙B.初期

∙C.各个阶段

∙D.初期或中期

∙E.以上均非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实证常见于外感六淫致病的初期和中期,也可见于痰、食、水、血等滞留于体内而引起的病证。

19.“实”的病机最根本的方面是

∙A.邪气亢盛

∙B.正气旺盛

∙C.气血瘀滞

∙D.水液蓄积

∙E.痰浊壅滞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实是邪气亢盛,以邪气盛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

常见于外感六淫致病的初期和中期,也可见于痰、食、水、血等滞留于体内而引起的病证。

最根本的方面是邪气亢盛。

20.下列哪项为实证的临床表现

∙A.二便闭结

∙B.神疲体倦

∙C.五心烦热

∙D.面容憔悴

∙E.自汗盗汗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实证的临床表现多为壮热、狂躁、声高气粗、腹痛拒按、二便不通、脉实有力等。

神疲体倦、五心烦热、面容憔悴、自汗盗汗等均为虚证的典型表现。

21.虚的病机最根本的方面是

∙A.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

∙B.正气不足,邪气亢盛

∙C.邪气亢盛,正气日衰,脏腑机能减退

∙D.正虚邪恋

∙E.邪正相持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虚为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病理变化。

病机特点是由于机体的气、血、津液和经络、脏腑等生理功能较弱,抗病能力低下,临床上出现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表现。

故虚的病机最根本的方面是正气不足抗病能力低下。

22.下列哪项为虚证的临床表现

∙A.二便不通

∙B.精神亢奋

∙C.烦躁不宁

∙D.二便失禁

∙E.疼痛剧烈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虚证的临床表现多为神疲体倦、面容憔悴、心悸气短、自汗、盗汗,或五心烦热,或畏寒肢冷,二便失禁,脉虚无力等。

二便不通,精神亢奋,烦躁不宁,疼痛剧烈等多为实证的临床表现。

23.“大实有赢状”指的证候是

∙A.由实转虚证

∙B.实中夹虚证

∙C.真实假虚证

∙D.真虚假实证

∙E.虚实错杂证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现象是本质的反映,病机的虚实,在临床上均有一定的征象可循。

一般情况下,现象与本质是相一致的,现象是可以反映本质的。

但在特殊情况下,现象与本质不相一致,往往会出现与疾病本质不符的许多假象,出现虚实真假。

“大实有赢状”指的证候是真实假虚证。

“至虚有盛候”的证候性质是真虚假实证。

24.“至虚有盛候”的证候性质是

∙A.由实转虚证

∙B.实中夹虚证

∙C.真实假虚证

∙D.真虚假实证

∙E.虚实错杂证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病机

25.实邪结聚于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外达形成的病理变化是

∙A.真实假虚

∙B.由实转虚

∙C.实中夹虚

∙D.真虚假实

∙E.因虚致实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真虚假实中假象的出现。

是由于实邪结聚于内,阻滞经络,使气血不能外达所致。

26.正气虚弱,脏腑经络之气不足,推动激发功能减退,运化无力形成的病理变化是

∙A.真实假虚

∙B.由虚转实

∙C.虚中夹实

∙D.真虚假实

∙E.因实致虚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真实假虚中假象的出现,是由于气血不足,脏腑功能减退,运化无力所致。

27.有关病证的虚实变化,以下哪项叙述是正确的

∙A.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邪气亢盛与否

∙B.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正气旺盛与否

∙C.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脏腑功能盛衰

∙D.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正邪双方力量的盛衰

∙E.病证的虚实变化主要取决于气血是否旺盛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正邪的盛衰。

28.阳偏胜,主要指的病理状态是

∙A.脏腑机能障碍

∙B.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

∙C.机能亢奋,代谢活动亢进

∙D.阴不制阳,阳相对偏亢

∙E.阴液不足,火热内生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阳偏胜是指在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阳气偏盛,机能亢奋,热量过剩的病理变化。

29.“阳胜则热”的证候性质是

∙A.虚热证

∙B.假热证

∙C.实热证

∙D.阳证似阴

∙E.寒热错杂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阳胜则热”是指阳偏胜时会引起热象。

由于阳是以热、动、燥为特点的,所以阳偏胜即出现热象,如壮热心烦、面红目赤等。

属于实热证的范畴。

30.“阴胜则寒”的证候性质是

∙A.假热证

∙B.假寒证

∙C.虚寒证

∙D.实寒证

∙E.寒热错杂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阴胜则寒”是指阴偏胜时会引起寒象。

由于阴是以寒、静、湿为特点的,所以阴偏胜就出现寒象。

如形寒、肢冷、舌淡等。

属于实寒证的范畴。

31.阳偏衰,一般以哪些脏为主

∙A.脾肾

∙B.心肾

∙C.肺肾

∙D.肝肾

∙E.肺脾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阳气不足,一般以脾肾阳虚为主。

因为肾阳为元阳,为诸阳之本,所以肾阳虚衰在阳偏衰的病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2.阴偏衰多见于

∙A.心肾

∙B.脾肾

∙C.肝肾

∙D.肺肾

∙E.肺肝肾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阴液不足,一般以肺肝肾之阴为主。

因为肾阴为元阴,为诸阴之本,所以肾阴不足在阴偏衰的病机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33.在哪脏的阴阳偏衰时,才容易发生阴阳互损

∙A.心

∙B.肝

∙C.肾

∙D.脾

∙E.肺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时,影响及对方的化生,引起对方也虚,最终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

肾为水火之宅,内寓真阴真阳,故多在肾的阴阳偏衰时,才容易发生阴阳互损。

34.阴阳不相维系,引起的病理变化是

∙A.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B.阳虚则寒,阴虚则热

∙C.阴盛格阳,阳盛格阴

∙D.阴损及阳,阳损及阴

∙E.阴虚则阳亢,阳虚则阴盛

(分数:

2.00)

 A.

 B.

 C. √

 D.

 E.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阴阳格拒是指阴或阳的任何一方偏盛至极,壅遏于内,将对方格拒排斥于外,使阴阳之间不相维系,出现真寒假热或真热假寒的病理变化。

包括阴盛格阳和阳盛格阴两个方面。

35.邪热内伏,反见四肢厥冷的病机特点是

∙A.阳盛则阴病

∙B.阴盛则寒

∙C.阳虚则寒

∙D.阴损及阳

∙E.阳盛格阴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阳盛格阴又称格阴,是指阳热内盛,深伏于里,不能外达而格阴于外,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形成真热假寒的病理变化。

阳盛于内是疾病的本质,但由于格阴于外,在临床上除了一系列阳热症状外,还可出现四肢厥冷、脉象沉伏等假寒之象,故称为真热假寒证。

36.真热假寒的病机特点是

∙A.阴盛格阳

∙B.阳盛格阴

∙C.阳虚阴盛

∙D.阴虚阳盛

∙E.阴损及阳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考点]病机

37.阴寒之邪壅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的病机变化是

∙A.阴盛格阳

∙B.阴损及阳

∙C.阳盛格阴

∙D.阳损及阴

∙E.以上均非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阴盛格阳又称格阳,是指阴寒之邪壅盛于内,将弱小阳气格拒排斥于外,使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形成真寒假热的病理变化。

38.阳盛格阴引起的证候是

∙A.假寒证

∙B.虚热证

∙C.假热证

∙D.虚寒证

∙E.寒热错杂证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考点]病机

39.阴盛格阳引起的证候是

∙A.假寒证

∙B.假热证

∙C.实寒证

∙D.实热证

∙E.寒热错杂证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考点]病机

40.不属于气机失调的病理变化是

∙A.气虚

∙B.气滞

∙C.气逆

∙D.气闭

∙E.气脱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气机失调是指气的运动失常。

升降出入是气运动的基本形式,气机失调的病理变化包括气滞、气逆、气陷、气闭和气脱。

气虚不属于气机失调。

41.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卫外不固形成的病理变化是

∙A.气虚

∙B.气滞

∙C.气逆

∙D.气闭

∙E.气脱

(分数:

2.00)

 A. √

 B.

 C.

 D.

 E.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气虚是指元气不足,脏腑功能减退,卫外不固的病理变化。

42.气停留阻滞于局部的病理变化为

∙A.气虚

∙B.气滞

∙C.气逆

∙D.气闭

∙E.气脱

(分数:

2.00)

 A.

 B. √

 C.

 D.

 E.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气滞是指气机郁滞不畅,停留阻滞于局部引起的病理变化。

43.气大量丢失的病理变化为

∙A.气虚

∙B.气滞

∙C.气逆

∙D.气闭

∙E.气脱

(分数:

2.00)

 A.

 B.

 C.

 D.

 E. √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气脱是指气突然大量丢失,生命突然衰竭的病理变化。

多由于正不敌邪,或正气的持续衰弱,以致气不内守而外脱,或因大出血、大汗等气随血脱或气随津脱而致气脱,从而出现功能突然衰竭的病理状态。

44.气出入受阻,突然昏厥的病理变化为

∙A.气虚

∙B.气滞

∙C.气逆

∙D.气闭

∙E.气脱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气闭是指气的外出受阻,出现突然闭厥的病理变化。

气闭多由于浊邪外阻,或情志刺激,气郁之极,或触冒秽浊之气所致。

45.气滞多见于以下哪几个脏腑

∙A.肺、脾胃、肾

∙B.心、脾胃、肝

∙C.肝、脾胃、肾

∙D.肺、脾胃、肝

∙E.肝胆、肺、肾

(分数:

2.0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病机[解析]气滞多见于肺、肝、脾胃等脏腑。

由于肝气主升,肺气主降,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在调节全身气机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所以,气滞多见于肺、肝、脾胃等脏腑。

如情志刺激伤肝,引起肝郁气滞;外邪犯肺,引起肺气壅滞;饮食失宜损伤脾胃,引起脾胃气滞等。

二、{{B}}B1型题{{/B}}(总题数:

5,分数:

10.00)

∙A.泪

∙B.汗

∙C.涎

∙D.涕

∙E.唾

(分数:

2.00)

(1).心在液为(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考点]五脏[解析]五脏化液,心在液为汗,肝在液为泪,脾在液为涎,肺在液为涕,肾在液为唾。

(2).肾在液为(分数:

1.00)

 A.

 B.

 C.

 D.

 E. √

解析: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E.膀胱

(分数:

2.00)

(1).具有“主津”功能的是(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六腑[解析]小肠吸收大量的水液,称为小肠主液;大肠吸收部分的水液,称为大肠主津。

(2).具有“主液”功能的是(分数:

1.00)

 A.

 B.

 C. √

 D.

 E.

解析:

∙A.藏于肾中之气

∙B.积于胸中之气

∙C.吸入肺中之气

∙D.行于脉外之气

∙E.行于脉中之气

(分数:

2.00)

(1).宗气是(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考点]精气血津液神[解析]宗气是积于胸中之气,卫气是行于脉外之气。

(2).卫气是(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A.上出息道,下走气街

∙B.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C.通过三焦,流行全身

∙D.上荣头目,达于周身

∙E.与血同行,环周不休

(分数:

2.00)

(1).宗气的分布是(分数:

1.00)

 A. √

 B.

 C.

 D.

 E.

解析:

[考点]精气血津液神[解析]宗气的分布是上出息道,下走气街;卫气的分布是熏于肓膜,散于胸腹。

通过三焦,流行全身是元气的分布;与血同行,环周不休是营气的分布。

(2).卫气的分布是(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A.手指端

∙B.足趾端

∙C.头面部

∙D.胸中

∙E.腹部

(分数:

2.00)

(1).手三阴经与足三阴经交接的部位是(分数:

1.00)

 A.

 B.

 C.

 D. √

 E.

解析:

[考点]经络[解析]十二经脉的交接规律是手之三阴,从胸走手,在手指末端交手三阳经;手之三阳,从手走头,在头面部交足三阳经;足之三阳,从头走足,在足趾末端交足三阴经;足之三阴,从足走腹(胸),在胸中交手三阴经。

(2).足三阳经与足三阴经交接的部位是(分数:

1.00)

 A.

 B. √

 C.

 D.

 E.

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