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必修四.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20390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必修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必修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必修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必修四.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必修四.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必修四.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必修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必修四.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必修四.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月考必修四

高二质量阶段检测试题

语文2016.6

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班级分别填写在答题卡及答题纸规定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纸上。

3.非选择题写在答题纸对应区域内,在试题纸或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楔子(xiē)譬如(bì)一刹那(chà)冠冕堂皇(guān)

B.埋怨(mán)给予(jǐ)汗涔涔(cén)半身不遂(suí)

C.罪愆(qiān)湛蓝(zhàn)刽子手(kuài)偃旗息鼓(yǎn)

D.谛听(dì)短暂(zhàn)吝啬鬼(sè)羽扇纶巾(guā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亲眷频繁苌弘化碧礼上往来

B.自诩消受无可质疑归根结底

C.嘻戏饯别稍纵即逝负屈衔冤

D.躁动甘霖残羹冷炙随声附和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一款易于携带的移动超薄商务本,有着可爱的樱桃红色,外观沉稳大度,又不失时尚靓丽,是随您出行的好伴侣。

B.秋收的时候,田野里各种各样的蚂蚱飞来飞去,孩子们就跟在后面追,用不了多大的功夫,每个孩子都会用狗尾巴草穿着一大串蚂蚱回家了。

C.在国内,虽然太阳能还未达到非常普及的状态,但从太阳能热水器走进千家万户的情况看,太阳能已经和人们的生活休戚相关了。

D.在当前社会转型期,我们更要冠冕堂皇地叫响“中国的志愿者名字叫雷锋”,让中华民族的品牌“雷锋”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文明品牌。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全面实现工业化阶段后,农业人口必然不断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集中。

B.在汶川县水磨镇“老人村”,经过广东佛山市援建队夜以继日的劳作,留给当地群众的不仅是建好的家园,还有规划好的未来。

C.中国拥有丰富的稀土资源,却没有雄厚的加工技术,其原因就在于国家产业政策的缺失造成的,企业只能以低廉价格供应重要资源。

D.中学生挑选阅读材料时不仅要注重经典、强调名篇,而且应尽量挑选那些“人文性”比较强,关注社会发展,贴近学生生活的材料。

5.按顺序排列下面几个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上巴伐利亚的精华所在就当属伊萨尔河谷了。

伊萨尔河发源于阿尔卑斯山的罗尔地区,长283公里,流经整个巴伐利亚南部,最终汇入多瑙河。

如果你问一个外国人对巴伐利亚的印象,他脑海中出现的画面通常是阿尔卑斯山麓地带,也就是上巴伐利亚地区。

伊萨尔河景色秀丽,自然风貌保持地极好,德语中称为“伊萨尔维克里”,意为“遥远僻静的地方”。

巴伐利亚州的各个区域有着各自鲜明的地域特色,其语言、传统、风俗、服装、音乐、舞蹈、菜肴都不尽相同。

A.③⑤①②④   B.⑤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⑤③   D.④②①③⑤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8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

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①之说。

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

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

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

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

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

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

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

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

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

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

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

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

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

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①尊体:

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6.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7.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划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8.依据文中信息,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苏武,字少卿。

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稍迁至栘中厩监。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

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使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

“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宜皆降之。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稍迁至栘中厩监稍:

不久

B.因厚赂单于赂:

贿赂

C.幸蒙其赏赐幸:

幸亏

D.虞常果引张胜引:

供出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因厚赂单于

相如因持璧却立

B.

汉亦留之以相当

作《师说》以贻之

C.

常能为汉伏拏射杀之

公为我献之

D.

见犯乃死,重负国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

11.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苏武坚贞不屈的一组是

①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③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④引佩刀自刺

⑤武气绝,半日复息

⑥单于壮其节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④⑤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本文主要叙述苏武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的经过,通过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刻画苏武的浩然正气。

B.第二、三段写由于苏武副使张胜的唆使,匈奴产生内讧,从而也累及苏武。

C.从文章内容看,卫律原是汉朝官员,后投降匈奴,但一直有归汉之心。

D.第四段写苏武为了保持气节,宁死不受辱,写张胜投降匈奴,更烘托了苏武的气节。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14分)

四、(24分)

13.把文中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

(4分)(《苏武传》)

(2)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3分)(《廉颇蔺相如列传》)

(3)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3分)(《张衡传》)

 

1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

卜算子·海棠为风雨所损

刘克庄

片片蝶衣轻,点点猩红小。

道是天公不惜花,百种千般巧。

朝见树头繁,暮见枝头少。

道是天公果惜花,雨洗风吹了。

[注]刘克庄,南宋著名词人,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大业,却屡遭当国者的排挤、压制和迫害。

(1)如何理解“百种千般巧”的“巧”?

请作简要分析。

(4分)

(2)上阕写“道是天公不惜花”,下阕写“道是天公果惜花”,具有“味外之旨”,欲抑先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5.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6分,任选其中6个小题作答)

(1),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柳永《雨霖铃》)

(2)人生如梦,。

(苏轼《赤壁怀古》)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

(苏轼《定风波》)

(4)楚天千里清秋,      。

(辛弃疾《登建康赏心亭》)

(5)舞榭歌台,。

(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6)      ,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7),到黄昏、点点滴滴。

(李清照《声声慢》)

五、(12分)

16.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说明什么是绿色消费。

(不超过30字)(4分)

3月10日上午,近千家商贸单位举行了倡导绿色消费的活动。

绿色消费不能简单认为就是吃天然食品、穿天然原料服装、用天然材料装饰。

绿色消费是一种可持续消费。

它倡导适度消费,目的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它是一种新型的消费行为和过程,既崇尚自然、保护生态,又反对攀比和炫耀,尤其是过度消费。

绿色消费是

17.请用“春天、幸福、秋天”三个词语写一段富有哲理的话。

要求:

不超过50字,三个词语没有顺序要求。

(4分)

18.仿造例句,用“不是……也不是……而是……”的格式造句。

要求:

(1)恰当地运用比喻修辞

(2)句意要表达自己的理想和愿望。

(4分)

例句:

我不是光芒四射的太阳,也不是一闪而过的流星,而是斗室的一支蜡烛——把人们心田照亮。

六、(18分)

阅读下面两个《雷雨》中的片段,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片段:

[周朴园出场]

(门大开,周朴园进,他约莫有五六十岁,鬓发已经斑白,带着椭圆形的金边眼镜,一对沉鸷的眼在底下闪烁着。

像一切起家立业的人物,他的威严在儿孙面前格外显得峻厉。

他穿的衣服,还是二十年前的新装,一件圆花的官纱大褂,底下是白纺绸的衬衫,长衫的领扣松散着,露着颈上的肉。

他的衣服很舒服地贴在身上,整洁,没有一些尘垢。

他有些胖,背微微地伛偻,面色苍白,腮肉松弛地垂下来,眼眶略微下陷,眸子闪闪地放光彩,时常也倦怠地闭着眼皮。

他的脸带着年老的世故和劳碌,一种冷峭的目光和偶然在嘴角逼出的冷笑,看着他平日的专横,自信和倔强。

年青时一切的冒失、狂妄已经转为脸上的皱纹深深避盖着,再也寻不着一点痕迹,只要他的半白的头发还保持昔日的丰采,很润泽地梳到后面。

在阳光底下,他的脸呈着银白色,一般人说这就是贵人的特征。

所以他才有这样大的矿产。

他的下颏的胡须已经灰白,常用一只象牙的小梳梳理。

他的大指套着一个扳指。

(他现在精神很饱满,沉重地走出来。

乙片段:

[周萍认母]

(周朴园由书房进,大家俱不动,静寂)

周朴园(在门口)你叫什么?

还不上楼去睡?

蘩漪(倨傲地)我请你见见你的好亲戚。

周朴园(见侍萍、四凤在一起,惊)啊,你,你——你们这是做什么?

蘩漪(拉四凤向朴园)这是你的媳妇,你见见。

(指着周朴园向四凤)叫爸爸!

(指着侍萍,向周朴园)你也认识认识这位老太太。

鲁侍萍太太!

蘩漪萍,过来!

当着你父亲,过来,给这个妈叩头。

周萍(难堪)爸爸,我,我——

周朴园(明白地)怎么——(向侍萍)侍萍,你到底还是回来了。

蘩漪(惊)什么?

鲁侍萍(慌)不,不,您弄错了。

周朴园(冷冷地)侍萍,我想你也会回来的。

鲁侍萍不,不,(低头)啊!

天!

蘩漪(惊愕地)侍萍?

什么,她是侍萍?

周朴园(厌烦地)你不必再故意问我。

她就是萍儿的母亲,三十年前死了的。

蘩漪天哪!

(半晌。

四凤苦闷地叫了一声,望着她的母亲,侍萍苦痛地低着头。

周萍迷惑地望着父亲同侍萍。

这时蘩漪渐渐走到周冲身边)

周朴园(沉痛地)萍,你过来。

你的生母并没有死,她还在世上。

周萍(半狂地)不是她!

爸,不是她!

周朴园(严厉地)混帐!

不许胡说!

她没有好身世,也是你的母亲。

周萍(痛苦万分)哦,爸!

周朴园(郑重地)不要以为你跟四凤同母,觉得脸上不好看,你就忘了人伦天性。

(向侍萍)我预备寄给你两万块钱,现在你既然又来了……

鲁侍萍不……四凤,我们走!

周朴园(暴怒地,对周萍)跪下,认她!

这是你的生母。

鲁四凤(昏乱地)妈!

这不会是真的。

(侍萍不语。

蘩漪(向周萍,悔恨地)萍,我,我万想不到是——是这样,萍——

周萍(向周朴园)爸爸!

(向侍萍)母亲!

鲁四凤(与周萍互相望着,忽然忍不住)啊,天!

(由中门跑下)

19.乙片段开头,“静寂”这个舞台说明有什么作用?

(2分)

20.在“周萍认母”这一片段中,周朴园的态度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6分)

 

21.请结合课文节选内容及本题节选片段简要分析周朴园的人物形象。

(4分)

 

22.戏剧人物语言的主要特点,一是高度个性化(人物语言符合人物的性格、身份、地位等特征),二是富于动作性(人物语言能为演员在表演时寻找准确的舞台动作提供基础)。

请结合你对此的理解,赏析“周萍认母”中的具体台词。

(6分)

 

七、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只狐狸欣赏着自己在晨曦中的身影说:

“今天我要用一只骆驼当午餐呢!

”整个上午,它奔波着,寻找骆驼。

但是,当正午的太阳照在它头顶时,它再次看了一眼自己的身影,于是说“一只老鼠也就够了。

要求:

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寓意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二质量阶段检测试题

语文参考答案2016.6

一、(15分,每小题3分)

1.B(A项,“譬”应读pì;C项,“刽”应读guì;D项,“暂”应读zàn。

2.D(A项,上—尚;B项,质—置;C项,嘻—嬉。

3.B(A项,“大度”指心胸宽广,能容人。

句中应用“大方”。

B项,句中的“功夫”同“工夫”。

C项,“休戚相关”含有同甘共苦、厉害一致的意思。

一般只能指有祸福可言的人、集团、国家等相互间的关系,不能指无祸福可言的一般事物。

句中应用“息息相关”。

D项,“冠冕堂皇”形容表面上庄严体面,实际上并非如此。

含贬义。

句中应用“理直气壮”。

4.D(A项,“实现”与“阶段”搭配不当,可将“实现”改为“进入”。

B项,成分残缺,可删掉“经过”。

C项,句式杂糅,可删掉“造成的”。

5.B(巴伐利亚州--上巴伐利亚地区--伊萨尔河谷—河谷的地理概况—对河谷景色的描述)

二、(9分,每小题3分)

6.D(不是不反感,而是大加声讨)

7.D(“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不能理解成“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8.B(属于无中生有,文中看不出“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三、(12分,每小题3分)

9.D(A项,稍:

渐渐。

B项,赂:

赠送礼物。

C项,幸:

希望。

10.A(A项,

趁便;

于是,就。

B项,都是连词,表目的,“来”。

C项,都是介词,“替”。

D项,都是副词,“才”。

11.B(①句讲汉帝派他出使,⑤句写苏武被人救治,苏醒过来,⑥句是单于对苏武敬佩的表现。

12.A(B项,不是张胜唆使;C项,卫律没有归汉之心;D项,文中没有张胜投降的内容。

四、(24分)

13.

(1)到了匈奴之后,就把准备好的一份礼物送给单于。

单于却更加骄傲起来,这不是汉朝原来所希望的。

(4分,大意1分,“既”“币”“遗”各1分。

(2)我实在害怕被大王(指秦王)欺骗而辜负赵国。

所以派人拿着璧回去,已经从小路到达赵国了。

(3分,被动句1分,“负”“间”各1分。

(3)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

(3分,大意1分,“辄”“徙”各1分。

14.(l)姿态之“巧”:

花瓣儿薄如蝴蝶翅膀,轻盈有致;颜色之“巧”:

花朵固小,却猩红如染,鲜艳娇美;“巧”亦指花的精神:

“百种千般”言其精神气质、形貌和气韵、外在的表现和内在的含蓄配合相宜、谐和一致。

(4分,答对两点即可得4分。

(2)上片“道是”是扬,下片“道是”是抑,欲抑先扬,抑扬之间流露出词人对大自然风雨摧残花事的不满,(1分)以婉约之笔曲折地表达了自己才不见用、遭受压抑的愁苦情怀,(2分)流露出对当权者压制、迫害和摧残人才的不满。

(1分)(共4分。

15.

(1)多情自古伤离别

(2)一尊还酹江月(3)一蓑烟雨任平生

(4)水随天去秋无际(5)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6)东篱把酒黄昏后

(7)梧桐更兼细雨

(6分,每小题1分,每空错一字该小题即不得分,全做按前6小题评分。

五、(12分)

16.一种以适度消费、减少环境污染、崇尚自然(或保护生态)为特征的新型消费行为。

(4分,“适度消费”、“减少环境污染”、“崇尚自然或保护生态”、“新型消费行为”四个要点各1分。

17.(4分)评分标准:

有创意,有启发性,可得4分;语言连贯但无创意,没有哲理意味,得2分。

  示例1:

春天播种,即便秋天一无所获,而播种后,呵护等待的过程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

(4分)

  示例2:

秋天的收获,诚然是一种幸福;春天播种后的精心呵护与辛勤耕耘,又何尝不是一种幸福呢?

(3-4分)

示例3:

有了春天的播种,才有秋天收获的幸福。

(2分)

18.示例1:

我不是挺立在高山峻岭中的巨松,也不是屈身于斗室的盆景,而是辽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为壮丽的河山添上一笔新绿;

示例2:

我不是一条奔腾的大江,也不是一潭死水,而是一眼汩汩的泉水――为需要我的大地流淌甘泉

(4分,比喻恰当2分,“理想愿望”与比喻搭配合理2分。

六、(18分)

19.(2分)欲“动”先静,起暗示情节发展的作用,即一个非常激烈的矛盾冲突将要在这场戏中爆发。

20.(6分)在“周萍认母”中,周朴园的态度由沉痛到严厉,由严厉转郑重,由郑重变暴怒。

(3分)原因:

(1)他担心的事情终于还是发生了,原本想极力隐瞒的与鲁侍萍的关系被戏剧性地公开,自己的名利和地位、周萍及周家的未来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打击。

(2)事情的结果比起预想的还要糟糕,自己三十年前犯下的错误再一次在子女身上上演而且加剧。

(3分,能结合课文片段归纳阐述,言之成理即可)

21.他是一位专横、冷酷、残忍、自私、虚伪的封建家长和资本家,虽然他有一点自信,但其自信的出发点往往是基于其利益而言。

(要结合故事情节展开概括,如专横、冷酷、残忍、自私、虚伪分别表现在什么地方。

每概括并析一点,得1分,共4分。

22.

(1)高度个性化如:

从“你叫什么?

还不上楼去睡?

”“跪下,认她!

这是你的生母”中,我们可以感到周朴园的语言十分生硬,都带着命令式的口吻,不容商量。

这与其是一位专横的封建家长的身份是分不开的。

(2)富于动作性如“不,不!

四凤,我们走!

”这句台词中,鲁侍萍要一面对着周朴园摇头,脸部充满了痛苦,说着“不,不!

”,然后,她一把拉起四凤的手,边说“四凤,我们走”,边向门口方向走去。

这样,这句台词就为演员提供了表演动作的基础,使得他们能根据台词来合理安排和设计自己的动作。

(6分,每个要点3分,举例1分,分析2分。

意思对即可。

七、(60分)

23.(参照山东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苏武,字子卿,少年时由于父亲(职位的关系)而被任用。

兄弟(三人)都做了郎官,后来慢慢提升到栘中厩监。

这时,汉朝连年讨伐匈奴,双方都屡次派使者去窥探对方的虚实。

匈奴扣留了汉朝使者郭吉、路充国等人。

匈奴的使者来,汉朝也扣留下他们来抵数。

(汉武帝)天汉元年,(匈奴)且鞮侯单于刚即位,害怕汉朝袭击他,就说:

“汉天子是我的长辈啊”。

全部送回还了汉朝被扣留的使者路充国等人。

汉武帝嘉奖他明大义,就派苏武凭中郎将的官衔,拿着旄节把被扣留的匈奴使者遣送回去,趁便送一批丰厚礼物给(且鞮侯)单于,答谢他(改善关系)的好意。

苏武(接受使命后)和副使中郎将张胜,及临时充任的随员常惠以及招募的士兵、侦察兵一百多人一起出发。

到了匈奴之后,就把准备好的一份礼物送给单于。

单于却更加骄傲起来,这不是汉朝原来所希望的。

(匈奴)正要派出使臣护送苏武等人回国,恰逢匈奴的缑王和汉朝原来的长水虞常等人密谋反叛。

缑王就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曾经跟昆邪王一起投降过汉朝。

后来跟浞野侯陷没在匈奴,他们伙同(汉朝叛臣)卫律等人,暗中谋划,企图劫持单于的母亲并投奔汉朝。

这时正好苏武一行人到了匈奴。

虞常在汉朝时,向来跟副使张胜熟悉,私下拜访张胜说:

“听说汉朝天子非常怨恨卫律,我能够替汉朝用暗箭射死他。

我母亲和弟弟都留在汉朝,希望能得到汉朝的赏赐。

”张胜答应了他,并送了些财物给虞常。

一个多月之后,单于出外打猎去了,只有阏氏和子弟们留在王宫。

虞常等七十多人想(趁机)起事,(不料)其中有一个人连夜逃走,告发这件事,单于子弟便发兵和他们作战,缑王等人全部战死,虞常被活捉了。

单于派卫律审理这个案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恐怕以前(和虞常说)的话被揭发出来,把经过情况告诉苏武。

苏武说:

“事情到了如此地步,这就一定要牵连到我身上,受到了侮辱才去死,就更加对不住国家了!

”想自杀,张胜、常惠一道劝阻了他。

虞常果真把张胜牵连了进去。

单于非常生气,召集贵族们来商议,打算杀掉汉朝使者。

左伊秩訾说:

“假如(他们)谋害单于,(你们)将用什么更重的处罚呢?

最好叫他们全部投降。

单于叫卫律去召苏武来受审。

苏武对常惠他们说:

“丧失气节,辱没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