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6719254 上传时间:2023-01-0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docx

《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docx

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

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

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范文(精选6篇)

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1

导入:

1、我先作个调查,看过腰鼓表演的同学请举手。

2、看后你有何感受?

3、对,那是心灵的呼唤,那是生命的宣泄。

今天我们来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题目是――

一、整体把握

1、请大家自由高声地朗读,朗读前标上序号,并思考问题:

(1)这篇文章要表达什么?

(A这是一篇歌颂激荡的生命和磅礴的力量的文章。

B歌颂阳刚之美。

C表现要冲破束缚、阻碍的强烈渴望。

D人就应该这样痛快淋漓地生活、表现)

(2)说一句话:

__________的安塞腰鼓

(3)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你这样分的依据是什么?

2、讨论明确上述问题。

二、分角色读主体部分。

1、读

2、仿句

三、品读

1、结尾句是含义

2、文章美吗?

美在哪里?

美在这篇文章,内容和形式取得了完美的统一。

课文多用短句来表现内容。

如“一群茂腾腾的后生”,简洁地表现了年轻生命的热烈奔放;“忘情了,没命了”,有力地表现了生命沸腾、力量喷涌不可遏止的情景;其他如“落日照大旗”“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愈捶愈烈”等句,无不铿锵激昂。

本文大量运用排比,有句内部、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排比,不仅交错出现,而且一连许多,如“使人想起”“愈捶愈烈”,都是一连用三个排比句,犹如江河一泻千里,不可遏止。

许多排比对偶工整,如“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一段,气势昂扬;还有的排比层层递进,如“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震撼着你,烧灼着你,威逼着你”等,排山倒海般让人透不过气来。

课文自始至终,一直保持着快速的节奏。

一个排比接一个排比,一个高潮接一个高潮,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

快节奏使得内容表达得更热烈、更激荡,充分表现了生命和力量喷薄而出的神韵。

2、西北现在好像成了贫困落后的代名词,作者为什么这样歌颂西北汉子?

西北,是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曾有过秦、汉、唐的强盛,拥有雄睨世界的辉煌文明。

在今天,凝重的土地,贫困的生活,西北好像落伍了。

作者为什么这样深情地歌颂这片土地?

歌颂什么?

“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并没有因生活的贫苦和封闭而丧失希望,复生的生命能量就在这沉重的躯壳内奔突,终有一天会喷发的。

这里的人们是有希望的,这里的土地是有希望的。

落后是暂时的,只要生命还在期盼“搏击”,重生之日并不遥远。

围绕这一话题,可以作相应的问题探讨。

四、结束语

《安塞腰鼓》既是高原生命的热烈颂歌,也是民族魂魄的诗性礼赞。

它以诗一般凝炼而又富有动感的语言,谱写了一曲慷慨昂奋、气壮山河的时代之歌。

给你们一份礼物:

《龙泉日报菁菁校园》等你去发表一篇文章,正标题自拟,副标题是

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2

学习目标

1、识记本文出现的重点字词,了解安塞腰鼓。

2、学习本文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描述腰鼓表演的技艺,品味文章的语言。

3、学会欣赏舞蹈表演的艺术,感受舞蹈的美,体会安塞人的内在品质。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师:

源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有很多,哪位同学能够说出自己知道的几种?

生:

画画、雕塑、武术

师:

我们身边的能列举几个吗?

生:

闹元宵、踩高跷、舞狮、秧歌

师:

对,其实,还有一种威风锣鼓表演,气势宏大、场面壮观。

今天我们学一篇同样为鼓的表演安塞腰鼓的文章,看看安塞人能舞出点什么?

二、理解题目。

教师引导学生就文章题目提出问题,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感知。

三、整体把握课文。

1、解决文章中的生字词。

教师把生词分为四类:

注音、解释、书写、累积。

启发学生体会这样分类的目的。

指出整理、累积词语的方法,什么样的词语需要整理和累积(不认识的、重要的、有价值的)?

如何累积(分类、书写记忆、运用记忆)?

2、文章写了什么?

要求:

默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1)文章开始部分,写一群后生神情沉稳而安静地站着;紧接着写他们开始捶、发狠、忘情、没命地捶;这样的行为一直持续写到了文章的什么段落?

文章最后说: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由此可见,文章写了一次黄土高原人表演安塞腰鼓的文艺活动。

由此,你认为整篇文章的层次可以如何划分?

归纳一下各部分的大意。

(教师预设:

第一,表演前;第二,表演中;第三,表演后。

(2)在文章中间的部分,同学们是否发现有一些句子反复出现,在整体理解课文方面能给你什么提示?

根据这些提示,试着把这一部分划分一下小的文章层次,总结一下层意。

(教师预设:

第一,写安塞腰鼓的舞姿以及给人的联想。

第二,写安塞腰鼓巨大的声响给人的感受。

第三,写安塞腰鼓给人心灵的搏击。

第四,从力量、声响、光影的变换,艺术的享受写安塞腰鼓的舞姿给人蓬勃的想象力。

)对你欣赏舞蹈艺术有什么启示吗?

由此初步思考,作者写安塞腰鼓,要表现什么?

从哪些语句、段落可以看得出来?

试着读一下。

四、重点研读。

师:

你认为文章哪一句话、哪一段、哪几段写得比较好?

好在什么地方?

说一说理由,读一读,体会一下;或者有什么疑问、需要讨论的问题,咱们一起讨论一下。

1、文章写表演前的情况,有什么好处?

师提示:

没有一个静止的开始,后面的忘情的动,好像就没有参照系一样。

这里的静,是为后面的动蓄势。

分析:

人物茂腾腾的后生;背景一片高梁地,咝溜溜的南风;性格朴实;神情沉稳而安静;腰鼓呆呆的,似乎从来不曾响过。

2、作者写安塞腰鼓的舞姿有什么特点?

是怎样写的?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先用排比写:

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然后用比喻写后生的舞姿像强震击起的石头;然后用排比和比喻的方法写鼓点像骤雨;流苏像旋风;脚步像乱蛙;瞳仁像火花;风姿像斗虎。

这样写的好处:

比喻使描写的对象更加生动具体,排比增强了文章的语言气势,很好地写出了安塞腰鼓壮阔、豪放、火烈的特点。

3、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怎么理解?

写出了陕北高原人的性格特点:

粗犷、豪放、开放。

表现:

在这样一片贫瘠的土地上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要挣脱、冲破、撞开束缚、羁绊、闭塞,由晦暗追求明晰、光明、富裕生活的一种信心和勇气。

4、如何写安塞腰鼓的响声的?

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方法,写出了安塞腰鼓沉重的响声以及声势的不同凡响。

第一句写响声撞击在山崖上,山崖发出回声;第二句写响声撞击在心里,观众的心里产生共鸣;第三句写响声引起的豪壮的抒情、严峻的思考、犁尖翻起的土浪、阵痛的发生和排解。

5、是从哪几个方面写安塞腰鼓给人丰富的想象力的?

(力量、声响、光影的变换。

6、为什么说:

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至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

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

这是人对闹声的一种感觉,当闹声突然停止的时候,人会感觉特别的寂静。

这里是用静来反衬刚才的闹。

7、如何理解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鸡啼是天亮的象征,是希望的象征。

有这种安塞腰鼓所喷发出来的力量,有这些安塞人的精神,他们一定会创造出一个崭新的世界,这也正是希望之所在。

五、小结。

1、文章写了一次安塞腰鼓的表演活动,作者想通过叙写,表达作者对于生命中奔腾的力量的赞美;表达作者对黄土高原人特有的内在的精神品质进行赞美的思想情感。

2、在文章的写法上,你有什么启发?

(按照时间划分来写活动的方法;语言大多使用修辞方法,以增强语言表现力;善于抓住生活中美的东西;写表演活动可以从舞姿、声响、给人的想象、给人心灵的冲击等方面着手。

3、安塞人内在的东西给你什么启示?

(人应该有追求,应该这样痛快地生活和追求着。

4、阅读这样的文章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会调动自己的感觉经验,体会问题背后所蕴含的东西,从而达到理解语言文字的目的。

六、布置作业(选其一)。

1、观看千手观音,写一段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交流。

注意运用刘成章写安塞腰鼓的手法,学习他的语言。

2、你知道我们家乡独有的民间艺术表演形式吗?

试着搜集、整理、交流一下,学习本课的写法,写一写正月十五闹元宵时秧歌队伍表演的`情形。

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训练朗读能力,理解排比,反复及感叹句、短句运用的作用。

2、方法与过程:

运用朗读法感悟用语言表现声音的艺术美,领悟生命力量的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美。

教学重点:

借助朗读感悟安塞腰鼓的雄浑气势。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构思:

听读―自读―再读―品读

教法:

启发式、讨论式、自读感悟式。

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法。

学情分析:

课文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并不熟悉,没有切身的体验与感受。

本课视频、音频设资源丰富,可借助这些给学视觉、听觉的冲击,加强形象感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前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安塞腰鼓;教师收集安塞腰鼓视频资料并制作课件,学生查阅工具书,掌握本课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欣赏一段安塞腰鼓视频。

刚刚欣赏到的是有着“天下第一鼓”美称的安塞腰鼓,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陕北作家刘成章的散文《安塞腰鼓》一起去感受雄浑、壮阔、旺盛的生命的场面和磅礴的力量。

2、出示课题及作者。

二、朗读、感悟

1、听一段个性化的感情范读。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演绎对感情的把握(读后,教师加以评价)。

三、品读赏析

再读课文,请找出最有感觉、最喜欢的句子,准备在班上交流(可从句式、修辞、感受等方面谈)。

1、学生交流,自己有感觉,喜欢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从句式、修辞产生的表达效果和自己的感受方面谈,并指导学生感情朗读。

2、指导学生用叠加的方式齐读第7段中的“骤雨一样”(出示文字课件)。

四、问题探究

1、找出文章四次出现,“好一个安塞腰鼓”,读一读,并说一说有什么作用?

分别从哪些方面来写安塞腰鼓的?

(明确:

宏伟的场面,雄壮的响声,击鼓的产生,奇丽的舞姿。

再读文章出现的四次“好一个安塞腰鼓”,注意在音量和语势上的变化。

(教师指导:

鼓点节奏逐渐加快,音量逐渐加大,语势越来越激烈,情感越来越奔放。

2、你认为全文从始至终都应用激昂、急促的语调来读吗?

为什么?

(出示结构,板书)

五、难句理解:

重点理解:

1、“它使你惊异于那农民衣着”

2、“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

3、“当戛然而止的时候,”

六、总结本文语言的特色

表达形式为内容服务。

文章的内容与形式到了完美统一。

短句的快节奏,大量的排比、反复使得语势加强、推进感情,不让人有半分喘息的机会。

这些形式上的追求,在文章中造成了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炽热灼人的氛围,排山倒海的气势,恰与作者所要歌颂的人的生命力量相辅相成。

小结:

安塞腰鼓,是属于黄土高原的。

惟有生存于这方土地上的人群,才能创造此等奇观。

作者是陕西人,从中可看到他对对黄土高原和安塞腰鼓的无限神往与倾心爱恋。

真可谓一方水土养一方文化。

衔接语:

我们都是旬阳人,我们旬阳也有灿烂的地方文化,我们是否也能像刘成章那样把旬阳的民间艺术展现给世人,让他们通过我们的介绍能更好的了解旬阳,了解正在走出大山的旬阳人。

七、课外拓展延伸。

依照文中的任何一种句式介绍旬阳的一种地方文化。

(在欣赏安塞腰鼓中下课。

作业设计:

选做题:

依照文中的句式介绍旬阳的一种地方文化。

必做题:

积累本课字词。

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12至16自然段。

2、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及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3、理解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4、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安塞腰鼓的壮阔、豪放、火烈的气势及高原后生粗犷、豪迈、开放的性格。

2、理解比喻、排比、反复等修辞手法在文中的作用。

3、理解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

1、师:

1990年,在北京亚运会上,一场充满民族风格的腰鼓表演,令无数人为之倾倒,为之魂牵梦绕。

这就是产生于黄土高原上的安塞腰鼓,它粗犷雄浑,动力十足,它是激荡的生命和磅礴力量的象征。

(看视频)

2、今天,我们来学习《安塞腰鼓》,从文字中去领略它的风采和魅力。

(简介作者及安塞腰鼓)

二、整体感知

1、(看课文朗读视频)初步感受安塞腰鼓的场面和气势。

2、谈谈你对安塞腰鼓的感受。

(可用文中的词语和句子)

三、理清脉络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鼓响之前――腰鼓表演――鼓声止息)

2、按上面的顺序将课文分三段

第一段(1―4)第二段(5―17)第三段(18―20)

四、学习第一段鼓响之前

1、自由读

2、讨论:

腰鼓表演开始前,你看到了什么

背景一片高粱地

后生茂腾腾朴实沉稳而安静

腰鼓呆呆地

这时给你的感觉怎样?

(静)

3、开头的静态描写有什么好处?

(为后面的文章蓄势,高粱地是边沿的背景,“那咝溜溜的南风”是助阵的声势,那“沉稳而安静”的表情显示着表演者的成竹在胸,这些都为后面热闹激烈的表演做好了铺垫)

4、齐读第一段

五、初学第二段

1、浏览第二段(5―17),有一句话在其中出现了多次,在文中找出来。

(“好一个安塞腰鼓!

”)

2、四句“好一个安塞腰鼓!

”分别是说安塞腰鼓“好”在哪里?

(讨论后板书:

场面、声响、后生、舞姿)

3、划分层次,小组分别读一读相关句段。

六、作业:

熟读课文。

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5

教学目的

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2、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即教学的重点。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腰鼓表演我们并不陌生,许多大型文艺晚会里有这类节目,现在就请大家先欣赏一个片段(播放表演片段,约1分钟)。

这就是安塞腰鼓,铿锵激越,发聋振聩。

请大家再看一看有关的文字介绍。

(播放文字资料,片刻后提问)什么是安塞腰鼓?

(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术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

可由几人或上千人一同进行,气势磅礴,独具魅力。

豪迈粗犷的动作变化,刚奔放的雄浑舞姿,充分体现着陕北高原民众憨厚朴实、悍勇威猛的个性。

)(学生能概括出一些特点即可)任何文艺形式都是对人生、社会的感受和认识的反映。

安塞腰鼓的磅礴气势与壮阔场景,我们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但安塞腰鼓所蕴涵的文化价值、生命意识,却需要我们用心去体验和感悟。

下面我们学习《安塞腰鼓》这篇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用生花妙笔去描摹一场动人心魄的表演,并揭示其文化意韵的。

二、研习课文

(一)速读,整体感知。

1、划分结构层次。

本文共分为三大部分,请说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构思文章的。

主体部分又可分为四个层次,请用"||"划出并概括层意。

(显示结构图表)

2、划出文中明确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内涵和生命意识的一句话。

("容不得一股劲!

")

3、从句式特点及思想内涵两方面品评这句话。

(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拨。

句式特点:

①排比:

一气呵成,气势磅礴,表现安塞腰鼓冲破一切障碍的强大力量。

②前后对应,"挣脱"、"冲破"、"撞开"力量急速递增,使人联想到爆发生命力、排山倒海的社会变革

(二)精读,重点突破。

1、过渡:

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与力量的礼赞,为了表现生命挣脱束缚、冲破羁绊、撞开闭塞的雄浑粗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与内容的和谐。

我们重点品读其中一个片断,感受作者是怎样造成一种快速跃动的节奏、排山倒海的气势,来与所要歌颂的生命的力量相辅相助的。

2、(播放表演片断,配合录音朗读)请概括本段的语言形式特点,并举例说明其表达效果。

(学生发表见解,教师点拨。

①多用短词短句,简洁有力,清脆响亮;

②善用排比,一气呵成,表现气势,渲染形象,节奏鲜明,铿锵有力。

3、各自放开声音激情朗读,体会语言的节奏和气势。

4、指名朗读,自由评议。

5、安塞腰鼓不仅带给我们视觉形象上的刺激,更带来思想情感上的震撼。

看来艺术欣赏不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

我们再来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将写形与写意结合起来,从不同角度、侧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如骤雨,如旋风,如乱蛙,如火花,如斗虎――这是安塞腰鼓的"形";挣脱了束缚、冲破了羁绊、撞开了闭塞――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联想和想象是联结"形"与"意"的纽带。

6、小结:

前面我们品读主体部分的第一层次,领略了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了安塞腰鼓的意蕴;又分析学习了由写实到写意的艺术描摹手法。

现在请大家快读其他片断,运用前面学习所得进行赏析,并发表见解。

三、迁移练习

(播放画面)

要求:

多角度、多侧面观察(正面、侧面;动态、静态;调动各种感觉手段)多角度、多侧面联想(由景生情,联系社会,感悟人生);适当运用排比句式;大约200―300字。

当堂交流、评讲。

四、布置作业

(一)自由选择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读、背诵。

(二)思考课后练习三。

教后记:

1、朗读是与文本接触的开始,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学生对课文的情感基调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进入课文情境。

2、新课程标准倡导探究式学习方式,在“师生互动,共同探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主动质疑,合作解疑,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能力。

学生在多角度、有创意的品味中,拓展思维的空间,加深了对文章内涵的理解和体验,本文的教学重难点也得到很好的解决。

八年级下册《安塞腰鼓》教案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知识目标:

品味排比句式的节奏、气势与激情。

2、能够借鉴本文的写作方法,并把它们运用到平常的写作当中去。

过程与方法:

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发学生对人生的思考。

二、学法引导:

安塞腰鼓是产生于北方黄土高原上的―种民间艺术,充满原始的意味和浓郁的乡土气息,对于生活在南方现代都市中的青少年,大都对其缺乏形象的直接的感受。

因此,采用多媒体教学,效果会好些。

教这样的文章,尤其要注意调动学生的情绪,调动学生的想象力,一旦学生进入角色,教起来就轻松多了。

三、教学重难点

本文用写实的笔触描绘了气势磅礴的腰鼓表演,塑造了可触可感的艺术形象,但文中更多的是重在写意。

如何引导学生借助文字描绘再现形象领略意境是教学的难点;引导学生品读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排比句,从不同角度、侧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并通过联系生活,加深对生命的思考认识即教学的重点。

四、教学方法

1、朗读法:

通过读能感受到语言的节奏、气势与激情,感受腰鼓表演中的生命律动。

2、揣摩法:

对描绘形象、揭示内涵的关键语句,应当仔细揣摩品味。

五、媒体设计

1、腰鼓表演片段。

2、课件。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流程

课前,我播放了一段关于安塞腰鼓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雄浑壮阔的场景。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刚才大家所看到的就是壮阔的安塞腰鼓,请同学们端起书,齐读课文,让我们一起去感受那份激情吧!

1、学生齐读课文。

2、请学生从字音、停顿等方面,对自己的朗读进行点评。

(二)探求新知

1、请同学们,用我感受到了――的安塞腰鼓,来谈谈自己的感受。

2、课文中,作者多次运用相同的句子来反复赞美安塞腰鼓,同学们找一找,看是哪一句?

明确:

好一个安塞腰鼓!

(13节)

好一个安塞腰鼓!

(17节)

好一个黄土高原!

好一个安塞腰鼓!

(22节)

好一个痛快了山河、蓬勃了想象力的安塞腰鼓!

(24节)

3、这些句子反复出现,除了抒情的需要以外,还点示了课文的层次,使得课文结构清晰,请自由朗读课文7―24节,用//划分层次,并且在每一个层次中,寻找一个词语,作为这个层次描写的主要内容。

”并分男女两组,派代表上黑板板书。

明确:

舞蹈、响声、后生、舞姿

3、品析文章中语言美。

作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展示安塞腰鼓的美,试用美,你看(听)。

”句式来说。

并说说这些句子为什么美?

例句:

蓄势待发的后生美,你看,他们身后是一片高梁地。

他们朴实得就像那片高梁。

咝溜溜的南风吹动了高梁叶子,也吹动了他们的衣衫。

他们的神情沉稳而安静。

4、主旨探究

(1)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的资料表明:

黄土高原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之一。

(2)安塞腰鼓有什么内涵?

安塞腰鼓是黄土高原上生命的激昂和宣泄,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三)小结:

1、排比反复旋律美

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反复,形式上力求多样,富有变化。

排比又有句内的、句之间的、段之间的。

(请找出例子)

2、短句短语激昂美

3、节奏明快雄浑美

(四)反思提升

我们要进行一个演读活动,要求读出气势,读出节奏,读出情感。

我给同学们发了一份演读稿讲义,大家推荐男领由于越同学担任,女领由单昕哲同学担任,花三分钟左右熟悉了各自角色需要演读的内容。

演读开始:

(男领)看!

――

(女领)黄土高原上,爆出一场多么壮阔、多么豪放、多么火烈的舞蹈哇!

(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男女领)百十个斜背响鼓的后生,如百十块被强震不断击起的石头,狂舞在你的面前。

(男合)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女合)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男合)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女合)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众合)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

(男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众合)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

(女领)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遗落了一切冗杂的观众的心上,(众合)也是隆隆,隆隆,隆隆。

(女合)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

每一个舞姿都呼呼作响。

(男合)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幻。

每一个舞姿都使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众合)好一个安塞腰鼓!

(男女领)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

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

(众合)它使你从来没有如此鲜明地感受到生命的存在、活跃和强盛。

那消化着红豆角角老南瓜的躯体,居然可以释放出那么奇伟磅礴的能量!

(男女领)好一个黄土高原!

(众四步轮读)好一个安塞腰鼓!

(五)作业。

1、将精彩的语句抄在积累本上。

2、完成活页和试题优化。

八、板书设计

1―4:

(安静)的腰鼓

安塞鼓5―27:

(隆隆)的腰鼓5―13:

宏伟的场面14―17:

雄壮的(响声)

18―22:

击鼓的(后生)

23―27:

奇丽的(舞姿)

寂静28―30:

()的腰鼓

九、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上,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我不去讲,学生自己看书能回答的问题,我不回答。

同时,我也十分注意情境的创设,先在课前播放安塞腰鼓的视频,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让学生在感性性对安塞腰鼓有所了解。

此外,本节课,我还重视学生的读。

有全班齐读,有男女生分角色读,有领读,更有对文本深入理解的回读。

当然,任何一节课都不是完美的,在本节课上,还存在着不少缺点需要我今后改进的:

1、教学的目标的确立,还有不明确的地方,对教学内容的安排也有与教学目标不符的地方,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有待提高。

2、播放的视频,没有经过严格的筛选,视频还不够典型。

而且播放的顺序还可以更灵活一点。

如放在品析语言后面。

3、学生的参与度还不够,对个别学生的提问次数过少,没有照顾到全体学生。

无论如何,这一次研究课,对我来说,都是一次宝贵的成长财富,我都会好好的总结,认真的反思,以便于我今后的教学之路能有更大的进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