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中国石拱桥》解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21033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8.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中国石拱桥》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17《中国石拱桥》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17《中国石拱桥》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17《中国石拱桥》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17《中国石拱桥》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中国石拱桥》解析.docx

《17《中国石拱桥》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中国石拱桥》解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中国石拱桥》解析.docx

17《中国石拱桥》解析

《中国石拱桥》课文详细解析

石拱桥的桥洞成弧形,就像虹。

(①这句话用的是什么说明方法?

作用是什么?

)古代神话里说,雨后彩虹是“人间天上的桥”,通过彩虹就能上天。

(②引用古代神话有什么作用?

)我国的诗人爱把拱桥比作虹,说拱桥是“卧虹”“飞虹”,把水上拱桥形容为“长虹卧波”

【段析】文章先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桥洞呈弧形,其外形是十分优美的。

【品味】“桥洞成弧形”“就像虹”,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地说明了拱桥的外形特点。

画线句,引用神话,既说明石拱桥的形状,又仿佛使人置身于神话的诗情画意中,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

石拱桥在世界桥梁史上出现得比较早。

这种桥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③用“不但……而且……”句式有什么作用?

)能几十年几百年甚至上千年雄跨在江河之上,在交通方面发挥作用。

【段析】写石拱桥总的特征:

不但形式优美,而且结构坚固,出现的比较早。

第一部分:

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的特点。

【品味】“比较早”一词,表示的程度较轻,这样表达比较稳妥,因为石拱桥的出现没有准确、具体的时间,表现了说明文用语的讲究分寸。

我国的石拱桥有悠久的历史。

《水经注》里提到的“旅人桥”,(④为什么提到“旅人桥”?

)大约建成于公元282年,可能是有记载的最早的石拱桥了。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到处都有。

这些桥大小不一,形式多样,有许多是惊人的杰作。

其中最著名的当推河北省赵县的赵州桥,还有北京丰台区的卢沟桥。

(⑤为什么举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个例子?

【段析】介绍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品味】“大约”“可能”,都表示不确定、只是推测的情况,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几乎”一词,强调了石拱桥分布广泛。

赵州桥横跨在汶河上,是世界著名的古代石拱桥,也是造成后一直使用到现在的最古的石桥。

这座桥修建于公元605年左右,到现在已经一千三百多年了,还保持着原来的雄姿。

到解放的时候,桥身有些残损了,在人民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彻底整修,这座古桥又恢复了青春。

【段析】这一自然段交代了赵州桥的位置、建桥时间及解放后它进行的整修。

【品味】“横跨”一词,准确、形象地突出了石拱桥威武、强有力地立在江河之上的雄姿。

画线句,用数字说明桥的历史,简洁明了,让读者产生一种赞叹。

“左右”和“多”表示只是推测,并非确切年代,体现了说明文运用语言的准确性。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

(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⑥此处介绍的赵州桥的第一第三个特点都是关于大拱的,第二个特点是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作者为什么不在介绍完赵州桥的第一个特点后,紧接着介绍它的第三个特点,即“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而在中间插入对小拱的介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鹭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⑦文中说明赵州桥的特点是按照怎样的顺序说明的?

【段析】这一自然段以赵州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作者用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共分四点来阐述赵州桥的特点,给人以完整清晰的印象。

【品味】画线句通过确凿的数据,即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赵州桥的规模,突出了赵州桥“雄伟”这一特点。

引用张嘉贞的话是为了说明桥的构造奇特。

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不但……而且……还……”一句,具体解说赵州桥创造性的设计带来的好处。

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赵州桥的结构特点。

“初月出云,长虹饮涧”,引用名人赞语说明了桥的形式优美,同时也使人产生联想。

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

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

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

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

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

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

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极少出事,足见它的坚固。

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

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

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⑧最后两句话说明了赵州桥什么方面的特点?

【段析】这一自然段交代卢沟桥的位置、修建卢沟桥的特点。

【品味】前四句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说明卢沟桥修建的时代、长度、宽度、石拱数等,介绍长度力求精确,便于读者了解。

画线句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卢沟桥的坚固。

四个“有的”连用,描绘了石狮的生动姿态,显示了卢沟桥的艺术特色。

这里运用了摹状貌的说明方法。

早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

那时候有个意大利人马可·波罗来过中国,他的游记里,十分推崇这座桥,说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并且特别欣赏桥栏柱上刻的狮子,说它们“共同构成美丽的奇观”。

在国内,这座桥也是历来为人们所称赞的。

它地处人都要道,而且建筑优美,“卢沟晓月”很早就成为北京的胜景之一。

【段析】这一自然段说明卢沟桥早就闻名于中外。

【品味】“推崇”“欣赏”两个词语,准确地写出了马可·波罗对这座桥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卢沟桥在我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侵略战争的历史上,也是值得纪念的。

1937年7月7日中国军队在此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揭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段析】这一自然段写卢沟桥的纪念意义。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

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

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办法。

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八百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二百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

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

再其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段析】这一自然段写中国石拱桥取得的光辉成就的原因。

第二部分;介绍我国石拱桥的特点,取得的光辉成就及其原因。

【品味】画线句运用设问把要说明的问题提出来,引起读者的注意,使读者一下子把握了本自然段的中心。

“首先”“其次”“再其次”,作者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条理清晰。

“用料省。

结构巧,强度高”,作者仅用几个字就概括了设计施工的优良传统,语言非常精练。

两千年来,我国修建了无数的石拱桥。

解放后,全国大规模兴建起各种形式的公路桥与铁路桥,其中就有不少石拱桥。

1961年,云南省建成了一座世界最长的独拱石桥,名叫“长虹大桥”,石拱长达112.5米。

在传统的石拱桥的基础上,我们还造了大量的钢筋混凝土拱桥,其中“双曲拱桥”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新创造,是世界上所仅有的。

近几年来,全国造了总长二十余万米的这种拱桥.其中最大的一孔,长达150米。

我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段析】第三部分;写解放后中国桥梁事业的飞跃发展,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品味】“无数”是针对“两千年来”而言,“不少”是针对“解放后”而言,都说明所建的桥的数量之多。

画线句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解放后建石拱桥的成就。

画线句对解放后我国石拱桥技术的继承、创造、发展做了具体说明之后,进一步指出社会制度的优越,把这篇说明文的思想性提高到一个新高度。

答案速查:

①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既能表现石拱桥形式上的基本特征,又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②说明石拱桥的形状,增强文章的文学色彩。

③采用此递进句式,突出的是“而且”之后的“结构坚固”的特点,突出桥的实用性。

④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说明我国石拱桥的历史悠久。

⑤赵州桥和卢沟桥“最著名”,最能说明我国石拱桥的特点,具有典型性。

⑥大拱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这是赵州桥首创敞肩拱的主要特点。

而“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则其他拱桥也有同样建筑的,所以按其特点的突出与否作为列举的顺序。

⑦先概括说明,然后再具体解说桥的各个构成部分。

⑧形式优美。

考点精析:

说明文阅读综合

近几年,说明文阅读考察越来越受重视,很受命题老师的青睐。

本文是一篇典型的事物性说明文,因此,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是考察的重点。

说明文阅读命题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考查文章的说明对象、说明对象的特征。

2、考查说明方法的判定及其作用的分析。

3、体会重点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考查说明顺序。

说明顺序考查以理性思考为主,如《长信宫灯》的考查。

如考题:

“请写出选文的说明顺序,采用这种说明顺序与说明内容有什么关系?

”这样看来,考说明顺序更注重理性思考。

考察说明文相关知识点的考题,考点2和3出现的几率比较大。

解题时要熟悉各种说明方法的表现形式,做题时要读懂运用方法的具体说明内容,尤其是术语必须准确(举例子,具体准确;列数字,科学准确;作比较,鲜明地突出了;分类别,条理清晰;打比方,生动形象),组织答案要注重格式。

例题印证

哈尔滨老火车站

佚名

①哈尔滨老火车站是城市创建初期最早修建的几座大型建筑之一。

1899年10月,在今哈尔滨站行李房的位置临时搭起一座小房子,作为站长室、电报室和行车人员休息室。

1903年哈尔滨老火车站站舍始建,1904年旅客候车室即迁入新站舍。

②哈尔滨老火车站的选址是经过精心考虑的。

它位于南岗区、道里区和道外区三个主城区的交界处,是名副其实的城市中心。

由车站街(今红军街)、铁路街(今曲线街)、松花江街及医院街(今颐园街)相交而成半圆形的广场,交通便捷。

这个半圆形广场视野开阔,便于人们更好地欣赏建筑。

每当广场上鲜花盛开,繁茂的树木成为衬托建筑的绿色飘带,建筑优美而舒展的丰姿则尽现眼前。

③作为火车站建筑,从功能上看,其平面布局比较严谨而合理。

建筑由一二三等候车室、中央门厅及处于最右端的中国人候车室等五个大厅构成,围绕着这五个大厅分别布置了售票室、行李房、服务员室、警察室、站长室、小卖部及卫生间等辅助用房,总面积为1619.78平方米。

建筑正中是中央门厅,高9.07米,宽敞明亮。

门厅作为整个建筑的核心,其它几个候车室通过门厅联系在一起,成为流动而连续的空间。

④哈尔滨老火车站建筑立面设计是典型的“新艺术”风格。

其设计极尽生动之势,比之西欧及俄罗斯同时期“新艺术”设计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种独特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建筑曲线装饰的运用上。

一眼望去,建筑通体的曲线装饰令人目不暇接——曲线的门窗、曲线的墙墩、曲线的女儿墙甚至曲线的车站名称,犹如各种曲线的海洋。

这些曲线的弧度富有变化,如一首乐曲,跳跃着,盘旋着,时而高昂,时而低回。

⑤驻足于哈尔滨老火车站之前,你会发现,建筑的每个细节都是那样生动奇异,整个建筑舒展而大方。

可惜的是1959年火车站扩建时老站舍被拆毁了,它迷人的风采已随风而逝。

(选文有改动)

1.分别指出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一个括号内只能填写一种说明方法)

(1)建筑正中是中央门厅,高9.07米,宽敞明亮。

()

(2)其设计极尽生动之势,比之西欧及俄罗斯同时期“新艺术”设计有过之而无不及。

()

答案:

(1)列数字

(2)作比较

周庄的桥

佚名

①中国第一水乡——周庄,至今已有九百余年的悠远历史,它旖旎的水乡风光,特有的人文景观,传统的建筑格局,淳朴的民间风情,令人神往,令人流连,无愧于江南水乡古镇的典范。

②水镇之古,古在水。

围绕全镇有澄湖、白岘湖、淀山湖、南湖和三十多条大小河流,镇上有四条主河道,因此周庄自古有“水乡泽国”之称,总面积36平方公里。

圆圆小镇,

四面环水,宛如漂在水面上的一朵睡莲。

周庄人家,因水而筑,60%以上的民居仍为明清建筑,粉墙黛瓦的深宅大院,雕梁画栋的临河水阁,比比皆是。

周庄的水,源远流长,波光粼粼的“井”字形河道,构成了水乡神韵。

条条水巷游人如织,条条河道轻舟荡漾,坐在船上游览,穿桥过洞,颇有情趣。

③水乡之美,美在桥。

周庄是水的世界,狭窄的青石板街道两侧,错落有致的是明清时代留下来的民居,全镇以河成街,桥街相连,富安桥、双桥、贞丰桥等古桥,将老镇连为一体。

周庄的桥,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

周庄至今仍保存着的14座石桥,大多建自元、明、清三代,它们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

最古老的一座是富安桥,修建于元至正十五年(公元1355年),桥身四周都建有桥楼,并且保存完整,这在江南水乡十分罕见,另外,有五块江南一带罕见的武康石,石面布有细小的蜂窝眼,颜色深赭,不易磨损。

几百年来不知

走过了多少脚步,仍基本保持原状,雨雪天也不打滑。

④而周庄的双桥,则是一首立体的诗。

双桥,俗称钥匙桥,由一座石拱桥——世德桥和一座石梁桥——永安桥组成,联袂而筑,显得十分别致。

因为桥面一横一竖,桥洞一方一圆,样子很像是古时候人们使用的钥匙,当地人便称它为“钥匙桥”。

这两座石桥,石拱桥横跨南北市河,桥东端有石阶引桥,伸入街巷;石梁桥平架在银子浜口,桥洞仅能容小船通过,桥栏由麻条石建成,最能体现古镇神韵。

碧水泱泱,绿树掩映,只只小船在桥洞中穿过,牵着牯牛的老农走上桥阶,谁家的主妇在桥边的河埠搓衣洗菜。

临河的小楼粉墙黛瓦,虚掩的蠡壳窗中飘出弦乐叮咚……

⑤1984年,旅美画家陈逸飞以周庄双桥为素材,创作了一幅题为“故乡的回忆”的油画,连同他的多幅作品,在纽约美国西方石油公司董事长阿曼德·哈默所属的画廊展出。

当年11月,阿曼德·哈默访问中国时,将《故乡的回忆》高价购下,并作为礼物送给了邓小平。

次年,这幅油画又成为当年世界联合国协会的首日封。

钥匙桥不是钥匙胜似钥匙,它开启了国际交往的友谊之门。

⑥从此,

周庄在恬静地沉睡了千年后,以优雅的姿态出现在世人面前,让越来越多的人领略到了“中国第一水乡”——周庄的旖旎风情。

1、阅读选文③~⑤段,思考作者在介绍周庄的桥时所采用的说明顺序。

2、选文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有何作用?

3、“周庄至今仍保存着的14座石桥,大多建自元、明、清三代,它们

古意朴拙,形态各异,耐人寻味”一句中加点词语能否删掉?

为什么?

答案:

1、逻辑顺序。

【判断说明顺序】

2、打比方。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周庄地形的特点。

【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3、不能,“大

多”是限定副词,

表示不是全部的桥都建于元、明、清三代,去掉后与事实不符。

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品析说明文的语言】

类题解答技巧

试卷中经常考查的说明方法有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作诠释、下定义、分类别、引用等。

1、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要紧扣说明对象及其特征,要考虑这一说明方法所处段落的中心句(一般为首句),要重视该说明方法的前面的语句,要根据不同说明方法运用不同词语归纳表述。

一是区别“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引用”四种说明方法在不同文体中的不同表述方法。

“作比较”在议论文中称之为“正反对比论证”的论证方法,在记叙文中称之为“对比”的表现手法或修辞手法。

“打比方”在议论文中称之为“喻证法”。

“举例子”在议论文中称之为“例证法”。

二是区别“下定义”“作诠释”两种说明方法。

“下定义”一般为判断句式,语言简洁,直接。

“作诠释”是用一句或几句话对某个概念或某种现象、某个事物作解释说明。

2、

(1)重点字词在语言环境中的作用:

对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的理解,切忌望文生义,一定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以及说明对象的特征考虑。

解释某个术语、概念或事物,一定要对这一术语、概念或事物的前后语句认真分析,找出有助于答题的语句,然后结合自己的理解加以归纳。

代词指代的内容一般是这个代词的前面几句话,也可能是这一段文字的中心句。

(2)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常用的方法有:

①对应词答题法。

比如“大多数”对应“少数”,“大部分”对应“少部分”,“主要”对应“次要”,“经常”对应“偶尔”,“一般”(或“通常”)对应“特殊”等。

解题时,题目中出现了“体会上述每组中其中一个词的准确性”时,答题时就可以用其中对应的另一个词作答。

例如,题目中出现了体会加点词“大多数”的准确性时,可以这样答题:

这样写,说明还有“少数”,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②四步答题法。

第一步,解释该词的含义;第二步,分析运用该词有什么好处;第三步,分析去掉该词后句子意思会发生什么变化;第四步,用“这样写更符合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的句式作结。

关于《中国石拱桥》的创作

茅以升

《中国石拱桥》一文,是1962年我发表在《人民日报》上的一篇散文,后来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至今仍在沿用。

近几年来,有不少中学教师来信或来访,向我反映课堂讲授中的一些情况。

教育家叶苍岑教授也曾为本课备课的问题和我四次通信征询意见。

我所作的一些解答,有一部分转载于有关语文教学的刊物中。

现行语文课本,采集了各个方面的文章,知识面无比广阔。

从我接触到的中青年教师中,深深感到他们对讲授中的每一篇范文,是那样字斟句酌地认真研究,一丝不苟。

这种精神,使我深受感动。

最近,郑州《教学通讯》编辑部的同志打算出一本《作家谈中学语文课文》,要我谈谈创作经过。

作家这个称号,我不敢当,但由于上述情况,借此机会,回忆一下撰写此文时的构思活动,如果对广大语文教师所要求的教学效果有所帮助,自是有益之举。

首先,本文写的是中国的石拱桥。

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型式之一。

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

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

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一座古桥,能经得起天灾战祸的考验,历千百年而不坏,不仅是作为古迹而被保存,而且仍保持其固有的功能不变,可以称作奇迹。

当然,还应归功于历代的辛勤修缮,这类修缮活动又往往是出自民间的爱桥护桥,这一社会风尚,在我国桥梁史上,有不少故事,是值得传颂的。

我国素有多桥古国之誉,这种史的观念和数量上的概念,以及有实物可观的直觉印象,都是为理解中国石拱桥所须涉及的知识面。

如果抽掉这些生动史实,则不仅内涵空虚,一两座孤立的躯壳,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呢?

其次,石拱桥在我国桥梁发展史上,出现较晚,但它一经出现,便得到迅猛发展,即使在1880年近代铁路公路桥梁工程技术传入中国以后,它仍然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结合现代的工程理论和新的建筑材料,取得了更大的发展。

本文所介绍的两座桥,赵州桥已历时一千四百年,卢沟桥雄踞在湍流奔突的永定河上,也经历了近七百年,它们都称得上雄伟坚固,迄今仍保持着初创风貌,可以通行重车,在中外石桥中是罕见的。

赵州桥敞肩式的创造,早于西方七个世纪,它们之所以能够经久不坏,说明设计与施工是符合科学道理的。

再如赵州桥的浅基础、短桥台,不少现代工程师表示惊叹,因为经过多次地震洪水而屹立无恙,这决不是偶然的。

唐张嘉贞的《石桥铭序》中所云:

“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一评价,几乎和20世纪工程界学者异口同声,技术高超,于此可见。

本文在大量史实中,用“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来概括古代石拱桥技术上的成就,这是古今中外桥梁以及任何建筑物所一致追求的目标,在6世纪初,我国的能工巧匠发挥智力,大胆创新所取得的光辉成就,是值得自豪的。

再次,跨水架桥,意境之美,雕琢装饰,千姿百态,也是体现我国审美观的一种民族传统。

建筑不论大小,工艺必须精益求精,如同一幅画图,不许有一处败笔。

自从石窟造像盛行,古代石工,都有一套过硬本领,都具有一定的美工水平,赵州桥的栏板,卢沟桥的石狮,都以艺术珍品而闻名于世,这也是中国石拱桥在艺术方面一个可取的传统,对于现代石拱桥装饰也还存在着深刻的影响。

中国的石拱桥,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发展的前景,过去有用的东西,今天仍在起着作用,因此,它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显示着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

我们在现代桥梁事业中,必然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选自《课文分析集》,广东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

《中国石拱桥》文本解读

1.时代背景

《中国石拱桥》一文发表在1962年3月4日的《人民日报》上,后来被选入中学课本,作者作了修改。

本文所写的赵州桥和卢沟桥,分别是独拱石桥和联拱石拱桥的杰出代表。

作者在谈到本文的写作时说:

“石拱桥是我国传统的桥梁三大基本型式之一。

石拱桥这一体系,又是多种多样的。

本文所写的这两座桥,乃是千百万座石拱桥中杰出的代表之作。

几千年来,石拱桥遍布祖国山河大地,随着经济文化的日益发达而长足发展,它们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在世界上曾为祖国赢得荣誉。

迄今保存完好的大量古桥,可为历代桥工巨匠精湛技术的历史见证,显示出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中国的石拱桥,在古代有一定的成就,在今天仍有发展的前景,过去有用的东西,今天仍在起着作用,因此,它是一份珍贵的遗产,显示着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卓越才能。

我们在现代桥梁事业中,必然能够取得更大的成就。

2.文题诠释

《中国石拱桥》是我国著名的桥梁专家茅以升所作的一篇介绍我国石拱桥的说明文,它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典型范例,用简洁凝练、富有概括力的语言介绍了我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

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3.主旨

《中国石拱桥》是一篇事物说明文,文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石拱桥的特点及光辉成就。

作者选取了“赵州桥”和“卢沟桥”这两座我国石拱桥的杰出代表,着重说明我国石拱桥在设计、施工上的伟大创造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从而歌颂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赞颂了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

4.内容解读

本文先概括介绍了一般石拱桥的特点,又进一步讲到中国石拱桥特点;然后具体介绍了许多惊人的杰作中的两个代表——赵州桥和卢沟桥;最后解释了我国石拱桥取得如此辉煌成就的原因,综述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的新发展,说明社会主义制度的无比优越。

5.结构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首先说明了一般石拱桥的特点,然后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接着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从一般到特殊,顺序合理。

本文可分三部分,具有总——分——总的结构特点。

第一部分(第1—3段):

概括介绍一般石拱桥和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二部分(第3—8段):

具体分别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典型事例说明中国石拱桥的特点。

第三部分(第9-10段):

我国石拱桥取得光辉成就的原因以及解放后我国桥梁事业和中国石拱桥的新发展,表明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总:

中国石拱桥的特征——历史悠久形式优美结构坚固

赵州桥:

非常雄伟设计巧妙制造奇特

分:

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

卢沟桥:

年代久远结构坚固建筑优美

总:

成就与发展——表明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6.写作特点

(1)说明顺序恰当,层次分明。

本文是按照由一般到特殊,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进行说明的。

在说明桥梁结构时,又是由整体到局部为序,有关历史发展的说明则以时间先后为序。

例如“由一般到特殊”:

世界石拱桥的一般特点(概括)→我国石拱桥的特点(概括)→赵州桥的特点(具体)、卢沟桥的特点(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