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21551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4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心理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心理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心理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心理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报告.docx

《心理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报告.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报告.docx

心理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心理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研究报告

心理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

研究报告

丹东英才心理咨询公司迟雅

(注:

这是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十二五立项课题,于2015年结题。

摘要:

如何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如何防止家庭教育走偏?

如何做到因材施教而又有规律可循?

最有效的途径是将教育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

通过在家庭教育中引入心理技术,以心理学为基础,提升家庭教育质量,预防走进家庭教育误区;为家长排忧解难,为那些学习能力和社会功能受损的孩子带来转机。

对于已经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孩子,家长能够根据已经掌握的心理诊断技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偏,或者借助心理专业人员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

本课题探究了心理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总结了一些家庭教育中常见问题的规律,提供了诸多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的家庭教育的方法,介绍了一些推进家庭教育引入心理技术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家庭教育心理技术应用

一、研究的问题

(一)研究意义与目的

教育好下一代,关系到家庭的美满幸福,更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前途。

对于未成年人来说,家长作为其监护人,都期望孩子能成“龙”、成“凤”,将来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之才。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足见其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

每个家长有责任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健康、高尚的人,变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当前,作为特殊的时代,家庭教育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相当热门的话题。

本课题研究针对我国现阶段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态势和家庭教育中忽视孩子心理健康、忽视在家庭教育中运用心理技术解决家庭教育问题的现状,提出在中小学利用开办家长学校这一渠道,对家长进行以心理技术知识与方法应用为主的系统培训与指导,旨在推动心理技术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纠正家庭教育中违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错误行为,有效提升家庭教育的质量。

如果家长普及了心理知识,还有利于自闭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早期接受有效干预。

如果这一途径可行,可以在更大范围内推而广之。

此目标如果能够得以实现,全国的家庭教育工作将上一个层次,青少年的心理疾病发病率将会明显下降。

这对于促进家庭和谐,社会和谐,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研究背景和文献综述

国内关于家庭教育的研究,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第一是家庭教育思想观念层面的书籍和讲座。

例如,是赏识教育还是挑错教育,是经验教育还是体验教育,教育需不需要惩罚,家庭教育的误区等。

相关书籍比如陈建翔主编的《他们影响了一亿家庭——中国当代最著名的十大教育主张》,还有周弘的《赏识你的孩子》和卢勤的《告诉孩子你真棒》等。

第二是家庭教育方法层面的书籍与讲座。

例如,如何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

相关书籍比如意大利亚米契斯的《爱的教育》,英国洛克的《教育漫话》,日本铃木镇一的《早期教育与能力培养》,日本的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意大利的蒙泰梭利和德国的卡尔·威特以及英国斯宾塞等名家的作品,还有孙云晓的《好父母好方法——孙云晓23年家教精华》等。

第三是孩子心理问题解决层面的书籍与讲座。

例如,如何纠正孩子不良的行为习惯,如何预防与克服考试焦虑,如何预防与处理亲子顶牛……相关书籍比如宗春山的《断乳----中国家庭亲子冲突剖析》,关承华的《别和青春期的孩子较劲》,迟雅的《小学生心理案例集锦》、《中学生心理案例集锦》等。

在上述三个层次中,第一、第二个层面的研究和成果比较多,而关于“问题解决层面”的研究成果较少,而且不显著。

虽然也有相关的文章见诸于期刊,但是多数都是就着某一个小的方面进行的研究,研究得也不够深入。

例如,《教育导刊》上发表的《关于青少年偶像崇拜心理及其对家庭教育的启示》,《心理科学》上发表的《家庭教育失误导致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分析与对策》,《四川教育学院学报》上发表的《现代家庭教育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等。

近年来,国外也逐渐认识到心理学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主要是心理规律在家庭教育中的应用,在认知和行为的心理预期,包括在道德领域的研究与实践。

如美国的心理专家在儿童的早期养育阶段,注意引导孩子如何看到关于自己未来发展的多种可能性,以及在目标培养方面做了相关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德国教育和人类学博士冯纳斯基斯教授研究父母关系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

国内一些家庭教育工作者,也陆续开始进行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新与自我完善,很多人取得了国家级心理咨询师或者家庭教育指导师执业资格,他们将心理学理论与技术应用于家庭教育,批量地对家长进行心理基础知识的培训。

一些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在解决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过程中,也将家庭系统排列和家庭心理治疗作为重要的心理技术应用于工作实践。

(三)核心概念

本课题中的“心理技术”是指:

建立在心理学原理基础上的用于施加心理影响,实施心理诊断与心理调适的方法与技术。

包括心理激励技术,心理放松技术,心理诊断技术,心理矫正技术,心理干预技术等。

下面就着这些相关技术及所涉及的方法做以简单的介绍。

1.心理激励技术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前进的动力从哪里来?

很小的时候,比如三岁以前,动力主要来自于亲和心理。

这种心理的倾向性,与遗传有关,也与早期教育有关。

犹太人在孩子还不懂事的时候,就将书籍涂上蜂蜜让孩子啃,就是有意识第培养孩子对书籍的亲和心理。

再大一些的时候,兴趣就会发挥作用。

到了少年阶段及以后的青年阶段,理想目标开始发挥作用。

确立了理想目标之后,毅力开始起重要作用。

激励技术也要根据最近发展区理论,围绕这些年龄的特点来实施。

激励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从需要入手进行激励;

(2)利用兴趣爱好进行激励;

(3)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激励;

(4)通过确立目标进行激励;

(5)通过强化理想信念激励。

2.心理放松技术

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往往是过多地重视激励技术,而很少关注放松技术。

一味的不断激励,容易导致学生强迫或者焦虑,因此,当发现孩子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就要选择实施放松技术。

放松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深呼吸放松技术;

(2)肌肉逐步放松技术;

(3)渐进式放松技术;

(4)音乐放松技术;

(5)想象放松技术。

3.行为矫正技术

家庭教育有四个关键词:

一是方向,二是激励,三是方法,四是纠偏。

方向明确了,就要想办法增加孩子朝着正确方向前进的动力,因此要不断地去激励。

方法得当,事半功倍。

不仅家庭教育要讲究方法,而且也要交给孩子为人做事的方法,学习的方法等。

在前进的道路上,一旦出现偏离怎么办?

无疑是要纠偏。

纠偏是根据ABC理论等行为矫正理论,主要采用行为主义方法来纠正孩子的心理行为问题。

下面这些方法,既可以用于激励,用于习惯的培养,也可以用于纠偏。

(1)强化法:

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

正强化就是孩子出现正确的行为时,予以物质奖励或者口头赞美,乃至传递一个激励性的目光。

这样一来,正确的行为出现的频率就会明显增高。

负强化就是孩子出现不良行为时,针对这个不良行为给予一个厌恶性的刺激,这样不良行为出现的频率会随之而降低。

阳性强化法,是指在孩子的教育过程中,尽量多使用奖励性的语言和方法,少使用惩罚;多进行赏识教育,慎用挑错教育。

因为孩子的很多行为往往是成对的表现出来,比如雷厉风行与磨蹭,细致与马虎,热情与冷漠,主动与被动等等,当我们强化孩子行为好的一面时,不好的一面自然就消退了。

这样做,既可以激励孩子进步,又可以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拉近与孩子之间的心理距离。

在纠偏方面,尤其强调阳性强化法。

对于智力发育迟缓的儿童,微强化也很重要。

(2)代币法:

一般家庭习惯于用钱来激励孩子做事情,或者对孩子给予奖励。

代币法是用一种东西来代替货币,对孩子实施奖励。

比如,幼儿园里面用的小红花、小红旗等。

运用代币法,在家庭中可以将代币的卡片写上面值,当孩子做出好的行为时给予奖励。

等到孩子积攒到一定数量的代币时,将其换成货币,用于孩子做主开展一次孩子特别喜欢的家庭活动。

比如,去公园,去野餐等等。

这样孩子就会主动地按照家长的培养目前去努力。

等到一个一个的活动结束了,孩子的行为习惯也大体上养成了。

(3)契约法:

这是与孩子之间签订契约。

可以与代币法、强化法联合使用。

比如,一个叫小刚的男孩子,特别愿意打人,动辄就举起拳头。

家长为此很头疼,老师与家长合作,与他签订契约,一周只打两次人,奖励一面小红旗;一周只打一次人,奖励两面小红旗;一周之内一次也不打人,奖励三面小红旗。

不打人还能帮助老师、家长做事情,还给予更多的奖励。

承诺等到小红旗的数量达到100面的时候,就可以加入少先队。

在少先队中如果表现得突出,还可以推荐当升旗手。

用这样的方法,再配合认知疗法,极大调动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很快自己就将愿意打人的毛病克制掉了。

(4)贴标签法:

每个人都有这样一种心理,就是尽量在周围人的心目中保持一个一致性的形象。

比如,有的人表现得优雅,有的人表现出粗野……贴标签法的主要特点是,给孩子贴积极的标签,不贴消极的标签。

孩子会得到积极的暗示,为了保持在别人心目中的一致性,保持一个良好的形象,他们会监督自己努力多做正确的事情,尽量不做错误的事情。

(5)换位法:

当孩子表现得比较逆反的时候,家长可以尝试运用体验教育,与孩子换一下角色位置。

比如,让孩子管家,料理家务,让他们体会父母的辛苦和艰难,还可以体验到做事情的细致,注意保持家庭卫生。

尤其是可以让孩子对钱产生一个完整的概念。

知道家庭收支情况,懂得珍惜,懂得父母的不容易。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孩子体验过了,才能容易懂得珍惜。

(6)创设情境法:

就是通过创设一个情景,或者一系列情景,来吸引和激励孩子按照正确的人生轨迹前进。

给他一座山让他们去攀登,给他们一个活动让他们去参与,给他们一个竞赛让他们去竞争,给他们一个问题让他们去寻求答案,给他们一个任务让他们去完成,给他们一个目标让他们去努力实现……

(7)塑造法:

也称行为塑造法。

行为塑造法是根据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研究结果而设计的培育和养成新反应或行为型式的一项行为治疗技术,是操作条件作用法强化原则的有力应用之一。

许多人都从电视上或亲眼观看过动物表演,许多动物的精湛表演令人惊叹不已。

例如,海豚钻火圈,鸽子会按观众的要求啄击写有相应文字的木牌,黑猩猩能在电子计算机的面板上回答提问者提出的简单问题,并能用聋哑人的手势语表达自己的要求、判断和情绪体验等。

这些复杂的行为反应并不表明这些动物真正懂得人的语言,更不意味着这些动物生来就有或可以在其生活中自然形成它们,而是在特殊环境中经过人的精心训练而学习得来的。

训练这些动物所采用的基本方法便是行为塑造法,或称作“连续逼近法”。

人类具有比动物高得多的学习能力。

就人类的学习能力来说,许多新行为甚至无需通过复杂的行为塑造过程即可直接掌握。

然而具有高度的学习能力不等于就一定能掌握新的行为型式。

关于人类学习的许多研究表明,学习的效果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

例如,动机便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即使一个人具有学习能力和适当的动机,也不是想学什么就能学会什么。

掌握新的行为型式还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何况人的许多新行为型式的建立往往意味着必须破除旧有的、习惯的行为型式。

一个人的习惯行为,作为他的生活方式或风格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因此,不良的习惯行为是不易一下子消除的,新的健康的行为型式也不可能在一夜之间形成,更不可能一经出现便巩固下来,成为个体生活风格的一部分。

在临床上,孩子的新的健康行为必须在逐渐摆脱不健康行为的同时一步步地加以培育和巩固。

这就需要采取许多措施以促进这一过程,行为塑造法便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措施。

(8)连锁法:

也叫连环法。

这种方法,对于比较小的孩子,尤其是智力发育迟缓的孩子,比如自闭症儿童非常有用。

连锁法的特点是,将一个活动(目标行为)分解为一连串的单元行为,在确定宝宝能够独立完成每一个单元行为后,再将它们连在一起按照一定的顺序教学,最终使宝宝独立地完成包含有一系列动作的这个活动。

例如“刷牙”可以分解为:

①拿起牙膏拧开盖子;②拿起牙刷;③往牙刷上挤牙膏;④放下牙膏拿起杯子;⑤接水关水;⑥漱口;⑦刷牙;⑧漱口;⑨放回杯子和牙刷等等环节。

在训练宝宝学会每一个单元的动作后,再将它们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起来进行练习。

可以从第一步开始(前进连环法),直到宝宝能够独立做到最后一步:

①+②→①+②+③→①+②+③+④→①+②+③+④+…+⑨……也可以从后往前进行。

4.心理问题的鉴别技术

目前,我国心理问题的解决面临着三道坎儿:

一是患上了心理疾病,自己和家人都意识不到是心理疾病,因此,不能及时得到干预。

比如自闭症,孩子三岁了还不会说话,已经具备了自闭症的三个典型特征,但是,家长并不能意识到孩子出了问题,周边的人也会顺情说好话,帮助家长摆脱窘态。

如此这般,就将孩子耽误了。

二是即使意识到是心理疾病了,还因为有社会羞耻之心,担心别人知道了太丢脸,蒙着盖着,不让别人知道,甚至讳疾忌医。

比如抑郁症患者,有的当走上了不归之路,才不得不去接受这个现实。

三是心理疾病严重到了家庭内部已经包不住的时候,又不知道应该找谁来帮助解决,往往是先看仙,再改名,有的甚至去迁坟,搬家,企图通过这些迷信的手段来解决问题。

还有很多青少年,本来不是很严重的心理问题,却到精神病医院吃上了抗精神病的药物。

心理鉴别技术,就是根据CCMD-3标准,对各种心理疾病做出初步的鉴别,以便对症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

主要的心理鉴别技术有:

(1)抑郁症的鉴别技术;

(2)焦虑症的鉴别技术;

(3)恐怖症的鉴别技术;

(4)强迫症的鉴别技术;

(5)人格解体的鉴别技术;

(6)疑病症的鉴别技术;

(7)躯体形式障碍的鉴别技术;

(8)癔症的鉴别技术;

(9)失忆症的鉴别技术;

(10)精神分裂症的鉴别技术。

5.心理干预技术

心理干预是一个动词,也是一个术语。

心理咨询师或精神科医生为那些心理有问题的人取采的一种手段,过程可能通过心语交流,催眠或游戏等向当事人进行心理干预,目的是帮助当事人重新建立积极正面的心理。

心理干预是一项高智商、高科学知识含量的脑力劳动,对于严重的心理疾病,需要进行建立在“生物--社会--心理”模式上的心理干预。

因此,心理干预,主要由心理专业人员来进行,而家长可以提供必要的配合,与心理工作者一道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

常用的心理干预方法有:

(1)行为主义疗法。

包括厌恶疗法、满贯疗法、系统脱敏法等。

(2)精神分析理论。

包括意识层次理论、人格结构理论、防御机制理论、泛性理论、梦的解析等。

(3)人本主义理论。

包括求助者为中心的理论等。

(4)认知疗法。

包括合理情绪疗法等。

(5)认知领悟疗法。

(6)沙盘游戏。

(7)催眠疗法。

(8)音乐疗法。

(9)绘画疗法。

包括房树人。

(10)运动疗法。

(11)饮食疗法。

包括芳香疗法。

(12)意象对话。

(13)家庭心理治疗。

包括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家庭系统排列等。

(14)叙事疗法。

(15)森田疗法。

(16)完型疗法。

二、研究程序

主要包括:

研究设计—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技术路线。

(一)研究设计

家长的教育理念建立在名人的一句话或者一个观点上,抑或简单地套用一种教育方法或教育模式,很容易导致家庭教育走偏。

如何能做到因材施教而又有规律可循?

如何能做到对于那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问题有准确的判断能力?

最有效的途径是将教育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

分析常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用以规避错误的家庭教育行为。

通过在家庭教育中引入心理技术,以心理学为基础,提升家庭教育质量,预防走进家庭教育误区;为家长排忧解难,为那些学习能力和社会功能受损的孩子带来转机。

通过实际案例,让家长、教师看到心理技术在家庭教育乃至学校教育中的作用,从而认识心理技术,学习心理技术,适当地掌握心理技术,以减少家庭教育的失误。

对于已经出现严重心理问题的孩子,家长能够根据已经掌握的心理诊断技术及时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偏,或者借助心理专业人员给予有效的心理干预。

将通过案例研究验证过的有效方法和技术,反馈给学校心理教师和广大家长,为其提供可以借鉴的方法、途径、规律。

(二)研究对象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是小学、初中、高中的学生及家长,主要是已经发现有了心理问题的学生。

以家庭教育机构招募的学员或者心理咨询机构接待的求助者为直接对象,便于把握心理技术应用的全过程,便于跟踪与对比研究。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涉及文献法,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心理测验法,社会统计(SPSS)等科研方法。

主要研究方法是问卷研究,在问卷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数理统计,得出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论。

通过研究结论,找出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与家庭教育之间的相关性,分析相关度,再通过实践检验甄别,得出一些规律性的结论。

对这些规律性的结论,以案例的方式呈现出来,传播给家长,以便规避教育失误。

(四)技术路线

对于已经出现心理偏差的学生,进行前测和心理评估,记载心理问题的性质及严重程度。

根据症状表现,进行定性的描述和定量的描述。

比如,是习惯不良,还是品行问题;是学习能力受损,还是整个社会功能受损;是一般性心理问题,还是神经症乃至精神性疾病。

进行心理干预之后,做出过程性的记录。

找出心理干预方法与症状改善之间的内在联系。

包括家庭教育方法改善与孩子症状改善之间的内在联系。

痊愈以后,进行有效率的统计。

将进行心理干预的与未进行心理干预的同类病例进行比较研究。

从中发现心理干预的积极意义。

三、研究的结论及建议

分析和讨论:

(一)关于家庭教育的问卷调查

针对家长的家庭教育问卷,共发放1000份,回收936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98份。

家长们的孩子年龄跨度为7~19岁。

根据由家长填写的家庭教育问卷,得出家长最关心的学生问题前三个分别是:

第四题项,孩子做事磨蹭,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38.3%。

第三十四题项,希望孩子在未来取得成功,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33.4%。

第十一题项,不知道怎样奖惩孩子最有效,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31.5%。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排在最末的三个题项分别为:

第十题项,单亲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3.2%;第一题项,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4.0%;第二题项,如何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生活,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4.0%。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对于小学生,家长关心的问题排在最前的三个题项分别为:

第四题项,孩子做事磨蹭,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64.5%;第十八题项,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35.5%;第十一题项,怎样奖惩对孩子最有效,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35.5%。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对于小学生,家长关心的问题排在最后三个题项的分别为:

第六题项,孩子染上网瘾怎么办,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3.2%;第十六题项,师生关系紧张怎么办,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3.2%;第二十六题项,自私的孩子该如何教育,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3.2%。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对于初中生,家长关心的问题排在前三个题项的分别为:

第十一题项,怎样奖惩对孩子最有效,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58.6%;第十八题项,该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44.8%;第四题项,孩子做事磨蹭,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44.8%。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对于初中生,家长关心的问题排在最后三个题项的分别为:

第二十五题项,家长该怎么对孩子进行性教育启蒙,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0%;第一题项,怎样帮助孩子适应初中生活,反映该问题的家长3.4%;第十题项,单亲家长怎么教育好孩子,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6.9%。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对于高中生,家长关心的问题排在前三个题项的分别为:

第三十四题项,希望孩子在未来取得成功,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35.1%;第二十三题项,孩子任性不听话,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33.5%;第四题项,孩子做事磨蹭,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33.0%。

根据数据统计显示,对于高中生,家长关心的问题排在最后三个题项的分别为:

第一题项,怎样帮助孩子适应小学生活,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0.5%,第二题项,如何帮助孩子适应高中生活,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1.1%,第十题项,长辈带孩子方法与父母不一致怎么办,反映该问题的家长占全体的2.1%。

学生对家长认可项目的百分比由小到大在上图表现,数据显示,认可度的前三名分别是第三项,好学上进,知识丰富,言语幽默,和孩子的共同语言多,占总体的16.4%;第十四项,在日常关心孩子的生理健康的同时,更加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占总体的15%;第六项,心地善良,平易近人,对孩子能做到既严格要求又能态度和蔼,占总体的15%。

认可度的后三名分别是第十项,信任孩子,对孩子的要求随成长变化,尽可能多给孩子空间,占总体的8.7%;第七项,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先要做到,占总体的9.7%;第十五项,家庭和睦,夫妻恩爱,不吵架,更不会在孩子面前吵架,占总体的10.1%。

初中生对家长认可项目的百分比由小到大在上图表现,数据显示认可度的前三名分别是:

第十七项,在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或遭遇某些小的挫折时,能及时鼓励孩子,占总体的14.7%;第六项,心地善良,平易近人对孩子做到既严格要求又态度和蔼,占全体的14.7%;第二项,尊重孩子的人格,不在外人面前指责孩子的不足,占全体的14.7%。

认可度的后三名分别是:

第九项,能够站在平等的地位像朋友一样,采用多种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占全体的10.1%,第十项,信任孩子,对孩子的要求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尽可能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占全体的10.1%,第四项,制定的目标适合孩子的能力,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占全体的11.0%。

高中生对家长认可项目的百分比由小到大在上图表现,数据显示认可度的前三名分别是:

第三项,好学上进,知识丰富,语言幽默,与孩子的共同语言多,占全体的19.4%;第四项,制定的目标适合孩子的能力,不伤害孩子的自信心,占全体的18.4%;第九项,能够站在平等的地位像朋友一样,采用多种方式与孩子交流沟通,占全体的17.3%。

认可度的后三名分别是:

第七项,言行一致,以身作则,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占全体的5.1%;第十项,信任孩子,对孩子的要求随孩子的成长而变化,尽可能多给孩子一些空间,占全体的7.1%;第十五项,家庭和睦,夫妻恩爱,不吵架,更不会在孩子面前吵架,占全体的8.2%。

(二)关于近两年的个案病症的统计分析

根据2014~2015年两年时间里,丹东英才心理咨询公司的求助者总计201人,其中青少年儿童126人,来访者年龄范围从7岁到25岁不等。

其中小学生及学前儿童14人,初中生26人,高中生72人,大学生16人。

关于病症表现诊断结果的一些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图:

*其他:

包括自卑,自闭等病症和便秘,痛经等生理问题。

从上图可以看出,有学习能力受损,厌学表现困扰的,在来访者中占首位,占了20%。

有情绪障碍抑郁躁狂困扰的占了18%,强迫和其他分别占了13%。

其余病症在访客中分布比例请参看上图。

这些孩子的心理问题都比较严重,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心理干预,轻则影响学习,重则影响前途命运,甚至危及生命。

此项研究,由于受研究者的精力所限,没有进行大样本的统计,得出的结论信度不是太高。

建议将这项研究在更大的范围内延伸推广。

四、主要成果

本课题的主要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出了心理技术在家庭教育中应用的新主张,并向相关家长传播了一定的心理学理论与心理技术。

这有利于引导家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关注心理,从而有意识地将家庭教育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之上,克服家庭教育的盲目性。

二是总结了一定的心理技术在家庭教育中应用的规律。

这有利于指导家庭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提升家庭教育的整体水平,也可以为家庭教育机构和心理咨询机构提供借鉴。

发表了论文,编辑了《心理技术在家庭教育》

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数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