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地理练习.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2518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8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下册地理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册地理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册地理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册地理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九年级下册地理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九年级下册地理练习.docx

《九年级下册地理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九年级下册地理练习.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九年级下册地理练习.docx

九年级下册地理练习

九年级下册地理练习

九年级下册地理练习-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单元检测(答案)

1.下列有关我国地理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环境复杂多样,人文现象千姿百态

B.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升高

C.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降水越来越多

D.长江三角洲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

2.下列有关我国南、北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民居屋顶坡度大

B.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

C.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

D.南方以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3.我国北方人喜食面食,南方人喜食米饭,沿海人喜食海鲜。

这些事例能够说明饮食习惯的形成受区域()。

A.气候的影响很大

B.物产的影响很大

C.经济水平高低的影响很大

D.海拔高低的影响很大

4.导致我国南、北方农耕制度不同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地形

B.技术

C.气候

D.土壤

★5.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它是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秦岭—

淮河一线不经过()。

A.陕西省

B.湖北省

C.河南省

D.江苏省

6.古人云: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这种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淮南、淮北地形不同

B.淮南、淮北栽培技术不同

C.淮南、淮北气候不同

D.淮南、淮北耕作制度不同

7.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季风区和非季风区

B.土壤和植被

C.年降水量的分布

D.地理位置、自然和人文地理特点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第8~9题。

8.下列山脉位于甲、乙两地区分界线上的是()。

A.阴山山脉

B.昆仑山脉

C.秦岭

D.南岭

9.丙地区是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

A.南方地区

B.青藏地区

C.西北地区

D.北方地区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0~11题。

10.下列有关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地区的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南方地区的主要农作物有水稻和油菜

C.西北地区农业生产的有利条件是降水多

D.青藏地区纬度较低,气温较高

1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它是()。

A.我国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B.我国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C.我国种植业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

D.我国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

读图,完成第12~13题。

12.地点①1月平均气温最有可能为()。

A.18℃

B.3℃

C.-3℃

D.-18℃

13.到甲地区考察,不可能见到的景观是()。

A.雪山连绵,冰川广布

B.成群的藏绵羊在奔跑

C.河流密布,水运发达

D.火车在青藏铁路上奔驰

14.下列几幅图所反映的地理现象,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是()。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分布示意图”,完成第15~16题。

15.区域a和区域c的分界线最接近()。

A.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

B.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

C.水田与旱地的分界线

D.干旱区与半干旱区的分界线

16.下列诗句中,描述b区域地理特征的是()。

A.“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B.“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C.“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7.小华在暑假游记中写道:

“那天我终于看到了‘美丽的草原我的家,风吹绿草遍地花……牛羊好似珍珠撒……毡包就像白莲花’的美景。

这让我想起了家乡的另一番景象:

一年四季绿树常青,水田稻花正飘香。

”该游记描述的两个地理区域分别是()。

A.西北地区、南方地区

B.南方地区、青藏地区

C.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D.西北地区、青藏地区

18.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图1)”及“甲、乙两地多年平均各月气温和降水量图(图2)”,完成下

列各题。

(1)受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等因素影响,我国四大地理区域自然环境差异较大。

其中气候最为干旱的是,冬冷夏凉的是,水热条件最为优越的是。

(填字母)

(2)A、B两区域中,农业生产方式以畜牧业为主的是;C、D两区域中,农业生产方式以种植业为主的是。

(填字母)

(3)根据我国气候类型的分布来判断,四大地理区域中,大部分位于季风区的两个区域是

和。

(填字母)

(4)图中的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城市中,年降水量最多的是,年平均气温最低的是。

(5)如果甲、乙两地代表北京和广州,则代表北京的是,代表广州的是。

19.油菜是一种油料作物,花期大约为一个月。

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A、B两地分别在4月和7月盛开美丽的油菜花。

B地油菜开花时间较晚的主要原因是位于我国地势的第级阶梯,海拔高,气温。

(2)图中(山脉)—淮河一线与1月平均气温℃等温线接近。

(3)A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地区,该地区耕地类型主要为(填“水田”或“旱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4)B地区是族(少数民族)居民聚居地。

被称为“高原之舟”。

20.我国疆域辽阔,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差异很大。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为①(山脉)—淮河一线,②处是海,C处是岛。

(2)A处位于我国的高原,属于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北方地区。

(3)A地的主要耕地类型是(填“水田”或“旱地”),B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其主要粮食作物是。

简要说明A地和B地发展农业生产相同的有利气候条件。

(4)图丁所示景观位于我国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21.读“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与主要山脉分布示意图(图1)”和“某区域景观图(图2)”,完成下列各题。

(1)乙地区(农作物)种植广泛,以该作物为原料的食品有米粉、糕团、粽子、汤圆、糍粑等;丙地区(农作物)种植广泛,以该作物为原料的食品有馒头、包子、花卷、饺子等。

(2)甲地区和乙地区相比,夏季气温较低的是地区;丙地区和丁地区相比,年降水量较少的是

(3)图2为一次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上一参展省份展示的传统民居景观图片。

该传统民居多出现在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中的地区,这种民居屋顶坡度较(填“大”或“小”),墙体较高,反映了当地(填“湿热”或“干冷”)的气候特征。

5.B秦岭—淮河一线大致穿过甘肃省、陕西省、河南省、安徽省和江苏省。

6.C植物的生长需要适宜的温度和水分等气候条件,淮南、淮北的气候不同是影响农作物类型不同的主要原因。

7.D8.C9.B

10~11.10.B11.D第10题,北方地区降水较少,屋顶坡度较小,冬季寒冷,墙体厚,利于保暖;西北地区干旱,制约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是水资源短缺;青藏地区海拔较高,气温较低。

第11题,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但并不是我国种植业区与畜牧业区的分界线,也不是2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

12~13.12.B13.C第12题,地点①位于长江流域,正常年份1月平均气温应该在0℃以上15℃以下。

第13题,“河流密布,水运发达”是南方地区的景观特征,甲是青藏地区,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景观。

14.AA图的景观特征是小桥流水人家,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

15~16.15.B16.D第15题,a、b、c、d分别是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a和c的分界线与半湿润区与半干旱区分界线最接近。

第16题,“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南方地区梅雨季节的景观特征。

A、B、C三项描述的是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

17.A

18.答案

(1)BCD

(2)BD

(3)AD

(4)广州哈尔滨

(5)甲乙

19.答案

(1)一低

(2)秦岭0

(3)南方水田水稻

(4)藏牦牛

20.答案

(1)秦岭南台湾

(2)黄土

(3)旱地水稻都位于东部季风区,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4)因为深居内陆,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不易到达,所以塔克拉玛干地区降水稀少,气候干旱,从而形成沙漠景观。

(指出气候或位置即可)

21.解析第

(1)题,中国粮食生产具有明显的地域分布特征,南方属水稻集中产区,食品多以大米为原料;北方属小麦集中产区,食品多以面粉为原料。

(2)题,青藏地区海拔高、气温低,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西北地区地处内陆,年降水量少,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

第(3)题,图示传统民居景观图片,屋顶坡度较大,墙体较高,多出现在南方地区,这种民居反映了当地湿热的气候特征。

答案

(1)水稻小麦

(2)甲丁

(3)乙(南方)大湿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